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范文

时间:2023-06-16 16:27:13

序论:在您撰写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

第1篇

关键词:试验站 绩效管理 量化考核 思路 对策

绩效考核是针对单位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评价,是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由于绩效管理能将个体的绩效与单位整体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单位的战略体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因而绩效管理成为众多管理者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绩效考核在试验站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试验站现有职工3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4人和初级职称17名。由于目前试验站处于发展的蓄力期,单位发展滞后、收人低,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乏力,种种现象致使部分职工工作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单位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当前新疆农科院党委和奇台县的关注和重视,奇台试验站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以自治区事业单位第二次岗位聘用工作为契机,试验站将引入绩效管理量化考核,拟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按月“计件”考核为手段,使单位战略目标、年度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和每位职工,建立符合试验站发展需要的绩效管理量化考评体系。通过管理推动,快速提升试验站的综合实力,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试验站绩效管理现状

试验站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主要工作仍是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福利、人员调动、分配、退休等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主要以职称和职务为依据,工资由自治区财政统一拨付。

试验站领导班子和职工年终考核都采用述职的方式进行。由新疆农科院组织人事处统一组织,进行书面述职,通过民主投票确定考核档次,对考核优秀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

考核的具体步骤和内容是:每年11月-12月,新疆农科院组织人事处和财经处发文确定考核的时间、考核小组的成员组成、考核的内容、评优的名额和要求。试验站则采取参考研究所考核内容从科研、开发、人才、条件建设、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评分。根据评估的结果,选出文明标兵单位进行奖励。

个人的考核要求普通员工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述职,领导干部除上述四个方面,另增加述廉内容。表1是2012年新疆农科院对试验场站考核评分表。

表1 新疆农科院试验场站班子2012年度考核评分表

考核内容 单项得分 考核得分 数据审核部门

科研工作

(40分) 争取项目情况 12 院科管处

成果获奖、审(认)定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情况(授权资质) 18

学术活动情况 3

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服务情况(分析测试) 7

科技开发

(12分) 科技开发经营创收情况 12 院开发办

人才工作

(15分) 人才培养引进情况 15 院组织人事处

条件建设

(13分) 科研工作条件建设 10 院财经处

职工收入情况 3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

(20分)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6 院级组织人事处

班子自身建设情况 5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4

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5 院纪检监察室

以上绩效管理现状表明奇台试验站的绩效管理受到外部政策环境制约,支撑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也未建立,绩效管理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也未得到有效的运用。

三、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的保障体系不健全

(1)内部制度不健全,外部政策不支持

在内部制度建设方面,目前奇台试验站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使绩效管理缺乏依据。绩效管理需要在人员聘任、薪酬激励、培训开发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支撑,绩效管理工作自身也需要建立目标管理、工作分析、考核评估、沟通反馈等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以上制度在奇台试验站大多没有建立,已有的制度也存在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同时,试验站绩效管理也受到财经政策影响。一是财政工资拨付办法的制约。奇台试验站的工资是按人头由财政全额拨付,只要人员在册,就有工资保障,试验站没有权利对工资发放办法进行调整。由于历史原因,某些人员无事可干,或者未到退休年龄打了退休报告就不上班,依然旱涝保收,一分不少,而有些单位的职工天天辛苦劳作,收入却一分不多。这是一种典型的大锅饭体制,看似公平,实际是大大的不公平,极大地消弱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津补贴制度的制约。从2010年,自治区财政供养单位的津补贴发放人均不得超过2.3万元,少的补,多的扣。这种工资津贴的发放办法制约了薪酬激励办法的运作空间。

(2)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不清晰

实施绩效管理都是要在组织中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组织中的每个业务单元都应该清楚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是什么,自已在单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能够为单位目标做怎样的贡献。

奇台试验站的组织结构多年来承袭旧的框架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管理。这一点从领导班子分工上也可看出,比如党支部书记主管党建、农户管理等工作,副站长分管生产、经营等工作。事实上,这种粗线条的分工直接造成管理上的粗放或重叠,也使得职工难以对业务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掌握的情况来看,奇台试验站没有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过梳理设计。

