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石油进出口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19 16:22:02

序论:在您撰写石油进出口贸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石油进出口贸易

第1篇

【关键词】石油进出口贸易;问题

石油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这促使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但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和进口渠道的不稳定,石油资源就有可能成为制裁中国政治、经济的武器。石油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国石油供应安全意义重大。

一、中国石油进出口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从2005年起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突破40%,进入“不安全期”,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60%,进入“危机期”,由此而带来的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石油对外依存度度的增加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进口集中度高,渠道单一。从进口来源来看,中国的进口原油约45%来自中东,32.5%来自非洲,3.5%来自亚太。加上中东、非洲地区是目前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直接对石油进口产生负面影响。从我国石油运输通道看,目前90%进口的石油需要外轮公司从海上船运,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不仅如此,从亚太地区、非洲地区、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咽喉水道。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石油安全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3)应对石油风险能力脆弱。从我国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实力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十分落后。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27亿吨,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当面对危及原油供应的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时,我国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明显更加脆弱。(4)中国缺失石油定价权。中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推出原油期货的条件也还不成熟。尽管我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上是进口大国,但是由于我国对外采购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期货市场的不健全,使我国的原油进口非但没能引导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面,反而呈现出“越贵越买”的尴尬情景。这说明我国在石油进口上缺乏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力。

二、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中国石油行业不成熟。我国石油行业还处在加工生产的低级阶段,不提高生产技术与设备依然能够盈利,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改变,大量的石油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加大了我国国内市场石油资源紧张的局面。从我国目前理论认识和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制约石油增产的地方,急需要突破。我国石油勘探开况复杂,石油分布不均,勘探技术落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2)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多。中国石油的进出口状况与国际市场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局部的战争与矛盾不断,尤其是产油区中东,频繁的战乱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证明了国际金融市场与原油市场的密切关联;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再次证明,国际原油市场对金融市场波动非常敏感,金融市场波动甚至可以在短期内主导国际油价走势。国际市场各种因素的影响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石油贸易状况。(3)中国石油风险应急措施不健全。2010年,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时,中国进口原油2.39亿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约17.5%;2011年上半年油价超过100美元/桶,2011年7月份中国石油库存数据显示,7月末中国原油库存(不含储备库存)环比增加3.3%。据国家物储局称,我国石油储备量勉强能支撑30天,与美国60天、日本169天等发达国家的石油储备量相比,还不到他们的一半。这表明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十分落后,面对危及原油供应的战争和其他突发事件,应对石油风险的能力很低,亟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三、改善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现状的对策

(1)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短期内应该重点理顺国内国际价格水平,使进口油价水平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从长远看,国内石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但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完善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2)采取措施降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一方面,提高国内石油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引导国内企业对石油资源进行合理性消费,利用石油资源税率的调节,节油技术的创新以及新能源的开发,适度替代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3)实施石油贸易的多元化,提高石油安全。我国的石油贸易应实施进口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多元化。采取来料加工和合资、合作等方式作为中国获得稳定石油供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爱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及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7(12)

第2篇

[关键词]FDI;原油进口;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018-03

作者简介:郜志雄(1967-),男,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郭(1970-),男,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李秀娥(1983-),女,山东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候选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

基金项目:宁波工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2009JJD79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前言

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1993年仅为71%,2011年达到565%,这意味着中国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费量来自国外。获取海外原油需要国家进行能源外交,需凭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实现,但原油获取的根本渠道和最终实现形式是对产油国的直接投资或与产油国实现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十二五”期间,中国海外投资的实际功效不仅要讲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把进口中国所需资源和扩大中国海外市场作为战略目标(裴长洪,2011)。为了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双边贸易对中国原油进口量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0年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OFDI流量、OFDI存量、进出口贸易联系和原油进口量作为研究变量,实证检验中国OFDI、进出口贸易对原油进口的影响。首先,计算中国与这24个国家的货物进口贸易结合度、出口贸易结合度,并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其次,运用面板数据的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分析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以及FDI流量、贸易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其后,建立VAR模型,检验FDI流量、FDI存量、贸易结合度和原油进口量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双边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1数据来源

2003―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JK)的数据来自《国际石油经济》。中国在24个主要原油进口国的FDI流量(Flow)和FDI存量(Stock)的数据来自商务部、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1)。2003―2008年中国与24国的双边贸易额数据来自IMF主编的Direction of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2005―2009);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来自《国际贸易》(其中伊拉克的数据来自UN comtrade;其他数据来自WTO数据库)。

