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03:47:57
序论:在您撰写中国教育现状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教育对现代生产作用的程度,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经费是特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因此,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拓展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就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比较
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是一直备受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需要分析借鉴的对象。美国是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是美国一直在世界的前端的理由。90年各国大力开展教育事业,教育国之本,第一名美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58 033亿美元;第二名日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30 522亿美元;第十名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3 878亿美元。2000年全世界GDP的排名第一名美国98 247亿美元;第二名日本47 661亿美元;第六名中国10 808亿美元;2012年全世界GDP排名情况第一名美国:15.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2%;第二名中国: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8%;第三名日本:5.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1.7%。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主要包括:(1)学杂费。近几年学杂费都有大幅度的上升,美国的学杂费主要包括公立学杂费和私立学杂费。具体是指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2)政府。美国高等教育政府投入来自于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在近十年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教育投入有大幅度的削减。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2000年下降到13.8%。在1996年联邦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4.4%在1999年下降到13.8%。在1996年州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2.1%在2000年下降到1.9%。在1996年地方政府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0.6%在2000年上升到0.7%。(3)捐赠收入。捐赠收入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重要的来源。(4)销售和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教育活动收入,医院收入和铺助企业收入三部分。在美国,利用学校自身的有事,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为企业培养大批量的人才,也解决了学生实习等问题。美国大力开展实验室,促进了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的结合,也为学校提供了学习的素材[1]。
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学费和学杂费,其他教育经费[2]。
1991—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情况:在1991年合计7 315 02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17 28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4 597 308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628 209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23 475万元,其他教育经费185 056万元。在1995年合计1 877 9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 115 233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0 283 930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203 671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628 414万元,学费和学杂费2 012 422万元,其他教育经费819 759万元。在1998年合计29 490 592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 324 526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 655 917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480 314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418 537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 697 474万元,其他教育经费3 569 741万元。在2000年合计38 490 80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5 626 055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 856 792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848 537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139 556万元,学费和学杂费5 948 304万元,其他教育经费49 183 512万元;在2006年合计98 153 08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3 483 647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57 956 138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5 490 583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899 077万元,学费和学杂费15 523 301万元,其他教育经费12 756 477万元;在2010年合计195 618 47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6 700 669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34 895 628万元,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1 054 253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1 078 839万元,学费和学杂费30 155 593万元,其他教育经费16 629 115万元。
(二)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分析
中国近二十年教育经费的来源发生一些变化,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整个表的分析来看财政性支出所占比例在2010年前一直保持着递减的趋势,在2009年中国大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也在增加。财政性支出还在整个教育经费里面起到重要位置。在1990年财政性支出所占教育经费比例是84.46%,在2005年下降为64.68%,在2009出现了上升趋势,上升为74.99%[3]。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越来越重,在逐年地上升,从1990年0上升到2009的 1 054 254万元。
学费和学杂费的上升也是在减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压力,在减轻政府的压力。学杂费的上升让学校可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帮助建设本学校的教育事业。在2009年学费和学杂费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这也说明了2009年中国受教育人数的上升,学校数量的上升,高等教育学校的上升。
(三)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靠政府的拨款没有自主来源,这是限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投入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在上升,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2000年和2006出现了下滑,在2010年出现了上升,上升的速度也是十分缓慢的。在2012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146 700 670万元,其中高等教育经费占29 653 206万元。同比200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25 626 056万元,其中高等教育经费占5 637 055万元,十年外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121 074 614万元,这个数目并不是小的数目,足够看出来十年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在的高等教育市场。
中国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垄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局面逐步被打破。特别是1985年,政府同于高校招收自费生后,学校自筹收入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政府拨款依然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这种状况的正在突破来自于高等教育持续扩张和1988年通货膨胀所导致的高等教育机制的财政危机。当时在许多学校,来自政府的拨款只能补偿2/3的运行开支,从其他来源寻求收入成为高校应对财政危机必不可少的方式,这成为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转折点[5]。
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是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2000)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然而由于缺乏种种细则在2013年这个目标才刚刚完成[6]。
四、启示
