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06-16 16:27:07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管理经济效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特点及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行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是高风险的行业,风险等级仅次于矿山采矿业。建筑行业产品固定、作业场所变动大、人员流动性大、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机械设备来回搬运,有大量高空作业、野外作业、坑、槽、洞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劳动强度大,使用临时工、农民工较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条件差。特点是高空坠落、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等是建筑施工企业多发的危险因素。

针对建筑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大安全事故、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百亿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也近百亿。2010年1至8月,铁路建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含火灾)13起、死亡63人,同比增加2起、40人。其中一般事故7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4人;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增加3人;重大事故4起、死亡41人,而去年同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今年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重大恶性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涨18.2%和173.9%,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对于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部分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致,但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事故原本是可以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得以避免。

2、 国家、行业、企业采取的安全生产对策分析

2.1 安全生产对策简述

由于建筑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国家对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设部和有关部委下发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制度。2002年11月颁布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制定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国家安监局以安监官办字(2002)2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通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国务院以国发[2010]23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明确理念与方针目标、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行业安全准入、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九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该通知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提高了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

建筑施工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监管,国家三令五申,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通知及文件,用行政的手段要求各级企业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各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经常性、定期、专业、节假日、季节性安全监督检查。铁路行业还积极推行了标准化管理,为施工企业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了安全管理,如铁道部编制并不断修订了一整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标准。另外,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以促进施工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按照国家、行业要求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各项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第三方认证。

2.2 对策分析

总体上,国家、行业、企业等在法律、行政、技术、管理、监督、体系等层面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对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都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基础和标准,强调通过管理手段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行政的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强调展开一些运动式的活动来加强安全管理。这表明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应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围绕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持续的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更注重系统管理和体系的作用,通过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强调全员参与,即注重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强调主动管理体制和持续改进,通过主动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制定控制方案和措施,进行培训,实施控制措施,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执行,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转变。

3当前建立和贯彻执行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多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部分企业领导没有高度重视,仅把取得认证证书作为投标加分的筹码,没有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整合,造成认证一套资料,工作一套资料,“两张皮”现象严重。

(2)对现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关注不够,在企业层面,通常是在审核时才给予关注,而没有从体系的层面或角度对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事先”管理。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没有列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年度工作重点。企业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但仅作为资料保存,没有发挥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没有对进入施工场所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4)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节约成本,在引进劳务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后体检,没有对职业病的预防引起重视。

4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在建立、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注意整合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有很多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完善的基础,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要注意分析标准要求,哪些内容和哪些原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满足要求,哪些是需要新增的内容,要把原来的安全制度跟现在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2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总体管理思路应当是公司一级通过初始评审建立自己公司体系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体系范围应包括产品范围,组织范围场所,管理权限等,公司都有哪些产品,如“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每一项产品都有自己的危险因素。公司所建立的清单应定期评审,特别在组织机构产品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评价、修订。项目部由安质环保部、机电部、物资部、综合部组成风险辨识小组,依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建立自己的危险因素清单,并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抄。辨识出的高中度风险应予以公布,并及时交底到作业人员。

⑵工程建设施工周期长,现场变化大。施工企业应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应做到在现场变化之前识别危险源。部分项目部虽然是按工程的分项、分部施工过程识别了危险源,但未考虑现场的变化,如结构施工中作业面的变化和工序的交叉作业,高桥墩等。有的虽然识别了,但对进入施工的劳务分包队伍没有进行交底,仅作为资料保存。

4.3 建筑施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责任目标,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杜绝职业病发生等之类的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安全责任目标,也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企业的不同层次要有相应的责任目标,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了理解、落实、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责任目标和管理目标加以区分,企业的责任目标应当继续保留并增加管理的目标、指标,用管理目标、指标来保证责任目标和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责任目标也应当分解,责任目标的分解,各层的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均为零,才能保证企业责任目标实现。管理目标则可以通过措施实现率的指标来保证,例如

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的发生,还应有其它的管理目标,如无触电事故,无机械伤害事故,无坍塌事故等,都可以制定具体的措施指标。

