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19 16:21:55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上市的要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上市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内地企业 香港上市 会计要求

现阶段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内地企业越来越多,所有的内地企业都需要遵循联合交易所所颁布的统一上市标准,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便是会计规则。所谓的会计规则主要是指上市企业需要揭示的财务资料,且香港联合交易所需要对这一系列的财务资料进行监督与管理。

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会计规则

(一)内地企业在上市之前需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

一般而言,内地企业在申请上市的时候需要提交招股说明书,并依据这一文件作出正确的投资。另外内地企业在上市之前还需要提供的信息资料包括会计师报告书、营运资金状况以及盈利预测。依据当前香港所颁布的上市规则可以了解到,申请上市的公司需要具备3年的营业记录,需要对内地企业所提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财务资料编报基准、采取的会计方法、企业结算的有形资产净值进行调查。假如上市企业最后一个财政年度报表截止日期在招股章程日期的6个月以上,则需要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其中在编制会计师报告的时候,需要对企业过去的业绩进行调整,保证财务资料与企业当前所采取的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并且还可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一般情况下在编制会计师报告书的时候可以调整的内容有:企业会计标准调整为国际惯例、对审计工作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正、对企业重大变化进行调整等。另外还需对上市企业营运资金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现金流量计算的准确性、编制现金流量预测以及财务状况预测,对公司现金净额与公司接待额进行对比,衡量公司营运资金。与此同时,还需要依据上市规则,对上市企业盈利进行预测,通常而言,如果上市企业盈利预测系数越高,那么市值则会越高,集资也会越多,但是在盈利预测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假设的影响,所以如果假设出现变化,需要及时通知联合交易所,并采取相关措施。

(二)内地企业在上市之后需提供财务信息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之后需遵循联合交易所的基本准则,这一系列的规则能够真实且全面的反映出公司的财务账款以及经营业绩。但是在上市之后还需要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三点。第一是要年度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审计师报告等;第二是中期财务报告,依据相关规定上市企业需要在每一各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营业额、税前盈利与亏损、股东所占的盈利或者亏损、中期业务与业绩,并且还要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指明影响企业业绩的相关因素。第三是要公布各项交易事项,其内容包括重大收购事项、主要交易、股份交易,如果这一类事项发生,则需要通知股东以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召开股东大会进行投票表决,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保障公众投资者的基本利益,能够增强上市公司的透明性。

二、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所遇到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管理体系

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有关法律法规,如《会计法》,其二是会计准则,国家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原则性规范体系,其三是会计制度,依据企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业务规则。在会计管理体系上需要保证统一性,需要保证企业会计有章可循,保证会计法律、会计制度的协调性。另外,还要保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发展,,要实现不同时期的统一性。企业所实施的会计制度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具体的业务会计制度还不够成熟,且企业从原先的经济实体转变为股份制形式,对企业实施会计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我国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需要进行改组,并要将资金结构转变为股份资金形式。此外不仅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部分资产也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在外币折算上,我国股份制会计规定所有的外币结余需要折算成人民币,并且汇税损益需要作为主要的财务费用,但是因缺乏具体的货币折算政策,仅仅按照西方会计处理方法,即折算货币性账户结余,对于非货币性账户结余在入账之后便不再进行折算。第三,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谨慎原则,如果严格按照国际管理,需要做好准备的工作包括三点:坏账或呆账、滞销货陈旧存货、长期投资持久性贬值。第四,根据我国所实施的会计准则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需要从税后盈利中提取储备金,并将这一部分资金作为职工的福利以及其它业务费用,从性质上分析,这一类型的拨款属于费用的支出,需要在税前进行调整,如此一来才能真正符合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第五,我国很多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法,虽然国家规定了折旧率,但是却难以反映出资产真实折旧程度。

(三)资本重构

内地企业申请香港上市中非经营性机构以及资产不适合上市的时候需要将其剥出,否则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非经营性资产折成股份,那么总股本将会得到扩大,资本回报率会得到降低,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均会对产权处置以及具体的会计技术操作造成影响。

(四)盈利预测的准确性

依据香港联交所的基本要求可以了解到,申请上市的内地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招股说明书中编制盈利预测,并揭示其依据的主要准则。注册会计师需要对盈利预测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以及计算方法提出适当性的建议。

从上述所阐述的几点内容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我们与香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这一些差异正逐渐消减。但是在编制上市文件会计师报告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对三年经营业绩进行调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内地企业在上市的时候需要编制完整的年度结算材料,并整理收益账目,满足基本会计要求与会计准则。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会面临非常多的会计要求,无论从会计管理体系还是会计核算方式分析,都需要积极遵循相关的准则与原则,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资料,保证上市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2. 转型的阶段及相应的知识管理问题 转型有四个阶段,每个连续阶段都会增加技术的复杂性及技术对公司员工,工作流程,顾客,合作伙伴的影响。随着复杂性及影响力增强,相应的知识管理范围也将扩大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下面我们将讨论每个阶段的知识管理要求。

