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19 16:21:46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有47%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10%的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而在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违法事件的报道频频亮相各种媒体。从2002年北京一名大学生用硫酸伤黑熊,到2004年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四名同寝室学生以及最近中国政法大学发生的学生刺杀教授案,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导致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究竟何在?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最近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现代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际困难,心理压力大。“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现代化家电的普及、城市中家庭独生子女多,使得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造成他们不会交际,人际沟通能力差,从而导致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之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

二、心灵空虚,依赖网络。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最终荒废了学业,丧失了奋斗的意志。

三、角色转换不适应,造成心理障碍。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学中评判学生优秀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是包括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这些多样化的评判标准,使部分高中时成绩优异而其他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易于产生失落和自卑。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大学生所学科目多且要求严格,若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此产生挫败感,伴之而来的就是紧张不安的情绪,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易患焦虑症。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使得他们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这样极可能会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不会独立生活和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当代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早于心理成熟。有较强烈的与异往的冲动,但是由于心理成熟不够,缺乏与异往的能力,缺乏处理性冲动的困扰及处理恋爱中的情感纠葛的能力,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六、独生子女多,任性骄横。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常表现出许多不良习性,任性、自私、不关心他人和以自我为中心已成为他们的通病。而这些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有时可能仅仅因为一点小事就会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八、就业压力转换为心理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经验不足而不能胜任等。这些都会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这种压力不能以正常的渠道宣泄出来,就可能出现乱砸东西、酗酒打架,甚至消极厌世等。

以上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采取实际而有效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作用

高校开设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心理咨询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除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二、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问题的轻重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防患于未然。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是高等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内心活动的过程,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受纳程度,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要把先进的思想理念、人生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道德灌输给学生。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外观形象和部分内涵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力度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种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使学生从中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99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问题;措施

大学生一直是学校,社会永恒的话题。他们的素质,他们的能力,他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能给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做出多大贡献一直备受关注。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位普通工作者――辅导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培养、教育高职学生?我把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首位。现把平时工作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分享。

一、高职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衣食住行不再是大多学生的问题了,更多的是情感、网络等方面给大学生造成的的困惑与烦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下列的一些问题。

按内容分:人际关系问题(寝室关系、交友、亲子关系、恋爱情感等),学业问题(厌学、学习压力等),自我发展(职业选择、性格改善等),性问题(同性恋、性越轨等),需要心理治疗的问题(厌食症、抑郁症等),痴迷网络。

按内在根源分:适应能力差,自卑感,生活无意义感。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

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但需要诚恳,而且更注重彼此之间的品质和情趣,或者说,更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兴趣、爱好有所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发生冲突。而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而导致学习成绩差、不自信、不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从而导致厌学、厌世等等心理疾病。由于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和学生的关系良好,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里就会容易的发现一些心理问题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有以下方面一些表现:

人际关系问题:

(1) 宿舍人际关系紧张――除了自己,别人都斤斤计较。。。

(2) 社交障碍――走到不熟悉的老师办公室门前,停留了几分钟,最终还是没敢进去。。。

(3) 异性关系――不爱他又不得不跟他在一起,很是痛苦。。。

(4) 不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我有马加爵心理。。。

特点:性格孤僻,不合群,脾气暴躁。

学业问题:

(1) 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因为没有考好,来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 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要求退学,重新参加高考。。。

(3) 不知道自习时间如何安排?

特点:打不起精神,没有学习的动力,自暴自弃。

自我发展问题:

(1)家里没有关系找不到好的工作。。。

(2)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

(3)专业学得不好,没有单位看得起我。。。

特点:忧郁,怨言多余行动,看不惯优秀的同学。

恋爱问题

(1) 不敢说爱---暗恋

(2) 失恋以后---我居然被他甩了。。。

(3) 我怕说了,她讨厌我。。。

特点:失眠,没有心思学习,发呆。

抑郁的核心症状:

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

特点:昼重夜轻。

三、高职学生心理疾病高危人群与常见的基本线索

心理学上把健康的人归纳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一个和谐的人,身心统一的人。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却是:离奇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面对如此多的心理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有针对性的去关注、关心这些学生?现将高职学生高危人群归纳如下:

(1) 工作难找;

(2) 感情困扰(失恋);

(3) 学业困难;

(4) 人际交往困难(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每个班关注比较“个别”的几个;

(5) 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差;

(6) 突遇重大打击。

常见的基本线索:

(1)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2)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3) 最近周围有人自杀,尤其是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有其它缺失,如父母离婚;

(4) 流露出绝望、无助,对内外感到气愤;

(5)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表明,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尤其要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认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新生入学,就可进行心理健康测验,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

(2) 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比如: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针对许多大学生对人缺少信任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以消除错误观念;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

(3)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在定期向学生宣讲心理卫生知识的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也应将团体咨询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团体咨询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如怎样面对学习压力,如何调试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

如此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它?如何去给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是我们每一个辅导员不容置疑的责任。首先,找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第一任务,要找出这些同学,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听其言,观其行”。再进行归类(找出什么类型的学生是应该及时辅导,什么类型的学生是长期辅导的过程。)最后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信任你,把你当成哥们、朋友而不是长辈、老师。还应该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在经过自己认真辅导之后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再与同事,朋友探讨有关方面的问题。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辅导。经过反复的工作还是无济于事,就可以请专业方面的老师、专家帮忙。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问题,需要心理学专家和各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潜心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与学生交流的技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蔡哲.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5]杨雪梅.《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讲座

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63-02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面对日渐增长的工作压力和困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使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调试以促进学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对于顺利开展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工作职责不断拓宽,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产生心理压力。辅导员的工作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具有“三无性”。(1)无时空界限。一方面辅导员没有明显的上下班的时间界限,既要参加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又要深入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没有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渗透于各项活动中,有学生或与学生相联系的活动,就有辅导员的足迹,体现出在空间上的无限定性。(2)无现成的教材。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是无形的,没有现成的“教材”,所需要的是一本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中心工作内容、形势要求等所“撰写”的“百科全书”。方法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借鉴,但却不能机械地照搬。(3)无定型的对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多维的、全方位的,既要面对学生,又要面对教师、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既要面对学生家长,又要面对企业单位及相关人员。这些特点让辅导员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心理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这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工作角色冲突引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是多元化的,同时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等。辅导员既要有责任心、细心、耐心等工作态度,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既要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理论,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理论知识;既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语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等。这种角色的多元化和工作能力与素质的特殊要求,导致了辅导员社会角色、责任、能力的广泛性和冲突性,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压力、焦虑,这是引发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3.职涯发展规划不科学,发展前途迷茫导致心理失衡。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培养还没有被真正纳入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辅导员没有真正享受专任教师培养的同等待遇。另一方面,没有明确对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单列指标、单列标准、单独评审,没有落实辅导员相应的职级、职务和待遇。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对职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感到茫然和无助。

4.身份地位不被重视,社会认同感低产生心理困惑。一方面,高校一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辅导员的薪资和受重视程度等远不如专业教师,社会认可度低;另一方面,辅导员对自身的要求和目标的设定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落差,这些都使得辅导员思想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和困惑心理。

5.工作性质的突发性、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与家庭关系的矛盾导致心理倦怠。“学生无小事,事事是责任”,辅导员的工作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学生工作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时间不规律等特点,牺牲个人的业余时间是常有的情况,这与辅导员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发生矛盾,诱发辅导员的心理倦怠。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全员育人观念,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高校要梳理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强化全员育人思想观念,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真正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育人重任,而不是将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推给辅导员。实践证明,人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增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消除人际关系的障碍因素,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是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理清工作关系,减少角色冲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辅导员应理清工作关系,多思考、多总结,将阶段性、规律性的常规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要提前做好处理预案和心理预期,遇事冷静有序沉着应对,并及时逐级汇报请示,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减少、降低事件的影响性、危害性。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发挥好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各级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从烦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集中精力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做好高校辅导员梯队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辅导员履行好本职工作职责的同时,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涯规划和发展方向,减负增效,让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年龄阅历、专业特点等优势,形成传帮带的纽带,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

