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6-18 10:36:14

序论:在您撰写职业素养的核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职业素养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从财经行业的核心职业素养中来看,其指的是所有从事财经行业的从业者,其在财经行业中所需要具备的职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心理素养与岗位素养,这就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精神层面中形成了全面统筹。职业专业知识包含着财经行业所下设的多种专业的不同专业知识,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与岗位需求需要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例如金融、贸易、证券投资等多个层面的职业专业知识,在自身职业岗位上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知识解决职业问题,发挥专业知识在职业岗位中应用实效;职业专业技能是通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形成对于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在会计工具的应用与会计管理、会计核算等多个方面需要形成专业技能,以实际专业能力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心理素养与岗位素养是从业人员在职业岗位工作中能够形成了良好工作心态,能够对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形成全面认识,对岗位工作需求合理满足,遵守职业岗位需求形成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良好落实,不受其他岗位外因素影响违背职业道德。为形成对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的调查与研究,选择了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财税、人力资源管理七个财经行业专业类别,分为于相关的企业中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对不同企业的不同专业类别对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研究过程及方法

以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财税、人力资源管理七个财经行业专业类别为主要的调查类目,在具有上述专业的相关企业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企业中从事上述七个专业类别的从业者,以七个企业的七个专业岗位中各选取十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前期对七个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的人员组成、学历情况、一般资料等进行了资料收集,选择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财经类专业岗位的调查对象进行抽样,按照每个专业岗位人数相等的方式,各抽取十名调查对象,共发放70份调查问卷,回收7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70分,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构成主要由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创新精神、挑战精神、吃苦耐劳几个关键词汇组成,由调查研究对象根据自身职业岗位、专业人士进行核心职业素养排序。其中,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岗位特点、职业需求、专业、学历、年龄等都属于问卷调查中的必填资料。通过对7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合与处理,能够形成对财经行业中不同职业岗位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基本认识。

三、调查发现

(一)财经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70例调查研究对象中,男性为28名,女性为42名,男女比例为1:1.5。其中,70例调查研究对象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为52例,占74.3%,学历低于本科的为18例,占25.6%。工作年限为三年及以下的为34例,占48.6%,工作年限为3~5年的为22例,占31.4%,工作年限高于五年的为14例,占20%。根据对七个企业中相关职业岗位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调查,发现从业者的学历、工作年限、职业岗位需求影响了其对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

(二)学历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在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52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本科学历32人,硕士学历12人,博士学历8人。其中,博士学历与硕士学历研究对象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创新精神>挑战精神>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70%;本科学历研究对象对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62.5%;低于本科学历的28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责任心>挑战精神>创新精神的占比最高,达50%。这说明在不同学历组成的从业人员中,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是不同的,财经行业中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组成形成针对性培养与提升。

(三)工作年限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在工作年限高于五年的14名调查研究对象中,其对于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创新精神>挑战精神>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占比最高,达71.4%;工作年限为3~5年的22名研究对象对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团队精神>责任心>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挑战精神的占比最高,达63.6%;工作年限低于三年的34名调查研究对象中,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中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责任心>挑战精神>创新精神的占比最高,达50%。这说明财经行业中,工作年限对于从业人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工作年限越长的从业人员中,对于团队精神的认识越深刻,为提高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还需要形成对不同工作年限从业人员的交流与探讨。

(四)岗位需求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影响

从调查分析来看,核心财经素养是“一种关于财经概念和金融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自信心,以便在各种金融情境中做出明智决策、提升个人和社会的财经保障,必能够参与经济生活”。因此,财经素养不单只是学习和记忆机械枯燥的财经或金融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体现在解决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财经问题。岗位需求除了要了解基础的财经相关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下或记住这些财经概念和理论。

