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7:21
序论:在您撰写嵌入式产品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机械产品;知识嵌入;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22-01
在对机械产品设计进行的数据管理中,有大量的产品开发信息需要保存下来,但这些数据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管理,查找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产品设计的再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怎样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产品设计进行快捷式的查询管理呢?相关人士在设计配置,设计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可以进行嵌入式服务的管理机制,这是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知识规则化配置,可以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重用率,相较于推送式的管理办法,嵌入式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知识。
1 产品设计的四要素分析
通过对产品实际设计中典型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1.1 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从产品设计角度看,设计知识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设计规范、计算机程序、产品模型、或设计经验、仿真试验、客户反馈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见,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1.2 设计知识的人员相关性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设计规范,还是设计经验,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也好,存储也好,产品设计都会围绕着人而展开,且密不可分。
1.3 O计知识的过程相关性
虽然设计过程源于企业的各类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提炼,再经过创新、生产的过程,但产品设计也包括对原产品的技术升级,因此,产品设计的过程都是有一定内在与外在的必然性联系的。
1.4 设计知识的异构性
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产品模型、计算机程序等都属于设计知识的来源,所有设计知识都将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与转换,他们会以不同形式展现着设计知识所存在的差异性。
1.5 设计对象的稳定性
设计对象即指我们最终所要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在设计一个产品时,人员可以变,设计方案可以变,但设定的产品本身是不可变的,它具有一定因素上的相对稳定性。
通过对产品设计五方面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设计阶段的四要素:设计过程、设计人员、设计对象、知识对象。这四个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联动关系,通过对它们进行知识嵌入,将会大大提高知识的重用率。
2 本体模型的知识嵌入
在进行知识嵌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满足设计任务与设计人员所需的大量知识源的提供,这里有两种嵌入方法推荐:一种是自定义知识嵌入,是通过组织人员的经验与实践,在模板设计初始阶段,指定具体知识对象,当正式进入设计过程后,设计人员将自动接收相关产品知识;另一种是推送式知识嵌入,是由与本体相关的组织结构,组织对象与任务对象等,在设计过程中将产品知识推送给设计人员。
目前,机械工程领域通过四要素的分析与定义,以本体知识嵌入为核心设计,划分出四大本体:设计过程本体、设计组织本体、设计对象本体与知识对象本体,在此四大本体中,因知识对象存在着异构性特征,又将其细划为:描述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手册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与判断性知识六类。此外,知识对象本体中细划的内容也是设计对象本体与设计过程本体中的一部分,知识对象的集合式管理被称为知识单元,而执行与管理设计过程被称为设计向导。四个本体之间相互关联,主要可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可以记录设计过程知识,对设计过程中的组织部门、工作组、人员等相关知识进行描述定义;其次,对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向导、设计任务、设计活动,提供人员相关知识的嵌入支持;最后,是根据向导模型、设计任务等与设计对象之间的相关特点,对设计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追踪与重用方面的支持。
3 基于本体的知识嵌入机制
设计过程中,既能向设计人员提供知识的嵌入与推送,又能对知识嵌入进行有效管理,这是由控制模型的主要运行原理决定的:首先,需要定义出模型的知识嵌入方式,可通过知识流配置器形成配置条件集;其次,将任务信息、配置条件集与知识单元生成匹配集,再将其扩展生成匹配条件集;最后将匹配集与知识单元内的知识记录嵌入到设计任务中,供设计人员使用。
4 结语
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嵌入法是基于本体设计过程、设计组织、设计对象与知识对象为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通过本体概念表示、语义表示等优势,将产品设计过程进行知识嵌入与推送,可大大缩减信息检索过程,并有效利用其准确性,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胡建.产品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关键词】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目标定位;教学理念;模式方法
一、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课程目标与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产品的制作工艺,能够具备制作出合乎要求、完成指定动作的产品模型的能力,并能够掌握模型动作的程序设计思路,为更深入的产品制作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
1.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Keil C程序软件的应用与设置;掌握产品设计与制作基本原则;掌握不同材料的选用方法;熟悉汇编和C51编程方法;掌握参数配置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灵活运用C语言程序设计与其它工具软件;能够结合产品制作要求绘制建模图;能够应用产品要求搭建硬件平台与电路测试;能够利用程序设计进行动作处理。
(3)素质目标
