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6-19 16:21:53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研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1篇

科研选题的重大要素

科研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指导思想,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原则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选题要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题目的必须明确、设计新颖、思路清晰,需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并在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理论研究。

科研选题的依据。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要选择好的、有创造性的课题,必须首先清楚依据,这种依据是否符合科研选题的原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选题的需要性。在选定课题和确定项目时既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技术自身的要求。开展科学研究首先要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如此。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向政府登记的发明就1328项。他有那么多的发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首先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原则,正确选择科学研究的项目,把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作为研究主题,因而做出了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重大贡献。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但要面向经济建设,而且要考虑科学技术的自身发展。

选题要有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根本特点在于创造。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意在发明、前进。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创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具体来说,理论研究要求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得出新结论;技术研究就要求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测试方法或者把原有技术应用到新领域。选题的创造性原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选题须具备可行性。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求实的活动,要保证选题的可行性,要加强科学情报研究,掌握科学动态,从而瞄准世界科学的前沿,以最快速度收集有用信息,做好索引和摘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随时查阅,从而得以熟悉了解本专业上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研究的前沿、重点、热点和焦点,作为科研选题的理论基础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前瞻性思考,要以敏锐的目光,进行战略性远眺遥望,看出整个专业学科的新动向,发现方向性问题,找出关键,去探索“突破”。只有这样进行选题,才有可能在国际上成为先进的,开拓性和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到理论和实验矛盾尖锐的地方去选题,到不同观点激烈争论的领域去选题,到科学技术的空白区去选题,到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去选题,到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的方面去选题……

选题要有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论根据,这就是说,课题的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选题遵循这一原则,可以保证科研的方向,课题就有成功的希望。巴甫洛夫说:“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他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翔。如果没有事实,那你的‘理论’就成了虚狂的挣扎。”选题要以被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有些人的选题确实也是以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但是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真实性、科学性。选题要尊重事实,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选题思路与研究方法和总体方案

科研选题是否新颖是申报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题目选得新颖,角度选择恰当,定位定得适宜,特点表达明确,其申报项目的获准率就高,反之亦然。

定位是科研选题的重要一环。从宏观上讲,申报哪类课题,首先要清楚这类课题的申报范围,你所计划研究的内容是否与资助的范围相一致,按申报指南,要求认真研究选题范围,在申报指南规定范围内选题。根据部门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选题,紧扣社会发展和产业政策,为科学发展和建设服务。

科研选题要有指导方向。选题方向是一个宏观性的问题。对自然科学研究选题分为3个问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要有新思路和高起点,要研究某一学科的前沿理论问题,其研究结果只能是第一,否则就失去了立项的意义;二是应用研究,要立足于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三是产业化技术开发,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或社会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

科研课题选题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及总体方案。选取科研课题,要根据实际具备的或可行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要分析自己所具有的实验条件、协作单位水平、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实验设备、器械、试剂药品、信息资料、经费资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环境是否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项国策服务,并且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择科研项目,要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可以说是能否立项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一是自己在该方面具有哪些研究基础,近3年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研究成果是很难立项的;二是要搞清楚自己所选择的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都有哪些人在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得不够深入,针对前人的研究基础,自己计划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同自己的研究基础结合起来,抓住问题的关键,在选题上具有新意和突破。

要对选题进行科研论证、查新。对一个很有价值的选题,却不十分清楚它的研究现状,或似是而非。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了解清楚选题的来龙去脉,然后才可确定申报。论证和查新是搞清楚问题的必要手段。论证一是自我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充分掌握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请同行专家论证,请教选题的研究价值、社会意义和现状与未来。通过论证最后确定申报题目。在经过论证仍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国际联机检索进行查新。一方面能弄清楚某一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在选题确定后,查新证明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是强有力的佐证,有利于课题的批准立项。

科学研究选题解决的问题

科研选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所谓研究方向,是指研究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研究者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所谓研究课题则是指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尚未解决的具体问题。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科研选题确立得正确恰当,即所选的课题有理论意义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或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可行性论证充分,其研究过程就顺利,见效也快;反之,选题不当,不仅研究过程困难重重,甚至会半途而废,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第2篇

