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06-16 16:27:24

序论:在您撰写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世界货币

一、界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随着中国服务和商品贸易在国外市场的扩展,人民币除了具有本币职能外,还会通过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等等各种方式流出国境,在境外逐步担当起储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也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跨国界在国际范围上得以延伸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非常依赖资金财富。如果人民币能实现国际化,既可以减少我国因为使用外币而引起的财富流失,还能为我国如何合理利用资金开辟新的渠道。但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利弊需谨慎衡量。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从国外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能获得以下四方面的好处:

1.获取铸币税收入

一旦我国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那么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铸币税收入:首先,人民币的流出将伴随着实物或金融资产的流入,实物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以及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将是我国能得到的国际铸币税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次,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是我国对持有人民币的非居民的负债。当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时,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这时,我国将获得一种国际通货膨胀税,这是构成国际铸币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我国可以以直接投资或者证券投资等形式收回流出的人民币的一部分,这其中获得的投资收入将减少我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的数量。换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后,其将在国际范围内充当流通、支付以及储藏手段,对我国来说意味着获得了一种长期无息的贷款。

2.缓解外汇储备压力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已给我国执行货币政策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大多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如果美元贬值将直接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实际缩水。同时,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会引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对我国国民经济是有害的。若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就能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需求,从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压力得以缓解。

3.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若人民币能国际化,我国就能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调节权,进而提高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最终我国的国际地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原因有:(1)人民币国际化能促进我国成为金融和贸易大国;(2)人民币成为一种世界货币,可为国际储备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促进世界货币的多元化。

4.减少汇率风险,弥补结算手段的不足

(1)降低交易的成本。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外贸企业外币债权和债务大量增加,汇率波动会对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外贸和投资行业便可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计价,汇率风险将由交易对手承担,降低了交易成本。

(2)弥补结算手段的不足。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着外汇短缺和结算手段不足等现象。若我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则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运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对缓解双边经贸往来中结算手段的不足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我国享受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收益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主要可能有:

1.干扰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若人民币国际化,根据 “三位一体”的假说,在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汇率制度的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政策目标中,一国最多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大目标。根据其他世界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可知,若人民币要国际化,为维持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后,其货币需求函数会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这样我国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难度就增大了许多。同时,在开放经济下,我国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需要考虑的变量更多,选择一个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相对更难,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增加。

2.面临“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由境外国家保留,其他国家保留的人民币越多,我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将越大,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越大,我国的责任也就越大,而这种责任是通过削弱我国的国际收支地位来实现的。然而,如果我国一直处于国际收支赤字状态,人民币将可能会出现贬值,这样会降低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可能会放弃人民币资产,从而会形成人民币大量回流,给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3.可能存在逆转风险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实质上是该种货币被非居民不断持有的过程。当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非居民可能放弃该种货币,而更愿意去持有其他国货币。如果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通常有两个理由会对我国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基本面恶化或为了某些特定的经济目标,我国央行可能采取使人民币贬值的措施,这样一来,人民币的非居民持有者将更愿意持有其他币值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而放弃持有人民币。二是当人民币储备国特别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由于其国内经济的需要而减持人民币时,容易引起羊群效应,人民币就会回流到我国,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市场异常波动。

参考文献

[1] 黄亭亭.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04).

[2] 鲁守博,周昭.对人民币国际化中几种观点的再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2011,44(22).

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汇率;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0201

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虽然可以在境外流通,这并不代表人人民币已经完全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较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人民币仍处在起步阶段。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强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平衡中国经济。目前中国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其实质就是对外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且面临着通货膨胀及国家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实现货币之间的替代,中国利用资金又有了新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又可以减少中国因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引起的资源的流失。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摆脱“米德困境”问题,即我国为了保持外部平衡,从而牺牲内部平衡,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充分就业率等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稳定与公正方向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各国储备在币种上进行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3)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变动将增加国内对外贸易企业的风险,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变小,这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中国的经济会更进一步增长。

(4)有利于中国进一步的金融体制改革。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而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也将促进人民币国家化。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方面

