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16 16:27:0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本体 兴趣 综合 目的 效果 创造

如今,学生爱上音乐课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了;音乐课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了。可冷静审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浮躁与虚假”的现象。如果进入新课程的实施只是响应一种号召,只是记住了关于新课程的一些概念、术语就匆忙上阵,那么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效果就要大打折扣,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音乐教学又出现了新问题。

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音乐课当然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凸显音乐性。“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紧紧抓住音乐本体,并以此为辐射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才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艺术修养。要达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在我们的很多音乐教师上课不弹琴、不范唱,如果这样可以算得上是音乐课的话,那么一个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不也能上音乐课吗?那我们音乐课还有自己的阵地、自己的特色吗?

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的兴趣才具价值。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教材的内容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但是我们仅仅为了得到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上“学生为主体”、“参与性学习”等时髦的标签,而根本不考虑表演的性质和教学效果,这就会使得表演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质,这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相背离的。

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不能仅仅从一些细枝末节的插曲来引起学生兴趣;应当深入理解音乐本身,从关注音乐的角度来开发出触发点,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深入开展课堂,不流于表面。

1、兴趣从音乐出发

我看了这样一节音乐课:老师讲授的课题是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可能受到我们一些思想的影响,老师一上来把所有的注意力,教学中对内容的注意力,都集中放在了对苗族文化的介绍上。刚一上课,就说出了目前教学中的普遍教学用语:“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用PPD幻灯片出示了苗族的服饰、苗族的建筑,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的生活方式。看过之后,为了体现主动地参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动手“命题做画”,画一个“早晨”。因为这个音乐的标题叫“苗岭的早晨”于是老师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注意力引向了对苗族相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分析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和意境。关于苗岭早晨,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应该揭示苗族音乐最具有特点的旋法,就是音乐要素独特的表现。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兴趣决非音乐教育的全部。教学中,兴趣是必不可少并为我们所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不能成为牵制教学的羁绊。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许多老师开课都有意回避了识谱教学,对学生的演唱技能发声方法等也不再提什么要求,甚至学生大声地喊叫歌曲也不敢提意见了,只怕绕了学生的兴致,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设计的教学环节出现了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事实证明,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基本目的的识谱和乐理知识教学,是音乐课程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音乐是听觉艺术,不是盲目的自由

不管是自己上公开课,还是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有一句话是经常出现得,那就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句话初听起来,似乎是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只是水平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性地给予一些指导,以为地听任学生“自由”发挥,学会就不会有很大的进步。虽然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对于真正的音乐课意义是不大的。

二、以“音乐为本”为准则的学科综合才有意义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是提倡学科综合的主要目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以高度重视。

欣赏歌曲《东方之珠》。老师上课后依然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于是,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的关于香港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与地方的文化,播放的是“东方之珠”的背景。这堂课上了之后,一位同学评价说“老师你这堂课上得真好,比我们语文老师上得还要好”。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堂课的时候,我们极其尴尬,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音乐教学在课堂上究竟应该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不能单以学科综合来定义本课的学习内容。没有真正理解“综合”的内涵,认为它仅仅是各种学科知识的叠加;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综合”,竟撇开音乐学科特点,把音乐课上成了思品课、地理课或其他课,使音乐课面目全非。教师意在通过“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这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显然在实施时发生了偏差。对此,教师首先要正确的理解“综合”;其次要明确“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形式;再有,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与延伸不要占据音乐学习时间过多,不能喧宾夺主;第三,每一种艺术都有达到共同目标的独特方式,掩饰这些独特性,从而强制的组合他们、淡化他们,需求一种同一性只能削弱我们的审美感受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强调了相似性,而淹没了音乐学科的艺术特色;不要关注表面的同一性,而忽略了各自的特点;不要忽视各自艺术的不同观察、反应与感悟,而一味地简单的欣赏。用艺术的手段,来组织音乐教学中的“综合”,有度、适度才能给予统一的印象。

三、 以辅助教学为目的而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才有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有着高效、快捷、直观的优势。它能够把文字、图形、动画、叙事、音乐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等,还能教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这一点上说,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我们也经常在公开课上见到类似的状况:老师讲所有的教学内容做成动画,甚至连歌曲题目、课堂提问等一读就懂的东西也不例外,也不管在在教学中是否有效、科学。而这种牵强附会地使用课件,使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弱化了音乐教学主旨的想象,也是我们日常工作该极力杜绝的。