自2008年10月长春市教育学会发出《关于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通知》以来,很多中小学校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并上报成果。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区域之间很不平衡,研究还有待深入。为了全面深入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小课题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非常明显,对解决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问题、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课题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微观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每一位教师身边的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身体会到的具体、真实、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周期短且灵活。小课题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过程的需要及时调整时间,周期短见效快。三是成果形式多样。在小课题研究中,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结果就是成果。小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

二、小课题研究要注重过程

小课题研究要落到实处,必须关注过程。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可分成问题、设计、行动、评价四个阶段。在问题阶段要明确“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在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在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在评价阶段要分析“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问题至关重要。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二是学校已确定的科研课题的分解。

选择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遵循真实和有价值两个标准。真实指问题确实来自于研究者自己的实践;有价值指问题是制约自身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可以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

在把学校的科研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相应的小课题加以研究,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保证学校的大课题取得成效。

小课题研究要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育学会要高度重视在中小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总体科研规划中,小课题研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建立由教育学会会长牵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领导机构和指导机构,认真组织各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好研究。

2.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要认真学习农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农安县教育学会、汽车产业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汽车产业开发区教育学会等单位组织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会牵头,调动科研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等通力合作,加强指导。县(市)、区教育学会要制定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好的经验,推广优秀成果。

3.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小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室要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适时组织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学校要提供条件使教师能够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个体研究,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开展群体研究。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小课题研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小课题管理机构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

4.长春市教育学会要针对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征集小课题研究成果,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优秀成果将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实践新课程》等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或结集出版,从而推动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长春市教育学会

第3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高师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3-03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体,所以探索依托科研课题,与科研的基础平台:毕业论文、创新杯、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培养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师院校学生参加科研的重要性

当前不少地方高师院校对学生参与科研不够重视,认为高师院校的任务是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而中学教师的教学不需要科研,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专业开设的多元化,不少高师院校都不同程度开设了非师范专业;同时,随着学生就业的多元化,不少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教师工作。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学会进行科研工作,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是重要的。由于对学生参与科研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导致这些院校的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毕业论文工作和质量受到影响。高校教学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系统、深、专、精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把科学研究因素引入教学研究中,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科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科学研究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打交道中,学会了处理多种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依托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学专业与其他理科专业一样,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又具有学科基础广泛,学科交叉、传递信息量大等特点,所涉及的科研课题,有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农业生产的研究;有微观方面的研究又有宏观方面的研究。因此根据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和特点,我们多样化地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立项科研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是高师院校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措施之一。为此,学院在毕业论文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依据其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内容,划分为若干小课题,由专家审定后面向学生,由学生选择承担开展论文工作。如周歧海教授、博士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广西基金的“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课题,从中抽取部分内容,划分为“黑叶猴理毛行为观察”、“黑叶猴食物选择及食物量研究”、“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等小项目,面向学生,由学生自由选题。实践证明,这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不少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后仍师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如2000级的黄中豪、韦显盛同学本科时毕业论文由黄乘明教授指导,本科毕业后仍师从黄乘明教授读硕,开展“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扶绥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及其栖息地利用”研究;另唐绍清、秦新民、邓业成、周善义教授等也将自己承担国家资助自然基金项目和区课题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小课题给学生研究,这种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自主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课题的深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目前实际情况下,承担国家、区级等项目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多数教师从事的仅仅是校级项目、自选项目或探究性项目的课题。因此,将这些项目和课题作为学生课外小科研的内容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发挥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之一。多年来,仅石贵玉教授就指导学生从事诸如“复合多效唑对、水仙花的矮化效应”、“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效应”、“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等几方面的课题,近35人的毕业论文,10人次获得了优秀论文,其中有的研究成果经重复实验和整理,发表在“生物物理学报”、“广西植物”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3.地方特色资源研究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院生物学专业涉及的研究课题广泛。因此在开设毕业论文选题上也根据广西地方特色资源开设这类的选题供学生选择。这样既扩大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又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的研究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增强深入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特色资源的思想意识。