对上述的原油进口量、FDI流量和FDI存量取对数,即这3个变量为Lflow、Lstock和Ljk。

2进口、出口贸易结合度的计算

本文选取贸易结合度指数表示中国与24个原油进口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贸易结合度指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布朗提出,后经小岛清、德拉斯戴尔和山泽逸平等学者完善,它是指一经济体对某一个贸易伙伴的出口(进口)占该经济体出口(进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进口(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口(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比值反映了两经济体贸易相互依存的程度。贸易结合度以1为平均值,数值越大,两经济体的贸易联系越紧密;数值越小则贸易联系越松散。

按照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中国对24个主要进口原油来源国的货物出口结合度(ETCD)和进口结合度(ITCD)。

三、中国OFDI、双边贸易对原油进口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通常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对于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Levin and Lin(1993)、Im et al(1997)和 Breitung(2000)分别提出LLC 法、IPS法和Breitung 法,Maddala and Wu(1999)提出了ADF-Fisher和PP-Fisher法。LLC 、Breitung的原假设是各截面序列具有一个相同的单位根,IPS、ADF和PP检验的原假设是假定各截面序列具有不同的单位根过程。本文采用LLC、IPS、Breintung、ADF-Fisher 和PP-Fisher 5种方法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不一致时,若前两种检验、后三种检验结果中各有一个拒绝原假设,本文即认为被检验序列为平稳序列。据此,运用Eviews60软件检验,可以判定:在5%的显著水平下,Lstock、Lflow、Ljk、ETCD和ITCD都是平稳序列(见表1)。

2FDI存量、双边贸易关系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把Lstock、ETCD、ITCD作为自变量,Ljk为因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中国OFDI存量、货物进口结合度和货物出口结合度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利用Eviews60对上述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回归结果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包括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通过变截距模型全面分析FDI存量、ETCD、ITCD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情况,运用变系数模型来讨论国别之间影响的差异。

变截距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的O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效果显著;10%显著水平下,出口贸易紧密程度与原油进口量是负相关,影响显著;进口贸易结合度的影响则不显著(见表2)。

变系数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1%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巴西和马来西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伊拉克、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科威特和马来西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5%显著水平下,中国在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巴西、马来西亚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在10%显著水平下,中国在安哥拉、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中国与越南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有显著影响,在其余国家的FDI存量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在马来西亚与尼日利亚的FDI存量与原油进口量之间呈负相关,巴西、利比亚、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与原油进口量之间显著负相关(见表3)。

对上述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的回归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现象(见表3)。

3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静态影响

以原油进口量为因变量,FDI流量、出口结合度和进口结合度为解释变量分别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5%的显著水平下,FDI流量、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但出口贸易联系与进口量之间负相关(见表4)。

变系数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5%显著水平下,在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与利比亚和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与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的进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量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下,在越南的FDI流量对原油进口量呈负向关系,统计结果显著。回归后对残差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数列,回归中不存在“伪回归”。

4FDI流量、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动态影响

分别以Ljk、Lflow、ETCD、ITCD和Ljk、Lstock、ETCD、ITCD为内生变量,建立两个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根据AIC准则,将模型的滞后阶数P确定为1。回归结果表明,原油进口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正向影响且显著,FDI存量滞后一期、FDI流量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有负向显著影响,而进口结合度和出口结合度的滞后期对当期原油进口量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从静态角度看,2003年以来,中国的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总体看,中国的OFDI流量和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原油的进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与进口原油来源国的出口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联系的影响不显著。就国别而言,中国OFDI、双边贸易联系对原油进口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分为七种:FDI流量与存量双促进作用(如哈萨克斯坦、巴西)、FDI存量促进作用(如安哥拉、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双边贸易促进作用(如马来西亚)、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如阿尔及利亚)、贸易阻碍作用(如澳大利亚、利比亚)、贸易影响模糊(如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和越南)和没有影响(其余国家)。从动态影响效果看,原油进口量主要是前期产生的,前期FDI存量与流量对原油进口没有促进作用,前期货物贸易联系的影响甚微。

