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7:01
序论:在您撰写合同管理需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支持] 1、西京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国内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救济比较研究(批准号:XJ130140);2、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基于ECOTECT仿真分析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批准号:2014QN021)。
[作者简介] 张彩红,西京学院工程技术系,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造价
张芳芳,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西京学院工程技术系,邮编:710123
电话:张彩红 15829250418
邮箱:;
全文字数:3000
我国工程建设实践中,业主普遍倾向于把风险一味地由承包商承担,承包商勉强接受合同,双方的对抗思维造成合同履约过程中无休无止的责任推诿进而引发纠纷,致使工期延误、投资失控、甚或工程质量低劣,同时也导致承发包双方利益受损,严重阻碍了合同管理绩效的提高。
一 、隐性需求理论
1.需求的文献回顾
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对需求进行解析,我们通过下表进行汇总:见表1
表1 各学科对需求概念的观点
综上分析,需求的分析和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却相互渗透,需求的特征可归纳为[9]:
(1)需求针对一种生理和心理不满足的状态;(2)需求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和序列发展趋势;(3)需求具有一定的情感特色;(4)需求具有质与量和主客体的统一性;(5)需求可以进行探查、挖掘和诱导;(6)需求具有社会历史性,具有经济效应。
2.信息认知和价值感知两方面的审视
从两个方面对需求进行分析,如下:
信息认知度角度,即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清晰、模糊的认识或没有认识,企业多顾客需求的把握也会处于一种不对称状态。因而,某些需求是显性的,有些需求是难以表达或认识模糊,需要企业进行挖掘才可以显性化的潜意识需求或缺乏状态。
价值感知度角度,对企业而言,可能是提供生理的、心理的或精神方面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可能表现为获得基本的、期望的或兴奋的需求满意程度。这说明对自己需求存在层次性认识,对满足自身需求的价值感知也具有差异,也表明对需求域的探求和提升顾客感知价值的期望。
3.隐性需求的内涵
罗永泰教授对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进行了界定[9]:
显性需求是指消费者为保证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具体满足物的、已经意识到的、能够明确清楚表达出来的, 以达到基本期望的一种内在要求和行为状态。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合同条款中,可以通过合理索赔机制进行解决。
隐性需求是指消费者为获取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的或客观事物与刺激通过人体感官作用于人脑所引起的一种潜意识、未明确表述的, 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2]。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隐性需求更多体现在工程实践中。
二 、隐性需求在合同管理索赔中应用
1.需求因素在合同管理中分析
我们通过表2 分析,合同阶段性管理过程中的需求要素分析。
表2 合同管理过程中需求的分析
2. 隐性需求分析在合同中
(1) 显性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自身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而且这种需求大多局限于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浅层次需求,顾客满意低于或等于顾客期望,以企业提供的基本功能和价值为主,如果缺失就会形成负需求。(2) 结构半隐性需求: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的基本生存和生理、安全需要,由于特定的经
济条件和生存环境,消费者对自身的基本需求认识程度较低,这种功能上的结构缺失,是一种半隐性需求。(3) 意识半隐性需求:是消费者对自身的高层次需求具有清晰的认识,只是企业现有提供物的功能无法实现更高的价值满足感,这种价值感知上的潜伏意识状态,是一种半隐性需求。(4) 完全隐性需求:是消费者对自身的高层次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企业现有提供物的功能亦无法实现更高的价值满足感,这种价值感知和提供手段上的双重潜伏和缺失状态,称为完全隐性需求。完全隐性需求必须经过市场、社会、文化等方式的培育才能被察觉和意识到。
3.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需求的转化
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在工程实践中需求的转化如下图:
隐性需求 隐性需求
创新 外化
内化 组合
隐性需求 显性需求
显性需求 显性需求
图2隐性需求和显性需求之间的转化过程
这四种转化过程,进行多次循环,就会生成新的组织需求。随着施工合同管理的进一步细化及合理化,将是不完全合同向完全合同无限的趋近。
4.索赔机会识别及索赔管理体系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索赔机会的识别过程:如下表3所示:
表3需求二维度索赔机会识别
三、对策与建议
在合同实践过程中,需求的信息认知度及价值感知度的度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这方面隐性需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及索赔理论体系的建立。
不完全合同既然是绝对的,势必对合同绩效产生阻碍,本文提出为了提高合同的效率和效果,应将初始合同和履约过程中合同再谈判中参建各方的需求,作为整体框架进行统筹安排和设计,将在合同文本中往往不易表达,也很难书面化,大多存在于成员的头脑中,由个人本身的技能、经验、分析与处理能力的隐性需求作为重点分析,通过需求循环的创新,达到合同效率的优化。
参考文献:
[1]Hart Oliver D,Moore Joh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Renegotiation [J]. Econometrica, 56(4):755-85.