4.4 管理方案的制定应遵循先消除危险源,其次降低危险源,最后采用个人防护的原则。

有些单位在制定管理方案时,缺乏全面考虑,往往就事论事,采取措施,未遵循上述原则。要想把管理方案编制好,应从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材料、设施和设备等多方面考虑。首先应在方案上考虑消除危险源,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危险品、易爆品、远离易燃物和火源;在施工中减少物料的二次搬运;减少施工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如高空作业、坑槽孔洞内施工、减少交叉作业,减少同一作业面上下同时施工。其次通过安全措施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⑴完善安全制度,制定现场的特殊规定,如禁止在无防护的作业区下方通行;⑵改进安全防护设施,例如使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工具化;增大安全防护保险系数,如卸料平台的搭设,有的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已明令禁止使用钢管搭设,必须使用型钢来保证架子强度和稳定性;⑶改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功率大的、稳定性好的防护设施。可靠的塔吊、龙门架、卷扬机等。先进设备可以大大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但企业限于财力,不可能全都使用,可以逐步的配置。最后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率和正确使用率应是管理目标、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规定采购的要求及配置的范围及监督检查的要求。

4.5 进一步完善主动绩效测量和被动绩效测量的制度和机制。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各层次要开展主动绩效测量,被动的绩效测量,其测量内容分述如下:

主动绩效测量:⑴对遵守法规和有关合同、协议监测;⑵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测;⑶运行控制中的关键特性包括作业制度、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人员的定期体检 。

被动绩效测量:⑴对工伤、疾病与事件的监督;⑵其它损失如财产损失的监测;⑶其它不良绩效和体系运行失效;⑷员工康复及恢复计划。

目前,企业能够完全按上面要求做到的还不多,有的轻伤也没有统计,未遂事故、事件也无记载,对是否遵守了法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指标,缺少具体的统计数字,没有完全按标准要求做。我们应当按标准要求建立定期绩效测量的台帐,既要记录好的,也要记录不好的,以利于我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例如有一个项目以往事故中有一起因防护用品上的安全绳断了造成了人员坠落受伤,这个事故的记录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识别防护用品上的危险因素,对长期存放的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可靠性,对失效的要淘汰,对其它设施如对搭架子用的钢管、机件,也必须建立定期的监测制度。

4.6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计提安全费用,没有制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计划,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行业的员工未进行上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未做好员工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等各项工作。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患职业病的员工,没有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作业范围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四大类27种,即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性因素类,影响最大的是粉尘类。对于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遵循预防、控制、防护、监测与应急的原则进行控制,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对于体检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按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7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劳务分承包方和操作人员的控制,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随着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运行机制的变化,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企业长期固定工越来越少,多数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农民工。而这些工人往往素质不高、文化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工程建设企业的体系运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统计资料表明工程建设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80%以上是这些工人,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风险。管理得好能够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事件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强化培训。在上岗前,由专职安全员组织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这些人员提高风险意识。生产中,实行工序安全质量卡控,并把控制程序的要求告诉他们,向他们交底,对他们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4.8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领导和班子成员要轮流到现场值班,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检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项目部出了事故后,要立即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原因分析到位,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4.9作好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必须对进入了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实施管理控制。对无关人员,要坚决制止进行施工现场。

第2篇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 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康复护理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小儿骨科最常见的严重影响患儿足部形态和功能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位及胫骨内旋。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为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1]。由于致病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其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目前在治疗方法上存有争议[2]。我科于2005年-2008年采用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6例38足,并对疗效进行了随访分析,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本科2005年-2008年治疗并获随访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26例38足,男性16例24足,女性10例14足。年龄最大7岁,最小1岁3个月,平均3.7岁。随访时间最短1.6年,最长5年,平均3.2年。

1.2手术方式简介:首先对跟腱进行“Z”型延长,在保持一定的张力下缝合跟腱,再外移胫前肌腱,使两者张力都不能太大,以此,在保持肌力平衡的情况下,又保证了踝关节的活动,使足踝背屈、适度外翻后,用石膏固定4周。

