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6:15
序论:在您撰写职业环境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他们一直都在玩游戏,可是我们却不能理解这样心情和认识。
我记得,当年有一天,他们在操场上说话,有着各种成熟的目光,他们根本就不喜欢去接触更多,但是夜深人静,太多的事情都没有预定的结果,每个人都在不断的打拼,想要的结果,也是自己在的时候,才能够完全反映的。
我只是在怀念,当年她说出这样一番话的时候,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心情,是对这个世界和人心充满了绝望,还是对待这一切,都有一种不可原谅的幻想。
我想,我不明白。
我也永远不会明白,只是在这里,我就看到了不同的故事,也许他们出来的这些,都是养活自己的方式和手段而已。
1.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电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管理理念,它是始终贯穿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十分关键,它在企业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管理科学、分工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从而使得电力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以及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效果。
2.建立健全以水准服务为宗旨的管理机制。第一,应当尽快建立并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电力企业利用竞争从而实现优化人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调整报酬分配的目标,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员工之间通过相互竞争,使得电力企业各岗位人员能得到科学调配,实现人尽其才,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与工作成绩,同时能有效拓宽员工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的地位日益提高,电力企业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实际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求,建立以任职资格为前提、以竞争上岗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用人制度化,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为企业服务。
岗位竞争机制对于电力企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十分有利,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同时,还要建立并完善电力企业的激励机制,即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从而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加以评价,而员工也可以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业绩,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绩效考核不能片面注重业务绩效,而应当全面考虑,以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企业与员工能够实现双赢。
3.建立以高质量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第一,建立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核心,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第二,强化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并注重贯彻与落实。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符合,通过制度的执行来确保企业文化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强化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让企业员工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企业文化的精髓。第三,建立各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员工能够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在企业营造出一种公开、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得员工对于企业有更多的认同感,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手术室环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给我们的临床带来了挑战,工作量的明显加重,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已引起人
们的关注。
1 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吸入性物在空气中的弥散。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与麻醉方法、麻醉机的防漏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手术器械、仪器使用、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异氟醚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1]。由于面罩接触不严密或麻醉机管道衔接不紧可发生外漏,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
1.2 化学制剂 过氧乙酸、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臭氧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3],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
1.3 感染因素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
1.4 电离辐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射线对人体损害很大,可致造血功能低下。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5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加班加点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 手术房间空气消毒不宜使用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严禁入内。目前手术室最好设置空气净化层流装置。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物时,现配现用。在对病员进行麻醉时,应首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挥发性麻醉气体的浓度,减轻污染。
2.2 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2.3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黏膜,术中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钩等锐器,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手术所用特殊器械,同时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2.4 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线照射,对于术中需要X线透视的手术,手术人员应在术前穿好防护铅衣,戴铅帽,手术间可配置铅屏。排班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接触X线。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
2.5 防止身体疲劳 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因此,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手术室工作人员只有加强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以健康的身体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4: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013939/jcnkizgsc201520140
1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企业发展必须有资源作为后盾与支撑,在这些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源中,既有客观资源,比如发展资金、设备等,这些资源都是死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企业经过多年的管理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发展模式。且对这些资源的管理方式各个企业也都大同小异。也有主观能动性资源,这里所指的主观能动性资源,指的便是人力资源,也即人才资源。企业通过联合招聘、内部培训等方式任用或者调动员工以满足企业当前或者未来发展规划的要求,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故此,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客观资源管理更为关键,未来各大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核心也会逐渐由传统的财力与设备竞争转变为智力与知识的竞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操控企业朝着目标不断前进的主力军。且相较于对设备以及资金的管理模式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因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特殊性以及战略方针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与广告策划不同的不可复制性,因此被视为未来企业角逐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成为了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作为拥有高智力以及渊博知识的人才就成为了企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生主力军。因此,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结合企业个体发展的特殊情况与开发知识的独特性,培养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知识型人才,实现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1 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体系,提升集体能量