培养沟通能力;培养自学与钻研能力;培养环保、节约意识;锻炼团队协调能力;锻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式技术应用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作为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方向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产品的功能进行直观展示。其前应学习的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Linux、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让学习过嵌入式技术应用的学生都能够以教育机器人制作为工程对象,让他们在开发自己的教育机器人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系统的开发技能,用C51编程实现机器人基本智能的展示,教学和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和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1.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多元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4.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三、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采取了“以项目引导学习过程”的结构形式,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嵌入式产品制作和面向应用的编程能力。在内容安排上,以简易机器人制作项目作为主线,贯穿了全部学习内容,使教学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同时也使同学们能体会项目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加深对“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贯穿教学过程的“探究尝试”、“实践活动”、“活动延伸”与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在探究中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发其创造潜能。
2.教学具体内容安排
C51单片机程序下载与测试,输出接口与伺服电机控制,巡航控制,I/O接口与机器人触觉导航,51 I/O接口与红外线导航,机器人的距离检测,机器人中UART的应用,LCD应用编程与产品集成技术,多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的设计。
四、嵌入式产品制作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教材编写
建议选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同时也可以由一线教师与行业专家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基本要求为:
(1)教材依据本课程内容标准编写教材,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2)教材以体现训练项目导入、工作任务目标达成,为课程设计主体思想。
(3)教材内容注重能力培养,并体现任务驱动,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灵活多样设计任务,创立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研、创意、制作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与表现能力,为学生完整地再现基于机器人工程对象的实践展开制作。
(4)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强调实用和够用原则,以方便教学。
(5)教材应图文并茂,引用图片清晰精美,文字语言深入浅出。
(6)教材内容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案例设计注意典型性、时代性与可操作性。
2.教学模式
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进程重新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序化。通过第二课堂的锻炼,培养学生利用机器人操作及维护资料和设备对机器人进行操作调试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锻炼,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
实行任务导入、项目工作的新型教育模式,采用以启发式、案例分析、实例制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选择目标明确、现实可行、有教育意义和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目标。加强与深圳欧鹏等企业合作,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强化学校与企业的互动,通过对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努力为学生在企业展示自我、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增强校企合作、共生共赢的依存和关联度。
4.教学手段
采取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性质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本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它主要包括:(1)主辅教材、教学PPT、案例分析;(2)优秀产品模型设计案例库(优秀学生作品、优秀案例等)。
关键词:形态要素 创新设计 美学规律
检 索:.cn
Abstract :Product form is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 design and visual experience, is also the result of designer for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oduct desig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esthetic rule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elements such as function, materials, colors and other elements of innovative analysis to search for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Form Elements, Innovation Design, Aesthetic Rules
Internet :.cn
一、前言
形态是一种设计符号,更是一种语意,其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成为沟通产品与使用者的桥梁。设计师为了使产品通过外观造型传达出更为丰富的寓意,就要超越产品本身使用功能的层面,由单一的符号转变具有交互语意的符号,使产品上升到满足人精神需求的层面。因此如何运用形态要素和美学规律来表达形态的寓意,实现产品的创新设计,是设计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设计精髓,更是寻求创新设计的思维和方法。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不仅仅指可以观察到的具象的物体外观特征,更是蕴藏在物体内部中抽象的神态或精神态势,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反映了人对客观物体的主观感受。在设计实践中,产品形态是产品设计的外观展现和视觉体验,也是设计师为实现产品设计而完成的一种结果。它即取决于设计师主观的构想,又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产品设计视觉符号的组合不能像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那样有较大的自由度,其任意性较小。随着社会的进步,创新设计思维日趋加深,要想实现产品创新就要围绕产品的功能、材料、色彩等要素而展开,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内涵,通过对各个要素的创新性分析和运用,设计出更加成功的产品!
