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7:06
序论:在您撰写国际商务交际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 非言语行为 语用语境理论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46-02
一 引言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研究者们日益关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非言语行为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事实上,在实际的国际商务环境中,许多优秀的中国商务人士精读英语语法知识,语言表达流利,但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使用非言语符号。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有效地使用和理解非言语行为,取决于交际时的语境,因此,本文试着从语用语境视角来分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二 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毕继万教授将非言语交际分为以下四大类:(1)身势语,Kinesics;(2)副语言,Paralanguage;(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三 语用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历来都是语用学家、语义学家、语用学家、语言哲学家及认知科学家等共同关心的课题。各家各派学者都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对语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语境要素进行了归纳,对语境意义进行阐释。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境发展为动态的认知语境,徐思益教授提出了语用语境的两个层面:核心语用语境及认知语用语境。如左图所示。
四 不同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运用
1.身势语
Example 1:
(A is an American, B is a Japanese.)
A: Because of your inferior packing, the article had been badly damaged. So we now file a claim with you for the loss.
B: …(Keep quiet, fidgeting with a pen.)
A: what I mean is that we need you to arrange for immediate dispatch of replacement at the favorable price available.
B:(Put down his pen.)I am sorry for the very inconveniences bring to you.
The Time: after the article was damaged
Place: In the office
Participate: A and B
Purpose: A tries to get claim
Condition: A lodged a claim to B due to the damage
Topic: Claim
In this example, A’s existing assumption that is that B would pay for the loss. B’s fidgeting with a pen conveys B’s upset. Therefore, for B, new information strengthened the existing assumption, a new assumption was developed. We can not infer the information just by using the six core pragmatic contextual elements. Also analyze A’s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 in this case. Therefore, gestures can easily be understood by using pragmatic context theory.2.副语言
Example 2:
(A is a businessman from America, B is from Tanzania.)A conversation was made between them in Brussels.
A:Could you please have some coffee?
B:No, thanks, I am full.
A: (After a while)Some coffee?
B:Thanks. Pause a while, I am not hungry.
A:Soon, how about going out to get something to drink?
B:It is too cold outside.
A:Coffee?
B: Pause… OK.
Time: Business time
Place: In Brussels
Participants: A and B
Purpose: To get some coffee
Condition: One asks as the other answers
Topic: Coffee
From the conversation, we can get the information that at the beginning, A and B could not be well understoo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wa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offee. B was from Tanzania where coffee was cultivated. So in his daily life, coffee was a food rather than a drink. However, coffee in America was quite contrary.
3.客体语
Example 3:
Jun Chen worked in one American company that had formal dress code. Being unaware of this. When Jun Chen went to the company for registration, he wore a jeans and a T-shirt. His fellow employees were surprised at his lack of discretion. The boss told him he would wear suits.
The next week, Jun Chen was told to go to a restaurant for dinner. Jun Chen he wore formal suit to the dinner. But to his surprise he found the boss and the clients wore jeans and T-shirts.
Time: On the day Jun Chen went to the company for registration
Place: In the company
Participants: Jun Chen, the boss and his colleagues
Condition: Chen Jun wore a jeans and a T-shirt to the company
Topic: About clothes
From the cognitive pragmatic context, Jun Chen, like many Chinese people considered what clothing to wear was not so important. In other words, how hard you work, and what you are able to achieve to the company are the major concern for most Chinese people in their workplace. But, Jun Chen in America, at this time, of course, he had to know,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4.环境语
Example 4: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Jack, went to Asian for negotiation. He and the CEO of the Chinese company made an appointment to meet at ten o’clock and have lunch together. Jack arrived punctually and waited for the CEO almost half an hour. Mr. Li did not come on time. Jack felt offended. He left without taking the meal. Mr. Li went to the restaurant ten minutes later. He also felt astonished without seeing Jack. When Jack returned to the hotel, he called his stuff to stop the business with Mr. Li. However, Li was also puzzled about Jack’s decision.
