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7:06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规划解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字]:城市规划; 空间形态; 香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2008)100045-02
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1. 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230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066。53KM2。现有人口6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89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2.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1930年到1946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1935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 高度发展阶段
从1970年到1997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 全新发展阶段
至1997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
3. 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1886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1935年,雄居中环的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50亿港币,高52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霄的巨大火箭。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造型新颖的高70层的中国雁行新建大楼,如节节生高的竹子,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楼最高一节柱好象竖立的大拇指"第一"的雄姿直指蓝天。香港中环银行建筑高度和风格的变化是香港建筑高层化、风格个性化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的特征。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香港开埠时期,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突出的"点"。20世纪40年代,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汇丰银行大厦、中国银行新建大楼等新一代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耀眼的"点",此时的香港中环天际线是多层次的群体。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早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退居为香港中环天际线的背景,香港中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协调共生,进一步突出了香港城市天际线大尺度、高密度和多层次的特点。
4. 结语
香港面积虽然面积很小,但人口相当密集。在如此密度高的地区,建成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这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4.1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
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4.2 城市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作用
城市规划过程都会在城市某些地段设置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用以体现地方特色。在香港中环的介绍中,汇丰银行作为其标志建筑不断发展。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形成,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地区发展的需要。这一事例说明标志建筑不仅是其本身在该地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营造了一种城市景观,让该地具有某种标识性。
城市规划中,设置标志性建筑在城市景观上的作用有引导作用和形成城市景观系统的关键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伟聪. 香港城市规期检讨[M]. 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l997.
【关键词】郑东新区;风格;规划;顺驰第一国际
1.项目概况
顺驰第一国际位于郑东新区cbd外环和第三城市中心轴线的交,占地面积4394.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8364平方米,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预计2006年10月公开发售,是顺驰集团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出的首个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整体规划建筑沿地块边缘布局合理,有利于中心景观的营造。地块地势平缓,有利于营造简洁现代的景观空间层次。但由于地块被分三块,中间连接地块狭长,不利形成良好的景观界限和衔接。
2.凝炼“仕家”的景观主题――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其“仕”:学也;其“学”:觉悟也。表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能觉悟生命,而“仕者”,是觉悟了生命意义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根基,“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仕家”界定了消费者家庭的觉悟品质,也就界定了“仕家”环境与生命意义的联想方向――去狭隘以向开敞,远混杂而近秩序,避喧嚣以取宁静,逆潮流而顺自然。
3.景观特征与文化特征
3.1以经典之美规划场所
古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造他心目中世界的秩序,在“高林?仕家”,以几何园林的形式开扬场地,使其明朗清楚和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