二、形态要素理解
(一)形态要素的基本分类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创造史,人类进步的过程实质就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自然形态中人类利用一定的材料,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如器具、工具等则构成了人为形态,这些人为形态的创造者则是设计活动的形成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指出:“设计活动是综合性的形的确立和创造,它不是对某一现存对象的操作,也不是对物的再装饰和美化,而是从预想的构建开始就是一种创造,是形的新的生成,即一种形的赋予的活动。”[1]产品设计虽然最终是以物品的形态出现,但是这个形态不是随意的“形”,而是体现出某一特定物品的功能,即把材料、构造、经济、环境等因素有机统一起来的具有一定目的的人为活动。
从现实中抽象出来而构成肌理的基本元素称作抽象形态,是一种不被人直接知觉的形态,比如设计元素点、线、面、体、空间、色彩……但是为了很好利用这些元素来实现一种设计目的,完成一样设计活动,设计师就必须对这些造型要素进行研究,从而把它们变成可见的形态运用在新的产品设计中。
(二)形态要素的心理特征及美学规律
人一般认识一个产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实现的,对形态认识之后就会有一个主观的心理反应,呈现出审美方面的差异。人的审美活动是包括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是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动机、意志、个性和行为的总和,虽然审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但是表现在形态的认识上有着很大的共性。所以设计师要了解消费者心理,扑捉心理活动的共同点,实现设计目的。
产品形态的美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体验和精神感受,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与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使用体验和功能表现。产品外观设计是通过形、色、质三大元素展现在用户面前,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出来。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美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如变化统一、韵律、节奏、堆成、分割和积聚等,把握好设计形态的表现力,从力度、通感、体量感、动感、秩序、稳定感和独创性、个性及联想上入手,合理而巧妙的进行组合和创造,使形态设计达到更深的层次,带给消费者新的主题、新的概念和新的感受。
三、形态要素的创新理解
(一)功能创新
功能是为满足消费者使用的第一目标,也是产品设计的第一要素和价值体现。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消费者已经超越了将重点摆放在购买产品功能的阶段,而赋予消费经验更大的意义,出现了极大的延伸,更加追求产品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和精神需求等,这一发展也是决定产品形态创新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想利用功能创新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需要设计师组合和延伸功能,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扩充产品的用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使用方式。当然这种组合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恰如其分的“取舍”将高度简洁的造型与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设计语言融为一体,使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和艺术建立一种关联,寻求一种感性的共鸣和体验。
(二)材料创新
产品创造的一般过程是先选取材料,然后对其进行定型、组合,最终完成产品的制作。材料的选择不仅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也在创造美。因此它是实现产品形态和功能的物质基础。对新材料的每一次开发和运用都意味着一种新的设计产品问世。设计师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及视觉性能特性,善于利用各种新型材料,加强对传统材料的发掘和再利用,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和感知来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发挥材料的最佳性能,设计出合理、独特和美观的产品。如早期代步工具自行车,受工艺的限制,形态基本上呈三角形,随着重量轻、强度高、易成型的碳纤加强玻璃钢合成材料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自行车三角形固定框架,使其外观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实现了产品形态的创新。
(三)结构创新
结构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要掌握结构的基本连接方法,研究材料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努力探索出新的结构形式。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不同形态的折叠家具,这些折叠家具通过力学使物体发生变形,使结构发生变位,从而达到全新的使用效果。意大利设计师维逊设计的桌子,被誉为“工程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他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方法连接桌子部件。
对于一个设计成功的产品来说,其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反映了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产品结构的创新,不仅能改善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四)色彩创新
色彩作为产品最显著的设计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快速、生动和正确的传达出产品的信息,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成为宣传企业和产品的重要手段。设计师在色彩搭配上即要追求纯净、和谐,又要遵循符合生态环境和生态设计的原则。为了实现色彩创新,需要进行系统的色彩计划,打破常规色彩配置规律,运用逆向思维,研究新的色彩配置方法,流行色与时代感的相结合;基于对色彩变化的直观表现和色彩理性的功能分析,有针对性的、主动的进行物象的色彩解析与重组训练,直至设计色彩的意向表达,来获取对色彩的灵活运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四、结语
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使使用者由对产品造型的审美鉴赏和产品界面的使用方式上升为对产品内容更为深刻的理解,并由此产生使用和购买这种产品的欲望。对于设计师来说,要不断从大自然汲取营养,扩大设计视野,掌握和运用好形态学知识,通过设计行为正确诠释社会发展中所蕴含的生活价值观念,以产品实态构成开辟具有新时展价值的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 毛斌,曲振波.形态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 苏颜丽.产品形态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刘国余,沈杰.产品基础形态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 林建群.造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叶丹.形态构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7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住宅性能;3A产品;规划设计