4.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杯”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和老师一道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同时依托科研课题开展各类科技竞赛,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创新杯”、“挑战杯”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科学能力。为此每年学院领导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以学院和学校“创新杯”,继而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为载体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梁士楚教授、薛跃规教授、马姜明教授、石贵玉教授、谢强副教授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课题组开展研究,成果参加学校、全国的“创新杯”、“挑战杯”比赛均获得了好成绩。如薛跃规教授指导的“湘西洛塔植物区系开发利用研究”获全国第六届“挑战杯”二等奖;“大石围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获第七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近几年来,我院学生获校“创新杯”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3名,贾金生同学获二项国家发明奖,这些成绩给学校、学院增添光彩,又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开拓了创新精神,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

5.中学课改研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部分是将来的中学教师,而与中学广大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改革现正在我国中学开展,因此,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接受相关中学课程改革的信息,开展课程改革的探讨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很必要的。几年来,依据所承担的各种教学研究课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这方面的毕业论文课题,供学生选择。如杨华副教授指导的“试论研究性学习”、“广西中学生物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等;肖邦裕副教授指导的“新课程的生物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中学生生物学学习态度的探讨”等。这些是杨华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区课题所开设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和中学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研究。这种做法一是扩大了选题范围,提高了学生兴趣;二是增强了学生的改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6.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指导上,导师工作应重在“导”字上,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极思考,综合分析,完成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和撰写工作。所以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提高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指导中,除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外,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精心悉意、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进行期间,定期检查各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保证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如期进行。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大多是验证性实验、传授操作技能实验和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学生按实验步骤“药方抓药”样机械进行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后继课程毕业论文的教学。为此我们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开设了设计性试验。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提出试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设计试验方案,然后开放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论文,讨论发言,评分等。如2002~2004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实验中,学生对“果蝇一对因子的杂交”实验、“果蝇二对因子的杂交”实验、“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进行了实验设计,然后独立进行实验,最后整理实验结果撰写每个实验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宣读论文和讨论实验结果。由于实验是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的准备、药品配制、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论文撰写都是独立完成,同时论文的撰写与毕业论文撰写格式大体相同,这不仅培养学生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操作、结果整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课程还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总之,课外科研、毕业论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多年来我们在制定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相关文件,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依托科研课题,多样化地开设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选题,使得本科课外科研、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兴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高师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述兴.提高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91-94.

[2]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3]聂麦茜,蒋欣,吴蔓莉.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25(3):45.

[4]乔海曙.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5]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6]王任翔,侯美珍,谢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216.

[7]石贵玉.提高高师生命科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第4篇

[关键词] 概念图;科研选题;教学;研究生;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36-03

概念图是以绘图形式描述知识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流行的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3]。概念图法在数学、物理等教学领域已广为应用,近年来已尝试应用于护理、临床医学的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3-4]。但概念图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课题选题教学中的应用罕见报道。我们以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例,展示概念图在研究生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概念图理念与科研选题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Novak提出的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进行连接,形成直观形象地关于该主题的空间网络结构,故而称之为概念图。概念图是学习者通过组织和分析信息,确定关键概念,将其图形化地排列并进行有意义的连接,因此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判断和不断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的过程,有助于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且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科学研究总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科学问题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科研选题就是选择、确定和形成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即课题和内容)。科研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浩瀚的医学研究领域,如何确定自己的科学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科研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从诸问题中遴选出来科学问题,不仅要符合科学进步的发展要求,还要结合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兴趣等多种因素,通常需要经过大量的比较、分析和论证,而在这一过程中概念图法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有助于科学研究的选题。

2 概念图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举例

科研课题在立题前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相关领域进行文献调研或实地考察,提出选题,论证和确定课题。在知识准备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Mind Manager软件制作概念图,如何用来建构知识网络结构。以下以干细胞科研选题为例展示如何将概念图理念运用于科研选题的全过程。