Time: Appointment time
Place: Hotel
Condition: Punctually Jack and unpunctually Mr. Li
Topic: An appointment
Purpose: To do the business
Participants: Jack and Mr. Li
After analyzing the core pragmatic elements, Mr. Li and Jack had the differen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Mr. Li’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was that in restaurant, business could be negotiated. While Jack, who came from the low-context country, considered time could not be divided. So Mr. Li felt puzzled about Jack’s cold response, the communication broke down.
五 结论
通过对非言语交际的四个方面: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及环境语的分析发现核心语用语境和认知语用语境要素,语用语境理论的这两个层面,可以合理有效地解释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的四个方面所传达的信息能在语用语境理论的引导下清晰明朗。核心语用语境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交际者、目的、话题、条件以及认知语用语境要素中的背景知识可以用来剖析国际商务活动中非言语行为所隐含的信息。通过对国际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的非言语行为所暗含的信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引导交际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毕继万.非言语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商务交流 语用失误 跨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彼此尊重、合作愉悦是国际商务交流双方的共同心愿。因而,语言的得体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务交易的成败。然而,语言的得体具有相对性,在一种背景文化之中的得体语言有可能因文化的差异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有可能是语用失误。因而了解语用知识、避免语用失误应引起中国涉外商务人才的高度关注。
一、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者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定义为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他指出语言错误被看成是‘说的不好’,而语用失误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是行为品质有问题。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各层面上深层的语用含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而后者则指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国家商务交流活动中,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语境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两种失误没有明显的区分。
二、国际商务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文化的形成和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使用语言来组织社会合作的能力。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互相理解,顺利交流。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它由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构成,它们都涉及到语用规约。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上述这些准则具有相对性。如果一方死板硬套不加以灵活变通,造成的语用失误就会引发误解、摩擦,使交际中断。国际商务社交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得体准则的语用失误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最为重要的是得体的称呼、问候以及告别的方式等方面:
在国际商务中,彼此之间用Mr.、Mrs.或Miss+姓互相称呼,如“Mr. White”、“Miss Brown”等。在这方面语用失误最多的一是Mr.、Mrs.或Miss+名的称呼法,二是用汉语的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来称呼对方。
问候言语行为大多是高度规约化的,甚至可以是仪式性。中国人易于用中国式的模式套语问候西方人,结果导致语用失误。如:“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会使对方误认为“我没有钱吃饭。你要邀请我吃饭吗?”。“Where are you going?”会使对方误以为你在偷窥他的隐私。比较得体的问候语应该是“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
寒暄的功能是调节人际关系。在国际商务社交中,中国式的话题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about your income?”、“How much does that dress cost you?”或“Are you married?”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直接提出会冒犯对方,属于语用失误。如若感觉有必要了解对方可以用比较婉转的句型,如:Would you be offended if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告别有巩固双方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传统的中国式英语的告别用语 “Welcome you come again.”也常常会使对方误以为对他进行真诚地邀请。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或者“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
2.不得体的回应导致的语用失误
西方人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这符合经济又得体的交际原则。但是中国式的回应“It’s my duty to do so.”却会使外商联想到“职责”制约,这种语用失误容易使对方误认为“并非诚心诚意”之语用含义。诸如“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的应答方式也属于语用失误,因为它们经常用来回应对方表示的道歉。类似“It’s my pleasure.”、“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的回应就会使对方领会你的诚意了。
在商务社交中,中国人表示认同用 “当然”表达,但是却与英语的“Of course”有着不同的语用含义,使用不当便会造成语用失误。如下例:
(1)Foreigner:Mr. Wang,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at 2:00 this afternoon. Have you mad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Mr. Wang:Of course.
of course易使对方产生“多此一举”之嫌,使对方听起来觉得口气生硬,与礼貌原则背道而驰。表达“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了。
3.道歉方面的语用失误
“I'm sorry.”似乎可以包罗所有的道歉之意,但是它在一些具体的语境里却会使对方感觉粗鲁与唐突。看如下例:
(2) Foreigner:Would you mind us having lunch together?
Chinese:I'm sorry.
