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规则意识范文

时间:2023-06-18 10:35:48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提高规则意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提高规则意识

第1篇

>> 如何利用班会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物理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提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 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课外足球战术意识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规则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规则意识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行为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搞好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忌空洞,必须通过具体的内容支撑。关于中学生的规则很多,大家熟知的有《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都是规则,还有各校制定的学校管理条例。但是,任何规则意识的培养都要用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去承载。比如每天的卫生,是每一位值周的同学必须去做的,如果按时做好,就是遵守规则,如果不按时参加,就是破坏规则,实际上也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没有主体间性,就无法形成‘规则意识’”那么,对其教育和督促其按时参加扫地都是培养他们规则意识,如果不扫地就会受到处罚,比如操行扣分,承担工作量差不多的劳动,对其进行批评等,这是对不遵守规则的反面强化。通过扫地这一小小的事情,就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其次,学校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忌无序。学校工作的有序性和周期性决定了规则意识培养的有序性和周期性,由于学校工作以学期,学年,界为周期,决定了学校规则意识培养的有序性,周期性。规则意识的培养也随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推进而呈现出阶段性,具体说来,在开学之初,一般在开学典礼上,就要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如果做了要受到处罚,以我校为例:每期开学,我校德育处都组织学生学习《甘洛县海棠中学校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和《甘洛县海棠中学礼仪常规》,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强调学校要求禁止的行为和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同时对上期学生在规则遵守上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学习,既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又要对学生起到警醒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期中间抓住各种具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对学生中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教育,及时处理学生违反规则的行为。在期末要对本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情况了然于心,既要看到工作中成功的地方,更要看到不足之处,在总结中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能力。“规则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对规则之内容的了解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懂得‘遵守规则’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而是把规则当作自己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问题”比如,排队打饭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我校的伙食团较小,于是,每天值周教师都要到食堂去督促学生排队就餐,开始时总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插队,不遵守规则,由于有老师的管理,插队的一律排到最后,通过不断的纠治,学生都能遵守排队的规则,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排队成了学生行动的理由和动机。

第三,学校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忌忽视对象的特点。规则意识的培养对象是人,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上必须研究学生的特点,以我校为例,我校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就存在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缺乏规则意识,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我校在新生进校时就集中对学生进行军训,军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行进训练和军姿训练,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所有的训练必须动作整齐如一要学生按要求做,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针对个别学生不讲卫生的情况,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卫生标准,对头发,衣服,指甲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督促学生遵守,学生对规则遵守的过程实际就是培养规则意识的过程。比如针对有个别学生在校园里打口哨,我校制定了不准在校园了打口哨的规定,首先,在全校集会时,提出要求,同时指出禁止的理由,让学生明白必须遵守公共秩序。提出要求后,仍然有个别同学违反,于是,要求学生找原因,对学生提要求,事后还要查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整治,学生的规则意识大大加强,有力促进了校园环境的好转。

第2篇

关键词: 美术课堂规则意识策略

规则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世界因有了规则而变得和谐美丽,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学生的规则意识就是其对于这些行为准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在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是课堂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只有在有序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活跃,状态积极。美术课亦是如此,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规则意识,美术课堂才会营造得更加和谐生动,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美丽的生命魅力。如何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感悟规则的实际意义,真正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美术课堂,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我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些策略,积累了一点经验,试述如下。

一、感悟规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规则的内需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感悟规则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首要内容。只有当学生建立了规则的概念,懂得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课堂规则是有效展开学习的基础与保证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初步规则意识,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认可,激发他们对规则的内需。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他们认知水平的日渐成熟,理解能力也逐步提高,他们同样能透过表象,洞悉问题的实质,所以和他们交流规则的内涵,引发他们感悟规则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意义深远。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现象,让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了解规则,感悟规则的真实意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

二、学生自主制定,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

苏霍姆林斯基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出共鸣。那么,我们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只有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自主地制定课堂规则,这样产生的规则才更符合“民意”,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正如孩子在游戏中,因为孩子自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这些规则不仅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更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他们不仅熟悉这些规则,更能在游戏中用这些规则进行自我约束,所以美术课的规则也理应由孩子自己来制定并完善。由于我任教的班级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不仅能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规则,更能在与同伴或与其它班级的交流中不断调整完善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协商努力,一套适合高年级的美术课堂规则就如期诞生了。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学生不仅乐于遵守,而且体现了教育对学生权利的尊重,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规则的执行力度。

