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7:51
序论:在您撰写中小学网上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网上评教 量化评估 校园网
一、学生网上评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地、全面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一项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十分重要的工作。科学地开展教师评估工作,能达到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目标。学生网上评教的重要性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它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与教师自评、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相比较,学生网上评教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的,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所以学生评教是以学生为评估主体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教学评估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内容。
网上评教取代了以往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填涂测评卡的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评教的局面,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评教中来,从而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使评教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同时,网上评教可以避免以往评教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使得评教更加公正、公平、客观化。现在大多数中职校都有校园网,教师与学生上网都非常的方便。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网上评教系统。
二、学生网上评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由于学生网上评教提供的学生反馈信息,不仅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基本数据,也为学校评奖、评优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学生网上评教的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已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学生网上评教的指标体系设计。要做好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与否是评教信息能否有效的前提与关键。评教指标的确定应体现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课程和专业提出的基本要求,保证学生评价的方向正确。二是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评价内容要具体、清晰、可以操作,避免过于抽象和模棱两可。三是评价项目是学生熟悉的、有能力评价的。四是评价项目应符合本校校情,为本校大多数教师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网上评教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遵守的基本操守、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另外,作为中职学校还应包含对实训课、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教师的一些基本要求的内容。所以许多学校的学生网上评教指标一般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估,每一个一级指标又被细化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对实训指导教师、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教师和体育教师在二级指标中分类评价。
2.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模型设计。任何一所学校在考核教师时总要提出一些量化指标,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开发者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建立学生网上评教模型。有些模型侧重主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把评估指标体系笼统地划分为“好”、“较好”、“良好”、“差”等几个等级标准。由于标准的模糊使得学生评分的主观随意性增大。更多模型是从量上进行评估:根据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表现情况进行打分,然后对学生评分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排序,最后得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
3.学生网上评教的组织与实施。学生网上评教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其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具体实施是否切实可行,将直接影响到评教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认真做好学生网上评教的组织工作,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严肃细致地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结合同行教师评估、教学督导评估、教学质量检查等配套措施,学生网上评教信息才能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校性的学生网上评教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其实施方案应包括实施的时间、参与实施的人员和具体要求等内容,时间以在学期结束前的一两周为宜。参与人员由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有关人员应明确评教的意义,熟悉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参与评教的人员应下到各班后,先要作一个简短的"评前辅导",讲明评教的意义,告诉学生要珍惜自己的权利,懂得实事求是诚信的表现,是高尚人格的体现,然后逐条讲解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目的涵义和系统操作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学校电子阅览室或微机室完成。
三、网上评教信息的统计与使用
学生网上评教系统应该具有可以按个人、教研室、学校和按专业、年级、班级等不同形式组合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
关键词:中小学;网络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2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 of Middle&Primay School Online Education
Chen Jun
(NO.1 Middle School of ChangLe,Changle262400,China)
Abstract:In this information age,online teaching as a brand-new teaching mode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It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In this article,we restudied and explored the online education and go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The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problems we are fa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onlin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which can be the basis for future counter-measures.These problems include:renewal of education conception,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ses,invest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Primary&secondary school;Online education;Exploration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引入教育领域使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网络教育成为一种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型教育形式。正如互联网先生约翰•钱伯斯在世纪之交的预言“下一个进军Internet的强大杀手就是网络教育”,时至今日,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对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整个民族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参与国际竞争、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