四、结论及建议

在财经行业中,不同的财经专业中从而人员所处的职业岗位不同,从而人员对于职业岗位与工作的认识不同,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条件下所形成的职业素养也是不同的,所以从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中进行调查与研究能够发现,核心职业素养不是单一固化的,其能够随着财经从业人员的从业经历与职业认识形成变化与提升。当前在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中,还需要针对性提高以下方面内容:(1)财经类专业从业者的职业岗位认识。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从职业岗位中入手,以职业岗位需求形成对职业岗位素养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素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所以财经类专业从业者在入职前应形成对职业岗位的全面认识,以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形成评价,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职业岗位素养;(2)财经类专业从业者对核心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核心职业素养的排序上,不同的专业类别、从业人员学历、从业年限在核心职业素养的认识上是不同的,但应重视的是,核心职业素养不是单一的职业素养,其需要全面提高,从而为财经类专业从业人员形成综合性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意识。以全面加强的方式提高财经行业核心职业素养在从业人员中的基本水平。

第2篇

目前,国内已经有13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尽管每年都有将近30万名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被输送入社会,但是,能够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质量和数量还远未达到企业需求。根据2012年下半年本课题研究团队联合全国8个省份的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所进行的调查 ,超过半数的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对目前人才质量持不甚满意态度。企业认为,目前新入职员工亟待提高的方面依次是:职业意识(45.0%)、职业行为习惯(21.7%)、职业道德(18.3%)和职业技能(15.0%)。同时,企业表示,他们希望新员工能够在入职前就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因为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实践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大的提升,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意识的养成则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企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他们能力全面,能适应市场和生产所有环节的工作;二是希望他们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成为很好的执行者;三是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对于设计企业而言,每一个艺术设计的项目都是独特的,都必须追求超越原有范式、达到个性化并与众不同的效果,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知识和产出都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中。因此,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快速的画面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未来人才入职艺术设计行业最起码的条件,很少有企业希望它的员工仅仅是一个熟练的操作员。设计企业的员工贡献给企业的,不应该仅仅是技术,而应该是智慧和“灵感”,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和绝对的,而是可迁移和可持续的。

一、审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职业教育始于职业活动。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参与职业活动的行为者获得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早期的职业教育主要关注实际的工作能力,是一种比较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培训。随着职业的细分和社会分工的细化,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产生了变化,从开始对单纯的专业技能、专门知识有所要求,以便解决特定领域的特定问题,扩展到对工作态度、职业意识和技能“迁移”能力提出要求,也就是对未来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

艺术设计的特色是创新,艺术设计是一门尤其注重素养教育和可迁移能力培养的专业门类,对于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应该更高。此外,艺术设计门类众多,从二维的平面设计到三维的空间设计,从静态的产品造型到动态的动漫设计,从最传统的工艺美术到最时尚的数码设计,林林总总。根据教育部最新的专业目录,目前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方向多达53个。随着产业分化和技术演进的日渐频繁,可以想见,未来的设计专业和对应的职业岗位将更加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特定设计门类的职业技能也许有助于学生的初次就业,但真正支撑其未来职业发展、能够适应技术提升和产业推进的将是可迁移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课题组希望通过对用人单位、院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调研,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要素及其具体内涵和表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或革新课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实用教学资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方案和必要的资源支撑。

本课题目标设定的创新之处在于:1.更加全面地审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成才需求,摆脱“工具理性”思维,从强调技能培养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教育教学的微观操作层面入手,探讨有助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可行方案,而非仅仅停留在意义、理念的辨析上;3.以研究成果为依托,开发一系列可供借鉴和应用的实用教学资源,使成果得到有效的推广。

为此,课题组的研究探讨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2.如何改革教学(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等)以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培养?3.应开发哪些资源(课程方案、新型教材、数字课程、师资配备方案、实训方案等)来支持这样的教学改革?