在欣赏《七子之歌》时,可用录像展示直观画面,它既展示了澳门的风土人情,又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和澳门同胞的拳拳赤子之心,有静有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真情实感。当童声合唱的《七子之歌》响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内涵美,情不自禁歌唱。但是很多老师做课件的目的不明确,或是为了赶时髦,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一概都做,以致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了音乐课的常规形式,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就称不上一节好的音乐课,特别是公开课,总觉得没有课件就会对不起观众似的。于是,我们的老师制作课件的时间占去了备课时间的大部分,利用精美的画面动感十足的FLASH诠释了本该带给学生无限想象力的优秀音乐作品,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试问:这样的结果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初衷吗?

多媒体课件在运用时应有明确目的,要考究画面与音乐的情绪、情感、风格和文化曾面的内在联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表现、创造等能力的提高。那种应景的制作,生硬的视听结合,片面描绘音乐的课件宁可不要。那种试图完全用画面来图解音乐作品的做法,还会造成对学生审美感受的误导,是不可取的。

四、 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音乐创造才有力量

狭义理解音乐创造的具体涵义,使音乐创造止于一种固定的形式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创造教学是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主要内容、重要途径。创造教学,能丰富学生想像力和发展思维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对培养具有实践精神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是有的教师曲解了音乐创造的具体涵义,使音乐创造流于一种固定的形式。比如,有老师喜欢在教唱完一首新歌后再让学生改编歌词,于是“小老鼠”成了“小花猫”,“三年级的小男生”成了“三年级的小女生”,这样的创编有意义吗?也有的老师在欣赏歌曲前对学生说:“同学们,发挥你们的创造力,用你们的画笔跟着音乐画出你脑海里最有个性的体会和音高线条,看谁对音乐最有感知力!”,试想,这种事先没有任何创作旋律的训练铺垫,学生的创作成果可想而知,基本上都是歌不成调,或是线圈飞舞。教师如果满足于这样的创造力培养,我们的课改又会走入一个新的死胡同。

广义的音乐创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包括音乐作曲,如曲调创作、歌曲创作、音乐伴奏创作、改编音乐作品,还包括即兴创作及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在内的学习活动。

第2篇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轻视学生主动参与。在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往往还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结构沉闷的音乐课堂气氛、师生缺乏互动。教师虽然认真备课,并把教学程序背得很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这样表面上看教学环节紧凑、连贯,但实际上学生整堂课都由音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乏味的唱谱、唱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则非常轻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本质上对人们情感的积极作用。1.2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为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活动课,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例如唱歌教学的课堂结构至少要是两段体的结构,动静结合,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有静态的学习,更要营造动态的氛围,但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分段式的课堂结构,学生被动的学习歌曲,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密切师生关系,指导音乐技巧。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优化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技巧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当讲到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音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的讲课,很可能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课堂枯燥的氛围,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新的认识,对音乐课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材料,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调动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加强音乐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在讲《小动物唱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点,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再播放动物真实的叫声,以验证小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紧接着让小学生听教师的弹唱:“谁唱歌呀,叽叽叽。”这时小学生会跟着伴奏唱出:“小鸡唱歌,叽叽叽”之后利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出小狗、小羊、小猫等动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良好。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容量,给小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讲解《新年好》,这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然后提问:“过年的时候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录音,这样他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打着节拍,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小学生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和学习。2.4构建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入掌握学情,选择具有童趣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因而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实现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当太阳慢慢落下,夜晚来临,你们在美丽的夜空都会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门窗的窗帘拉上,通过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画面,这时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进行唱歌教学恰到好处,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领唱、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结语

总之,音乐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4):174-17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04):106-107.

[3]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0):55-56.

