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设项目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7:59

序论:在您撰写建设项目风险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设项目风险

第1篇

[关键词]风险应对;策略;回避;减轻;转移;自留;分散

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识别和评价、为降低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应对战略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项目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根据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项目团队可以使用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投资项目风险。通常这些策略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和风险分散等。

一、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实际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中,经判断,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具有较大发生概率的风险时,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商就可以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使自己免遭风险损失。在回避风险时,应注意下列几方面问题:

1、当风险发生概率比较高、后果比较严重,并对风险的认识比较充分时,采用回避风险方法会获得良好效果。

2、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采取回避方法,例如自然灾害、自然死亡等是不可回避的。

3、回避了一种风险还有可能会产生新的风险。例如采用优质原材料代替劣质材料可避免质量风险,但同时有可能产生成本风险。

二、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转移(分担风险)

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转移在投资风险应对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投资风险转移,投资风险并没有减少,但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实行转移风险的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的报答,如保险费;对于各个具体风险,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

采用这种应对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项目风险大小。当项目的资源有限不能实行减轻风险和预防风险策略,或风险发生频率不高,而潜在的损失或损害很大时,就可采用此应对措施。转移风险只是将管理风险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它不能消除风险。在财务风险应对中,转移风险责任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三、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减轻

相对于风险回避而言,风险减轻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手段,它是指投资主体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设法将某一负面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其后果降低到一种可以承受的限度[1]。在减轻风险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策略:

1、对于已知风险,项目团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控制,可以减少动用项目现有资源使风险减少。如通过压缩关键活动的时间来减轻项目的进度滞后的风险。

2、对于可预测风险,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将每个风险都减少到项目利益相关者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例如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削减项目预算的风险。

3、对于不可预测风险,要尽量使之转化为可预侧风险或已知风险,.然后加以控制和处理。在对项目实施减轻策略时,最好将项目多种风险中的每一个风险都减轻到可接受水平。具体风险都减轻了,则投资项目整体失败的概率就会减少,而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实施减轻策略时,应设法将已识别的那些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风险变成已知风险。这样,项目管理班子就可以对风险进行控制,动用项目的资源来减轻风险。

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自留(自留风险)

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自留也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应对的一种常用措施。接受风险是指项目班子可以把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自愿接受下来自己承担风险导致的所有后果。接受风险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1、主动接受是指当风险实际发生时,马上启动执行在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已经准备好的相应的风险应急计划;

2、被动接受风险是指在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不大,不影响项目大局时,项目班子将损失接受下来,列为项目的一种费用,当采取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可采取自留接受风险方法[3]。

五、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散

在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应对中,有时还会用到投资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分散介于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之间,属于风险转移的策略范围[2]。风险分散指风险承受主体的多元化,将本来由一个主体承担的风险分成几个主体同时承担,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当然,风险利润也随之分散。例如,一个投资项目需要资金,可以由某个投资商投资。风险分散则要求由若干个投资商联合投资,组成合资企业。一方面。一旦合资企业遭到损失,由大家共同承担,所受损失也能承受得起;另一方面,由于实行董事会决策,集合了大家的智慧,企业决策失误降低,经营风险也随之下降,起到了分散风险的目的。

在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实践中,风险应对的各种策略都是组合使用的,一部分风险较大的项目,可能一开始就被回避;另一些被业主、承包商所接受的项目中,分散、自留、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减轻等策略,都应随时间、环境、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杜端甫.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动态模型研究[M].海洋出版社出版,1996 年 -1-29(4)

第2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的风险、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单一的管理技术或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等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完全奏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工艺复杂性的提高以及项目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多变,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风险管理已成为决定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工程项目本身具有的特性角度来看

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因此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全局的、综合的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二)从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来看

