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7:57
序论:在您撰写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银行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一方面处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始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sup
ply-chain finance,SCF)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在国际银行业应运而生,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重要业务增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整体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以及突变理论在经管领域的利用,论述了利用突变理论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可行性,然后本文构建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接着建立了基于突变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
一、文献综述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不同学者、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Michael Lamoureux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Aberdeen的解释如下: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国际知名的金融顾问和咨询公司Tower Group对供应链金融作出如下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以发生在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价值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的为供应商提供流动资本融资和现金流的解决方案。现任的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突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所处的状态,可用一组参数描述。从上述文献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集中在金融领域。绝大多数的学者试图从金融学的视角出发,定性地研究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鲜有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探讨这种新的融资模式,因此在供应链领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权威性的成果。基于金融链金融下企业信用风险具有极易变化的特点,将该理论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领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构建
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相比,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价体系更加宽松。二是由于一环扣一环,单独企业的变化也不再像原来那么稳定,供应链金融下企业存在着极易变化的特征。为了使研究内容更为明确,本文在这里研究的对象是一家中小企业,以及它所对应的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1)核心企业情况: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核心企业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决定。银行对于核心企业的考查主要基于信用等级、行业地位、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这四个方面。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运营资本、现金循环周期、企业销售额和企业利润率四个方面分析。(2)中小企业情况:中小企业的情况是银行进行贷款决定重点要考虑的内容,论文从企业素质,偿债能力,抵押资产,经济状况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与核心企业的类似。(3)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关系情况: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关系影响着银行的贷款决定。论文选取了交易总额,交易频率,合作时间,担保意愿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4)供应链情况:供应链金融区别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因此在考虑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时,必须考虑供应链的情况。
三、基于突变理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1)突变模型简介。雷内·托姆的初等突变理论模型有7
个。这7种基本突变模型分别是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双曲脐点突变模型、椭圆脐点突变模型、抛物脐点突变模型。由于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是只有一个状态变量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仅涉及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这四个模型。那么,假设记x为信用风险,是系统的状态变量,a,b,c,d为系统中信用风险的控制变量。折叠突变模型中只有一个控制变量,即a,因此它无需进行重要程度排序;尖点突变模型中,a为主要控制变量,b为次要控制变量;燕尾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重要程度排序为a、b、c;蝴蝶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重要程度排序为a、
b、c、d。据此排序在进行信用风险度量时,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分歧方程中的哪个控制变量就有了根据。(2)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突变级数是突变模型的分歧方程与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隶属函数相结合的结果。该方法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归一公式,是由雷内·托姆初等突变理论的几组分歧方程引申推导得到;再一个是它与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应把突变模型中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在0~1之间。则a取绝对值a=6,即比a的取值缩小了6倍,将a的绝对值限制在0~1的范围内的话,a的程度并未改变。同理,可使b在0~1内取值。于是就把突变模型同模糊数学结合起来了,控制变量的值即为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在突变模型中,a的重要程度要大于b。控制变量b相对于a是次要因素,控制变量c是b的辅助因素,b和c共同组成了系统矛盾的次要方面。控制变量在燕尾突变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是a>b>c。在蝴蝶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a是主要的目标要求。控制变量在蝴蝶突变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是a>b>c>d。基于第三节所建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突变模型是有多个突变模型联系在一起耦合而成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与核心企业情况、中小企业情况、供应链情况以及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关系构成了蝴蝶突变模型。核心企业情况与信用等级,行业地位,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构成了蝴蝶突变模型。从上述四个指标中可以看到,企业素质和经济状况是属于定性指标的;而偿债能力、资本以及抵押资产则是属于定量指标。因此,企业素质和经济状况可以采用尖点突变模型;偿债能力以及抵押资产也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最后将定性和定量指标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求解。在明确各个突变模型后,建立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函数的值。关联函数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入控制变量的指标要根据关联函数值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排序问题,同时也确定了指标在突变隶属函数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过程模型。一是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指标体系:首先建立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的指标体系。二是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关联函数(其中,为指标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均值),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指标重要性的排序,重要指标排在前面,次要指标排在后面。三是确定评价目标体系各层次的突变系统类型:在评级指标体系中,根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确定各组指标所隶属的突变模型,用指标的主要方面去对应突变模型中的主要控制变量,用指标的次要方面去对应突变模型中的次要控制变量。
