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1:06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长葛方言;绝对程度副词;用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长葛市是河南许昌市所管辖的五县一区的一个县级市,南接许昌,北接新郑,东接尉氏,西接禹县。长葛话属中原官话郑曹片。

王力先生(1985)从意义上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大类。“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的是绝对程度副词,“有所比较”的是相对程度副词。本文依据此标准,总结长葛方言中的绝对程度副词有:太、可、很、些、通、怪、阵、死、恁、老、到家、忙个、不咋、有点儿等。本文则,重点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很”这两个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比较。

文中*表示错误的句子。

一、绝对程度副词“可”

在长葛方言中“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绝对程度副词。普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很”在长葛方言中很多时候被“可”取代,因而只有有限的使用范围。

1.“可”的语法结构形式

1.1“可”形容词,这里的形容词一般指性质形容词。

可好 可小 可大 可美 可沉 可轻 可聪明 可难看 可孬种 可可怜

“可”+形容词这一组合在句中可以充当:

作谓语:(1)他家可得劲了!(他家很富有很舒服。)

作定语:(2)可齐整哩小妮说没可没了。(很漂亮的小女孩就这样死了。)

作补语:(3)别看他小,跑哩可快了。

1.2“可”+动词/动词短语

可喜欢 可想 可愿意 可讨厌 可爱吃 可懂事 可听话 可着啥儿

可感兴趣 可了解 可敢干 可难写 可不好说 可能说 可会来事

这里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指一部分表心理活动、能愿、心态、情态、评价义动词或短语。这一组合只在句中做谓语,而不能做定语和补语。

作谓语:(4)就他那样,还可看不起人啊!(5)这事管不管办成可不好说。

不可作定语:*(6)可靠得住的人到这个时候也靠不住了。

不可作补语:*(7)他长哩可讨厌。

1.3“可”+是

“可”还可以修饰“是”,组成“可是”,意思是“很是,非常是,很正确”。“可是”不同于普通话中的转折连词“可是”。“可”+是可以单用,在句中只可作谓语。

作谓语:(8)那可是。(表示对对方言论的肯定。)

“可”+是+形容词,此组合所表示的程度比“可”+形容词的程度要高,并且带有一种肯定的语气,后面一般不再跟“了、哩、啦”等语气词。此组合在句中可作谓语,也可作补语。

作谓语:(9)这苹果可是红。

作补语:(10)这孩子长哩可是排场。(这小孩长得很富态。)

“可”+是+动词/动词短语,此组合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多为表心理、情态、意愿等的动词或短语,情况则较复杂,此组合在句中作谓语,如:(11)他可是愿意!(表示他非常愿意。)(12)他可是会愿意哩!(表示别指望他会愿意,他不会愿意的意思。)(13)他可是受欢迎。(表示他非常受欢迎。)(14)他可是会受欢迎哩。(表示他不可能会受欢迎,对他这个人评价不高。)(15)他可是会说。(他非常会说,嘴皮子很厉害。)(16)他可是会说哩!(他嘴皮子不厉害,不可能能说会道。)

由此我们发现,能进入“可是+会敢能+vvp+哩”结构的则表示对这句话所描述情况的怀疑和否定,这种用法比较独特。

1.4“可”还能与“可爱、可怜、可恨、可笑、可惜”等词搭配,“可可怜、可可爱”来加深程度,多是说话人自己主观认为的,这一点与普通话中的表程度的“可”不同。

1.5“可”可以和中心词一起重叠,表示主观程度之深。后面必须加上“哩”来表示主观程度之深。如:可美可美、可聪明可聪明,可勤勤可勤勤,可穷可穷,在句中作谓语。

(17)那时候哩日子可穷可穷哩。

1.6“可”不能单独作补语,这一点和普通话中的“很”不同,可以说“好哩很”,不能说“好哩可”。

1.7“可”的否定式,可不/某+形容词/动词短语,如:可不高兴 可不好看 可不听话 可某心眼:(18)他做哩饭可不中吃。(19)别提他啦,可某成色。(别说他了,他没本事。)

这一组合要比“不/某+形容词/动词短语”的语气强烈,“可不高兴”的程度要比“不高兴”的程度高。

1.8“可”后面可以有“了、啦、哩”等语气词,也可以没有,具体带不带语气词在上文中已经论述过。带语气词是表示一种张扬、夸大的语气。

(20)她长哩可好看。(21)她长哩可好看啦。

第(21)句与(20)相比,就有说话人个人主观的张扬和夸大的成分存在。

2.“可”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1“可”在长葛话中属于高量级的程度副词,所表示的程度很高,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

2.2“可”一般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表示感叹和肯定,

(22)你一来他可高兴。(23)你看月亮,可美可美哩!