无论是工程项目投资商、承包商、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各利益主体都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因此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与衡量问题,风险管理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的最小化,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风险人配的均衡状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从国际建设环境来看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承包商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优质的工程施工技术在国际建筑舞台崭露头角。但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涉及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时间较短,在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往往略显不足,影响了最终的盈利,因此如何认识和避免风险对于从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规避或减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风险回避

如果风险评估出来的风险因素对项目威胁太大,风险量和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业难以承担和控制风险,便应当在承包之前放弃承包或在实施之前毅然放弃项目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风险损失。制定并执行企业制度,禁止实施某些活动,依法规避某些可能造成风险的行为,也是风险回避的有效对策。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但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二)风险降低

这种对策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可预留部分项目保证金,如果建设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这样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

(三)风险分散

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可以把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包括业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资人、供应商等,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四)风险转移

经营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1.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人(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

2.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团体或个人)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作出的书面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在标准合同中也含有关于工程担保的条款。

(五)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这种情况下,风险承受人通常已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主动的或有计划的风险自留是否合理明智取决于风险自留决策的有关环境。不过应指出,风险是否自留,这是一项困难的抉择。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惟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企业不能预防损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项目管理者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风险管理者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使用。

三、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工程项目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对于具有参与方地域分布广、专业分类杂、信息量大特点的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特别重要,决策者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项目信息,而各参与方也需要迅速地了解各自的进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减少项目信息沟通和传递的费用。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息管理子系统

在该子系统中储有项目内外部与项目有关的科技、经济、市场和社会方面的各种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辨伪的功能,系统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二)风险评估子系统

主要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优化、造成的后果、可控程度做出估计。

(三)风险对策子系统

它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供决策者参考使用。此外,采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工程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工程投资分析所带来的大规模信息处理问题,给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3篇

1电力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电力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学会分析风险。一般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和风险调查法为常用的方法[2]。电力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有。

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2种:a)政策、法律法规变更的风险,如国家的政策、法规、法律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和产业导向的改变对项目的运作条件产生的制约作用而造成的风险;b)政府许可和审批的风险,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前,施工以及设备的采购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和审批,需要和相关的主管部门沟通与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获批并建设开工。

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有3种:a)通货膨胀风险,如项目进行过程中,工资和物价上涨大幅度的上涨,则会影响工程成本而造成风险;b)利率变化风险,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利率的上浮会造成项目收益受到损失;c)利税风险,国家税收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1.3施工风险

施工风险主要有6种:a)设计风险,设计单位设计不当造成工程返工,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b)设备材料风险,资产管理松散,对为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的不合理分配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c)技术风险,电力工程项目综合性强,涉及到很多学科和技术;d)质量风险,材料、工艺等方面原因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e)安全风险,施工过程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真接影响工程的进度;f)进度风险,工程进度的耽搁,项目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产生效益。

1.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有:a)投标风险,投标先于工程实施过程前,很难预测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b)合同风险,如工程承包、分包合同,设备租赁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监理合同、招投标合同、技术合同等等,各类合同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履约问题,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运行风险,甚至是诉讼索赔;c)成本风险,建设项目成本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成本增加,如返工、违规被罚等;d)资金风险,建设项目概预算不合理,项目运行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不足强行开工等等都会使得项目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运行难以为继,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资金风险;e)人力资源风险,项目的成员的配置不当,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影响工期、成本和施工质量。

1.5其他风险

其它风险主要有:a)自然环境风险,如恶劣的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等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干扰和破坏;b)社会环境风险,包括周围的社会治安状况、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风气以及公众对项目的态度等等。

2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下电力建设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我们得到了影响电力建设项目的主要因素,根据它们的层级关系,建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共分为2层。其中第1层,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其他风险5个一级指标。而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了2~6个不等,总计18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该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评价分析。

3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3.1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体现了指标在风险评价中作用的大小,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也是是科学评价建设项目风险的关键。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AHP法确定权重集。

3.2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

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主要有:a)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b)单级模糊综合评价;c)第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再按照加权平均原则,定量判断和估算风险大小[3]。