参 考 文 献
[1]Lamoureux Michael.2008.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http://
/index.php/A_Supply_Chain_Finance_Primer
[2]Aberdeen Group,2007b,The 2008 State of the Market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3]Towergroup,While'Supply Chain Finance'is a Powerful Concept for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3
1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
1.1 信用风险
通常来说银行的信用风险,具体是指向银行贷款的个人或者实行交易的人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违约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排在首位。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用于加强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在传统授信中银行实施的担保业务包括抵押授信、信用授信以及保证担保授信三种。而要求存在第三方的是保证担保授信,而信用担保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规模和大量资金。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无法轻易得到这两种形式的授信,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面向中小企业,所以银行必须分析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都具备下列特点:第一,无法充分披露信息,这样就增加了评估企业贷款信用的难度。第二,没有根据比例对授信成本收益进行分配。第三,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非系统风险系数,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结构,决策带有随意性,非常依赖个别客户,造成他们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性。
1.2 操作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政策、人为失误或者内部失控等原因而导致银行出现损失问题,这些损失包括与风险相关的全部支出费用。在对授信调查的过程中,具体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在供应链融资中企业的交易信息是关键根据,控制风险中的目标便是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和现金流。所以,调查授信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疏漏和误判。 在设计操作模式时,最关键的是对设计流程积极完善,避免操作风险的出现,同时供应链融资必须对授信支持资产严格控制。
在审批融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对操作风险有效提防,具体包括人员形成的风险、系统风险和流程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中,对物流和资金流有效控制的中心是授信后管理和出账管理,尤其是预付业务和存货业务,频繁进行操作也是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融资产品中,操作风险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表现,银行一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比如,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应收账款质押要求三方比例配合,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业务流程,对应的也会增加操作风险。
1.3 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本质上是由于利率、股票、汇率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的改变,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的收款风险具体是由市场风险与生产风险导致的。而供应链金融将控制货物权作为基础,这样就极易造成市场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以控制货物权作为担保,所以货物的市场价值极容易对市场风险造成影响。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标准仓单抵押的东西通常是农产品,而季节、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将会使这些农产品出现价格波动。所以,企业频繁变化的价格,进一步对授信额度与质押率造成了影响。
2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以及明确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通过识别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科学建立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例如存货质押融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和行业系统风险以及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变现担保物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在评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一线的评估人员应当联系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数据,并且尽可能利用一些定量的分析工作实施综合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一些能够采用定量公式进行衡量的指标,则尽可能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数据计算这些定量指标之后,就能够设置合理的规则明确不同评分相应的范围。之后在具体评分上映射指标的定量数值。而无法定量的则利用打分方法。在这我们可以利用7级评分方法,就是每一个需要衡量评估的指标,最终按照其风险情况划分为7个等级:风险很大1分、大2分、较大3分、一般4分、较小5分、小6分、很小7分。之后,可以联系事前确定的每一指标的权重加强平均分值,获得具体业务最后的评分结果,这一结构可以在标准的评级上映射。
由于供应链金融体现出的过程性与典型动态性,评估融资分值也必须是动态的。这就需要监管方与评估人在贷款期间,联系业务的变化动态对评估分值积极调整,以便准确对风险进行警示。
2.2 明确评估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可以采取德尔裴法实行专家打分,也就是邀请专家分别估计出各个因素的权重,之后平均求出不同专家的估计并且得到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具体步骤见下:
第一,建立判断矩阵。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设计上一层指标A是准则,支配的下一层指标是B1,B2,…,Bn,各个元素对于准则A相对重要性即权重斡能够利用标准法赋值。针对准则A,比较n个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获得一个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
C=(bij)mun
第二,计算相对权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元素B1,B2,…,Bn,针对准则A的相对权重w1,w2,…,wn,可以得到向量形式W=(B1,B2,…,Bn)T。对于设计权重,通常利用几何平均法,先按列相乘A元素得到新向量,之后把其每个分量开n次方,再把得到的向量归一化之后就能够得到向量公式:
i=l,2,…,n。也可以利用和法,特征根法等。
第三,一致性检验。要想判断上述矩阵与权重是否科学,需要实施一致性检验。具体过程:相乘判断矩阵与权重系数获得矩阵CW;再求出矩阵最大特征根;之后带人公式 获得一致性检验指标 ;按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查出R.I数值;最后采用公式C.R=C.I/R.L获得一致性比例C.R的数值。当C.R
3 案例分析
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设定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是标准A,因此可以支配的下一层指标供应链竞争风险指标、供应链协调风险指标以及供应链控制风险指标分别是B1,B2,…,Bn。通过查表获得随机一致性平均指标是0.58,所以得到CR=CI/RI=0.0007小于0.01,可知判断矩阵形成了满意的一致性,获得相对于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的权重来说三个指标满足要求。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在传统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的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21
0 引言
