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9 16:21:50

序论:在您撰写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经济技术分析;施工管理;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not only technical equipment, personnel quality, time limit qualit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so on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econom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words: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alys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将建筑成本降到最低是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建筑方往往在设计阶段比较重视技术经济分析,而忽略了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众所周知,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后期的建设的了。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是建筑工程的主体阶段,对于质量控制和减少成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与此同时做好与各个工作方面的工程管理工作。这对于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等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保障。下面通过某工程为案例来探讨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当前施工管理的现状

1.1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

现在有一部分工程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没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多次倒运;机械设备使用无标准,大马拉小车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系统网络图,造成工序衔接安排严重脱节,出现大量的窝工浪费现象,使工程的费用不断增加,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失控,引起了工程结算困难,使工程的经济纠纷不断增加,致使投资效果很差。

1.2流于形式的施工组织设计

正常情况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或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但由于施工单位从收到招标文件到送交投标书往往时间很短,使投标书中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粗糙,仅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置,而对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质量控制方法,安全措施,劳动力,物资,技术保证措施等内容未能做出全面的反应。更有甚者则拿其他工程项目照搬套用,结果是驴头不对马嘴,漏洞百出,谈不上经济效益和投资控制。

1.3建设单位只注重低价、轻技术评审

在现有的工程招标投标环节中,建设单位往往比较侧重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实力、工程报价、质量保证及其工程工期保证的承诺。而对于投标书中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不够重视,尤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是否优化组织等问题的分析很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往往会引起工程结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然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最后结算时的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技术性文件,而且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

2.建筑施工生产管理中的技术经济分析

2.1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质量,不仅仅指工程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还包括它的适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就是使用价值。只有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1质量经济效益的衡量

质量经济效益可表示为质量经济效益与改善产品质量的费用的比值或差值,用公式表示为

质量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

质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

2.1.2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2.1.3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质量成本/直接生产的工日(工时)分析法、质量成本/利润分析法、质量成本/工程总成本分析法等。

2.1.4质量效益 即工程质量取得的效益。

2.2工程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的因素所作的技术经济分析。

2.2.1成本分析对象和内容

成本分析对象包括全部工程、单位工程和竣工工程,分析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等各成本项目。

2.2.2分析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相对数分析法、比较法、因素法等。

2.2.3全寿命成本与质量优化

除了分析工程成本以外,还应分析工程的全寿命成本。全寿命成本是指在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通常由投资费用、经常性费用和残值三部分组成。

通过全寿命成本分析,来研究最佳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和项目使用年限,在理想的质量目标与全寿命成本费用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方案。

2.3工程进度技术经济分析

工程进度的技术经济分析不是去研究如何编制进度计划,而是要分析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在工程上是否合理。为此,要针对已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分析其劳动量消耗的均衡性、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金需要量的均衡性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其中尤其以进度和费用的关系分析最为重要。

3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长期以来,业内的技术经济分析仅限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决策上,而忽视了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或者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曾有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与国际同行相差无儿,但是缺乏经济头脑,很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

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运用逐渐重视,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大力推行“科技创效”,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方案优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没有变化,仍旧是技术人员搞技术人员的,经济人员搞经济人员的,没能从制度上保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同时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知识型培训,既懂技术、又精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因而技术经济分析不能充分发抨作用。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口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白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相信随着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

[2] 王寿华等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 技术经济管理 建设成本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93-01

一、引言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众多支柱产业当中的一个,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电力产业在飞速发展,进而也带动了电网工程的发展。因此,人们关注的就是其技术的经济管理。基于这一情况,就要控制好建设成本的投入以及建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经济管理,深入探讨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方法。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控制电网工程造价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加强造价管理,这是电力企业发展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内在要求。

二、电网运行的概述

不同的区域有各自的地形特点,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分布。因此,不同地域的电网运行有不同的调度中心来负责,做好调度管理工作,推动电网能够正常的运行。电网的运行始终是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最大动力,秉承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的理念。为了实现科学的管理电网运行,要在整个电网的运行中紧密配合、互相协调,达到电网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撑。