3.2 以线性之美串联场所
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区域的主题景观串联起来,以线性的交通组织带动景观组团。简约的线性几何布局,结合空间变化与环境,创造出道路系统及场地空间感,使整个场所具有统一性和趣味性。
3.3 以文化景观提升场所
几何形式的文化景墙,思想者的主题雕塑的设计等,以达到“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要目标。主设计格调优雅、浪漫、富有古典生活气息,入口两处林荫大道引人入胜,业主可以感受得到这里是一种画境、一种文境、一种宁静。
3.4 以立体绿化改造场所
园林建筑、地坪紧密结合地形,随行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挡墙处设置了多级高差,舒缓了一级高差的垂直坚硬感,并且增加绿色廊架停车位,对硬质挡墙进行了一定的空间遮挡,使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更加的丰富,围墙的设计?很好的与周边环境和谐。采用立体式绿化围墙,利用景观生态护坡的方式消除高差;在道路边增设特色景观小品,增加了整个挡墙的趣味性和绿化的层次,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3.5 以水景营造宁静场所
设置有精致的水系,平静淡雅水面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和水中树池,显得简洁大方。水池的周边设置了亲水平台,是小区业主休闲的好去处,以“流、跌、涌”等形式,互为点缀,交相辉映,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水的灵性和水的魅力,给新贵一种高雅惬意的水景享受。
3.6 以景观元素丰富场所
在本案中绿化设计以“花园、生态、保健”为设计定位,营造“仕者”宜居的绿化环境。以“简洁融洽、精致完美、独树一帜”为绿化设计目标,实现了创造“仕者”生活的美好愿景。
3.7 以交通组织整合场所
根据地形特征和建筑布局,采用环状道路通行,人车分流,并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小区,为业主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简约的几何布局,结合景观空间变化与环境感受,道路系统融于小区环境,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合理的交通组织令社区有序而安宁。
4.景观设计与文化的结合
本案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诉求,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景观串联起来,各主题空间中布置景观构筑物与景观小品,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4.1 高林化境
高林化境的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愿景,以几何形式的景墙开扬场地;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几何状的景墙、几何状的景观跌水,其效果明朗清楚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主入口雕塑选择为思想者,当人的精神高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思想得到提纯升华,即是此思想者的根本表征。思想者的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含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与整个园区的“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题紧密贴切,沿袭了Art Deco现代建筑的风雅气韵和低调的奢华风格,显得有亲和力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4.2听香水榭
听香水榭其寓意为环境清雅宜人,安静闲适的地方。域中设置了镜水廊桥、琴韵广场、咖啡茶座等,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听水声、畅谈人生、促膝品茗。镜水廊桥的水景让环境更加的妩媚,亲水平台满足人与水亲密接触的愿望,卵石在微波下隐约可见,涌泉的形式活泼可爱,使整个小区具有勃勃的生机。水边的琴韵广场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恢宏气势,以几何纯粹装饰线条彰显无限景观魅力,与高耸流畅挺拔的Art Deco现代建筑相呼应,以倾泻而下的流水彰显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水声、笑声、畅谈声与新贵名士追求的高贵感不谋而合,代表永恒向上的人文精神。
4.3 景观街区
独具特色的“景观街区”思想,打造现代感强烈的商业街景区,主要考虑到与与CBD的衔接关系和人流问题,其空间设计是从半开敞到开敞,从小区向外渐次过渡到宽敞林荫大道的路面。整齐的林荫大道、的格调小店、悠扬的笛声、惟妙惟肖的雕塑小品、丰富的夜景灯光,给街区带来一丝别致的情趣。商业街植物设计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的方式,构成该空间的高层框架,同时在乔木间点缀造型现代感强烈的灯具丰富夜景色彩,并按一定距离设置线条简洁的草坪灯,和谐中蕴含着变化。营造出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的街道环境。
5.结语
经历过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记忆和经历不断浮现叠加的小区,才会成为城市的永恒。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一个空间,只有充分正确地考虑了“人”因素,才能使设计的场所焕发生命力,成功的景观设计正是在承受住社会洗礼考验后自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韩昊英.日本1968年《城市规划法》划线制度的实施成效及政策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一、发展目标
中期目标:至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远期目标:至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城市群分区
长三角城市群被细分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五大都市圈为: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四条发展带为: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沿江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走廊,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江海联运港口优化布局。沿海发展带,坚持陆海统筹,协调推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沪杭金发展带,依托沪昆通道,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打造海陆双向开放高地。