自从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来,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方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供应链上的价值交换,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金融产品,促进供应链“供-产-销”的高效运作,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作为仅一种新兴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入了供应链金融的竞争行列中。而与此同时,这种新兴模式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能否有效展开的关键所在。
1 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主要是依据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发展前期等6方面。但是在实际授信过程中,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不透明的情况,商业银行更看重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这些比率指标,对企业的信贷担保物和低押资产有严格的要求。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相比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传统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两点不足:
(1)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过分重视比率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生结构的缺陷,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
(2)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只看重企业自身,只是“静态”的评价企业当时的信用水平,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潜力、供应链的发展前景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纳入评价体系。没有“动态”的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在分析传统信用评价体系不足的基础上,加入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2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信用评价,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商业银行对授信企业的信用评级淡化了授信企业的自身限制,不再是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而是强调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单笔贸易状况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水平,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
2.1 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
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指标与传统模式信用评价指标类似,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主要考察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
2.2 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
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是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基础,金融机构考察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避免贷款企业由于信用不透明的而造成的信用水平下降,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行业竞争力、行业增长率、企业间合作程度。
2.3 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
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是金融机构考察的重点项目,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估计。银行通过估价结果给予借贷企业授信额度,并以这些质物作为担保物减少违约风险。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质物的价格稳定性、变现能力、退货率、应收帐单坏账率等。
2.4 核心企业情况
核心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另一个融资担保,是借贷企业和商业机构之间的桥梁,通过保证担保和回购协议等方式保障了供应链金融的有序进行。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信用水平、行业地位、盈利能力等。
根据以上4个一级指标,选取了企业素质、行业竞争力、价格稳定性、核心企业信用水平等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供应量金融模式下中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复杂的多目标问题作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按支配关系再将这些因素分成若干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级体系:A={B1,B2,B3,B4};
其中:
3.2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在递阶层次结构中,对于准则A,元素Bi和Bj哪一个更重要,重要的程度如何,通常按照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见表2)。
根据各元素的重要性比较,第一层项目重要性的判断矩阵A如下:
A=1 1/3 1/5 1/53 1 1/3 1/35 3 1 25 3 1/2 1
3.3 计算各要素的权重
根据AHP理论,确定权重有和法、根法、特征根法和对数最小二乘法,这里用根法计算各元素的权重(见表3)。
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i=(0.067,0.149,0.459,0.325)T。
3.4 一致性检测
因为判断矩阵是计算权重的根据,所以要求矩阵大体上具有一致性,避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讳背常识的判断,这将导致评价失真,因此,要对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进行分析。
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i=(0.067,0.149,0.459,0.325)T。
相同的原理计算一级指标下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5)。
从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上可以看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一级指标中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B3所占的权重最高,达到了0.459。核心企业情况B4所占的权重达到了0.325。而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B1的权重最低,只有0.067。这说明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更看重于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其固定资产比例小、流动资产比例大、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被重视比率指标的传统金融机构认定为违约风险大、信用低而拒绝借贷,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更过看重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和核心企业信用水平,淡化了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的要求。这样,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商业合作关系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有效的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从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来看,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中比较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这与传统模式下企业信用评级区别不大;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中比较重视企业间合作程度,企业间合作是供应链整体运行的基础,包括企业间商业合作、信息共享、技术援助等等;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重视的是担保物变现能力和产品销售量,担保物变现能力是银行规避风险的直接来源,当中小企业出现违约情况时,金融机构可直接将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的担保物变现,来弥补企业违约对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产品的销售量到达预测或高于预测,说明项融资服务是成功的,对银行和整个供应链来说是双赢;核心企业信用水平看重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供应量金融是以核心企业的担保作为前提的,一旦核心企业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不以整个供应链利益为重,在价格、交货、帐期等方面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实现自己短期利益最大化,有碍于融资项目的正常运作。