第3篇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作为高校选修课程,大学音乐鉴赏课没有受到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修满学分而已,所以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笔者认为,学生消极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选修课是由高校选定的,与必修课一同排入课程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门课程;其次,学生不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开设的意义,没有正确对待这门课程,导致无法实现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未能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相融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高校方面

要想做好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程的顶层设计,高校首先应加强对选修课的认识与重视,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选择选修课。

其次,高校要规范教师聘任制度和岗前培训。聘任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应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接受过专业学习,或者有训练或研究的经历,具备较强的音乐综合能力。另外,高校需考核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如随机抽取教材章节,要求教师试讲等,从而全面考核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在录用后,高校要从思想品德、授课能力、综合知识、言行举止、职业操守和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对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最后,高校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音乐鉴赏课成为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个性发展和全面培养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学科交叉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育人目标为中心,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责任,统一思想和认识,充分发挥大学音乐鉴赏课的育人作用。因材施教、选择好教材是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第一步,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贮备大量的音乐素材,研究教学对象,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另外,教师还应调研“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该班级大学生曾学习音乐的程度和人数比例,从教材知识、音乐案例、鉴赏分析和体会感悟等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教学。

其次,教师要通过音乐鉴赏课,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与外延,将教学范围由音乐发展扩大到美术、历史、政治、哲学等更多学科。这就要求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和短期的教学效果,要以更高、更宽的眼光设计教学,把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大学音乐教研室应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用无意识教育形态提高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应广泛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网络与课堂,使音乐教育更具普遍性和实效性。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影视作品、五线谱视听、演唱录音、钢琴软件等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开展互助互动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大学生的学习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二、课堂效果是关键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比较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有序组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开展互动,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个人才艺展示平台,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音乐知识转变为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演唱、乐器演奏、舞蹈、小重唱等才艺表演,以便教师加深对学生音乐特长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式教学,善于挖掘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开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认识与辨析音乐作品的旋律变化,促使大学生懂乐理、会唱歌、能欣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价值。如通过欣赏和感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赞美英雄的歌曲,促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欣赏和感受有励志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懂得自强自立、关爱感恩。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不仅蕴含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内容,而且与文学、美术、戏曲、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多元化特点,其包含了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欣赏音乐,可以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民族风俗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后体验是保障

大学教育一般以“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办学模式为主,第一课堂则重于理论基础的教学,除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教师还应保障课后实践体验。结合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融入艺术实践活动,营造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第二课堂环境,从而锻炼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应积极组建大学生艺术团、街舞协会、乐器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欣赏音乐会、合唱艺术节和文艺晚会等音乐活动或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拥有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一来,第二课堂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由课堂教学转变为参观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纪念馆、博物馆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实地讲解,加强学生对音乐时代背景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后艺术活动的指导。高校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增强教师的指导力度与责任感,确保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收获。

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能进一步发挥音乐鉴赏的德育作用。在课后体验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引导。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原创情景剧或话剧排练,征集学生自创或改编的歌曲,并融入爱国、爱校、感恩等主题,既弘扬了主旋律,又发挥了音乐的德育作用。

此外,高校可在教务平台中设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以便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一方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起到考核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加艺术类组织或比赛取得的成绩计算到第二课堂学分成绩单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达到了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从大學音乐鉴赏课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以期提高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现状 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已经摆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采用趣味教学法、互动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整体可以说得到了切实的提升。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部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和因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分析、解决。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体概况。

在我国小学教育现有的课程体系当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传导、试唱及练耳等方式将声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培养其自身的乐理应用能力。而从教学的基本模式上来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依然采用教师讲授的知识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从教材的选择上来看,人教社与音乐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应用较多;而从教学手段上来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多媒体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的角度上来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点有待改善的不足之处:

1.堂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

以上已经提及,目前我国多数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然采用单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将授课的歌曲进行相应的分解,依照分解之后的段落进行分段弹奏,进而配合歌词进行歌曲的传授,或者是直接通过授课的方式对相应的乐谱和乐理知识进行讲授。除此之外,多数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都很少会顾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在缺乏心理学知识运用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对于兴趣教学法与激励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相对不足,这也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手段不科学。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学校对学生音乐知识以及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核的时候,考核的方式通常都比较单一。考核方式基本采用学生选唱歌曲的方式,让学生从学习过的歌曲中选唱一段或者是一首,通过学生现场演唱的水平来检验其音乐水平以音乐能力。但这种考核方式中人为性因素的影响较大,无法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能力进行检验,考核的结果自然也不能作为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授课能力的有力参考。

3.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对陈旧

部分小学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设备通常都比较陈旧,乐理知识的讲授基本还都是采用纸质教学挂图进行辅助讲解,直观性相对较差。结合声乐学的基本原理来看,歌曲的演唱呼吸与共鸣可以说是最难把握的技巧,而这也往往是音乐教师难以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展示的一项教学内容。在我国部分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硬件设施的现有配置条件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硬件设备将音乐教学的难点进行更直观的展示,这不仅仅是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中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二、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部分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针对以上分析来看,该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我们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调整。但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作为音乐教师,其只能通过对教学方式的调整与转变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章主要从音乐教师的角度上对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进行简单探析。