4.提高待遇,创造宽松环境,避免疲劳过度,减缓压力。很多辅导员抵制社会环境的众多诱惑,克服工作高强度、重压力以及待遇低等困难,兢兢业业地工作,其重要原因是他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体验了教育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存在和社会价值,从而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高校应重视维持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并使之转化为工作责任感;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防止其过度疲劳,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5.内强素质,充实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高心理素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努力开展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支持、维护和保健工作。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辅导员摆脱心理的困惑与迷茫,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提高社会适应性,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调整心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强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地方项目建设,所组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政府需要投资的项目之中。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职能

地方投融资平台名称各异,但主要功能有以下六种:

(一)融资职能。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依托政府信用、土地资源和其他优良资产,开展与外界特别是银行的合作,其实质是通过政府的各种软硬承诺提高信用等级,获得银行对项目的资金支持。

(二)投资职能。负责政府指定项目的投资开发,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权利;负责偿还政府指定投资项目的贷款本息。主要是投资大、收益低,公共特征强的项目。

(三)项目管理职能。建设并管理政府交办的项目;主要管理政府安排的项目资本金及项目建设资金;参与政府指定投资项目概算、预算、变更、验收、决算管理。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能。根据政府授权,经营政府优良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兼负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功能。

(五)专业经营职能。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资源、公共设施等行业进行地方行政专营,加大这类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引资合作职能。为吸引外来资金,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展对外合作,打消外来资金对地方壁垒的顾虑,促进地区发展。

二、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中常见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地方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本身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完善的法人治理至少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通常由政府单独出资或主导,在法人治理方面股东会自然欠缺,甚至董事会也不完善,通常仅设置董事长,监事会更被置于可有可无状态。二是法人治理水平低下。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政府出资性质,即使在法人治理结构完整的情况下,也经常出现政府官员任职、经营层与决策层高度重叠、职业经理人缺乏等现象,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水平低下,管理效率不高。

(二)投资决策机制问题

在投资决策机制中,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行政决策代替经济决策。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通常被地方政府视为执行行政决策的机构,以行政规律代替经济规律处理问题,为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留下了诸多隐患。二是决策程序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经常要接受和执行经济决策,内部的决策流程常常受到干扰和破坏,久之,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就不再重视决策程序建设,成为一言堂或走形势,决策失误大大增加。

(三)资本金与债务问题

在资金方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计成本大幅举债。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为1万多亿元,到2009年中,则迅速上升到5万亿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一些地方投融资公司甚至变相非法集资。而这些融资又大部分投向了短期内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的基础建设投资,企业的现金流平衡十分脆弱。二是没有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我们知道企业的资本金水平实际决定了融资水平,地方投融资平台通常没有完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急于从平台中获取资金,地方投融资平台造血和输血机制都不完善,结果不少地方投融资平台成为了一颗债务炸弹,对金融系统、地方财政和社会都形成了潜在威胁。三是没有建立起现金流平衡机制,虽然拥有很多资产,但是这些资产经营能力很弱,形成经营现金流很少,融资现金流巨大,自由现金流几乎没有甚至为负,作为企业实际上无法生存。

(四)考核与薪酬问题

在经营层面,地方投融资平台经营业绩的考核和薪酬成为主要问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考核主体和内容缺乏。地方投融资平台由谁进行业绩考核通常并无明确主体,加之主要执行的是政府决策,很多考核企业的业绩指标不适用于地方投融资平台。二是薪酬僵化或薪酬无度。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比照的是公务员的薪酬办法或事业单位的薪酬办法,结果人浮于事,企业活力缺乏,另一些企业则薪酬高涨,薪酬水平与业绩水平不符。

(五)发展方向问题

地方政府成立投融资平台,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那么项目完成后是否还需要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平台是阶段性存在还是长期存在,其存在的基础和退出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从根本上影响着投融资平台的定位,进而影响着其运作模式。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要真正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战略合作者,引进多元主体,只有多元主体参与,法人治理结构才能逐步完善。二是推进管理层的职业化。只有管理层的专职化和职业化,才能提高投融资平台的法人治理水平。