三、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面临的难点

1、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流程不科学

技术经济管理流程对提高电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的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流程仍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急需改进。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体系不健全,缺少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力度,并且没有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再加上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流程不清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都将导致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流程不科学的问题,也不利于电网工程的高效技术经济管理。

2、对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控制力度不够

在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投资观念不足,以及缺少相应的项目管理理念,促使在电网工程施工中,项目投资无法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电网工程企业没有签订详细的施工设备合同,结果导致设备质量因缺乏足够的保障而影响了电力工程进度。有很多电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缺少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知识,所以就普遍存在价格假象,概算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也增加了电网工程的成本。

3、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低

在工程开展中,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能否顺利的进行,所以提高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情况看,很多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还缺少对电网工程的投资、价值等问题的足够认识,并且也不具备管理电网工程工程造价、施工等方面的能力,这就导致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除此之外,一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没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不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专业技能较差,这些不利因素都阻碍了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4、电网工程设计深度和预算编制有待于深化

总的来说,设计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地质勘探深度不够,进而导致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编制有些落后,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此外,工程建设人员很难完成繁重的工程建设任务。在电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没有做合理造价分析做基础,也没有按要求进行签证。同时,施工图审查的优化设计和降低造价意识淡薄,工程进度没有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使前后的进度不一致,造成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的现象。

四、加强电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方法

1、做好电网工程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应对措施

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涉及到市场调研、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具体的建设条件,这些都在研究范围之内,分析、评价其产生的具体经济效益。尽管分析、评价具体的经济效益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但是作为控制项目具体投资成本的关键还在于是否合理的对该项目经济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一般来说,在成本控制当中,对一些系统性方面的管理原则要牢牢把握,这是我们重视控制项目具体投资的根本体现,也就能很好的完成成本控制方案规划,该规划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得以形成。

2、加强管理运行方式,做好反事故演习,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针对运行方式管理的加强,主要可以从制度上对电网运行方式开展规范管理工作。我国在2006年开始对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编制,在编写过程中主要是对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充分的考虑,提出了解决电网薄弱环节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并且制定出一系列严密的防范措施,更好的应对突况。

此外,还要做好反事故演习。要有组织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计划中网架结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严重故障的预想,提出防范措施,以免发生电网事故。并且定期有效地组织调度人员针对不同的天气、运行方式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反事故演习,使调度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提高了调度员在事故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对事故处理流程的熟悉程度,检验反事故预案和措施的适应性、预案处理程序的可行性,_到锻炼队伍、提高调度员事故应急处理水平的目的,也能减少经济损失。

3、加强水电管理提高经济运行以降低购电成本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经济学

项目管理是国民经济中许多经济组织和科研组织需要用到的管理手段。在理论上项目管理专家把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项目管理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80年代以后为现代项目管理。传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这一阶段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国防科研、建筑工程等领域,致力于预算、规划和达到特定目标的小范围活动。现代项目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制造、金融、电信、软件开发等许多行业,国外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及培训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华罗庚教授等数学家在全国推广统筹法开始了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建筑工程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初步形成了建筑市场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体系内,理论核心包括了项目管理的概念、观点、原理及与项目环境和管理行为有关的内容,诸如领导、权利、成员及组织的目标等,这些基本的内容与农业技术经济学有密不可分的学科与应用联系。项目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技术经济关系。农业技术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特别是以技术经济效益原理为主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解释,对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系统内的地位进行分析,对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知识性项目蕴运而生,农业技术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知识性项目。

一、农业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一)农业技术进步具有项目的特性

农业技术进步就是农业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并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新技术通常是通过提高单位投入的农产品产量,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或增加农产品的新用途等形式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作用的。农业技术进步活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技术创新项目,如研制开发、工艺进步、技术改造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开创性、前瞻性、风险性、一次性等特点,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每一个活动也就具备了项目的特性。另一类是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如日常的生产、营销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具有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特点,这些活动由于面对社会需求的不同,每一次组织活动也可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

(二)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项目管理

1.农业发展要靠技术创新项目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个项目诞生、实施、运作过程的集合,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参与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项目也就不断产生。每一个创新项目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载体,成功的项目为农业带来了活力,也构筑了农业发展的阶梯。