语用失误中“I'm sorry.”违反了礼貌原则。令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应为“I’d love to, but I …”。
在商务社交中,麻烦他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中国式的表达法“I’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易使对方误认为你“故意而为之”,因而就成了语用失误了。比较恰当的表达法是“Thank you. I appreciate your time.”。
4.赞誉与谦虚冲突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赞誉准则是礼貌原则的一个方面,得体的赞美有助于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中国人的谦逊原则与之发生冲突。如下例:
(3)Mr. Jacobs:Ms. Zhang, You’re doing a great job. The division's finances are in top shape.
Ms. Zhang:Oh, no, Mr. Jacobs. I should have done better.
中国人谦虚的否定是个语用失误,它使西方人误以为他们在说谎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
5.缺乏以言行事的技巧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英语中,祈使句和命令句远远少于汉语。Searle(1965)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西方人往往在交际中借助于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者命令,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Will you please answer the door?”这一疑问句间接、含蓄地表达了命令,而“Answer the door,please!”在此语境中显得唐突,就成了语用失误了。
在商务社交中的祈使句“Repeat!”也是一个发生频率较高的语用失误。比较得体的“Pardon”或者“I beg your pardon”是对方乐于接受的礼貌的请求用语。
三、结语
语言的得体是国际商务社交中的一面镜子,是维系商业合作的桥梁。员工的语用失误容易被对方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甚至工作与交际能力,无形中会给商务交流制造障碍。因此,涉外企业应注重员工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瑞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9,3
[2]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Linell Davist: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徐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论文摘要] 国际商务社交中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不同的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语用制约,但是语用失误却会造成错失商机。因此,了解英汉语用知识差异对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正常进行才能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彼此尊重、合作愉悦是国际商务交流双方的共同心愿。因而,语言的得体性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务交易的成败。然而,语言的得体具有相对性,在一种背景文化之中的得体语言有可能因文化的差异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有可能是语用失误。因而了解语用知识、避免语用失误应引起中国涉外商务人才的高度关注。
一、语用失误
英国语言学者Jenny Thomas将语用失误定义为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他指出语言错误被看成是‘说的不好’,而语用失误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是行为品质有问题。
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由于不了解目的语各层面上深层的语用含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而后者则指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用失误。在国家商务交流活动中,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语境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两种失误没有明显的区分。
二、国际商务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文化的形成和维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使用语言来组织社会合作的能力。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互相理解,顺利交流。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它由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构成,它们都涉及到语用规约。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国文化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以及同情准则。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上述这些准则具有相对性。如果一方死板硬套不加以灵活变通,造成的语用失误就会引发误解、摩擦,使交际中断。国际商务社交的语用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欠得体准则的语用失误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最为重要的是得体的称呼、问候以及告别的方式等方面:
在国际商务中,彼此之间用Mr.、Mrs.或Miss+姓互相称呼,如“Mr. White”、“Miss Brown”等。在这方面语用失误最多的一是Mr.、Mrs.或Miss+名的称呼法,二是用汉语的职业或职务加上姓来称呼对方。
问候言语行为大多是高度规约化的,甚至可以是仪式性。中国人易于用中国式的模式套语问候西方人,结果导致语用失误。如:“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会使对方误认为“我没有钱吃饭。你要邀请我吃饭吗?”。“Where are you going?”会使对方误以为你在偷窥他的隐私。比较得体的问候语应该是“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
寒暄的功能是调节人际关系。在国际商务社交中,中国式的话题诸如“How old are you?”、“How about your income?”、“How much does that dress cost you?”或“Are you married?”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直接提出会冒犯对方,属于语用失误。如若感觉有必要了解对方可以用比较婉转的句型,如:Would you be offended if I ask you a personal question?。
告别有巩固双方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传统的中国式英语的告别用语 “Welcome you come again.”也常常会使对方误以为对他进行真诚地邀请。英语中道别时常常是“Goodbye.”、或者“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
2.不得体的回应导致的语用失误
西方人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这符合经济又得体的交际原则。但是中国式的回应“It’s my duty to do so.”却会使外商联想到“职责”制约,这种语用失误容易使对方误认为“并非诚心诚意”之语用含义。诸如“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的应答方式也属于语用失误,因为它们经常用来回应对方表示的道歉。类似“It’s my pleasure.”、“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的回应就会使对方领会你的诚意了。
在商务社交中,中国人表示认同用 “当然”表达,但是却与英语的“Of course”有着不同的语用含义,使用不当便会造成语用失误。如下例:
(1)Foreigner:Mr. Wang,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at 2:00 this afternoon. Have you made th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Mr. Wang:Of course.