3.5 二级指标的具体权重
将各二级指标的权重与与之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即可得各二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见表6)。
从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是产品销售量、核心企业信用水平、担保物的变现能力等,由于供应链融资的还款来源于该项目自身,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风险评估更多的考虑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融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淡化了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
可以看出的是供应链金融能否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核心企业的积极参与,来平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以满分为100分划分4个等级(见表7)。
在实际操作中,以满分为100分,对各二级指标打分,根据二级指标各项具体得分,乘以其权重,即可得到其最终得分,并根据上表可得到其信用等级。
4 结论
通过分析传统模式信用评价体系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需要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的紧密程度,来规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和弊端,才能达到供应链金融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2 徐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金融经济,2009(10)
3 杨凤梅,毛思星.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09(5)
4 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4)
5 胡海青,张琅,张道宏,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软科学,2011(5)
6 白少布.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经纬,2009(6)
7 刘晓晶,王丽娟,任妍,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信用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 信用风险 评价体系 AHP方法 PROMETHEE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31-03
供应链融资是近年来炒的比较热的一个概念,是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对有实力的关联方进行责任捆绑,为供应链中相关成员企业提供服务的一种融资方式。自2007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供应链融资越发体现出其优势,国外诸多银行和大型物流公司争相开展此类业务,以拓展其盈利渠道。随着国外此类业务的蓬勃发展,国内以深发展为代表的几家银行以及像金银岛网交所、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也已经开展类似业务。在供应链的整体大环境下,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会产生深刻的变化,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展此类业务时若用以往度量单个企业信用水平的方式是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水平。因此,在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资金时,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评价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
一、相关研究
闫俊宏(2007)针对性地从三个方面行业风险因素、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供应链运营状况)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进行了评价。卞宁(2008)也用灰色评价法对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马佳(2008)认为对供应链融资业务信用评价的关键是把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主体评级+债项评级”的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供应链融资业务信用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诸多文献和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应用现状的研究可知国内现阶段对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的识别、评价体系、评估方式等尚且没有公论。因此,本文在此以建立信用风险的指标评价体系为研究重点,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二、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目前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单纯的定性分析受主观影响太大,而且同时要考虑到企业数据信息获取的不便性。因此,本文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运用专家评判法和决策模型对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首先使用专家评判法,设计评分表并由专家打分,进行指标的初选、筛选,并选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用PROMETHEE方法进行方案排序。
1.层次分析法求权重。本文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提出了层次本身,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并且这与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相符合,能够认真的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在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为:
(1)构造问题的递阶矩阵,由于在本文中只使用AHP方法确定权重,因此递阶结构中没有方案层。
(2)在递阶结构内,则对目标层和方案层以外的各层使用专家打分法分别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的关键是标度,在这里使用Saaty教授的1-9标度法。比较第i个元素与第j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设共有n个元素参与比较,则A=(aij)n×n为判断矩阵。
(3)通过计算,检验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必要时对成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改,以达到可以接受的一致性。一致性检验步骤如下:
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其中λmax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9,Satty给出了RI 的值。
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当CR
2.PROMETHEE方法进行方案排序。Brans提出了PROMETHEE I的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ELECTRE方法中忽略属性值差距大小信息和主观设置参数过多的特点。PROMETHEEII是PROMETHEEI方法的进一步扩展。PROMETHEEI/II方法是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为每一准则选择或定义偏好函数,利用偏好函数和准则权系数,定义两方案的偏好的优序指数,进而求出每一方案的优序级别的正方向和负方向(主要是使用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的概念),利用优序关系确定方案的一个部分或整体排序。
三、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1.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水平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融资企业自身情况是影响其信用风险的最重要原因。从供应链的视角来看,供应链融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从整体角度来看,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这些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行业环境、政治环境等。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