早在2003年底,上海师范大学赵金波、黎加厚老师通过对“网络教育”概念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目前网络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教育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网络化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造,即主要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其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教育之于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的网络教育是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空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原则,以“四大学习支柱” 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中小学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态。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组织形态,主要存在两种典型的应用形态,一种是以独立的远程教与学为主的中小学网校形式,一种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困扰下,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是考试分数,导致很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甚至建立了校园网,但并未起到应有的效用,要么闲置,要么另作他用。2004年4月1日,《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随着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网上资源似乎很丰富,但很多网站的内容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窄,而且内容单调,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网站主要存在五种形式:百科全书式网站、中小学学校网站、儿童娱乐网站、父母教师网站和商业网站。通过对各个网校网站的拜访,综合来看,许多网校只是把书本、教科书搬到网上去,并没有体现网络教育的交互式等优点;一些中小学学校的网站则似乎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内容大多为学校介绍、获奖情况、园丁风采、校园新闻之类,甚至有些网站还处于建设之中,并未为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提供多少帮助。在商业网校中,试题库屡见不鲜,在线学习或同步教室则是“电子教案”。同时,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开发、研制网上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瓶颈”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中小学网络教育的投入问题
网络教育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1998年美国投入510亿美元,旨在使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其中,大约有20亿美元专门作为公立学校建设网络教育系统的额外资助,学校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则由国家全部包下来。法国政府2000年拨款5亿法郎作为支持基金,用于全国小学配备电脑,为上网创造条件。而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投资的主体不明确,中央政府的财力难以覆盖,地方政府财政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学校的硬件配备都是靠学校挤出来的,且规模有限。
(四)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问题
即使具备了高速宽带的网络条件和基本的基础设施,在实践中也还是不够的。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习者参与进网络教育中,必须有一套网络教学和网上学习的技术支持工具,如网络教育平台。一个完整的网络教育平台应该有望上课堂开发工具、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这些问题的存在,延缓了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及时得以解决,我国的中小学的网络教育将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陈剑光,杜杰.对中小学网络教育现状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徐建一.网络教育: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J].网络教育研究.在线电子杂志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现代通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更给全球教育带来了一次革命。据IDC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全球通过远程教学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数量正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到2002年底,这一群体将会超过220万人。于是,我们原有的知识传播途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如果说过去学校传授知识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工业时代的产物,那么21世纪的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学校。我国教育部也于2000年11月发文,要求“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生能够上网,使中小学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因此,校园网工程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建设的一个热点,成为学校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支点。由于校园网建设需要花大量资金,这对于处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学校确实是一件难事。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符合学校自己需求的校园网,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中小学建立校园网的必要性
三. 当前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程度的初步估价和建网的可行性
四.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策略研究
五. 校园网方案设计与应用投资分析
六. 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
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点击查看全文