(1)贸易摩擦增加。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主要贸易国家的对外贸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或陷入衰退。为了恢复国家经济,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贸易摩擦迅速增长。我国近几年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与多国产生了贸易摩擦。对外贸易虽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同时还要解决贸易摩擦,这样才能使人民币国际化持续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他让我国在获得人民币国际化利益的同时我们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人民币国际化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形”假说,在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汇率制度的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大政策目标中,每个国家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如果一国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就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会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

(3)面临“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承担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义务,在必要时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我国将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将出现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的冲突。

3 总结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的一个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人民币也不会在短期内完全取代美元。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所决定的。人民币国际化要建立在中国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同时人民币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十分重要,2014年一季度,从中国净流出人民币资金3400亿元,进一步补充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4万亿元,占全球离岸存款的比重上升至1.51%;新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同比增长160%;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比去年四季度翻番,这也是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实现国际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需要慎重前行,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宗良,李建军等.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车德宇.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现状及发展[J].中国金融,2011,(23).

[3]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挑战与路径[R].“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背景报告,2012.

第3篇

关键词:人民币 离岸中心 国际化建设 进程

伴随中国的崛起以及欧元流通的增强,美元的支配性地位有一定程度的动摇。现代国际货币的体系越来越趋向由美元、欧元以及人民币等多种货币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熊庆丽、章向东,2011)。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源相对比较紧缺,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尚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距真正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而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促进中国充分地参与到国际资本流动中。

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依据

(一)离岸中心的内涵

目前,还并没有固定的离岸金融中心定义,可以被大多数学者承认的定义为,在非常自由以及国际化的金融体制和税收体制背景下,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以外,由非居民参与的资金融通市场。离岸中心具有交易货币的离岸性以及交易主体的非居民性。离岸中心是具有特殊特征的,即离岸业务对于东道国在岸金融的体系来说是处于其之外的,其账户分离,法律依据也不同,以及其吸收以及运用的都是注册地国家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因此,离岸中心既可以不受货币发行国家的法律约束,也可以不受业务开发所在处的束缚,是可以管理和相当灵活的。

(二)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开始逐渐兴起从事本币以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外币存贷款中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在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数量不断增长,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比较稀缺,因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可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了一种趋势,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李晓,2011)。同时,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有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步骤的每一步执行都需要借助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全面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依据

本文通过路径选择以及区域选择,来分析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依据。

1.路径选择。我国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需要借鉴全球各国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选择适合我国情况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国际上成功的离岸中心路径选择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要根据货币发行国家的角度来考虑欧洲货币市场及其风险、避税、洗钱这些问题;其次,需要以国际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来执行的各个重要的监管措施以及其重要影响,得出这些组织离岸金融中心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以离岸金融中心为主体,得出其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因此,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离岸中心路径选择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在中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路径,可以采取内外分离型与避税港型离岸中心(孙海霞、谢露露,2010)。一方面,建立内外分离型人民币离岸中心对我国的金融自由化水平以及监督水平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控制,所以,可以学习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内外分离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我国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为依据,结合内外分离型人民币离岸中心,再同时选择合适的区域来建立避税港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这样,两个离岸中心可以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也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我国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选择还应该充分考虑效率、风险以及可操作性等依据,对于每条路径选择的优势与潜在风险,以及国内国际的经验教训都是我们选择路径时必须考虑的依据。首先,我国需要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同时政治的稳定格局也是重要前提依据之一。其次,健全我国相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制度保障,可以推进我国金融中心的健康顺利建成(彭兴韵,2010)。另外,政府的支持与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我国的基础实施、人才储备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都不够先进,因此需要我国政府支持与保障。我国目前根据自身国情构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主要任务为选择以及培育一些完备的“金融发展极”。

2.区域选择。依据离岸中心的定义,其可以在货币发行国家的境外经营该货币的存款等业务,如早期的欧洲美元市场,因而,我国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以其为依据,选择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离岸中心根据其定义也能够在货币发行国家的境内经营管理该货币的存款等业务,并允许其在该金融市场可以不受国内金融制度的约束,如美国纽约的离岸金融中心,因而,在中国也可以以该条件为依据,选择上海或天津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