三、做好“第一次”,为学生有效遵守规则顺利导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规则形成后,如何保证它的有效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第一次”印象深刻,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第一次违规时,大家所采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今后这些规则在学习中的顺利运行,更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强有力的暗示作用,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切忌“雷声大,雨点小”,当孩子第一次执行某项规则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达到目标,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一旦出现“第一次”违规现象,更要及时制止,合理引导。

四、“共同体”的建立,让学生在互督、互助中获得双赢

规则的意义,不仅要使学生在互相监督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要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与激励中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是我们制定课堂规则的积极意义。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总是乐于监督其他同学的违规现象,而对如何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如何树立自我的榜样激励同伴这些方面却显得有点漠然。针对这些现象,受“新基础”教育“共同体”的启发,在同学们的共同商议下,我们的“共同体”也产生了,这一举措不仅创意新,而且在执行过程中非常有效。我们将学生分成两个一组,这两个学生便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相互提高的“共同体”。他们将在所有活动中享受同等的奖惩待遇,例如课后的收拾与整理这一项常规,就必须由他们两个先各自清理自己的位置,然后相互检查,发现对方做得不到位的必须马上帮助完成,否则一经组长或教师发现就直接扣除他们的课堂卫生分,主要责任人扣5颗星,没有履行督促义务的学生扣2颗星。反之,在课堂上这一组学生如果合作有效,回答问题有质量,参与活动大胆积极,就可以获得奖励星,主要回答的学生加5颗星,在旁补充的合作伙伴加2颗星。这样的“共同体”由于利益与荣誉是共同的,因此他们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几节课下来,我欣喜地发现铃声响后教室里安静了,课堂上学生们争着发言,他们更专注了,课后有的孩子会悄悄地提醒他的同伴:“星期四还有美术课,你一定得记着带美术用具啊!”还有的孩子主动帮助同伴丢垃圾,整理桌椅。更令我开心的是有些在年级里赫赫有名的调皮大将也被这些自己制定的规则“驯服”了,他们不仅不再调皮捣蛋,更是表现出了从未有的积极。所以只要全心投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就会找到更多富有新意积极有效的方法。“共同体”的建立,使学生在互督、互助中获得了双赢。

五、“持之以恒”“及时鼓励”,养成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第3篇

关键词:游戏;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边游戏边感受安全规则,会更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愉快地习得安全规则,培养自护能力。幼儿园游戏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们应针对不同的游戏形式,结合安全规则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如何结合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护自救能力

角色游戏是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将安全规则教育融入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安全规则,提高自身自护自救能力。比如,大班“谁到我家来做客”的角色游戏中,老师首先创设了温馨的家庭情景,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客人进入“家游戏”中,“妈妈”则叮嘱幼儿:“看看谁来了,问清客人的姓名,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等等”,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应对陌生客人来家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情节、快乐的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但学会了与陌生人相处的安全知识,而且做到了边学边用。教师教授的安全规则不知不觉中已熟练运用,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通过语言游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语言游戏是一种语言练习,只有在幼儿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且幼儿了解自己具有操纵语言能力,对语言具有控制感时才可能玩语言游戏。中班的幼儿最喜欢的打电话游戏,电话薄里加入特殊符号“110、120、119、114”。首先让幼儿认识这些电话号码,其次组织幼儿进行练习。例如:下面是幼儿在打电话时的游戏情境:

幼一:拨打“119”电话:“喂,我们这里着火啦,快来吧”!说完就扣电话。

师:“你没有说清楚失火的地址,消防员叔叔不知道到哪儿救火。”

幼一:重新拨打“119”电话:“喂,我们家着火啦,我们家在五生活区11号楼6号,你们快来吧!”

幼二:拨打“120”电话:“喂,我的奶奶晕倒了,快来救救我奶奶”说完就扣电话.

师:“你没有说清楚奶奶在哪儿晕倒,救护员不知道到哪儿救人,会耽误奶奶的病情。

幼二:重新拨打“120”电话:“喂,我的奶奶在安钢丹尼斯门口晕倒了,快来救救我奶奶吧!

打报警电话是有一定的模式的,幼儿对特殊电话缺乏已有经验,打电话时过于简单和随意,但经过教师的提示和帮助他们大多数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准确表达,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利用亲子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安全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可结合安全教育内容设计每月一次的亲子游戏:超市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郊游安全、参观消防队等。半年来,亲子游戏受到家长和幼儿的喜爱,我们惊喜地发现,亲子游戏一方面提升了幼儿与家长的亲密度,另一方面也让户外安全的规则,在亲子互动的快乐气氛中印刻在幼儿的脑海中。如:在消防日@一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消防栓灭火游戏,游戏中以家庭为活动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比赛灭火,以最先将火扑灭的小组为胜。在活动中,幼儿争先恐后地边跑边拖着软管奔向爸爸所在的位置,将软管递给爸爸,爸爸快速地将管子拧到消防栓上,打开水龙头,水迅速的流入管内,妈妈拿着水龙头直接对着火的物体,迅速将火扑灭。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了灭火的全部过程,感受到突发事件中,沉着、冷静地配合父母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掌握了使用消防灭火的方法。爬山时由于家长的引领示范,幼儿都学会了上山和下山的安全规则。通过这些亲子游戏幼儿一方面获得了安全自护知识,另一方面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增进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之,为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积极地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常识,让幼儿知道哪有危险,更知道如何面对危险,在活动中有效保护自己,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邬家瑶.利用游戏活动渗透幼儿安全意识和自保能力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10期.