第一阶段:信息。 这时,公司建立网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场有关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信息。因此,它对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小,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网站设计的质量好坏及运作的稳定性,公司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网站运营人员掌握网站建立的技能及网站内容更新的工具,如HTML,FrontPage,,JAVA,服务器维护技能等。

第二阶段:简单交易。 这时,公司将网站运营融入业务,并开始利用网站来接受顾客定单。顾客可以在公司网站浏览购买信息及订货,网站将能记录顾客的产品选择,获取并验证交易的信用卡信息等。 这个阶段运营的主要风险在于:由于错误地处理定单及验证信用卡信息,或由于网上生成的定单未能有效融入传统定单业务处理流程所造成的业务流失。这种风险的发生根源在于公司未能管理好知识和技能的转移过程。因此,公司需调整业务流程来适应网上处理定单。为实施这种流程变化,公司必须让所有员工都对业务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将大量有关顾客的信息(如他们的购买偏好等)融入知识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更广大顾客范围的需求。若没有事先计划好这些工作,而匆匆进行网上接单,就很容易造成经营混乱。

第三阶段:复杂交易。 这阶段将顾客交易的管理扩展到执行定单处理的整个后台运行流程。网站将成为真正的电子商店。它能将公司与顾客,供应商相互联接起来,从而使得顾客能随时获取定单的执行情况,执行完的定单也能迅速传给货运商处理。 该阶段的运营对公司知识管理及技能转移的要求更高。公司新的业务流程范围应扩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时的流程。顾客服务,财务,运营部门的角色及责任也应扩大,并要求对所有的部门进行重整与培训,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能及时获取并分析产生的各种交易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顾客偏好变化的应变能力。在这一阶段,业务流程对于公司的影响还将扩展到供应商,他们的业务流程将紧密地与公司的业务联接成一体。

第四阶段:交易集成。 在该阶段,公司将通过网站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组成闭环的价值链,与各个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体系,并将这些获得的信息被用来更有效地管理业务,为顾客提供增殖服务。从而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方面的实际运用包括:公司可利用顾客的历史的购买记录来确认他们未来的购买需求,并以推的形式向顾客介绍他们喜欢的产品。公司通过精确的需求追踪来降低供应商的存货及相关成本。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来实行产品的交叉销售和新市场开发等。 这阶段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公司应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来获取并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成功的企业往往运用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如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来筛选信息,获取商情,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对各种竞争态势及顾客需求进行预测并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核心战略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电子商务技术与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

一. 技术的知识管理 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帐,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该系统作为公司专有知识宝库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将这些知识转移给公司员工,让所有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都能及时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若企业采取将电子商务技术外包,则更须重视与外包公司的知识管理协调,以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获取网站运营的合适经验。

二.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传统商务运作中的商情管理,将公司的有关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市场行情的信息融入知识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传统的和e时代的业务流程活动及流程之间的依赖关系管理

这些过程中顾客接触点的知识管理

现在,我们先来研究流程的知识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战略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这些流程是确保公司顾客服务及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关键。因此,公司在管理流程中,应尽量的具体详细,指明过程中的依赖关系,每个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功能。而且这种流程管理还应具有动态性,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流程,还需考虑将来的流程变化。

对与现有的流程管理来说,重点是要让员工对各种端到端的流程运作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若员工仅熟悉部分流程,那么他们在遇到例外情况处理是往往会手无举措,因为他们不理解业务上游发生问题的原因和他们的行为对下游业务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的严重后果在互联网时代的商务运作中会加倍扩大。因为网上交易速度快,流程渠道复杂,易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员工若对企业原有的薄弱流程环节不清楚,在虚拟的业务交易中,就会迷失方向,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将来的流程变化主要是考虑实施电子商务后的影响,确定流程的方向,业务政策及程序的调整。因为网上经营有它独特的性质,如产品选择的虚拟性,定单执行的快捷性,交易功能的集成性,若企业未预料到它们对流程变化的影响,则会给业务发展造成巨大障碍。比如说企业原有的退货政策往往规定若商品已从供应商仓库运出后,退货时需补交30%的再储存费,以用来弥补供应商对原零售商强加的再储存费用损失,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个政策很少实行,顾客可以对任何还未交付的定单进行修改。这是因为原有的交货流程有手工运作环节,从而顾客有充足的时间更改,而无须担心再储存费。在网上交易的情况下,所有定单的信息都立即进入系统,供应商瞬时得到通知发货。顾客下定单时,就得非常小心,害怕瞬间改变主意,他们就得付30%的再储存费。因此需要提早建立新的退货流程,让客户服务人员熟悉它。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不仅要考虑流程管理,而且还要在这些流程上建立优先的顾客接触点。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顾客接触点价值体现在商家给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上。同样在网上交易中,选取恰当的接触点为顾客提供增殖服务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服务不仅体现在顾客能从公司网上迅速购买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商家有导购员,他们的任务是迎接顾客,将顾客当朋友看待,让他们觉得很体面。在网上,预先设计好的购买人将以顾客感兴趣的图文声音向顾客打招呼,寻问他们的中意商品,引导他们立即去网上相应的地方。