3.3评价方法的应用

利用这种风险评价方法我们对拟建的1个电力项目进行评价,风险值大于90的,风险可定为优;风险值在80和90之间的,风险可定为良;风险值在70和80之间的,风险可定为中;风险值小于70,风险比较大,就不建议投资了。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建设;项目;经济;风险;

煤矿资源的开采性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少地方矿务集团公司经常会随着其本部集团公司的开采出现资源衰竭与资源开发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所以,不论煤矿建设项目投资风险中的不可抗力因素作用,煤矿项目本身还存在着建设项目投资风险、项目设计风险、以及项目在建阶段的建设风险、以及项目竣工投付使用的运营风险等。这其中,任何阶段由于组织安排、决策规划等环节出现不恰当指导都会使煤矿项目陷入经营风险之中,造成巨大经济效益损失,阻碍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加强煤矿项目风险分析,对煤矿项目的风险要素加以防范,对指导煤矿建设项目顺利投产后实现可观经营收益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1 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1.1 建设环境风险

煤矿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建设环境风险要素划分可以归结为两种,即社会环境和项目环境。前者社会环境主要指煤矿项目在建阶段直至投产使用后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国家地方政策、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等对项目运营的预期收益造成的影响,影响作用有好有坏,但影响成果如果偏离项目预期经营收益指标或目标则会使项目运营风险损益程度加剧。至于项目环境则偏重于煤矿工程在建选址时的地质状况,周围工程场地是否发生过洪水灾害、地震灾害等对其项目在建投付使用后是否会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效果即项目风险。

1.2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一般作用于煤矿项目工程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即项目工程在建与投产后的全生命周期范畴内。这其中包括外部经济要素和内部管理控制要素,这些经济管理控制要素如果没能有效控制,则会成果经济风险的主要风险要素,对项目本身造成预期经济收益损失。其主要经济风险形成原因包括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过于浓厚、地方材料供应市场价格幅度较大、人为组织管理要素控制不当等。

1.3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中最为主要的一点控制要素则是勘探质量,即项目选址后的勘探精度是否能够达到项目本身运营使用的基本标准或要求,达不到则需要重新勘探,进而造成技术风险,使相关成本加剧。另外一点则与设计因素有关,即设计人员没能立足实际,设计成果与实际作业建设两相偏离,造成项目建设工期进度受到延误、推迟等负面影响,进而加剧了投资成本。

1.4 人力组织风险

人力组织风险即是管理风险。由于项目组织管理执行力度不足,或者各部门单位间的组织协调较差、或者是组织管理机制及相关方法与项目本身运营管理不相配套等,都会造成管理不善、管理失控等不利局面生成,导致人力组织风险形成。

1.5 设施设备风险

由于煤矿项目本身也属于一项系统、大型建设工程,需要电气、电力、供气多项专业工程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等共同作用与配套使用,才能使其正常运转。所以,煤矿建设项目一旦某个配套设施设备环节管理控制不当,相关专业专线不能按期完成等,都会造成项目运营设施风险加剧,影响着最终项目的正常投产效益变现。

1.6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煤矿建设项目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控制风险指标。由于项目安全投入不够、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现场监督管理松散、项目生产职工安全观念淡薄、职工相关安全投入培训工作指导滞后,以及包括项目决策指导作用下的过度开发等,都会造成安全成风险加剧,不仅造成了安全效益成本重大损益,同时还会危及人员生命财产等,即安全风险控制不得当,必然会使煤矿建设企业因小失大与得不偿失。

2 煤矿建设项目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2.1 风险分解

通过预测和缓和等方式的共同作用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缓和风险形成的作用结果。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协调好地方处理关系,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培养,强调与地方政府机关之间的互惠互利,共同信任与支持;其次,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发展要求,生产与市场发展要求相符合的需求产品;再者,加大产品客户营销力度,开拓出更多的有利客户;最后,需要煤矿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单位部门领导、管理阶层人员的共同组织管理,旨在培养风险观念,全员积极参与意识等,从而才能根据具体的风险隐患要素立足实际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达到降低风险损益程度的目的。

