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1:11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科研经费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油田;科研经费管理;创新

一、引言

科技研发是企业提升整体素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创新工作的基础,对于油田企业同样也是如此。近年来,油价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油田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降本增效是目前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过管理举措降低其它费用成本已不具备太大空间的情况下,通过科研提升产品业务的附加值以提高利润率是可行的途径。因此,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帮助企业的科研工作。本文对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对油田企业的重要意义

资金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于油田企业更是如此,油田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比较大,其中占据相当比重的一个部分就是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应该如何使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管理的精细化。

企业要集中研究,制定科研经费的投入数额,然后出台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经费的花销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经费真正的花在刀刃上,才能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研发出新的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公司针对具体的情况,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了管住、管好、管活、管出效益的要求,力争让企业投入的资金真正的收到相对应的回报。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将每一笔经费的来源和支出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从而有利于更好的管理。

三、进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手段

随着油田企业对环保、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技术服务的深入和课题的不断增加,公司的研究任务也越来越重,承担了国家项目,集团公司的项目以及新疆油田公司的各类研发项目,每年投入的科研资金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以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共同融入到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的促进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1.推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预算的制定,可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一个预先的判定,从而在之后的科研管理当中可以更加的有序。预算的管理中,一个核心的词语就是精细,我们必须要把科研经费所使用到的各个方面都想到前面,才能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有条理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的时候应当首先成立一个科研项目预算领导小组,因为油田企业的科研工作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需要财务部门和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制定好准确的预算。

2.搭建科研经费管理平台

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油田公司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科研经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解下放到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对各个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便于审计和监督部门对于每一笔科研经费的花销进行审核,这样,就可以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创新,研究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3.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主体还是人,我们要做好科学研究经费的精细化管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素质和水平。一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来讲,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更加精细的角度和更加全面的想法以及更加实用的产品、技术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对油田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做好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对于精细化管理要负起责任,从经费的支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着手,明白每一笔资金的流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我们要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精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管理层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注重科研项目的效益分析

随着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科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及时获得科研成果与加快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科研计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重点提高质量。财务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投资计划决策;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跟踪项目管理,加强经费控制,合理支出,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我们要进行分析评价与全面预测,促使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四、结语

油田企业的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从细节出发,弄清楚每一笔钱的来源和支出,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建敏. 浅谈油田企业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12,01:33-35+70.

[2]张京先,刘晓煜. 实施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会计师,2013,06:73-74.

[3]黄琨. 制定成本定额标准 细化科研项目管理[J]. 石油科技论坛,2008,01:61-64.

第2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 现状 未来发展

科研经费的管理要从资金的来源讲起。科研经费包括企业自筹经费和申请资助经费两部分。申请资助经费就是所谓的国家拨付科研专项经费。广义的科研经费管理,是指对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这两部分经费的管控,以确保其有效使用。当然,管理的重点是科研专项经费。

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2006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各级地方政府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作为企业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的指导。本着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按照科研项目任务书中科研经费预算的要求,正确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是企业的责任。而现实中,因为企业的历史背景不同,所处环境和行业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在政策的执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

(一)在项目预算的编制阶段

由于科研项目归口不同,企业存在重复立项,共用卡号的现象。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企业可以从市里申请财政资金资助,同时还可以作为部委的专项项目再取得一次专项经费的支持。

业务费的预算存在偏差。项目预算大多由科研部门凭经验填写,企业为争取项目虚填乱填预算,或小支出大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燃动费、设备使用费的计算依据不足,且与财务上的核算方法不一致,违背政策相符性原则;虚报材料费和加工测试费,夸大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费用需求,违背经济合理性原则。

劳务费的预算不够真实。劳务费是按照项目组人员的全时工作时间计算到每人每月,同时参加几个项目研究的人员要严格区分在各个项目中的实际工作时间。而科研部门在申请项目时,会有一个科研人员同时参与几个项目,各个项目的工时合计大于全时工作时间的现象出现。

设备购置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只顾争取科研经费,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顾单位有可以替代的设备或通过租借更加经济实惠,而申请专项经费购置,这样的购置后果就是浪费。或者是相同的设备,不同的项目共用,套取科研经费。