三、城市定位
《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各城市重新进行了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1 座超大城市、1 座特大城市、13 座大城市、9 座中等城市和42 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 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 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其中将上海定位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杭州、苏州、合肥则为I 型大城市。
此结果一出,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同城市的等级之辩,特别是“杭州不如南京”的声音四起。其实,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是以城区人口的数量划分城市规模的。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用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种:1 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500万~1 000万人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500万人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人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万~100万人的城市为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人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官方划分城市规模所用的人口指标是城区常住人口,其对城区的定义是:城区是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它区域。
在全新的长三角城市群版图中,上海继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规划》将上海定位为“全球城市”,这一学术界谈论已久的观点,正式写入国家级规划。也对上海提出了着眼全球、着眼未来的全新定位。对于上海的超大城市名号,没人会有意见。但同样是发达省份的省会,凭什么南京就是特大城市,而杭州却只是“大城市”。杭州人难免会觉得不公平。而如果按照市域常住人口计算,2014年杭州的常住人口为889万,超过南京的822万。换言之,同为省会的杭州之所以在城市规模上“输给”南京,是因为其下辖的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的常住人口按规定并不计算在内,就是杭州下辖的两个县(桐庐县、淳安县)和两个县级市(建德市、临安市),城区常住人口没有达到特大城市标准。南京则不同,只有市辖区,已经实现全域市区格局,常住人口达到822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67万,达到国家特大城市标准。类似的例子还有苏州,它的市域常住人口达1 059万,但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个县级市的人口不能计算在内。
Abstract: The city's road is the organizer and division of the city's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nd the skeleton function of the city. As the number of car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oad traffic is increasing,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cale of the road brings a different change to the city. In the daily life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the city's original gorgeous business complex gradually become depressed, but the small street business is still booming. As a city plann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block size of urban road network planning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ercial needs of the city economy, namely the user of commercial facilities, the size of street scale and commercial hierarchical layout with the needs of different commercial scale are studied. Pleasant neighborhood scale, a hierarchical arrangement of business activities not only can meet the daily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is the right way for health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关键词: 道路网规划;街区尺度;经济需求
Key words: road network planning;street scale;economic needs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038-03
0 引言
曾经人们对于商业综合体充满了期许,集中繁荣的经营模式让人眼前一亮,聚集了各类型的商业服务,一度也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今天的城市商业发展中商业综合体却出现了不景气和萧条的现象,造成这种不景气和萧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今天逐渐放缓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形下,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反思和分析这一路走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健康现象的原因。