2.1 概念图在文献调研中的应用

选题调研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于文献、国际互联网和具体的专业工作实践等。文献调研是选题的准备阶段。研究生需根据自身专业的需要和知识背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及研究层次;再对国内外在同一领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发展和应用状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问题、关键难题、发展瓶颈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决定着科技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的途径。在广泛浏览资料过程中,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对比分析后提出问题。医学题目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甚至可能是相当长的构思过程,才能形成初始意念,提出科学问题。

如图1所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有关干细胞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据文献调研结果看,目前在心血管领域,研究较多、较成熟的是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而主要应用是心肌梗死,这也是与缺血性心脏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相一致的,而在瓣膜病或高血压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5]。如图2所示胚胎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非常有潜力的种子细胞,开发易于得到、安全、有效的种子细胞,以及改善移植细胞存活率的研究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瓶颈,是研究的热点[6]。而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方面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7],如图3所示,机制探讨是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目前对干细胞旁分泌机制和内源性修复机制的研究也是重点和热点。

2.2 概念图在科研立题依据中的作用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但要将这种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科学的假说,是科研立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证实假说的科学成分,即是否以一定科学实践和事实根据提出来的,或者是已有文献记载同种问题作为类比,还要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恰当的手段证实这种假说,然后设计出科研工作方案。科研立题中思路清晰很重要,要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科学假设演绎出来,此时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会把不太了解这一领域的专家搞糊涂,真正的立题依据是被认可,首先自己要头脑清晰,要让不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道理,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深度,而做到这一点有时可借助于概念图的优势。图4为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膜微粒可能是其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重要介质的机制假想,可以作为立题依据的重要部分,这一概念图简明扼要地将大部分移植入缺血心肌死亡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缺血心功能的可能机制做了大胆猜想[8],当然,这一假设是建立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的,是科学性的假想,而不是空想。

研究创新性本身取决于课题的选题,自选课题过程中,可在学科交叉地带寻找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而对有过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来说,选择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别人做过的同一课题,如果能从新的角度加以诠释,也不妨为一种创新,称之为思路创新。

2.3 概念图在课题论证及立题中的作用

课题论证是为了确保课题选择正确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论证和全面评审,是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技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剖析、审议。而科研选题和课题决策是一个不断反馈并反复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调整、更改和多次论证。研究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表述清楚,有充分的依据让专家很快了解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创新性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创新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也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应用上的创新。可行性主观方面,包括科研结构和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时间期限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清晰的分析和表述是取得专家认可的重要方式,其中课题的具体方法实施部分因涉及内容较多,不妨可以借助于概念图来清晰描述,这样有助于专家在冗长的文字中快速找到重点。

图5举例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实验路径,分别在细胞大体、表型、自我更新、分化功能等多水平、多角度进行验证。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用概念图法表述则更为适宜,研究生可在具体实施中巧加利用,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以层次的形式让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制作概念图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过程,它可以将零散的、不关联的思维整理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9-10]。课题研究阶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概念图理念引入研究生科研课题选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将科研思路条理化、流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能力,而且也可拓展至其他科研课题的申请,是个实用性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 Daley B,Shaw C,Balistrieri T,et al. Concept maps:A strategy to teach and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J]. J Nurs Educ,1999,38:1-6.

[2] Novak JD. The promise of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Cell Biol Educ,2003,2(2):122-132.

[3] Torre DM,Daley B,Stark-Schweitzer T,et al.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with concept maps [J]. Med Teach,2007, 29(9):949-955.

[4] Harpaz I,Balik C,Ehrenfeld M. Concept mapping: An educ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ed nursing education [J]. Nurs Forum,2004,39:27-30,36.

[5] Anversa P,Kajstura J,Rota M,et al. Regenerating new heart with stem cells [J]. J Clin Invest,2013,123(1):62-70.

[6] Passier R,van Laake LW,Mummery CL. Stem-cell-based therapy and lessons from the heart [J]. Nature,2008,453(7193):322.

[7] 边素艳,盖鲁粤,郭子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6):350-352.

[8] 边素艳,崔华.膜微粒: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新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2012,43(2):96-100.

[9] Clayton LH. Concept mapping: an effective,active teaching-learning method [J]. Nurs Educ Perspect,2006,27(4):197-203.