2.2 分散风险

煤矿企业经营方式、投资主体相对其他产业而而言,比较传统且单一。也就是说,国内具备上市规模的大型煤矿集团企业较少,并以股票证券等资金投资方式进行融资筹措企业也较少,基本都以自有资产和银行借贷来实现资金筹措的。此外,随着异地煤矿企业的大规模参建,投资风险也为之加剧,投资风险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复杂性态势发展。因此,煤矿企业应全面积极开展多样化资金筹措方式展开融资。对于风险程度不可控、存在较高风险系数的投资项目可以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项目,以此实现风险均摊的目的。此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对投资市场下前景相对可观的项目进行投资,进而才能实现投资不同选型产品的风险分散与转移。总之,由于投资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也可以采用多种经营方式,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2.3 规避风险

从风险管理角度来讲,规避风险确实是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风险控制、处置方法。即通过有意规避风险,并在风险事故未能形成之际就消除了某种风险所造成的具体损失。但是,规避风险相对风险控制整体成果而言,其也是一种消极的控制、被动的控制方法,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因此,煤矿企业在财务决策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及影响程度,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如发现不利情况。应及时中止或调整,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这一目的;并要避免个人投资意识上的上规模、铺摊子、求轰动效应而导致资金链条跟不上的被动局面发生,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规避项目投资风险形成,实现强化项目的风险深入研究。如在应收款上要全面建立应收账款回收机制;健全财务终审制度等;采购环节杜绝个人本位主义等,以此才能综合考虑各项投资风险、各环节潜在存有的财务风险等,达到全面规避风险的控制目的。

3 结语:

煤矿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对指导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化经营发展模式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只有强化风险分析,煤矿企业立足实际,才能为煤矿项目投产使用后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降低风险隐患,提升风险规避能力等,促进煤矿项目投产运营效益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生权. 矿业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估[J]. 中国矿业, 2009,(05) .

[2]熊诚. 前景理论在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决策中的应用[J]. 珠江现代建设, 2010,(01) .

[3]张静. 加强煤矿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 中国煤炭, 2003,(11) .

第5篇

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框架,建立相应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见图2所示。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罗列全部风险,对控制框架中所有潜在的审计对象进行风险分析,从中找出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其次,针对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并对实践中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评估和再改进,运用内部控制措施解决大部分风险问题。最后,安排对投资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关键事项或过程以及容易合谋舞弊的事项安排专门审计,以进一步降低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和重点审计,逐级逐步降低风险,最终保证剩余的管理风险和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与传统的审计模式不同,风险导向建设项目过程审计的计划、实施和报告,都是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来展开,以风险分析为起点,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最终目的。

二、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程序

在实务中,通常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过程可能跨越几个年度,难以简单地将审计过程划分为计划、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为提高实务中的操作性,可将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概括为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协调和重点事项审计等三个审计基本程序,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协调两个程序也可通过管理审计或内部控制审计完成。