商业综合体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是城市发展的产物,缺少活力甚至出现萧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中到底需要怎样的商业服务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初衷怎样在城市商业的功能布置和规模控制上得到更好的体现。城市经济形式的变化来自互联网的影响,给商业综合体带来的巨大影响。街巷尺度与商业功能分布和形式规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街巷尺度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商业形式和经营规模。
对于城市中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主要界面的两侧同样也是城市的主要道路的两侧上,与此同时一般都是在道路的交叉口布置。因此,城市道路网密度决定街区的尺度同时也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体量和规模。街区尺度依据是否符合使用者的日常使用便利和心理可接受为衡量标准来判断,适宜的街区尺度范围在城市中大的街区尺度和较疏道路网布局中很难得到很好地落实。以使用者的使用便利和心理可接受距离为标准规划和布置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形成便于使用者出行的街区尺度,这样的街区尺度和道路网密度情况下,商业功能的合理布置才显得更加有利于功能的发挥。
1 “为人”的街区尺度
只有适宜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体量和形式的商业才能更好地运营在城市之中,以人为本的城市其商业的布置也应符合居民的日常所需。在人们不断反思城市中各种城市病时,也慢慢意识到城市本应为人而建现如今却是在为汽车、摩天大楼、各种综合体而建。同样,原本沿街而布的商业被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各种光鲜亮丽的百货大厦所替代,然而居住在城市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因此而更加便捷舒适。“7070M”以人为本的城市街区尺度,研究以人为本的城市尺度就回到我们的城市没有汽车的那个时代,从古代欧洲城市街区经典尺度近乎“70M×70M”,其周边的建筑为3~4层;在中国古代集大成者的元大都中,城东西向支胡同间距也恰恰为70M,周边建筑均为一层。“70M”的街区尺度,城市的居民就生活在其中,宜人的日常生活、步行出行。
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营国作邑的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对于王城规划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贺业矩先生依据其绘制的“西周王城规划结构示意图”。“方九里,旁三门”(周制1里约为320m),“国中九经九纬”城里形成三纵三横的主要道路和其间的次要道路形成规则的棋盘网模式,将城中分割为81个闾里。营国制度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样的营国制度和街巷的尺度一直被遵循着,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使用者的而不同需求有过改进和变化,但其本质适宜的小街区尺度一直沿用。
2 扩大的街区尺度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
到底什么样的城市在今天城市发展中是适宜人的尺度,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商业活动应当以何种形式与姿态布置在城市中,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大型封闭社区及其“同伙”汽车将原本宜人的街道尺度扼杀:
2.1 丰富邻里生活消失
和谐健康的邻里生活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城市人与人之间融洽的相处关系,随着大型封闭社区的出现虽然大家都住在同一栋高层上,彼此之间却没有了交流与联系。丰富的邻里生活就这样消失在大型封]小区之中,大型封闭小区就成为了一个个巨型冰冷的水泥容器,冰冷没有温度、人情味。
2.2 安全的步行路线越来越少
在城市中一直都提倡居民出行以步行为主,可是留给行人安全出行的路线越来越少,缺少了安全感的步行出行怎么会被居民所选择,以汽车出行为依据考虑布置的城市功能、结构、尺度怎么能同时很好地兼顾行人的安全出行。带给行人出行的不便利严重影响到行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
2.3 便利的街头服务逐渐萎缩
在城市街区尺度变大的过程中,便利的街头服务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原来活力的街头服务就被扩大的街区和大型的商业所取代,没有了便利的街头服务只有一个个整齐光鲜的冰冷街道。严整的城市界面,向路人展示着科技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行走其中感受不到丝毫的活力与灵动。整个城市中的活力源泉就这样在城市中慢慢失去了活力,城市的活力缺失城市还怎么保持正常的运作和发展;城市魅力又该依靠什么保持与维系;城市中居民又何来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4 失去了市民的主人地位,“城市精神”渐渐离我们而去
城市为人而建,市民是城市的主人,然而大而封闭的街区,为汽车便利出行而设计的宽阔道路,并不适宜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居民生活在以“汽车”为本的城市之中,没有主人的地位感,“城市精神”也渐渐的消失殆尽,多的是以汽车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在城市中留下的印记。城市因为汽车和高科技而改变,变得不适宜居民的生活实用。
当我们放慢脚步回顾城市的发展,在面对各种城市问题冷静思考时,“人的行为、人的需求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这样在先前规划理论中出现过的语句显得格外刺眼,城市的发展中前人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今城市的发展就要求我们能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时刻铭记这些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让城市得到更好更健康的永续有机发展。
对于“大马路+大型百货+小汽车”――《雅典》这一城市建设模式的继承,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4.1 为了小汽车提速,摧毁人行道