2护理

2.1术前康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均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分散在福利院和寄养家庭生活。失去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受到严重打击,表现为恐惧、焦虑、自卑、消极。为此,我们设立专门的康复训练室,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宽松的环境,墙上贴着儿童漫画,在治疗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康复护士运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鼓励赞扬的话语,使患儿感到温暖和自信。在训练前护士根据个体差异先和患儿交朋友,让他们对护士产生友谊和信任,使患儿在情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并使康复效果达到最佳。同时我们向陪护人员讲解该手术的重要性、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使其对本病的治疗过程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配合我们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1)作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待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考虑手术治疗。(2)防止感冒 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嘱咐陪护人员看护好患儿,尤其在为患儿沐浴更衣时避免着凉,不要感冒、发烧,以免延误手术。(3)皮肤护理 因患儿学会走路后,就用足外缘走路并可发展为足背着地,负重部位皮肤角化增厚,形成滑囊,不易洗净,故术前三天每日用温水泡洗患儿足部,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泡洗时注意保持足部皮肤完好无破损,以防术后发生感染。(4)术前一天作好皮试,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因该手术为全麻,故术前12h患儿禁食、禁水,以防术中发生呕吐、误吸致窒息,术日晨留置尿管。

2.1.3手法按摩:手法按摩对手术后矫正畸形有很直接的意义,其治疗作用是通过牵拉刺激使异常挛缩的软组织细胞生长,使肌肉、肌腱延长,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3]。手法按摩自患儿入院即开始进行,每天三次。其方法是;用左手掌指握住患肢,用右手拇指指腹在跟腱、跨腱膜内侧副韧带处按摩10分(钟,使缩短的软组织舒展松解,再以左手拇指中指轻轻保护固定住小腿,右手拇指按压向背外突出的距骨头,其余四指托住脚底使其外展、外翻、背伸。

2.2术后康复护理

2.2.1患儿回病房后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并作好护理记录。实施专人守护,床边加护拦,防止患儿麻醉恢复前躁动坠床。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等引流装置。下肢垫枕抬高患肢20度,以减轻伤口肿胀或渗血,促进静脉回流。

2.2.2石膏固定期护理 术后患肢采用管型石膏固定,足趾暴露在外,便于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第一天开始指导陪护人员教小儿锻炼股四头肌,做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牵拉按摩足趾,做足趾的伸屈锻炼,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4次,每次5-10分钟。随着患儿耐受力的增强,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适当增加和延长。

2.2.3石膏拆除后护理 4周后拆除石膏,小儿平卧,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康复护士指导陪护人员双手拇指放在足底,余双手四指握住足背及踝部,两手拇指在第一跖骨头向两侧、向前滑动,并适度牵拉足趾,同时部分力量用于外翻和背伸,逐渐加大力量使踝关节背伸和外翻;接着按摩跟腱,拇指和食指放在跟腱两侧,从上至下沿跟腱滑动至足跟,同时背伸外翻踝关节;最后按摩足趾,一只手活动踝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足趾,牵拉同时背伸运动,逐个进行,动作要轻柔,勿弄破皮肤,开始时每天两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以后根据患儿情况逐步增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以患儿能忍受疼痛为准。 转贴于

2.2.4步态训练 步态的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由于6个月后,小儿逐渐形成自己的步态,习惯了原来畸形的行走方式,手术只能解决外型的畸形,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步态,所以要根据小儿的恢复情况制定步态训练。拆除石膏后当天即可进行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时间安排在按摩训练之后进行,此时,经过按摩后的足部肌肉已得到放松,较容易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康复治疗时间根据康复情况决定,一般为6月到1年。坚持按计划和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否则达不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3结果

随访结果参照Garceau的标准评价。优:足外形正常,无跟骨内翻及前足内收畸形,足能踏平,步态正常;良:畸形基本纠正,踝关节活动好,足能踏平,步态尚好,遗有轻度内翻、非固定性前足内收畸形;中:较术前有进步,步态尚可,遗有中度足跟内翻及跖屈畸形;差:仍有马蹄内翻畸形,跛行明显。本组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4讨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人数已经继脑瘫、唇腭裂和先心病之后,占第四位。由于其患病率高,又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等功能,且进一步限制了患儿的社交活动空间,缩小了其学习认知的范畴,所以早期的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 6个月)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主要通过手法矫正、 石膏固定、佩戴足外展矫形支柱矫正,或行跟腱滑动延长术等方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优良率(4,5)。6个月后患儿足部畸形将逐渐加重,可由松软型转为僵硬型,此时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满意,需要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主要来自本地儿童福利院,都超过了非手术治疗的关键时期,所以采用了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手术。手术治疗可以纠正畸形,为后期功能恢复提供基础,但小儿配合意识差,如果不锻炼就可能导致肌腱粘连,达不到手术的目的[2],所以,我们根据患儿情况制定严密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即开始进行相关护理和功能锻练,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术后早期给予正确及时康复护理,确保了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马瑞雪,王伟,赵群,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253-255