2.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实践。项目构成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载体,项目开发的成败也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随着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分工愈加精细,以及涉及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和管理层越来越复杂,投资者必然对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三、加强项目管理促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

第4篇

英文名称:Technoeconomics & Management Research

主管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292X

国内刊号:14-1055/F

邮发代号:22-56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月刊)1980年创刊,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本刊是面向生产和科研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国外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交流产业结构、宏观、微观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经验,她融入了世界、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本提供学术咨询和工作指导的刊物。

主要栏目

第5篇

关键词:承建;国际工程;属地化;管理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大批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投入到国际工程建设承包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但随着各国建筑企业加入数量的增加,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建筑企业如何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创新出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在国际工程领域健康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探讨,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此论述。

1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非简单的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组织,雇佣项目所在国当地的劳务,采用当地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开展施工。而是应该从前期市场开发阶段的市场调研、招投标及中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和利用项目所在地的材料设备资源、施工机械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关系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有,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不仅涉及到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而且还涉及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但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是要通过在项目当地建立材料设备、施工机械与配件、中转和维修维护中心等实现机械设备及物资的属地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当地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关系、沟通协调上的优势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属地化;通过努力拓展所在市场的信息、公关甚至是融资渠道以实现渠道的属地化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国际工程市场、承揽建设项目,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有利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和工程项目成本;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行我国的建设和技术标准,在国际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实业投资等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2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经营管理模式

国际工程的属地化经营管理大体可分为市场开拓、项目招投标、中标项目的实施,以及贯穿始终的企业在项目当地的企业文化等阶段。

2.1市场开拓阶段

2.1.1获取国际建筑市场项目信息

对承包国际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说,是否能进入一个国家的建筑市场,其关键是看该企业承揽建设项目的实力和该国区域是否有拟建的工程项目。所以,在准备进入一个国家的建筑市场前,应通过该国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参战处以及我国驻该国使馆和经济商务参战处,了解该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近远期发展规划及建设计划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渠道与该国相关行业的政府规划部门、主管部门或企业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或获取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拟建项目信息。如有拟开拓的行业建筑市场或有拟建的行业工程项目,我国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在项目所在国的属地化经营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获取建设项目信息,为下一步的建筑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2.1.2市场调研

在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建筑市场信息和拟建工程项目信息后,在决定进入该国建筑市场前,还应对与工程承包相关的属地化管理市场信息进行详细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该国国情、经济、法律、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与工程承包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用工政策和制度、税收情况,与工程项目成本有关的材料设备价格、人工价格、施工机械租赁价格,与工程承包专业领域内知名的设计和技术咨询公司情况等。另外,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还应收集和积累进行属地化经营管理的资源。与相关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建立起关系。并与我国在该国的企业商会或华人华侨商会建立起获取属地化经营管理的关系。

2.2项目招投标阶段

2.2.1招投标资格预审及现场考察

承建国际工程项目均需通过招投标和评标来确定承包商。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获得一个国家的工程招标信息,并决定参加该工程项目的投标后,首先应按照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公告要求,向项目招标人(业主单位)提出投标申请,并按其招标公告要求和投标程序提交资格预审文件,以便获得投标资格。在编制项目投标文件及投标报价前,项目招标人一般会组织拟参加项目投标的承包商(项目投标人)进行现场考察(这种现场考察仅仅是指导性的,对项目的投标报价没有实际意义)。为此,在参加完项目招标人组织的现场考察后,在正式编制投标文件和投标报价前,投标企业还应自行组织一次由其商务人员、拟派遣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在项目当地雇用的人员等组成的考察队伍,有针对性地调查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交通运输情况、气候条件、施工环境、水电供应,以及项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等,因为这些因素和条件及环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标报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建设项目所用的钢筋、水泥、砂石料、燃油及消耗性材料,更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其来源和价格、供应量、运距及运价等。在对关键材料的检测上要充分利用属地化的检测机构,通过检测确保所用材料性能和质量。