(二)在科研专项经费的核算阶段

“专账管理,单独核算”实际操作不规范、不统一。首先是单独设置会计科目不准确,科研经费的归集,有的企业在“主营业务成本”,有的在“管理费用”中,新会计科目“在研支出”似乎并不被企业接受,二级明细科目的设置更是五花八门。其次是没有在会计系统中设置辅助明细账,以便对科研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分别核算。

科研经费支出加计扣除的范围被扩大,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按照我国现行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为进行科技开发形成的费用性支出的50%可以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这部分支出指的是企业自筹资金支出,但企业往往是自筹和专项经费不做区分,统统在税前做加计扣除。

实际报销中存在生产成本冲抵专项经费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材料费”和“加工测试费”,科研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往往和生产用材料一起采购,一起进行库存管理,加工测试费更是难以与日常生产经营发生的加工测试费区分,用生产成本冲抵专项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难判断。

(三)在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多数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科研经费内部监督机制缺失。我国目前通常只依靠中介机构来完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外部监督,在科研项目结题前,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这样以来,企业就把通过审计,拿到审计报告作为目标,而忽视了内部监督的必要性。

企业往往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科研并不是企业的主项,所以企业注意的是怎么拿到科研经费,怎么做好项目,更多的关注结果,很少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

二、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未来发展

针对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通过政策的制定进行宏观调控,再配合以基础平台建设,引领企业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企业则应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进行整改,使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把科研经费预算的审批作为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的重点。科研项目要经过:申请―审批―立项―实施―审计―验收等过程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审批是所有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工作重点,一是审核企业申请的科研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有用性,二是审核企业申请的科研经费是否合理。通常是组织专家评审,实践证明,即便是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预算,也常常会有确认偏差。因此可以尝试: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更有机会找到真正的专家作评委,提高评审工作的有效性。在科研经费预算中提高“间接费用”的比例,让企业多些可以灵活运用的资金,多些自我协调的余地,不要绞尽脑汁地去做“大预算”,可以相对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根据合理性原则,提高绩效支出的比例,更能够调动本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劳务费的预算比例可以减少。

(二)出台有关企业科研经费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有关科研经费的会计处理,一般是参照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收入,与科研经费的核算要求并不贴合,有生搬硬套之嫌,企业需要更详细更明确的具体准则作为科研经费“专账管理,单独核算”的工作指南。同样,在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项应用指引中,也没有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做出具体要求,企业需要有配套的内控应用指引来完善企业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这样企业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才能有据可依。

(三)完善科研经费事后监督检查机制,落实企业法人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在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监管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以国家和州立法的形式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而财政部也就是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并不安排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我国以法制来管理科研经费只是开了个头,2012年国科发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到,对在承担科研项目中存在违约、违规的法人单位进行处罚的规定。

(四)进行科研项目平台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无论科研项目归口于哪个部门,所有项目的申请情况,参与人员信息,进展程度,以及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价,都可以在网上查询,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申请科研经费,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作为科研项目申批的参考。

(五)企业的自身改进

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线索,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国家政策为准绳,循序渐进地建立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管理制度等等。通过细化的制度建设,一是理顺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设立科研财务岗位,明确工作职责。科研财务岗位要求财务人员即要有企业会计人员的财务基础,又要熟悉科研项目的立项流程,熟悉科研经费的日常核算要求。从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开始,就要参与进去,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把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建立健全项目台帐,对照项目预算书,审核日常报销凭证,进行科研经费总体控制;在项目结题审计阶段,负责与科研部门沟通,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工作。科研财务的参与,会使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科研经费 管理

科研经费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如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大中型企业,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经费预决算不真实

一是,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对科研经费本身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多凭估计或者经验去填报,又怕上级部门审减经费金额,在做计划的时候有意加大预算金额;同时上级部门经费有限,对所申请项目金额审减幅度较大,因此产生计划与实际的偏差;二是人为调整项目决算表,科研项目预算由科研人员编制,而决算时由财务部门提供,预算的不合理导致财务人员根据科研项目核算要求调整经费结构,造成科研经费预决算失去真实性。