多年来我国住宅市场连续保持了供需两旺的景象,为迎合开发商宣传的需要,社会上自发产生了对住宅品质各种不同名目的评价与认定。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市场渐入理性发展的今天,其可信度大打折扣。几乎所有负责任的开发商都迫切需要一种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机制,对其开发的住宅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住宅性能评定就是由政府部门建立起的一个针对住宅性能的科学、公正、公平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借用专家的学识与经验,使消费者对住宅的性能状况心中有数。
一、什么是3A产品 现行住宅性能认定以2005年建设部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为依据,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将住宅性能划分成5个方面,即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通过5个方面的综合评定,体现住宅的整体性能,以保障消费者的居住质量。住宅性能按照评定得分划分为A、B两个级别,其中A级住宅是执行了国家现行标准且性能好的住宅;B级住宅是执行了国家现行强制性但性能达不到A级的住宅;A级住宅又按得分由低到高细分为1A、2A、3A三等。3A级产品是住宅性能评定中最高级别的产品。
二、国内房地产业3A产品现状 住宅性能评定反映了住宅的综合性能,体现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产业技术政策,全国许多负责任的开发企业勇于承担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历史使命,纷纷参加住宅性能A级认定,截止2008年8月底,全国已有410个小区、一万余幢住宅楼通过了性能认定预审;147个小区,4310栋住宅楼通过住宅性能认 定终审,其中14个小区通过了3A级住宅终审。
三、3A产品的评分标准、申报及评定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采用指标量化法对住宅的进行性能评定,共设五大性能268项指标:适用性能和环境性能满分为250分;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满分为200分;耐久性能满分100分,总计1000分。其中达到3A级住宅指标得分要求如下:含有的18个子项全部得分,且适用性能和环境性能得分等于或高于150分,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分等于或高于120分,耐久性能得分等于或高于60分,总分850分以上,且满足所有6项含有的子项。
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条件: (1)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资质审查合格,有资质审批部门颁发的资质等级证书;(2)住宅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程序的规定。
申报及认定流程:(1)项目立项后,填写申请表,进行申报;(2)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后,向评定机构申请设计审查;(3)设计审查通过后,颁发通过设计审查的证书和文件,评定机构进行全面跟踪;(4)主体竣工后,组织专家组进行中期检查; (5)竣工验收后,组织专家组进行终期检查; (6)终审通过后,颁发证书,公告。
住宅性能的评定方法:住宅性能终审一般由2组专家同时进行,其中一组负责评审适用性能和环境性能,另一组负责评审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每组专家3-4人。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设计文件和检测报告、现场检查等程序,对照住宅性能评定标准分别打分。
四、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针对3A产品的工作重点 在规划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住宅性能评定的五大性能标准提出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条件,使3A标准融入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既可避免产生先天性的缺欠,又能使一些3A指标得以细化和明确,从而保证项目实施3A标准的设计质量。下面分别从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五个方面说明在规划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住宅适用性能 住宅适用性包含了住宅建筑功能空间的构成、尺度、数量、日照、通风及视线、声环境等性能和居住设备、设施要求,包括单元平面、住宅套型、建筑装修、隔声性能、设施设备和无障碍设施6个评定项目。单元平面各功能空间尺寸、电梯楼梯设置、日照通风、采光和视线均要满足标准要求;住宅套型设计要做到房间齐备,交通顺畅,布局合理,动静区分,使用功能不同的房间紧凑协调,房间直接采光,并保证日照,通风的要求;无障碍设计中要满足到户内、住区道路、入口、公共卫生间的无障碍要求;以上是规划设计阶段应考虑的重点,应对照标准要求逐条落实。否则会产生先天的缺欠。
(二)住宅环境性能 环境性能评定包括用地与规划、建筑造型、绿地与活动场地、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水体与排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智能化系统7个评定项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住栋布置满足日照通风要求、建筑密度控制适当;道路架构清晰、出入口设置;绿地设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配置等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重点考虑。3A住宅要求的机动车停车率≥1是硬性指标,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根据总户数设计足够的停车位。
建筑造型、公共服务设施、垃圾存放与处理设施及智能化系统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重点深化。
(三)住宅经济性能 经济性能评定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4个评定项目。住宅建筑以南北朝向为主;体型系数、窗墙比、地下空间的利用均要在规划设计阶段整体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建筑围护结构如墙体的构造、屋面的构造、外窗外门的传热系数要求、采暖照明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中水雨水利用要进行重点深化。
(四)住宅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评定包括结构安全、建筑防火、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日常防范措施和室内污染控制5个评定项目。耐火等级、消防道路、疏散口数量、疏散楼梯设置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明确,并要满足指标要求。地基基础、荷载等级、抗震设防、消防设施的设置、栏杆的设置应在施工图设计中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深化。
(五)住宅耐久性能 耐久性能评定包括结构工程、装修工程、防水防潮工程、管线设备和门窗6个评定项目。在耐久性能方面没有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明确的指标。结构设计、装修设计、防水设计、管线设计、设备门窗设计选型的使用年限和耐久性指标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施工图中明确。