(一)通过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对任何学科的教学工作而言,兴趣都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就像莎士比亚所言“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基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以技巧和知识为核心的枯燥且乏味的授课方式,学生往往无法对音乐学习提起兴趣,所以小学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摆脱传统音乐知识灌输和音乐技巧训练的教学方式,采用兴趣教学的方式,将各种富有乐趣的有序贯穿并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来感知音乐,进而在提升情趣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具体来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传递音的游戏训练学生分声部以及合唱的基础能力;或者是可以通过即兴创编音乐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这些游戏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并通过对不同游戏的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资金的音乐感知能力、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二)在归还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

不管是哪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其主体对象都应该是学生。因此,小学应约教学要切实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规划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归还学生的自。在音乐教学中,情境是教学活动情感化的基础条件,教师应设置利于教学的情境,并提供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材料,在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基础上,完成角色的转换,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第二,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条件,以此为基础激发其积极探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让血色好难过根据相应的图片来进行音乐节奏的创编,通过类似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积极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

(三)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分层教学方式的应用要求音乐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在参加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利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再创造。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应进一步强化与学生之间在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对班级中缺乏自信、畏惧胆怯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与鼓励;而对于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创新的学生,则应给予适当的赞许与激励,以便于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进行自我展现和自我评价,使其可以在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音乐创新和音乐创造。

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表演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对各种学校或者是社会的文艺演出的参与,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并通过音乐实践加深对音乐知识和音乐底蕴的感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结论

总之,要在实践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切实推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并不是一项能够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学校、音乐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上探讨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还必须从教学设施建设、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对音乐课堂教学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沈维丹.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11).

第5篇

(一)图文结合的教学

聆听乐曲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知。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薄弱,要使他们能轻度理解音乐,感到共鸣,要以他们的思考角度为依据,通过动画、故事、短剧、小品等形式去启发他们,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来帮助他们感知。我们可以用颜色、线条、文字、动作等将音乐直接表现出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音乐为背景,编排音乐短剧;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讲述的内容等,组织大家进行评比,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趣味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乐器教学

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是,教育必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创造性,发展潜能,以及发展个人,要让他们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将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是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充分表现。由于乐器的鲜明技巧性、情感性和艺术性,能够让学生对乐器感到极大的兴趣。本来,小孩对乐器有新奇感,他们愿意使用乐器来学习音乐,这样可以极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生物上讲,演奏乐器时,人们情绪将受到影响,调节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增强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身体各方面的良性生长。乐器本身能直接的演奏音乐,使听众欣赏;在枯燥的讲解下,加入乐器的伴奏,课堂的氛围将改善很多。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乐器,既满足教育大纲中对创造性教学的要求,又能迎合孩子们演奏乐器、学习音乐的求知欲。

(三)竞赛教学

小学生的竞赛意识是很强的,这一点在他们平常的游戏中很容易发现。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点特征,让学生之间互相竞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为一个计分单位,这样,学生能够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完一个学习的课程时,老师可以举行“记歌词”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先做示范表演,唱出一首歌的前两句歌词,然后每个小组轮流接。通过各个小组的正确度,进行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家踊跃参与,而且加深记忆,更加喜爱音乐这门课。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用有趣的图像,生动的声音,风趣的讲解这种动态的效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发达的互联网中,我们可以搜集到各种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编制成多媒体课件,模拟课本中的情景,将它们直观的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帮助他们理解,进而激发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探索。学生岁数小,生活历练少,接触的事物没有多少,因而存储在脑袋里的事物少。通过多媒体,将各种抽象的事物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要比简单的听老师讲解,要有趣的多,更容易加深印象。艳丽的色彩和美妙的声乐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好奇和探索。事实证明,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极大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要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找到符合本地区学生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二、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课堂 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184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音乐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分别从各个角度出发,对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一、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有趣味性

现行音乐教材有一个缺点――偏重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讲解,而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传递出的情感等介绍不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适当做些调整,挖掘音乐作品创作者、创作背景等有趣的部分,详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深刻认识音乐家,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渗透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二)灵活变换教学手段,使音乐学习乐趣十足