(二)科研经费核算不规范

企业科研经费来源不同,有些资金由企业上级投入,有些资金由其他合作企业投入,因此对科研经费的使用限制较多。譬如有些上级投入资金不允许列支人工费和业务招待费,经费支出仅限定在购买设备、材料、研究费用等方面。因而在实际核算中,出现生产和科研费用相互挪用,即本身是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如津贴、招待费等放到了生产项目中的费用中,而生产项目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材料费放到了科研项目中,影响了科研经费的准确核算。

(三)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与纯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科研经费投入也是为将来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因此,日常工作中,生产排在第一位,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同时开展,而科研项目多为不完全成本核算,如果存在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难免会出现设备共享、人员交叉的现象,这样就很难区分科研项目到底消耗了多少费用,加大了经费监管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1. 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和人工成本不足。与生产项目相比,科研项目对项目成员的能力、素质、资质等普遍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科研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技术问题,做多次的尝试和攻关,这些都要求科研项目需要有比生产项目更多的经费保障支持。而现有的科研项目体系中,一般为生产型科研项目,项目津贴更少,多数技术骨干在承担科研项目的同时,还从事着生产项目,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长“双主体”模式制约了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相比项目承担单位,项目长在科研项目特别是经费使用中居于弱势地位,而项目承担单位本身是一个经营性单位,这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必然服从和服务于项目单位的“大局”,项目长本人难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科研经费赋予的能力,调集本单位优势资源,更谈不上调集其它单位的特殊资源,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和实现技术进步的目标。

(二)财务核算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如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对于财务部门而言,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而且企业财务部门本身业务量大,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忽视了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耗费和补偿等,更谈不上参与和服务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种种漏洞。

(三)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都制定了一些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实际上现有科研管理体制使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1、经费监管流于形式。按照惯例,上级监管部门定期会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进行检查,监督科研经费是否使用到申报的项目,是否有挤占挪用现象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等。实际上,这种检查对于科研经费来看,仅仅停留在表面账务发生数上,至于是否是该科研项目所花费,对于科研管理部门来讲是个难题。

2、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与科研经费管理未能有机结合。科研项目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与之对应消耗多少科研资源和材料,科研经费应该与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进度和结果对应起来。然而实践中,科研项目实施中是否按科研人员贡献大小分配津贴,科研成效由哪些专家去评判、谁来监督评审过程等一系列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和核算机制并不完善。

三、改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权责明晰、灵活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1、对外,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有利政策,解决制度欠缺。督促管理部门建立一套控制费用“合规”、单位费用定比补贴、项目费用灵活、人工成本足量配比的一套经费预算与核算体系。一方面使科研经费实实在在地用在项目上,而且便于核算与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配套落实经费管理的项目长负责制,同时可兼顾项目长所在单位的利益。以改变现有的“单位人工补贴项目人工,项目费用补贴单位费用”倒置状态,为项目长负责制奠定制度基础。

2. 对内,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就管理层如何用好科研经费做一些更加有益的探索。首先,做好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资料成果的归档管理。加大科研项目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按纯新技术研发项目、生产攻关型科研项目和生产补贴型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适度增加纯新技术研发项目方面的外协费用,引进外部智力,加大新技术攻关力度。其次,加大科研项目的人工成本投入,按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从企业工资总额中给予人工成本配套。第三,积极营造“重科技、重人才”的浓厚学术风气,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特别是推广给予专项奖励,可以统筹拿出部分科研经费用于推广和奖励。

(二)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和经费核算管理

财务部门应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使预算既适应项目运行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

科研管理部门应同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就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分析与预测,避免科研预算不符合财务政策,减少科研投入的风险,保证推荐科研项目的质量。

科研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就科研项目的成本支出范围与结构进行分析与预测,避免科研预算不符合实际,减少科研项目决算时调账的几率,保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同时依据项目的支出预算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提供机会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管家的职能,使企业财务对科研经费的支出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三)完善管理监督和评价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使管理部门能适时掌握所属单位的工作质量情况,工作进度与整体目标是否一致,经费管理使用是否偏差。调整激励机制,在区别对待、增加科研经费人工投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量、技术贡献特别是关键技术贡献方面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加大科研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支持和考核力度,建立科研项目延时回报机制。