基于FDI、双边贸易关系对原油进口量的不同影响效果,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应进一步发挥FDI的促进作用,加大对原油生产国的投资以稳固原油进口量。据统计,2011年中国OFDI流量的627%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而流向苏丹的仅占12%。因此,中国需要通过发放优惠贷款等措施引导中国企业增大在产油国的投资,既可以促进中国原油的进口,也可把过剩的外汇储备转变为石油资源。从贸易角度而言,一要巩固与扩大原油的进口量,二是基于与产油国货物贸易的现状,调整国别间的贸易发展方式,逐步优化商品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Ivar Kolsta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10)

第3篇

关键词:中巴贸易;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96-03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巴两国同是二十国集团、发展中五国和“金砖国家”的成员,近年来,中巴两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两国的经贸往来会日益密切。因此,关注与推进中巴两国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采用SITCRev.3商品分类法,并使用整理分析之后的2000―2010年各大类的产品贸易数据。文中使用SITCRev.3商品分类法:0类为食品及活动物;1类为饮料及烟酒;2类为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类为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4类为动植物油、脂及蜡;5类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为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为杂项制品;9类为未分类商品。

一、巴西对外贸易发展优势分析

表1为2000年―2010年巴西进出口贸易的TC指数,通过分析可以得出:(1)第3、5类产品的TC指数一直为负数,表明产品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第7类产品除2004年和2005年TC指数为正数,其余均小于零,并且呈下降趋势;第8类产品TC指数呈递减趋势,从2006年起TC指数小于零。表明巴西在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其中第7、8类产品的比较劣势逐渐扩大。(2)2000年―2010年巴西第0、1、2和4类贸易TC指数均大于零,并且呈上升趋势,表明巴西在这些初级产品上的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加强。第6类产品的TC指数虽然一直为正数,但是呈下降趋势,表明巴西在这类产品的优势下降。表12000年―2010年巴西进出口商品的TC指数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Database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通过计算2000年―2010年巴西进出口商品的MI指数可见:(1)2000年―2010年,巴西在第3、5、7类产品的MI指数均为负数,第8类产品的MI指数呈递减趋势,从2002年开始,一直小于零,也就是说巴西在这些产品的出口份额要小于进口份额,在出口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第0、2类产品MI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且均为正值,这两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巴西第6类商品的MI指数逐渐降低,2010年降为负值,巴西在该类商品的贸易由优势变为劣势。

如表3所示:(1)巴西在第0、1、2、4类产品的贸易方面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力,其中第2类原材料贸易有极强的优势,平均RCA指数大于5。第4类产品RCA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该类产品的优势逐渐下降。(2)第3、5、7、8类产品RCA指数均小于1,巴西在这些产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低。(3)第6类产品的RCA指数由2000年的1.47下降为2010年的0.9,巴西在该类产品由优势转为劣势。

通过TC指数、MI指数以及RCA指数分析,不难发现,巴西在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而在制成品方面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竞争力分析

通过计算中国进出口贸易的TC指数可以得出:(1)第2、3、4、5类产品的TC指数一直小于零,出口额均小于进口额,中国在这些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弱;第1类产品TC指数呈下降趋势,2007年开始为负值,表明中国在食品等轻工业产品的优势逐渐降低。(2)中国在第0、6、7、8类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第6类产品的TC指数逐渐增大,这些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由表5可见:(1)2000年―2010年,中国在第2、3、4、5类产品的MI指数均为负数,且数值均波动不大,我国在这些产品的出口份额大于进口份额,在出口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2)第0类和第8类产品MI指数均为正值,这两类商品具有较为稳定的比较优势。(3)中国第6类商品的MI指数从2003年开始为正值,此后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

如表6所示:(1)中国在第2、4、7类产品的贸易方面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在第2类原材料贸易中,RCA指数逐渐上升。第4类产品RCA指数呈现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一直保持在1.25之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中国在第0、1、3、4、8、9类产品的RCA指数均小于1,除第9类外,均为初级产品,我国在这些产品方面不具有优势。(3)第5类产品的RCA指数由2000年的1.47下降为2010年的0.93,表明化学相关产品贸易的优势在逐步降低。

可见,中国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制成品方面,初级产品出口优势开始转弱,这种趋势变化既体现了中国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加快贸易发展模式以及优化出口结构的体现。