【关键词】高中阶段 网络教育 问题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成为一种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新型教育形式。网络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高中网络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对实现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含义
1.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含义
所谓多媒体网络教育就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教育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主要教学手段,运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新型的交互式网络化的教育方式。
2.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造,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意识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因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其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二 多媒体网络教育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应用
我国高中阶段的网络教育是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空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原则,进行中小学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态。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网络教育组织形态,主要存在两种典型的应用形态:一种是以独立的远程教与学为主的网校形式,一种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三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多媒体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我国高中阶段的网络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多媒体网络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困扰下,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是考试分数和高考升学率,导致很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甚至建立了校园网,但并未起到应有的效用,要么闲置,要么另作他用。高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紧,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即使有时间上网也不是用来学习,而是主要玩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2.多媒体网络资源分布不合理
随着高中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网上资源似乎很丰富,但很多网站的内容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窄,而且内容单调,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网站主要存在五种形式:百科全书式网站、中小学学校网站、儿童娱乐网站、父母教师网站和商业网站。通过对各个网校网站的拜访,综合来看,许多网校只是把书本、教科书搬到网上去,并没有体现网络教育的交互式特点;一些中小学校的网站则似乎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工具,内容大多为学校介绍、获奖情况、园丁风采、校园新闻之类,甚至有些网站还处于建设之中,并未为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提供多少帮助。在商业网校中,试题库屡见不鲜,在线学习或同步教室则是“电子教案”。同时,很多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有路无车无货”,致使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开发、研制网上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瓶颈”问题的当务之急。
3.当前高中阶段网络教育的投入问题
网络教育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投资的主体不明确,中央政府的财力难以覆盖,地方政府财政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学校的硬件配备都是靠学校自己挤出来的有限的经费购置的且规模有限。
4.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问题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而且存在大量的继续教育者,网上教育需求巨大。我国网上教育虽有一定发展,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对网上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B2C;C2C;虚拟;交互;精品课程
一、网上教育的必要性与巨大需求
1.我国教育资源不足
同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存在明显差距。1987年,美国中学入学率98%,日本96%,韩国88%,而我国仅43%,大学入学率,美国59.6%,日本28.3%,韩国36%,我国仅1.7%。到2030年,大学入学率哪怕仅提高到10%,按现有规模平均每所高校在校学生1900人计,普通高校也必须由目前的1000多所增加到3789所,需要巨额投资。
2.大量的继续教育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爆炸,日新月异,人们要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而对于大量参加继续教育(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行业、企业培训)的学习者,重返校园很不现实,网上教育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方便灵活,可以
同时兼顾工作。
二、网上教育的现状
网上教育学校:目前,国家共批准68家高校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其中1999年批准5家,2000年批准26家,2001年批准14家,2002年批准22家,2003年受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只批准了东北师范大学1家。截至2004年,试点远程教育院校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地域分布基本覆盖全国各地;精品课程:教育部2003年度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度评选出300门国家精品课程,分为本科和高职两个层次,有效期为5年。2003-2007年,国家教育部计划每年评审一次、连续评审5年,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500门,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我国还推出面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全国各地的当地高校也推出本校的精品课程。
三、网上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习者转变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困难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者要进行有效的远程学习,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教材,更需要具备网上学习的能力。然而,许多最初尝试网上学习的学习者反映:他们不喜欢对着屏幕阅读教材,与同学交流时手忙脚乱,而且还经常“跑题”,更严重的是他们容易在网上学习时“迷航”。同时,学生网上学习的技能、心理及行为特征的研究等,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具备远程教育经验和能力的合格师资匮乏
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满足这些要求的合格师资还十分匮乏。远程教育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从事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另一方面还要求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在不断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接受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专业培训,成为具备远程教学能力、适应远程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3.校内外资源共享与经验共享