1.增加政府支持。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主要还是依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这个主导的地位不能更改,只有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2013年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比重,4%并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速度,中等国家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5%左右。
2.增加捐赠收入。如何让慈善家们关注高校,关注高校的教育是首要任务。目前中国高校的捐赠来源于海外居多,9月25日,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时,接受了来自港澳1 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捐赠。而美国大学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捐赠数额,与其国民的公益意识是分不开的。
3.控制学费和学杂费的上升。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大批的学子步入了高等学校,这样也大大提升了受教育的水平,但是近几年学费增加的速度比较快,已经达到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学费的增加已经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出现上学交不起学费的现象。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不可否认,一些与时代相背离的传统思想,包括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文化遗产也同时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它们成了种种规范,束缚了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家庭教育科学化的羁绊。中国父母心中有许多潜在的“规范”,这些规范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思想里。尽管我们很难讲出这些“规范”是什么,但是,当孩子的言行与我们潜意识中的这些“规范”不符时,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涉。
二、中国当代家庭教育之弊端
说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指许多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科学,本人从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选取了以下的典型加以论述。
(一)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抑制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
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中国家长溺爱程度之深,很在一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的隔代教育造成的。
(二)管得太多,干涉太多,惩罚太多,孩子累父母也累
在中国特有的传统观念之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不存在。所以父母对孩子有一切的干涉或者惩罚,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中国的孩子一出生,以后的道路就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教育是一个过程,让孩子逐步的成长,,给孩子太多的干扰,限制孩子天性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优秀能干的父母经常试图用自己的光环套给未来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能力来取代孩子的一面。
(三)性教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在中国,虽然有很多的父母认为青少年的性教育死有利于促进他们本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可是大多数孩子在家庭的性教育形势却很严峻。因为中国父母本身就几乎没有正式的、系统的接受过性教育,性知识,性教育的旧思想状态很差。传统观点使他们羞于谈论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家长认为性是可以自学的。在“性”这个问题面前,大多数父母都选择逃避或沉默来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缺乏不是一天二天养成的,父母让它自学,学校教师、教科书的观点,这些教学方法让青少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不健康的性心理,性犯罪、青少年可能是未成年少女怀孕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主要人群。
三、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其本质是一个家庭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没有在一起的时间的家庭是一个虚拟的家庭。作为父母更多的是关注是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并不断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目标。事实上,孩子在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父母,必须不断地建立成长的目标,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这是一个在学习实践的反应,促进智慧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内容
在提升的“文化内容”,第一点是要促进“观念能力”的概念,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不是目前最主要的模式,首先是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概念。随着现代科学思维发展,肯定是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模式的,甚至可以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盲目地使用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不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简单地增加投资经费或许不会带来家庭教育的成功。核心是充分发挥智力的优势,文化融入到他的智慧来指导家庭教育的艺术。
(三)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家庭
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的愿望,即使这样他们也愿意苦点、累点。但是平时应该多沟通,及时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孩子的困难,让孩子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耐心地说服、引导,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默契,民主的关系,平等的家庭。
一、中国心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当前,中国心理教育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与心理教育相关的机构或组织相继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高校的相关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中国心理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也日趋活跃,这些都极大方便和满足了学生需求。然而面对新形势,中国心理教育与大学生还呈现着不适应、相矛盾的情况,一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和发展。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他们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在性格方面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叛逆与自私,同时又有着自己强烈的自尊,当他们脱离父母步入校园,又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个性张扬渴望交友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却沉默寡言、思想上较为成熟但是处理问题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小冲击。另外,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会遇到各种挫折、困惑与矛盾,加上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变,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择业压力、人际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不适,若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发展成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症、恐惧症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中国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开展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然而由于观念滞后,心理教育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往往混淆了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看成品德问题,心理教育却流于形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加上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力度不强、内容不系统、学生心理测验以及档案建设不规范、心理教育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缺乏完善的心理教育体制、家校配合不密切等,大大阻碍了中国心理教育在高校中的有效开展。