在城市的发展中,过多的考虑汽车的各种便利和使用在城市的道路中不断地扩宽马路让小汽车在城市中的使用越来越通畅便捷,过分地照顾汽车的出行,当车流量过大道路交通饱和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扩宽车行道路将本不宽敞的人行道越挤越窄,车行需求得到了满足,居民步行出行缺乏对行人的出行和使用需求的考虑。在城市中人行道不再是城市交通的关注焦点,忽视了人行的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让人行交通变得越来越难。
2.4.2 为了塑造商业中心让临街商铺给商业综合体让路
为了塑造大城市的浓郁氛围,塑造了数不清的商业综合体,这些被塑造的商业综合体坐落在城市的宽阔马路旁,原本活力十足的临街商铺渐渐的失去了活力,临街商业选择了为各种商业综合体让路。临街商业不再有,被塑造的商业中心能否一直这么活力十足的经营下去,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这样的商业综合体或许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显得更加脆弱。
2.4.3 为修建地铁让路
到处都在为修建地铁让路,然而巴黎的香榭丽舍、台湾及日本银座最大的通道是人行道,可以一起约会逛街的街道。
城市的魅力或许在城市人群密集出现的地区,依照人们使用需求而设计的一条街道,可以行走其中又能休息在一旁与三五个好友聊聊天的线性空间。城市的魅力远不止一个高楼林立的CBD所能诠释,城市的氛围一定会在城市人群最为密集的地区,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精神就是要在城市居民的身上感受到,有居民使用的街道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街道。在城市被高耸的大楼包围占领时,充满活力与人情味的街道显得弥足珍贵。
3 商品经济越发达越需要比较小的街区二维尺度
一座座商业综合体将城市中最具魅力与活力的各种商业活动禁锢其中,沿街熙熙攘攘的商铺不再、街道活力不再、城市魅力不再。对于商业而言,购买者喜欢舒适的购物休闲环境,环境不是仅仅依靠科技力量就能实现的,适宜的购物环境对于购物者舒适的体验尺度,行人行走其中购物、休闲、娱乐、游憩等功能的实现,对于城市而言这样的小尺度多功能的宜人步行商业组织形式成为城市最聚集人群的地方,成为城市的重要空间环境。更加重要的是有利于商业利益和地产增值。
商业服务的布置一定会考虑商业利益的大小,然而商业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街区尺度,成为影响现代城市街区尺度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交通则为另外一个决定因素)商业利益同临街面的长度密切相关,假如一个大街区的临街面总长度是4,则将其分成2、4、8、16……份后,各份相加得到的临街面总长度依次为6、8、12、16……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地块中道路网密集程度的增加,临街面总长度也不断增加。
街区的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商业服务的布置和规模,居民适宜的步行出行距离和商业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半径这些都需要宜人的小尺度街区模式。
对于城市的商业而言,也应分层次成系统的布置于城市之中,点线面的分布形式。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呈现点状分布在城市之中;各种活力的沿街商业呈线状分布在城市之中;各种线状与点状商业形式交织最终形成面状的商业体系。一个城市完整的商业体系应有的形态就是点线面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分布在城市之中。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城市街区的尺度就直接关系着商业服务布置的形式和规模,影响着商业活动发展的活力。健康的城市商业布局就应该是有层次多种形式的出现在城市功能的布局之中,各种形式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彼此支持而不应是相互间的排斥和干扰。只有成体系的分布才能使商业得到长足永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展,杨晓琳,杜启洪,等.“五小”打造CBD人气街区[J]. 走向世界,2016(15):58-59.
五月份是踏上征程的起点,工程部里的五个人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楼总是工程总监,周经理是工程部经理,谢工负责强弱电,童工负责土建,我负责给排水,领导很亲切,大家很好沟通,很有意思的是我们都不抽烟。
第一件事、熟悉“万邦·国际中心”设计方案。对于我而言就着重给排水专业的了,地下一层作为未来的停车场、设备用房,地上一层至三层为酒店、商业用房,四层至二十二层为住宅区,这个现代化的高档型小区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必将以她那美轮美奂、温馨舒适、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综合优势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第二件事、配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总结,我们查阅了多种版本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包括当地的和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总结的。把一些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节点分专业归类,这对于今后我们万邦国际中心项目的总包合同的制定,工程的质量目标控制,确保整治不合格工序,有效地管理总包方,做到有依有据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件事、临水方案的确定。在工程部李主任的协调下,自来水公司同意给我们在杜北路的市政给水管网末端开一个DN100的口引至工地的西北角围墙内,相应的管道、阀门、水表已安装到位,这一工作在五月二十一日顺利完成,临水点的确定使我们完成了“三通一平“的其一。
第四件事、配合地块周边已建建筑物的测量。我们经过几次的实地测量,终于测量出了项目所在附近牌门路、杜北路、沿河路和中心路两侧已有建筑物总高和一层阳台高,经过整理把这些数据传递给设计院,设计院进行日照分析这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件事、配合地质勘探。五月二十号是个重要的日子,勘探工作的全面展开,标志着我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南北两台钻机紧张工作,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施工四十个勘探井将全部结束,其中十六个钻井取土样送往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经过他们分析,所得出的地质勘探研究成果将作为设计院设计桩位图的依据。
第六件事、配合工程总工期计划的排列。经过不断地讨论和多次的修改初步完成了一级节点计划,这个工期计划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这对于控制施工进度和总工期将起到指导作用,预计到2017年底“万邦·国际中心”将通过竣工验收,到时一座有标志性的高层商住小区将以她那美丽的姿态呈现给在杜桥。