[2]周建林,刘世清,明江华 等.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足.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3):47-48

[3]何海红,赵红等. 53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新疆医学,2008,38:100-101

第3篇

[关键词]食品企业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S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081-01

1.前言

食品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食品或相关服务的经济组织。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其次追求食品的美味和健康。中国人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俱全,这些都对中国的食品企业提出了要求,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食品企业要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追求利润与提供安全、美味和健康的食品之间如何统一呢?食品企业如何在不影响利润的前提下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能从中给出答案。

2.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食品企业提供与食品商品和相关服务,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和其他企业一样,食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即企业的经济效益。食品企业的营利来自与耗费与成果的对比,一般用生产经营总值减去生产成本来计算。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对食品企业的发展的生命线。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就不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社会效益指企业对社会、环境、居民等带来的综合效益,是对就业、增加经济财政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环境等社会福利方面所作出贡献的总称。企业的社会效益好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市场秩序也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食品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狠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食品企业的社会效益甚至对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食品企业要重视社会效益,改变传统企业经营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食品企业的企业管理

3.1 食品企业的企业管理的特殊性

食品企业作为企业类型的一种,企业管理特点具备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同时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具有特别的要求。食品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首先考虑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食品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食品企业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打击。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愈来愈频繁,更多的世界美食更多呈现在普通消费者的餐桌上,消费者们的饮食结构因此越来越多元,不再局限于本民族的饮食文化,更乐意接受健康、美味的不同民族饮食文化,这些趋势对食品企业的管理提出要求:食品企业要善于与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食品企业交流,在抓好质量安全和立足于本民族饮食特色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健康和营养的全面角度考虑,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

3.2 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食品企业的管理

如前文所述,食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毋庸置疑的,食品企业的管理对食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企业管理能帮助食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食品企业追求的目标,科学的企业管理是食品企业必须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4.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实现途径

4.1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即使在人工智能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人都是最核心的劳动要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抓好员工的选聘。因为食品企业事关人身安全,提供食品原材料的食品企业在选聘员工时要考察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提供食品加工和服务的食品企业在选聘员工时要考察员工的职业道德,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一些传染病的检查。食品企业如果发现员工感染某些传染病,也不必恐慌,以提供条件帮助治疗为主,对员工加以正确引导,并做好各种补救措施。

4.2 特殊环节的严格管控

食品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对食品生产、经营和加工环节进行严格管控。至关重要的是食品安全检测环节,食品企业要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允许进入市场的商品、对不规范的食品服务进行严格管控,不给食品安全事故留有余地。对提供食品加工和食品服务的企业来说,要严格把关食品供应环节,从源头切断不安全隐患,并且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例如餐饮企业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和就餐场所的消毒工作;食品销售企业要严格把关食品的有效期,切断污染源。

4.3 技术环节的严格管控

技术管理是食品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食品企业的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食品企业的技术管理要求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食品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举措很好地吸引了消费群体。在现代人们日益关注企业服务的前提下,食品要企业要能够认识到服务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的一种,做好服务创新就是加强技术管理。

5.结论

总之,食品企业作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食品或相关服务,一方面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食品企业需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加强科学的管理。食品企业的科学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内容,除了人力资源管理、特殊环节的严格控制和技术管理之外,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本文从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究,也为食品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专著:[1]吴琼.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M].苏州大学:苏州大学,2010.

[2] 施蕾.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M].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2010.

[3] 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9.

[4] 王晓丽.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经济学院,2010.

