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健康档案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8:10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健康档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健康档案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3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符合农村实际,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各乡镇街要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始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根据各乡镇街、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展建档工作。要坚持农民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医疗服务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建档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

(三)规范建档,务求实效。所建档案要符合《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保证健康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全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完整、规范的记录居民健康问题及其处理过程,逐步体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保证健康信息动态更新且连续,使医疗服务有据可依、有证可循。

三、主要内容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在县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街组织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各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

(三)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各乡镇街卫生院要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并于每年12月1日前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制定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建档工作。

(二)全面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4年底,在全县所有村庄(社区)逐步实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村居民建档率100%的目标。各乡镇街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配档表,组建农村居民建档领导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村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居民建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乡村医生负责健康档案资料的填写和录入。按计划实施建档工作并做好自评考核工作。

(三)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对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总结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及形成因素,并实现对全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做好迎接省市卫生局检查验收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抓好落实。各职责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县卫生局负责建档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督查;县财政局负责建档工作的经费保障;县公安局负责农村居民的户籍认证;县计生局负责农村孕产妇的孕期计生技术指导;县民政局负责农村社区的设置与规范。各职责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全县建档工作圆满完成。

(二)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街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档案;农村居民;信息化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程的加快,构建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步伐也逐步全面展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投入比较晚。同时,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大城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情况明显较好较快。但是,经济、文化甚至公共服务较为落后的农村始终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和完善展现出强烈的需要。

1、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意义

农村较之于城市,消息来源和医疗卫生设备较为闭塞和落后。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后,农村居民在乡卫生所或者镇卫生院就诊的过程中,对于就诊者的过往病史通过联网之后的数据查询就医护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该就诊者的健康资料。若就诊者常在乡卫生所看病就诊,因病情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去到外地就诊,通过在乡卫生所建立起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更快捷地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就诊者更人性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同时,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逐步统一建立全国居民健康档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医疗提供了更细致的关怀和保障。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还凸显了在科研、法律、教学及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2、构建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投入不足

一方面,是政府对农村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资金投入不够,建设如此庞大的电子健康档案软、硬件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农村往往比较偏远僻静,相对于热闹的城市,人流量和物资来源都不够充足。农村的卫生所和卫生院里的医生、护士和设备配套不够到位。

2.2标准未统一

从2003年起,我国制定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数据标准》。[1]在此基础上医学信息标准的确立产生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没有下定论。同时,在医疗信息化的大潮下,国内外一些软件硬件的开发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医院应用的推广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各医院使用的软件、硬件接口和软件的平台不尽相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甚至于全世界的医疗资源和前沿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产生重重的困难。

2.3缺少严格的档案监察管理

在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时,有时候接受检查的人数过多会形成一些问题的疏漏和错误。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作为一项任务简单而机械的完成,大大降低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率。此外,在此后的居民身体检查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农村居民与医护人员的互动性弱,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不能较快地更新完善。大大降低了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和作用。

2.4村医村民配合不够积极

由于农村的医护人员在看诊流程中受到习惯和传统的影响,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对于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践不够积极。大多农村居民不习惯大病小病看诊都将自己的病情和病史记录到医疗网络当中,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公之于众。导致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记录患者病情,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3、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对策

3.1政府大力支持

当前,我国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管理方面的工作涉及得不深,政府对于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投入不足。政府应重视资金、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力资源在农村地区的投入,对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村地区卫生医疗信息网络的构建。在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时,政府可以提供给农村居民免费的体检服务,大力宣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实用性,提高农村居民和农村医护人员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让农村居民认识到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对他们是有益的。由于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程序中大部分都需要进行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应当帮助农村地区建设一支年轻的医护人员队伍,引入一部分高学历的年轻医护人员,引导农村地区的居民形成看病就诊时主动关注电子健康档案的新观念。