二、关于学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机制。首先,政府应对中国心理教育给予支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比如教育部门可组织成立全国性的高校心理教育与服务机构以及相应的主管机构,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的规划、指导和监督;政府可提高对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尽快颁布心理卫生法,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检查。其次,学校应增加现有临床心理学课程,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工作干预机制和自杀预防机制,积极开展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包括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在内的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实施动态管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增强中国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进一步完善心理教育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应加大专业性师资力量建设,增加教育投入,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并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中国高校的心理教育朝着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评价体系方面,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方面的内容,注重对科学评价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切实提高高校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中国心理教育内容体系。中国心理教育的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内容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心理教育成败,为此,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还明确目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系统的进行认知教育、情感调适教育、意志力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教育、适应教育等,比如可建立多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现场咨询、开通心理网络咨询、开展朋辈辅导或团体辅导、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或团体训练等,争取将心理教育工作做细做实,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提高学生意志力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品质,让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在群体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进而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并始终保持心理健康。
(三)开展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也是拓展中国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通常家校合作在幼儿园、中小学比较常见,事实上,家庭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心理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是可行的,各个高校都应将家庭心理教育作为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校合作最大的优点是学校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以来学校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融合在一起,对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扰,预防和改善起来才会更容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众所周知,家长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非常深刻,家长只有与高校配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才能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这样以来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才能更透彻,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容易得到解决。
摘要:俄罗斯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进行了设想,以期能给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契斯恰科夫造型体系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部分高师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因循守旧,学生依然在进行写实的技术训练,很少去关注、思考什么是艺术。本该鲜活、生动的美术教育,有渐趋僵化之势。通过对俄罗斯主要高师院校的考察,笔者对其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试图通过中俄两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的比较,为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和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两所师范院校,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师范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它们都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暑假组织入学考试,教学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
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油画是主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一般是早上9点至11点画素描,中午11点半至下午2点半画油画,下午3点至5点又是画素描。素描以灯光为主,因为在冬日的彼得堡,早上11点天才亮,下午3点多天又黑了,俄国素描的灯光效果是自然环境造成的。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缩思”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尝试。
教学大纲是高师美术教学的“宪法”,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
美术学院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而师范院校美术系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美的传播者,所以除了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外,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1~5年级都开设艺术史课程,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经常去博物馆直接面对大师原作讲解。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力量非常强,像莫斯科国立师大的美术史教授薇拉博士,就是卓有成就的艺术理论家,她同时还是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研究员,与众多知名艺术家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熟悉艺术史上的大师,还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当代艺术家,对艺术、艺术家能够得到切身的体会和了解。一名美术师范生不一定要画得非常好,但他要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艺术,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误导孩子。
每年6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
国立师大还与各地中小学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
二、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高师院校从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到省属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课程的设置基本类似,主要开设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装潢设计、环艺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等课程。
如前所述,写实的技术训练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普修,意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国画、油画、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
创作课设有系统安排,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搞毕业创作,日常教学活动很少进行创作练习,创作形式完全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置、影像可以自由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优点是灵活多样、自由自在,不足之处是缺乏明确的审美规范。
在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绘画课和计算机设计课,基本没有手工制作课,所以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理论课程普遍开设,但时间过短,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学生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所以面对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再加上国内缺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缺乏文化内涵与缺失艺术标准是美术理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前几年实行分散实习,流于形式,形同放羊,实习失去了意义。近年有关部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安排集中实习,但由于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沟通不畅,实习学校很少,实习学生过多,很多实习生没有机会上课,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高师美术教学改革设想
了解俄罗斯高师美术教育现状,目的在于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完善我们自己的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当前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思想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是记住一些画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分析画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画什么”不是指具体的题材、内容,而是指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