五、项目室外环境景观结合3A产品应做的设计工作 项目室外环境景观按3A标准要求涉及到住宅使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三个方面,五个评定项目,28个检查指标。针对这些项目指标,在景观硬景、软景设计前对设计单位提出要求,使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确保设计图纸满足3A指标要求。为落实指标要求,对单元公共入口、小区道路、室外景观等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要求住区内道路交通顺畅、路面铺装选材合理、绿地率≥35%并提出要充分利用散地、停车位、墙面等进行绿化;在绿化植物方面:花卉、木本植物种类数量、乔木量均有指标要求;在室外活动场地方面:分别设置老人、儿童活动场地、设置健身场地、设置儿童戏水池等。以上方面是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六、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中期检查的内容主要有施工质量、设计的执行情况和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其中在适用性和环境性能方面检查的内容有:厨房卫生间排烟和通风、卫生洁具的选用和安装情况;管线隐蔽布置和施工、材料选用情况;电梯的安装和使用情况;采暖工程施工情况;垃圾的处理方式;水处理设备的选用和安装情况;智能化的配置情况;装修配套情况和景观的设计情况。
关键词:竞赛;教学;家电产品;设计实践
社会需要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教育软硬件、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家电产品设计教学作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学生就业的形势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点看法。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让教学与市场接轨
在培养目标任务的定位上,要针对现实情况,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要,生源基础,学校自身软硬件条件等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前提是市场中一定岗位需要的人才,自身条件能培养出来的人才,而不能盲目攀高,制定不切实际的培养目标。社会当然需要高级设计人才来引领设计文化,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设计艺术技能,还具备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应该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让教学与市场接轨。在产品设计行业,特别是在家电产品设计行业中,市场更需要大量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面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让这批还没有走出学校、或者将要步入社会的学生,在择业与就业之后,能融入自己的本职工作,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学校在前期制定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时就要考虑并完成的,这样教学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指南。
在现如今的大工业发展形势下,产品设计得到空前的重视与保护,家电产品也不例外,大部分的大中型家电生产企业与设计公司都提倡原创设计的创新模式,并组织大量的设计大赛,主体对象就是大学在校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这样,大量学生的参与,学生自身在专业上也得到了实践锻炼,同时也丰富了大赛的内容,企业也有了更多的原创产品选择,教学与市场接轨的初级阶段也就建立起来了。
二:引入大赛实践教学,让学生和课程教学“零距离”
在实践教学实施上,学生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在毕业前一年或半年到公司实习,如果在校期间实践技能课开的比较好,能真正紧密联系实际,那么在进入实习单位后通过实际接触客户,接触家电产品设计案例,跟踪设计过程来检验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技能,顺理成章的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相反如果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没有得到锻炼,那么在实习期间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学习”。也就使得部分学生错误地感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东西。那么我们在校期间究竟应该实践哪些课程,如何实施实践课程才能使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感觉到学有所用呢?这就需要教育单位在教学前期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针对市场和企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同时也制定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性。让市场的大赛机制与高校产品设计的教学机制相结合,以“实战”的形式让学生对设计项目全程跟踪、全程参与。这就要让老师与学生主动的去寻找大赛信息,把产品设计相关大赛内容有效的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就是说尽可能的让学生和产品设计大赛实践零距离,学生是在工作实践而非模拟实践。同时也能将整个的家电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得到巩固,这就会使得学生不仅在电脑中能做出漂亮的作品,还能在输出后的到满意的结果,实践的重要意义得以充分体现。
在初期专向实践课中的大赛设计项目可由老师为主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把老师自己的设计经验阐述给学生,定时总结设计案的成败得失。有些被否定的提案若能经过老师的分析总结也会成为一种好的教材,这样也能引导学跳出设计框框,转换角度,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等。后一个阶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尝试承担大赛设计,学生可以是个体参与或分组参与,采用竞标方案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都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确定设计方向,帮助学生分析揣摩客户要求,到逐渐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设计,仅给学生提建议,对学生的设计案进行评估等。就是逐渐过度到学生为主导,老师起辅助作用,在给大赛组委会送交方案时,可让学生分别从创意到制作到方案的应用等方面阐述推荐自己的方案,将他们的设计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使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企业、市场、以及大赛的要求来做设计,而非“随心所欲”的做纯表现的设计。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直接或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承担实际工作,这也正是许多用人单位所希望的。
当然,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此阶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设计技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如果结合的好的话,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专业,更熟悉市场。