第5篇

【摘要】企业类科研院所对科研经费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使得企业顺利通过课题验收,并有效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及判断课题经费使用的准确性,一直是个大问题。为此,就如何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经费数额也大幅上升,已成为科研院所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强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力争取科研课题,而对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科研经费从根本上讲是国家财产,理应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的要求,用活用好科研经费对科研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避免形成了“重争取,轻管理”,形成促进科研院所可持续科研的意义。

二、 经费管理的合理化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对项目研发的立项审批、研发实施、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等实行全过程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贯穿科研课题(项目)的全过程,尤其在研发实施阶段,从立项审批阶段的预算,到为实现课题(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实际发生的成本开销,直至课题(项目)完成结题验收经费决算,课题(项目)经费管理应达到多赢格局。对科研课题(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三、 经费制度的完善化

在课题(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应对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定期检查,使课题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1)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经费开支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有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设立课题(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用于财务人员记录该课题经费实际开支情况,便于课题(项目)组掌握开支状况,也是作为课题(项目)验收检查依据。

(2) 企业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内部控制文件的各项规定,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等原始票据,严格审批手续。审批经费开支应按有关规定,做到既有有关负责人审批,又有经办人得签章,使每一笔开支均有完整审批签章手续。

(3) 课题(项目)经费分户管理。课题经费一到账户,及时按课题(项目)名称,科室负责人建立账户,有利科室、课题负责人了解经费开支情况。

四、 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课题(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课题(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课题(项目)立项后,课题(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课题(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一)、课题预算申报的准备工作

1.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组应认真研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以及《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认真把握支撑计划经费管理相关规定。

2.预算申报书应由课题组人员协助财务人员共同编制,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为课题预算编制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报原则

1.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任务需要,据实列支各项经费支出。预算申报中,除间接费用需按照规定的比例核定外,其他科目均无比例要求。

2.预算编制要坚持三性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预算应以任务目标为依据,课题预算的总量和内部支出结构要符合任务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项目预算总体目标的完成。

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预算应符合国家财经政策和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经费支出符合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撑计划专项经费支持方向,符合有关财经政策法规要求。

经济合理性原则: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活动的状况及我国国情,经费预算应与同类科研活动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单位要充分利用单位现有资源条件,在考虑创新风险和不影响项目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课题预算书中各科目列支内容

1.关于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包括研究、试验试制等阶段)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等。各科目具体支出范围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劳务费预算没有比例限制,课题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专家咨询费预算应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2.关于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3.具体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时要依据前期论证确定的课题经费额度,合理地测算课题各开支科目的需求。按照目前的间接费用核定办法,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课题任务需要,确定设备购置费支出,在预算申报系统中填列设备购置费支出后,预算申报系统将自动提示课题间接费用上限,课题承担单位在不超过间接费用上限的前提下,据实测算填报课题间接费用及其余预算科目。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 高等教育 全方位体验式科研 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于濂清(1979- ),男,吉林梨树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材料学、教育创新。(山东 青岛 266580)黄翠翠(1982- ),女,山东青岛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青岛 266404)郭文跃(1965- ),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材料学。(山东 青岛 26658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磁各向异性球形氧化铝载体制备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1CX05013A)和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重建特殊晶界相法制备高耐热磁体研究”(课题编号:10CX02012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90-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也步入快车道,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研究生 教育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发现总结出一种较好的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多方位体验式科研,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现有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国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独特的导师带学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新成果的交流学习、跨专业融合、与现实对接、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体现在:

1.相同专业的研究生之间缺少新学术成果交流学习,导致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限制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科学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没有新学术成果介入,科学研究通常会失去研究的参照点,从而陷入重复研究的窠臼。这不仅影响知识的创新,还可能导致学术崇拜现象的盛行,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研究生研究角度受限,接触领域狭窄,思想固化,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下降。

2.不同专业和学科之间缺少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体验,导致研究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难有突破。不同专业和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不尽相同,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我们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缺少跨专业、跨学科成果的融合体验,研究生从事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匮乏,从而影响创新成果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导致了我们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差距的拉大。