[2]何良英.建立家园合作模式,培养幼儿安全意识[J].新课程(上)2016年06期.

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规则意识;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5-01

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和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及勇敢、吃苦耐劳等品质。体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见,体育活动是影响学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它不仅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技能,更是发展学生良好品质的前提保证。所以要搞好学生的体育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所以学会并遵守规则尤为重要,而培养规则意识主要靠学校教育,而利用体育课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更具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达到体育锻炼这一目的这一话题和大家做一下交流和分享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学校里还是社会上都有许多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有利于教学,才能有利于社会有序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规则在体育中屡见不鲜而且真实具体,比如随便一项运动或者游戏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乱了套。在体育学习中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不仅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各种规则意识的能力,甚至促使学生走上社会都会遵守公民规则意识。所以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二、如何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1、民主定规则。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是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的,因此制定规则要民主化,要师生共同制定。主要有道德规则、安全规则、学习规则、秩序规则、语言规则和人际规则等。具体制定哪些规则,要依据活动或项目的性质而定,比如进行篮球比赛,就要制定相应的运动员出场退场规则、发球运球投球以及攻防等技术规则,双方队员、拉拉队和场外球迷应遵守的道德规则和纪律规则等等。

2、学会用规则。要让学生遵守规则意识就必须让学生搞懂规则学会规则,并会应用规则,最终达到自觉遵守规则。比如开展拔河比赛前,教师首先就要向学生讲清该赛事的规则,比如双方队员人数搭配原则,队员如何站如何拉怎样算犯规怎样算违令等。然后可进行赛前演练,进一步熟悉规则以便正式开赛时大家都能遵守规则,使比赛顺利有序进行。

3、榜样示范规则。体育教学中的榜样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教师的榜样作用;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严格地要求学生在体育课课前、课中、课后遵守各项规则,如着装要求、集合地点、上课礼节、请假见习;游戏规则、比赛规则、考核纪律等,在让学生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时,教师自身首先自觉严格地遵守要求于学生的规则,使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榜样作用;对于在体育学习中遵守各项规则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通过他们施力于遵守规则意识薄弱的同伴。

4、赏罚分明强化规则。心理学表明,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必须遵守这个心理学法则。首先要让学生记住学习过的规则,然后通过对违反规则意识的学生进行相应合理的处罚,并对自觉遵守规则意识的学生进行鼓励表彰,最后所学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巩固,学生也逐步由他律达到自律,由外在意识内化为个人意识,从而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意识。

三、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的规则必须明确合理和可操作。只有明确的规则学生才好接受并学会遵守;而可操作性更证明学生可以做到。如“体育课上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一规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很不明确,难以起到规则的应有作用;又如“体育课禁止学生上厕所”“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球鞋”“体育课不准带眼镜”,这些规则就明显不合理,学生也很难做到。又比如“体育课上严禁学生发言”这种规则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反倒是要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因此有效的规则都是明确合理和可行的。

2、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图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比如公路上的斑马线、火警等危险的警示等,都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用。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有利于该部分学生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活动。巧妙地把规则表现在图示之中,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5篇

那么如何看待幼儿的规则游戏呢?这些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有何作用?笔者认为,幼儿规则游戏中的要素和游戏的规则正相关,而且能够推动幼儿发展。

一、规则游戏及游戏规则

为了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游戏开始之前,所有游戏的参与者都要遵守其中的规定,这就是游戏的纪律。它们是人们根据游戏情况逐步总结出来的。例如幼儿在玩捉迷藏游戏时,不允许偷看,不允许作弊,必须被蒙上眼睛。这就是游戏规则所起的作用。

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没有儿童的规则行为,就没有游戏可言。狭义来说,幼儿游戏的规则是需要由教育者设计,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规范意识,使其养成规范化的行为习惯而设定的规则。总之,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基础。对儿童的发展而言,在幼儿游戏和规则中,无论是规则还是游戏,都将为实现教育自身价值而体现出特定的教育内涵。