[2] Philip Kotler.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版, 72.
[3]冯丽云. 现代市场营销学[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 (8): 171.
[4]托马斯.N.伊格拉姆. 专业化销售:基于信任的方式[M]. 中信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1): 33.
[5]张承津. 论市场消费需求流行[J]. 商业研究, 2005, 311(3): 83.
[6] 严学军. 企业营销知识全书[M].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2): 161.
[7] 吴健安. 市场营销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一版, (7): 4.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需求; 功能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 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 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 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 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转贴于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 E Winemiller, J.Roff, 著. Visual 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郭盈发, 张红娟. 《数据库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电力行业;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管理;用电方式;用电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4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22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用的优势
所谓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是运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对电力负荷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上线和运用是一种高节能、高环保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使监测的数据相当准确,对比人工监测的数据而言其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可以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高科技改良型的技术系统,不仅成本小,而且控制性以及时效性特别强大。接下来笔者从多个方面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运用优势进行层层的分析和探究:
1.1 操作方法简便、操作工人少、预测精准性高、经济效益提升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结合高科技进行有效改良型的一种管理系统,其属于全自动化的高效控制管理系统,在这套管理系统中的全部操作流程仅需要2~3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就此一点可以知道该管理系统能够对人工资源的浪费进行大大的节约。而且该管理系统对于检测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的能力相当强大,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于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也特别高。不仅如此,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还可以对现实企业的用电做到详尽的管理,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很大的提升。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都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节能降耗且管理得当的系统。
1.2 数据监控的范围拓宽
现阶段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较为普通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另一类是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包括了230m无线电以及gprs通信方法。所谓的普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预设电缆对用户的电荷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分析,然而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则是使用无线电从而对用户的用电信息以及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检测。由于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本身的优势,使得其比普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这两类电力控制管理方式的控制范围都更加广泛,由此可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广泛,可控范围也更加大。
1.3 危险事故少、维修更便捷
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如出现事故,维修时非常麻烦,因为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并没有使用全自动设备,所以需要使用的人力就更多,更因为如此其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更大。相较于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现代化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全自动设备进行操作和运转,可以将发生事故的原因控制在几个方面之内,这样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了,就算发生了事故,维修起来也更加容易和快捷。
从上述的论点中可以知道,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拥有操作简单、维修便捷、控制范围广、精准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正因为其拥有这么多的优势,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使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是无法比拟的优胜者,不仅解决了很多传统电力控制系统无法避免的漏洞,还展现了自身卓越的优势,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收益,这一点就决定了其能够成为当今电力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优势