3.缺少实践锻炼,科学研究与现实需求容易脱节,创新动力不足。实践是创新的土壤,然而大多数研究生是应届生,他们一直待在“象牙塔”里,对现实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了解较少,学校教育又缺少相应的实践锻炼机制,导致研究生科学研究脱离现实需要,影响科学研究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4.研究生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生教学既要发挥导师的主导性,也要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在我国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管得太多太细,固然不行,同样对学生要求不严、放手不管,表面上看似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质上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应有的指导,学习过程无的放矢,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也是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的。

针对上述问题,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入多方位体验式科研,尝试从不同学科、不同方法、不同专长、不同情境上发散研究思路,多角度思考、多方位体验,对于尝试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多方位体验式科研

研究生贵在研究二字,科研是研究生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所谓的多方位体验式科研,是我们针对现有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它的主旨是在充分重视科研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注重从不同方向、不同专业、不同导师和实践等多方位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研究需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方式 科研课题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21-02

国与国的竞争实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1]。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均出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在高精尖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依然成为了核心竞争力。在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研究生已经成为的了各国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所以,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国对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进行了逐年扩招,表面上,一些具体的统计数字显示了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国家人才储备与发达国家逐渐缩小差距,但不得不承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所培养的研究生在质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创新性不足、科研能力不够、理论脱离实际等等标签,影响着国内培养的“人才”的含金量。造成这种“人才”成色不足的尴尬境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今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无非就是就业(包括创业)与继续深造两种选择。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除了小部分是发自内心的热衷于科学研究,绝大部分还是为了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为将来能够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添砝码,这种心理导致这部分学生不能专注于科学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研究生阶段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2)对于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学生没有正确的态度,普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更无法理论联系实际。(3)在研二、研三的科研阶段,学生往往墨守成规,畏惧权威,只追求改良、借鉴前人的科研成果,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亦缺乏主动思考和进行深沉次挖掘的能力[2]。(4)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过多的注重对工具书、科技论文的学习和沉浸于网络科技论坛,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建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1.2 培养单位方面的问题

(1)研究生课程内容老化,教材的更新只是对陈旧内容和知识点的翻来覆去[4],不能紧跟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学生受到陈旧知识的束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2)课程的安排太注重基础性、理论性,缺乏针对性,学生无法把所学课程与研究课题相联系,不能认识所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这就造成了学习的盲目性。(3)一些研究生导师缺乏工程经验,容易导致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提出与工程实际脱离,甚至是相悖的方案。(4)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论文选题时过于片面,不能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或者国际研究热点等。

2 基于科研课题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基于科研课题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是将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依托于科研课题,以兴趣选择课题,实践牵引理论学习,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科研课题与教学的结合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地方,具有技术密集型优势,因而承担着来自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等各个层次的科研任务[5]。特别是理工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与工程技术相联系,因而可以获得许多与工程实际相关的科研课题。

导师在选择科研课题时,要对课题的背景及技术条件有深入了解,课题想要得以更好地发展,要以工程实际需要为导向,科研联系实际,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研究。高校老师不仅进行着自己的科研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与课题相容,以具体的课题案例代替课本上陈旧的内容,融合基础的知识与技术后,鲜明生动地教授予学生,这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向学生授予了具体的工程经验,更具有针对性。

2.2 科研课题与学生的结合

入学之初,导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所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和专业特长。在给学生分配科研课题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每个科研课题要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严格的时间要求,既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指标,接受课题之初,导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和交叉学科,明确要求学生对所投入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做到熟练掌握,这会促进学生在日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学习有了兴趣和目的,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就不会乏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利于良好学风的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困难时,容易片面地根据课堂理想化的知识和技术去处理问题,从而造成结果脱离实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时导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寻找解决办法,发现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差距,这样学生在解决课题难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在一个团队之中,学生至身于其中,就会自发地交流合作,共同进退,利于团队精神培养。所以,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通过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具体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特别是依托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科研课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银华.工科研究生工程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思考[J].高教学刊,2016(3):224-225.

[2] 李真,何宇迪.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10):165.

[3] 夏桂松.对于工科研究生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