(一)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确认过程,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工作,并贯穿整个审计过程。风险分析包括: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所有主要风险加以判断和识别的过程,重点要关注内、外部风险是否获得充分、适当的确认。在审计方法上,为防止重要风险点的遗漏,可以依据风险管理整体控制框架,综合采取观察、检查、询问、测试、案例剖析和流程分析等方法确定工程建设中主要风险事项或过程清单,如表1所示。2.风险来源分析。分析风险来源要剖析风险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寻找风险产生根源,确认风险的归属。主要运用SWOT、PEST等综合分析方法,调查行业监管情况、竞争状况和习惯做法等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等内部影响因素。3.重要性分析。对已识别风险就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重要性分析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要运用A—FA综合分析、风险度计算和鱼刺图等分析方法。重点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的舞弊、决策失误和资料不完整等风险的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为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二)风险管理过程协调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协助制定和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并对实际管理情况做出评价,预警和改善剩余的重要风险。主要包括:1.制定和落实风险应对措施。对已识别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按风险归属在组织层面进行分配。风险应对措施包括控制、转移、规避和接受等。最重要的措施是内部控制,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业务控制流程来防范风险。在必要时,内部审计可以协助基建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框架。2.开展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测试。运用突击抽查、针对性测试等方法,判断风险影响因素是否真实存在,检查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适合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实际效果和效益如何,评估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及时反映风险事项的最新情况。比如,突击检查本单位的工程现场代表和监理人员是否在岗并按要求履行职责;进度款支付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展和合同约定一致等。风险管理协调过程可采用“风险应对措施及其效果表”反映(以“工程重大变更”事项为例)。如表2所示。

(三)重点事项审计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当基建项目的控制环境和风险控制措施不能有效保证风险在合理水平时,为减小审计风险,应相应扩大审计的检查范围,审计事项涵盖决策、设计、招投标、变更和决算等各个重要环节。反之,当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合理、有效,风险应对措施对舞弊行为等重要风险起到了较好的防控作用时,审计力量应集中于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即便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内外部团体和人员实行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也应安排对造价、质量和进度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事项进行审计,以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持续的监督。重点事项审计的范围和先后次序主要依据风险管理结果确定。从近几年工程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风险看,风险的内部来源因素可以粗略地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非制度化管理。工程建设是建设单位阶段性任务,管理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少,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内部认同程度差,常常出现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二是博弈能力不对称。如果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看作是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主的两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建设单位在信息、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并不占优势。1.工程量清单审计。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依据,其准确、完整程度也影响工程招投标的成败。同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也是对设计质量的检验过程和进一步完善设计的促进过程。另外,对工程量清单审计还是防范清单编制单位和投标单位串通舞弊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采用工程量清单编制“双轨制”模式(即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分别负责编制一份清单,反复核对、调整确定最终工程量清单),效果良好。2.合同审核。通过有限信息招标选定施工单位,类似于单次博弈,一旦确定了施工单位,没有重大情况不会也不能重新选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排他性,没有了竞争。建设合同成为制约施工单位并警示其舞弊行为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合同的审核极其重要。签订前,要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核对施工内容、工程总造价、施工期限和工程质量等是否与标书一致,检查质量保证、工期保证等承诺是否在合同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要重点检查违约条款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在执行过程中,重点检查合同遵守、违约处罚情况,如有变更,要检查变更合理性以及是否与原合同协调一致。3.决算审计。决算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最后审查,重点要在工程结算审计的基础上,审核包括工程前期规划费、勘察费、设计费、招标费、监理费、配套工程费等项目全部投资情况,评价目标完成情况,要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实施的全部审计程度进行回顾和总结,做出总体评价,为今后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和警示。

三、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第6篇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

1概述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投资持续增长,铁路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传统审计模式为推进铁路建设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1],在注重审计效益的基础上,强调风险防范。它是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分析审计项目的次序,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项目,通过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治理程序、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独立、客观的确证和咨询活动[2]。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铁路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导向审计特征如下。(1)凸显组织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将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等,分析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3]。(2)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均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体现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3)体现效率与价值。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强调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促进组织增加价值。

2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承担铁路大中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建设单位应围绕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进度、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管理目标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越来越大,技术标准更加精细,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高速铁路项目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建设单位往往管理几个在建项目,有的建设单位还同时管理已开通运营的项目,无论是管理难度还是管理的复杂性,都变得比以往更高,建设单位在作出管理决策时,面临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这已成为影响建设项目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而控制风险对实现建设管理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是针对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收入、支出、成本费用及验工计价等方面,以纠错防弊为主,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合同招投标等资料,审计内容比较单一,对风险管理领域的内容很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项目,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关注风险,并利用技术手段评估建设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管控好风险,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相比传统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审计的增值作用。目前,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如下。