在我国,近年来香港与上海都在积极地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以我国整体的金融战略角度为依据,我国的香港是亚洲区内、内地边上现有的美元区域,具有相当的市场深度以及广度,并且具有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以及基础金融设施,同时,香港与国际有更加密切的接轨,更容易被国际的投资者、企业以及居民所接受。另外,由于香港具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可以与我国内地的金融体系互相补充。因此,更多的选择依据倾向于选择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区域,可以更加促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而上海作为我国内地最为重要的国际化金融市场之一,可以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过程中,充分积累其制度以及运行的经验,在以后慢慢建立起来。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促进形成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反映了世界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汇率制度变化从固定走向浮动甚至无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稳定货币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仍位于,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通过持有中心国家的货币满足支付需要,同时向中心输出资源。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形成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要求。

适当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贬值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非常大,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在结构上过度集中于美元和美元计价资产,比例在60%以上。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大笔外汇储备就面临了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同时也面临了美国国债、机构债产品的市场价值下跌的价值重估风险(曹红辉,2008)。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适当地缓解因外汇占款过多而造成的被动流动性过剩问题,可以适当降低我国外汇储备贬值风险。

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货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人民币国际化后,就可以使我国有国际货币的发行权以及调节权,将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可以对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一定会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大舞台上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建设进程

从最近几年的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进程来看,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由于我国加速了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发展。目前,人民币正在逐渐踏入国际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中。人民币从2005年7月开始执行汇率制度的改革,从这个时期开始,人民币的外汇市场就开始建立了做市商及询价的制度,在这个背景下,人民币的远期交易等市场也开开始初具一定的规模。从2008年至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主要选择了盯住美元的战略措施,其主要经济体选择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贸易方面实施了保护主义策略,因此,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伴随主要经济体逐渐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还是加速的非常明显。

首先,作为价值尺度,目前人民币的境外使用范围主要在边贸领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主要计价货币的情况已经逐渐增多;其次,作为支付手段,人民币已经逐渐流入了我国周边的国家与地区。同时,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也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另外,作为价值储藏途径,人民币已经在一些国家被当做储备货币来储藏。从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看,人民币虽然还不属于国际货币,还处于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但是通过推行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很大程度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目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试点已开启,并于2009年,将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款项,从中银香港汇入了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这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借助离岸中心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的对策

(一)离岸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的联系

离岸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是推进离岸中心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标志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的提高,这也就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离岸中心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提供有效的国际化货币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为人民币提供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二者互相促进我国人民币以及金融的发展。

(二)借助离岸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贸易的结算。增加人民币供应的备选政策措施,如通过增加以人民币支付的进口、允许指定银行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逐步放松人民币的兑换限制以及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人民币等。其次,可以通过扩大人民币计价结算范围、鼓励发行一卡两币的信用卡和八达通等方式,促进人民币流通(何国华,2007)。还可以通过提高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例、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建立人民币的QFII制度、推出人民币寿险服务和金融衍生产品等方式,增加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

2.健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清算体系。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利用人民币做跨境贸易结算,有一部分外国企业在我国香港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这些会对香港银行业与人民币相关的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活力。因此,我国需要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渐普及,健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清算体系,逐步发展境外的人民币结算中心。

3.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维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目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依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改造,使我国金融与全球先进水平的差距可以不断缩小。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需要改善,我国需要加强金融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形成完善的金融法制体系,以适应国际货币金融市场。同时,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机制,以维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避免其大幅度的波动,最终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熊庆丽,章向东.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上海金融,2011(2)

2.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1)

3.孙海霞,谢露露.国际货币的选择:基于外汇储备职能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12)

4.彭兴韵.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多元化进程的中国选择—基于“货币强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分析[J].金融评论,2010(5)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层出不穷,上至国家政府,下至企业百姓,都深刻关注人民币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三螺旋”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思考与总结。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以及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爆发,国际上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贸易输出国和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将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参与,因此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由于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目前人民币还不能实现国际上的自由兑换。基于“三步走”的策略,人民币已经历了周边化,目前与中国东南、西南、西北相邻的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人民币,即现阶段人民币的周边化已基本实现,目前正在由周边化像区域化过度。