(四)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实践证明,内部审计监督是发现管理漏洞、违纪行为以及检查制度执行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应该积极加强内部审计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实践中,应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体系,使科研经费处于被监督被监控状态,促使管理部门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确保科研项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山东煤炭科技.2009(2).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经营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

一、前言

科研机构在石油企业中是重要的管理部门,对石油产品创新和石油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石油企业科研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从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等方面入手,使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满足准确性高效性原则,确保石油企业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二、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积极实行预算管理

对于石油企业的科研机构而言,多数科研单位申报国家项目所获得的经费都是以定额补助式的经费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及规定的程序审核后确定,资助额度一经确定不能调整,因此预算编制的精准至关重要。结合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管理实际,应在经费管理中应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具体的预算管理制度

根据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只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科研经费管理有据可依。

2.将年度科研经费纳入到预算管理中

在具体预算管理中,应将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经费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保证科研经费在预算制度的控制之下。

3.加强预算管理,严肃科研经费的审批使用制度

根据预算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在科研经费使用中,应严格审批并加强把关,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

三、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

从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运作来看,科研单位以科研业务为中心,争取科研课题、项目,落实科研经费是单位的首要工作。因此,各单位为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课题经费,多出科研成果,出台了一些内部奖励政策,奖励支出一般在本项目列支,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为单位科研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石油企业应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

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石油企业应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

2.石油企业应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增加对经费的管控

基于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制度应增加相应的条款实现对经费的合理管控。

3.石油企业应根据经费管理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结合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应立足财务管理制度实际,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更好的为科研经费管理服务。

四、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

考虑到石油企业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课题人员在报销费用时,按照科研项目开支内容记入新增设的明细科目中,及时归集项目的各类支出,在月末或季度末汇总统计出各科研项目预算支出数,及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考核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为了保证科研经费报销与核算在可控范围之内,增设明细科目并完善项目核算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经费需求计划,合理增设明细科目

从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来看,为了保证核销程序符合实际需要,合理增设报销明细科目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对项目核算的管控,提高经费的控制质量

基于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的报销实际,做好项目核算环节的控制,是提高经费控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

3.把握项目核算原则,加强对核算费用的审核

在具体经费的核算过程中,应加强对核算费用的审核,使项目核算能够满足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原则,提高整体核算质量。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科研机构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石油企业科研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应从积极实行预算管理、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增设明细科目,完善项目核算等方面入手,使石油企业科研经费管理能够满足准确性高效性原则,确保石油企业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邓雪翔.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4年02期

[2] 高茹英,张红莲,任蔚.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年06期

[3] 林亚男.基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科研经费管理思路[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冯彦妍,张建新.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J].经济论坛,2014年02期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正大力加强科技强国、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的推进,并陆续出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政策,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科研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科研经费管理作为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经费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结合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能高效、有效地使用,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挤占,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增效、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一、科研经费的形成和类别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企业就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转让、科研人才培养的投入,这类投入就形成了企业的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从来源区分包括两类: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国家、部委、省市(自治区)等科技计划对应的财政资金拨款,因为具有专款专用性质,故称“专项经费”;自筹经费是财政拨款以外,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经费。

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

科研经费的使用按支出范围划分一般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二)间接费用是指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企业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科研人员重技术、轻管理的理念

科研项目组织立项时,项目组人员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较少选配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辅助型人员加入项目组。这样就容易出现以下弊端:

1.由于技术人员主要注重的是在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对科研经费管理或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或企业的相关规定执行。如:1)科技人员采购设备或物资时未履行资产采购办法中规定的流程手续、没有集中采购;2)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科研人员未经审批随意调整预算,在预算总额调整时没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在相关国家科技计划总预算不变,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时未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3)科研人员对各类支出内容的混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而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中。

2.科研项目中有的涉及与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单位的合作项目,所以项目组人员多且复杂,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组若没有配备辅助的管理类人员,则项目交流往往就只关注技术方面,而没有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上的沟通,就极易造成平时对合作单位经费开支情况的了解和把控不严,到项目验收时出现技?g验收通过而财务验收无法合格的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

1.在争取科研项目时,项目负责人只为了满足拿到项目的需要,不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而编制项目预算,后期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中就会出现无预算有支出、有预算无支出、超预算支出的现象。

