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5:49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技术革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医疗保险业务的特点
医疗保险业务处理牵涉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时还要求能够对人员的变化、政策的调整作出及时和准确的处理。因此,与其他的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具有自己的特点:
1.1 业务处理数据量大
医疗保险要求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帐户,记载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就医情况、帐户消费情况及费用明细等信息,并且要保存较长时间,所以,医疗保险产生的数据量是极其惊人的。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从1997年试点运行初期7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5万人,如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达到了70万人。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如果一个县市的医保参保职工为10万人,那么,其所需要数据总量达到7000兆字节,而对于一位参保人员来讲,其每一次所产生的数据量为300字节。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数据量却这比估算数据大得多,如职工住院产生的消费记录、统计计算信息等等,很显然,这些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因此,这些数据的保存、备份,只能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来完成。
1.2 操作复杂,涉及范围广
我市医疗保险目前分三大人群: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的范围:一、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城镇居民统筹是指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含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本市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上述三大保险基本包括了我市所有人员,而且医疗保险业务要陪伴参保人员一生。因此,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改革,达到改革目标,要针对不同的参保人员,产生的不同费用进行不同的结算,在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下,必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降低工作强度和管理强度,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1.3 实时性强
实时性强是医疗保险区别于其他保险业务最大的特点。对于参保人员而言,其就医的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与医疗保险业务关系的发生是随时的,这样,必然就会产生数据变动,如果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中断,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这需要系统随时保持连接,提高信息的完善度和准确性。
1.4 对数据信息的要求高
正好我们所知,医疗保险业务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对参保人员每次的就医情况、缴费信息以及发生的相应变动等等,都要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尤其是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统筹支付等等,绝对不可以非法篡改,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加强严格管理,规范数据的使用权限和操作权限,充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进而保持整个社会的安定。
2 医疗保险改革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首先,实时性原则。在构建医疗保险系统后,系统必须要有可扩充性和可管理性,这正是系统实时性的体现。能够对所有的医疗保险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个数据不断增加的条件下,系统所进行的所有网络活动,一定要保证可以实时控制,既要保证网络结构的随时扩充,又可以满足今后不断增加的用户端需求,实现更多任务的负载。
其次,超前性原则。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医疗保险系统的构建必须要有一定的超前性。简单来讲,就是医疗保险信息与用户需求要实现同步增长,满足业务急剧扩张的需要,尤其是在时代日益发展的同时,不需要再进行系统的重新设计和规划,推进医疗保险改革能够平稳、顺利的向前发展。
第三,安全性原则。对于任何的网络系统,安全隐患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也不例外,需要在实践工作中,科学控制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加强对参保险人员信息的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同时,要保证系统的24小时服务,要求系统在一年内停机时间不可以超过48个小时,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充分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通常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达到99.7%方可。
第四,经济性原则。在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注重投资保护,合理采购,将系统的造价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进而达到经济性原则。
3 在医疗保险改革中,信息系统的建设
首先,主机系统。在医疗社保中心,需要将所有参保人员的医疗信息及其关键数据都要全部统一储存在系统的中心服务器上。这就需要医保中心利用主服务器与相关的软件进行连接,实现双机备份,提高处理、存储系统的性能及其可靠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课堂提问是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本文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培根曾说过:“教师若不谙熟于课堂提问的艺术,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教学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问往往演变为“低效”甚至“无效”。笔者曾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感受了一位教师《开心一刻》的教学过程,该老师设置了如下的提问——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Word文档中的“小荷与蜻蜓”漂亮吗?看到这幅图就让老师想到古人的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先思考一下,这个“蜻蜓”老师是利用Word软件中的哪个功能制作的?(学生回答不出来)
师:老师喜欢将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老师已经将这个word文档放在了同学们的D盘根目录下,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吧!
师:老师犯了一个错误,把还没有编辑好的作品传给了大家,那我们需要怎样操作才能得到这个完整的作品呢?