3.2确立起统一的标准

当前各医院所采用的标准并不一致,并且无论硬件接口还是软件平台上都不尽相同,而国际上通用的HL7标准并没有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各大医院,这些不统一给电子健康档案的资料信息的交流分享带来巨大的困难。笔者认为应当尽快统一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标准,确立DICOM标准在我国医院信息数据交换中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基础方面,使用SOA体系结构,应用中按照输入、分析处理、输出的流程处理数据的流程,并引入数据仓库的新型管理技术,通过数据仓库能访问其他各种数据库,综合各项数据得出最后决策。[2]在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模块设计方面,可以从医院知识库、居民健康查询和交流互动模块三个模块入手设计。医院方面的知识库主要负责储存各种疾病的症状信息,居民的健康查询模块通过输入个人需查询的内容的关键字查找到结果或相似的结果。交流互动模块主要是承担起农村居民和农村医护人员对于医疗健康方面的问题的提出和回复的活动。

3.3定期督促,不定期查访

农村医护人员除了在看诊过程中作好记录外,还需要县、乡镇、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将资料上传到数据库,保存完好的看诊资料,实现资料更新的固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些后续工作更为重要,需要县一级加强监督指导,定期地对农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察,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库、软件等计算机知识的相关培训。不定期地对农村居民进行随机访问,检查乡镇的卫生所有没有按照标准和要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没有及时对居民的电子健康资料进行更新。通过县一级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给予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人员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邓俊华,苏一丹.浅析基于去计算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11):23-25.

第3篇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健康档案管理

资料与方法

构建硬件网络: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标准要求,江夏区作为远城区试点单位,合理规划布局、统一标志标识、保证房屋面积、添置医疗设备、购置网络设施等。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区卫生局建立中心服务器,区财政局、各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等终端都通过VPN方式连接到区卫生局,实现日常业务动态管理。

更新服务内涵:首先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发动,调动医务人员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制定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动员村乡两级医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户,逐步入户体检调查,建立全覆盖的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包括农民身份证号码、医保号码、电话联系方式,健康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等);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输入计算机,按村、组、户建立起树形结构的农民健康档案,作出农民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情况,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预约提供健康服务。

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同步远方社区软件,将农民的健康资料自动化汇总分析,采用纵向到底〔省、市、区(县)、服务中心、服务站、村、组、户〕;横向到边(卫生、财政、医保、农合、疾控、妇幼、政府等部门)的原则,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网上评估等功能,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保证社区资金及时到位:各级财政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财政专户,建立资金帐,补助及专项全部直接到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各服务站通过报帐制,财政和卫生主管单位,利用同步远方社区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网上通过对各基层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内容实行考核,对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相应的考核分值。

结果与分析

调整院内科室设置:通过创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调整院内的科室设置,将原来科室改成新型的全科诊室,设置了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抢救室、健康档案管理室、健康宣教室、康复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科室,有效利用原有的房屋、设备、使科室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农民新的健康需求。

优化医务人员结构:由于科室重新设置,服务职能改变,服务内涵增多,医务人员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新的服务职能,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考试等,成为了新型的全科医务人员,他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增加公共服务内容:原来的分院、门诊部等过去只单纯提供基本医疗。创建服务站后,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管理等纳入了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中,将基本治疗真正转入到以预防为主,健康关口前移。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村乡两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这样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利用新合作医疗保险,凭医疗保险病历和卡号,直接在农民就医过程中减免医药费用,让农民直接受益,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评估预测农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农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农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农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农民的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讨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农民的健康保障系统的建立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尽快地建立农民的家庭健康档案,提供预防式、家庭式、康复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送到农村,送进村,送入农户家中。构建和谐农村,维护稳定国策。

建立村乡两级家庭式健康服务网络体系:新型的卫生服务是积极的卫生服务,不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求助。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农民的健康管理也一样。江夏区在创建新型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中,通过科室调整设置、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变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的健康档案,初步建立了预防式、家庭式服务的农村村乡两级服务网络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4篇

一、工作目标

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10版)》的内容要求,到2010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农业人口数的95%,到2010年建档率达到98%以上。同时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作为工作重点。

二、基本原则

(一)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建档。

(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三)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健康信息的连续性,并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

(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农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三、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首次建档原则上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镇、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时要照卫生部下发的《2010版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10〕4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五、加强组织管理

(一)切实提高认识。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挂钩。

(三)完善工作制度和方案。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工作目标,发挥好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长效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四)做好信息统计工作。要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2010年农民健康档案统计基数暂以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的农民健康档案份数予以统计。