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使人民币的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方面,两次危机的爆发冲击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使人们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质疑,这无疑给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带来绝佳的历史契机,从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任何一次危机都会波及全球,两次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受阻、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降低以及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因此,我们应辩证的看待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运用“三螺旋”理论分析关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与策略

(一)“三螺旋”理论概述

三螺旋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是一种创新模式。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基于对科学技术场的研究提出三螺旋场的概念,发展一种分析三股螺旋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的方法。将“三螺旋”理论运用于人民币的发展,是指支撑人民币发展的三个主要力量:国家政府——国际因素——金融体系共同作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1.政府的应对措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政府可以做出如下尝试:

合理利用外资,在引进外资时做到重质量,轻数量,重结构,轻规模,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强我国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就欧债危机而言,欧盟国家经济复苏情况不容乐观,虽然降低了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但是,我国可以利用欧元外汇加强与欧盟国家在某些企业项目的合作,我国出资帮助欧盟经济复苏,同时也可在合作中学习欧盟国家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健全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渐进放松资本管制。根据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宏观调控能力较弱的情况,大致可以按:先放开长期资本流动,再放开短期资本流动;在长期资本范围内,先放开直接投资,再放开证券投资;在证券投资范围内,先放开债券投资,再放开股票投资;而在所有形式的资本流动中,先放开资本流入,再放开资本流出。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目前尽管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增大,但是政府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应增加进口,平衡贸易收支,保持汇率稳定。

顺应“十二五”改革,使金融体制改革与国际化接轨,在人民币成为东盟区域内“强势货币”的进程中,应注意东盟各国政府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政策协调机制,危机应对机制和监管机制以防止区域性危机的发生。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虽然欧盟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因此,我们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欧元模式,应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国际因素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快速发展必定基于一个良好的契机,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要依托国际因素。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国际上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同时,两次危机也加大了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亚洲各国的金融风险,因此亚洲各国希望能利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来规避外部金融风险。这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迎来了个绝佳的历史时期。

3.金融体系的努力。首先国内金融机构应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标准,此外,完善服务流程,做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引导,规范合同签订和产品价格收费。对于金融服务的收费,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于政府指导价,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价格,对于市场调节价,要求商品和服务价格清晰明确、定价合理有据,杜绝多收费、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的行为以及避免形成“小金库”,妥善解决好金融争议。

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几乎涉及所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具体措施建议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相信经过各方努力,最终会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石凯,刘力臻,后危机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J],亚太经济,2012第一期

第5篇

一、何为人民币国际化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一种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香港先行先试

2004年,香港银行获准试办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

2005年,准许包括零售、饮食及运输在内的7个行业开设人民币存款户口;

2006年,准许香港居民开设人民币支票户口;

2007年,内地金融机构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二阶段:大陆试水人民币国际化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

2009年7月,六部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六部门《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

第三阶段,全面开放阶段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将打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人民币国际化将进入全面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强盛的必然的货币反映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说,关键货币是由最强大的经济体提供的,这是具有历史传统的事实。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已不再和黄金挂钩,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国家,美国现在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强势美元”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欧元也经历了“退出欧元区”的信任危机,但欧元却因欧洲经济重大转折而趋稳,现在乃至将来很长时间,欧元仍然将是世界第二大储备和交易货币。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将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中国经济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反映。以人民币标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2012年我国非银行部门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较上年增长了约1倍,较2008年增长了80多倍,占整体跨境资本流动的12%,已成为内地第二大对外结算货币。未来,人民币会在世界货币舞台登场,并逐渐走强,国际三大货币雏形已经越来越清晰,未来将是美、欧、中三大强势货币。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中国目前乃至将来很长时间都将处于发展中大国地位,因此,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而且将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但人民币国际化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红利

一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并从中得到诸多实际利益,还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和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公正。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会导致套利的发生及大量的货币间对冲风险成本产生,上个世纪提出的“特里芬”难题至今未解。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各国储存在币种上进行风险分散,是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的力量。