三:构建科学的就业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首先在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这点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可看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打下良好的基石,才有可能在将来的专业上走的更远,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工作,这就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在专业技能表达方面。眼高手低,和眼低手高,二者就是说明创意和技能的关系,有了好的想法,却很难有专业技能表达出来,专业表达能力的高低更是衡量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重要尺度。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则应把评价标准重点放在强调专业技能表达的针对性上,和满足实践需要的表达效率上。另外,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产品设计竞赛、特别是在家电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加大量的家电产品设计类大赛,这样就能让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有效的得到结合,这也是学生在为提前了解社会,对于他们走上社会,进入设计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自信。
四:结束语
关键词:嵌入式开发系统,特点,计算机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正如我们所知嵌入式系统开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己然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技术。他现如今有如下特点:
1)交叉开发工具和环境。嵌入式开发必须要有一套开发工具以及环境才能进行开发,因为嵌入式软件本身是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用户对其中程序功能是无法修改的。而这些工具和环境一般是要依靠在通用计算机上的软硬件设备以及逻辑分析仪、混合信号示波器等设备上进行的。开发时往往有主机和目标机交叉开发的概念,程序的开发,调试需要主机执行,而目标机最后执行。
2)软件要求固态化存储。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
3)软硬件协同设计并且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即使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需要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不断进行修改。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更改,程序的编译下载要和系统相结合,这种修改和通用软件的“升级”是完全两个概念。
4)软件代码质量与可靠性都十分高。嵌入式软件的核心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由于存储空间有限,因而要求软件代码紧凑、可靠,大多对实时性有严格要求。虽然现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片上存储器的容量也在持续不断增加,但在大多数应用中,存储空间依旧很宝贵并且还有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要求程序编写和编译工具的质量要高,以此减少程序二进制代码长度,起到了提高执行速度的效果,而嵌入式系统正好拥有这个优势。
5)系统软件的高实时性。在多任务嵌入式软件中,对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任务进行统筹兼顾和合理调度是保证每个任务及时执行的关键,单纯通过提高处理器速度是无法完成和没有效率的,这种任务调度只能由化编写的系统软件来完成,因此系统软件的高实时性是基本要求。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虽然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一般以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6)生命周期长。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因此嵌入式系统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7)系统内核小。由于嵌入式系统一般是应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系统资源相对有限,所以内核较之传统的操作系统要小得多。
8)系统精简。嵌入式系统一般没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明显区分,不要求其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过于复杂,这样一方面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同时也利于实现系统安全
2软硬件协同设计概念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指对系统中的软硬件部分使用统一的描述和工具进行集成开发,可完成全系统的设计验证并跨越软硬件界面进行系统优化。
嵌入式软件设计是使用一组物理硬件和软件来完成所需功能的过程。系统是指任何由硬件、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来构成的功能设备。由于嵌入式软件是一个专用系统,所以在嵌入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是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这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发展中的设计理论――软硬件协同设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设计时从系统功能的实现角度考虑,把实现时的软硬件同时考虑进去,硬件设计包括芯片级“功能定制”设计。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又能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系统协同设计的整个流程从确定系统要求开始,包含系统要求的功能、性能、功耗、成本、可靠性和开发时间等。这些要求形成了由项目开发小组和市场专家共同制定的初步说明文档。系统设计首先确定所需的功能。复杂系统设计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较简单的子系统及这些子系统的模块组合,然后以一种选定的语言对各个对象子系统加以描述,产生设计说明文档。其次,是把系统功能转换成组织结构,将抽象的功能描述模型转换成组织结构模型。由于针对一个系统可建立多种模型,因此应根据系统的仿真和先前的经验米选择模型。
3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方法论
由于一个完整的产品中大部分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不仅如此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开发这个产品所需的价格,产品的性能如何,系统设计技术是什么等。唯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可能顺利进行开发,然后才可能做出一个成功的,合格的产品。一般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会经历几个步骤,为了确保这些步骤的合理性,我们需要一个设计方法论来面对整个设计过程。采用方法论有以下三个重要理由。
确认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不做无谓的工作,也不漏掉关键性的重要工作,其中包含性能最佳化或是功能测试。
根据设计方法论可以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具或是设计经验累积,汲取每一次产品开发的经验。再经过量化之后,可以发展出一套工具或是方法,让往后的产品设计步入自动化。
开发团队遵循同一套方法论,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容易彼此沟通。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体过程中将经历哪些过程,需要何种支持与接收到何种结果。此外,也容易通过一套已经定义好的方法论,彼此相互合作协调。设计过程的目标是做出有一定用途且具有创新点的产品。产品的典型规格包含功能性、制造成本、性能表现、省电考虑和其他特性。