of course易使对方产生“多此一举”之嫌,使对方听起来觉得口气生硬,与礼貌原则背道而驰。表达“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了。
3.道歉方面的语用失误
“I’m sorry.”似乎可以包罗所有的道歉之意,但是它在一些具体的语境里却会使对方感觉粗鲁与唐突。看如下例: 转贴于
(2) Foreigner:Would you mind us having lunch together?
Chinese:I’m sorry.
语用失误中“I’m sorry.”违反了礼貌原则。令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应为“I’d love to, but I …”。
在商务社交中,麻烦他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中国式的表达法“I’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易使对方误认为你“故意而为之”,因而就成了语用失误了。比较恰当的表达法是“Thank you. I appreciate your time.”。
4.赞誉与谦虚冲突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赞誉准则是礼貌原则的一个方面,得体的赞美有助于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中国人的谦逊原则与之发生冲突。如下例:
(3)Mr. Jacobs:Ms. Zhang, You’re doing a great job. The pision’s finances are in top shape.
Ms. Zhang:Oh, no, Mr. Jacobs. I should have done better.
中国人谦虚的否定是个语用失误,它使西方人误以为他们在说谎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
5.缺乏以言行事的技巧所导致的语用失误
英语中,祈使句和命令句远远少于汉语。Searle(1965)认为所有的语言交流都涉及到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动机是礼貌的表达所要说的话。
在国际商务社交中,西方人往往在交际中借助于疑问句来表达请求或者命令,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Will you please answer the door?”这一疑问句间接、含蓄地表达了命令,而“Answer the door,please!”在此语境中显得唐突,就成了语用失误了。
在商务社交中的祈使句“Repeat!”也是一个发生频率较高的语用失误。比较得体的“Pardon”或者“I beg your pardon”是对方乐于接受的礼貌的请求用语。
三、结语
语言的得体是国际商务社交中的一面镜子,是维系商业合作的桥梁。员工的语用失误容易被对方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甚至工作与交际能力,无形中会给商务交流制造障碍。因此,涉外企业应注重员工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瑞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9,3
[2]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Linell Davist: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徐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关键词:信息技术;国际商务谈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276-02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国际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人类迈进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商务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处理谈判各个环节实际业务的能力。主要内容是教授系统的商务知识、谈判策略、商务谈判语言结构等。国际商务谈判已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他们从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教学设备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持续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开拓了新视野,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有待改善
“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大多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输入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国际商务谈判自学难度较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资料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比较受限,授课教师容易照本宣科,授课内容容易局限在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部分,课堂上缺乏真实场景的再现。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授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表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已滞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配置等都应与时俱进。
(二)学生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谈判策略、谈判心理或谈判技巧的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不灵活。没能很好地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谈判中的各个环节展开不充分。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可接触的资料有限,可采取的途径有限,不能结合实际去了解收集资料,致使收集到的资料缺乏真实性。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谈判任务,“走形式”痕迹严重,无法反映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策略的灵活应对,所以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三)考核形式有待丰富
我国大部分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由一张期末闭卷考卷来评定成绩。学生只需在考试前突击,认真背诵课堂笔记就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得到高分,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对于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谈判的能力、运用策略的能力进行考核。然而这些能力在实际谈判中至关重要。因此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实际谈判中却并非是谈判高手。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缺乏激励机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几点建议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使课堂图文并茂、声形色兼备,通过生动的展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的满意度,培养出更适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基于信息技术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宰课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合作者。“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逻辑学、行为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还涉及众多经济、技术科学交叉的内容,对授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教学水平,还需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实施适当的教学手段,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种新的刺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录像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教学信息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师采用的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信息量更大的一个教学手段,更是语言教学与时俱进所必需的。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形象又直观地展示某些场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互动式的教与学,使学生渐渐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强化信息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学校相关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经费的投入,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措施,为教学提供一切可能的信息技术条件。同时强化对信息化教学成果的奖励,促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水平。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年来,许多高校为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不断探索,但一直存在诸多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同时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信息化手段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同时也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学受课时限制,学生只靠课堂学习提高十分有限。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一座丰富的百科知识宝库,既能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又能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各种形象情景。例如英语学习杂志网络版,英语学习网站等诸多英语资源,还可以通过QQ、MSN、E-mail、BBS、Blog、播客等网络通信工具交流心得、分享资源,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不再是教师,多媒体网络丰富生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获取新的信息与知识,主动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互动交流;激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模拟谈判、社会实践等,教师只做相应指导即可。教师的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自主学习者,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进而促进学生进入更高一个层面的自主学习。