二、确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模型与要素

1.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Occupational quality)是指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这一概念中,普通的社会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仍然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却不是唯一内容。一些在过去的职业评价中并不被重视的“软性”或长效因素如道德、社会伦理、合作精神、职业意识、可塑性等,在复杂而多元的后现代社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职商”(CQ ,career quotient)可以视为尚不十分完备的职业素养的量化形式。职业素养是一个多维概念,其本质是参与职业活动主体先天的个性品质和后天习得能力的集合,其体现形式则是从业者对于其职业的胜任、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等。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并不表现为组合式的并列结构,而是递进式的层级结构,如图1所示。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四个要素中,职业道德是基石,是人才得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要素;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均建立在职业道德良好的基础之上。如果失去了这一基石,人才培养将无法稳定地向上发展。在其余三个要素中,职业意识的培养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应该在进入学校的最初阶段就受到职业意识方面的训练,带着这种意识进入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技能是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占用最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也得到强化。当所有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融会贯通,成为一种自然的职业行为习惯,那么,我们认为,这名学生已经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真正的职业人。

2.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Core Ability of Occupation)又称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能力,它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与“职业能力”这一针对具体领域、具体岗位的概念相比,职业核心能力面向的职业领域或岗位群更为宽广,是指具有相通性、更为基础性的职业能力。职业活动种类繁多,即便是在同一专业领域,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任何职业领域都会有一部分最基本、最关键的职业能力,是从事该领域的大部分职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不但作为独立的、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存在,同时还可以引导、激发其他职业能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生产性”价值和可持续性。在艺术设计领域,职业核心能力除具体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

在艺术设计领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炼可以多种渠道,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参考和借鉴设计企业工作流程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通过本次调研,就专业核心能力方面,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①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要素,即市场能力、创新意识、设计表达能力、设计执行能力、设计评价能力。

市场能力是解读设计项目的必要能力,设计企业员工在接手一个新的设计项目之初,必须通过必要的方法和手段获得所设计产品的市场信息,分析所得数据和实例将成为将来所有设计工作的出发点。

创新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有意识地创新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显著特点。创新需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只有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获得。因此,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具备市场能力和创新意识共同经验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此外,创新意识还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活跃的思维。

设计表达能力和设计执行能力是学生能够通过学校设置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企业实习获得的能力,前者的水平部分地依赖于学生的个人才华,后者则更多地通过团队合作获得。

设计评价能力是新的社会条件下设计职业人需要掌握的一项新能力。现代社会,技术更新和社会需求变化迅速,与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设计和时尚的潮流更替更为迅速。具备设计评价能力,有助于设计者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眼光,通过不间断地与市场对话,保持设计的新鲜感。

② 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关系方面,职业素养涉及的范围大于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技能的一部分(图2)。

如图所示,职业技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了职业核心能力和不同方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中,内圆部分为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所需要的、可迁移的专业核心能力,这些核心能力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流程设立(图中箭头表示工作流程)。每种核心能力可以分解为3~5种比较具体的能力种类,在各部分能力之间有可能出现相互交叉的关系。内圆环部分所示的能力结构依然是职业核心能力,外环部分则是依照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所延展出来的各方向专业技术,如服装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等专业技术训练。单就这些训练内容本身而言,它们是适用于本专业的不可迁移的技能。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来实现。

三、探索适应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事实上,在最近几年,尽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尽管有着办学条件、师资条件、学生入学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还是有不少高职院校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甚至深度的改革创新,例如“训赛结合”教学模式、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基于各校实际情况的、局部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在教学中和社会上取得了积极反响,同时也反映了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深层次思考,将有助于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