师:其实这里需要我们解决两个问题:1、线条的微调,也就是利用Ctrl键+光标移动键;2、腹部的整体移动,Shift键的使用与组合命令的运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意图是通过“播放一组搞笑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自选图形进行组合的操作。但事与愿违,教师的连环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过多地停留在问题的回答上,而对信息的呈现方式没有深入思考,不能很快联系到自选图形进行组合,以致教师最后只能牵强地引出课题。
由此可见,问题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烈场面。那么,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呢?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促进学习的燃料。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六性”,即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整体性、深刻性和开放性。
(一)趣味性设问,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启发性设问,点燃思维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以启发学生顺利学到新知识,起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教学效果。
(三)整体性设问,激活学生热情。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如在教学浙教版《美妙的海洋世界》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怎样才能快速找到鱼的图片?”“怎样才能使网上的鱼游到我们的画图板上?”“只有一条鱼就是美妙的海洋世界了吗?你心中美妙的海洋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图片的搜索、下载和简单处理的技巧,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深刻性设问,拓展想象空间。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是眼高手低。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他们往往热衷于玩电脑,对软件知识的深入学习及理解不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实际入手,进行拓展性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这样的素材其实很多,如在指导学生画表格的斜线表头时设问:“在单元格内斜线添加斜线表头,除了画,还可以怎么做?”画线是手工制作的思维,学生都懂,设问一下,使学生知道word有表头制作这项功能。如此设问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步养成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创新思维品质。
(五)开放性设问,探索创新需求。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与加工》第二节《图片的处理》中,在打开“我形我速”软件的方法上,我是这样提问的:“我了解到同学们都喜欢QQ聊天,请回忆打开QQ软件的方法,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打开‘我形我速’呢?”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问并不止于教师抛出问题,它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应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教师要调节提问策略,改变原有模式,变单向提问为互动提问。首先,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提问的主体,学生很少有提问,即使有问题也是电脑故障方面的问题。这导致课堂提问是一种单向的浅层的交流。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提问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教师尚未形成尊重学生提问权利的意识。教师需要以平等、开放、诚恳的态度向学生提问,倾听学生提问,给学生一片天空,使他们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发现新的问题。其次,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要努力让学生自己给予证明,而不应该仅仅质疑不对的或有分歧的答案。在给出证明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以往的个人经验或已有的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形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会发展反思自己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再次,提问过程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模糊、冲突、迟缓的想法,或者陷入等待的时刻。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判断学生的行为为发言不积极,也要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思考的价值:“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尊重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建立起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更加丰富,从而使思考走向深处。另外,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能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一旦学生开始回答问题,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意识到回答问题是一种责任。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中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参考资料]
1.谭茹月《课堂提问应留有思维空间》[J](《四川教育》2007.1)
2.薛爱建《让课堂提问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有效环节》[J](《基础教育研究》2006.2)
3.张丙香 司兴勇 季宁宁《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问题式学习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医疗药品 收支核算 成本归集
一、新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实施背景
(一)原有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及成本归集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收入”、“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支出”等会计科目分别进行医疗和药品收支核算,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药品购入时按照售价入库出库,将售价和进价之差计入“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月末要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上面来,而不是直接结转到“收支结余”科目。
国家投入医院的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医院获得的科研教学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库存物资之后没有后续的账务处理来反映这些资金的使用状况,其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按照一般资产来处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一级明细核算科目没有明确的界定,成本的归集跟财务人员对现制度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二)原有医疗药品收支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疗人员成本全部通过“医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药品核算方法仅仅是按照进价加一定加成比例的简单模式计算收支,因此医疗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 [h: 0px" />