(三)完善考核方式
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考核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评价,比如着重考查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或情境中是否构建了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在案例或情境中实际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及能力等等。商务谈判课程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模拟谈判、期末考试等各部分分别占一定的比重,亦可添加论文考核形式,督促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商务谈判相关书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商务谈判的浓厚兴趣。重点突出实训考核,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下,学生期末简单突击的应付心理。高校教师应不断积极探索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的考核方式。
三、结语
基于信息技术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教学因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郁,张泳.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4,(12).
[2]李美阳.商务英语教学视角下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3]果笑非.外宣翻译与高校英语教学[J].学理论,2013,(10).
[4]果笑非.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11).
[5]韩竹林.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6]■海峰.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
[7]潘尔艳.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方向浅析[J].潘尔艳,2011,(1).
[8]孙璐,司立国.商务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以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为例[J].林区教学,2010,(3).
[9]王颖.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J].商业研究,2004,(10).
[10]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5).
[11]吴显英,陈伟.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3,(6).
[12]薛金祥.中美商务谈判差异表现的文化根源及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2,(9).
[13]张晓辉.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禁忌[J].商业研究,2006,(4).
[14]战刘特.突破国际商务谈判僵局技巧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5,(11).
关键词:国际商务;教学;商务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36-02
由于用于描述国际商品交换与买卖活动的“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一词已经不能全面涵盖从事国际间货物与服务所必然涉及到的生产、经营、管理、交易、支付、融资、运输、保险、中介、服务等活动,人们便以“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 or Commerce)一词来涵盖它们,可以说国际商务活动是一种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全部经济贸易活动的过程,覆盖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在一个世界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商务人才的定位也必须与时俱进。国际商务人才的范围已经包括了国际贸易、外语、营销、财会、组织、管理、金融、保险、法律、物流等方面。因此,现在来看,国际商务已经是一个大商务的概念,对于人才培养的界定远远大于了过去高等院校所界定的所谓外贸人才。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全面地进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之中,我国不但需要世界市场在消费我们生产的产品,而且还需要世界市场为我国提供资源、技术、货物和服务,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于国家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第一要素高质量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就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商务》课程的设置就适应了这种需求。
二、《国际商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1.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不盲目地接受或者被动地记忆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或者教条地照搬课本的知识。因此,学习应该是一种探索,一种再次发现,一种科学精神,这才符合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强调的更多的是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把握知识的变化趋势。比如在《国际商务》课程教学中,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都会让学生围绕所教授的内容,自己选中一个角度来结合现实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并分析和把握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课堂内容。
2.复合型人才。国际商务专业的要求和性质决定了国际商务的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模式往往都是“外贸+外语”的平面模式,这种平面模式现在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全球化的国际市场要求“外贸+外语+其他专业知识”这种新的模式,我们认为可以称为“复合模式”。同时,现代新理论新做法的不断涌现,使得过去仅培养实务型的人才模式也在逐渐向实务型与研究型人才并重的模式推进,我们可以称之为“立体模式”。这样,在学科的安排方面,必须要有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相结合,文科与理科相结合,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总体而言,国际商务的这种培养模式的更新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外贸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的能力、也了解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极大地适应了国际市场对于当代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
3.实践型人才。国际商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这个特点决定了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际上,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企业则注重的是实际操作。不少企业抱怨大学生进入企业时脑子里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说,实践性对于《国际商务》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实施
1.进行双语教学。《国际商务》课程的双语教学,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授课,使得学习者能够对于商务的理解采用英文的思维方式进行,同时,教师采用汉语讲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对于国际商务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在互动环节,教师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可以采用英语来对学生提问,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全方面的听、说、读、写进行的实践练习,使得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商务知识与贸易伙伴或者竞争对手进行对话,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对抗谈判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还掌握了在普通的英语教学中所不常接触的贸易术语和商务专业词汇,从而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阅读能力、查询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国际商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必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和现代化。
2.注重实践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能够做好实践教学是《国际商务》课程研究的关键,现在看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设计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使得学生亲历亲为,设身处地地参与课堂的讨论,强化学生综合组织和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比如每次课程教师都要精选一个生动、实用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涉及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围绕着问题去思考、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或得出结论,最后大家一块儿探讨。当然,所有这些过程都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了他们不愿意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对立情绪,也可以使得教师反思教学的效果并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建立国际商务模式实验室,使得国际商务的仿真模拟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实验室得以实现,各种提高国际商务实际业务能力的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培养国际商务人才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条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请进来与派出去的方式,大力引进海外智力,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就是由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一种计划,该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推动国外顶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人才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高等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对于财经类大学而言,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国际商务》学科的建设水平,对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翠兰,鲍文.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5):153-156.