三、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的评价分析

中巴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关系得到良好发展。1974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仅为0.1742亿美元。2000年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8.45亿美元,是1974年的163倍。2001年中国加入WTO,迎来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纪元,双边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为79.86美元。中巴双边贸易高速增长,其中2007年和2008年双边贸易增长较为明显。2007年中巴贸易总额为486.71亿美元,中国进口183.42亿美元,出口113.98亿美元。2008年贸易总额为486.71亿美元,是2003年贸易总额的六倍。2010年中巴双边贸易实现历史新高,总额高达625.6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八倍。其中,中国进口额为380.99亿美元,出口额为244.61亿美元。所以说中国是巴西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是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贸易收支方面,中国始终处于逆差地位。2007年后逆差额不断扩大,2009年逆差额高达141.62亿美元,是2000年逆差额的14倍。但这并不影响中巴今后的贸易往来,并且会随着中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扩大贸易规模,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2000年―2010中巴双边贸易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38.6%。从中巴贸易结合度角度来看,如表7所示:(1)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对巴西的贸易结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中巴贸易结合度仅为0.56,2010年,TCD指数高达1.25,变化率为2000年的124.9%。并且2007年之后中国对巴西TCD指数一直大于1,表明中国对巴西贸易的往来日益紧密。(2)2000年到2003年巴西对中国的TCD指数不断提高。2003年TCD指数突破1,2004年到2007年TCD指数有所下降且一直低于1,而到2008年之后,TCD指数又大于1,表明中巴两国贸易依存程度逐渐加强。到2010年巴西对中国的TCD指数为1.62,变化幅度为2000年的193.65%。(3)中国对巴西的TCD指数平均为0.896,巴西对中国的TCD指数平均为1.039,表明巴西对中国贸易的依存程度高于中国对巴西贸易的依存程度,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实力好于巴西。但随着巴西经济发展劲头的增强,中巴两国贸易关系会逐渐加深。

表8所示:(1)在此期间中巴两国在世界市场出口产品相似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两国贸易竞争激烈程度降低互补性提高。主要由于中国的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因此与巴西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程度降低。(2)2006年以后的下降较为明显,相似度指数从56.24下降到41.8。两国贸易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降低,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体现两国贸易互补性增强。

表9反映了两国贸易的互补程度以及中巴两国贸易的优势和劣势:(1)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矿物燃料、剂类、化工及相关制品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以及第8类产品即机器制品有明显的比较优势,RCA指数均大于1。其中巴西从中国进口矿物燃料的RCA指数并不高,表明巴西的比较劣势并不明显,其贸易互补性指数仅为0.71。而两国在第5类产品、第7类产品以及第8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2)2008年到2010年,中国在第6类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加强,出口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1。第3类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下降,2009年和2010年中国出口第3类产品的RCA指数均小于1。(3)在中巴贸易中,中国在初级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降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一直保持比较优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有所提高。(4)近年来中国与巴西在第5类、第6类、第7类以及第8类的产品有较好的互补性。

如表10所示:(1)中巴在第3类、第5类以及第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波动中下降,2010年 指数均下降到0.5以下。这些产品主要包括矿物燃料、油类,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类,表明两国在这些产业方面的贸易互补性加强。(2)2000年,中巴两国有四大类贸易 指数大于0.5,2005年有三大类产品大于0.5,而2010年仅有一类产品 指数大于0.5,两国产业间贸易明显扩大,分工越来越明显,互补性增强,竞争性降低。

四、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两国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其中巴西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超过了中国对巴西的依存程度。(2)从两国贸易比较优势来看,中巴两国贸易的竞争性逐渐降低,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中国制造业较发达,科技水平高于巴西,在工业制成品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巴西资源丰富,在初级产品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中国也越来越需要国外市场的资源供应,中国从巴西进口的资源主要有大豆、石油和铁矿石,约占巴西对中国出口产品的65%。因此,两国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在国际上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扩大彼此间的贸易潜力巨大,为进一步促进中巴两国的开放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巴西一直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后的中巴贸易往来将借助于同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一平台,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和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商机,中巴两国的贸易发展水平会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而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利军.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1.

[2]张玉娥,贲永青.中巴经济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J].商场现代化,2011,3.

[3]陈楠,伊西科.中国―巴西――贯穿发展世界的轴心[J].商务周刊,2009,14.