(二)建立分类投资决策机制

地方投融资平台通常面临政府投资任务和市场投资双重任务,因此采用分类决策机制能较好地解决投资决策问题。一是对政府交办的投资任务要完善投融资政策,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使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通过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实现政府投资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二是对地方投融资平台自主投资项目,要加强投资程序建设,严格执行内外部投资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权力制衡机制,加强项目跟踪协调管理,完善稽查制度,提高决策水平。

(三)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债务管理模式。要建立"负债有度、总债有数、用债有方、偿债有钱、管债有规、举债有责"的科学、规范、合理及切实可行的债务管理模式和偿债长效机制。要将政府性负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偿还本息等计划纳入预算控制,建立政府偿债基金和债务风险预警、监控、评估机制。二是要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地方政府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在经营中产生的政策性亏损要通过注入资本金进行弥补,这种弥补机制对于加强平台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提振政府信誉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政府在处理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中必须衡量和处理的,也是政府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的考核与市场化的薪酬体系

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评价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转状况,是进行平台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地方投融资平台绩效考核体系要兼顾平台运营的政策性和市场化特点,因企制宜,以客观、全面、公正为要务。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通过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促进投融资平台保值增值。

(五)明确投融资平台的社会责任

目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强调政府责任的多,强调市场化经营的多,但对投融资平台的社会责任常常忽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转型,今后投融资平台需要在民生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这就要求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好三个机制:一是盈利机制,地方投融资平台无论是依靠自身发展还是依靠政府支持,都首先要建立起盈利机制,依靠政府补贴的投融资平台没有发展前景,完成政府任务后应收缩和退出。二是履行社会责任机制。地方投融资平台受到政府倾斜支持,成立之初就饱受争议,只有建立起履行社会责任机制,例如分红于民生,退股于民营,才能实现这类公司的社会价值,才有长期发展之必要。三是建立起监督机制。任何企业本身就受政府监督、市场监督和客户监督。地方投融资平台由于本身政府出资主体的特殊性,出资资源的公共性和自然及行政的垄断地位,更应严于一般企业的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国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分析[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健词: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科技兴国,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标准制定和许可证管理等工作,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区和单位思想观念不适应,重经济发展的GDP和企业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大而不强,采掘、冶炼、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和高危行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健康工作滞后;由于煤炭和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管理薄弱,行业管理弱化,安全投入不足,技术生产管理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2.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些地区(市县)基本上没有单独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的要求。

3.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基本上是重发展、轻安全,重效益、轻防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违规建设、违规生产、违规作业问题突出;甚至有的企业严重缺乏职业危害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基本上没有规章制度。

4.从劳动者自身保护方面来看,工伤保险制度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发挥作用不够,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干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以维权。

三、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4.加强政府职能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各级监督管理的执法队伍、企业要建立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队伍,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 分析 问题 对策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高校从事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骨干的辅导员,他们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十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所以,很有利于对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辅导的工作。

1 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表现

(1)情绪不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存在飘忽不定、喜怒无常的情绪,而且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哭大笑、闷闷不乐、大吵大闹或耿耿于怀。有55%的学生在问卷“你是不是总感到莫名的烦恼、不安和焦虑”中说“是”。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意志脆弱。意志就是人所进行的执行、决定与选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完成一项活动时的激励。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自觉性、自制力和主体性是主要的体现,在现在的大学生当中很少有人经历,脆弱性经常在坚韧性、坚强意志上常表现出来。

(3)适应能力差。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一项重要的特征。目前,对新环境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适应,但有一部分学生,同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去处理,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而很难完成。在被调查学生当中,表示一年后还不能适应的有25%的学生,表示能很快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有38%的学生,有的学生因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或是回家陪读。

2 当代大学生比较突出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则是祖国的发展希望,是我们国家的明天,但是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却越发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为:网络成瘾问题、校园适应问题、恋爱问题、就业压力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

(1)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对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在新环境中,集体式的、独立的大学生生活要学会过,这就需要他们要有奉献精神和独立意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总会引起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大学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类似的复杂环境,和中学不同,基本上吃、住、行都由自己安排,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上大学,基本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等到他们上了大学之后,没有及时地确立起来新的学习目标,大学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很难适应。