2.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前文的因素分析及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并且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文章的研究目的,同时分别向20位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银行融资从业人员致电或信函咨询,得到数量相当庞大的初选指标,为了对评价体系进行简化,本文继续向20位金融行业中从事相关供应链融资人士分发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最后将这些评分使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然后对使用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排序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形成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详细内容见表4。
3.权重的确定。为了使权重确定更准确,得到比较满意的判断矩阵,本文在这里继续使用专家打分法,向专业人士分发调查问卷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使用各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几何平均值组成各个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打分法,得到一级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在这里使用Matlab对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及权重向量进行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得λmax=3.0005,CI=0.0002RI=0.58CR=0.0004
二级准则层和三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与一级规则层类似,并且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由于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列出,只是将各指标的权重、组合权重计算结果列出如下表:
四、算例分析
假设有处于供应链中的4个中小企业A、B、C、D向某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需要对这四个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而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融资。结合上文中运用AHP方法确定的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使用PROMETHEE方法对这四个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下表是四个企业与评价体系相关的各指标的数据以及通过专家打分法对这项评价指标所属的偏好函数类型和其对应的参数进行取值。
然后,根据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各项数据并结合AHP确定的权重和选择的偏好函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每个企业的有序指数。
流出量(Φ+)排序:D,C,B,A;流入量(Φ-)排序:B,A,D,C;最后根据Φ=Φ+-Φ-公式计算每个供应商的净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在计算的时候,评价体系的底层指标均为正向指标,而评价体系的顶层目标层是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水平。因此,净流量最大的融资企业信用水平最高,信用风险最低。因此,根据上表中的计算的净流量对各融资企业信用进行排序:C,D,A,B,越排在前面,信用越高,而对各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排序:B,A,D,C,越排在前面风险越高,与按信用排序的顺序刚好相反,银行可以根据排序考虑融资。
五、结论
对融资企业而言,以往的风险评价普遍采用孤立点方法,也就是说把信贷企业作为评估点进行孤立地分析和评价。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以供应链为市场竞争主体相对于单个企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融资企业所处的环境出发,把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特性、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多篇相关文献,建立了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PROMETHEE法对算例中的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价并且排序,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融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闫俊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硕士论文,2007
2.卞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硕士论文,2007
3.马佳.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2008
4.汪守国,徐莉.供应链融资模型及其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09(22)
5.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3(6)
6.邱巍,梁超杰.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六大要素[J].社会观察,2009(1)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应链贸易融资;供应链管理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方式的发展,贸易融资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深化的进程。对我国而言,贸易融资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又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尤其加剧了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下我国企业的融资困境和外汇贸易风险。在此背景下,普通贸易融资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出口复苏的过程中较为被动。
在新形势下,传统贸易融资无力解决民营经济贸易融资的问题,其效果就更为突出。供应链贸易融资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进行的金融创新,根据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上各种交易关系和结构的把握,借助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对交易过程的管理控制来满足各方的资金需求。根据当前的需求趋势来看,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贸易融资工具,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都将逐步提升,但是,其潜在风险也日益显现。通过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分析,总结当前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贸易融资
传统贸易融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供应链环节。实际上,从供应链角度,企业的资信状况能够被综合权衡。因此,供应链贸易融资近年来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事实证明,在应对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时,供应链贸易融资显得更为灵活和有效。
(一)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之间的供求关系逐步向战略方向转换,供应链的思想也由此产生。企业进行供应链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和竞争力提升,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现实需要。狭义的供应链指的是原材料通过加工转换和销售传递价值的过程。广义的供应链则将核心企业作为基准,设定产业价值链框架下不同企业的制造、分销、渠道推广过程,是一个包含各方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系统。供应链系统不会自发形成,它离不开企业的激励和管理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各方的互利共赢关系,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各方的战略协作关系,进而共同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价值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一是计划部分,即企业的策略设定,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需要;二是采购部分,即与供应商达成定价、配送和相应付款的流程,并实施监控;三是加工制造部分,即安排生产、测试、送货准备等的各种活动;四是配送部分,即物流管理过程;五是退货部分,即建立网络接收产品退回的过程。当今社会,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供应商掌握企业存货水平,及时获得信息,并且可以借此预测市场变化,增强其反应能力。
(二)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及发展