需求侧管理其实是一种相比较而言成本极小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都属于一种相当先进的高效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的全称为需求性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于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的现代管理技术。其主要的操作模式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来使得终端的用电率达到最大化的技术,这样可以使得资源做到最大的优化配置。该管理模式也拥有小成本的优势,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前进,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做到极致。但是事物均有两面性,该管理方式只能够解电力供求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求的难题。然而,目前没有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进行解决,所以需求侧管理是目前而言比较可行的管理方法,以下探讨了三种需求侧管理的作用:
2.1 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其实需求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将电力供求的平衡达到最大化,而且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2.2 成本低、有效性好
其成本极低,由于提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不仅将资源进行了保护,还使得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
2.3 环境保护作用大
由于需求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从而可以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极致,对于资源的使用进行降低,保护了环境的发展。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对于需求侧管理而言设备的支持是相当重要的,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是这个支持的设备。从可持续发展方向来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以及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了最优化,这一项就已经非常适合需求侧管理的实际要求。
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求侧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可以保护环境。因此,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目标都是保护环境。
4 结语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已经在实际的社会中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其使用的结果非常好,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可以说这便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得到完美展现的极致时刻,其对我国电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摒弃了传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弊端,完成了一个质与量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李晋.用电检查员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键词:医院 质量管理 考核 信息系统 需求
“信息”或者是“计算机”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广,越能够将“人”从基础工作中分离出来,可以投入到更加复杂的工作中,从而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
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得以开展的组织保障。确定质量管理考核系统需求的前提是掌握组织结构。只有了解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构成。x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图如下:
x医院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由四级质量管理组织和二级质量考核组织构成。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院长;一级质量管理组织为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二级质量管理组织为质量管理部和院级检查组,其中院级检查组还是一级质量考核组织;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同时是二级质量考核组织;四级质量管理组织为科室质控员。
二、医院质量管理考核工作流程
(一)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流程
科室的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由质控员负责。质控员根据职责分工每日检查,及时记录检查结果,总结检查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同时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一个自然月结束后,再开始下一轮检查。
(二)院级检查组工作流程图
院级检查组每月按照质量管理考核细则的要求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列出存在问题,并出台相应整改措施,将扣分结果和上月整改措施落实效果上报质量管理部,并形成纸质材料提交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审议。
(三)质量管理考核工作流程
院级检查组每月按照《考核细则》的要求进行质量考核检查,针对发现的质量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按标准进行扣分,并将考核结果上报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汇总、统计、分析,以《考核通报》的形式上交院领导。每月月初召开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各检查组组长汇报当月考核情况,会上形成《考核通报》决议,在全院范围内下发,公示医院当月考核情况。
三、质量管理考核系统的具体内容
在明确质量考核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后,能够初步确定质量管理考核系统包括的内容:
(一)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质量管理考核系统应用的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重新梳理分解考核指标,尽量做到考核指标实用性和针对性强。
(二)院级考核组录入相关信息
考核指标等内容需要由考核组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在这方面还需要给予考核组修改、创建考核指标的权限。系统需要提供院级考核组日常检查结果录入、考核组组长审查等功能。
(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考核组录入的内容。并经过分析整理形成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印发的考核通报
系统需要提供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人T初步审核各检查组录入信息,质量管理部负责人二次审核考核内容和考核所扣分数计算等功能。
(四)被考核科室
系统需要为被考核科室提供查阅当月考核结果的权限,还应具备能够申诉建议的功能。
四、质量管理考核系统使用人员类别