在软件资源方面,由于在软件平台和支撑工具以及优质课件的制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用户网上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少。而且由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较少,即使优秀的课件也很少共享。在硬件方面,无论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还是校外学习中心的教室、课桌,都是各个网络学院各自为政,很难共享。
4.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匮乏
尽管我国已开发了上万门网络课程,但迄今为止,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并不多。首先是大师级教师为现代远程教育讲课的少,制作成课件的更不多。其次是课件制作技术落后,优秀的、引人入胜的课件不多见。再次是课件内容有许多较陈旧,且更新慢。这些都使人感到在网上学习的效果要比在课堂或面授教育差。
四、网上教育的完善和建议
1.普及网络和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家将扩建学校的资金相应的转移到网络的普及上,这样可以减少占用场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同时网络普及是大势所趋,益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此外,开发相应学科的虚拟软件,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实验软件,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实验,同样可以达到现实实验的效果,提高动手能力。
2.学校与多机构合作
与传统软件公司合作:传统软件公司以出品基于CD-ROM的教学软件为主要业务。由于传统CD-ROM软件市场受到网络、盗版等因素的冲击,生存环境受到相当的威胁。这些公司都开始考虑或正在实施网络教学的方案。这些公司的长处是对多媒体课件拥有经验对传统教育市场有较强的操作经验,而且转型的速度很快;借鉴中小学网校、小型教育网站的良好经验。这些网校历史较长,而且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他们的优势是在自己从事的范畴内熟悉课程的制作和教学过程。
3.于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合作
他们的优点和重点在于通过丰富栏目内容引来访问量。这些网站的教育内容大多以静态教材为主,而且主要是免费的。但真正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当匮乏,并且不能完成完整的网上教学服务。而这点正式学校的优势
4.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
现今,师资几乎达到饱和,很多教师无处可教,无课可教。而很多传统学校的老师要兼顾教学和网上精品课程,工作量大。鉴于这个问题,组织网上教育全职教师,全职校长,这样不仅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网上教育质量,实现师资平衡。
五、结束语
网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潜力。我们渴望得到的网上教育是具有优秀的综合平台──一个名副其实的虚拟校园、教育服务提供者;具有面向市场的课程设置──市场导向将有助于解决继续教育的品牌问题;充分体现教学的完整过程──有教、有学、多媒体、多种方式、多环节,以服务为中心;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可接受、标准化、可复制,能够使得合作伙伴有信心和积极性; 我们全体努力,良好的网上教育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载《人口与优生》1993.5
关键词:高校网球 训练重点 常见伤病
一、前言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尤其是高校网球教学和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合理地安排训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高校网球课的教学对象是普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既没有运动基础,以前也没有打网球的经历。要让学生在很短的学时内掌握网球的基本技术,并能熟练地在底线对打和进行初级比赛,就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击球时的控制力,逐步提高网球技术。
二、高校学生网球训练的基本分析
1.学生的基本特点
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处于形成阶段,无论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和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等,都处于定型阶段,此时肌肉仍处于发展阶段,骨骼的柔韧性仍然较好,神经系统的机能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仍占优势,但是稳定性较差,而可塑性强。针对这些生理特点,在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时,必须注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处于定型的重要阶段,表现出意志独立性、情绪自控能力、性格特征都正处于需要锻炼的阶段。训练内容应选择适当难度,以帮助培养学生坚韧顽强、敢于拼搏的精神;并利用训练手段的调节,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其开朗坦诚、果敢坚定、勇于挑战等优良性格,鼓励训练斗志,以建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2.高校学生网球训练的原则
鉴于高校学生的基本特征,高校开设的网球课程和训练必须具有基础性、专项性、和强化启蒙性和淡化竞技性等原则。尤其在初期训练中,不能过多地去追求完整的、高难度、高强度的技术,重点抓基本技术及基本功训练。基础性即是在初期训练中,不能过多地去追求完整的、高难度、高强度的技术,重点抓基本技术及基本功训练。其中,基础性训练包括身体素质训和网球基本技术训练,而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技战术的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身体素质是掌握网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专项性原则即是青高校网球训练要防止执着地追求所谓的基本功,要在抓基本功的同时加强专项性训练。专项性原则是以基础性原则为基础的另一重要原则。强化启蒙性原则是对于初学者重要的原则。对初学者来说,训练的重点应是提高兴趣,规范动作。基础训练对于高校网球的初学者来说是极为枯燥的,所以在网球训练中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击球时的手感,享受网球的乐趣,坚定训练的信心,为向标准球训练打下一定基础。淡化竞技性原则既是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精神。
三、高校网球训练重点――基础训练
1.体能训练
网球比赛是一项有“间歇”的体育运动。尽管网球场地不算大,但发球接球速度要很快,运动员必须要快速移动,才能击出有爆发力和良好控制的球。网球运动要求速度反应速度和全场移动速度;耐力能长时间进行比赛,并且在比赛后期也能打好;力量移动速度快,发球有力,能从底线打出爆发力强而且有良好控制的底线球;柔韧性用协调的方法来运用肌肉和关节,以降低损伤的可能性,并达到对低、中等和高球的回击。这对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和反应灵敏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身体素质是比赛获胜的重要保障。所以对学生的身体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提高柔韧性,应该在力量训练之前和之后进行,可以选择伸展15~20分钟。对于耐力训练,可进行长距离跑、间歇训练包括高低强度混合练习、在技术训练后安排耐力练习。提高速度训练包括反应速度及协调地完成身体运动所要求的速度,这时可进行循环速度练习、设圈套练习。速度耐力练习可提高网球运动员连续地重复短距离向来球奔跑,并且在此期间不断地起动、制动和转换方向。这一训练要借助于半块场地,要求运动员设法接着每个球,并且是在球一次弹跳后。提高力量和爆发力,要求运动员通过练习增加其力量和自身的重量。
2.专项训练及运动的手感训练