1. “训赛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

“训赛结合”或“训赛一体”是指将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竞技性活动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其中“训”主要指在校内或合作企业中开展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培训;“赛”主要指设计竞赛或仿真性项目训练,包括行业协会组织的艺术设计技能比赛、展览及参与企业设计项目招投标等竞技性的职业活动。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这两所学校都在推进“训赛结合”、“训赛一体”的项目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尽管内容各异,但两所院校有一个共同点,即:教学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整个“训赛”项目分为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中蕴含职业技能训练、核心能力提升和职业素养养成等内容,教学设计时由合而分,教学过程中由分而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两所院校的体会是:项目不在大小,项目的时间不在长短,关键是通过项目切实地与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到,“训赛结合”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角色作用,学习与同伴合作、研讨,与他人沟通交流,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于每一个项目的运作实践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还能根据不同的企业需要或竞赛要求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训赛结合”的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为学生“融化为魂”的综合品质,使核心能力成为学生“内化于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未来职业岗位“外化于形”的职业技能。

2.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正在进行着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所谓工作室化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打散,按照专业门类、导师特点或工作项目特点,仿照企业工作流程设置团队化的工作环境,在这一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因材施教、因项目施教,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衔接。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借助其在传统工艺方面的优势设立的“大师工作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告专业针对广告公司、传播公司、设计公司以及企业对广告专业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立的具有淘汰制度的“创意设计工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与“生产现场”型教学平台结合的校内专业工作室等,尽管各个学校的称谓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但这类教学都是借助工作室这一载体,引入设计企业的工作流程乃至管理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性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通过工作室机制,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能够在工作室工作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准职业人”的标准。以上几所学校的改革实践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又具有具备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规范,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3篇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促使英语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龚亚夫(2014)认为,英语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交流工具,更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英语教学活动除了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和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常珊珊,李家清,2015)。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都要结合学科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英语学科亦不例外。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围绕英语学科特征,聚焦核心素养体系,英语教育专家们厘定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能力四个维度。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各阶段英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基本维度,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意识等内容。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语言意识,达到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2.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它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认知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价值取向。未来社会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学生需要树立全球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素养观。

3.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不断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

4.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维度着重培养学生辨析现象、分类信息、概括概念、总结规律和评判观点的能力。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发展其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张连仲教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象地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of English”,即英语学科教学必须做的事情,包括听说读写译、语音语法词汇等;第二层次为“with English”,指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自如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层次为“ beyond English”,意指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职教英语教学体系建构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需探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可能。笔者基于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在职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诸多尝试,挖掘职教英语教学实践路径中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特性因子,力图使英语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天地。

1.语言能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除语言专业能力,英语教学还应提升学生的语言职业能力。职业英语教学承接了专业化英语与职业化英语融合的任务,涵盖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变化的关联性更大,涉猎范围更广。因此职教英语教学要整合教育思想,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应用时,根据不同对象和职业需求,延展、丰富内容信息。除日常交际话题(如购物、就餐)之外,还应增加各类相关专业性和功能性较强的语言知识,如3D打印机的使用、酒店前台预定房间、空乘服务、银行业务办理、服务软件运用(如Airbnb)等等。

比如在谈论交通工具这一话题时,除了学习基础词汇bus, taxi, bicycle, subway之外,针对所带的轨道交通专业学生,我适当地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如地铁自动售票机的使用步骤:? choose the correct line (选择正确线路); ? press the station on the screen (在屏幕上点击站点);? insert the coins or bills into the machine (放入硬币或纸币); ? take the ticket and change (取走车票和零钱)。知识层面还可以增加有关将来的就业方向的词汇,如站务员(station operator),票务员(ticket clerk),安检员(security inspector),综控员(integrated controller)等。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实现了英语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文化品格: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共生共存的。文化品格可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践。我们要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于英语教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文化知识、吸收文化精髓、理解文化内涵、包容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信息,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比较,基于绘本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理解文化价值,通过节日习俗介绍文化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学习他国文化,也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传播交流,这也是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培养所肩负的应有使命。

英语课堂是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舞台。以开篇的打招呼为例,我们只教会学生说Nice to meet you.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这里还可以拓展文化信息,如世界各地常见的问候方式(the ways of greeting),如handshake 握手礼, cheek kissing 吻面礼,bowing 鞠躬礼,hug 拥抱礼,pressing noses 碰鼻礼,nodding 点头礼等。教师可概括每种见面礼的使用范围和国家,利用视频展示具体动作,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示范性操作演练,让他们更直观地体会文化差异。