使用质量管理考核系统的人员可以分为六类:第一,院级检查组具体检查人员;第二,院级检查组组长;第三,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第四,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第五,医院院长或分管院领导;第六,被考核科室负责人。各类人员对应需要的权限见表1。
五、质量管理考核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效果预测
(一)质量管理考核系统严格限定提交时间
超过规定时间,既无法录入考核信息,又无法提交考核信息。由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熟人”造成的修改而拖延时间。
(二)增强考核的公平、公开性
所有的考核信息提交后,不设立修改权限。一旦提交即视为确认无误,这既要求考核组组长在提交之前把关,也杜绝了“人情”的影响,使质量管理考核工作变得更加公平。
(三)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质量管理考核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大减轻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负担,基础性的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做更加复杂、更深层次的分析工作,为今后升级维护软件系统奠定基础。
六、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一)接受度较低
质量管理考核系统属于新的东西,虽然与原来的工作程序相同,却在工作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人们对于“系统”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
(二)质量管理考核系统使用前期的准备工作量较大
前期需要手动录入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各检查组对于此项准备工作具有抵触情绪,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完成录入,前期数据录入进程推进速度较慢。
关键词: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M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在增加,使电力系统的供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方式,加强电力系统需求侧的管理,充分利用电力负荷技术,提高电力用户终端的用电效率,完善电力系统的相关功能,建立正常的用电秩序,以此来为人们用电提供有效的保障。
1、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概况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主要是指用最小的供需平衡目标的一种宏观的调控的方法,其是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其实产业经济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的领域,其将电力产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布局以及优化升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主要的是强调用户参与负荷管理的积极性,以此来实现和用户共同实施用电管理。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工作系统的有效的推进,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还能够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能够有效的减缓电网建设的压力,节约电网的投资,可以有效的节约相应的能源,能够有效的降低煤炭利用的比重,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此外,其还可以有效的拓展电力企业盈利渠道,提高服务能力以及电力行业自身发展水平,促进用电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且还有利于用户减少电费开支,有利于转移用电负荷,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产品的新需求,保障我国电力行业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2、电力负荷技术概况
电力负荷技术是电力系统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主要的控制对象是用户而不是变电站或者是发电厂所利用的负荷控制的技术,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障限电到户,还可以有效的保障在用电负荷的高峰期,对于那些会出现短暂中断供电或者是不重要的设备能够进行直接的切除,从而使电力系统在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相应的用电高峰期之后,又能够将负荷从新的投入使用,以此来增加电力系统的低谷用电,保障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的运行。电力负荷技术主要的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直接控制方式和间接控制方式,其中直接控制方式主要是在用户资源并且确实有效控制效果的情况之下,在用户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对于用户的用电量进行直接的控制,其内容主要的包含用电量的控制、电力电量使用时间的控制以及最大负荷使用量的控制。而间接控制的方式主要的是通过一定的行政或者是立法的方式,由国家颁布相关的用电法律法规等,使用经济措施来有效的约束控制用户的用电量,此种方式在电力行业中应用的时间比较长。
3、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中电力负荷技术的应用分析
3.1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和实施的手段
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主要的是在电力用户的用电量的节约和控制上,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削峰的过程,其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网高峰的负荷;其次是填谷的过程,其主要的是提高电网负荷在低谷时期的用电量;第三是移峰填谷的过程,其主要是将用户高峰时期相应的用电转移到低谷去进行使用;第四是整体性节点的过程,此过程主要的是通过推广节电设备的应用,以此来使用户终端的用电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五是可变负荷方式的过程,其主要的是通过改变用户的用电方式,以此来改变用电负荷。其实施的手段主要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手段,提高相应的用电的效率主要的可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以及高效的设备,以此来使用电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满足相应能源服务的基础之上减少用户的电能的消耗。此外还可以通过负荷整形的技术,将用户的电力需求从负荷高峰期进行有效的消减,以此来转移或者的增加低谷时期的用电,改变相应的电力需求在时序上的分布,从而使电网负荷达到稳定。其次是采用经济的手段,主要是采用安装鼓励、折让鼓励以及电价鼓励等方式来实现。第三是行政手段,其主要是指相关的部门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以相应的行政力量来推动约束浪费、节能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良好的发展。