第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就要接近尾声了,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不仅在知识上面成长了许多而且在为人处事上面也有所提高。因为步入社会了,生活会逼着你去适应这个社会,所有的不懂的,在生活中都会慢慢的学会。实习充实了我的学习生活,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体验的知识。对公司的一切由陌生到渐渐熟知,我也成长了并成熟了许多。公司人比较少,也正因为这样,大家相处的也比较轻松,简单,没有界限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使得大家的工作氛围比较愉快。通过实习,我感触颇多,得到许多新的认识,对许多问题多了深一层次的思考。下面我为我的实习开始做个粗略的总结,简单地总结我这几个月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

最初总是看完邮件后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总要被动的等安排;慢慢的,通过一步步的学习,逐个环节的了解,现在,看完邮件能分辨出哪些是自己能主动去完成的,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很多。我想,进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通过与大家的沟通,使我融入了这个集体之中,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出差到工厂,对产品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中学到很多,也锻炼了自己。尽管有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不足。没有专业的产品知识和业务能力去和客户、工厂沟通,沟通能力不够,处事不够成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不能冷静独立的解决,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另外,自己有时候还是会松懈,有一定的惰性,不太主动的去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只满足于完成当前的工作,而不会长远的看待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克服。人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如果停滞不前,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在单位的实习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掌握实用的外贸技能,实践和巩固贸易知识,熟悉外贸业务,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进出口流程, 为即将的就业打牢基础。 二、 实习时间XX.11至XX.6三、 实习地点

南京xxx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南京市xx路xx号xxb座xx室)

四、 实习单位和部门

南京xx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业务部门

五、 实习内容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结合所学知识与国际贸易实践,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掌握外贸术语,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

第5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投资;实际有效汇率;进出口贸易;VEC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制性生育政策、低生育陷阱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微观机理与实证检验”(项目编号:714731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目“长江三角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开放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JJD79002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3-0097-05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投资和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4.59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2015年,受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双降”,全年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同比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同比下降13.2%,但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占GDP的36.3%,其中出口占GDP的20.9%,进口占GDP的15.4%。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仍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新形势下提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很多,而汇率水平无疑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汇率水平,尤其是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直接影响了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本国汇率贬值将降低以外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从而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有利于出口;本国汇率贬值将提高以本币计价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从而不利于进口。相反,汇率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大幅升值。截至2015年6月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62%,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5.75%。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一步加大,这无疑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走势。

关于汇率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认为:当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与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相反,当进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之和小于1时,本币贬值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收支。随后的大量研究围绕着马歇尔―勒纳条件的验证展开。Rose(1991)利用1974年到1986之间的年度数据对5个主要OECD国家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①。Bahmani-Oskooee(1998)利用协整方法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弹性足够大,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②。Wilson(2001)通过分析货币贬值对马来西亚、韩国和新加坡的贸易收支的影响,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这些国家不成立③。Inrandoust,Ekblad和Parmler(2006)利用基于似然估计的面板向量协整方法分析了1960年到2001年瑞典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双边贸易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中仅有两个国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④。Sastre(201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贬值有利于改善西班牙的贸易收支⑤。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学者们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中国进出口贸易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谢建国、陈漓高(2002)通过协整分析及冲击分解,验证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⑥。卢向前、戴国强(2005)利用1994―2003年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进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存在着显著的影响⑦。谷宇、高铁梅(2007)认为在长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进口、出口的影响显著不同,对进口表现为正向冲击,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在短期,对进口、出口都表现为负向冲击,但对进口的冲击效应稍大⑧。Zhang和Sato(2012)利用1987―2009季度数据建立和估计了VAR模型,研究发现中国的贸易平衡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大,主要影响为外部需求冲击⑨。丁正良、纪成君(2014)建立VAR模型对1978―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以及实际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贬值促进出口贸易,对进口贸易影响较弱;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⑩。杨凯文、臧日宏(2015)使用GARCH模型测算人民币汇率波动,运用ARDL协整方法研究在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负面的传导效应,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会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11}。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但由于数据来源、模型建立、计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所得结论并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2001年1月至2015年9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以月度数据代替年度数据与季度数据,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且在构建模型时加入外商直接投资这一变量,从而更好地评估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二、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变量的选取

1. 分析框架

考虑一个不完全替代模型,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均为非完全替代品。我们假定本国的进口需求M是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YD、本国商品价格P、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商品价格PX*,人民币名义汇率E的函数。本国的出口需求X是贸易伙伴国的国民收入水平YW、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X、贸易伙伴国的商品价格P*、人民币名义汇率E的函数。假定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PX等于本国的商品价格P,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商品价格PX*等于其国内的商品价格P*。我们不考虑供给方面的影响,假定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则进出口贸易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实际有效汇率REER(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是对名义汇率进行物价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反映了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有:

因此,式(1)和式(2)可改写为:

为了甄别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将FDI这一变量引入进出口方程,有:

本文将对模型(6)和模型(7)分别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2. 数据和变量的选取

鉴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的短期波动性大,本文采用月度数据,样本期为2001年1月至2015年9月。进出口月度数据来自EIU数据库,并根据进出口价格指数调整为定基数据。进出口价格指数来自中经网月度数据库,并根据2009年1-12月《中国对外贸易指数》各期进行了向前和向后的定基转换为以2005年为100的定基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库。本文中,REER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REER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FDI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由于缺乏GDP的月度数据,所以国内收入水平YD以工业增加值指数代替,工业增加值指数来自BVD的EIU数据库。国外收入水平YW是以美元衡量的实际的外国收入,由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国民收入按照各国占中国出口贸易的权重加权得出,YW=∑wiYi。其中,i槲夜主要的十大出口贸易伙伴国,即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俄罗斯、新加坡、印度和澳大利亚。wi为贸易权重,根据IMF《国际贸易方向统计》各期贸易伙伴国占中国出口贸易的权重计算得出。Yi为各国的月度GDP,由各国季度GDP通过二次函数插值法计算得出。以上数据都转换为以2005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并采用X12加法模型进行季节调整后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lnexport,lnimport,lnreer,lnfdi,lnyd,lnyw。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由于进口、出口、国内收入水平、国外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具有内生性,因此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 (Vector Auto-Regressive,VAR)模型进行分析。VAR模型是由Sims(1980)最先提出的一种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该模型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直接考虑时间序列中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采用多个方程联立的形式,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进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VAR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p为滞后阶数,T为样本个数,k*k维矩阵Φ1,∧,Φp和k*d维矩阵H是待估计的参数,ξt为k维扰动向量。

VAR模型只有在变量是平稳的条件下才是稳定的。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但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具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即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VEC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ecm是误差修正向量,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系数矩阵a反映了变量之间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系数矩阵Γi反映各个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短期变化的影响。VEC模型既衡量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也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短期变化。

1. 变量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在利用变量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扩展的迪克―富勒(ADF)检验对lnexport,lnimport,lnreer,lnfdi,lnyd,lnyw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

由ADF检验可以看出,lnexport,lnimport, lnreer, lnfdi, lnyd,lnyw均为非平稳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项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所有的变量均为一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I(1)。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Johansen在1988年及1990年与Juselius一起提出了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将所有的变量都视为内生变量,相对于单变量协整模型而言,残差更小,解释力更强。我们对模型(6)和模型(7)分别进行协整检验,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合适的滞后期。检验结果见表2、表3。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6)和模型(7)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零假设,并接受至多有一个协整向量的零假设。因此,模型(6)和模型(7)存在协整关系,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向量。

括号内的数字为t统计量。进口协整方程显示,长期内,实际有效汇率会对进口形成正向的冲击,汇率升值增加进口,汇率贬值减少进口,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国内收入对进口产生正向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产生负向的影响,并且两者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国内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影响的弹性都大于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的长期影响不显著。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进口主要受国内需求的拉动。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6%,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拉动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进口商品的需求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我国的进口贸易主要以初级品和资本品的进口为主,这些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因此汇率水平导致的进口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也较小。出口协整方程显示,长期内,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形成负向的冲击,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形成正向的冲击,并且统计上都是显著的。这一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将不利于中国出口的长期增长,相反,实际汇率的贬值则将促进中国出口的长期增长。由出口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国外收入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对中国的长期出口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变量的系数大小来看,汇率、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的弹性都大于1。

2. VEC模型

由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进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收入或国外收入、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VEC模型研究各变量之间动态的短期和长期关系,VEC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进口VEC模型可以看出,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产生负向冲击,国内收入对进口产生正向冲击,并且这些影响都是显著的。实际有效汇率在短期内会对进口产生负向冲击,汇率升值会抑制进口。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进口将在滞后两期时减少1.2个百分点。国内收入在滞后两期对进口产生正向的影响,国内收入上升增加进口需求,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进口将增加0.626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在短期对进口产生正向的影响,但影响较小,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进口增加0.08个百分点。这与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长期影响方向相反,表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会带动相关设备、产品的进口,增加进口,而长期则会产生替代进口的作用。进口VEC模型表明,短期内汇率对进口会形成负向冲击,出现汇率升值抑制进口的现象,与谷宇、高铁梅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这一结论与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相悖。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释:一方面,汇率影响具有滞后性。汇率升值后,由于合同期的存在以及价格和市场的滞后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才会对进口产生正向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与市场的汇率升值预期有关。当市场存在升值预期时,理性的进口商会推迟进口,以获得更多的利益。2001年以来,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较大,市场的确普遍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此外,长期协整关系对短期进口贸易的调整非常微弱并且不显著。

