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1:08
序论:在您撰写学前教育的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
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分析(1)考核内容片面,对学生评价有局限性。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简单,且不全面。实践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实践期间的出勤、活动设计和实结等内容。这种方式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考核主体唯一,考核成绩可信度不高。目前的实践评定主要由指导老师单独得出结论,没有将学生自评、他评、师评有机结合。这样在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中,被评价者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没有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这种情形会导致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也会直接导致考核成绩的可信度、全面度下降。(3)考核形式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目前,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往往是指导老师先确定课题,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相关活动设计,最后提交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考核,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和自我认识主要以学生实践总结报告为考查依据。此种形式无法杜绝学生利用网络下载抄袭,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实习过程懒散,不按规定完成各项任务,而在实习快结束时应付了事。
二、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1)及时转变观念,倡导实践教学新理念。要力求在评价的方式与评价的功能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教育与自我提升功能,改变评价过分注重区分与选拔的功能,倡导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促进实践方案完善和促进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应该让被评价者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是为了促进个体发展,被评价者能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2)评价内容多样化,形成规范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实践中的行为表现、知识能力、实践效果、能力提升等作为考核因子,并且给各评价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值,设计比较完善、全面、科学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转为多样,成绩评定由主要依赖卷面到综合全面,以便更准确地检测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3)重视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评价只重结果的做法,重视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日常表现,做到关注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评价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把“每个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每个学生发展”作为实践的目标。(4)采用多元互动,开展综合评价。实践教学不能仅仅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而应采用学生个人、实践小组、幼儿园指导老师和校方指导老师的多方评价相结合,注重各教学主体间的多向沟通,开展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多方互动,注重评价的全面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寻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互动化,让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学生提升。通过对比实践发现,改进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后,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2).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学博士,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培训与咨询工作。
“我们需要实践技能强的学生,幼儿园教师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培养方案里的理论课太多了,应该砍掉一些,要多增加一些技能课程。”“我觉得我们学的理论课没有用,技能课更实用。”“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来看,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这是学前教育领域经常会听到的来自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和在读学生的意见与呼声。它强烈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这些纷争如果得到不到及时澄清,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必将有损无益。
理论与实践之争,从浅显的理解上来讲,它是一个操作问题;从深层的学理上来讲,它是一个哲学命题。纵观上述意见和呼声,学前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之争,应该还未上升到一个哲学命题的辨析高度,依然是一个浅层的操作问题,因为这些论争绝大多数也都是限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价问题。按理说,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任何一个稍微具备一些普通哲学和逻辑思维的人来讲,它都不应该是一个为之争吵得面红耳赤的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高伟,2005)。但是,学前教育领域对于该问题的争论似乎一直都很强烈,貌似从未停歇过。难道我们都没有学过辩证哲学吗?显然不是。难道我们也都不具备逻辑推导能力D-S?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但,这又恰恰是一个难成共识的问题。带着这一困惑,笔者尝试去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但限于学识浅薄,未敢从哲学思辨上去探析,仅结合前述争论焦点,把这些现实的原因进行了归结整理,并分三方面呈现,以供读者争鸣。
第一,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源于概念混淆的误论。在这些关于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的争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技能”。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在参与纷争的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学前教育领域的“技能”往往是一个狭义化了的概念,即特指涉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学科的“唱”“弹”“跳”“画”“演”“说”等这些方面的学习。毋庸置疑,这些“技能”的掌握,的确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完成。据此,实践就被部分老师和同学片面地作为这些狭义的“技能”的代名词了;进而,误认为重视实践,就是要偏重这些“技能”的学习。事实上,技能是一个独立概念,既具有实践层面(强调其操作应用),也具有理论层面(强调其分析思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强调技能,既要重视实践操作也要重视理论学习。它不应该成为理论与实践之争的藉由。
第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源于学以致用的分歧。学以致用,这是每位学习者和教育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成效。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用”的理解存在不同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落点,也导致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争。对于那些秉持“实用”观念的人来讲,最值得学和教的东西是那些看得见的、来得快的、出得彩的、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恰好,具备这些功用化特征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更能在实践操作中去彰显,却难以在理论学习中去实现。于是乎,那些被视为无用或无聊的理论往往被弱化甚至抛弃,而实用且有特色的“实践”则被强化。理论真的没有用吗?其用处又何在?“我特别重视学前专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就是为了普及科学精神,提高理性能力和批判精神。”(王振宇,2016)我想,这也是一种学以致用,甚至是更深远性的。
一、钢琴弹奏技巧的提高
要想在短暂的时间最大程度地获得钢琴弹奏的技巧,就是要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安排钢琴进度、训练课题为此,笔者专门根据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制、生源、课程设置、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多种因素设计了一套钢琴训练教程。教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遵循钢琴教学的一般规律,内容全面丰富体现专业特色。制定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丰富。考虑技术性、针对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等因素,注意技术的搭配、难度的搭配、类型的搭配、风格的搭配、体裁的搭配。科学地对经典的传统教材如车尔尼系列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钢琴基础教程等进行有效的选择与科学的整合。此教程具备几个特点:第一,进度合理,循序渐进。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进度从学生认识基本音符开始,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按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顺序进行,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第二,内容广,技术全面。在选材方面注意内容覆盖全面,从技术类型、流派、朝代、作曲家、风格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从中以俯瞰的角度对钢琴这个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有效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第三,凸显专业特色。教程紧紧围绕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性质主线,在选取练习作品时大量地起用一批幼儿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及一批儿童题材的原创钢琴作品。如《小星星》《乒乓变奏曲》等使钢琴教程儿童化,同时,又选取大量的幼儿钢琴供学生编配伴奏,使儿歌钢琴化。学生通过一轮的学习,从中接触了大量的幼儿歌曲,自然地在学习与实践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实用性强。基于第三点的因素,再加上选材时选取了许多典型实用的伴奏音型,许多幼儿园教材的儿歌都被编进教程经过练习,等于提前备课,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套教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了适用的教程、再加上合理的运用并加以有效地实践,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钢琴即兴伴奏方法的学习