传统的销售员在顾客购买过程中,往往会提示顾客,那些商品可折价购买,替他们省钱。网上的人在顾客结帐时,会询问顾客是否有优惠卷,是否参加了折扣俱乐部等。它还会将顾客购买的商品与折扣清单商品进行比较,告知他们可省多少钱,并为顾客储存他们提供的信息以供将来继续使用折扣。同时,人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众多消费者信息,更好地服务顾客。

传统的购买"咨询师"会帮助不了解商品的顾客更好地进行商品选择决策,网上的智能人会在经顾客允许下,跟踪他们的购买信息。这样,当顾客下次再访时,人会列出购买历史,推荐其他与消费者有共同兴趣的顾客中意的商品 在网上还有许多好的顾客接触点,每个公司都应具体分析交易流程,将它与拟要实施的电子交易流程进行比较,才能最精确地确定出顾客接触点。

第3篇

我们四方嘉会集团云商城移动商务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于2013年11月已经通过在线测试,逐步投入应用。首先从快速消费品事业部一个部门为试点,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电商系统、供应链系统、资金系统和第三方支付四方的无缝集成。从客户订货到业务员发货、收款都将在移动终端上完成。目前该事业部电子商务模式正逐步拓展到集团的其他事业部。

作为财务部门,是管理部门,更是服务支持部门。面对新兴的战略转型模式,我们也需不断学习、知识更新,以致用于电商时代的财务管理。电商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一、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后,当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中的网络维护问题。

首先、网络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互联网是开放式体系。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营销及交易手段,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操作使用可能使网络安全问题增多。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电子商务时代相适应的财务法律规范和技术保障。

其次、财务管理身份确认和文件管理方式问题。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交易活动在互联网上进行,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采用用户名及相应口令来确认身份,这种管理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目前的财务管理基本使用手写签名来签批文。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不能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真伪的辨别上存在相应的风险。

另外、我们嘉会集团的电子商务云商城(B2B业务)是使用会员制,利用用户名及密码登陆云商城进行交易活动。这样会存在密码被盗、会员将信息泄露给同行竞争者等,存在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的隐患。

2.当前的财务管理需要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的双方从贸易谈判、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过程。这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财务管理对于网络在线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等方面的管理较为欠缺。

3.电商时代对财务管理的软件有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等过程均可通过网络完成。因此,它要求财务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等方式,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

现在我们企业使用的浪潮系统的软件,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手工会计转为自动化的问题,主要解决了财会人员工作量的问题。目前我们浪潮系统模块有网报系统、资金系统、总账系统、应付系统、应收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合并报表系统等大都是以财会部门为核心,主要反映货币信息,很难反映非货币信息。该系统并且主要完成业务事后的核算反映功能,缺乏对数据的深度综合利用,难以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决策。目前供应链系统只是部分事业部上线。所以很对部门的数据不能共享,缺乏会计信息交换的实时性、一致性。

总之,在电子商务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地进行财务管理革命,建造出与电商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电商时代,财务管理发展的策略

1.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维

电子商务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企业效益价值的同时使企业风险加剧。财务人员不能只关注财务核算,更要关注集团的营销、人事等各口工作;不仅只关注企业内部信息,也要不断捕捉与我企业相关供应链、关联方、客户等外部市场信息。财务管理人员要善于对瞬息多变的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企业风险最小化。

总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财务工作的时间、空间、效率等观念也要不断变化。我们财务管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财务管理科学发展观。

2.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

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必要求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与创造。企业要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首要条件就是相关财务信息可以在企业内部直接、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冗长,影响效率。因此,企业各部门的组织结构需要重组,整合财务资源,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融合,模糊分工状态,建立一种中间层次较少,结构紧凑而富有弹性,反应灵敏的新型组织体制。

3.注重培养复合型的财务人才

电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既有财会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我们企业也必须增加这方面的培训。企业财务人员要适应网络财务发展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专业技能。同时,应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对资本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此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财务职业操守。企业必须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加强网络系统安全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考虑安全措施。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如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与限制,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岗位责任;增加软件本身的各种校验功能;建立财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加强对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等。同时,采取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增强网络的免疫能力。例如采用正版软件、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等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安装摄像头、红外防盗监控系统等。