其次,是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以药补医现象突出。学者王振宇、马飞等就指出,按照旧有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后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药品实行一定的加成率后收支产生盈余,但医疗收支亏损(个别医院亏损严重)。在政府相关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医院以药品结余弥补医疗亏损的情况普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多开药、开贵药的逐利行为和医院运行机制的扭曲。
再次,是管理费用简单的按医疗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分摊进“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方法缺乏合理性。根据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或其他相关指标比例情况,简单地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对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的各项耗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同时因为从各家医院的会计报表上无法取得真实的不含管理费用的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信息,所以这种分配方法也不利于对医疗机构之间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任何一家单位都有管理费用,医院也不例外,而且管理费用在医院的整体费用中占据较大比重,公立大型医院的管理费用更是居高不下,而管理费用的分摊却不够合理。原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可按医疗、药品部门人员比例进行分摊,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后,医院的公共费用完全摊入医疗、药品成本中,人为地加大了医疗、药品的成本费用,使医疗、药品成本不实,隐瞒了医疗、药品的真实结余。而且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最后,就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成本归集而言,没有明确的界定哪些项目属于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归集范围,导致不同医院成本归集口径不统一,甚至同一医院不同财务人员的成本归集口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会计制度对于成本的核算过于简单,成本意识不强,对于各个科室的物资消耗、床日成本、诊次成本等基本数据编报不详,不能准确反映成本项目以及核算科室效益,也容易造成分配不公。
二、新制度下的医疗药品及成本核算
针对旧有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管理及成本核算的种种弊端,新医改明确提出,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针对这一医改政策,新制度取消“药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为药品零差价率后的会计核算铺平了道路。
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使得药品核算和库存物资的核算方式趋同,另外本身药品就是医院库存物资的一部分,取消“药品”总账科目,将其纳入“库存物资”科目统一核算,简化了会计处理,但并不影响药品的有效管理。同时针对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甄选药品、开具医嘱所体现的药品知识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的情况,新医改提出增设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方案,新制度在修订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医疗收入核算中增加明细核算科目“药事服务费收入”。
为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统一了医药收支核算和科教项目收支核算(之前的新制度征求意见稿,曾将科研项目收支和教学项目收支分列),更好地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合并医疗药品收支科目,将“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中,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在新设的“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中,详细地列明了一级明细核算项目和会计处理方式,医疗和药品收支业务本身就是大医疗的一部分,医疗人员和药房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呈现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新制度的这一改革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医疗、药品不配比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减少因会计人员对现行会计制度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核算差异。
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在期末直接结转到“本期结余”,有助于督促医院增收节支,减员增效,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管理费用分摊标准不合理造成的医药收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新制度首次设计了成本报表参考格式,要求医院定期编报“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和“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等报表,同时对医院常用的成本核算术语进行了解释,统一了核算口径。此举显示了新制度对加强成本的归集和核算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医院控制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积极面对竞争,同时由于有了比较准确的成本报表数据,也有利于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
三、结束语
虽然新医院会计制度已实施三年有余,但目前药品零差价还没有广泛实施,药品还是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大多数大型公立医院所使用药品的药品名多达几千种,库存药品金额高达数千余万元,由于药品进销差价的存在,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药品的出库都是按照零售价收费的,也存在药品的破损、过期、损溢等情况,因此药品的核算工作非常繁重,管理上稍有纰漏,就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为此,许多医院药房一直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新制度取消药品进销差价,可以大幅度降低药房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减轻工作负担,降低账实不符的风险。虽然新制度取消了“药品”总账科目,但由于药品管理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医院药品的核算要在“库存物资——药品”中进行统一的核算。
医疗药品收支核算集中在“医疗收入”和“医疗业务成本”两个科目上面,相对规范了医院的会计核算。
新制度没有设置成本类会计科目,这种情况下医院自制药品的成本归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自制多种药品和卫生材料的情况下,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好处理。建议增设成本类会计科目,在对医院自制物资进行成本归集后,再将完工产品转入到库存物资中。
综上所述,加强药品采购、保管、领用等环节的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的核算,保证药品质量,减少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以切实保障医院成本归集和核算、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马飞.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09,(9):92-96.
[2]王振宇,马飞.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9):40-42.
[3]王钟炎,沈静华.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47-49.
[4]田立启,张永征.医院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毕元广,刘洪玲,李风芹,贺建青.构建理想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9,(1):52-53.
[6]王钟炎,沈静华.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 [h: 0px" />
[7]郭成杰,吴新勇,王立.我国医院药品核算管理方法的回顾与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0,(5):20-21.