2.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不高,编制项目预算时对各经费支出的项目及使用量、使用标准比较随意,导致实际执行时支出和预算对应不上,造成预算与实际是“两层皮”。如劳务费预算编制时未能跟项目周期和劳务人员投入的全时工作时间保持一致性;劳务人员中包含了项目组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

3.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只有项目组中成员参加,由于项目人员对项目经费支出的认识不够专业,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经费的分类和各类费用的具体内容,所以编制预算时会产生一些偏差。如:1)项目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未考虑税收等政策的影响情况,若是用国拨经费购买的则进项税不能抵扣,而若是用自筹资金购买的则进项税能抵扣,所以不同的资金购买固定资产对预算金额就产生了影响。2)项目发生的会议费应考虑会议级别、参会人员、是否有外地代表等细节来确定会议地点、会议天数和费用标准。如果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就不得到京外召开;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不安排住宿;不到国家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等等,这些因素就直接影响到会议费预算的金额大小。

4.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变动,特别是编制预算人员调离项目组,若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和项目实际执行人员欠缺沟通,则后期的预算执行很容易与编制的预算出现差异。

5.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调整的,由于项目人员对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和可调整项目的不熟悉,造成预算调整未履行报批手续或不能调整的项目进行了调整等不合规想象的发生。如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是不予调整科目;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的预算一般不予调增;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6.预算执行中缺少监管。项目科研人员随意调整使用的预算明细项目,如项目牵头单位和组成单位之间进行无审批的预算明细间的调整;同一项目负责人若负责一个以上的项目,而进行地项目间相互调剂支出额度。

(三)科研经费支出管控不严

1.支出经费时与预算列支范畴的核对不到位。在科研项目实际发生经费支出时,科研人员往往没有习惯对每一项费用支出检查是否属于研究项目范畴内的,容易出现不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的费用而列入的情形。如材料费虽然包括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费用,但一般不包括购买的普通办公材料,确实是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办公材料则要与预算说明书中的详细说明核对是否一致。

2.经费支出的财务报销审核不严。由于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内容、项目预算、项目进度的不熟悉,难以判断经费支出是否与项目关联、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与项目进度相符,所以审核重点主要是在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票面金额的准确性方面,因此会遗漏对发生费用相关的辅助证据资料的核查。如对科研项目发生的大额测试费没有取得测试化验加工合同,或没有将合同中明确的指标测试技术要求、取样要求、数量、单价与发票进行核对;没有查看测试化验的工作性结算记录或结果性报告书。

3.科研经费支出与生产经营支出划分不清。由于科研项目中的技术人员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也有参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费用发生后就很难在科研项目和生产活动间区分开。如:1)科技人员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加工费、材料费就不易完全区分开;2)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与日常水电暖支出之间很难做到单独计量独立划分出来。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科研人员综合管理能力,重视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1.目前科研项目主要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即项目负责人从立项开始就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预算的编制、合同的签订、经费支出的审批、财务验收等科研工作负责。因此,项目负责人除具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外,还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系统认识,熟悉科研项目的协调机制、预算编制要求、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知识,这样才能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等方面有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组织和有效开展。

2.项目组中其他成员也需要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答疑等形式了解科研项目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加深对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规范预算流程,加强预算编制的可预见性、未来适用性和准确性

1.首先是规范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科研项目人员在申请项目时要理解好项目立项的目的,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使预算能与政策相符、与目标相关且经济合理。预算说明书的语言简洁、内容翔实,体现出项目研究任务计划与预算的关系;对于重大的,影响资金量大的支出还要做出对项目完成的必要性以及使用效率的说明。

2.其次是增加预算的审批流程。科研项目组预算编制完成后,应提交企业中相关部门如主管科研的科技部、财务部共同进行预算的评审,经项目组、科技部、财务部讨论、调整,达成一致后的项目预算才能报企?I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审查批准,批准后的预算再上报专项经费提供部门审批。项目组实施中按经过审批的预算来执行。

3.最后是 预算的调整要履行报批手续。项目组对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需调整预算事项,应根据调整的内容按原审批程序进行报批,不能未经允许就进行预算的调整。