供应链贸易融资指的是银行基于上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整合,从产业链的角度给企业提供一定金融服务的贸易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它是以特定产业链核心企业为基准,以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为服务对象,针对企业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账款和存货而衍生出的贸易融资方式。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来看,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其本身已经成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加之制造业外包的发展,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成为供应链贸易融资的服务对象。
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适用性在于它充分吸收了供应链的思想,一方面使核心企业在资源和资金支持下获取谈判和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也基于自身利益,希望保持供应链的稳定而不希望终止其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其优势在于,通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对较大的资金负担和信用不足的情况下,愿意成为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对象,实现维持供应链稳定的目的,获得自身发展。就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来看,全球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发展迅速,以核心企业为主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成为双赢的选择。通过供应链贸易融资,双方的战略协同关系得以稳固发展。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种融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对外融资的风险。
(三)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业务类型及具体运作
从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预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三部分资产出发,供应链贸易融资可以形成预付款、存货和应收账款三种融资方式。具体而言,首先是预付款贸易融资。这种方式是基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上游企业、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展开的,以预付账款为某种意义上的未来存货而进行的融资。其担保基础则是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实现了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获取金融机构融资的方式。其次是应收账款贸易融资,即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一定的短期贷款,由银行对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再次是存货贸易融资,通过先票后货的方式,银行获取存货质押融资,进而放贷给融资企业,完成融资。
二、我国当前供应链贸易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实践,但从当前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不断进行融资产品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其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
企业供应链的整体管理与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都需要具体考量,一旦融资工具在供应链上不断延伸,风险会不断放大。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产生扩散效应,导致整个供应链受损,核心企业则受到最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缺乏统一的信用体系,银行无法全面考察产业链企业的信用状况,导致决策和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银行资金使用风险加大。另外,在银行的汇率风险承担方面,当前的供应链贸易融资加大了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企业期望通过贸易融资避免外汇风险,但实际上这些风险相当一部分转移到银行,进而对银行在使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从银行业务开展来分析
当前我国银行机构进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同质性强,基于单笔贸易合同而发生的贸易融资占多数。同时,银行在对整个供应链交易各方进行关注、以实现真正的供应链融资方面还欠缺能力。另外,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业务开展方面的创新有限。我国现有的专业人才在市场和风险应对中缺乏必要能力,也成为当前供应链贸易融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来分析
虽然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供应链在运作方面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互动,供应链的实际作用有限。同时,供应链的控制过程不尽完整,当前企业在成本控制、客户服务等的目标建设方面实际效果有限。因此,当前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而进行的贸易融资活动还有待深入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改进措施方面投入不足,供应链管理与贸易融资活动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有待建立。
三、新形势下供应链贸易融资发展及完善对策
(一)针对风险控制方面的对策
要建立可以应用于动态评估核心企业经营和信用风险的信息系统。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反应,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规模进行调整,以减少流动性风险。同时,考虑到核心企业的特殊地位,要力主在资金结算中体现公平原则。通过建立相应的可以用于观察上下游企业生产和销售数据的监控系统,对核心企业的合作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及时调整信贷对象和资金规模。另外,银行可以通过开发满足当前企业需求的专业化信息平台,以加强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针对业务实施方面的对策
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和贸易融资经验,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结合我国企业现实需求,研究出台相应的供应链贸易融资方式,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同时,及时关注融资企业及其交易对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建立结构性融资模式,并可以联合第三方服务供应机构提供融资产品,进而提供系统的供应链贸易融资方案。另外,考虑将供应链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的其他方式相结合,推动供应链贸易融资方式的演进与发展。
(三)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的对策
银行要基于当前系统的信用体系缺乏的现状,建立供应链企业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在其业务范围内,实现小范围信用体系的可用性。通过建立第三方或者中介信用评价与风险控制机构,加快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同时,针对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另外,通过加强相关产业内部社会征信机制的建立,完善相关立法,促进风险预警与防范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线上供应链金融 风险 信用监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供应链中,形成了合作生产经营的模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存的压力,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竞争。然而,供应链上经常存在资金流容易断裂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供应链金融正是解决了这个种难题。同时随着金融产业不断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的征信系统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的信用监管显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的瓶颈之一。