2.3“可”可以用于第一、二、三人称,用于第二人称时多是在很亲近的人面前抱怨,或是用在问句中。如:(24)他穿的那个衣服可大,不好看。(25)他现在混哩可好了,再不是以前哩他了。(26)你可各异人!(你真烦人!)(27)你可不得劲?(28)我可喜欢。(我很高兴。)

2.4“可”对所修饰词的语义没有什么限制,不管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只要是属于前面所说的形容词或动词,都可受它修饰。

2.5“可”对所修饰词的音节没有限制,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多音节,只要是属于前面所说的形容词或动词,都能成立。

二、“很”

1.“很”的语法结构形式

绝对程度副词“很”在长葛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在很多时候都被“可”所代替。

1.1形容词+哩+“很”,如:好哩很 快哩很 麻烦哩很,这个组合只能在句中作补语。

作补语:(29)他哩身体现在还铁哩很哩。

除这个用法“可”没有外,其他的“很”的用法全都被“可”代替。在普通话里使用频繁的“很”在长葛话中却没有地位。

1.2“很”+形容词/动词/动词短语

这一组合在长葛方言中很少使用,需要用到这一组合的时候,都会用“可”来代替。

1.3“很”+动词,如:很吃 很哭 很学 很看 很跑 很睡 很嘟噜,这一组合里的动词指的是非表心理活动、能愿、心态、情态、评价义的动词。这一组合还可以重叠。后面可以有语气词,也可以没有语气词。这一组合在句子中作谓语。

作谓语:(30)很吃哩,不着饥饱。(吃得太多了,没有分寸。)

(31)很哭很哭,哭啥哩呀!

这里的“很”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多或延续的时间长,以致于说话人觉得超出了一定的程度,表主观的程度深,“很”应该是程度副词。

2.“很”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1“很”在长葛话中也属于高量级的程度副词,所表示的程度很高。有人也写作“狠”。2.2“很”对前面形容词的语义没有什么限制,褒义和贬义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形容词+“很”这一格式。

结语

长葛话中的这两个绝对程度副词,“可”的分布范围要比“很”大得多,使用频率也要比“很”高得多。“可”+是的用法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很”+动词的用法也与普通话很不相同。“很”可以以补语的形式来表示程度之高,“可”没有这样的用法。

参考文献:

[1]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辛永芬.浚县方言语法研究[M].中华书局,2006.

[3] 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4] 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汉语学习,1991,(2).

[5] 王静.“很”的词性再议[J].昌吉学院学报,2003,(1).

第2篇

一、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等;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等;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的关系等。

二、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可以通过敲动音叉所引起的乒乓球的弹开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通过小桌陷入沙坑的深浅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和比较,通过比较物体滚到斜面底端对其它物体做的功的多少,间接比较动能的大小;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用加热时间长短来显示吸收热量的多少;研究电流时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去研究;研究磁场时用放在磁场中的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去研究;指南针能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来显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

测量仪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弹簧测力计、气压计、微小压强计、温度计、托盘天平、电能表、测电笔等都是转换法的体现。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为简单的等效电路;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未点燃的蜡烛等效替代另一根点燃的蜡烛的像,用玻璃板等效替代平面镜等。

四、建立模型法

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在初中常见实例如:研究运动时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研究液体压强时用液柱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液片模型;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等。

五、类比法

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在初中常见实例如:内能与机械能类比;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的分子;在研究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用抽水机类比电源;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和电磁波等。

六、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推导出电荷的种类等。

七、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八、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等。

九、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的物理概念、定义或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比较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比较蒸发和沸腾的特征;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结构、原理、能量转化;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等。

十、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在初中常见实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从而归纳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的结论;通过铜、铁、铝、银等金属能导电归纳出金属都能导电等。