5.财务软件应不断升级、完善和拓展

电子商务将把人类更快地带入信息社会,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集成化应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我们的浪潮系统,需要在原有模块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比如战略分析模块、合同模块,售前管理、预算模块,BI报表系统模块等要适时上线。随着在集团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财务软件真正能够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达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大高度的一致性、同步性,实现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完全动态化,业务流的透明化。

另外,当前的财务软件系统基本是按月按年定期提供财务会计报表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运用,产品竞争生命周期大大缩短,随时获取财会信息对决策者至关重要,所以财务软件输出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上需要提升。

所以对于会计软件,还要考虑软件开发商的持续发展能力,日常维护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和渠道策略。

6.完善相关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国际化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等,为企业管理提供健康、良好、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第4篇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商业信用融资

基金项目:本文是苏州大学第十六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Y2014749B)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政治联系、企业家声誉与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支持(项目编号:201413984013X)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9日

公司控制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济性权利。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利益存在方式,是利益冲突的产物。公司控制权的正当行使,对公司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建立股东之间的信任基础,有利于提高公司运行的效率。它是一种表征公司运行状态的评价体系,其真正价值就是平衡地维护各方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和合理的期望利益。纵观现有文献,围绕控制权与商业信用融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国家制度、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样本的不尽相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观点。回顾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发挥研究成果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国外研究概况

从1843年在英国法中出现福斯规则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控制权的研究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在企业进行商业融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外学者们也对此进行过不少研究。Cornelius(1997)、Kaplan & Strmberg(2003)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企业中控制权的配置及演变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在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早期,风险投资家通常要求更多的控制权;而随着业绩逐渐变好,不确定性逐渐消失,风险投资家通常放松对企业的控制;企业的控制权安排通常是一种或有控制的安排,即控制权依据一些可以证实的财务或非财务业绩指标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进行转移;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即同股不同权。风险投资企业的控制权为何要如此配置?这种控制权的配置有何优势和劣势?以下文献从理论的角度对此种控制权配置进行了解释。

ghion & Bolton(1992)在不完全合约理论框架下,假定创业者具有私人利益,投资者和创业者具有利益冲突,他们讨论了不同控制权配置的最优性。Dewatripont & Tirole(1994)则关注现金流权和控制权之间的最优关联性,即当企业业绩较差时控制权应该配置给持有凹现金流权利(如债券)的一方,而当业绩提升时,则应更多给拥有凸现金流权利(如股权)的一方。Hart & Moore(1998)也研究了在不完全合约融资中控制权的安排问题,通过建立含有私人利益的不完全合约模型以说明最优的或有控制权配置。Bascha&Walz(2001)讨论了或有控制能使风险投资企业在关于IPO的决策时达到最优。Gebhardt&Schmidt(2006)考虑了在不完全合约的框架下,利用可转换证券和控制权的条件配置使风险投资企业的替代决策达到最优。Hellmann(1998)研究了风险投资家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会替代创业者,他认为创业者在谈判时会在给予风险投资家足够多的股权以换取控制权。Hellmann(2006)在双边道德风险的框架下,考虑了风险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配置,他说明了控制权的或有配置在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模式上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的相关研究对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及对企业风险投资等进行了系统、丰富的研究,为民营上市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西方学者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假设及东西方公司存在的与生俱来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单纯依靠国外的研究文献是无法准确得出我国企业家对控制权的要求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的。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也在企业控制权的配置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姚佐文、陈晓剑和崔浩(2003)利用控制权依据可转换证券进行转移,从而说明可转换证券与或有控制能使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模式达到最优。李姚矿和陈德棉(2004)在Bascha&Walz(2001)模式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退出控制权分配模型以探讨参与型可转换优先股与风险投资家的最优退出选择之间的关系。安实、何建和王琳(2002,2004)在不同情形下讨论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讨价还价过程中的控制权配置问题。陈永庆和王浣尘(2003)对风险投资的再谈判过程进行了简要讨论。欧阳凌、欧阳令南和周红霞(2005)在泰勒的企业融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控制权转移和监督成本变量,分析了控制权的安排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认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松散的交替关系。

至于国外流行的金字塔持股模型,叶勇和胡培(2005)经研究后发现,超过50%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并未分离,他们认为金字塔持股是通过间接所有权链条形成的公司终极所有权,并不单纯是终极控制股东加强控制、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工具,以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判断是否构成金字塔持股有失偏颇。李金龙、范纯增及谈毅(2006)理论分析了影响风险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各种要素,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创业者私人利益、创业者声誉和项目成功概率对风险投资企业控制权的配置都会造成影响。赵西亮(2005)指出控制权的或有配置与可转换证券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双边道德风险问题。燕志雄(2007)也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配置进行了研究。