报纸文章

第4篇

关键词:路政管理;干线公路;成本效益

在当前公路行业发展进程中,路政管理质量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决定着路政事业成本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好坏。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提质加速增效,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越来越健全完善,在推动了公路路政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该行业的管理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效益。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确保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持续地改进公路路政管理的经济效益,便成为了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纷纷研究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试以山东省干线公路管理为实例,就其管理成本和经济效益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概述

(一)公路管理的基本概念。公路通常涵盖了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管理因素,而其社会因素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公路的基础作用以及公益服务特征,尤其是承载了重要的经济效益问题。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公路管理一般反映了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宏观管理和科学调控手段的作用下,施加给公路的管理职能是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监督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推进公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能够提供给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以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干线管理在管理内容上,通常点多、面广、线长,非常复杂和具有较高的难度,既有公路的现场施工、后期养护,又有稳定使用、税费收取、行车服务和路政管理等内容,而且一般还涉及到与相关行业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问题,因而在干线公路的管理上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对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的测算、考核上,往往需要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全面促进公路路政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促进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及管理成本的科学计量分析

(一)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主要方法。一是要规范干线公路路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让其知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防止出现路政管理机构过于追求权力的最大化,而重点在服务上下功夫,确保路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推行电子政务模式,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应对突发事件,降低管理成本,改进路政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科学分析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和公路事业发展的客观形势,传统的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机制已难以顺应发展的需要,而且一些管理机构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往往不计管理成本的虚高,给路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科学地分析研究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对于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干线公路路政成本科学管理对经济效益的作用。成本管理在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复杂特点,并且对公路行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对各种现场作业过程的巡视,对路政管理成本的分析测算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山东省干线公路的实例,对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的计算进行分析,以正确检验在经济效益方面所施加的积极作用。1、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计算方法。目前在计算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的时候,比较常见的是对费用支出数据进行计算。在进行测算的时候,往往要依托干线公路路政日常管理的基本情况,而路政管理现场作业的主要情况又依据工作数量进行测算,在行使管理职能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与其它支出的和就是管理成本最终的数值,应用模型进行表示,即

该公式中,C指的是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ci指的是现场作业的成本,fi 指的是作业的数量,xj指的是其它支出。2、管理成本计算中涉及的相关数据情况。由于在分析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所以在获取数据资料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方便而且具有真实性,通常包括三种方法:一是从路政管理机构的年度统计报表或者文件资料中获取;二是通过发放调查表分析获取;三是通过调取调研材料获取。

(四)干线公路路政管理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实例。干线公路路政管理通常包括了路政监管、行政许可、车辆治理、现场巡视、案件处理、环境等环节。笔者以山东省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为实例,研究案件处理、路政监管等情况产生的管理成本和经济效益。本文以2015年山东省3个区域的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中人员消耗数据进行分析。其基础数据为:山东省北部每天人员消耗为285元,山东省中部每天人员消耗为308元,山东省南部每天人员消耗为335元,平均消耗为309元。该省在对公路路政管理中出现的违法案件进行处理的时候,执行的是一般程序,所以在测算管理成本的时候,为了保证路政管理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以及及时排除公路管理中的阻碍,路政监管机构往往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管理成本自然会增加。

三、结束语

公路路政管理是干线公路有效畅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公路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以山东省干线公路路政管理为实例,对其在现场案件处理和路政监管中涉及的管理成本及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以上数据可见,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同管理成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科学地控制管理成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公路路政管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成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通过衡量企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关系来反映一个企业的盈利情况。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生存的基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是每个企业不变的目标。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大中型企业 经济效益 方法和途径

盈利能力是目前经常用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盈利评价指标可以分为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以及成本利润率等几种,其中资产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它可以用来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来反映,其中生产总值指的是企业的劳动成果,即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生产成本则是指企业在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劳动以及各种资源。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1、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管理人员思想陈旧,对企业的管理不够细致全面。近几年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不少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在调查中发现,企业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问题,其中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不够尤为明显。在不少企业中很多领导对企业的管理仅限于听汇报,作报告,企业的管理方法也是仅停留在不切实务的修订制度、翻查报表以及计算奖金这些工作上。这些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往往不能准确的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致使企业的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发生推诿扯皮现象,甚至发生脱节等。