(3)管理者和职工欠缺绩效管理知识

由于奇台试验站重点工作放在科研、生产、经营上,不少管理者和职工已习惯于旧有的管理模式,不愿接受新的理念,在现在的管理体系下,明哲保身的观念根深蒂固,任何尝试方法都会带来风险,这种风险是他们不愿承受的。由于缺乏了解和动力,奇台站绩效管理就只能维持原状,所有人都感到在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却不愿也不知道如何系统、科学地解决问题。

2.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

(1)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相脱节

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工具,与战略相联系是绩效管理的本质特征。目前奇台试验站各个部门及每个职位的绩效目标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情况制定的,而不是从组织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得来的,员工及部门的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的要求不相一致,出现了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相脱离的现象。

(2)工作分析不够

工作分析是对一项具体工作的本质内容和有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和描述的过程。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工作的本质内容和对工作承担者行为和条件的要求,其结果通过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两种书面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奇台试验站,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职工普遍感到职责不清,预期不明,不少职工的岗位职责甚至是一样的。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对工作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分析不到位,造成职工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工作岗位职责定位,使工作缺乏长期考虑。

3.绩效管理的流程不完整

根据前述,标准的绩效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面谈和反馈、考评结果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奇台试验站仅着重实施了绩效考评工作,没有系统地制定绩效计划并进行绩效实施,使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因为新疆农科院的绩效管理主要是绩效考评,为此在讨论绩效管理流程有关问题的时候,重点分析绩效考评方面的内容。

(1)绩效考评方式不合理

通过调研和访谈,对考评结果满意的人仅占调查对象的36%,表明奇台站多数人不认同目前的绩效考评方式和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考核标准单一。没有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职责权限大小制定严格的定量或定性的考评标准,而是每年年底职工在内部范围宣读工作总结,大家测评。二是考评方法不合理,人为因素、人情关系太重,往往是老好人票数较高,一些埋头苦干,没时间与周围同事搞关系的人票数低,这样的考评不仅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反而影响了一些不会搞关系、实干职工的积极性。

图1 对“考评结果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2)评估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常来说,职位的价值决定了薪酬中比较稳定的部分,绩效则决定了薪酬中一些变化的部分,如绩效工资、奖金等。职工渴望得到尊重与自我实现,但物质待遇对他们来说仍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奇台站执行分配制度基本上执行的是我国现行的以工龄、职称、行政职别为基准划分工资档次的工资分配制度,这种制度忽视了个人岗位实际贡献大小,是静态、单一的分配方式,难以体现干好干坏、能力高低的区别,挫伤了能力较强的职工的积极性。

四、提高绩效考核效果的对策

1.完善绩效管理的保障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寻求政策支持

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奇台试验站必须重新审视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下决心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的不利因素,提高单位的绩效水平。在人事制度方面实施全员骋用,按岗定酬;在政策方面,争取新疆农科院试验场站试点工作,享受经费和人才方面的倾斜;在经费方面实行经费包干,为搞活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扫清政策障碍。

(2)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试验站的管理者要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进行不断的沟通,降低绩效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管理者要在决策过程中应积极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征得他们的理解,建立上下畅通的言路,关注他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就能很容易地、及时地解决与他们利益有关的一些问题,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3)使管理层成为绩效管理的精神支柱和行动表率

绩效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决策者的支持推动,关于这一点在理论探讨中已经提及。奇台试验站的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对实现单位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加深对绩效管理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给予绩效管理持续不断的支持和推动,在绩效管理的运作过程中,成为绩效管理自始至终的精神支柱和身体力行的行动表率。

(4)加强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

在正式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就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问题对管理者和职工进行认真培训。使职工明白绩效管理对他们的好处,他们才乐意接受,才会配合做好绩效工作,做好绩效沟通。管理者明白对自己的好处,他们才愿意接受、参与和推动。因此在正式实施绩效这个工作在某种意义上重要性要超过方案设计本身。

2.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准确的职位描述信息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获取职位信息的手段。借助近期开展事业单位第二次岗位聘用工作,认真整理、分析和描述各个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基本上可以包括两大部分:职位描述和对任职者的要求。