六、全面做好2010年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10年是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年,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2010年10月)各镇(街道)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健康查体建档工作。

(二)开展全员培训。(2010年10月20日-30日)对本单位及村卫生所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第5篇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居住环境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发展比较落后,村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一旦生病,就不得不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农村居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2009年,我国启动了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全国各地都开始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开始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惠民作用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包括个体的疾病治疗记录、生活方式记录、体力活动状况、营养健康状况、工作行为等。当前,居民健康档案逐渐与临床信息一体化,这有助于医生对居民健康进行持续服务,上门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可以实现,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也得到保障。然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城镇居民健康管理,这一工作在农村的开展遇到了很多问题。

三、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建档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条件,大多数村民都没有很好的健康意识,不能跟上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此,农村医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村民看病就医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能有效的保障村民的健康,也是针对看病难问题提出的很好的措施。但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档的意识不强,村民对此没有重视,给建档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健康档案不真实不完善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资料是医院对于村民患病、看病、治病整个医疗过程的记录。虽然建立健康档案的有关工作人员或走访,或宣传,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但事实上该档案很多都仅仅是村民的一般资料,并没有完整的关于村民患病及整个治疗过程,定期和不定期健康检查记录则更是少。这样即使建立了健康档案,也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村民的健康状况,失去了真实性。

(三)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隐私问题

健康档案信息具有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健康档案中记录着特定的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健康信息,这就可能涉及到录档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涉及特殊疾病比如艾滋病、传染病、精神病等很敏感的疾病,对于患者而言,这些信息是很私密的,而当健康档案资源共享后,这就很可能泄露患者的隐私,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四)补助费用落实不到位

对于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施,政府每年都有不小的拨款,但是由于被有些部门层层截留和挪用,真正能落实到建档工作实处的却是一小部分,这样的情况使得建档工作不能有质有量的完成,只是徒有虚名而没有落实好。

四、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策

(一)加大宣传建档的重要性,增强村民健康意识

由于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建档的重要性,导致了建档工作很难开展,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健康档案的服务理念进行宣传,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主动投入到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去,安排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来建立和管理村民健康档案,这样就能改变之前坐等村民上门求医、被动治疗的服务模式,对村民的健康有很好的管理。

(二)保证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了把建立农村健康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好,要全面地掌握村民健康状况,摸索农村居民常患疾病的规律,找到影响村民健康的因素,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相关采集信息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不遗漏重要的信息,保证其真实可靠性,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村民健康档案资料才不失真实,才能保证和提高村民健康档案的质量。

(三)建立全面的信息平台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在于很好的了解村民的健康信息,从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2]对于健康信息的资源共享,建档部门还要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来开发存储健康信息资源的平台,设计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录入数据、以及平台维护等等。这样,就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很方便的进行数据的录入、导出以及更新。对于导出的数据,则可以与统计相关软件进行交互使用,这样就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四)及时更新农村居民健康信息

由于信息是一直变化的,农村居民的身体状况也是一直在改变的,及时而又动态地掌握居民健康资料才能及时地处理和控制病情。因此,要求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注意信息的时间效应,努力做好及时更新健康数据信息。

(五)确保健康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性

当下,很多健康档案管理的隐私性并没有很好的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由于管理不慎或有其它目的,泄露了居民健康的信息,这对档案归属人造成了伤害。这就要求管理健康档案数据的人员要认真负责,要把健康档案用到实处。此外,还要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性、网络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这样就能保证居民的信息安全。

(六)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强化考核和问责机制

对于健康档案建立的费用问题,有关行政部门应当监督,切不可让建档费用被挪用和截留。这是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五、结论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解决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了健康档案,就能对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治疗,这对于很多慢性疾病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针对建档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社会、村民以及建档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和克服。

参考文献:

[1]张开金、荆瑞巍、李森等.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0,(5):371-374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 健康档案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科技项目《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构建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X-10)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与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1]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2009年底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目标,即至2011年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农村达到3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2]目前,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处于起始阶段, 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城市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优于农村[3],且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乡镇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以健康档案为载体,建立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机制是摆在新医改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必要先决条件。