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工业化的需求牵引,信息化的技术驱动。软件服务是信息化的灵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的“粘合剂”,是两化融合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两化融合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软件服务作为两化融合的“粘合剂”,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从两化融合环境下,工业企业对软件服务业的需求出发,寻找软件服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附着点。产品设计、产品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
设提升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当今,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并且经常会向企业提出定制独一无二的产品。因此,工业企业从批量生产模式渐渐转入按订单定制生产的模式来响应客户的需求。但是,没有灵活的产品设计过程、产品生产过程,过硬的企业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定制是很难实现的,其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支撑。与此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也需要企业的生产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由此,企业只有通过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产品设计、产品和设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造升级,以此提升企业快速响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1.产品设计过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设计是产品制造的第一个环节,是决定产品性能、水平的重要环节,同时,设计又是快速响应市场、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方面,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使设计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设计和开发的成本,减少物质消耗。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快速响应市场和生产的柔性化,制造过程同样要自动化、数字化,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在设计过程的数字化,有利于促进并行设计、协同设计,有利于推行网络制造模式,并将加速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
2.产品和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
企业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车间生产线,把数字化手段和生产设备结合起来,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将信息化融入到研发体系,将产品定义、仿真分析与实验过程集成为新的研发平台,实现异地协同等。这些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及设备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从而支撑工业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实现。
3.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生产控制层面,以数控设备为基础,围绕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加工制造、过程协同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的工作效能。在资源配置层面,以成本分析为基础,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实现管理信息化。例如重庆长安汽车公司通过在汽车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软件服务推动企业的工业化进程
1.嵌入式技术提升产品设计过程、产品及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嵌入式软件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嵌入式软件,又可以细分为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嵌入式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他们被植入嵌入式系统之中,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监测、管理各种装备、机器和系统运行的目的。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在各种工业设计、工业产品、设备和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不仅使企业的产品,而且使企业的工业设计、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具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因而是促进“两化融合”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2.IC设计提升产品及设备的数字化水平
IC设计是将系统、逻辑与性能的设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物理版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把产品从抽象的过程一步步具体化、直至最终物理实现的过程。在工业企业定制化、个性需求的引导下,IC设计在工业产品和设备的应用成为主流,将电路模拟转化为数字模拟,提升产品和设备的数字化水平。
3.辅助设计技术提升产品设计效率
在产品设计过程,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计算机辅助工艺流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计算机辅助生产计划(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计算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等信息技术,在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东风汽车公司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借助计算机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建立了CV-BOM管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产品研发周期过长,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的问题。同时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成本、管理成本,降低了产品研发风险和企业成本,提升汽车产品研发设计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该系统提出并实现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产品开发创新技术和实现流程,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
4.SaaS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SaaS可以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