3.构建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

绩效管理的流程包括计划、实施、管理和反馈等。在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双向沟通,得到充分认可的计划才能在实施中发挥效率,避免在评估时的抵触情绪。绩效实施和管理是奇台试验站在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今后试验站要设立绩效管理工作机构,采用按月“计件”式,及时记录和反馈信息,保证绩效管理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之内;绩效反馈面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开展反馈沟通,要对照绩效考评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沟通。

4.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科学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绩效改进,二是用于人力资源的报酬分配、人员招聘、职位调整、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配激励

思路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扩大收入分配自;按岗定酬、按绩取酬,坚持按劳分配,实行资金、技术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拉大岗位、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岗位工资与岗位聘任制度紧密挂钩,根据岗位性质及职责设立相应的津贴标准;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和完成任务后的绩效考评挂钩。

(2)员工培训

建立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绩效考评的结果找出员工工作中的不足或者是需要提高的地方,有计划地协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长知识和技能。

(3)用于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

将绩效结果反馈给个人,使职工改进工作有了依据和目标。在组织目标的指导下,职工可以据此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这有助于职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也有助于职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4)关怀与感情激励

在工作中管理者须有容才之量、爱才之德,要主动地、经常性地与被管理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职称评聘、进修深造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对身边的优秀职工要选树为典型,给予大力表彰,积极宣传,组织职工向他们学习,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总之,试验场站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环节繁琐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所难免。只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完善好其制度,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提高单位核心竞争的巨大作用,才能实现职工与单位双赢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玉芬.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0)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

[3]吕志强.试论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二级部门 办公室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Strengthen an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of the Secondary Sector Office

WANG Guixia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vel 2 department office functio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college secondary branch office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an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of the office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secondary sector; offic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1 正确认识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的职能

1.1 参谋助手职能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是部门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枢纽,高校二级部门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繁杂且涉及方方面面。办公室管理人员要熟悉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学校、部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掌握部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要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当好部门领导的助手和参谋。

1.2 沟通协调职能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是沟通学校与部门的桥梁,是集人事、行政、文字、信息、后勤等为一体的部门,是部门综合事务的协调沟通及处理部门,管理者必须要在沟通、协调上下功夫,做好工作协调、矛盾协调和内外关系协调,在部门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1.3 督促检查职能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也是学校和部门决策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机构,督查是学校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部门规章制度的重要方法。在督查过程中,对于学校的方针政策,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

1.4 服务窗口职能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是一个为部门领导服务和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窗口。要体现超前服务意识,为领导和师生提供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达到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服务的目的。

2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校二级部门包括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教辅部门等,对于一些学院和职能部门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相对明确。但对于一些教辅部门,由于人员不多,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等现象。

2.2 规章制度不完善,督查力度不大

高校办公室有从整个高校宏观管理出发的管理制度,但是,各职能部门、各学院、教辅部门等二级部门特点不一样,学校规章制度不能一一适用。因此,各二级部门办公室必须完善本部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由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学校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悬殊很大。同一个制度,在各二级部门的执行效果明显不同,决策执行的随意性造成管理不规范现象屡见不鲜。

2.3 工作技能不强,业务素质不高

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作为高校联系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基层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学历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作为一名办公室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应用写作、行政管理等专业知识,规范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管理,必须加强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2.4 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的管理权限不断下移,高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各教辅部门等二级部门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日益繁重和艰巨。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情况,但一些办公室管理人员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还固守着原有的管理思维和思想观念。工作中,不能转变思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

2.5 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

目前在很多高校一些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等二级职能部门的办公室管理人员还存在严重的,认为自己是发号施令的权力者,没有为师生的服务义务,服务态度也极差,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3 加强与规范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职责,建立激励机制

(1)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范围是什么,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改变以往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局面。(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根据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调动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高校二级部门办公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本部门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建立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办文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2)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查。学校和部门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完成,关键在于落实,因此,必须加大督查力度,对于学校的方针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建议高校建立专门的督查机制来加强对二级部门监督检查,规范管理。

3.3 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1)建立培训制度,建议高校办公室加强对二级部门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知识的培训,比如:定期组织办公室人员进行公文写作培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定期组织windows、word、excel等知识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及时组织学习国家、省出台的新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提高政策性水平。(2)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成为“通才”,努力学习系统文化知识、管理科学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外语知识等等,建立起层级性的知识储备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办公室管理人员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日常工作中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革除陈规陋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大胆地推进工作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如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校内外二级部门办公室管理的交流和学习,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公室管理。