2.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其管理者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管理考核目标,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作出相关决策时,往往忽视了对风险的关注,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上级单位或有关政策要求被动执行,而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目前对风险导向审计大多还停留在概念上,对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知识,并掌握风险评估等专业技术。在没有强力推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主动参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积极性。

2.2审计信息和数据有限

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风险量化分析。目前,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和数据的了解主要依赖自身以往开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资料的积累,掌握的审计信息和数据资料有限,而且大部分比较滞后,不能适时反映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在信息获取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2级审计机构之间的纵向信息沟通,以及2级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比较有限。2级审计机构之间主要是通过“下达和上传”的形式,上级审计机构下达需要提报的信息内容和要求,下级审计机构按照报告工作制度的要求向上级审计机构提报有关资料,沟通渠道单一,缺乏时效性。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与建设单位在业务方面有着更多的信息沟通。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对口业务方面掌握着建设项目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但由于审计机构与各部门信息不互通,使得信息资料比较分散,不能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限制了审计机构从其他部门获得更多信息。由于对建设项目风险信息掌握不够,审计机构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主要是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考虑项目是否在建设期内已审计,以及对各项目已审计的次数选择审计项目,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2.3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否则就难以得出有效的审计结论。受传统审计指导思想的影响,铁路内部审计目前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风险领域关注还比较少,内部尚未建立对风险的量化标准,没有形成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审计过程中即使涉及对有关风险的分析判断,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资料和个人经验作出主观判断,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将难以保证,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除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工程、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风险技术手段,有效识别风险信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大小及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建议。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主要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具有铁路一线财会工作经验,熟悉铁路基层财务管理流程和生产业务,但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审计队伍缺乏具备工程、计算机、管理及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综合人才,难以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要。

3推进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3.1加强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更新审计理念,主动推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试审等形式,探索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在审计实践中自觉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者实现既定目标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建设单位应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培育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风险意识,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来。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全力支持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

3.2建立完整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

充分把握当前推进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结合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和数据按照一定层级和类别进行分类[5],如纵向可以分为铁路建设行业风险并具体到单个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横向可以根据业务分为财务、质量、安全、技术等类别。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架构如图1所示。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分级负责的原则,铁路2级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应有明确分工: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机构应主要负责对铁路建设行业风险信息及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并指导、协调铁路局审计机构对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梳理;铁路局审计机构负责对本级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及时录入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积极推动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与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对接,实现审计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有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根据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动态变化,应及时更新和维护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6]。铁路2级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实时了解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有关风险信息,在提报年度铁路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时,在遵循“全覆盖,无遗漏”的前提下,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重点关注的审计项目并设定审计频次。

3.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实际情况,应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1)建立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2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7]。风险导向审计开展初期,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积累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试审。试审阶段可以借助外部智力或引进人才进行,后续通过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适合铁路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并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全面开展不断改进和完善。(2)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及政策风险5大类风险指标,每一类风险指标包含不同的具体风险指标,如财务风险应包含税务风险、抵押担保风险、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对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具体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重要、低重要性、中等重要、重要及高度重要5个不同的等级标准。风险指标及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并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风险的能力相匹配,以便通过科学评价风险,揭示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3.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全面掌握风险、战略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运用风险理念思考问题,用风险语言描述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题的培训班,使审计人员通晓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加强内部交流学习,如选派审计人员到建设单位锻炼,或向相关业务部门轮岗工作、学习[8],使审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以扩大审计人员的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充实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以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邀请外部风险管理专家参与现场审计,指导审计人员掌握对重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的技能。

4结束语

风险导向审计为铁路建设项目审计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铁路建设管理实际,深入研究,建立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方法体系。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YANHui.ResearchontheIntegratedFramework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04.