通用电气前CEO曾说,一个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在于他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转化为行动的速度。仁者见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也曾指出,比竞争对手学习的速度更快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构建学习型体系,提高员工的学习进步意识,构建既竞争又合作的员工关系,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彼得认为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共同愿望、改善心智以及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主要修炼内容。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大背景下,员工之间更要关注对知识的共享,企业要鼓励员工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彼此学习优点,指出缺点,互相渗透。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更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之间的积极合作,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体系,营造学习氛围,培养集体精神,共同应对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
22 在企业内部突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兼并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面对的最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当时,各大龙头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站住脚跟,均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积极向前发展,而战略管理也逐渐上升为企业管理的重心。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企业战略发展的未来走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战略性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当前最值得关注的话题。时至今日,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企业仍旧可以借鉴以往的发展经验,做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的持续向前稳定发展。这是因为,企业的许多竞争优势都非常容易被模仿,就像做广告,一个企业凭借广告优势迅速崛起之后,其他企业很快就能够效仿这种竞争手段,所以,这种竞争优势并不能成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长效竞争形式。可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不同,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也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便公开了,其他企业也很难模仿,更别提有效运用了。要想在知识经济下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就需要将人才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而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在录用与招聘人才中有所体现,从人才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特色,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留住优秀人才,并能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地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然困境
我国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历的这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巨大变革,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地质行业部门作为传统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对地质行业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在分析地质行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然困境基础上,探讨其应然转换的方向。
一、地质行业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然困境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许多地质行业部门多缺乏正确的人才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短视”,在单位需要人才时,仅仅通过挖来的“能人”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不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培切1人才;二是“忽视”,一味地迷信引进所谓“能人”,往往忽视了单位的内部人才,单位内部人才往往得不到重用;三是“歧视”,经营者把单位内部职工当作是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仔,这种结果导致职工最终只能把单位当作跳板,或只拿薪金而不关心部门的发展前途。
2.职工激励机制欠科学
激励是地质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多数地质单位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激励机制。许多地质部门留不住人,其原因之一就是单位内部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利益激励而言,许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且还存在着任意克扣工资奖金,或者许诺的奖励不兑现等情况。许多地质部门的工资薪酬定得过死,不能根据单位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调整。虽然有些单位能够做到高薪引才,但由于单位现有的产权关系,使大多数单位的分配制度没有顺应市场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许多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就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不能使单位职工产生同组织荣辱与共的思想,从而既用不好人,也留不住人。
3.职工培训体系不健全
地质行业部门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现有的培训多依赖行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实施,缺乏计划性、主动性,上级布置后下级参加,培训、参加的内容有针对性,只求完成任务数。人力资源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合理流动,所需人才难以挑选,并无法辞退一些无所事事急需裁减的人员,职工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岗位。虽然单位对优秀人才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目的在于给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因受方方面面的约束,在短期内无法大幅度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严重影响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成为领导层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这种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形势的发展,地质部门人才外流的状况有增无减。
二、地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然转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地质单位的发展前景广阔,挑战仍然严峻。因此,地质行业部门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之势。
1.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地质行业系统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建立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动态发展趋势,不仅进行现实的选拔与开发,还考虑为未来投资,不仅注重现实需要,还预测未来需要;不仅要对本系统的适用人力资源进行分析,而且要综合考虑社会和区域的整体人力资源。确定人员供给状况、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清楚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的流动政策、人员的获取途径和人员获取实施计划。还要制定人力资源调整计划,合理预测各岗位、各专业人员需求,形成一个标明有技能要求、职工数量、专业类别的分列表,依据该表有目的地实施日后的人员补充计划,使单位的资源和实力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2.构建合理的职工激励体系
首先用良好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良好的福利政策包括除薪金以外的组织支付给职工其他报酬和津贴项目,包括各种奖金、培训机会、单位出资的保险和其他福利津贴项目。人才在工作中寻找的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回报:一是现实的回报;二是工作的挑战;三是自身的发展。这三者必须相互支持和补充,在此,高薪和福利各有千秋,而从地质部门留住人才并进而营造持久的竞争优势出发,优厚的福利意义深远,这也正是地质单位最吸引人的地方。其次,用升职和授权来激励人才。职位晋升和授权是对职工工作成绩和能力的充分肯定,在地质部门出现职位空缺时优先考虑内部调动或提升,大胆提拔年轻人才,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激励其他职工,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内部职工熟悉内部工作程序和环境,工作上可以驾轻就热,很快进入角色。同时,也让其他未被提升的职工看到晋升的希望。同样,授权也是管理中有效的激励方法,让职工担任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特殊任务,赋予他更多的权利和责任,而不规定工作时间和要求,那么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掘他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加强培训保障,帮助职工职业发展。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职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地质部门面临的职工对培训和进修的需要在不断增强。职工需要培训和进修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和质量。