在这一方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提前介入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因为即兴伴奏是一个重于实践的课程,短时段讲座式的教学都无济于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要反反复复才能得到解决。二是采用公式化的伴奏手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存在前面提到的理论不足、技能有限等原因,采用典型的、常用的、简易的、公式化的伴奏手法是叫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以后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幼儿歌曲伴奏,而幼儿歌曲大部分结构单一、篇幅短小、音乐形象清晰,用典型的伴奏音型足以表现歌曲内涵。三是常态化地分析现成的幼儿歌曲伴奏谱。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成伴奏谱的和声、伴奏音型、补充方法等,让他们从中吸收间接经验进而指导自身的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我保护;安全教育;实践
1. 前言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每年我国都有上万名儿童死于各种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应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孩子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为社会安全教育问题做一份贡献。
2. 学前安全教育的培养内容
2.1生命安全意识。生命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幼儿纯真无邪,没有足够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意识,要珍惜自己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初步教会儿童们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人身伤害,特别要加强女幼儿免受性骚扰或害的自我保护意识,给予他们一个阳光的学前学习生活。
2.2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多半是因为肇事者或受害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儿童的安全意识就要培养他们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让识记各种交通标志、信号,普及交通安全常识[1]。此外,要对儿童们进行乘车安全教育:乘公交车时莫要盲目拥挤;出门旅行要乘坐正规巴士,不超速、不超载;父母开自驾车的要监督他们遵守行车安全规则,系好安全带等。
2.3消防安全意识。火灾也是高发事故之一,学前应该对孩子们普及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火灾的危害进行讲解,培养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逃生自救能力和防范能力。由于儿童天性好奇心强,喜欢触碰把玩各种东西,所以不要随意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并要警示他们远离危险品。
2.4生活安全问题。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预防踩踏和避险逃生问题;第二,用电安全问题;第三,预防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第四,防范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第五,预防流行性疾病;第六,防拐卖偷窃等等。各种安全隐患充斥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做好防护工作,形成安全意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5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在普及自然灾害防护知识时,可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特点,加强训练自然灾害逃生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保持冷静的能力,练就他们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逃生、互救及求救技能。我们不能实现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好防护工作,保护好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
2.6防范社会公共安全事故。近年来增加的有关踩踏事故报道着实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要使孩子们认识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以及遵守公共场所安全规则的重要性[2]。小孩子多半喜爱热闹,要注意教育他们不要进入人员已经相当密集的场所,因为在拥挤的人群里一旦发生踩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小孩童将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3. 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教育实践
3.1注重将安全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普及的安全知识还远远不够,应当重视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幼儿教师多数会选择在教室内进行模拟课外拓展实践活动来代替现实场景,为的是避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给自己招来与儿童家长的纠纷。诚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趣味游戏、模拟生活场景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孩子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实践中去,亲近自然,贴近生活,难免会让他们觉得社会是安全的,不利于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毕竟现实生活并不是课堂力进行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让孩子们体验“身临其境”,才会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真切体会,才会在遇到现实问题时作出恰当反应,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2增加贴近生活体验。进行课外活动是幼儿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于自我保护教育教程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适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拥抱大自然。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会设置好的问题分配到各小组中,让他们进行讨论后派代表作答。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既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进了现实生活体验,也培养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使幼儿的学前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3.3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鉴于每个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状况、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学前安全教育时,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学有所得[3]。具体实现教学多样化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实际需要和实践活动场所,制作针对性、多类型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教授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概念时,教师可争取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艺术字、动画等演示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思维应变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对幼儿做引导,鼓励他们在家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逐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在家偕同父母洗菜擦桌子、叠自己的小衣物、自己叠被子、整理书桌等。