[2]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5):42-44.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类企业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人才成为最急需的一类人才。因此,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商务谈判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但就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学习往往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期末的统一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来源,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时间较紧,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出现冲突。所以,对《国际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案例的采集、编写、使用分析,初步形成案例教学库,增加案例教学的数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2)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到谈判中去,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4)针对该门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加强英语的使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本课程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以“全球化思考经济管理”为基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本课程以培养“双语、双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外语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中英文双语授课、答疑和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当代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惯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系统知识, 熟悉学科的未来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交流,培养既有谈判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人才,同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锻炼学生的谈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战略决定战术,战略指导战术”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考虑到沟通是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2.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wto是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因此wto 的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必须纳入《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经常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外国提起反倾销起诉,因此,学生也必须对倾销与反倾销等这类问题加强熟悉和了解;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学习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此,可让学生收集和模拟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化习俗、法律环境、商业游戏规则等,从而降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的风险[3]。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参考书目、英文资料或拟采用的案例并准备专题发言和讨论。
2.课中:增加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时间,具体包括: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专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谈判;专题讨论经典谈判案例或时下热点事例,总结经验教训,拓展视野,提升谈判高度。
3.课后:(1)公开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为学生与教师课后交流提供机会;组建谈判团队,布置谈判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2)积极创造机会,轮流安排学习小组参与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谈判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每月邀请优秀谈判人士举办专题讲座。
4.考核方式改革。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将平常的课堂参与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具有突出谈判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末考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来进行考核等办法。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目前国内唯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白远著。该教材是“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之一,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以应中国入世对商务谈判人才的急需而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文版教材。总的来看,现行教材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散;如案例的切合性插入做得不到位;如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等[4]。
鉴于此,必须积极改革和建设现行教材,首先要多方搜集和借鉴,在现用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改进,完善内容体系。辅助材料也需要搜集和整理,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此外,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编写工作。
四、《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与教学水平
学校和学院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如支持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鼓励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并承担各类课题;安排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以便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缩短自己摸索的周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如海外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懂得一定的谈判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界优秀的谈判精英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改进课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推荐编撰较好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供学生参阅,提高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图书馆与资料室应积极增订大量相关的杂志,如《企业家》、《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供学生与老师借阅;搜集相关音像材料,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播放和讲解分析[5]。
2.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科资源项目,罗列专题资料索引和目录,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提高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效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室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授课内容。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与教研室必须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抽查督导教师讲课,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展望