本文在医院现有的HIS系统基础上,应用以SIFT算法为核心的人脸识别技术,加以用户终端服务设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个人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SIFT计算步骤和方法,验证了SIFT算法的可行性、高效性、实用性,并完成了人脸识别系统流程的设计。个人医疗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为方便患者就医、促进医患沟通、便于大众监督、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渠道。同时有利于实现我院“医疗信息数字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医疗收费透明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关键词】人脸识别 SIFT 个人医疗信息管理
1 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患者服务终端,还不具方便快捷的医疗信息管理功能,患者想要查询和管理其个人在医院的医疗信息,是一项很复杂的难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人脸识别是采用人脸识别算法,对图像中所包含的人脸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先找出图像中包含的人脸对象即人脸检测,接着对人脸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即人脸识别。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安全、直接、友好、方便、易于为用户接受及设备造价较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研究开发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系统已经成为热门。目前,使用SIFT算法可以很好的将该技术应用到实际中来。
2 整体平台构建
以医院的院内网络为核心、以数据服务器为后台计算机存储、以人脸识别技术为进入用户信息管理界面门禁、以HIS系统为实时访问调取数据来源,搭建成完整的个人信息管理平台。用户首先在使用终端上进行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图片数据进入事先存储的人脸数据库进行特征比对,找到该图片所对应的唯一人。当验证成功后,用户根据个人信息管理界面上的菜单选项进行信息管理操作,系统实时调用和存储数据库数据,并在服务器上进行相应运算(见图1)。
患者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进入到个人医疗信息管理界面。在菜单中选择管理类别,再打开各子菜单选项进行个人信息管理。此平台可提供医疗费用管理服务、预约挂号服务、病例查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以院内网络为载体,进行数据的相互传输。系统在工作时,实时访问调用HIS系统,调取和存储诊疗信息。超大的信息量考验着医院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实现快速度人脸识别和信息数据传输,除了对计算方法的要求之外,硬件的高速性能也是关键之处。
3 SIFT算法
sift算子是一种基于尺度空间,对图像的旋转、扩缩以至于仿射变换都保持不变性的图像局部特征描述算子。程序由Rob Hess使用C\C++语言编写,主要基于GSL的Open CV函数库。
3.1 DoG尺度空间的极值检测
在SIFT中使用不同参数的高斯模糊来表示不同的尺度空间,而构造尺度空间是为了检测在不同尺度下都存在的特征点。本文采用DoG来近似计算,在DoG空间检测极值点。
3.2 删除不稳定的极值点
运算的关键是删除两类极值点,即低对比度的和不稳定的边缘检测点。因为DOG算子具有边缘响应,需要特征点处二阶Hessian矩阵H求出的主曲率来作为滤掉不稳定点的依据。边缘的梯度特点是梯度值在某一个方向大而另一个方向小,此处的两个特征值的差会很大,比值大于一定的阈值的点可以判断为边缘响应点。因此,特征点必须满足:
如图3所示,对这个窗口内的所有像素进行加权运算,每十六个像素见方为一组,这样经计算后共得到四个八维向量。分别绘制梯度直方图计算模值的累加值形成四个种子点,最后构成一个特征点。在二维空间里对邻域模值信息加权统计使得噪声的影响进一步减弱也使得生成的描述子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对使用16个种子来对每个关键点进行描述执行以增强匹配结果的鲁棒性,那么结果就是最终每个关键点就都生成了128维的特征向量。这样就进一步加强局部特征的独有性,也提高了匹配稳定性。
综合上述所有执行步骤,已经获取到位置明确、尺度不变、旋转独立和对比度影响不敏感的描述符。至此,得到了图片的局部稳定特征,SIFT算法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 人脸识别系统流程设计
人脸识别系统通过采集患者在用户终端所拍摄的人脸图像,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归一化等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存储相关的特征信息,然后与患者人脸旖行特征值匹配,找出与输入图像信息最相似的人脸,最后根据唯一的人脸图像数据在HIS系统中调取并显示该人脸(患者)相应的医疗信息。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本系统采用的Open CV是Intel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基本工作步骤为:
5.1 被读人脸图像输入
本系统根据SIFT算法的优势将图片随机分类并在诸如光照条件、旋转、微形变、尺度变化等因素上作出对应调整以检测SIFT算法的鲁棒性。
5.2 匹配
执行匹配图像信息,并输出特征向量图及匹配图。
5.3 识别
识别步骤是在对某目标人脸图片经库里遍历匹配后,输出的匹配数据进行排序,输出最大的匹配数及其对应的人脸。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医院现有的HIS系统、院内网络以及后台服务器的基础上,连接用户终端设备,构建患者个人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深入研究并论证了SIFT算法,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的计算过程及实现的可行性。最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流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未来可以考虑与专业公司合作,获得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并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手段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利。
参考文献