从出口VEC模型可以看出,短期内,除了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是统计显著外,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短期内,汇率对出口形成负向冲簦汇率升值增加出口,汇率贬值减少出口。汇率的影响在滞后两期才产生效果,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短期出口将下降1.315个百分点,低于长期中的出口汇率弹性,但大于短期的进口汇率弹性。国外收入的增加转化为出口需求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时滞,因此短期内不影响进口需求,长期会对进口需求有正向的影响。同样,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无法转化为出口生产力,不影响出口;长期有促进出口的作用。当变量之间偏离长期均衡时,长期均衡关系对出口的短期波动的调整也是非常微弱的。

3. 汇率变化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和VEC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观察模型中的各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冲击是如何反应的。在VEC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我国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受到国内外收入水平、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扰动时变动的方向与变动的范围。

图1显示了我国进口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响应。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进口对冲击的反应。本期汇率的一个冲击会对进口产生负向的影响,这种负向影响并没有立即形成,从滞后两期开始,在滞后三期达到最大值,并且此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国内收入冲击会对进口贸易产生正向的影响,在滞后三期时达到峰值,并从第五期开始形成稳定的正向影响。尽管收入的冲击影响幅度较小,但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贸易会形成正向冲击,冲击在滞后两期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步减弱,直至冲击影响消失。从进口贸易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进口主要受汇率和国内收入的冲击影响,且汇率的冲击影响大于国内收入的冲击影响。

下图2显示了我国出口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响应。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出口对冲击的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有效汇率冲击对出口会形成负向的影响,在滞后三期时达到最大值,且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汇率冲击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国外收入冲击对我国出口贸易短期内几乎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出口形成正向的冲击,在滞后两期时形成最大的冲击,且冲击的影响时间较长,但冲击的影响幅度较小。从出口贸易的脉冲响应看出,出口主要受汇率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影响,且汇率的冲击影响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前文的结论。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利用2001年1月到2015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EC模型分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国内收入、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短期,实际有效汇率、国内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表现为负向冲击,汇率升值减少进口,汇率贬值增加进口;国内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都表现为正向冲击。在长期,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产生正向冲击,但并不显著;国内收入对进口产生正向冲击;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产生负向冲击。(2)在短期,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即汇率升值减少出口,汇率贬值增加出口;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没有短期影响。在长期,实际有效汇率、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产生负向冲击,而国外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产生正向冲击。(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大于对进口的影响,出口的汇率弹性大于进口的汇率弹性。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尤其对出口贸易。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影响出口而非进口,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汇率贬值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能增加出口,进而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将不利于中国出口的长期增长,相反,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则将促进中国出口的长期增长。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进出口出现双降的201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达到36.3%。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受名义汇率、价格水平、外部冲击等多方面的影响,汇率的调整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多方面的因素,谨慎行事。

注释:

① A. K. Rose,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s in a Popula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oes the “Marsholl-Levner” Condition Hol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1, 30(3-4),

pp.301-316.

② M. Bahmani-Oskooee, Cointegration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Long-run Trade Elasticities in LC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1998, 12(3), pp.89-96.

③ P. Wilson, Exchange Rates and the Rrade Balance for Dynamic Asian Economies―Does the J-Curve Exist for Singapore, Malaysia and Korea?Open Economic Review, 2001, 12(4), pp.389-413.

④ M. Irandous, K. Ekblad and J. Parmler, Bilateral Trade Flows and Exchange Rate Sensitivity: Evidence From Likelihood-Based Panel Cointegration, Economic Systems, 2006, 30(2), pp.170-183.

⑤ L. Sastre, Simultaneity Between Export and Import Flows and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Economic Modelling, 2012, 29(3), pp.879-883.

⑥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⑦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⑧ 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世界经济》2007年第10期。

⑨ Z. Zhang and K. Sato, Should Chinese Renminbi be Blamed for its Trade Surplus? A Structural VAR Approach, The World

Economy, 2012, 35(5), pp.632-650.