[2]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PhilGriffiths.Risk-basedAuditing[M].Beijing:ChinaFinancialPublishingHouse,2014.

[3]谢忠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运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XIEZhong-gui.TheTheoryandPractice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09.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13.

[5]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38-43.HUANGWen-jia.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vestmentAnalysisFunctions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RailwayConstructionProjects[J].RailwayTransportandEconomy,2015,37(5):38-43.

[6]冯安平.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73-74.

[7]王长峰.现代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WANGChang-feng.ModenProjectRiskManagement[M].Beijing:ChinaMachinePress,2008.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1前言

工程建设管理就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满足或超出工程项目利害关系各方的要求和期望。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拉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设计变更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因此在现代工程建设管理中,已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建立了起来。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辨别、风险文档管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过程,这里主要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

2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管理

2.1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是桥、房子、飞机场等实物,也包括建设可行性报告、设计图纸,实物模型、建筑规范等。

(2)要受经济与法律约束。任何建筑工程项目要在一定投资资金,质量要求,作业空间下完成目标任务,使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并且项目进展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性建设法规和安全规范。

(3)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项目批准、设计规划、施工监理、投入使用都具有单一性,一旦实施难以改变。

(4)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设计方、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业主、项目管理公司、政府等共同协助完成,他们之间的沟通协调过程很复杂。

(5)存在风险。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充满风险,风险指项目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运行产生坏的影响使其达不到预定目标的内外干扰困素,它包括政治、法律、市场、自然、建造、设计技术运营等风险。

2.2风险管理

按照建设工程要实现的目标将风险进行分解,主要分解为投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设立直线制风险管理组织模式,提高意识,形成项目全过程、全部、全方位风险管理的观念。注重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在各目标范围内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从而进行风险控制。在整个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各风险管理小组都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任务,并且应明确划分职责,权利范围,做到责任和权利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机构正常运行,使项目风险得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

3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

3.1风险的合理分配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是时刻存在的,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加者(包括投资者、业主、项目管理者、承包商、供应商等)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每个参加者都有一定的风险责任,他才有对项目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合理的风险分配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项目的高效益。合理分配风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因为项目参加者如果不承担任何风险,则他也就没有任何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控制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工作。若简单采取完成工程量加酬金合同,承包商虽没有任何风险责任,但承包商会千方百计的增加工程量以争取工程利潜,最终将损害构成的整体效益;若采用承包商要承担全部的风险,为防备风险,承包商必然会提高要价,加大预算,而业主也因不承担风险将决策随便,盲目干预,最终同样会损害整体效益。因此只有让各方面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解以

加强责任心和积极性,达到能更好地计划与控制,实现双盈。

(2)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风险的责任和权利应是平衡的:有承担风险的责任,也要给承担者以控制和处理的权力,如果已掌有某些权利,同样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机会尽可能对等: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勇于承担风险;三是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风险承担者应该拥有措施的时间、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

(3)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符合通常的处理方法l0若采用国际惯例FIDIC合同条款,就明确的规定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风险责任,比较公平合理。

3.2常用的风险对策

(1)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确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担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

(2)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管理的项目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

(3)购买保险或要求对方担保,以转移风险。对于一些无法排除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解决;如果由于合作伙伴可能产生的资信风险,可要求对方出具担保,如银行出具的投标保函,合资项目政府出具的担保,履约保函以及预付款保函等。

(4)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5)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合作,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但必须考虑寻找可靠的即抗风险能力强、信誉好的合作伙伴,以及合理明确的分解风险的方案,必须通过合同明确。

3.3在工程实施中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

(1)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底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2)在风险发生阶段,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这是降低损失,防范风险的有效办法。

(3)在风险状态下,依然必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如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保证完成预期的目标,以防止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唯有如此才能有机会对已发生和还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争取获得风险赔偿,如向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