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被企业家和学者们发现其现实意义,并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Dan Seanlan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了区分,提出需要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供应链金融管理;胡越飞,黄少卿在金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陈哲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上信息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物流和金融的结合,借助电子支付的手段,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缺陷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的企业平稳的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忽略了资金流这个关键因素。深圳发展银行是全国最早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根据深发展的理念,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也就是说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把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的数据,无缝地接入电子商务平台,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接入平台的参与主体可以实时授权共享到这些信息,从而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融资服务。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1)融资线上化。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赎货和还款等行为全部通过网银,线上实现。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在线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在线融资申请、在线还款、在线结算、在线转保证金、在线质押申请等等。
(2)信息服务实时共享。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供应链融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授权共享、实时操控。融资、还款等活动都可以在线实现,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全程共享。
(3)业务规范线上化。线上供应链融资最大的优点是能减少实际的融资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运营活动的不规范。目前,对于企业客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该技术也大大地促进了业务规范线上化。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问题
(一)信用风险的来源
线上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不但来源于供应链本身,也有来源线上平台及整个融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自身的风险的扩散。供应链自身对风险的具有很强的扩散性,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而对某笔交易授信,并尽量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随着融资工具不断的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是会成倍的扩散。
(2)道德风险的难以控制。中小企业有可能从事那些与贷款项目不符合的投资,这些活动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意愿,损害了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信任关系。
(3)局部协同有序。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确达到了多方协同管理的机制,但是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这种协同只是封闭的、局部有效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封闭协同的模式下,信息没有实现全面共享。
(二)信用监管难点
根据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点,针对其信用监管的难点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的构成复杂:不但包括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企业财务信息,还有物流企业动产抵押的信息;同时为满足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需求,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要作为企业信用考察的重要历史依据,复杂的信用信息构成给监管带了难度。
(2)信用记录信息化压力:线上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身份确认、贸易往来和支付结算都实现了实时电子化协同,由此产生的各种信息都变成了具有实体经济背景的数据,但是这些庞大的在线数据的管理、查询的难度的为信用记录的信息化管理带了压力。
(3)信用监管法律建设滞后: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了很多政策上倾斜,然而法律层面上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中核心性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关于中小企业担保配套的法律规范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三)征信系统在信用监管缺陷
央行征信数据库已经形成了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受益面最广的信用数据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再次凸显了信用评级及其监管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对信用的新的需求,现行的征信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征信系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阻碍了民间潜在市场的进入。目前的征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依然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然而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是否具备协调这些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在《征信条例》中并没有规定。
(2)征信记录依然脱离实体经济背景,单纯的考虑资金流。除了基本的业务信息的外,对于融资信息的记录只包括银行信用信息,而对于应收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业务,征信中心并不对登记内容做实质性审查,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都由登记当事人负责。
(3)缺乏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当前的征信体系的建设主体为各商业银行,然而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的估值不具有优势,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依然存在诸多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于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企业的真实背景的考察也存在盲区。
四、结论及建议
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在处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上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完善我国征信服务体系。
首先,坚持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建立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的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
其次、适当降低征信准入标准,接受符合标准的民间信用机构,从而加强同第三方物流及其他信用机构的合作,通过这些信用机构完成对应收账款、仓单等动产的信息管理,对当前的征信系统在动产信息真实性上的空白做出有效的补充。
最后,加快技术创新,发挥“线上”优势,把信用监管渗透到供应链企业中。供应链产业中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是缺乏协同监管的。通过无线射频技术的使用、ERP系统的嵌入,建立起了银企协作的信息管理平台,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实现了实时监控。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可以审慎的研究当前征信系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在信用监管上存在的不足,抓住我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大胆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来弥补信用监管上的空白,一定可以建设起符合线上供应链金融特点的信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Dan Scanlan. Ironing Out the Kind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J].Asian Trade Finance,2004,(8).