2、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久的规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工作人员,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的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不够重视,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对职工培训方面舍不得花钱,而只看重可以短期收益的建设项目,这样造成了企业中职工素质高低不齐,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另外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分配制度落后,不能很好的刺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很多企业在分配制度上存在着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分配缺陷。企业要调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对传统的分配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3、企业的文化与企业的发展脱轨。企业的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价值观念以及特有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发展战略、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可以看做是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顺利贯彻并取得有效的成绩,必须首先与员工形成强烈的共鸣,只有与员工形成共鸣,企业的文化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员工的工作产生正确的向导、约束作用,才可以有效的凝聚人心,激励员工。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与途径

1、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健康运行与否,针对我国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落后、脱节问题,可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更加强劲有力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要对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做好财务审计工作,为企业的良好健康运行提供保障;第二,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产品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第三,增加职工培训的投入,提高企业的人力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同时激励员工努力学习技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并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积极的完善,使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有效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效益;第四,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引进先进高效的生产工艺,并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

2、努力构建优秀的、可以与员工形成共鸣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对企业的文化进行优化,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感染员工,并与员工的内心产生共鸣,使员工可以真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企业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只有这样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才可以切实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才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3、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很多种,例如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风险控制等。风险控制是指维持企业适当的负债水平,并努力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两种控制方式,即盘点控制和接近控制,实际上资产保护控制指的是企业实物采购、销售、保管等环节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道德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三、结语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应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大中型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经营,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莉.企业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时代金融(下旬).2011(12).

[2]纪新华.运用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探索.中国商贸.2012(8).

第6篇

[关键词]安全投入 经济效益 以人为本 经济学 管理手段

经济增长永远是人类重要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而实现安全生产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主题。在当今追求人权平等的世界,人人渴望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需要安全,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对安全的讨论之多,对安全的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特别是各种煤矿企业中。那么安全与经济效益到底是一种什么的关系,又怎么样处理这种关系呢?笔者结合多年来在煤炭企业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对煤矿安全投入与效益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而作为煤矿企业,由于煤炭行业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的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大的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刻刻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行业的职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生产开采科学开采,所以说,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更为重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但也不能忽视安全而单纯去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漠视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事故发生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处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合理的安全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而如何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第一、要从“以人为本”高度认识安全投入

煤矿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强化意识,应当时时刻刻把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只讲安全,不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说,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现代化的生产建设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社会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只有有了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才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生产过程中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其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崇尚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健康完善的心理定式和正确的安全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的生产秩序的现代化员工队伍。

第二,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安全投入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能不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能有保证, 从而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狠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比如,阜新孙家湾矿难,承德暖儿河事故,陕西陈家山矿难等等,都充分证明这一点。我矿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了防尘系统、灌浆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购置了便携式瓦斯断电仪、自救器,完善了安全设施,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壮大安全监察队伍。因此,杜绝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全矿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连续运转。所以,安全投入并不是单纯的支出,只是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实效性。这就是安全投入的特殊性。

第三、要以管理手段提高安全投入的综合效益

第7篇

[关键词]安全投入 经济效益 以人为本 经济学 管理手段

经济增长永远是人类重要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而实现安全生产是人类最大的、也是永恒的主题。在当今追求人权平等的世界,人人渴望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需要安全,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对安全的讨论之多,对安全的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特别是各种煤矿企业中。那么安全与经济效益到底是一种什么的关系,又怎么样处理这种关系呢?笔者结合多年来在煤炭企业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对煤矿安全投入与效益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而作为煤矿企业,由于煤炭行业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的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大的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刻刻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行业的职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生产开采科学开采,所以说,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更为重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但也不能忽视安全而单纯去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漠视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事故发生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处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合理的安全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而如何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第一、要从“以人为本”高度认识安全投入

煤矿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强化意识,应当时时刻刻把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只讲安全,不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说,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现代化的生产建设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社会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只有有了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才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从而间接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生产过程中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其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崇尚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健康完善的心理定式和正确的安全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的生产秩序的现代化员工队伍。

第二,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安全投入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能不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能有保证, 从而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狠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比如,阜新孙家湾矿难,承德暖儿河事故,陕西陈家山矿难等等,都充分证明这一点。我矿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了防尘系统、灌浆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购置了便携式瓦斯断电仪、自救器,完善了安全设施,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壮大安全监察队伍。因此,杜绝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全矿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连续运转。所以,安全投入并不是单纯的支出,只是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实效性。这就是安全投入的特殊性。

第三、要以管理手段提高安全投入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