2.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陷入单一的教学规范中,他们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常常是封闭的,视野过于狭窄。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大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今天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油画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就素描而言,就是构图、体积、空间、结构、黑白灰处理以及线面关系;就色彩来说,就是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层次和色彩的心理与情感表现;就材料和媒介来说,是肌理、色层和各种材质的精神表达。这些应该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抛开很具象的形,训练造型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当然,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
总的来说,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当代生活的鲜活性。(2)对绘画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
3.应把手工制作列入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相应调整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行进虽然已有多年,但是在很多方面发展还显得很不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体现如下:
(1)总体上说来,商务英语教学商务特色不明显,至少体现不够充分。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采用上,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大众英语的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商务英语对翻译和交际的实践教学教学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与普通英语教学也没有差别,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等也一样和大众英语通用;教学效果和质量不明显不突出,学生就业竞争力不高,服务社会的水准还有待提高。
(2)中职学校商务英语教学都在积极探索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些必要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增加许多诸多商务专业知识类的课程和相关商务背景的知识课程,比如普通英语的相关课程、经贸类英语口语与翻译课程、经贸类英语公文与函电;同时也开设了诸多商务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学与管理、经济管理、公司管理和工商管理等;还注重了一些英语背景知识课程的开设,比如英语世界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等。不过整体上看来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职商务英语发展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整体非常不理想,遇到了很多笔高校商务英语更多的问题,比如学生英语基础特别差、师资力量非常紧缺、教学模式陈旧和教学应付性占多、课程体系和教材选用上滞后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
(1)中职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与时俱进不够。当期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上还采用普通的教师唱主角,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放羊式的教学办法,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利用不够,没有发挥它们的提供方便的商务英语训练语境的有力条件。整体上反映出中职商务英语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积极采用合作学习和交际教学等方法,没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和自主学习性。
(2)中职商务英语的教师队伍教育水平有待大力提高。当前从事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很多是教学普通英语的教师,这些英语教师的背景知识多半是语言文学,对商务与经济学科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可以说很缺乏。这就导致其教学上,很难真正做到商务实践与英语的完美有机结合,这体现了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和转型,尤其是需要双师型教师的教师。
(3)中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建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层和教师的眼光,当然更多取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目标和模式。由于对当前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导致整个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始终处与社会需求的发展有一些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4)中职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差,导致其商务英语教学很难快速推进。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非常低下,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初中英语中低下层次。鉴于以前的应试教学后果,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大众英语听说和翻译能力不高。在学生这种大众英语水平极其低下的基础上,如何才能真正的提高这些中职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当前中职商务教学中还面临着一个非常苦恼的大问题,那就是首先得考虑提高学生的普通英语水平。
三、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对策
鉴于我国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唯有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中职英语改革各个层面的改革。具体如下:
(1)积极推进中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建构一套适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的课程体系,促使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要走多元化的道路,真正将于商务、国际经贸与英语相结合,将学生的语言语用交际能力、商务经济知识和人文素养素质的提高作为重点,形成完整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在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写和编写一套科学的中职商务英语教材,大力渗透商务文化,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版教材的作用,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加强普通英语教学基础上,加强中职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创设中职商务英语学生学习练习英语的有利环境,真正建构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英语教学基础上,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培养中职学生的普通英语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务必要积极采用交际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方法,为中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还可以采用实验模拟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方法,创设商务英语使用的各种情景和场面,让学生在各种精心设计的商务英语实践运用的实验中,积极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也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尽量多选取商务中英语运用的案例材料,让学生思考分析和领会商务英语的实际运用过程和注意事项。
(3)加强中职商务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关系到中职商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商务英语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中锻炼和充电,参加各种商务英语教学论坛和聘请企业家到中职校讲解商务知识和英语在商务中的使用情况等,大力提升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在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实际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采取各种办法,比如分层次的教学办法,对中职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指导与训练,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普通英语补习训练,夯实其进一步学习和训练商务英语的基础和功底。
总之,当前我国中职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确层次不高,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模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上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还处于非常不成熟和不成型的状态。鉴于这些问题,我国中职商务英语务必要以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期望等为导向,坚持和吸收最新的商务英语教育理论,积极将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全面推进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在抓好学生大众英语训练的基础上,全力强化学生商务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和和提高,这样方能够推进中职商务英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胡英.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1期.