3.思维品质:独创性与批判性

英语课程有助于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育所体现的双语性和跨文化性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艺术、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鉴赏力。基于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多样的形式,英?Z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发散思维和判断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大胆在课堂教学中,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比如在学习旅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制定旅行计划(travel itinerary),包括choose the destination(选择旅行目的地);book the flight(订机票);book the hotel(定宾馆)和pack up the bags(打包行李)等,培养学生做事前的准备意识及理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angry时可提问学生平时生气了是怎么做的,出现的后果是什么,给他人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等。

4.学习能力:信息化与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作为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当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软件成为重要的手段。云平台教学(如UMU)和微课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UMU平台上进行注册创建班课,并邀请学生扫码加入。教师上传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和任务练习,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电脑)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上,教师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微课内容掌握情况,提取学生的疑难点和困惑点加以讲解并辅以各种小组活动,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完美融合,符合现代教育因材施教,差异教学的理念。

第4篇

一、会计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

(一) 会计职业

从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会计这个职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且会计职业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

(二) 会计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具体到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则应该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比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三)会计职业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核心职业素养是指完成会计职业活动以及谋求会计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看,主要体现在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其重点就是将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核心意旨是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企业反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有:

(1)会计学生职业素养欠缺,比如团体意识和组织纪律不强、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差、主动灵活性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高;(2)学校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不够重视;(3)职业素养的内容没能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 。

三、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对策及实施过程的探析

(一)转变观念,确定中职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部分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重新确定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核心素养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中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其意识到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会计专业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职业意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而有意识去发展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深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会计职业技术课程改革与教学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可以根据会计相应工作岗位需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培养,将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模块渗透进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同时要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核心素养有关、使用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并根据岗位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核心素养的拓展。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中职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虽然校园环境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又相辅相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中职生会计职业核心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突显校园环境的主体性

校园环境的主体性具有布局合理适合中职生发展、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气息,和谐的发展空间,宽松的人文环境,舒适的校园环境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无非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领导的务实、教师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优秀典范人物,高尚的品行与人格魅力、无不渗透着一种美,体现着校园环境的精神内涵,对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熏陶和激励作用,对培养学生认真求实、勤奋刻苦、虚心踏实和合作精神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突显特色班级文化功能

班级是学生在校时间呆得最多的地方,一个好的班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样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为班级文化功能表现在班级环境的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为文化氛围,它能够使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等。比如:可以在会计班级墙壁上张贴一些工作流程图,相应岗位必备的职能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可以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在体验中感悟纪律、合作精神和与人相处等的重要性。

3.突显校园环境的技能竞赛氛围

会计职业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其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且与课程体系对接,我觉得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阶段递进、直接岗位”竞赛体系。该体系可以包括会计基本知识大赛、会计基本技能大赛和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通过营造技能竞赛氛围,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竞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竞赛的实效性,亩逐步实现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4.突显校园环境的道德氛围

教师应该以德化人,为人师表。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处处讲文明、人人懂礼貌,使学生真正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源头,用文明行为和文明思想辐射社会。

(四)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创建职业技术外部环境

1.家庭教育功能。作为家长,是子女人生成长路上的第一任教师,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素质过程中处于重要性的地位。通过班主任与家庭取得联系,共同管理学生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要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双向教育的桥梁,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访和信息进行互相反馈,形成教育的同盟军。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核心职业素养 个性化教育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作为职业院校,掌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把握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程度,分析职业院校在制度、师资和文化在育人功能上的缺憾,研究实施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月10日中午,我院《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对来自各系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211份,回收211份,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以及学生处的相关老师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 我院《学生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的主旨是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状况,以便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提出更好的策略,提高我院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此次问卷调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是课题组成员通过前期的资料查阅、模型构建,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对核心职业素养了解情况以及对我院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调研,一部分是学生对自身核心职业素养的测评。问卷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目的是为核心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通过分析与统计,找出我院学生在核心职业素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确定未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提升我院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挖掘职业态度内涵,突出职业人格教育