二、规则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1.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期儿童的思维具有特殊的主观性,比较喜欢倾向于从自己的主观认为出发,随心所欲,无视现实规范。但规则游戏则是以游戏的规则为出发点,完全抛弃个人化的主观意识,打破幼儿头脑中固有的自我定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服从和遵守,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社会化意识,发展了幼儿的社会化个性。研究表明,规则游戏教学能够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获得个人化的思维意识。如在角色游戏里,大班幼儿比较关注角色行为的“规则性”,根据自己演绎的角色,形成规则意识,并以此建立抽象的活动规则,进行游戏的规范和自我的规范。如通过教师的角色游戏,幼儿认识到老师不能打“小朋友”;通过士兵的角色游戏,幼儿明白“士兵”要拿手枪打仗。

通过游戏,幼儿认识社会活动与其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逐步理解游戏规则的“隐喻”,并试图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2.幼儿道德发展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游戏的规则下,幼儿形成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行为价值观,同时,一定的游戏规则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幼儿期,它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生活经历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向。所以,幼儿游戏对幼儿的积极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游戏指导者的教育者,在游戏的规则设定中,要注意发展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格。

3.幼儿意志的发展

自制力差是幼儿意志发展的特点之一。如何加强幼儿行为的坚持性呢?实验研究证明,教师单纯通过命令或者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孩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显然是在让幼儿深陷困境。行为坚持性弱,这是幼儿意志发展的另一个特点。

对幼儿来说,遵守规则看起来似乎完全无法达到,但通过游戏却可以调节其行为,发展其自觉性和自制力,更为重要的是,比较容易和轻松。如在角色游戏中,游戏角色的规则就是要让士兵能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否则便不是个士兵。在这样的规则之下,幼儿获得了特定情境的激励,他一旦投入其中就会忘记自己的感受,而只是为了遵守规则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士兵。这是一种自觉性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遵守了游戏规则,行为和意志都获得了发展。

三、游戏指导与儿童的发展

1.科学认识游戏的规则

从观念和意识层次上来说,幼儿游戏的本质就是游戏的规则。只有真正参与游戏的情境和秩序,才能触及心灵。

规则游戏不只是教学手段,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培养幼儿获得规则性社会意识的教育方法。幼儿需要在规则游戏中提高意识。当然,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依据其发展水平选择游戏类型。幼儿在各种规则游戏的成人指导下,通过投入游戏实践,渐渐获得规则意识,发展自己的原有水平,并实现超出年龄特征的超前意识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

理解“规则”的意义之后,教师要着重制定游戏规则,开发规则游戏。必须指出的是,在幼儿游戏的规则和规则游戏的选择中,幼儿具有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对游戏规则的自发制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同时也要引导幼儿自行选择规则游戏,并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感受,使规则游戏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正确处理游戏的规则与创造性的关系

第6篇

关键词: 角色游戏 持久性 有效教学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如何让幼儿想玩、会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乐趣,在玩中学到有意义的本领,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有效教学。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先生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从一出生就受到家人的极大关注与宠爱。在幼儿游戏时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无法进行游戏,孩子总爱和老师“打小报告”。说明孩子在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接下来我来谈谈经过这一学期观察与教师们的探讨来说说幼儿们在角色游戏中持久性的表现及对其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无规则意识,“乱”玩角色游戏。

这类孩子的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游戏开始时,分配好任务,有的幼儿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游荡”在游戏中,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当我问他是做什么职务的时候,他却不知道。

二、规则意识淡薄,表现为随意更换游戏内容。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薄,游戏时会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穿梭”于各个游戏中。因此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小银行”里的老板做做游戏,趁没人来,就开始玩起了积木,有人来银行取钱时就弄得手足无措,使游戏秩序混乱。

三、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对游戏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

幼儿阶段行为的持久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持续坚持做某件事情,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如在角色游戏中经常会看到,“银行”的人员在没人来取钱的时候在一边打闹起来。孩子们虽然知道如何开展游戏,知道游戏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但是一旦游戏没玩头了就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做别的事情,不能坚持到最后。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大的兴趣,应该如何使他们一直保持活动的兴趣,一直专心地投入游戏中呢?因此如何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我经过观察,对此进行思考并大胆尝试了以下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1.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理解并体验规则,提高活动持久性。