2. 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1年河北省卫生厅发出通知,各市要加快建立和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加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到2011年年底,青县40.2万人口中,已录入农村居民近27万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达到68%;2013年8月迁安市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已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8万余份,建档率达81%;承德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14.97万份,建档率达90.27%;截至2014年初,张家口市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该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1%。

河北省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立与管理虽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工作亟待完善。

2.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对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不足。由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短缺,日常工作繁琐细碎,对健康档案的基本知识学习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农村居民认可度差,严重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无法将健康档案工作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2.2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乡镇医务人员未能按时或有人员变动等情况对健康档案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二是纸质健康档案规范不健全,缺少实效性、真实性。例如纸质档案中《个人基本信息表》的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基本为空白;部分信息的记录缺乏逻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重点服务人群的随访情况不规范,信息记录不完整,或缺少随访日期和医生签字等现象。三是纸质健康档案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不一致,记录在档的未录入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中录入的信息在纸质档案上找不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个人信息有出入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2.3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站虽然提供了较多种类的服务,但对网站信息的更新补充工作不到位、资料的不齐全使得网站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健康档案信息的录入工作不到位,无法做到及时补充电子档案信息。因此,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无法做到真正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无法推进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2.4各市县乡镇间的健康档案工作开展存在差异。这和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关系。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填写、保存、录入及重点人群的随访工作都依赖于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完成。乡镇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未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也是原因之一。各乡镇卫生院应切实有效做好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

3. 河北省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对策

针对河北省目前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新形势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3.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是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我国基本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整个档案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部分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健康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得不到有效配合,继而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意识的必然选择。首先,对农民进行广泛地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对健康的认知度、关注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其次,加强对健康档案的宣传力度,从健康档案的作用、意义入手,增强农民对健康档案的了解,明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引导农民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中来,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

切实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档案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人员首先要提高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转变服务观念。基层档案人员树立主动服务理念,为农民积极建档,定期对档案进行完善和补充;提高法律意识,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其次,档案人员要学习了解档案和医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熟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规定和业务流程。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居民健康档案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此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质量。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48-01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规范和科学的记录。健康档案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是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过程,用最优化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前身是辉南县双凤乡卫生院、高集岗镇卫生院、平安川镇卫生院,服务总人口数:60849,其中城镇人口数:24710人,农村人口数:36139人;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朝阳镇2个社区及22个行政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康复等工作,下辖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历史前身均是乡镇卫生院及地理位置因素(距朝阳镇5公里以上),仍然承担着预防保健工作和行使着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并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在农村开展工作,双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618人,高集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768人,平安川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753人。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农村全面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现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000份,占农村人口数的30%,其中老年人1300余份,高血压病病人余份,糖尿病病人余份,0-3周岁儿童余份,孕产妇余份,通过在农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我们发现比在城镇建档更具有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农村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的可接受性

1.1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优势。农村三级卫生网健全,县-乡-村逐级管理,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工作一直由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承担,历史基础好。

1.2 农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医疗卫生保健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很快,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病就看,能预防的主动预防,能保健的主动保健。农民与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感情深厚,相互信任,医务人员对所辖村的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为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的优势。朝阳镇双凤、高集岗、平安川服务站前身是卫生院,医生本身就是“全科”,他们什么都能干,并且与农民能打得火热,深入群众具有更大优势。

1.4 入户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宣传的优势。由于农村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进入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更具有可接受性,特别是村委会对农民的号召更具有影响力。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卫生部门具体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险体制,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农民心目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实用性

2.1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使医务人员正确理解个人及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有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有利于及时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

2.2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也是宝贵的科研资料。准确、完整、规范和连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前瞻性研究居民健康状况,探讨危险因素提供了理想的资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不断地回顾和积累临床管理病人的经验,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以及评价医务人员诊治的正确性和效果。

2.3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可作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鉴别居民或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通过掌握和了解居民的情况,主动挖掘个人、家庭的问题,对健康问题做出全面评价。

2.4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完整的健康档案不仅记载了居民健康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信息,还记载了有关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等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断,制定基层卫生服务计划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必要条件。

2.5 健康档案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