3.5 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办公室工作就是服务工作,办公室管理人员要把服务作为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办公室就是通过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来实现管理目标的。所以,要改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如通过经常听取师生对办公室服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变一般为优质服务,实现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师生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综述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逐步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并得以蓬勃发展。笔者以“高校公共艺术”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434条,其中1999年到2006年期间,高校公共艺术文献共有44篇。2006年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全国高校掀起一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公共艺术教育。2012年数量达到顶峰,共96篇。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发表的论文的期刊来源,笔者搜集核心期刊和cssci共35篇,说明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涵研究

硕士生们分别从概念的组成或意义的角度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孙媛认为公共艺术教育是将集娱乐、欣赏、基本知识于一体的一种以艺术形式展现的综合教育[1]。徐亚娟(2010)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属于“特称判断”的名称[2]。丁倩倩认为可以理解为从公共艺术+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教育是名称的核心词[3]。笔者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以大众性、公开性、平等性、和创新性为特征,以提升其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养为目的,普及艺术知识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艺术和科学在某种程度上相通的。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公民,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王长喜、陈磊(2007)从教育本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三个层面阐明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4]。陈晓艳(2010)认为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在理念上已有所契合。此外,如何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设置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建设艺术团体和引导艺术的多元文化体悟等实践环节也须和通识教育达成共识[5]。韩继华(2011)从探讨加强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出发,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和运用艺术教育载体三方面关于探索艺术教育的改革措施[6]。

三、高校行业类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主要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群体,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属于公共性的高等教育范畴。对于不同类型的非艺术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而言,须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开展特色教育。贺春华(2003)建议理工科和综合类高校的艺术教育应构建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和管理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并设置学校的艺术系科,可以遴选甄别出艺术特长生,优化师资队伍和编写艺术教育门类的特色专业教材[7]。陆挺等(2010)通过对清华大学侧重于“由技入道”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和东南大学侧重于“由理入道”的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两种实践模式的分析和比较,依据美国“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实践的理想模式,即“课程体系―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8]。李亮等(2012)认为农林院校学生缺乏艺术素养是由他们的成长环境、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自身心理特征、校园环境及先天艺术素养等五方面造成的[9]。

四、公共艺术学科实践的案例研究

学者们通过某一公共艺术学科的课程实践作为研究案例,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考。崔中梅等(2010)通过对声乐鉴赏课的实践案例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声乐鉴赏课须加强领导重视程度、正确定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升教师素养[10]。黄武(2012)针对美术欣赏课的实践案例,认为美术欣赏课须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等问题,同时也对教材的编写和配套,教学质量的评价提出要求[11]。张梅(2008)对6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开课情况、公共音乐课的课程设置情况和大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程的偏好及期望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生为本,设置一些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科学、合理的音乐类课程,建立教学与评价制度,并将公共音乐课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的改革构想[12]。

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和探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规范建设内容。刘玲(2007)提出从合理定位课程性质、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设置与加强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13]。张振华(2005)以复旦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研究为例,探索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复旦大学加强了对艺术课程的定性分析和管理,从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出发,将公共艺术课程分三大类,分别是审美鉴赏类、艺术理论类、技能实践类。针对三类课程的特色,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14]。呼宇(2010)通过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问卷调查,针对问题,提出拓宽课程领域,开发特色艺术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共艺术课程咨询指导等对策[15]。

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也需要配套的教材、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陆沁凝(2013)通过与校公共课程的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与计算机的比较,针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专业性、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框架[16]。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材编写,要注意处理好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时融入体现民族精神和地方风格的教材内容[17]。为了让更多大学生享受优质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视频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

学者们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自身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教学经费不足等宏观问题,课程体系与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薄弱、参与度不高等微观问题。朱英萍(2010)认为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和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精神实质认识不到位、艺术教育的组织管理与保障不到位、艺术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自身素质欠缺等问题[18]。葛春先(2013)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机构不健全、缺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经费不足及教学设备缺乏等问题[19]。杨孜孜等(2011)通过对浙江省11所高校公共艺术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公共艺术教育存在学生参与度小、课程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层次不齐等问题[20]。