第七件事、配合围墙施工和广告架的放置。六月二十九工地围墙砌筑开始,按照当地抗台风要求围墙采取了加固措施,确保围墙坚固可靠。
第八件事、配合临电施工和安装。八月十日临海供电局接通箱式变压器内部电路和电表,至此“三通一平”中的通水、通电、通路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第九件事、审查初步设计。十月份设计院初步设计文本和设计图纸设计完毕,送到工程部审查,楼总和周经理指导审图工作,我们分专业把初步设计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包括结构、建施、强弱电、给排水、暖通。所能查到的问题初步逐项列出,然后反馈给设计院以便在施工图阶段得到修整。
以上是我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本着在“专业上明确分工,工作上相互配合的工作思路”给排水是我的重点,其他专业我也紧密配合。不过在工作中也感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
一、本专业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提高,专业能力是基础,只有不断的充实专业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工作。
二、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当地话的能力,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协调能力体现在工程管理各参建单位的方方面面,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协调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高效的协调能力对促进质量、进度等等方面的管理是富有成效的。
三、专业间配合能力,专业的分工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独立,比如给排水专业在管理过程中,就必须和土建、强弱电、暖通紧密协调。因此争取以全面发展的能力来弥补单一专业的缺陷。
四、房产开发流程的掌握,房产开发过程复杂,这点我要不断的深入学习,关注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及时了解房产信息。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处,明年的工作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到明年的工程开工后,那时的工作量会比现在大很多,提前规划自己的工作才能理清思路,我规划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紧跟项目进展,密切配合现场。
二、根据设计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给排水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清单。
三、排列给排水工程计划工期。
四、给排水工程专业质量通病的完善,做好工程管理的事前控制。
五、施工前的准备,理清项目管理要点,积极配合各类合同的制定。
以上是我明年的重点规划,同时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领导的安排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工作,相信明年的工作会做的更好。
恒邦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成立,站在一个高的起点用发展的观念去规划自己,我们要走的路还很多。在全球经济危机复苏还很脆弱,国家宏观调控不断出台的时候,我们靠什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上突出自己的优势掌握主动权,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创新的思路优化管理。“万邦国际中心”明年就要开工了,对于项目的管理我也归纳了自己的看法。
一、以发展的思路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管理是关键,技术是前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效的管理。
二、关注恒邦公司其他在建项目的进展,积极互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整个建设过程,是保证质量、成本和工期的关键。
四、成本管理。通过有效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五、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反应的就是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水平,品牌形象的最终也靠质量来树立。
【论文摘要】: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香港为例,从其城市概括说起,再详细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空间形态变化。还将香港中环作为特色街区,分时间段对各阶段的发展和标志性建筑物分别介绍。最后,企图从香港城市的规划与空间形态中,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些启迪作用。
前言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原属广东省新安县。在时期,被割给英国。到了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之后,香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与内地很多城市相比较下,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很多方面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对于城市规划方面,香港城市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1. 城市概括
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交通、金融和旅游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距广州市中心约140KM。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组成,包括了230个大小岛屿,总面积1066。53KM2。现有人口600多万,98%以上属于中国国籍。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89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2. 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结构发展历程