三、总结

从融资结构中折射出的是控制权的安排或控制权的结构。不同的融资契约中包含着不同的控制权,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就包含了对控制方式的选择,而作为均衡解的融资结构是投资者与经理博弈的结果,是一种最小化成本的控制权结构,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控制权的安排来最大限度地限制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融资契约中涉及的控制权通常为名义控制权,对经理行为的监控作用有限,但是,与股票相比,债务契约因其包含的清算权能够直接威胁经理的实际控制权,所以能够对经理形成更强硬的束缚。由此可见,应该充分发挥债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当然,由于债权人和股东所拥有的控制权的内容及其实施方式的不同,会造成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影响到商业信用融资结构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诸如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等民间的非法、准非法灰色金融机构贷款,且异常活跃,但民间借款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我们国内学者要继续根据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商业融资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及解决途径,让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不复存在。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哲昕.企业控制权结构探讨[J].学术界,2010.4.

[2]高雷,宋顺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市场反应[J].财经科学,2006.3.

[3]燕志雄.激励、控制权安排与金融合同[D].上海交通大学,2008.

[4]廖敏.控制权、所有权与资本结构[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王变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融资结构决策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6]刘俊堂.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意义[J].现代商业,2007.13.

[7]伍秉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和公司治理研究[J].市场论坛,2008.9.

[8]周玲玲.民营企业政治联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南京邮电大学,2013.

[9]姜伟.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意义浅析――结合智能交通行业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

[10]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

第5篇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的急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被广大的国外投资者认同。百度、新浪、网易、优酷等一批优质企业成为赴美上市的主要力量。大量的中国互联网顶尖公司在美国上市体现了在海外上市存在着众多对企业有利的因素,但是也存在着非常多不可忽略的不利因素。

[

关键词 ]互联网;上市;对策

1.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现状与动因

1.1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上市总体情况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基本上是每三年一个周期。最早的上市潮是在1999年-2002年,以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第二轮是在2003年-2006年,以盛大、前程无忧等为代表,第三轮是2007年,以巨人、盛大为代表,第四轮2010年,以当当网、麦考林等为代表。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已经有35家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在美上市(以NASDAQ和纽交所为主),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达到了769.73亿美元,涵盖了互联网行业的众多领域,在相应的细分市场中占据着领先的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性越来越强、互联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在美国上市且其市值的大小成为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庞大的市场价值无疑也会给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认同及更大的公司估值。

1.2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动因

第一、达不到境内上市的财务标准。我国的A股市场对于公司申请上市的要求是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并保持连续三年盈利,中小板要求虽略低于主板但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不变,即使是2009年为高科技企业推出的创业板也要求最近两年持续盈利。但众所周知的是,我国互联网企业由于盈利模式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很难达到这样苛刻的盈利要求。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甚至连A股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也没有达到,而新浪、搜狐和网易在美国上市的时候甚至还没有开始盈利,优酷上市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就更不用说达到A股上市的最低标准了。

第二、境内上市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国股市上市实行的是审批制,通常从改制、辅导、通过到上市需要长达两到三年的周期,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只能无奈的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更何况需要融资的企业根本无法等待这么久。相比之下,美国的注册制使得在美IPO一般能够在6至12个月实现。

第三、美国投资者的热捧使赴美上市互联网企业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优酷网股价上市首日涨幅达到34.27亿美元,是5年来美国IPO涨幅最大的企业;当当网股价IPO首日接近翻倍,当天涨幅达87%。最初诞生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都是在美国上市的,这些国内元老级的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之后都给投资这些企业的国际投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投资回报,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兴趣更加浓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一种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良好氛围。

2.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存在的问题

2.1上市成本较高

据业内人士调查,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保荐费、承销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各项费用的总额通常占了融资金额的15%到20%之间,而境内上市的融资成本则要低很多——即使是小规模的融资成本也不过是融资金额的5%到6%,而这还只是IPO时的一次性投资,此后要维持上市的费用还需不少。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收费高于境内同行,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成本给盈利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2.2信息披露不规范

首先,美国证券市场在政策上十分注重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中国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监管责任和法律风险巨大,通常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次,美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执行体制比较完善,SEC、中小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都能对上市企业实施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提出集体诉讼。再次,美国市场允许做空,因此机构投资者可以寻找信息披露不实或者不当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通过建立做空头寸从中获取利润,但带给企业的后果便是股价一路下挫,接着面临集体诉讼以及之后的巨额赔偿。