⑩ 丁正良、纪成君:《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进口、出口、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2期。

第6篇

【关键词】 广东省;进出口贸易;优劣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大兰.广东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2008(6): 106-107.

[2]袁欣. 广东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 特区经济, 2006.

第7篇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104-02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张钰洁(1987-),女,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国际商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主要进行《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广东 广州/510095)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职学校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以国际贸易合同为主线,阐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程序,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贸易惯例,具有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在之前的学习中主要以中考为目标进行基础学科学习,缺乏经济类学科知识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是普通高中的落榜者,故有些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害怕恐惧心理。

《进出口贸易实务》是整个国际商务类课程的核心,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好坏,所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愿意学并有所收获,这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笔者认为,把生活实例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经济贸易知识就在身边的意识,并运用以疑导学法,通过以疑导学,以疑促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以致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该课程中的其中一堂课“商品的包装”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明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业务问题的能力,并能参加行业规定的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试”的教学目标。首先每一位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均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需要掌握,培养哪些能力和养成哪些职业素质,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目标、技能提高的能力目标和素质养成的情感目标。

二、适当加工教材,优化课前导入

本专业该课程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商务类教材《进出口贸易实务》,该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如果教师一味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当地的经济环境、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的现状和自身的教学经验,适当地加工处理教材,使知识更加贴合当地经济状况和学生接受的层次。可通过改变概念性的知识学习,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插入视频、生活素材和具体案例,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理解和接受,贯彻知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首先对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在琳琅满目的商场里,有哪些因素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教师请学生主动回答,接着,播放视频《名产糕点搭3C热潮创意包装助长业绩》;进一步讲述:除了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外,精美包装也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的一种因素。同时,选取同学们带来的精美包装向全班展示;最后,接着引出本课的课题:商品的包装。在这个环节中以生活素材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有趣并且生活化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产生“经济与贸易就在身边”的意识,并为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三、以疑导学,以疑促学,突破重难点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在问题中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按照商品包装的重要性,包装的分类以及运输包装的标志三个内容分步骤讲解,以疑导学,以疑促学,层层点拨,重点难点突出讲解。

第一部分“商品包装的重要性”中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家里买回来的陶瓷碗总是用厚厚的纸盒来包装,为什么没人用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糖果纸?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表看法;之后讲述:陶瓷是易碎品,用糖果纸不方便储藏和运输,包装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宣传和美好商品,还需要能够保护商品。以此引出包装的重要性,并配合实例,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包装的分类”中笔者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包装主要有哪些类型?接着PPT图片展示常见的木箱、纸箱、麻袋、塑料袋、瓶、罐等包装,再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课本所得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把它分成两类,最后做出总结。在书中出现销售包装上面的商品条形码相关知识时,笔者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在超市结帐时,收银员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一件一件地看着包装上的标价计算商品的价格,只需轻轻一扫,价格就显示在电脑上,那么他们扫描了商品的哪个部位?由此引出商品条形码的内容,结合课件和书本进行讲述,并鼓励学生观察手上物品包装上的条形码(饮料瓶、课本等)。

第三部分“包装的标志”中提出问题:观察教师提供的纸箱,说出其文字和图案的意义。通过实物展示,在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纸箱上图片和文字,同时简单复习回顾商品品名、品质和数量的知识。接下来对包装标志进行一一学习,在这部分中,对运输标志(唛头)必须充分掌握,并做到能实际操作设计,对指示性标志和警告性标志要求能够进行简单的认识和分类判断。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的方法,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对商品包装标志的三个部分进行肢解,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把生活素材贯通其中,进一步加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

四、实践探索,综合运用

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商品的包装”这节课中,笔者安排了以下两个设计运输标志的活动。

任务一:我国某公司与英国客户ELOF HANSSEN GMBH签订一份服装合同,商品名称:WOMEN’S BLOUSE,成交数量:8000件,合同号码UE 67598,目的港:LONDON,每20件装一纸箱。

任务二:我国某公司与客商Codan Co.成交20000件男式衬衫,收货人代号:Codan BWT,目的地为英国Liverpool,开出信用证号码为2500713,这批服装每10件装一袋,20袋装一箱。注意Liverpool是一个重名港,并按商品特性选择合适标志。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的疑难及时得到解决;优秀作品的全班展示,又让学生有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