十一、图象法

第3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施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也时有采用,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够强,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现实情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实践感受,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有限。已有数据表明,目前仅有5.4 %的高校开展课外访谈训练项目。而实验教学倡导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实验教学模式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求引导学生融入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系统安排。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每次课堂教学的主题,然后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验教学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选择调查主题,制订调查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调查,然后汇报调查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场景与角色扮演方式,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课外活动

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全程参与调查主题确定、调查方案策划、问卷设计、时间安排、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可得到教师的指导,还可以得到相关企业的帮助,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调查能力。

2.课程设计

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章节理论知识点以后,可以将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做成知识点小卡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知识小卡片进行场景模拟,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校企共建

如果条件允许,可选择几家企业作为共建伙伴,一方面以基地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作为系列案例,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帮助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施实验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有“搭便车”心理

由于是团队合作,所以某些小组成员容易产生“搭便车”心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具有创造性是取得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在评判机制中引入小组成员参与度因素,各小组之间开展评比竞赛,对于各项评比获奖多的小组可以在小组成员的期末考核成绩中加分。②每个项目在调查方案中明确说明每个组员的分工和完成任务情况,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核实,以杜绝个别学生的偷懒现象。③对于不需要大量准备时间的实验教学环节部分,可以要求学生课堂上当场完成,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进行现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去。

2.多种条件限制

实验教学过程往往要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比如,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得到来自企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共建良好的课外培训基地;而组织较大的市场调查会受到来自人、财、物等条件的约束。因此,现阶段我们所做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相对简单的项目来做。

另外,在校学生就业压力十分大, 有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从业资格证考试等,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去处”,很多学生一直在应付大量的考“证”,这就使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某一门课程学习上投入较多精力,这也导致部分调研项目无法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1.1 验项目

简易小书架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

1.2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强度与连接方式之间的关系。

1.3 需要备用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刻度尺1把、钢笔1支、美工刀1把、剪刀1把、相关书籍、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1块、透明胶1卷、牙签1盒。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实施。

所谓强化试验,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试验对象的某些性能,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试验方法。例如,检测样品的抗压、抗拉性能时就可以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通过选用专用设备,对相关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来考察该产品的最大抗压、抗拉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就是通过强化外力对产品的作用来检测产品性能的。通常情况下,强化试验用于对产品承受极限外界因素影响的检测。

1.5 试验过程

(1)在通过榫接或者是插接组成的书架上,间断性的往上面放置书籍,不断增加书籍的数量,直到书架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形,仔细观察书架发生变形的一系列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和添加书籍的数量。

(2)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和试验方法,对采用双面胶、透明胶连接和用牙签(代替钉子)连接的相同尺寸的书架,分别进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过程的变化区别。

(3)及时整理出试验数据,填入表1。

1.6 试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即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结构的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7 试验过程分析

结构性技术试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简单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测试,一方面让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该技术试验,探索和发现一些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和评价技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主题的技术试验活动,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结构、材料、工具等比较容易加工和使用的载体进行试验。如:纸张的结构与强度关系的试验、便携式小板凳稳定性与强度的试验、桥梁的承重试验、台灯的稳定性技术试验等。

2 流程的优化试验

2.1 试验项目

简易笔筒的制作流程优化试验。

2.2 试验目的

以提高制作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

2.3 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具:秒表1只、刻度尺1把、钢笔或铅笔1支、美工刀1把、小剪刀1把、做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或硬纸板(5块大小相同的)、透明胶等。

2.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真正的客体或过程,而是专注于研究与其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继而推广得到所要研究的人造客体或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试验研究方法。利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少风险,很快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设计。

试验要求:首先可以简单勾勒、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图样,结构统一由5块相应大小的KT板或硬纸板(不能折叠),用透明胶连接组成(连接工艺相同)。

2.5 试验过程

(1)编写单人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出单人制作一个简易笔筒所花费的时间。

(2)编写多人(6人以上)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和计算出流水化批量制作简易笔筒时平均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

2.6 试验总结

(1)说出这两种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

(2)计算出流水化作业制作与单人制作时的工作效率比率,即流水化制作比单人制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3)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2.7 试验过程分析

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流程是可以根据某种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流程的优化不仅与材料、设备及工艺等因素相关,而且对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流程优化还与作业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通过本试验,让学生对流程优化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由此内化为流程思想和意识。

在设计此类流程的优化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不要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免冲淡学生对流程考虑的思想意识。应当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简单的制作过程,充分且具适当难度地体现出流程因素对目的的影响上。