硕士生群体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制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历史等客观因素造成的。90年代初,国家、社会和高校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逐步得到发展,但因其自身内涵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的部分教师因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艺术功底不深,理论匮乏,影响整体教学团队整体质量。学校领导节约教育成本,没有独立设置艺术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不利于艺术教育顺利开展。此外,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缺乏用心的去关注和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造成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不配套,使得学生们不能真正领略到艺术教育的美。

七、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

多数学者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学者们从艺术教育的内涵建设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余德华等(2008)建议建立高效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第一、二、三课堂紧密结合的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合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点的评价机制[21]。郑继兵等(2005)从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改革的角度,建议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宽艺术课程教学覆盖面;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增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信息素养[22]。于立军等(2006)以天津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探索为例,针对理工科院校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指出工科学校的艺术教育须和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科相结合,合理设置艺术选修课的门类和学分、开辟建立艺术必选课的试验田和开设艺术实践课[23]。吉钰梅(2012)通过对江苏省5所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调查,提出要深化对艺术教育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建立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抓好艺术教育的源头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大学艺术素质课程的补课力度和优化高校艺术通识类课程设置等对策建议[24]。

八、建议与对策

现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大家更清晰的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为正在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上,在分析原因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或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单一学科进行分析,较少运用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探究。(2)研究内容上,高校艺术教育自身内涵建设研究居多,公共艺术教育关于“人”和“文化”的层面的研究不够丰富和深入。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主要以欣赏课、鉴赏课为主,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一方面,为了激发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参与度,必须加强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锻炼,不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也能对文化传承起一定促进作用。正如李政道所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25]”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背后的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缺乏关注和了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要提高大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更须提高大学生文化内涵和素养,使其参与艺术教育,关注艺术背后的时代思想。因此,如何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成长规律与时代思想和文化内涵结合,进一步提高公共艺术的有效教育,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分析居多,缺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者运用SPSS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数据分析,缺少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此外,在样本的选取上,基本是对某省几个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跨省采取样本的较少,若能拓宽样本的范围,数据则更具有代表性,分析问题会更全面、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孙媛,我国理工科太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3]丁倩倩,前提与基础: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思考[D],杭州:浙江大学,2011.

[4]王长喜,陈磊,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42-845.

[5]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4):70-71.

[6]韩继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文化素质中作用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7-109.

[7]贺春华,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3(2):106-110.

[8]陆挺,陈峰,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J],艺术百家,2010(3):44-47.

[9]李亮,张琪,郑颖,农林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6):94-95,8.

[10]崔中梅,陈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声乐鉴赏课的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23):154-155.

[11]黄武,加强教学研究,提升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效果―以高校美术欣赏课程为例[J],艺术百家,2012(8):430-432.

[12]张梅,新疆六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08(6):525-528.

[13]刘玲,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建设研讨[J],艺术百家,2007(2):194-195.

[14]张振华,规范艺术课程构架科学体系―――复旦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7):24-25.

[15]呼宇,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析―以甘肃省部分高校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6]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音乐创作,2013(7):188-189.

[17]董红普,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30):104-105.

[18]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4):62-63.

[19]葛春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14-15.

[20]杨孜孜,,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11所高校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203-205.[21]余德华,王淑莲,提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有效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9):61-63.

[22]郑继兵,杨增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33-34.

[23]于立军,梁春早,任宝平,史庆伟,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1):79-80.