三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我国巨大的对外投资热情,有利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使我国获得海外投资利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只可择其二,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加中国的汇率浮动、或减少货币政策的灵活度,并使中国金融体系面临资本流动的冲击。

二是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是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

五、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应做到趋利避害: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

一是协调发展人民币在岸金融市场与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国际化的产物,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离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对跨境资本流动要有一定的容忍度,通过鼓励人民币通过离岸市场在第三方之间使用,以减少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冲击。在积极发展离岸市场的同时,加快发展在案市场,通过进一步放松限制,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到内地发行人民币债券。

二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强与全球金融中心和业务联系。改革开放后,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开放,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优化了资源配置,找准了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上海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有一个桥头堡,上海将成为中国配置世界资源的一个中心,而人民币将充分发挥其价值尺度、流动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6篇

关键词:国际货币;历史比较;人民币;国际化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5年震荡,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曾经为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大量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都不可能长期脱离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资金供需的实际水平。因此,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在货币供应量的约束下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随着各国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将使本国及世界各国在危机后的某段时间上产生货币短缺“真空”现象。由于存在汇率联动效应和货币乘数作用,无论各国对财政刺激或货币宽松政策采取渐近式或激进式退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货币短缺的“真空”。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并加速瓦解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将在世界金融踳驳中逐步清晰。

一、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比较

随着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以58790亿美元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日本54740亿美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中发生了历史性飞跃。〖BP(〗然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经济大国,货币小国”1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金融动荡不定和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有待确立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迫在眉睫,也倍受世界各国关注。〖BP)〗

1.“国际货币”的界定及其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被大多数学者视为非专业性或不确定性概念,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国际货币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国家共同认可的在国际间流通并执行国际贸易支付、国际货币储备和国际商品度量的一种货币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此类单一的货币形式,包括黄金实物货币在内。〖BP(〗更多地是把国际间主要流通的并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在一定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下存在的一系列货币群定义为国际货币体系。然而,纵观世界货币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国际货币制度下在不同国际货币组合群中都存在着一个以信用为基础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BP)〗

2. 国际货币的历史发展与确立

十七世纪末期(1870~1915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国际贸易扩张在阿姆斯特丹构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使“荷兰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本位制下的“影子国际货币”;十九世纪初期(1915~1945年),英国利用战争融资和股权购买东印度公司,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在伦敦建立了第二个国际金融中心,英镑成为这一时期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十九世纪中期(1945~1973年)美国凭借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综合实力领导44个国家参与并通过布雷顿森林金融会议决议案,构建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聚合世界资本使华尔街成为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即“国际货币”地位;十九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美元荒”现象和牙买加协定(1975年)一系列金融动荡事件开启了以浮动汇率为标志的 “后美元时代”。美元与黄金的脱钩,完成了以美国信用为基础的脱变,美元向“国际货币”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盟),日元、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美国凭借其全球军事战略、石油战略、黄金储备战略和国家综合实力,美元继续独占“国际货币”的地位。可见,“国际货币”是一个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中的经济实力强制推行,带有背景并被多数国家认可的某个国家信用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动态组合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货币”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执行国际支付、国际储备和国际清算的货币功能,是货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是国际货币内在矛盾和汇率矛盾的具体表现。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基础及其形成条件

纵观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的国际化发展历程,美元在国际化方面主要通过国际货币的汇率制度安排使其与黄金挂钩,凭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迫使其它国家与黄金脱钩并与美元挂勾从而使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1973年国际结算实行浮动汇率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崩溃,美元仍然以其存量优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充当着国际货币。欧元国际化主要通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欧元国际化的统一资本市场,即欧元首先作为欧元区国家间的转账货币进行流通,并由欧元区国家主导实行统一的国际离岸结算和资本证券市场标价。二是进入21世纪后欧元迅速取代了欧盟区原12种货币,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盟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至此欧盟依靠货币联邦制的强制力在10年内完成了欧元的国际化。欧盟的欧元国际化发展启示是:“让渡货币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则是通过外汇、贸易、经常项目、资本流动等一系列自由化实现的。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依托国家综合国力和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国家信誉为基础和货币价值相对持续稳定。我国从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分别升值30.5%和39.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9%,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7%,在BIS监测的61种货币中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居第一。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但人民币价值基本相对稳定,同国民经济增长(GDP)基本相适应,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持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是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8%左右,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度增长,至2009年7月累计顺差额达到1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海外投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由单一贸易逐步向多样化发展,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中国外汇资产的迅速增加和对外贸易和长期国际收支顺差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而且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现实角度看是通过两步市场化来完成的,第一步是人民币国际经济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第二步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中国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3、4条款的致涵信,标志着中国人民币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自由兑换的过程。