[2]胡越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3]陈哲.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化探讨[J].供应链管理,2008,(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影响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6.32.049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不同企业、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挖掘与强化。在供应链得到整合的过程中,物流、商流和信息流问题不断被应用和检验,资金流问题正渐渐成为制约整个供应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备受人们关注。随之,供应链金融作为物流金融和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于一身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1]在供应链中,企业有优化其财务状况的需求,但企业自身去进行融资的成本一般高于由银行主导的融资,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由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成为现阶段我国最为普遍的情况。对银行而言,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金融业态的多样化,银行需要迫切解决利润来源单一化的局面,就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拓展金融范围和服务对象,供应链金融正是在此背景下走进银行的视野。
1 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内涵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内涵,站在整个产业链条的不同角度对其有不一样的理解,现阶段主要是指金融机构、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或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主导下的供应链金融。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站在供应链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产业链上与其有联系的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上真实的贸易背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相关融资对象的信用等级,以及未来现金流的直接还款来源,为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存在资金占用或资金短缺的单个或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顺畅[2],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新兴经济的协作碰撞,构筑买方、卖方、银行三方互利共存、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实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平安银行(前身为深圳发展银行)作为最早涉足并倡导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已由“1+N”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发展到系统性地为整个的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融资模式,覆盖了与上游卖家或下游买家的段落供应链;以及民生银行的“产业链金融”、浦发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光大银行的“阳光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等极具创新型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2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实施供应链金融主要在于抓住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相互建立合作关系来获取供应链内部资金流具体的流向,以此为整个金融业务提供基础。在供应链金融中,其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新增的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两大主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核心企业作为信用主体,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而物流企业则肩负着“监管者”“中间者”“评估者”以及“信息汇集者”的重担,一方面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需为银行提供质押物的保管、担保价值评估以及担保物转移和变现等中间服务,来确保抵押物的真实价值。[3]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整合和创新,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物流企业的壮大成熟,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专业化服务。在第三方物流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中,除了对融资企业的抵押、质押物提供全面的监管外,还将为银行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因此,物流企业也是供应链中各方利益关联者能否实现共赢的关键节点。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刺激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众多且缺失统一的规范标准,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银行对它的实时监管和快速反应的要求。[4]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结合参考指标来综合考虑第三方物流的影响因素,选择适合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物流供应商,以此来推进供应链金融持续运作。
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且实力薄弱;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质押物的价值评估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无法根据市场的敏感性进行实施评估;在质押物的监管中,经常出现监管人员操作不当,货物进出仓监管不严,仓单手续不完善等现象;在信息整理收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处理不及时,拖延情况严重等现象。商业银行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不当会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经营风险,影响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良好开展,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3.1 成本因素
商业银行在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就是成本因素。[5]但是物流供应商所需的价格低并不一定代表提供的服务就好,在如今还缺少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些第三方物流会通过压低报价来获取合作机会,后期也可能会在物流服务质量、物品交接的及时性等地方达不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所涉及的服务选择合理的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来实现总成本最低。
3.2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实力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实力主要有财务能力和交付能力。物流企业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合同能否有效实施;交付能力是指物流供应商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程度,同时对提供的服务质量有保证。对一些实力较弱的供应商,在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时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连续性;对实力较强的物流供应商而言,在具体的服务中,就能表现出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较强的抗风险意识。所以,商业银行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时,应以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
3.3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整体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服务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对质押物进行保质保量管理,时刻了解到商业银行投入资金的流向,确保融资企业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到本链条上而没挪为他用。物流供应商整体服务水平表现在仓储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速度、质押物的评估能力等。
3.4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发展潜力
发展潜力关系到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商业银行一方,银行肯定希望能与供应商长期合作,彼此达成战略联盟,这不仅能降低银行本身变更供应商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损耗,更能造就双方共赢的局面。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商业银行更倾向于物流供应商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所以物流企业本身发展潜力也是商业银行选择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影响因素。
3.5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直接表现。物流企业应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工具,及时获得整个供应链的真实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增值;在整个企业全面普及融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物流网技术,达到加速供应链一体化进程的目标。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只有为商业银行汇集了整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和产业运作情况,才能在商业银行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4 结 论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经济环境下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的大型企业新的利润来源领域。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就需要供应链金融的主导企业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或者融资对象。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首先要对链条上的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同时要注重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从而使银行本身的融资风险达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宋华.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向文,冯茹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浩,黄晓峰.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4(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