2.2.2投标及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参加国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实力和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还应充分利用我国政府对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提供的“两优”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等资源,进一步强化投标企业在项目当地的竞争优势。以拉美建筑市场为例,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两国都与我国政府建立了双边基金,故在这两个国家的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我国建筑企业都应利用这一优势,与其他国家参加项目投标的企业进行竞争,从而获得中标。另外,在对工程现场调查、编制投标文件和投标报价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开展属地化管理的各种资源,如与项目当地综合实力强的设计单位或技术咨询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熟悉国情和法律法规、建设和技术标准、当地各种资源及市场价格、施工环境及条件、有效沟通各方面的关系等优势,参与现场调查、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报价,实现转移相关投标风险,达到中标的目的。

2.3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

2.3.1设计阶段的属地化

在中标后的设计阶段,要与项目当地实力强的设计单位或国际性设计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熟悉和掌握本国建设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要求等进行联合设计。分工可由我国设计单位承担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专业的设计,他们承担其他有关专业的设计和按本国技术标准进行复核。在开展设计的同时,要总结出我国建设和技术标准与项目所在国技术标准的差异,为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展积累经验。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包括设计单位)在掌握我国建设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要收集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及采用的国际技术标准,经过积累建立起一套国际技术标准和我国技术标准(英文版)数据库,以满足承包国际工程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大力推广我国技术标准奠定基础。

2.3.2材料设备采购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中,其主要途径有3种:一是在项目所在国采购;二是从我国采购;三是从第三国采购。对项目所在国的属地化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不但在价格上占优势,而且品种多、料源充足,采购灵活、时间短,供货方式可有厂家直接供货或由商供货,是材料采购的首选。对所需的特种材料,如果项目当地价格高、货源不足,可以考虑从我国或第三国采购,但应满足工期要求。国际工程项目所需的设备一般分为常用设备和特殊设备(或关键设备)。对常用设备,如果项目所在国的价格便宜,且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首先考虑在项目当地采购。对特殊设备,应从技术性能与价格方面综合考虑,如果技术性能满足工程要求,且价格较为便宜或适中,首先考虑在项目当地采购;如果技术性能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应考虑从我国或第三国采购,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然后决定采购地点。

2.3.3施工阶段的属地化

2.3.3.1劳务人员的属地化

在工程施工阶段,如果所有参建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劳务人员))都从我国派遣,那么参建人员所需的费用(包括国际机票、签证费用、福利补贴等)一般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当地雇员支出。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复杂程度不高的工作岗位,完全可以在当地雇用劳务人员代替中方的工人,这样可以节约人工成本,也可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风险。另外,在项目当地雇用人员还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和文化传统,他们比中方人员更善于与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有些中方人员无法解决的有关问题。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他们比中方工人适应能力更强。而且,项目所在国政府也希望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实施每个工程项目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培养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水平,为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3.3.2施工机械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常用机械,也有特殊机械。对常用施工机械是购置还是租赁,这要根据各类机械的使用数量、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间和所需成本等综合考虑,并进行技术性能和经济方面的比较。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如果购置使用费远大于租赁费用,就考虑在项目当地租赁;如果租赁成本大于购置成本,就考虑采购。采购需要考虑从哪里采购,如果在项目当地采购价格便宜或适中,就在项目当地采购;如果价格运高于从我国采购或从第三国采购,那么再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果费用相当应首选从我国采购。对使用的特殊机械,同样要根据使用的数量、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间和所需成本及以后是否有后续项目等综合考虑,并进行技术性能和经济方面的比较。如果租赁不到或租赁费用大于购置费用,就考虑采购。采购同样需要考虑从哪里采购,如果在项目当地采购不到,就需要考虑从我国或从第三国采购,是从我国采购还是从第三国采购,在满足建设工期的前提下,同样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果两者价格相当或差距不大,应首先考虑从我国采购。另外,对于使用频率不高,临时需要的施工机具,采用在项目当地租赁方式更能满足施工要求,所以这些施工机具应在当地租赁。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施工机具的属地化租赁将成为控制国际工程成本因素之一。