3 简单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模拟试验

3.1 试验项目

模拟光控路灯电子系统安装试验。

3.2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光控路灯系统安装调试试验,探究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

3.3 试验准备

电子积木相关器材,试验记录器材(包括做试验用的记录纸、试验报告书等)。

3.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安装调试试验的方法进行。

3.5 试验过程

①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安装好相关器件;

②按照表2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观察过程和数据记录。

3.6 试验总结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有光时(夜晚)LED灯发亮,无光时(白天)LED灯熄灭。这一目的是首先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电源向LED通断电流来实现LED的照亮或熄灭的。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关控制过程为:

光线电子控制电路电源LED亮或灭。

3.7 试验过程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蛋白质化学;课程体系;专业选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19-03

一、开设《蛋白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蛋白质科学的研究是热点和前沿。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由两个独立机构描绘出来,分别发表在《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上,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然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生命科学研究的终点,相反,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放在每一位生命科学工作者的面前:了解基因的功能,即所谓功能基因组学。而蛋白质组学则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欲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了解蛋白质化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手段是前提和基础。目前,各大高校在生命科学学院基本都开设了《生物化学》必修课程,该课程阐述了蛋白质的相关基本知识,然而,对于从事蛋白质相关的创新性实验研究以及有志于今后从事蛋白质研究的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课程对蛋白质知识的讲授满足不了科研的需求,因此,在本科高年级进行《蛋白质化学》的授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蛋白质化学》教学体系初探

目前,开设《蛋白质化学》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开设了这门课的高校,其教学体系也各有侧重,这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立足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的教学实际,想要在短短十周内覆盖蛋白质化学的所有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笔者对这门课程的体系设置所采取的总体指导方针是:立足基础、把握重点、推陈出新和结合实际。具体课程体系安排如下:

1.蛋白质的结构。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两部分:蛋白质结构的理论篇和方法篇。理论篇中,主要对《生物化学》课程蛋白质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和提升。之所以要复习提高这部分内容,是因为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是所有蛋白质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无论是分离纯化还是分析鉴定,又或者是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都需要这部分知识的牢固掌握,因此,对这部分基础内容,笔者认为,需要不遗余力地强化和巩固。而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基础内容的掌握确实不够扎实,从氨基酸的英文三字母缩写,氨基酸在缓冲溶液中的带电性质,到二十种氨基酸对二级结构的贡献等,都需要强化记忆。在方法篇中,主要介绍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方法,包括一级结构的研究方法和高级结构的研究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研究方法除了经典的Edman降解法之外,还有目前科研常用的质谱法,这两种都是直接测序的方法,另外介绍了更高效的间接测序法:基因测序法,也称重组cDNA技术,即由重组cDNA的序列倒推氨基酸序列。通过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最新研究方法的介绍,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热情。蛋白质高级结构的研究最有效的两种手段是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法,这两种方法的适用对象不同,也各有其优缺点。除此之外,对结构已知的蛋白质进行研究时,也可能会用到一些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手段,如圆二色光谱(CD),主要用来研究缓冲环境、配体、离子等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细微影响。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今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结构信息的有效搜索和了解,对该蛋白的深入研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对蛋白质数据库的了解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丰富便利的网络资源让蛋白质数据库的接近不再困难,如何有效查找相关信息成为学生的必修功课。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国际上最完整的也是最常用的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数据库,包含了约7万个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信息,信息量丰富且查找方便,是蛋白质研究者的利器。PDB数据库中的蛋白质信息可以下载并进行脱网研究和分析,这就需要一款可以查看和分析蛋白质结构的软件,Rasmol软件满足了这种需求。Rasmol软件是一款免费的小巧软件,却可以达到准专业级的水平。对于普通从事蛋白质研究的人员来说,这款软件是非常实用的。我们在课程中向同学们介绍了这款软件,也深得同学的喜爱和赞赏。