职业态度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把握学生职业态度的现状,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态度的要求,分析职业态度各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构建包含这些因素的新的德育内容和评价体系,以务实的态度开展职业人格教育,使职业态度发挥更大的附加值。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职业规范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忠诚度、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培养常新的观念意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求知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除开设德育必修课程外,有必要借鉴和引进企业员工培训课程,开设人际哲学、成功哲学、职商(CQ)训练、“三创”教育等选修课程,邀请职业经理人、企业界人士传讲职业素养的意义,并在专业教学和文化课教学中渗透职业态度教育。

2、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学生在进入职校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因此,在校期间,每个学生都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3、立足校本实际,构筑保障机制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就学校而言,应立足校本实际,优化管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营造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学校文化,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第6篇

>> 走进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探 培养信息素养,走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核心” 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方法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析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 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若干问题的认识 走进VAIO的核心 发中旬教育研究绪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实施 对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 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本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浅探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技校语文教学中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探析 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现状提高对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徐朔. 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8):11-14.

[5]刘新阳,裴新宁. 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2014(4):75-85.

[6]褚宏启.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7]蔡清田.“核心素养”:新课改的目标来源[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10(B01).

[8]张元.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2008(7):68-71.

[9]蒋乃平. 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8-83.

[10]成涛.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9-96.

[11]许亚琼. 职业素养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J]. 职教论坛,2010(25):15-18.

[12]黄济,王策三. 现代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22.

[13]刘宇文. 论社会本位思潮对教育的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2005(9):40-45.

[14]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

[15]卢洁莹. 德国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进与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10(13):88-93.

[16]唐林伟. 试论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系[J]. 教育与职业,2008(11):12-13.

[17]陈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比较[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9):5-7.

[18]柳夕浪.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 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第7篇

 

我国教育类型多样,不同类型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尽相同。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社会,从学校到职场、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跨度变化较大。因此,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赋予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内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当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从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素养。

 

核心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新输入信息与大脑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心智操作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需要面对和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关系,这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思维,学生进入职场,面对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职业岗位和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需要学生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理解和掌握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有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要具有批判思维,现代化社会变化万千,信息量大且获得途径多,如何获取、梳理、选择、传播、使用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做到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正确选择和决定。要具有创新思维,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勇于实践、不惧失败、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要具有合作性思维,学生进入社会、走人职场,就要与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合作是主流,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复杂的关系之中,要善于与各种人开展合作,主动融入集体之中,具有团队精神,而不是选择对抗与伤害。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学生进入社会也要与自然打交道,需要正确对待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要有节能减排、勤俭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环保。要有自我管控思维,人在生活中,要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要形成自我管控的思维,管控自己的目标、言行、心理、情绪,不断与自身对话,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职校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需要强化核心思维培养。

 

核心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前职校学生大多综合能力不强,制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此要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但其中最核心的是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是为了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进步、技术变化、企业转型、岗位转换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勤于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认真审视,善于总结经验,适时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价、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生存能力是为了使学生珍爱生命,谋求良好的生存、发展,拥有幸福人生,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坚韧乐观,能调节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动力;具有劳动意识,能尊重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创造成功生活。职业能力是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它主要包括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的专业能力;对于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选择和运用的方法能力;对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社会能力。

 

核心行为。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行为主体在实现行为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或所通过的途径。大部分职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进入职场,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面临着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职校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教育要让学生理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工作、学习、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相互关系,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规矩和法律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筑牢法律、纪律、规矩底线,依法办事,远离违法犯罪,勇于和善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具有责任意识,能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具有道德意识,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廉洁意识,善于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有较高的免疫能力,廉洁从职,远离各种不良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注重培养学生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