3.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人员;观念创新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任何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内容及其方式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观念的进步。有资料表明: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人类社会的这一重大发展,同样影响着会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职业。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抛弃一些陈腐而不合时宜的观念,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及特征
(一)涵义
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科学定位的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确实改变了经济规律。
(二)特征
1.资源利用智力化
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资源。
2.资产投入无形化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
3.知识利用产业化
知识形成产业化经济,即所谓技术创造了新经济。
4.高科技产业支柱化
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彻底消失。
5.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采取的是可持续化的、从长远观点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战略。
6.世界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环境下处于全球竞争之中,全球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7.企业发展虚拟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关键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通过许可、转让方式。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从业人员观念及能力要求
(一)全球化观念
经济全球化使得会计用户全球化,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球观念,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不应该只熟悉本国本地的有关会计原则、准则、制度等,还应该具有对全球发展的洞察力,有在全世界收集会计数据、会计资料的能力,能够将遍布全球的数据库合理、适当地占为己有,为我所用,要具有能够与世界各地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联系能力。
(二)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会计从业人员应对新技术具有一种职业性的敏感,应当能经常性地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经常考虑新技术的运用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何将新技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解决现实的会计难题。
(三)职业判断能力
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会计事项一般只确定原则,指出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例外处理方法及允许选用方法等,具体会计核算要靠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来进行职业判断,作出合理、准确的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自觉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四)逻辑分析能力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计算机的运用比较普遍,算盘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要求其掌握经济分析、经济决策、实证校验等各种技术方法。
(五)数学和数理统计基础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将更经常地运用实证方法对本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实证校验,更经常地对吸收的、经过验证的、外来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以适应企业决策和预测的需要。由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为以大量数据计算为特征的实证方法提供了方便,所以会计人员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基础,以将较多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修正上。
(六)团队协作精神
对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尤其是企业普遍采用局域网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更广泛,人们开始共享其他各种企业资源,作为一个群体更有效地共同工作。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组织将进行重组,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机构将被工作团队式以高效率工作小组为基础的管理结构所代替,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将成为企业主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个人和群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每个成员的工作都可能对企业的整体利益发生重大影响。
(七)自我学习能力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从业人员要能够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信息经济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使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好的方法是提高从业人员自学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及时更新。
三、会计从业人员的观念创新
(一)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
会计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必须相应地将会计的时空观由回顾型转向展望型,通过对现在的认知,为更好地把握未来服务。第一,要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构建一种紧跟时尚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便于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时空观造成极大影响。它不仅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这种感受使得人们难以忍受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时滞。第四,利用网络世界的时空优势,构建网络会计体系,实现会计的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及远程控制等,使会计实现第二次飞跃。
(二)动态时点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要树立动态的会计观,充分认识并接受动态变化中的风险因素,深刻领会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客观事实,建立新的风险观念,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评判,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施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会计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采用实时管理、在线管理和远程控制,其反映速度快,时效性强。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应该与此保持一致。传统同的会计分期核算,不论分期分得多细,都不可能完全解决及时性问题。
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是对动态时点观的有力支持。根据定期报告系统得到的会计信息:一是可能因时滞而贬值失效;二是缺乏完整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正确的决策。因此,建立以时点为基础的实时报告系统,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世界的必须选择:否则,会计职业将炭炭可危。
IT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建立动态实时报告系统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采用时点观念的最大矛盾是损益计算,而传统会计下的损益计算,并不能真正反映损益的实质。人们从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发现损益的真实意义在于财富的增减,而财富的增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可以用时点数及动态延续中的前后比较来反映的。所以建立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三)积极的风险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风险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它无处不有、无处不在。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忽视或逃避都不是办法,应该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有效预测和控制风险。会计面对这个多变、易变的环境,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传统的会计希望世界是黑白明的,没有灰色区域,要么百分之百地承认,要么百分之百地否认,而不想部分确认。传统会计用建立在种种假设而非现实环境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提供的只能是严重失实的无用的信息,这种逃避风险的做法,实际上带来的是更大的风险――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日趋低下,最终导致会计职能面临整体消亡的危险。