第4篇

课题的界定:

农村”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所在地的乡镇。

学困生:指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

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英语学困生:指智能正常。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

课题研究的内容:

提供宽松的有利于小学英语学困生内因促动的教育环境;研究小学英语六年级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英语六年级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前提;制定可行的小目标(阶段目标)家校联合。寻求适合英语学困生愉快学习英语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以完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转化工作。

前阶段研究情况:

研究前期我开展了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并申报个人课题后。为了解我校六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的现状,查找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于年月对我校上次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测试结果中选出8名分数为60分以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问卷采用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法,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撰写了调查报告。根据了解到情况,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开展文献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及相关的一些教育理论,并上网查阅、学习了一些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通过召开学困生座谈会,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个别访谈。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资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困措施。建立学困生每一单元测试成绩记载与对比分析,做好相应的辅导纪录。加强家校联通卡的运用,有75%学生觉得家长对自己学习英语的态度是不关心。为此,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进步的教育研究方案。通过学生个案研究,反映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进行分析、反思。

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课堂上紧盯学困生。抓好组织教学。对学困生实行倾斜关注。教学内容上适当照顾学困生,组织必要的复习,对学困生的优秀表现或进步当堂表扬、鼓励。

2.训练要落实。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

3.进行个案辅导。进行相应的个别辅导。

4.调动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肯定。使其找回自信。

6.创设和谐氛围。

7.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

后期的研究思路:

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不足,主要是对自己的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随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进一步围绕英语学困生,研究对策,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率,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及时记载、对比分析,后期要重点收集一些数据资料。进行反思;撰写科研小结,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汇报。

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及思考:

1.充分发挥教师之间教育合力的作用。学困生尤其是多科学习困难的学生。导致学困生自我支配时间的缺失。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的学困生不仅是成绩问题、心智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后物欲时代;社会价值观;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这一概念由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首次提出,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长期物质匮乏的难题已破解,当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裕后,人们开始觉得空虚无聊。暴力、、沉迷于网络等问题在社会中的泛滥,凸显后物欲时代社会价值观问题的严峻性。在我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们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曾适用于一切人的生活意义已不复存在了,每个人必须重新为自己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精神的空虚无聊已经压倒社会物质匮乏,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大大超越了对物质欲望的需求。进入后物欲时代,面对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带来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当代大学生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如何建构高校社会价值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理应担当起时代的责任重托。

一、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综述,高校教育者有关社会价值观研究大都把社会价值观既已存在作为理论预设。在此理论预设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理念。例如陈立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薄爱敬等人思考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有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角度,康来云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思考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房正提出了高校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工作思路;崔振成认为价值观的教育直面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危机,呼吁构建良善适切的现代价值系统。这样的研究兼具时政性、引领性和概括性,缺乏专门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空虚和无聊进行的教育研究。本文在吸收、借鉴上述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后物欲时代高校的社会价值观提出一些设想。

二、后物欲时代高校社会价值观的建构

1.注重道德传承,遵守道德规范

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认可、集体评价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自律完善的一种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学习和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努力成为中华美德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沉迷于网络游戏、逃学、校园暴力与社会广泛存在的无聊空虚有很大的联系。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对传统道德的教化上,将“立德”立于“三不朽”之首,非常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古人圣贤提出了诸多修身之道:“内省”“慎独”“重行”等。高校社会价值观的教育一定要汲取中国传统美德精华。

2.呵护心理健康,共筑精神家园后物欲时代

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因为如此,现代大学生吃普遍缺乏对困难生活的体验,心理承受力弱,行为极易走向极端,在无聊空虚时为了寻找刺激,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失范,是否会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危,而往往会放纵自己。2015年3月20日,杭州某高中一学生胡某某手持刀械砍伤学校多名同学,而后跑出教学楼时,不慎坠楼。据新闻报道,该事件发生之前,胡某某在校期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或者行为异常。近年来,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多发,集中反映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认知理论,“游戏是公民从认识兴趣过渡到感情兴趣的一个媒介”。游戏满足了人们对新奇刺激的需求,又具有发展认知的功能。兴趣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外部刺激会影响兴趣程度。当兴趣程度过高,个体就会回避刺激;当个体刺激不够,个体就会寻求刺激来强化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游戏就是强有力的媒介。我们谈论游戏,大家会联想起“丧志”,后物欲时代我们要重新定位游戏,不仅满足新奇刺激的需求,还有人际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平台,呵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新定位游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3.着力内涵发展,锤炼高尚品格