[1]袁正海.人脸识别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5-1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0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为1% ~2%,预后差,病死率高,24 h内达24%,2周内达87%,1年内达90%[2]。尽早对疾病进行确诊、积极的治疗护理及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总院于2010年6月收治一例广泛前臂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心功能Ⅳ级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于20d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2岁,于2010年4月29日突发胸骨后压榨样剧烈疼痛,无放射痛,伴气短,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气短无缓解。6月7日至我院就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符合冠心病改变,室间隔下部穿孔,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左室射血分数(EF)0.27,每搏输出量(SV)42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115ml。入院查体:患者无发热,偶有干咳,饮食睡眠差,尿少。血压105/77mmHg,呼吸20次/min,颈静脉略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杂音。心率115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Ⅱ级反流性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高调Ⅱ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有心衰体征。给予吸氧、磷酸肌酸钠粉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多巴胺加速尿、美托洛尔片等药物对症治疗纠正心衰 ,6月12日行动脉导管造影分析:右冠优势,前降支近端闭塞,右冠中段粥样硬化改变,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室间隔中部向右室膨出,造影剂经此处分流至右室。6月17日经右股动脉行介入封堵术,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0.45,每搏输出量(SV)78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47ml。6月28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心功能 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采用24号留置针进行穿刺,便于抢救时各类急救药品及血液制品的快速输入,且利于防止药液外渗及反复穿刺造成血管破坏。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IABP等各种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维持酸碱平衡、保证组织灌注,做好病情记录,包括:液体的种类、量、用药时间及每小时尿量。
2.1.2 维持心功能 针对患者尿量少、心率快、气短,心功能Ⅳ级,有明显心衰表现,对症治疗包括:①绝对卧床,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②25-30%酒精湿化吸氧,降低肺泡内泡沫压力,改善通气。③快速利尿,减少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缓解肺淤血,同时观察患者电解质情况。④持续进行心电监护,防止心源性休克发生。病人心率维持在80-120次/min,收缩压90-120 mmHg,舒张压60-80 mmHg,中心静脉压6-12 mmHg。同时注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
2.1.3 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心功能差伴心绞痛史,症状严重,且对所患疾病及治疗方法缺乏了解,本人及家属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心理,责任护士多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治疗及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问题,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庭系统的充分支持,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 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桡动脉有创血压持续监测,专有护士持续床旁监护[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QRS波形、桡动脉压的变化,特别注意脉压的大小及外周动脉血管征,如发现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术后应询问患者有无心前区不适,头部动脉搏动感等[4]。
2.2.2 术侧肢体的护理 为防止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形成血肿,绝对卧床24h,右下肢制动12h,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穿刺部位持续1kg盐袋压迫6h。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每日换药,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操作时注意周围环境清洁,如局部渗血明显、穿刺处伤口有无红肿等感染征象,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告知医生。及时了解术侧肢体供血情况,右下肢皮肤颜色、温、湿度,足背有无肿胀及动脉搏动强弱等,1次/h。如发现肢体苍白、发凉、黑斑、水肿等,可加用厚棉被保暖,勿用热水袋加温,以免皮温升高,加重术肢缺血、缺氧。
2.2.3 并发症的护理 VSR封堵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残余分流,易发溶血。残余分流和溶血的发生与VSR较大 ,所用封堵器大和红细胞碰撞封堵器造成机械损伤有关,经过严密观察和适当的治疗.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5]。
2.2.4 生活护理 术后卧床期间,床头摇起20~30°,术侧下肢自然伸直或外展,可适当侧卧,避免暴力性屈伸。指导患者进行脚部勾绷运动,每日腿部被动按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3 健康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绞痛、心梗发作的诱因、预防措施、及再次发作时的应急处理。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稳定情绪,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戒烟禁酒,指导合理饮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液分析等项目复查。
3 小结
AMI后VSR突发心内左向右的分流,造成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和介入治疗封堵穿孔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微创、有效的新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508—512
[2] 张虹,李蕊,张奕花等.成功抢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8(3):727—729.