3.2电力负荷技术在电力系统需求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电力负荷技术所建立的负荷控制系统终端集遥测、遥控以及遥信功能于一身,其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有效的遥测包括电表、母线和终端的各类电气的参数,以此来实现终端抄表、负荷控制、交流采样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实现监控计量柜以及电表用电异常情况。如果将电力负荷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中,其在执行需求侧管理功能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的进行远程负荷的控制,这两者之间相结合,其主要的优势如下:首先其可以实现负荷的准确预测,电力负荷技术可以对电力负荷进行检测,相应的控制中心就会从每天检测的信息中筛选出各类信息,这样既能够使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提升,方便深入的了解到负荷的特性,为制定有序的供电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能够实现电力客户用电状况的实时监测。其次就有很强的规划性,负荷检测准确性的提升,就能够更好的拟定在不同的用电条件下需求侧管理的计划用电的指标,同时还能够做好负荷的预测,从而使编制错峰计划的周期得到有效的缩减。第三有助于运行方式的优化,通过电力负荷技术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年度电力调控目标以及电力资源的平衡,更够保障电力的供应。其控制的中心能够通过电力负荷技术来准确的了解到各个企业用电的特性以及实施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的潜力,以此来编制相应的可强制错峰、可安排轮休、可主动避峰,并且还可直接限负荷的工业企业以及对应的各级负荷管理目标。第四其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通过电力符合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使电网的用电负荷率得到提升,有效的减少线路的拉闸,保障用电客户的安全稳定,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得到有效的保障。
总结
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的增加,用电负荷的增长速度的加强,合理的进行电力的调度,是电力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将电力负荷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需求侧的管理当中,可以使客户终端的用电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燚.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5(25):67-72
[2]邢海虹.浅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与问题的处理[J].科技传播.2010,10(12):142-148
[3]徐向军.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1,07(12):15-18
[4]卢华刚.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及其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03(18):90-96
关键词: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需求管理;范围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957-02
1 项目概况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无纸化办公、透明化办公、规范化办公,提高政府部门之间办事效率,起到信息上传下达作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笔者所在公司实施过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办公系统,该文以某一个地级市政府的协同办公系统(以下简称“本项目”)为例,该市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由市政府秘书处负责总牵头,数字办负责具体的平台项目的承建,自2011年4月份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2011年6月份正式中标,项目最终要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功能包括办公门户、收发文件、政务公开、事务协办、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管理、短信发送、手机办公(Android和iOS两个手机操作系统版本)等功能模块组成。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协同系统实施项目不一样,其具有操作人员多层级不同、行业特性强、业务流程和协同要求复杂度高等特点,在本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项目范围和具体的业务实现需求变更频繁。同时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实施没有标准规范,业务需求经常因人而异、因部门而异,因此业主(最终客户)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沟通有时会出现偏差。
根据目前国内已实施的许多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无论是在项目规划、合同签订过程还是在具体的研发执行过程,对项目范围大都没有很非常明确和精准的圈定,经常是一句话需求,因此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往往会叠加超乎合同范围的需求,同时也会经常因某些要求或事件需要临时增加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范围界定,因此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最终交付的成果往往是一个“四不像”,且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复杂度高、周期长、成本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使用人员的更换需求和项目范围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控制好需求和项目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2 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范围管理对于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范围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项目范围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计划,也将致使整个项目的时间管理出现大范围波动、项目范围的不清晰将致使项目质量无法得到直接的控制最终导致项目交付成果与项目预期不一样、项目范围的经常变动对于项目研发和工程实施团队而言可能致使类似返工等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入因而使得项目的成本管理处于不可控状态。
需求开发指的是对客户提出来的初步需求或想法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了解并进行细化和设计的过程,目的是最终定义产品需求。需求管理则是为了确保参与需求相关干系方能够获得统一一致的需求理解,制定需求跟踪矩阵以对需求从产生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管理和跟踪,包括需求的变更和控制。范围管理则是一项管理性工作,目的在校验和检查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范围的各种动作是否得到执行、是否包含了全部的工作,范围管理包括为成功完成本项目所需的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共计五个过程。