2.3.3.3社会关系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项目当地各方利益的相关方(如政府和主管部门、治安部门、业主、监理、当地供货商、当地居民、当地雇员等),这些利益的相关方都是项目当地属地化管理的社会关系资源。处理和利用好这部分社会关系资源,就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施工的顺利开展。

2.3.3.4企业管理制度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所谓企业管理制度的属地化,就是要按照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运作方式开展施工、规范操作,在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与当地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文化背景相接轨,使所制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能充分体现属地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这样执行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当地人民的尊重和理解。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企业在国际工程中持续、稳健和健康的发展。如果做不到管理制度的属地化,就会造成许多人为的矛盾,执行起来就会相互推诿扯皮,增加施工中不可预见的风险,不但影响到施工的顺利开展和项目效益,还会阻碍企业在国外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在国内工程建设中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要把国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直接搬到国外,而要在主观意识上与项目所在地的传统文化保持一致。如按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规定,设立和注册实体分支机构,建立符合当地法规和传统习惯的的合同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又如项目当地雇员的节假日加班,需支付双倍或者多倍的加班工资;再如在委内瑞拉(以下简称委方),按其劳工法的规定,聘用的中方人员和委方人员必须保持1:9的比例,委方员工每天工作8h,每周工作时间最多44h,加班每天不能超过2h。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付工资50%的加班费,雇佣期满一年,享受15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并额外支付7个工作日薪酬的休假补贴等。

2.3.3.5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

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时代,要想在国际工程领域得到生存和发展,除了创新市场开拓、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模式,实施属地化管理外,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管理。即立足于国际层面来运作所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也就是说,树立起一个有综合实力、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形象。具体表现是要改善与项目所在国及当地政府、业主和当地雇员等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项目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形象,获得项目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以此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尽快融入国际工程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不少建筑企业投入到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但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通过承包项目的属地化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扩大利润空间,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在阐述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市场开拓、项目招投标、设计和施工等阶段,阐述承建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树立起一个有综合实力、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形象。以此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在国际工程领域得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聪.对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属地化”经营之浅见[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2(2).

第6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一体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70

1技术和经济一体化在总承保单位控制系统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是在对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和自然界之间展开物质和能量层面上的交换工作,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媒介性作用,其中也包含了劳动工具、对象以及劳动者的实际技能,是将所有的相关因素整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在此基础之上,先进的技术措施在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水平向着最大化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但是这样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无偿地使用,一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因此技术本身其实就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层面上的问题。

技术和经济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的。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想要使得生产力得到发展的话,那么一定是会促进经济效益水平提升的,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技术的支持了。既然说经济和技术之间呈现出来的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那么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一个难以分割开来的整体性内容了。在经济和技术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当中,技术是一种措施,经济才是实质性目的。在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是需要得到技术的支持的,在一项崭新的科学技术措施产生的时候也是需要使用到经济层面上的支持的,与此同时,也是会在技术措施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经济的发展是可以为技术措施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的,技术领域中的发展和进步自然也就可以在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技术领域中呈现出来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与此同时,这实际上也是技术和经济的统一性。从项目工程的层面上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在推广并应用任何一项技术措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层面上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技术的经济性。一般情况下,在科学技术措施进步的基础上,项目工程领域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项资源也是会呈现出来一种减少的趋势,落成的工程项目也就可以使得社会客观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实际上可以提升经济效益水平,技术措施进步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总承包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这样一个流程,这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及到的技术和经济的一致性。技术和经济之间其实也是有着相互对立的关系,即便是技术和经济相互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统一性,然而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之下,它们相互之间也是有可能呈现出来对立关系的。在实践领域中,有一些技术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先进的,比如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措施,因为是会受到社会层面上的条件的限制的,成本就比较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平较为低下,那么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了,但是与此同时,虽然说有一些技术并不是非常先进,比如半机械化技术,但是因为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都是比较强的,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的技术措施本身是较为先进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项资源也比较少,但是和工程项目本身之间呈现出来的适应性不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可以在工程项目中应用。