[2]盛美娟.以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佘绣珠.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探析.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第二期.
[4]栾芳;傅佳.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株洲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5]陆海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4期.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 现状 全球影响
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所发生的变化在文献中少有记录,但是这些巨大的变化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经济体。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变化
1. 高等教育接受者数量的巨大增长
中国现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数量在过去六年里翻了两倍。在1999年以前,每年的从学校毕业的人数和新入学学生人数持平。1988年,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人数大约为83万人;而到了2005年,毕业生的人数是306.8万人,增加了3.7倍。在1998年到2005年间,新入学的人数增长更快,近似为5倍。在2000年到2005年间,学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以平均每年7.5%的增长率上升。这些巨快的增长都发生在教育改革以后。
2. 中国将比美国拥有更多的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在工科领域与科学领域这一变化更为明显。与美国相比,现在中国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是美国的三倍,所以广泛认为到2015年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将超过美国。在2001年,获得科学和艺术学士学位的24岁年轻人中,在美国只有5%的工程师,而中国有39%。国际科学基金会(NSF)最近的资料也表明,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相比,美国现在培养的工程师的数量最少。诺贝尔奖获得者R.E.斯莫利总结说,到2015年90%获得博士学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将会在亚洲,而大多数亚裔的博士工程师和科学家将会诞生于中国。
3. 农村和城市改变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改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的特点是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缩小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城市(包括县和城镇)中高中毕业生中能上进入大学的比例只占30%,而到了2005年比例上升为50%。在1998年城市和农村的招生率分别是42%和32%,到了2005年,招生率分别上升到了68%和63%。与城市招生率相比,在过去的十年里,农村地区的招生率上升的非常迅速。高等教育的准入主要限于城市地区,但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社会和谐问题,教育成就的经济数据更多的现实为农村参与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
4. 中国精英大学的晋升和其他大学的整合
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巩固其他大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推动精英大学的发展,控制精英大学的数量。精英大学就是在中国综合排名前十名的大学,它们有优先选择通过国家入学考试的学生及其他研究资源。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扶持少量的高等教育学府,使其进入世界级地位。近两年,受中央部委指令,几乎所有大学都在以每年增加30%的速度扩招本科生,使得很多高校的基础设施与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
在中国许多城市,很多大学为了提高排名将四五个小型德尔高校合并,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地方政府激励当地高校合并,为了获得更多的中央资金。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60%的高校合并都发生在1999年到2006年间。这种合并甚至也包括不少的精英大学。这响应了中国教育部在90年代中期发起的“211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对中国高校的重新定位。例如北京医学院于2000年并入北京大学,并更名为北京大学健康与科学院。
5. 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改变
中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变化也表现为1990年的时期注重数量的增加调整为现在注重质量的培养。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现在不仅以学生的数量作为唯一依据,高等教育学府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客观综合排名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帮助。国际期刊上论文的发表、论文引用、以及国际合作都变成判定个高等学府排名及资金投入多少的标准。而的数量也变成了评判中国学者任命、职称维护及提升的依据。高校也每年给自己设定关于教学活动及世界排名的目标。这些都即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能有效提高高校的培养质量。这些变化很明显,例如,1998年中国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论文产出只占亚洲总产出的14.54%,而到了2003年提高到了22.43%。在社会学和商学也有较快的发展。
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国内的影响
1.评估中国教育改革回报收益
评估中国教育改革有效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计算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根据赫克曼和李在2004年做的一个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关于教育投资方面有十分可观的回报。他们初步估计,对于一个接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比没有接受教育的年轻人一生将多赚46%。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回馈也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2.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进一步评估中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在于考察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教育大幅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收入的不平等。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基尼系数比为1.8;但是根据2007年的评估,基尼系数已上升为3.3或者3.4。这一变化似乎与中国前几年关注初等和中等教育有很很大关系。现在中国通过对高等教育改革来维持经济的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加剧收入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