2.3估值过高而缺乏稳定盈利模式

市场追捧中国互联网企业是因为相信其发展前景,但运用过度包装以及财务造假取得轰动上市效应的互联网企业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检验。尽管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中不乏好公司,如百度净利润率持续高幅增长。但最近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虽赢得了首日的高市盈率,却在后续股价表现上不尽如人意,反映出其市值与公司价值的错位。这当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稳定盈利模式,从而缺乏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和良好的公司绩效,而美国的投资者在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轮番上市的热潮后已逐渐趋于冷静和理性。

3.针对中国互联网美国上市的建议

3.1.改进A股上市审核制度

由于国内A股市场较为传统的审批理念,互联网企业前期盈利能力普遍偏弱,传统的审批理念使其难以在境内上市。为了更好的吸引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境内上市,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审理念。对于互联网企业,发行审核应该重点关注其发展前景而不是短期盈利。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是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推广、维护和获得大量用户,只有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点,才会逐步形成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而这些企业一旦开始盈利,就会有爆发式的增长,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传统产业。因此,评价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前景应重点关注其用户量、市场份额客户粘性和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适当降低其入市的相关财务标准。

3.2.遵守美国相关法律,建立规范的管理、财务体制

拟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应具有良好的股权结构比例,清晰的业务发展模式,高效的管理团队,而且要对美国的法律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赴美上市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举措,如果处理不好,将面临美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严厉的惩罚。对于中国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学会用美国规则办事是保护自己,避免恶意做空、集体诉讼和巨额赔款的第一步。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了解美国的各种证券法律,熟悉SEC等监管机构的监管方法和中介机构的诉讼习惯。为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这样才能避免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引发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第6篇

台州企业上市的现状及前景

截止2007年6月底,台州已有11家企业在国内主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在全省继杭、宁、绍之后,居第4位,从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38.9亿元。在11家上市公司中,中小板上市的有7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台州板块”在深交所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2006年年报显示,台州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成长性好,业绩优秀,市场形象较好。2006年台州上市公司(不含仙琚制药和东南电力)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3%,净利润为5.92亿元,同比增长4.5%,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元,高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0.24元)。特别是4家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市场表现相当显眼,去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19亿元,同比增长30.6%,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39%,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53元,远高于中小板平均0.44元的水平。

从发展前景来看,台州民营企业上市的潜力较大。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是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今后几年将是企业上市的黄金季节。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制度基本上得到解决;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证监会一些具体实施办法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企业上市的法律环境得以较大改善,企业上市将从软性约束,逐步转向刚性约束为主的渠道上,上市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上市的节奏和步子明显加快;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股市发展的政策措施,表明了中央政府希望我国股市健康向上的决心和态度,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股市的走向;沪、深两个市场要求扩容的呼声较高,力推国内更多优秀民营企业上市,特别是深交所的中小板市场更是积极推动,全力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上市目标,以期扩大中小板块,目前深交所已与台州签订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同时,创业板市场也呼之欲出,一旦出台,将十分有利于台州市大量的优秀中小企业步入资本市场的殿堂。

二是从台州的现实条件和工作基础看,今后几年企业上市可望进入快速轨道。第一,台州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面广量大的规模企业为上市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备资源。2006年台州共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28家,超10亿元的有22家,这其中有许多企业符合上市的指标要求,有些在行业内或在细分市场上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优质的上市资源相当丰富,上市的工作空间很大。第二,上市的工作基础较为扎实。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台州已初步建立了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培育机制,初步构建了从上市公司、申报公发企业、辅导企业、股份公司到规模企业的金字塔型的上市梯队,启动上市程序或准备启动上市程序的企业正在逐步增多,全市已列入上市后备资源的企业已达100多家,从技术层面分析,这些企业相当一部分可在近几年实现上市。第三,企业上市的氛围正逐步形成。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把它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部门配合支持企业上市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强,各县(市、区)也都陆续出台了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已上市公司的示范带动下,企业上市的积极性逐步增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由被动应付转向积极主动,并开始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企业经营。

从目前发展的态势看,今后几年台州将进入上市的高峰期,全市已有21家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上市工作,每年可望有三五家企业实现上市,预计到2010年,上市公司数量可达25家左右,融资总额可达100亿元,完全有希望实现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上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年年有上市,县县有上市,上市公司数量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在资本市场进一步打响“台州板块”。

台州民营企业上市工作存在的问题

除了宏观政策、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外,台州自身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上市渠道比较单一。台州对便捷、快速的上市渠道没有有效利用,如在利用壳资源、实现借壳上市方面还没有突破,相比之下,绍兴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就有7家。