香港当局和政府历来重视香港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其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着。香港特殊的发展历史,客观上导致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特征。
香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2.1 初步发展阶段
1841年英国人强占了香港岛,并对香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他们开发香港的主要目的是把香港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城"。香港开埠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深刻地刻下了英国殖民文化的烙印,并对香港后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缓慢发展期
这一阶段是指从1930年到1946年,此时香港被卷入国际经济政治旋涡,直接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导致城市发展缓慢,最终,多元国际时代取代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由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转变成国际风格的高层新建筑。1935年建成的汇丰银行成为香港城市天际线变化的突出标志,这一时期香港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2.3 高度发展阶段
从1970年到1997年,由于香港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用地的极度紧张,导致香港城市形态发生巨变,形成高度集约化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建筑形态高层化;建筑功能复杂化;建筑风格个性化;城市天际线体现大尺度、高密度、多层次的特点。
2.4 全新发展阶段
至1997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没有发生很多的变化。
3. 典型街区分析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重点街区,它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香港城市形态的变迁。如建于1886年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是当时香港中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模仿欧洲古典式,盛行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到了1935年,雄居中环的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高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的象征。如今,香港重重叠叠,鳞次比的座座高楼高耸入云,特别是中环一带,更是大厦毗连,飞廊交接,造型别致,各具风采。耗资50亿港币,高52层的汇丰银行大厦,巍峨雄伟,正面像巨大的火箭塔,大厦主体如待命发射、直冲云霄的巨大火箭。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造型新颖的高70层的中国雁行新建大楼,如节节生高的竹子,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楼最高一节柱好象竖立的大拇指"第一"的雄姿直指蓝天。香港中环银行建筑高度和风格的变化是香港建筑高层化、风格个性化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的特征。
相关中环的街道高度比一直在急剧增长,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口的增长快,人口密度高,人多地少,香港当局长期以来采取"高层和高密度"的城市建设方针的结果,也是香港高度集约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的最突出反映。
香港开埠时期,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突出的"点"。20世纪40年代,12层具有国际风格的汇丰银行大厦、中国银行新建大楼等新一代建筑成为香港中环天际线中最耀眼的"点",此时的香港中环天际线是多层次的群体。政府山、总督府以及圣约翰教堂等早期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退居为香港中环天际线的背景,香港中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协调共生,进一步突出了香港城市天际线大尺度、高密度和多层次的特点。
4. 结语
香港面积虽然面积很小,但人口相当密集。在如此密度高的地区,建成有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这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4.1 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纵观香港城市的发展,促进其城市发展的动力,正是其作为自由贸易港之后,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才得以城市的发展。
香港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带来了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香港国际贸易的繁荣,既带动了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城市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4.2 城市规划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作用
城市规划过程都会在城市某些地段设置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用以体现地方特色。在香港中环的介绍中,汇丰银行作为其标志建筑不断发展。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形成,一方面是城市规划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地区发展的需要。这一事例说明标志建筑不仅是其本身在该地作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在营造了一种城市景观,让该地具有某种标识性。
城市规划中,设置标志性建筑在城市景观上的作用有引导作用和形成城市景观系统的关键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伟聪. 香港城市规期检讨[M]. 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l997.