(三)完善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紧抓落实,增强经费支出的控制和监督

1.首先企业自行完善科研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其次紧抓科研管理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有关科研管理制度的宣贯,让科研人员了解政策、熟悉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流程化,减少科研人员走弯路,留有主要精力专心研究工作。

3.最后是加强支出的管控。1)科研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和管理办法进行经费的支出,手续要完备。如采购需要公开招标的就要通过招标程序、签订的合同要合法有效、资产要办理验收手续等。财务人员在审核经费支出时,要对票据及相关合同、成果、预算进行比对,对于超标准、超预算、超范围的支出坚决不列支;对于公共费用的分摊需要检查分摊方法、分摊标准、分摊明细,确保分摊有理有据。2)科研人员与财务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通畅和交流的及时性,如财务部可按月或季度向科研项目组反馈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这样项目组人员就能了解经费支出的内容、预算完成的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能及时调整,提高科技人员经费支出的专用性和相关性。

第6篇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

第7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预算编制敷衍了事

“重立项、轻预算”是当前企业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能否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关键在于项目能否获得立项。企业在立项过程中,通常将重点放在技术内容上,对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不够重视,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多凭估计或者经验甚至“拍脑袋”去填报,导致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可预见性、未来适用性、真实准确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经费超预算、无预算有支出或有预算无支出,科研任务和经费支出进度远远落后于预算安排等。

2.经费管理随意性大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管理问题十分突出。一是重大预算调整未履行报批手续,如项目(课题)预算总额及课题间预算调整、课题信息变更、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除原则上不予调整的科目外)、科研项目延期结题等调整事项。二是违规转移专项财政经费。如通过虚假、无真实业务交易的设备材料采购、测试化验加工协议以及科研合作交流的形式转移专项财政经费。三是子课题经费管理不到位。项目总体承担单位未按预算额度及时足额向子课题承担单位拨付科研经费,严重影响其项目研究工作进度,但同时对其经费支出又疏于指导和监管。四是缺乏沟通协调。企业内部各项目相关人员在涉及费用报销、资产管理和资金核算等方面沟通与协调较差。

3.财务核算不准确

一是科研经费收支核算不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未对科研经费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二是财务人员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表现为混淆经费支出性质、归集经费支出标准不统一等。三是报销的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相关性依据不足,相关证明资料不规范、不充分,如缺少合同协议、票据。四是对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及结构未实施有效监督控制,导致各明细项目支出结果无法与预算进行比对。

以上这些问题将导致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结果与预算差异大,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经费使用情况,降低经费使用效率,使决算失去真实性,影响到课题的整体验收。

二、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首先,企业为了争取到科研经费,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迎合立项评审专家,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编制规范的立项任务书,合理地考虑项目所用的设备、进度控制、人员配备、会议安排等。经费总额盲目做多、做大,偏离了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预算编制原则。其次,在编制预算人员结构的安排上,很多企业是项目负责人不与财务人员沟通,自行填报预算,甚至出现项目执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财务人员还没有见过预算任务书。第三,预算执行反馈不及时。有的项目研发周期长,当客观条件发生改变时需要调整预算,但项目负责人没能及时履行调整报批手续,致使实际执行与预算相差甚远。

2.相关管理制度、流程及政策不完善

一方面,在企业中,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或者虽然体系较为完整,但制度内容简单空泛,操作性不强,无法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管钱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管钱”,财务人员与项目负责人信息沟通不畅,成为疏通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中的最大瓶颈。第三,相关政策规定对企业科研人员激励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科研人员重视规范执行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多数技术骨干在承担科研项目的同时,还从事着生产任务,而科研经费中一般不允许列支本单位的人员经费。目前,间接费用中虽然有了“科研人员激励费”(中示区组发[2010]15号文件),但该办法适用范围和支出金额都有限(一般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3.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水平有待提高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财务会计核算复杂。企业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各级或各行业科技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所提供的横向科研经费和企业自主研发筹集的自有资金等。而各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规定不够统一,经费管理及核算的难度大。

(2)政府各部门的经费规定中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比如《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手册(2010版)》对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仍然沿袭了原来2005版的规定,其中对于政府补助项下科研设备的购置,仍要求计入资本公积,但新会计准则要求计入递延资产,这种不统一使企业财务人员执行起来感到比较别扭。