二是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局限性。许多企业认为上市就是融资。有的认为现在企业不缺钱,不用急于上市;有些认为上市的门槛太高,周期太长,付出的规范成本太大,且上市的不确定性太大,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企业的治理水平差距大。许多民营企业上市的具体指标、条件已经达到,但普遍存在产权封闭、家族式管理、主业不突出、关联交易突出等状况,与现代企业制度差距较大。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股权、税收、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且付出的成本较为可观。有些国有集体改制的企业,由于改制时规范性不够,特别是企业职工人人参股问题,给企业上市增加了障碍。

五是企业上市的配套环境欠缺,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台州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才,致使在上市途径选择、方案制定等方面走了弯路,甚至一些做法成为上市的障碍。

加快推动民营企业上市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台州企业上市工作要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总体思路,拓宽服务理念,强化扶持力度,挖掘后备资源,提升公司质量,多头并举、梯度安排、重点突破,全力推动企业上市,着力打造民营企业“证券强市”,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台州板块”。

完善政策,着力构建宽松的改制环境。改制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多,牵涉面广,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是一项推动企业上市的重要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上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辖的路桥、温岭、玉环、临海、黄岩等县市区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拟上市公司在改制上市时涉及的税收、土地、资产界定、有关收费等政策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实践中,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政策意见,及时兑现给予拟上市企业的各项优惠,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处于上市申报程序的企业,更要积极予以支持,必要时实施绿色通道进行办理。对于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碰到一些特殊情况,而上市扶持政策又没有明确规定的,要在不构成上市法律障碍的原则下,在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内尽量给予支持,切忌因上市而额外增加企业负担,努力构建宽松的改制上市环境。

精心培育,不断充实优质的后备资源。后备资源的培育是企业上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抓紧组织制定符合台州实际的企业上市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对规模以上特别是“513”工程培育企业要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档案,确定近期、中期培育目标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扶持、引导;要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借当前台州送重点骨干企业管理者进名校培训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资本市场的基础知识;要围绕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支柱产业中的行业骨干企业及城市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类企业,做好规范引导,增强内在素质和运行质量。特别是要加强对拟上市企业规范运作的管理,着重解决股份公司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行为不规范、“三会”议事规则不健全、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模大、业绩优、治理结构健全的龙头企业,实现台州产业层次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抢抓机遇,推动更多企业登陆国内证券市场。尽管目前各境外交易所纷纷到国内各大城市巡回宣传推介,展现境外上市的各种优势,吸引民营企业到境外上市。但由于目前国家对境外上市的政策频繁变动和不确定因素增多,2006年9月以来有30多家企业申请到境外上市都没有获准,而国内证券市场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股权分置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新股发行采用全流通模式;改制审批程序的取消、辅导期一年的取消、证监会审核周期的缩短、二级市场的持续向好,使得企业上市的周期得以大大缩短,再融资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创业板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在2007年底前推出。届时企业上市门槛将更低,其条件将更适合台州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增多,相反境外上市的一些严要求、高成本、语言文化差异等劣势也在不断暴露。因此,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集中精力选择一批资产经营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有计划地通过重组、改制、上市,推动我市优质企业早日登陆国内A股市场。

第7篇

关键词:买壳;首次公开发行;经营绩效

一、证券公司上市的途径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途径有两种:一是借壳,一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在股市活跃的上市环境下,企业一般都是通过直接IPO方式上市,在股市低迷、直接上市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买壳上市成为部分证券公司上市的捷径。借壳或是IPO,这两种方式在时间周期、交易成本、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优质证券公司来说,IPO应作为其首选,这不仅有利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形象得到大大提升,而且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健的发展;对那些短期内无法达到IPO财务指标要求,或在券商IPO潮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的券商,借壳是其尽快实现上市目标的较好选择。这主要是因为IPO的门槛较高,例如持续三年盈利等,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起伏比较大,使得多数证券公司很难保持赢利的连续性。与IPO相比较,借壳上市的优势在于耗时短,只要重组方案得到双方认可,获批以后,证券公司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市。因此,借壳上市成为当前证券公司上市所选择的捷径。

买壳和IPO作为两种上市途径各有利弊。对证券公司来说,是选择IPO还是买壳有以下因素的考虑。一是公司的股权结构。部分公司的股东过于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低,这不利于形成股东一致意见及要面对股权稀释所带来的问题,这类企业适合做IPO。二是自身的赢利状况。对部分出现亏损的公司来说,一些证券公司的赢利极不稳定,特别是自营证券对赢利的冲击,经常出现大亏大赢的局面,因此这些公司无法达到实行IPO的要求,只能借壳。

(一)证券公司借壳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上市时间较快。借壳上市尽管也有主管部门的“前置性审批”及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审核,但由于管理层鼓励上市公司推进实质性重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审核程序较具弹性,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等方面的要求较IPO上市的相对要低。正因为如此,借壳上市只要选择较干净的壳资源,通常就能在6至12个月内实现上市,有利于把握牛市融资时机。二是有利于保守证券公司的商业秘密。借壳上市无需向社会公开公司的各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企业的隐蔽性,有利于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