4. 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安全保障。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体系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金融主体构建完成。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几个方面 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二是金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如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商业银行法》,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三是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和市场化发展。如国家外汇的间接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经常项目的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表明中国人民币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现路径探索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历史性的冲击,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

1.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借鉴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经验,遵循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国际环境的现实和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1)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史与现状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崛起,能够推动该国或本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产业形成聚积效应,从而形成金融产业发展的增长极。〖BP(〗从经济发展理论来讲,金融增长极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来说将产生推动力作用,并通过资本聚积和辐射促进和带动一个国有的金融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从荷兰的鹿特丹到英国伦敦、从英国伦敦到美国纽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到日本的东京金融中心的发展史都说明了这点。因此,构建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BP)〗

(2)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立足之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中国贸易的繁荣,近些年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从2013年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已经占到了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8%左右,虽然比起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额点全球贸易的80%以上微不足到,但中国这一数字的增长速度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经过几年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扩大至全国,至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等15个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1.3万亿左右的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结算功能拓展了发展空间。

(3)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实施的前提条件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新闻会上指出:“一个是人民币稳定,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对于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非常重要,我想最近这一段时间人民币总体来说是非常稳定的,因为人民币处在一个缓慢升值的态势。第二个是流动性,一个货币要国际化,你要确保这个货币能够很方便流进和流出,确保它的流动性非常充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2当前,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扩大,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结算额为201.5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907.2亿元。截至2011年底,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的境外机构已达51家。2011年12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开始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断扩大为国际市场对中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2.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并逐步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三大国际货币的历史比较,特别是欧元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该以区域化为突破口。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排斥,特别是美元霸权为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围堵。世界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它是一个慢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环境和国际政治形势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2) 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从区域化开始。中国地处亚太,周边有中国-日本-韩国经济区、中国-东盟经济区、中-俄-乌经济区、中国-巴-印经济等,中国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扩张,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是中国突破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小阻力路径,符合中国国际环境的现实状况。

(3) 国际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人民币国际化从区域化开始。这是因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具有普遍性。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发展首先从具有优势,条件较好并且能够以点带的区域优先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内在机制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优先从条件完善,潜力较好的经济区域实施,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比较理想的首选区域,并通过不断扩大的人民币国际结算并向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符合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实际状况。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在世界价值体系中的兼容问题;二是区域性政治和矛盾障碍问题;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有待实现问题;四是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道路中需要战略措施来完成。(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中国-东盟)前景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KYA01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 SDR 政策

一、引言

2016年7月24日,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报告认为,在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第五种“入篮”货币。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是IMF认定的五种‘可自由使用’货币之一。”根据IMF的规定,IMF官方交易使用SDR或可自由使用货币来进行,这些交易包括向IMF缴纳份额、IMF向成员方提供贷款和成员国向IMF还款、IMF向成员国支付利息等。

如此看来,人民币的权重超越了日元与英镑,低于美元和欧元,成为SDR中第三大储备货币。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是人民币推向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对世界和中国是双赢的结果。这些数据令人振奋,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人民币加入SDR之后面临很多困难要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提出主题为“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聚焦宏观管理题,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阶段后的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及其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宏观金融风险。报告提出,应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为实体经济稳健增长、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目标提供根本保障。