1.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理论知识配上图片、动画展现出来,使抽象、枯燥的音乐知识变得形象、有趣,学生记忆和掌握起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在对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教学时,播放演唱或演奏的画面,使学生感受演唱者或演奏者的动作、表情,以演唱者或演奏者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欣赏中。

2.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如合唱、集体演奏等,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组织学生集体表演时,教师要敢于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独立完成。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提出些建议,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观众静静地欣赏学生的表演,或者“听从”学生的安排,在表演中客串等。学生在自主、开放、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实践,不但能够提高音乐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发展对音乐的创新、创作能力。

3.利用数码设备摄录创作过程。学生是

音乐艺术的表演者和创作主体,他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的过程中去的时候,却无法欣赏自己的表演过程和创作成果,这无疑是学生的一大遗憾。随着数码设备的迅速发展,照相机、录像机等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缺憾。教师可以事先放置一台录像机,把学生的表演录制下来,或用照相机把学生表演的精彩瞬间抓拍下来。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播放视频或照片,使学生欣赏到自己的表演,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表演欲望和创作热情,越来越积极地、快乐地投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

二、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激活学生音乐细胞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不同的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既不能过高,以免学生产生学习困难,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不能过低,以免降低学生的成就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做好课时安排,适度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且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很高的音乐天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时安排,在每节课中适度教学,使学生既学到各方面的音乐知识,又有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开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的教学方法,做出正确的演唱姿势,然后规范学生的动作,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在教学演奏时,一定要采用实物教学法,首先使学生认识相关乐器,了解乐器的功能、发音特点等,让学生亲手触摸乐器,感受它的构造、质感。在进行乐谱识读教学时,可以才用身体律动教学法,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使学生在身体的律动中,感受音乐……

(四)与学生充分互动,全面开展有效教学

1.要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有效的导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进行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音乐教学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音乐知识的强烈兴趣。特别是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学生会异常兴奋,推动课堂教学达到。

2.师生间要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唱,要求学生分组练习等,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练习实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7篇

1.课堂中注重实践技能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对音乐的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低,所以理论的学习教学是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相反,音乐技能能够有效的学习,而且学生更加感兴趣[1]。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简单的辅助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对音乐能够有很入的了解,在不断的训练学习中,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加。教师把握好教学,有效地组织课堂,加强学生音乐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动性,比如在进行节奏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调动身体,用手进行伴奏,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小乐器进行实践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更加大,或者利用身边的物品,比如尺子,笔等也能达到效果,这种轻松,富与玩乐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音乐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2.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游戏教学元素,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比较好动,都有玩的天性,音乐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愉快的学习,如果加入游戏元素,进行游戏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和理解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小学教学中常見的教学辅助形式,能够对学习有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同时加深学习记忆,让很多难学的知识能够以一个简单的方式呈现。游戏能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利用游戏教学模式和游戏元素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1中,游戏活动和音乐教学就可以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进行音符音阶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接龙的游戏,模仿听到的声音,通过一些简单的识别,让学生了解到音色,音调等等。游戏教学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游戏中对学习也有所提高[2]。

在音乐教育当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性知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识别的能力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学生借助不同的音乐判断不同的音符、音阶。在唱歌的时候加上律动,可以让教学效果更加理想。许多歌唱家在舞台当中进行演唱时会,都会添加一定的动作或手势,这一些动作都可以让舞台变得更有内涵,同时在唱歌的时候适当的添加一些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丰富的表现歌曲。例如,在《东方之珠》的教学中,可以将歌曲进行分解:A段的第一段歌词是又能用右手单手写2,第二段歌词是用左手单手写2,B段是用双手写。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节奏的理解以及歌曲的表演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3.应用声势律动,突出特色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当中合理的应用声势律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以及最原始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富音乐教育的类型,声势律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对多种音乐类型的共同理解,同时应用声势的伴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默契程度,并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在音乐教育当中合理的应用声势律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并促使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实现更加密切的和谐。在声势律动的教育当中,教师可以应用非常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节奏模仿、接龙游戏等等,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例如,在《伏尔加的船夫曲》欣赏过程中,在提到了劳动号子这一内容时,便可以让学生模仿纤夫拉纤的过程,伴随着音乐的结哦组,让学生排队统一进行拉纤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可以在律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号子的作用,突出劳动号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