网球运动的重点之一是手臂动作及全身协调性,所以在专项练习中要非常注重手臂动作及协调性的练习。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都包含着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它的一般规律是用重心交换来带动手臂动作。手臂及协调性的训练,这两者是不能割裂开的两个方面,这也有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在训练中教练要特别提出两个同一性,即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发力,尽量简化击球动作,将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融为一体,力争使击球动作简明、合理、干净、协调。其二,随着击球难度的加大,搞好借力中发力对建立良好的手感,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此阶段可进行借力中发力训练、基本的击球时间训练。在一般情况下,球在上升期前进力最强,这时击球受力是最大的,当球下降期时,前进力就会减弱,这时击球受力就会小一些,这就是借力的根据,回击时就比较容易。借力中发力,除借到对方力量外,再加上自身的发力,两个力量合到一起,击球时产生的速度、力量都是很可观的,它不光能增加手感,而且威胁性较强,命中率较高。
四、网球训练中的常见损伤――网球肘
网球肘是肘部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指手肘外侧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的肌肉重复用力而引起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预防网球肘的发生可通过如下方法:加强手臂、手腕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练习时应注意,运动的强度要合理,不可使手臂过度劳累;打球前要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打球后要重视放松练习,以减少网球肘的产生;有效地使用护肘,不要在太硬的场地上强力击打速度很快的球,不要打湿重的球。而对于网球肘的治疗时应根据症状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按摩和理疗等治疗手段;急性发作期,出现剧烈疼痛时,应以静养、休息为主,可通过冰敷来缓解疼痛;疼痛减轻后,可采用手臂的各种伸展运动来缓解病情。
五、结束语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要提高网球教学的效率,要从网球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出发,充分利用训练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学生的网球技战术水平,并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婷婷,刘培星.网球教学中抽球动作的动力定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
[2]张奇.多球练习教学法在高校网球选项课中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
1、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现状
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提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和过程进行设计、开发、评价、利用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资源作为教育技术研究的两大对象之一,因此对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教育资源,现在还未有统一定义。从字义上讲,教育资源库就是各种关于教育的资源的汇集,本文所讨论的是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出现的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如教育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从服务目标看,有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也有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也有为社区(community)教育服务的,等等。本文只讨论中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问题。
中小学网上教育资源库的种类有很多,包含教育新闻信息、各类教育统计数据、教研论文库、学科教案库、题卷库、课件素材库、课件库、教育法律法规库、招生考试库、教育产品信息库、教育机构库、共享软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像素材库、百科知识库等各个方面。
现在已经有许多公司正在进行中小学网络教育库的开发。如,北京腾图科技集团开发的国内教育教学资源库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监制,它由中央电教馆教育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学科研究员、学科编辑、多媒体开发人员以及地方的优秀教师,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参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制作出权威的、标准的各学科教学素材,提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资源,汇集了图片、文本、声音、视频等四大基本媒体形式。中基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中小学校和地区教育城域网,采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清华同方思科公司"基础教育资源库",包括城域教育网版本和校园网版本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如学科课件库、学科教案库、优秀公开课、学科挂图库、信息技术课资源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科利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学科教育资源及管理系统,包含学科资源及第二课堂、教育论文、通用素材等教育资源,可以为建设普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专题库服务,元数据采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中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我国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数字图书馆。根据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的需求,她包括“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百科知识库”、“图书库”、“教材库”等资源,既有原始素材(原材料),又有经过初步整合加工的素材(组件),还有按照课堂教学要求整合的可以直接使用的素材(成品课件和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积件,便于教师组合、参考借鉴和选择使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与学的需要。
这些教育资源库的内容都是围绕中小学教育而展开的,表现形式各有特色,所提供的与资源制作、组织与管理相关的功能也大相径庭。对一些教育资源库的核心管理功能进行概括,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功能模块:资源制作、资源导入/导出及上传/下载、资源检索/浏览、权限管理、统计、分类。当然,由于不同开发资源库的开发者由于本身实力及着重点的不同,它们对这些功能的实现程度相差很多。
2.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前进的步伐,影响它的长远与整体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规划,缺少协作,教育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由于现在许多公司、企业参加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属于一种市场行为,缺乏统一规划,各个资源建设者之间的合作是比较困难的,竞争在所难免,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许多网校在开展远程教学时,通过与公司合作,从教学系统支持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部重新开发。其实目前网上的远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相似,如中小学的远程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学习科目为主。
第二、我国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不足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数量和种类不足;二是内容不够丰富;三是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中符合网络教育特点、适用性强的优秀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网上教学资源缺乏主要是好的网上素材库和网络课程较少,缺乏网上多媒体课件。一些远程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将教案的文字材料以网页形式放到网上,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死板,对学生缺少吸引力,教学效果差。少数附以教室授课的视频图像,但由于目前网络传输速度慢,视频图像的连续性很差,没有多少可视价值[1]。教学资源不足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现在的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同的公司、学校,都关注提供课堂教学内容,资源库建设基本上围绕基础教育知识点做文章。