(四)网络系统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即网络时代。网络不仅仅是信息交流方式,而且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由此可见,网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存在形式。而以网络系统理论及实多为基础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用户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及时、灵活的多样化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系统设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都必须以网络系统观念为基础,做到会计系统结构网络化、会计理论网络化、会计方法网络化、会计信息网络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会计观念、理论及方法体系的变革,必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变革中去。因为单靠会计界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变革的,必须积极纳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而这本身也就是一种网络化的观念。
(五)回归财富重心观念
在传统会计中用资产概念作为财富的代表,使得财富的会计计量有了可靠的基础,但却由于人们习惯于将资产和财产等同,又极大地限制了它所代表的实际范围,并造成了变化的障碍。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发展必须强调会计资产向财富回归,扩大会计资产的范围,将一切具有目前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尽可能纳入会计计量的范畴,实现会计资产与财富概念的一体化,从而使会计信息其有一般的经济意义及决策意义,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损益的实质是财宫的增减。采用一体化的资产与损益观念,将损益计量与资产价值的变化有机融为一体,才能更贴近损益的实质,才能更加其实和全面地反映损益。
(六)绿色会计观念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济要发展:二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会计(环境会计)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和传统会计理论撞击便形成了绿色会计,绿色会计的目的是要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它所要做的是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同时资产化为环境资产,即这种资产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维护生态效益。绿色会计观念要求把眼界由单一的会计主体扩大到会计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核算之中,以便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而不能仅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进行项目决策,即从空间上要把会计主体放到其周围环境中考虑,使项目能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的长远社会效益,从时间上要防止透支未来,滥用自然资源。
(七)创新观念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因而,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是熊彼特创新的主要内容。技术创新在学术界使用多年以后,“创新”一词具有了特定含义。创新主要是指某些领域、行业的改革或转变。会计创新包含于这一范畴之内。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整个时代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它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创新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因此,会计领域也必须具备创新的观念。笔者认为会计创新有结构体系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总体具有以下特征。
1.兼容性
资产计价以现值作为基本的计量基础,却不要求绝对的计价标准选择,即不要求在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计价基础之间作出唯一性选择,也不绝对地排斥历史成本计价。
2.发展性
既要有发展的眼光,强调未来,但却不赞同把全部重点放在未来,充分反映现在,适当地揭示未来,才是较为适当的会计时空观。
3.一体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网络经济的发展,网际空间关系的改变,世界性的网际经济投资与交流,便利的企业兼并与重组,国家间广泛的经济融合与渗透,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在一个全新的层次上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也急剧增加。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肩负着重要的风险揭示责任。因此,会计系统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从微观与宏观共同的需要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实现会计系统的内外一体化、国际一体化。而对于传统会计中的各个分支,则可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会计理论、会计结构和方法的重构融为一体,以信息集成的形式体现不同的目的要求。
4.网络化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更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基本的存在方式,正所谓无“网”而不在。
5.动态化
以动态的形式反映动态的发展变化,才是真正客观地反映世界变化的事实,真正与网络系统特点相适应,做到动态实时控制与现时的信息交流。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
所谓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通常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作为一个“企民自主性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的纳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所造成的污染。而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居民消费的不断增长,更加大了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而企业则在排污的同时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迫切呼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目前在环保立法上仍然存在“立法不严、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更为严重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执法者素质低下,致使环境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大力进行环保宣传。
2.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绝大多数企业仍未树立环保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环保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费较高的代价推行环保营销。
3.广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公民在生活中随意丢弃废弃物,造成白色污染;在旅游过程中,肆意采摘花草,随手丢弃废弃物,造成生态污染;更有甚者追求“高品位”生活,穿皮草,吃野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些企业的生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换句话说,就是公民的环保维权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生产可以不考虑环境责任,造成污染的恶性循环。
三、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中央及地方的“绿色基金”项目,中央拨付一定的款项;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绿色配套设施,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体系,建立惩罚性生态补偿和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由于企业排污去污的设施建造成本技术程度比较高,可以对于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排污去污设施,在企业计划修建的阶段,通过设置专项补贴资金,减少税收的办法鼓励企业兴建级别较高的去污设施。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整治力度。在设定好企业排污的标准基础上,严格执法。对于国有企业,不能因为企业的“关系”纽带而迁就容忍,孰不知,企业的环境危害程度和企业规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对小危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推行行业整合,防止小危企业关停后又重新注册生产或异地生产;政府同时应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及时的找到源头,迅速的治理污染。
(二)重点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不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中小企业仍处于原始积累和生存的阶段,无暇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要等到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再关注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上的时间滞后性,空间上的递减性,检测仪器的落后性,污染排放的随意性等特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在提高自愿性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标准,把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时有效的处理好,这样才能促使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
(三)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