3.4用游戏带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玩游戏,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意义上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得到更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设定好的游戏规则里,为了使愉快的游戏进行下去,各位组成员小朋友需要协调合作,共同进退,从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和睦共处,提高其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即交际技能,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孩子们还能通过游戏找到趣味相投的伙伴,建立起儿童时期纯真的友谊,在有同龄人的陪伴中快乐成长。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学前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应该成称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国家除了加强对社会安全问题的宏观监控,应当鼓励从娃娃起加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保护能力,保障祖国的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梓钰.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3):90-92.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大本营,音乐技能课包括钢琴、声乐、舞蹈、视唱等,这些技能课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高校教育大规模扩招自上世纪末,二十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生源质量逐步下滑,就目前各级各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招生看,所招收的学生学制不一,专科类的有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有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生、还有对口招生的三年制专科生等等;本科类的有对口招生的二年制学生、有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学生……
二、生源音乐基础差的成因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所招学生的年龄不一,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高中起点的学生有的十八九岁,年龄大一些的已经二十一二岁。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
表现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而农村普遍存在音乐基础教育和音乐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学生从小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有的学生甚至在入校的时候连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大部分学生没见过钢琴,也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再加上学生骨骼发育大多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度、柔韧度相对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
入校后看到钢琴老师出神入化地演奏、声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舞蹈老师婀娜多姿地表演,一边是赞叹不已一边是心生畏惧。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课学习情况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各科教师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是有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依然是不开窍,比如,声乐课学习中唱歌跑调,视唱课学习没有音高概念,舞蹈课学习节奏踩不准、动作不到位、该伸的伸不开、该收的收不住,钢琴课拍子数不对、识谱能力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这些学生感到痛苦,老师们也是苦不堪言。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害怕技能课的学习选择了退学。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幼师教育的性质来看,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演员、演奏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幼儿教师。怎样帮助未来的幼儿教师克服学习音乐技能的畏惧心理,用昂扬的心态愉快的学习,是我们这些技能课教师应该用心思考的问题。
四、克服音乐技能学习畏惧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教师多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新来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能力欠佳,由于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在老师看来有些知识都是一些最最基础的,学生都不知道,比如,钢琴教学中的简谱、五线谱、音符、节奏、节拍等等,这种在专业教师看来极其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都高深莫测。再比如,学生在学习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的时候,常常是一头的雾水,因为这些知识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躁情绪。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她们都是从小没正规学过音乐、连歌都唱不完整的学生,怎么会认识音乐中那些高高低低、长短不一的音符呢?连舞蹈都没跳过的他们怎么会懂得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呢?反过来再看看学生努力的样子,多发现一下学生身上的有点,多找找自己的不足,急躁的情绪或许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的做到耐心、细致,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教师应注重进行作品分析、有表情地示范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钢琴课是学生最畏惧的课,课堂上教师通过进行作品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认识作品,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产生的时代、产生的背景、动作要领、乐曲的段落、乐句的划分、音乐的走向……比如在学习钢琴曲《乒乓球》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部曲式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一大致相同,属于同头变尾的创作手法。
在学习钢琴曲《消防车》的时候,也先让学生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部曲式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通过分析发现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一样,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第四乐句大致相同,属于同头变尾的创作手法,第三乐句是一个变化乐句,整个作品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再比如,在学习儿歌弹唱《看星》的时候,让学生先进行读谱分析,了解这首作品是一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构成,第三四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在弹奏的时候难度马上就从四行谱子变成了两行谱子,学生立刻就会觉得不难了。在进行四手联弹训练的时候,钢琴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明;“这种演奏形式是两人一起弹奏同一架钢琴,发挥了钢琴独有的优势,这是其它乐器做不到的。四手联弹不仅可以让钢琴变得更具有表现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讲解学生会发现作品不仅变得不是那么难了,而且变得很有趣味性,再加上教师有表情地示范,便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便会变畏惧为乐意学习了。
(三)努力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从前面分析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现状和生源音乐基础差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小没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知识极其匮乏。教师如果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课堂为契机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努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歌曲《恭喜恭喜》时,不妨把作品的创作背景给学生做个介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这首歌曲大家耳熟能详,尤其在过年前后商场、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这首歌曲,烘托节日快乐的气氛。在大家心目中它应该是一首贺岁曲,殊不知它是由我国享有“歌仙”美誉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于1945年胜利后创作的一首传达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的歌曲。在早期的歌谱上,第二段是“中国抗战胜利,消灭法西斯蒂,全人类说恭喜。”第四段是“经过多少困难,历尽多少磨难,用了多少血泪,写成一个胜利,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想必能够很快体会到抗战胜利人们的喜悦之情,而且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新的探索性的学习了。
(四)引导学生勤学、多练、善思,强化音乐技能课的基本功训练
技能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技能课的畏惧心理,就要让学生勤学、多练、善思。《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讲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是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如果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再给我们讲明一个道理:在音乐技能课学习过程中只有做到勤学、多练、善思,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能急躁,进行有效教学。比如一个音乐天赋很差的学生,已经很努力了却一直不出成绩,作为教师切不可急躁,恶语相击,一定要温婉的告诉学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不断鼓励她,同时要给她指明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前进的方向。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只要我们方法正确、引导得当,在学生克服了畏惧心理之后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展示、多交流