本项目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得客户最终需要的产品需求,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本项目的项目范围,同时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则是对已获得批准的项目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需求管理定义、需求计划制定、需求管理流程、需求管理计划和需求实施建议等。对于项目的需求可以根据客户的紧急程度同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等等情况分期或分步骤实现,而不管分多少期或分多少个阶段,一旦确定的需求则本期项目或本阶段项目的项目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需求管理是针对已获得批准和确认的需求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变更控制,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的范围的变更。
3 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和、工具及实施效果
通过前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招投标等环节最终我司负责承建本项目。项目中标后签署合同时,大部分需求都比较笼统且泛泛而谈,双方在合同签订时对需求范围的界定缺乏严格的审核,在后面项目执行期间,用户总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功能范围,以为“功能越多越好”。
例如,本项目中有一个功能模块叫“会议管理”,在需求中写明“乙方提供会议管理功能”就一句话,经过与市政府秘书处沟通确定该需求需要跟数字办进行调研和沟通,同时指定教育局作为试点单位提出项目建设需求,最终确定会议管理功能实现会议室名称管理、会议室使用管理两个大功能,其中会议室使用管理主要是会议使用者可以向会议管理中心申请并预占会议室,同时要求短信通知与会人员。但短信通知需要通信网络支持,合同签订时没有写明短信费用谁来出怎么出,最后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经过艰辛的沟通最终确定采用邮件和OA界面提醒的方式进行会议通知。因而一句话需求在合同签署时一定要确定具体功能。
没有对具体的需求进行细化,项目范围就无法确定。例如,在合同中约定“乙方提供协同办公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的建设”,同时经常在合同上附上一个功能模块清单但没有具体的业务流程、业务要素和业务要求,这些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调研后发现跟需求提出时的要求偏差很大。
综上,在该项目合同签订后的两个月内,我们需求人员负责对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设计。本项目的使用部门涉及市政府、市委、人大、政协、市委下属部门(宣传部、纪委等)等单位和部门,根据不同单位和部门的需求,我们针对客户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作特性采用访谈、小组会议、问卷调查和原型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收集。特别是访谈,我们采用了引导式的访谈模式来聚焦客户的需求,事先准备好提纲,采用开放式的沟通模式围绕提纲进行交流;而小组会议则也是以预先做好的界面原型为基础进行沟通,聚焦并细化需求,尽量避免模糊需求。需求收集完成之后,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需求跟踪矩阵同时制定需求管理计划。
收集各种需求后,项目组内部召集需求讨论会议进行细化,最终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项目概述、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的具体需求、项目的接口和边界、项目可交付成果、可验证成果和验证标准等内容。
需求内容基本确定之后,考虑到本项目跨越多个部门,我们采用谁提需求谁确认的原则,对于每一个需求点均与需求提出者进行确认并获得相应的书面确认材料(邮件回复或纸质签字),最终提交给数字办进行统筹需求管理,对于数字办最终审阅的需求有所删减时,我们主动跟客户进行沟通,双方最终确定本项目的项目需求,当项目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双方采用需求变更申请流程,获准后才进行开发。对于因政策调整缘故发生的需求变更,也要求客户进行再次确认。
4 结束语
项目的需求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生死攸关,做好了项目需求就是项目好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跟客户进行需求沟通的时候,有些客户不是专业的IT人员,有的时候对于IT实现的产品需求搞不太清楚,但有些客户则对IT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需求设计和需求范围确认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员特征实行不同的项目管理工具。而需求一旦确定则项目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
参考文献:
[1] 莱芬韦尔.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求侧管理;负荷管理;GPRS通信;错峰;限电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41-03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深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自2011年3月份以来,全国电力资源供求形势越来越紧张,各大电网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缺口,把我国推向了又一个“电慌”阶段。在当前如此紧张的电力供求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现有的电力资源合理调配使用,以免因电力缺口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我们广大电力行业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电力负荷系统在需求侧的管理中的应用越发广泛,该项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用户负荷的变化情况及其电力消费规律。因此,可以提前对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更加有效地控制电力负荷,从而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维护正常的用电秩序。
1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指利用无线、有线、载波等通信方式,由安装在用户侧的采集控制装置和供电公司的监控系统实现对用户或某个区域电力、电能等用电状况进行监测、控制并对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加以应用的综合系统。包括终端装置、收发设备及信道、主台软硬件设备及其形成的数据库、文档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入负荷管理系统,90年代中期得到大力发展,系统从最初的控制功能转变为集遥控、遥信、遥测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负荷管理系统,经过十几年的运行与使用,已经得到了供、用电双方的认可,成为沟通供用电企业的最便捷的桥梁,目前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遥感、遥测、遥控等多项功能,它可以遥测各种电气参数,进行终端抄表、数据采样、数据分析、负荷控制等。同时可以对计量柜、电表用电情况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可以进行声光电报警,甚至发出短信报警。后台主站支持终端主动上传,具备人工召测及定时召测功能,可以采用功率自动控制、电信号控制,具有多条负荷曲线对比功能,可以全过程记录、分析负控前后的用电数据。
电力负荷系统的这些功能可以完成远程抄表、电量控制、遥控操作、催缴电费警报等工作,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需求侧,可以按照变电站、变电站、大客户制定用电错峰计划,终端更是可以随时实现负荷遥控管理。