陶行知认为“学生学了知识必须要运用,在运用中能检验知识的真伪,在用中增长才干”。而游戏中的规则则是“学生学得知识,把规则渗透到游戏中就是对知识的运用了”。参与制定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更有利于孩子持久保持活动的兴趣。如:夏天来了,可以卖一些好吃的冷饮,还可以搞一些特价活动等。通过让孩子亲身制定规则这样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充分提升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的过程中大大维持了活动的持久性,并在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2.抓住幼儿的兴趣,及时更换材料与投放。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必备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但游戏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认真观察和指导,并针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对材料做适当增加或调整,以保证幼儿长时间的游戏兴趣和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这一步骤,通过观察了解,教师知道了什么是幼儿所需求的,随之把游戏材料投放进去,使游戏更具趣味性。

3.教师适时介入,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持久性。

教师是指导者,观察者,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游戏遇到困难以至于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这时老师的一个适时介入就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使得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最关键也隐性地支持和引导了幼儿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下去。教师可以以游戏玩伴顾客身份直接进入游戏,或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提醒。适时介入大大地影响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孩子不会因为一时间想不出解决的策略而放弃游戏。所以一个简单的提醒或暗示就保证了孩子长时间活动的兴趣,在顺利开展游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只有在持久活动中才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4.及时做好评价工作,让孩子了解不坚持活动会带来的后果。

评价是游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一次有目的的评价,不仅能让幼儿发现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更能让幼儿了解只有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绞尽脑汁”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因此,一些中途放弃过但想发言的孩子就产生了失落感,觉得自己的游戏没有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好玩。教师可以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观察幼儿的行为活动,并设计出有趣的评价环节。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实践与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我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持久性大大增强了。我切身体会到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细微之处寻找问题,通过观察、实践、来解决难题。从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方法再到实施操作,让我体会到了当今幼儿的现状,有效教学的可用之处,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发现问题并以同样的方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转化思想 渗透

转化思想,指的是学生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其转化为一个新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使原问题得以解决。教学中逐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

一、转化思想渗透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

运用学过的知识转化出新的知识,就是培养学生转化能力的一个过程,如在小学数学中,对一些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将新图像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推导计算的,圆柱体的面积公式推导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而来。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擅于抓住这些问题的核心所在,积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想,并找出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推出新知识,从而达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状态,当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后,不仅会感到恍然大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不用死记硬背,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最基础的东西推导出新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大多讲解的是一些具有规则的图形的计算,对不规则图形的计算就没有明确的公式规定,那么如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物体放入固定的且装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水上涨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不规则体积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所以说,不规则转化为规则,也是转化思想带给我们在学习上的提高。

3.将复杂转化为简单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题目不仅文字众多,描述得也十分复杂,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学生在拿到这样的题目时就会显得十分茫然。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将题目解答出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先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在题目中去寻找所需的信息,然后在判断题目中的信息是明确告诉的还是需要进一步求解的,层层推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化难为易,最后解出该题。

4.将抽象转化为直观

抽象的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起步阶段,面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往往转不过弯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将一些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提高。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倍数关系的题目中,一个普通水杯的价格是13元,而一件衣服的价格差8元是水杯价格的5倍,求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倍数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要根据题目找准倍数关系,理清谁是谁的多少倍,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在讲解这部分题目时,教师应将抽象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直观易懂问题,就这个题目而言,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让进行解决,将杯子的价格定义为一个圆,然后衣服的价格就是5个圆,最后在减去少的差的8元,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解题思路就变得更加清晰,也让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了起来,抽象问题瞬间转化为直观的问题,对小学生转化思想的培养和提高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5.将无序转化为有序

在数列的学习中,繁多的数字排列会让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如何将杂乱无章的数字转化为有序的数列是一个重点,这时,可以通过表格或者画图等方式将多且乱的数字进行归类和整理,将无序杂乱的问题转化得清晰有序。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转化思想时机的选择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转化思想的能力时,一定要注重时机的选择,不能盲目的进行引导,否则会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我认为,在时机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两个点来切入。

一是当学生遇到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学生肯定会因为繁琐的题目而找不到突破口,这时,教师不应及时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整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从问题入手,在题干中找寻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在找寻信息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找寻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理清条件的主次关系,逐一的解决问题。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课堂上较多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学生思维提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问题,转化思想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是在解决复杂繁琐的问题过后,老师要给学生说明学生刚才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是转化的办法。然后,把整个转化的过程向学生们阐述清楚。通过这种实地的操作和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转化方法的使用过程及使用价值,这对学生以后使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启发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地使用。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整个训练的过程就尤其重要,学生只有自己亲身试验过后,才能理解转化思想的重要性,也是让学生在转化思想的运用上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数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方法主要有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无序转化为有序五个方面,通过这些转化过程的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时候,也应抓准时机,注重培养的过程,才能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明白转化思想的核心所在,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进行解题。

参考文献:

[1]凌德元.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