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从2011年――乌鲁木齐的“民生改善年”开始,“幸福”一词越来越多的被广大市民所提起,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民生工程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可以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在新疆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者从国家的角度指明了新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后者则为如何实现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的策略。作为民生改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乌鲁木齐市的城市路网目前处于“放射状、环状、方格状”相结合的“混搭式”布局,受历史与地形因素的影响,路网布局不合理等现象长期存在,拥堵现象极易发生,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还会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
2 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拥堵现象的原因分析
2.1 路网问题
首先是路网容量不足。虽然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城市道路设施规模迅速提升,但是受城市飞速扩张的影响,路网密度反而较以往有所下降。其次是路网布局不合理。受历史沿革及地形因素的影响,以河滩快速路为分界的东西向两块区域的整体连通性不足,传统中心区又形成了改造难度极高的不规则路网,在高峰期极易发生拥堵现象。第三,在路网级配方面,乌鲁木齐市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之比为1:1.6:1.5:5.2,次干道的比例明显低于最优级配,支路也未能达到这一标准。最后是道路功能的层次划分混乱。乌鲁木齐市的新城区普遍重视主干道建设,路网密度不足;旧城区则因历史沿革等问题无法发挥支路的使用功能。同时,过境快速路相对缺乏,过境交通的压力无法得到疏散,降低了河滩路、外环路等快速路为市区中长距交通提供服务的能力。
2.2 公共交通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得到有效构建,公交网络层次相对模糊,接驳公交、普通干线、大站快车相对匮乏,仅凭单一的公共汽车很难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同时,市区公交线路未能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不少线路的重复系数过高,优化工作却进展缓慢,公交枢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立,但是与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还相去甚远。最后,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不仅车型陈旧,而且数量明显不足,不仅无法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公共交通的使用需要,而且不利于乘客获得更为方便、快捷、舒适的外出体验。
2.3 静态交通问题
首先,乌鲁木齐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为1:0.22,存在着近20万个缺口,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停车管理与运行问题。其次,受配建停车位不足的影响,公共停车场就承担了巨大的分流任务,但是市区公共停车场的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对社会开放的配建车位根本无法满足市区车辆的停放需求。最后,在前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市民被迫选择了路边违章停车的做法,这样既不方便管理,又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尤其是城市慢行交通产生不良影响。
2.4 交通管理问题
首先,乌鲁木齐市的交通标志线与交通语言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规范设置的问题较为突出,信号控制与A类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次,交通流的管理与组织水平不足,干道上不同的交通流相互交织,极易发生拥堵。即便是在单行道非常集中的老城区,也因为单行带规模与系统性不足的影响而经常发生拥堵现象。而且,市区的公交专用车道名存实亡,很多社会车辆无视相关规定混入其中,极大的制约了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输效率功能的发挥。最后,市区的交通智能化管理刚刚得到发展,但是系统间的配合与协调能力不足,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为落后。
3 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规划和建议
3.1 提高城市路网建设速度
乌鲁木齐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经济、车辆的增长潜力巨大,所以交通网络的建设应采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并在规划阶段解决目前存在的支路、次干道、快速路缺乏问题,使路网系统的衔接更为合理、层次更加分明。同时,市区内不同区域在交通增长趋势、路网成熟度、用地空间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道路建设应有所侧重。在城区,应以对外通道建设、路网密度提升以及交通引导功能发挥为中心,中心区域则应以道路的改造和优化为中心。另外在进行路网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兼顾步行、非机动车对于慢行交通的实际需求。
3.2 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乌鲁木齐市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拥堵现象最为突出,所以不宜再对其进行过度的开发,而北部平原地区则属于城市用地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区南部进行严格管控,以优化和整治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市区东、西部可在确保地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扩展。作为我国西部中心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市应当尽快构建高效、便捷、科学、合理的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为本市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商贸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明确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在不同类型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在乌鲁木齐市占据着30%的份额,略少于步行。预计到2020年,公共交通、步行等对慢行交通要求较高的出行方式仍然会牢牢的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无论在政策、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主管部门都应当继续加大对于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在尽快构建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出租车为辅的良好格局,并通过高效运作、功能健全、层次合理的公共客运体系的构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3.4 做好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在城市交通中,静态交通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性指标。结合乌鲁木齐市的现状,本文建议首先应明确现有的停车管理办法的法律地位,使执法单位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应通过法律规章的构建,要求全市的新建住宅、商业街区以及大中型公共建筑必须配建或增建设停车场;第三,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停车场建设领域。最后,提高全市停车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做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结语
乌鲁木齐市不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同时也是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而在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连接我国与中亚和西亚国际商贸中心。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够得到早日实现,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坚持“东延、西进、南控、北扩”原则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城市交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完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效快捷的现代化、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的发展与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1]洪晓龙、刘小勇.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2,28(H21):24-27.[2]李易樯.BRT在乌鲁木齐城市交通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2012,(2):178-179.[3]徐万晖.关于城市交通拥堵和车位短缺问题的思考及对策分析[J].城市,2012,(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