(2)恋爱问题。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里从前遮遮掩掩的爱情也开始不掩人耳目了,变得大大方方起来。我国多数大学生年龄都在17到23岁之间,从心理角度看,大学生还缺乏处理恋爱问题和恋爱经验的能力。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大, 和异性的交往往往忽略了,进入大学之后,思想变得非常活跃,受到例如电视、书刊、电影等多种媒体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潜意识当中,对异性的渴求更加地强烈,恋爱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认识,恋爱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不能正确的处理,致使他们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了。

(3)求职择业困难引起的心理焦虑。随着我国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致使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在择业过程中,就业的心理准备部分学生还没有做好,好高骛远,对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科学;在择业中,还有部分学生没思考仔细,盲目地从众。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状况都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烦躁、恐惧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学生来说,都能破坏他们的心理防线,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和择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责任加大了。这一变化对性格内向、心理适应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来说心理平衡被烦躁、焦虑、恐惧,打破了,让他们对处境无能为力,失去对前途的希望,缺乏对生活的信心。

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学生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正确、科学地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必然性,需要充分认识其心理问题的可塑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提出几点主要建议和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加大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还要引起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目前,类似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在高校虽然多数建立,来帮助消除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心理障碍。有资料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人员很少,并且大多是非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教育的效果、时间都不好保障。所以,各个高校应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

环境。

(2)掌握动态更新健康教育观念。做到宏观调控与微观疏导紧密结合。目前,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确立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研究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冲击,并及时指引学生克服消极思想,利用有利因素,要及时给予疏导和规劝,对大学生的合理要求,要及时给予高度重视。让大学生在清楚明白结果的情况下,最后由自己来做出决定和选择,而不是由别人来代替决定。

(3)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的力量是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涌现出来的。所以,高校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个性成熟水平等。唯有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和通晓心理卫生知识,才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还比较薄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还没有普及的背景下,“个性模特”和“心理医生”的角色为教师自觉而富有成效地扮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和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学生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自身要清晰的把握和认识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和地位,自身所处优势要充分地利用,发挥出自身的特殊功能,争取做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好朋友,为培养拥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全面高素质人才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有自己特殊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资料显示,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挫折问题

大学的生活环境不同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变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生活,宿舍成了主要生活区。现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学以前他们生活上由父母悉心照顾,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到了大学以后日常生活需要自理,这对于那些习惯了依赖家庭和父母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别的同学可以轻松应对的生活问题,对他们却是个难题,这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和挫折心理。另一个方面,有些学生在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的过于理想化,认为大学是个完全自由的世界,可以毫无束缚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是入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他们又不愿意接受现实,因而产生极度的失落感,这导致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学习上产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大学的学习和高中时期无论是学习任务、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学时期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大学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中学的课程仅有少数几门,而大学里需要学习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知识量相对较大;中学的学习基本上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而大学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的大学生刚入学时还保持这高中学习的“惯性”,课本知识等着老师去讲解,老师讲到哪里就学到哪里,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结果由于自己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很多知识被落下,造成后期学习困难,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

大学里身边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语言、习俗、生活习惯难免会存在差异。有些同学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差异,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合理的,而别人做的都是不合理的,逐渐与周围的同学产生了隔阂,自己也由于不能融入到周围同学当中,逐渐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在大学这样一个集体生活环境中,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同学,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这样会引起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

(四)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

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以后,发现一下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感觉大学生活空虚、无聊,这是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大学生往往都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才考上大学,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有的同学觉得考上大学后意味着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完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甚至有些同学认为中学时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到了大学总该好好“玩玩”了,于是再也没有了努力的动力。其实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应该尽早的规划未来,以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可是很多同学不能很好的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不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方向,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样日复一日,面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逐渐产生了焦虑心理。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院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曾经令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的心理咨询,慢慢的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及时排解内心矛盾与冲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及时解开心结,尽快适应外界环境。此外学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早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干预,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科教学之中

大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离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有利于同学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相互沟通和互帮互助,进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形式多样的文体和学术活动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宽松自由的环境,这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挥个性,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专注于传授知识,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知识内在的吸引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避免因学习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

(三)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保持信心和希望,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另一方面容易使有些学生迷失自我。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慢慢的失去了目标,荒废了学业。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只有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心理失衡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