(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首先,克服现行教学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地学习商务谈判经验的机会,或邀请商务谈判精英为学生讲授谈判经验和进行谈判示范;其次,与社会和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和接洽,让他们积极参与大学课堂,为大学生开放谈判视频和讲座,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履行他们的社会公民责任[6]。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英文会话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知识,模拟和积累谈判实践与经验,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就等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缺少基本工具和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选用商务谈判英文版教材问题;其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文练习环境,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企业和社会就算能提供一定的观摩和演练机会,但大多都采用中文进行,很少采用英语,这就对学生练习英文谈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戴维a 拉客斯,詹姆斯k 西本斯.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F715.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29-02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类企业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人才成为最急需的一类人才。因此,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商务谈判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但就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学习往往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期末的统一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来源,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时间较紧,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出现冲突。所以,对《国际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案例的采集、编写、使用分析,初步形成案例教学库,增加案例教学的数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2)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到谈判中去,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4)针对该门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加强英语的使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本课程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以“全球化思考经济管理”为基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本课程以培养“双语、双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外语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中英文双语授课、答疑和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当代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惯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系统知识, 熟悉学科的未来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交流,培养既有谈判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人才,同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锻炼学生的谈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战略决定战术,战略指导战术”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考虑到沟通是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2.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WTO是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因此WTO 的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必须纳入《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经常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外国提起反倾销,因此,学生也必须对倾销与反倾销等这类问题加强熟悉和了解;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学习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此,可让学生收集和模拟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化习俗、法律环境、商业游戏规则等,从而降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的风险[3]。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参考书目、英文资料或拟采用的案例并准备专题发言和讨论。
2.课中:增加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时间,具体包括: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专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谈判;专题讨论经典谈判案例或时下热点事例,总结经验教训,拓展视野,提升谈判高度。
3.课后:(1)公开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为学生与教师课后交流提供机会;组建谈判团队,布置谈判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2)积极创造机会,轮流安排学习小组参与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谈判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每月邀请优秀谈判人士举办专题讲座。
4.考核方式改革。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将平常的课堂参与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具有突出谈判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末考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来进行考核等办法。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目前国内唯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白远著。该教材是“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之一,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以应中国入世对商务谈判人才的急需而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文版教材。总的来看,现行教材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散;如案例的切合性插入做得不到位;如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等[4]。
鉴于此,必须积极改革和建设现行教材,首先要多方搜集和借鉴,在现用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改进,完善内容体系。辅助材料也需要搜集和整理,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此外,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编写工作。
四、《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与教学水平
学校和学院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如支持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鼓励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并承担各类课题;安排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以便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缩短自己摸索的周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如海外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懂得一定的谈判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界优秀的谈判精英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改进课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推荐编撰较好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供学生参阅,提高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图书馆与资料室应积极增订大量相关的杂志,如《企业家》、《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供学生与老师借阅;搜集相关音像材料,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播放和讲解分析[5]。
2.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科资源项目,罗列专题资料索引和目录,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提高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效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室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授课内容。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与教研室必须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抽查督导教师讲课,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展望
(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首先,克服现行教学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地学习商务谈判经验的机会,或邀请商务谈判精英为学生讲授谈判经验和进行谈判示范;其次,与社会和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和接洽,让他们积极参与大学课堂,为大学生开放谈判视频和讲座,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履行他们的社会公民责任[6]。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英文会话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知识,模拟和积累谈判实践与经验,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就等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缺少基本工具和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选用商务谈判英文版教材问题;其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文练习环境,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企业和社会就算能提供一定的观摩和演练机会,但大多都采用中文进行,很少采用英语,这就对学生练习英文谈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戴维A 拉客斯,詹姆斯K 西本斯.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