音乐技能课学习的目的就是能用自己学所学知识引领幼儿园的孩子感受音乐,终究是要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唱歌、弹琴、跳舞的技能的,用美妙的琴声、歌声、曼妙的舞姿感染幼儿。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找住机会让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例如在课堂上,每次都可以选取几个学生来展示自己,当然不能只让那些技能好的来展现,还应该选一些虽然技能不是很好但是一直很努力的学生来进行展示,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哪怕有的学生展示的不好也没关系,只要敢于展示也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就会适应这种人前表演的状态,对帮助他们克服音乐技能学习的畏惧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据预测,每年将新增300万名学前儿童,按照现有学制3年内会新增900万名入园儿童。将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这些信息就是在告诉我们社会需要大批有一定技能的、合格的幼儿教师。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能够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音乐技能学习的畏惧心理,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问题对策思考近年来,学前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无法真正做到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求。由于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极具特殊性。使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相对高素质的人才,如今实践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整合性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整合,需要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建立新的认识。我们应该明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掌握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地将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整体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形成一个整体,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无论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整合,还是对实践教学本身的深入探讨。每一次的实践教学,应该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例如,在大学一年,实践教学的见习基地,可以选择在幼儿园。带领学生参观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园装修的特点、班级命名的特点、活动区域的特点等,对幼儿园的周围环境和基本情况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二次的见习目的,就可以结合第一次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可以结合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亲自进行幼儿园相关活动区域的布置、安排和教学等。还可以对幼儿园的规模进行拓展,例如,亲子教育机构,让孩子和家长通过游戏进行活动,使幼儿在家长的见证下健康成长。使学生的实践能够建立在第一次实践的基础上,这样的实践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多样性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全面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教学除了见习、实习,还应该建立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除了阶段性的见习,学生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实践。学生还可以和指导老师一起进行探讨性研究,或者参加一些大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很多领域都有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能够及早地明确择业的方向。
(四)指导性
实践课程都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了解教学的步骤。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会反思,见习后要写参观的心得体会,最后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实践前,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各层面所遇到的问题
1.观念层面。传统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没有得到重视,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如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对教师资格的培养需要更加专业化,并且注重实践教学。从观念上改变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结构层面。实践课程在学前教育教学的比重仅占1/4,而且存在教学形式单一乏味的问题。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我们国家实践教学的实践非常有限,而且见习基地非常单一。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首先是到见习单位进行参观,然后写见习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虚拟教学,最后通过实习,完成实习报告。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价,只是对见习报告评分、对课堂表现评分、对实结评分。这样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行为层面。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见习中,根本不知道注意什么,了解什么,对于见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暂的见习后,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延长实习时间,才能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性的问题。然而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在需要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时,摆在眼前的任务却是写毕业论文。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够
教师在实践教育中,侧重技能的训练,没有与将学前教育相关的课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学生始终是个“旁观者”,根本没有融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实践是毫无效果的。
(三)教师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监督不到位,导致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变成了一种形式,而不是学生真正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对于需要上交的材料,只是找相关的实习单位,随便写个证明,敷衍了事。专业的教师需要面对很多学生,没办法每个都进行全面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没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体制
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进行自我的反思,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缺乏评价的标准,使得评价缺乏客观性。
三、实现“实践教学”变革的对策
(一)树立新的实践教学观念
实践教学需要具备实用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将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开放性,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很难掌握见习的实际目的,需要在开放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在实践过程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向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职业性,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见习单位,产生职业认可。为以后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在教学中同等重要,他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岗位工作的得心应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验课程。完善实验课程标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基础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打下基础。加强学校校内的实验设施的建立,确保学生在校内进行实验课程的训练。
2.实训课程。结合实验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训课程,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习课程。在实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短期的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变成一种能力,运用到工作中。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和调整教师队伍。我们可以采用“精进简出”的原则,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专职老师,培养本校的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使教师在教师团队中具有相对的优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壮大师资队伍。由于学前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性,因此教师的学历都相对较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少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教师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深入了解,想象和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差距。学校为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针对每一位教师的情况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