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SDR为信用资产,在现实交易中很少用到。‘国际化货币主要包括:跨境交易结算与投资;进行人民币资产投资;国际储备货币。’这也是人民币目前在国际上的运用和发展。中国加入SDR并不意味着强制,各国仍有自己选择人民币储备或使用人民币结算。但是,通过加入SDR,人民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可以加大各国增持人民币为储备货币的信心,从而增加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国将迎来更多的投资,大大促进了人民币从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升级为投资货币,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规划蓝图和中东欧投资战略的实现

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规划,以及我国推进的中东欧投资战略,人民币在跨境交易结算与投资的作用,影响逐渐加深。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物流领域、交通领域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基础实施建设项目,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不断扩大。各种基建项目的投资,涉及到出口固定资产,以及基建项目的融资等,都将会大量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从而更加迅速的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到2015年底,“中国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近30%,全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股票推高至3.38%。综合指数RII(反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的量化指标),达到了3.6,五年的增长率超过十次。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达到7362亿元,比去年增长294.53%。”

三、人民币加入SDR后国内外带来的挑战

美联储从2015年开始提高利率,美元指数持续上涨,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动,我们更多的国内资本向外流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欧洲因为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经济复苏缓慢,欧洲央行宣布实施负利率的利率政策,欧元大幅度贬值。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的贬值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中国经济的国际形势可能会更加艰巨。从国内的问题来看,产能过剩,私人投资资本下降造成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和股票市场的灾难,据统计,“2015年超过200000亿元的市场价值蒸发”,再加上外汇市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汇率调整,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直线下降严重萎缩。这些变化令国内外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

四、人民币加入SGR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政策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为使人民币加入SDR推出了很多项改革措施,2015年8月IMF题为《SDR估值方法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8月中旬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0月下旬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11月初推出便利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措施。”

在中国银行进行了这些政策改革中后,中国的资本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杠杆率和跨境资本的净流入是改变以往单向驱动关系周期性关系,和短期资本流动已经足够影响资本市场价格和杠杆水平。有显著增加资产价格联动和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财务风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更敏感。不能积极开放资本账户,有必要加强全口径资本流动监测。

就汇率来说,当前人民币汇率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的人民币汇率,而且时间不同,人民币汇率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民银行以改变改变国内人民币汇率为导向,形成机制,但人民币汇率的起伏依旧很大。还有一种方案:便利国外中央银行机构,更容易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可以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在国内外趋近,但效果仍在进行测试,不能作为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资本账户不会马上就全面开放,国内外外汇市场不是完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一个代表性的人民币汇率,如何让境外人民币汇率趋近境内汇率,这是一个难题。

而在利率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了三月期国债,评估结果认为中国匮乏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中国的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选取代表性利率比较艰难事实上,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也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代表利率,前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是存款利率上限取消后,这个利率只是参考。

五、德国和日本国际化之后的政策调整

国际金融经典理论认为:“开放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等宏观金融政策目标中只能三者选择其二。”德国有着我们国家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德国在货币国际化后把稳定初始汇率放在第一位。为此,甚至不惜再一次开启资本管制,令金融市场发展暂时停止,使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这不仅为维持德国了经济上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巩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更是为长期稳定马克汇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选择的政策调整路径不是很恰当,对国内经济和金融运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德国的货币国际化成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日本太过急于求成,高估了实体经济的能力来应对汇率的升值的影响,而且不稳定日元。加上内部宏观经济政策错误,从根本上破坏了国家的实体经济,使得日元的国际化水平的快速下降。

六、结束语

我们通过德国和日本来总结前车之鉴:政策调整不能焦虑,在放开汇率和资本账户前,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管理部门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要应对汇率波动的过程中把从“货币政策独立+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的“货币政策独立+管理浮动汇率+有限的资本”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影响,但也尽快适应跨境资本流动,使国内金融市场不被影响,调节金融机构的机制,和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还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类风险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2]欧阳觅剑《人民币加入 SDR 后还要面对新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2015 年/11 月/17日/第 004 版.

[3]杨长江,姜波克编著国际金融学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4.

[4]张茉楠.人民币加入SDR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大改革.金融与经济,2015,12:1.

[5]统计年鉴 中知网.

[6]王雅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民币国际化历史借鉴与态势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金辉《经济参考报》人民币国际化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