2价值工程在构建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机制的过程中起到桥梁性作用在对工程质量成本形成有效的控制的基础之上,也需要保证工程项目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各项性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说,质量成本是在技术经济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要求。“功能”指代的是工程本身承担的职责抑或是发挥出来的作用,它实际上指代的是工程的适用性价值,和上文中提及到的“质量”这个概念是比较接近。“成本”指代的是在现工程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却不是一般性的工程生产性成本。“价值”在这里指代的是工程功能和成本之间的比值。上文中提及到的三者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是“价值=工程÷成本”,工程的价值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来的是正比例关系,和成本之间呈现出来的是反比例关系。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在建设工程全流程造价

管控领域中占据的地位是较为重要的。首先是应当将建设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相关工作做好,逐步地使得招投标机制完善起来,灵活地在各个施工队伍中展开选择工作,在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施行工程总承包机制;针对施工单位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展开审核,选择技术可行性强、经济合理性强的施工方案开展施工相关工作;切实地遵守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在流通与市场中的各种类型的材料中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建筑材料及制成品,逐步提升施工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针对隐蔽工程开展的验收工作的力度,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相关工作,在对工程造价形成有效的控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促使施工单位施行相关的措施对各项费用形成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将工程造价降低,从而也就可以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促使企业逐渐地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3结论

总而言之,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系统涉及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其中不单单包含工程项目施行过程,也是会涉及一些工程项目涉及和建造层面之上的内容的,因此单单说它在一个经济层面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其实也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玩意儿。所以说,将技术和经济之间呈现出来的辩证性关系作为基础的情况之下,将较为先进的理念作为核心内容,将建筑资金发生的源头作为重点内容,逐步将以价值链作为基础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机制构建出来,在成本控制层面之上将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相互融合在一起,这在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因此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最终才可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亚珍基于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5

[2]刘旭彤基于技术经济一体化视角下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22):142-143

[3]李F我国建筑业实施Partnering模式的合作策略选择与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4]卓洁辉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与共有部分的区分标准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第7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工作模式,将其应用在经济管理中,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对此,笔者根据个人观点,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经济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创新;经济管理

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下,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在经济管理中,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实现企业透明化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引领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发展共识,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

一、现阶段经济管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科学成就举世瞩目,时展迅速。但是从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情况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传统观念影响

21世纪发展下,计算机得到了发展并应用在各行业中。特别在经济管理上,计算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阶段经济管理观念上看,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有待转变。新形势发展下,企业想要在竞争中长存,首先需要打破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下赢得主动权。

(二)经济管理方法滞后

经济管理模式的增长,需要有创新型的工作方法;但是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对国外经济管理模式,我国经济管理较为单一,缺少创新;企业管理意识不足;管理概念模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方法的落后必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由此可见,经济管理方法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根据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情况,想要实现彻底创新具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打破传统管理方法限制,尝试新的方法。

(三)管理制度不足

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度缺少完善造成经济管理各项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进而造成经济管理方法的落后;管理制度的不足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搭乘计算机技术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优势

(一)驱动经济管理走向规范化

新形势下经济管理中,计算机得到了应用,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经济管理的动态跟踪,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调整,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法,提升经济管理质量,推动经济管理走向规范化发展模式,使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二)实现经济管理的运程控制

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大数据时代,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经济管理扩大了办公业务范围,实现了远程监控。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技术管理模式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

(三)经济管理趋向透明化

计算机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解决管理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更准确的了解企业资源发展形势;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分享,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更为模式化、透明化。

(四)提升工作效率

日常管理是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管理的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缓解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能够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经济管理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日常经济管理的正常进行,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方法

(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经济管理服务

随着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在现代经济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想要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下实现经济管理,还需要主动融入计算机技术,加大应用力度,实现创新管理技术。

(二)利用计算机构建数据库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从现阶段来看计算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经济管理水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我国还需要加大应用力度,构建数据库为基层部门工作提供前提保障,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科学合理化分配;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进而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构建。

(三)实现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的融合

计算机发展模式下,企业经济管理想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将经济管理与计算机相融合,相互协调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弥补传统经济管理的不足;制定科学完善的统筹计划,总结经验,创新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下,对现代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应当运用一切手段积极进行计算机学习,掌握足够的知识,进而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作者:耿笠博 单位:邢台一中

参考文献:

[1]王金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