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7:02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教育途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员;校本;人文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教育出来的有德有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有德无才是可造之才;无德无才是无用之才;无德有才是坏才,是对社会国家有害之才。所以在小学阶段只注重知识分数而轻视德育教育是极端错误的。学校德育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切实推进学校“有效德育”工程建设。
一、全员德育
学校要做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育人。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的工作,而是要学校广大教职工全员参入的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德育教育不留死角、不留空位,从而使全体学生沐浴在德育的春风中。
二、网络德育
此网络非“E特网”,而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形成的大网络。网络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有利资源,如社区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在社区养老中心做义工等,让学生结合年龄和个人实际进行选择,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德育教育。另外,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接受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德育的第一任教师,不断提升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三、活动德育
组织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习得。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请校内外优秀领导老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教育,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接受好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朝读时间朗诵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队会进行阵地建设,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聘请的校外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进行交通、消防等知识讲座,充分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开展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幸福的生活;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九九重阳节”对学生进行爱老敬老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让学生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春、秋两季组织学生到户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自我德育
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有时间内省,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每周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就个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互相探讨、争论,让他们互相教育,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进而迸发出发自肺腑的自我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长期而有效的。
五、校本德育
通过学校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产生自己独特的东西,让学生打上本校独特的教育理念符号。在普遍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德育教育。
六、现代德育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有利资源,运用网络、电脑、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工具进行实时教育,结合当代社会热点进行讨论,老师再适时进行引导,这样就能赋予德育更多的时代鲜明特点。
七、人文德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很强。因此在德育教育上采取一刀切式的说教方法,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而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加人文,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德育教育。
八、学科德育
高等学校的所有的管理岗位包括后勤部门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咨询,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爱校如家的情怀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明确自身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德育工作者,牢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敬业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雨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授课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因为竞争压力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多。但所有问题的产生,一定会有其主客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春雨谈心运用了心理学的谈话技巧,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帮助他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案。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针对个性问题具体分析、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绪情感等多方困惑和问题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方式,注定要通过依附一定的载体方可实现。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或教育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这是一项细致、复杂、艰巨且永无止境的工程,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们创新思维、精心设计、共同努力。
(一)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入则增长知识和才干,出则服务祖国和社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体现了所有大学都应该具有的一般精神,同时体现了自身理工科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既体现了大学的一般精神,又很好地体现了重点培养教师的特殊性。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同时它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只是在学校期间,甚至于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高校校园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术类型的报告或讲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潜能和求知欲望;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各类参与性体育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能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各类文体赛事、三进社区、敬老院、儿童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促进良好的道德形成。
(三)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高等学校的所有的管理岗位包括后勤部门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的咨询,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爱校如家的情怀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强化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明确自身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德育工作者,牢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宗旨,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敬业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雨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授课方式的改变、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因为竞争压力所产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多。但所有问题的产生,一定会有其主客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春雨谈心运用了心理学的谈话技巧,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帮助他们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案。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针对个性问题具体分析、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择业、情绪情感等多方困惑和问题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方式,注定要通过依附一定的载体方可实现。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或教育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这是一项细致、复杂、艰巨且永无止境的工程,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们创新思维、精心设计、共同努力。
(一)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入则增长知识和才干,出则服务祖国和社会”“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体现了所有大学都应该具有的一般精神,同时体现了自身理工科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既体现了大学的一般精神,又很好地体现了重点培养教师的特殊性。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同时它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只是在学校期间,甚至于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高校校园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术类型的报告或讲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潜能和求知欲望;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各类参与性体育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体能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近几年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各类文体赛事、三进社区、敬老院、儿童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促进良好的道德形成。
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把它贯穿在我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榜样等方式、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榜样也有近距离的,如学生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对于近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重在从小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行动,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德育情操。例如让学生放月假回家时,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进而内化为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体育;德育;言传身教;关爱学生;课堂常规;教学内容