(3)与纯科研单位相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日常生产核算与科研项目同时开展,尤其如果存在多个项目并行的情况,难免会出现生产与科研、项目与项目交叉、设备共享、人员混用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本身工作量大,又缺乏经费管理经验,加上与技术部门沟通不畅,不知如何按照合理的依据进行分摊,也就无法准确的计算各个科研项目的支出情况。

4.经费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落实不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管和绩效评价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一是经费监管流于形式。对于科研经费,市科委、市财政局等上级监管部门推行预算评估、中期抽查、决算审计等方式实施监督管理,审查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等。实际上,由于审查人员对研发项目本身并没有实质的了解,所以这种检查仅仅停留财务的账面数据上,至于支出的实质则很难界定。二是绩效评价机制执行不力。按照规定,项目(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要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做出合理客观评价,推行面向结果的问效机制。但现实中,绩效评价比如科研项目社会效益如何、科研经费的耗费是否与项目完成进度相匹配等仍然停留在对财务账面数据的重复审查上。

三、改进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应对措施与建议

1.理顺流程,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强化全过程管理

首先,企业决策层应从项目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为优化科研生产管理流程提供组织保障。其次,在项目全过程中,注意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三方的充分合作。在预算阶段,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需向财务人员提供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具体包括研发周期、项目内容、参与人员、材料设备(列出种类、规格型号、数量等)、计划节点和进度、投入产出等,财务人员在此基础上与技术人员配合确定各分项费用预算,编制项目预算任务书,并由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进行总审;在研发阶段,财务人员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区分经费支出的性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采取在费用报销单上盖项目支出明细章的形式),同时,财务人员要定期对项目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项目负责人定期核对,避免造成各明细项归集错算、漏算;在财务验收阶段,审计人员对各项支出要结合研况进行审核,财务人员光凭账簿说数字不能完全以理服人,所以也迫切需要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就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管理。此外,对有子课题承担单位的课题,要与对方多沟通协调,及时拨款,并要求其定期上报项目支出明细表,解决经费管理中重立项、轻跟踪的问题。

2.建章立制,形成规范、严谨、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首先,所有科研经费均应纳入企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其次,根据科研经费来源不同进行合理分类,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操作性强、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细则,明确规定各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开支范围和报销流程,如右图所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前多数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十二大项。第三,加强内控管理,财务人员对超范围、超限额的经费支出有权予以制止,对重大经费支出应进行集体决策,科研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有效控制随意报销、违规转移经费现象。最后,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遇材料涨价、预购科研设备升级换代等原因导致重大预算调整,项目负责人应按照文件规定及时主动地向项目主管部门报经审批后调整预算金额,不得私自随意变更。

3.注重学习,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日常支出管理能力

一是重视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学习,对于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新的财务制度,要不断的学习领会,并在实践中细化和运用;二是积极学习和运用新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尤其是用好企业诸如ERP管理、OA办公等信息系统,对现有财务核算体系结合项目做适应性调整,如在财务系统中设置科研经费核算科目,并按十二大项设置辅助核算;对于集团化公司或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研项目,各级会计科目应保持统一,以便汇总统计和上报。三是加强经费日常支出管理,财务人员要注重审核原始单据的合理合法性、每项支出是否与项目相关、支出是否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是否在预算额度范围内、与支出相关的经济合同、检测报告等是否齐全、共同费用的分摊依据是否合理、合理设置经费支出的辅助明细账,注意检查即将结题的项目是否有未报销费用,是否有需在课题截止期后支付尾款的合同等等。

4.加强监督,将考评和审计机制落到实处

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研发工作的进度、完成质量、经济或社会效益等进行有效评价。一是调整激励机制。加大科研人员在关键技术贡献、成果转化方面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同时,把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也纳入结题考评机制,提高其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很多企业会忽略这一点。二是加强对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督。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吸纳在专业科研领域有类似监理资质的人员,参与费用支出实质、项目完成质量和效果的评定。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形成有错必究、违规必罚的风气,提高资金效益。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研发方向是否正确,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外,研发费用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管理机制,正确认识加强企业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长蓉.企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新财经,2012(10):269-271

[2]胡金红.军工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中国商界,2009(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