2、不利方面。一是买壳成本很难把握。在买壳过程中很难做到消息的保密,而一旦消息泄露,买壳目标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扶摇直上,这无疑将加大买壳成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多数证券公司不得不放弃壳资源。二是壳公司的财务重组存在风险。壳资源的隐性负债、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等问题往往在重组时不易被发现。一旦证券公司在买壳过程中稍有不慎陷入到壳公司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当中,其财务重组的风险就非常巨大,以证券公司目前的资产水平来说还很难抵御这种风险。三是中国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往要求必须是创新类或规范类证券公司,拟借壳公司必须股价未出现异动等。不过有些条件很难满足,特别是在股价异动方面。借壳过程中要接触中介、上市公司、公司股东等,很难做到完全保密,市场对证券公司借壳题材又炒得很热,一有消息传,股价立马上涨;而证监会又明确表示股价异动就很难批准,这样一来,证券公司买壳上市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大打击。四是存在融资失败的风险。很多公司借壳上市后未必能马上融资。如果证券公司借壳上市后经营业绩未能实质改观,则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融不了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募集资金量较大。通常IPO发行量为发行后总股本的30%左右,发行市盈率为20倍左右,募集资金一步到位且数量较大。二是融资成本较低。从成本角度看,通过IPO融资的成本比借壳的融资成本较低。三是可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公开发行上市使广大公众成为公司的潜在投资者,公司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活动等手段,将公司概况,公司战略和公司业绩推介给大家,使公司为更多的人所知。证券分析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公司证券的分析也会起到广告与促销的作用。四是IPO上市对企业的连续赢利能力、风险控制和治理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能够通过IPO上市的证券公司,其经营理念、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都要比一般公司高一筹,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上市后能马上融到资金,净资本实力能够得到补充,因此具有更强的发展实力。

2、不利方面。一是上市周期较长。IPO上市需经过改制、辅导、审核、发行等过程,相对时间周期较长。另外,证券公司的赢利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即使上市辅导工作完成,一旦公司因市场波动原因经营不善、产生亏损,通常要花费3年的时间。二是审核程序严格。证监会严格要求拟上市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审核程序较严格,大多数公司很难通过。

比较买壳上市和IPO,后者的要求更加严格、难度也更大,但IPO上市对企业的连续赢利能力、风险控制和治理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IPO上市的企业比借壳上市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二、证券公司买壳与IPO上市的成本比较

(一)买壳的成本

借壳上市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买壳的支出。买壳支出是买壳方向股权出让方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格,是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最大比例。由于财政部规定国有股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因此,每股净资产成为上市公司转让定价的普遍标尺。二是买壳过程中支付的其它费用。指证券公司买壳上市过程中聘请证券公司、会计师和律师所发生的财务顾问费、法律顾问费用、财务费用、上市宣传费等。三是折价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成本。并购公司买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取得增发配股权,而壳公司往往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因此,需要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提升业绩,实际上是买壳方对壳公司的利润输出,是买壳的一大成本。买壳方注入壳公司优质资产的折价金额为:买壳方注入壳公司优质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壳公司对该资产实际折股金额。 四是整合成本。主要包括对壳公司不良资产的处理成本,人员安置成本,两企业合并后的磨合成本。

(二)IPO所发生的费用

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发行费、律师、会计师等中间费用。据统计,2006年底至2007年初,上市公司IPO所发生的费用如表1,在这一阶段,上市公司IPO的费用率平均为6.5%。

(三)借壳上市与IPO上市证券公司的成本比较

IPO上市的成本计算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承销费、发行费、律师、会计师等中间费用,平均费率在6.5%左右,表面上看,高于借壳后再融资的成本,但证券公司借壳上市的成本除再融资成本外,还有买壳成本、资产注入成本、整合成本等,与IPO比较,借壳上市的成本不但数目繁多,而且各种成本相加费用明显偏高。近年来,我国不少证券公司想尽快上市,但短期内无法满足IPO的连续盈利的要求,而借壳上市门槛较低,上市途径便捷,借壳上市成本尽管较高,但众多急需增加资本金的证券公司也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代价。

三、借壳上市与IPO上市证券公司的绩效对比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证券公司共有8家,其中IPO上市的两家,借壳上市的6家。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中除海通证券2007年底进行过一次增发融资外,其它几家公司还未融过资,因此,这几家尽管已上市,但与上市前相比,基本面并没发生大的改变。为分析对比方便,我们将上市的证券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已上市并融过资的证券公司,这类主要有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两家。另一类是已借壳上市但还未融过资的证券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有长江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