为远离贫困而奔波,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温饱难题已经解决,人们的生活失去目标迷失方向,乃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社会中最初的一小部分人率先突破温饱难题的是我们历史上的贵族们,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反思。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目标是——诗书礼乐,为社会培养有内涵、品格高尚的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书礼乐对高校社会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教育面对富足的挑战对策是:寻找生活的意义,让艺术化的生活来应对物质富足带来的空虚无聊。现代教育是以专业为基础,专注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能力,忽视引导学生学会艺术化的生活的能力。在物质丰裕的社会,艺术化的生活可以驯化物欲,锤炼高尚品格。教育面对富足的挑战对策是:寻找生活的意义,让艺术化的生活来应对物质富足带来的空虚无聊。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学生专业为基础,以现代职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专注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能力,忽视引导学生学会艺术化的生活的能力。在物质丰裕的社会,艺术化的生活可以驯化物欲,锤炼高尚品格,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2]陈立中,赵志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高校德育体系[J].社会科学家,2014(11):110-113.

[3]薄爱敬.关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3):53-54.

[4]康来云.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看社会整合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12(10):64-67.

[5]房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典型引领和底线约束[J].高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4(21):96.

第6篇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参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园CNKI中的30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20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对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2]刘衍玲,臧源,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3]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4]岳瑛在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时指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5]杨俊认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已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6]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7]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综合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他们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2.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9]

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互补。

许多教育人士从家庭、学校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以达到两者的功能互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在德育方面强调家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类型角度,阐述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有的研究者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角色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对立与冲突。

3.家校合作中各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因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的不同,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地点,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这样。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1]

3.1 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种角色.首先,他们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他要通过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使教职员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支持者。要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设这样一个合作关系。

再次,学校管理人员的第三个角色就是他自身,“学校管理者”。他必须在家长与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政策,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等。

最后,学校管理人员是活动的协调人。缺乏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无法实现连续性。

3.2 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的角色。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的对象等。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以上角色外,还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教师也会为人父母,也是一代儿童的抚育者。当他们从家长的角色再回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时,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要。

4.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偏差两方面进行论述这一问题。

4.1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马忠虎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以下两点:[12]

1.从家长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因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提供钱,供穿,从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不是学校“请”,他们是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的。

2.从学校方面看,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家长的教育。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不能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请他们来反而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学校单方面教学生,使家长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教育;老师说教流于一般化,变成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起不到相应作用。

(二)任学兵指出家校合作的问题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够[14]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合作欠深度

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字,家访和个别交流等。这些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对合作活动的检查,监督等措施。[15]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经从概念,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国在家校合作研究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通过研究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和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0-105.

[3]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30(2): 400-402.

[4]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4-36.

[5] 岳瑛.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家校指导,班主任.2003,2:34-36.

[6]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7]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8]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科学院学报.2002,6(3):50-53.

[9]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

[10]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50,(3):158-159.

[11]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6-39.

[12] 马忠虎.影响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5-32.

[13] 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48-350.

[14]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8-95.

[15] 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38.

[16] 岳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第7篇

参考文献

[1]韩露,刘玉芝.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02).

[2]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3]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4]刘胜清.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05,(01).

[5]王庆先.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J].理论学习,2007,(07).

[6]建设党建新体系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01).

[7]向继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6,(01).

[8]邬海峰.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4).

[9]巨世卓.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不断开拓创新党建工作之路[J].政策,2001,(07)

[2]肖璋,秋实.党建工作也要打假[J].先锋队,2006,(01)

[3]贺敬纯.论切实抓好党建工作[J].理论观察,1992,(04)

[4]王昌国.加强基层建设和谐发展的本领修炼[J].政工学刊,2005,(08)

[5]董汉忠.围绕经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宣传,1995,(03)

[6]田文平.知识经济与党建工作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9,(01)

[7]翟杰,姜文华.把握好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特性及要求[J].理论学习,2002,(08)

[8]马秀华.加强基层建设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05)

[9]王淑英.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1995,(12)

[10]曾通明.注意克服基层建设中的“行为短期化”倾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06)

参考文献

[1]施芸.1997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着重做好的工作[J].施工技术,1997,(03)

[2]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组竞赛活动[J].企业管理,1986,(09)

[3]时新芝.共著“双丰”文明新华章[J].兵团工运,2006,(05)

[4]吴国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5,(02)

[5]程良波.重庆、湖北两省、市联合召开鄂、渝线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J].中国地名,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