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当代的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途径。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科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二、关爱学生中体现德育教育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三、课堂常规中贯彻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这将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练习时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田径教学,这是一项既单调枯燥,又累又脏的运动,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参加练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老师首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因此,进行田径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思想品德。又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因为篮球教学以集体练习为主,所以教学中也同时渗透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再如进行健身、健美操等内容教学时,因这些项目集健身娱乐于一体,教学时一般都配有明快轻松的音乐,所以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健康、活泼、奋进、向上的思想品德。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有利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要求。在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保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与实践性,尤其是以室外为主的体育教学,在宽阔的开放空间下中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态度、动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往往缺乏注意力、意志、自觉性和纪律性等,其心理活动与体育德育教育不符合,没有将身体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思想品德锻炼的过程中的缺乏明确的过程磨炼,出现疲劳、疼痛时使得中学生怕苦、怕累等的问题暴露出来,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在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往,学习氛围有待加强。
1.1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体育教学方法成千上万,其教学效果与影响也不同,根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说服法、讲解法、榜样法、奖惩法等为主,对改变学生思想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方法简单、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动性,“教师中心论”思想根深蒂固,单纯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过于突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能动性和参与性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成为了被动体,大大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落实体育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2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一方面,是学校对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视不足,不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导致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强调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方式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素质,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质量,甚至部分体育教师受体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关注和强调中学生在体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落实好德育教育的方案和德育要求,造成了体育德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存在着问题,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体育教师和学生无法摆正心态,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科学制订体育德育教育方案,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极其不利,在真正实施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
1.3体育观念与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深究其原因与体育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都没有受到重视,轻视体育教学的行为、观念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大学工作量相对来说太大,还需要负责一些比如课间操等一些体育课外的工作,缺乏机会出去交流,很难从根本上创新教学活动。再者,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非常单一,没有和终身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忽略了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将能力和习惯培养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锻炼身体的方法,导致中学生缺乏相应的健身知识技能,整体的体育教学情境和氛围与学生体育运动的真正需要不符合,大大降低了学生体育课运动的乐趣和满足。
1.4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1)体育教学手段没有创新,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教师过于干涉学生的体育运动,不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设计也忽略了学生的特点,甚至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一刀切”,没有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而是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学生的个性需求与运动结合不足。(2)统一的无差异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还存在着差距,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基础运动水平的差异把握不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表现,对于他们的努力程度、课堂表现和进步一无所知,不仅导致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性,也不是一场公平的检验。
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
2.1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坚实的基础。当教师具有宽厚的心灵,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沟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良好的心理形态在教学活动中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这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2.2尊重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强烈,在参与体育比赛时都有好胜心,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并且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2.3让教学环境陶冶学生品德
环境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自然环境中的严寒、酷暑、风水日晒都是对学生意志和品质的考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以保持运动的热情,并且积极地克服不良环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这对于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2.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的变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田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不懈、保持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完成运动,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思想意志的过程。比如球类等集体运动,需要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队友之间主动沟通协调,通过集体的力量取胜,这些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再如队形队列教学,这时需要的不仅是集体主义精神,更要遵守纪律、听从统一的命令,个人行为的变化就可能对整个队列造成影响,所以学生在参与此类运动时,必须要听从指挥,消除个人主义。
2.5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比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16).
我以德育教育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对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探讨,总结生物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从而推动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德育教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在课堂,生物教学的作用不可替代,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是德育教育的素材。例如: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极其多样的生态系统,成为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我国物种丰富,种子植物有30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有250种。我国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我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等。
我国近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正处于濒危灭亡的境地,大熊猫等一大批动物也极为稀少,还有很多动物已经灭绝。大量的材料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培养爱国精神的素材。
袁隆平是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一直从事农作物育种研究。他与助手们利用多个品种的水稻和他们辛苦发现的一种野生稻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繁殖和选育,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2002年发表的水稻基因组测序成果,用的就是袁隆平培育的“籼稻9311”品种。负责测序工作的杨焕明教授认为: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找到了很好的基因组合。这就从基因组研究的水平上,确证了袁隆平育种实践的先进性。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累计增产1 500多亿千克,为农民增收500多亿元。2001年2月,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像袁隆平一样的我国当代许多科学家的成就激励着学生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3.使学生养成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态度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主观臆造,不弄虚作假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智力培养、身心发展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遗传规律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等都包含了科学家缜密的思维、科学的分析及大胆的假设和准确的判断等过程。教师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屈的探索精神,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以及正确使用和爱护生物学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
4.人格魅力,德育教育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德育过程既是说理和练习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坚毅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课堂上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