[3] 韩雪,刘梅芳,支晨.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14例的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2011.11(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关键词] 延续护理;冠心病;PCI术;替格瑞洛;依从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59-03
生活水平的改善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促使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1-2]。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冠心病并接受PCI术治疗且手术成功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经确诊冠心病并接受PCI术治疗且手术成功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3.66±5.34)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64.79±6.12)岁。两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该研究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并讲解药物的规范服用时间、剂量(主要为替格瑞洛,生产批号:JX20110193,75 mg/次,口服,1次/d,固定时间服用)及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与应对方法,告知患者来院复查的时间和要求;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服药习惯,并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①建立患者详细档案,登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诊断病情、实验室检查、出院日期、电话、微信、家庭地址等以便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便于后期回访;②每日以短信、微信的方式提醒患者固定时间服药,每周给患者或其家属通一次电话,了解并督促按时服药,并定期安排或提醒来院复查;③建立病友交流微信交流群,说服患者或其家属加入,由责任护士和主任医师进行管理,定期答疑,督促患者规范服药,并鼓励患者交流经验,相互鼓励,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地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动性;④安排专科知识扎实、护理认真负责、交流技巧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平时生活工作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具体服药情况,及时根据实际给予针对性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调整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冠心病PCI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替格瑞洛的使用依从性;②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12个月采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4]评估两组护理及治疗效果;③以门诊或随访的方式了解两组PCI术后12个月内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
1.4 统计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服用替格瑞洛依从性
观察组PCI术后6个月、12个月服用替格瑞洛依从性佳的患者占比87.27%、7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21.82%(P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康复状态MRSS评分
两组护理前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MR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3 比较两组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分别为10.91%、3.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45%、16.36%(P
3 讨论
PCI是近年来普遍认可的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对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对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因此临床PCI后二级预防十分重要,即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药物。替格瑞洛是被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为用于PCI后治疗的重要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逆转性阻断血小板P2Y12受体,起效迅速,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再入院率[6-7]。因此常规口头指导或发放宣传手册等护理模式无法有效避免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的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该院针对性给予延续性护理不仅重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与药物治疗的认识,而且注重督促患者按时、按量、规范服药。建立患者档案有利于把握患者真实治疗的第一手资料,是后期护理的基础。微信、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利于督促其服药并随时提供治疗方面的指导,注重督促患者生活习惯与运动的调整可满足不同人群护理服务多样化需求,拉近护患距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王志成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第6个月服用替格瑞洛的依从性有37例效果良好,对照组为29例,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χ2=5.541,P=0.037),在第12个月服用替格瑞洛的依男允笛樽橛35例,而对照组仅为24例,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高(χ2=4.724,P=0.044),两组患者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有积极的影响,推荐临床参考采用。
[参考文献]
[1] 王玲,李秀珍,权彦,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0-1521.
[2] 陈彩敏,陈丽瑜,李慧敏.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54-4656.
[3] 王栗梅.综合护理干预对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患者抗血小板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1976-1978.
[4] 孙晓莉.延续护理干预对PCI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7):32-34.
[5] 曹清,景颖颖,徐芸,等.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88-89.
[6] 高媛,周蓉芝,徐冬梅,等.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4,27(6):1503-1505.
[7] 王志成.延伸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护理中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5,27(9):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