第三、教育资源库偏重资源建设,而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组织重视不够
考查已有的教育资源库建设状况及提供的服务功能,可以看出,许多教育资源库都将重点放在如何制作更多的资源,资源是它们的一个卖点,但对这些资源的组织方式却很原始、单一,提供的查询检索服务比较初级。如一些教育资源库只将资源根据年级、学科分类,这种组织方式假定用户都已经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但教育资源库的用户可能不知道有哪些教育资源适合自己使用,他需要浏览或进行检索。由于资源组织的粗糙,造成这些资源库不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浏览,也不能提供多种检索手段,因此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知识检索需求。
第四、由于使用不同的资源制作或元数据标注标准,不同资源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由于缺少资源库建设各个阶段的统一标准,不同资源库无法共享数据,甚至元数据也无法实现互检互换。对用户来说,如果他购买多个教育资源库,只能单独使用,而不能综合使用,不能达到”1+1>2”这种使用效果。
3、教育资源建设的层次模式
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思考,提出教育资源建设的层次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统一规划,制定相应的标准
我国已经开始这一部分工作,如制定《基础教育元数据建设规范》,但还需要更多的标准,包括不同粒度的教育资源(公用素材、教学素材、课件等)在不同库之间互用的标准,如资源的封装;不同资源库之间交换元数据的标准,等等。
第二、建设各级资源中心,包括全国教育资源中心、分区教育资源中心及各省、市教育资源中心
全国教育资源中心要由国家来统一管理,对全国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索引,并存储一些关键、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对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可以建立分区教育资源中心,它们提供全国教育资源中心统一索引的镜像。各省、市可以建立自己的资源中心,存储元数据及对省内重要教育资源。省以下又可建立地区教育资源中心。各个资源中心又可有自己的资源制作中心及资源服务中心。下级资源中心向上级资源中心提供元数据,以在更高级别上形成统一索引。
第三、各级资源中心的职责分明,不能涉及面太广,而应该各有自己的特色
各个资源中心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制作有特色的资源,形成特藏,而不要使用覆盖面特别广,但全做不好的开发模式。资源中心提供的服务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发对用户最有用的服务;如果没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某些服务,应该与其他资源中心合作,如向后者提供数据(教育资源或其元数据),使用户能从后者得到更好的服务。
第四、在进行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
网络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应该加强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特别是网络学习理论及网络教学设计。在这些理论工作的指导下,建设教育资源,而不是简单的制作。同时在资源建设过程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形成新的理论框架。因此,资源库的成功建设应是多方面合作的结果。
第五、资源库本身应该是自主的,但应该支持数据的互换互用
资源库是自主的,可以有自己的数据结构、数据格式,但是它们应该尽可能支持在整个资源建设框架内数据互换与互用的各种标准,而不应该对自己的数据持保守态度。只有建立在开放思想上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才可能持续的发展,取得最终的成功。
有的资源中心既可以提供资源,也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只提供其中的一种,资源中心提供什么取决于它的能力。如果它擅长于资源制作,可以作为一个专业的资源提供者。如果它擅长对资源进行组织管理,提供检索与查询服务,则可以专门作提供服务的事情。资源中心与资源中心可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方式可以交换教育资源本身,也可以只交换元数据,这要由资源中心自己决定。下面对图1中的资源制作、资源中心与资源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资源制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标准,如制作资源时有采用的媒体形式最好是通用媒体,以使普通用户能方便地使用,而且资源中心与资源中心之间交换资源后能互相使用。在资源制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为资源进行元数据标注,进行元数据标注时,内容可以采用资源中心自己的元数据标准,但是在进行资源交换与共享,资源提供者必须能够提供符合元数据标准的资源元数据[3],如:IMS的LearningResource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LTSC(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Object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DublinCore的DublinCore元数据标准,ADL(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Initiative)提出的SCORM(SharableContentObjectReferenceModel),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以及“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等等。资源提供者应该提供符合什么标准的元数据,取决于它与需求方的协商,资源提供者要按照需求方的要求提供元数据。这样,需求方才有可能理解元数据的语义。国家应该定义一种元数据标准,如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所有的资源提供者都必须能够提供这种格式的元数据,以达到最小程度的元数据共享。同级资源中心、不同级资源中心之间都可以进行资源交换。
资源中心在进行资源交换要对资源进行标准化封装,从一个资源中心导出的资源包可以被另一个资源中心使用。资源交换只是资源中心进行数据共享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元数据的交换,这是资源中心进行数据共享的比较合理、易于实现的方式。通过元数据共享,用户可以通过一个资源中心提供的用户界面,在来自多个资源中心的元数据形成的联合元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资源中心之间如何交换元数据?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建立一种资源中心之间交换元数据的机制,制定元数据交换的协议,建立元数据在资源中心之间进行交换的框架。为了建立这个机制,我们可以从其它领域借鉴一些研究成果,如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数字图书馆领域已经对互操作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是OpenArchiveInitiative提出的OAI-PMH(OpenArchiveInitiativeProtocolforMetadataHarvesting)[4]。OAI-PMH是基于元数据收获这种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数字图书馆之间进行元数据交换的协议,它比较容易实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得到数字图书馆界的重视。对OAI-PMH进行研究之后,我们认为资源中心之间元数据交换协议的制定可以OAI-PMH为基础,考虑教育资源中心之间进行元数据交换的特点,对一些OAI-PMH没有考虑而对教育领域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如元数据的推送(push)方式,权限管理问题等,对OAI-PMH进行适当的改进,结合SIF(School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5]中的一些规范,来满足教育资源中心之间进行元数据交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