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现时,需要对校内的实训设施进行完善。例如,幼儿园虚拟教学室、舞蹈训练室、绘画艺术室、音乐实训室等。加强与校外幼儿园的相互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五)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学生无法通过评价真实地了解自己的从业水平。学校为了避免学生盲目的进行学习、教师随意的进行教学等现象,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同等的重视校内外的实训考核。明确每位同学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知道找哪位教师进行指导,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实践教育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只有通过教师的积极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效果。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洁,陈朝晖.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47-48.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生存教育 实践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300名师生在震发后,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为此被称为“中国最牛的校长”。有网民评论道:“很显然,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得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据悉,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此种经验值得每位校长、每所学校学习。”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提出了一个并不崭新的话题:生存教育。那么,生存教育这一理念从何而来?其意义何在?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生存教育的理念呢?
一、生存教育理念的提出
生存教育这一理念来自于学会生存这一理念。“学会生存”是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新概念之一。
20世纪70年代,全球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迫使每个人都需终身学习以应对生存的挑战。“学会生存”一词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首次出现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写的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一份报告中。该报告在1972年被编著为同名书籍出版。书中指出:“教育应该发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该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通过受教育权的民主化,实施终身教育,以使每个人有机会“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即获得生存技能,并“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1]至此,学会生存的概念被明确提了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的能力,而教育的作用正是为人类实现发展(继续生长)的愿望提供方法,促使愿望的实现”,“人类无论处在常态的儿童还是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生长的区别,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用一句平常话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也不应停止”。[2]从这个角度理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任务似乎更加清晰了。人类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正是教育,为人类学会怎样生存提供了可能。因此,“学会生存”理念也就直接用“生存教育”这一理念来表述。
二、学前生存教育的内容
1.身体素质教育。
即通过运动培养学生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
2.生命教育。
即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从而在遇到挫折、危机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自己的行为。让孩子真正“敬畏生命”,“明白爱不仅应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且也应该在人与一切生命之间,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从产生、成长、成熟乃至死亡的整个过程,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及对生命的敬畏”。[3]
3.集体主义教育。
使学前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准则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养成在集体生活中应有的习惯,自觉遵守集体纪律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所属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关心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懂得与他人互助、合作;认识集体应代表和凝聚所有成员之利益,它为个人生活需要的满足创造物质条件,为个人体力、智力发展提供客观环境。
4.生态教育。
即使学生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5.“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即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干,不依赖他人代劳,初步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6.安全教育。
即培养学生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野外活动安全教育、野游探险安全教育、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和灾难安全教育等。
三、学前生存教育教学的实践
教育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育。生存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要他们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1.要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发现、提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加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朱智贤认为:“儿童通过积极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生存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学校可以尝试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从而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如果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一些活动采取禁止的做法,这样学生们只能在课堂上和橱窗里接受生存教育,应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无法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在自己的亲自体验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懂得自然和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只有尊重自然,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
2.必须贴近现实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探究、专题调查等活动。
3.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自,有权在教学文本选用、课程组合、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自主决策。
4.提倡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阅历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时段,设计出不同的课型。比如,知识性很强的交通安全课采用活动竞赛方式;人工呼吸课则采用实验探究形式;野外生存课采取专题调查、观察探究,如观看电影、电视等。当然对于学前学生而言,最好多采取游戏活动的形式。
比如,我们以家务事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务事看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虽然是洗衣、扫地、洗碗、抹桌等事情,但如果没有耐心和细心是做不好的。根据目前许多学前学生不会穿衣、系鞋带、叠衣服、叠被子及整理书包等现状,这项教育要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在课外活动及劳动课上教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爱好,我们自己制作或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形象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下学会最基本的事情。另外我们还在课堂上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和趣味比赛的环节,这样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让学生们实践自己学到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惊喜地从家长口中得知,学生们的进步很大:有的会自己钉纽扣、洗袜子,有的会自己叠被子、叠衣服,以前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现在是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