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的应用
3.1 意义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可以有效地引导用户优化用电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用电效率,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优化电力配置的目的,确保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及实施手段
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提高能效、负荷管理、能源替代、余能回收、新能发电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负荷管理是其重点,通过采取技术手段、经济措施以及适当的行政措施引导用户合理调整其负荷曲线,降低电力高峰的需求或者增大电力低谷的需求,尽量将负荷曲线调得平缓些,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率,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负荷管理通常可以采取削峰、填谷、移峰填谷这三种手段。削峰是指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减小用户的需求量,从而降低整个电网的高峰负荷。填谷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启用空闲的发电容量,增加用户的需求。移峰填谷是指把在电网负荷高峰期的电力需求转移到低谷时段。
电力需求侧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下列几种: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提高用电效率,电力负荷系统在需求侧的应用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实施梯度电价、分时段电价等措施对电力需求进行调节;行政措施,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法律、政策、制度等形式规范电力市场,规范用户的电力消费行为,推动节能环保,防止浪费。
3.3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
3.3.1 大大增加了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供电企业对自身的供电能力是了如指掌的,但是对于用户的电力负荷却难以掌握,只能对其进行预测,因此,负荷预测是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条件。电力负荷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实时进行监控,采集电力负荷的相关参数,为负荷预测提供了参考数据,从而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电力负荷参数的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各种负荷的特点,为优化用户的用电方案提供依据。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为在不同条件下拟定需求侧管理的有序用电指标提供可靠依据。
3.3.2 准确掌控负荷曲线,优化运行方式。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监控、记录用电企业的负荷曲线、用电特性,掌握其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潜力,并可按定企业、定设备编制可强制错峰、可主动避峰、可安排轮休、可直接限负荷的企业及对应的各级负荷管理目标,进行负荷分析后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协调分配电力资源、确保电力供应。
3.3.3 对电力负荷进行实时动态控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将一个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安装于用户端,当需要进行紧急限电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控制,以保证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3.3.4 提高错峰效果。通常是采取人工现场督察的方式来落实错峰方案,而很多用户对错峰工作有抵制情绪,不愿意配合错峰工作,因此,错峰效果较差。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可以对负荷进行分级控制,强行实施错峰,只需要将负控终端接入跳闸回路即可。负荷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但确保了用电方案的果断实施,实现了有序用电的科学调配,还避免了现场错峰督察的矛盾,大大提高了错峰工作的效率。
3.4 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3.4.1 GPRS通讯盲区问题。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通常采用GPRS通信,因此通信的成功率对系统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通信受天气、地理位置、用户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甚至会出现信号盲区或者错误。造成信号数据错误与盲区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安装的位置移动通信信号十分微弱;电力负荷控制设备安装于地下室或者建筑结构十分密集的地方;电力负荷控制设备串接的电流互感器采用双绕组形式,由于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两绕组所产生的电磁场互相干扰,从而造成负荷控制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与实际存在差异。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安装天线增加通信信号接收能力;采取通讯模块外移的方法,也就是将通讯模块与采集器分开,将其放置于通讯信号较好的地方;安装信号放大器或抗干扰器。
3.4.2 负荷控制与客户服务的关系。如何处理电力紧张期与客户的关系,是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也必须解决的问题。系统通过远程控制实施强制错峰,势必会影响到电力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错峰是电力负荷系统在需求侧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错峰后对客户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结合电价改革,出台有关需求侧管理在电价体系中地位的政策法规,提供资金保障,合理补偿有关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有关用户开支的成本,不能不顾客户承受能力和经济利益而强行限电来减少客户端用电需求。
4 结语
在电力资源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在需求侧采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势在必行。这不但可以加强需求侧的管理,还可以提高客户端的用电效益,可以促使人们优化用电方法,改变用电观念,促进节能环保。但是,负荷控制系统也应该不断完善功能,以便更好服务于需求侧的管理工作,为整个电网的有序、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杰.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J].黑龙江电力,2007,(2).
[2]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编委会.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