2.蛋白质研究的常用手段和方法。在对蛋白质结构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个非常实用的环节:蛋白质研究的常用手段和方法。这部分内容也可粗分为两大块: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分析鉴定方法。在蛋白质研究的常用手段和方法中,首先应该掌握的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它们是研究蛋白质的必备武器。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重点介绍了两大手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层析。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它既可用于核酸的分离分析,亦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在了解基本的电泳原理的基础之上,明确各种电泳方法适用的对象以及各种形式的电泳所能够起到的效果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层析也包括了一系列的层析方法,如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各种层析方法的原理不同,所能达到的效果、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从而选取有效的层析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所在。蛋白质的分析鉴定手段也很多,有跟分离纯化相关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的方法,也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由于ELISA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所以,教学过程中还要简单介绍一些免疫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总体而言,在教学中,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实验原理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明白各种实验方法如何被正确运用到实际研究工作中去。在缺乏配套实验教学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段、如何在实际研究中得到运用成了笔者必须直面的问题。对此,笔者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每讲一种实验方法,就配套一两篇中英文文献,文献的内容以相应的实验方法为主,并解决了某个科研问题。文献的接触以中文文献开始,慢慢过渡到英文文献。借助文献,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相关实验手段的实验流程和所能解决的科研问题,也能深入理解实验方法对科研的意义和重要性,避免了学生学习蛋白质实验手段的盲目性。此外,文献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接触最新的科研领域,拓宽了专业的视野,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热点蛋白质的专题介绍。事实胜于雄辩。在蛋白质化学系统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同时,插入一些热点蛋白质的专题介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发现和推广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那么,绿色荧光蛋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它为何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质,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介绍绿色荧光蛋白这一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时,学生就听得非常认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并且,通过绿色荧光蛋白专题,还增进了学生对生物发光以及生物标记等领域的了解。再比如,蛋白质的非正常聚集跟很多疾病如疯牛病、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相关,那么,蛋白质的聚集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蛋白质聚集的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迫切想弄清楚的问题。通过对其中一两种疾病相关蛋白的介绍,使学生深切认识到蛋白质的结构对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将蛋白质聚集这样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科研或医学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也可引导一部分极具潜力的学生去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56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01-02

现代临床研究对医学统计学的依赖正日益加强,从科研设计到统计分析,再到科研论文的撰写,每一步都需要统计学的支撑。同时,新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对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医学论文的撰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统计学知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不以广泛学习统计理论为主,而是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医生在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寻找循证依据,提高科研和业务素养是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此实际情况,我校开办了临床研究中的设计与统计分析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内容覆盖了从临床科研设计到统计分析和统计结果表达各个部分。

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现状,为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开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参加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115名临床医务人员,以本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为主。

2、调查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制定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由学员自行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81.74%。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学习班主要授课内容为: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问题、CONSORT简介、统计方法简介与错误辨析、SPSS统计软件简介、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

1、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学员以年轻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初、中级临床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为主。

2、对医学统计学的掌握情况。

绝大部分学员都有医学统计学基础,88人(93.62%)在学历教育阶段都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学员统计学方法的掌握现状如表2所示。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大部分学员熟悉(19.15%)或者比较熟悉(65.96%),而对于高级统计学方法,一半以上的学员不熟悉(56.38%)。对于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大部分学员比较熟悉(64.89%),而对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观察性研究不熟悉的学员占45.74%。

3、需求分析。

(1)对本次学习班授课内容的认可和进一步需求。

68名学员(占72.34%)认为本次学习班对其今后发展非常有帮助,对授课内容的认可如表3所示。从表3得出,最受学员认可的课程是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这和目前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点和研究现状较为符合。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在国内临床医务人员中较受欢迎,同时又缺少meta分析所必需的统计学知识。对CONSORT的认可度较低,认为是可以简单介绍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目前临床医生自己撰写RCT研究报告的机会少,因此接触CONSORT的机会也较少。

(2)对医学统计学授课内容的需求。

所有学员都认为非常有必要适时的开展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学习班。70人(占74.47%)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班中讲授常用的实验(试验)设计方法;65人(占69.15%)希望增加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的方法。对于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情况详见表4。

表4表明大多数有医学统计学基础的学员对于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已经掌握,他们更加注重这些统计分析方法所得到结果的展现,比如如何利用图表进行结果展现(54人,占57.45%)。对于高级统计学方法,学员最想学习的内容分别是多因素试验分析56人 (占59.57%),logistic回归54人(占57.45%)和生存分析59人 (占62.77%)。特别是后两者,在临床医学科研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讨论

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临床医务人员建立统计思维、提高统计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目前国内院校和医院的考评机制中,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统计学方法的掌握,统计学思维的建立对于临床医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本研究调查发现,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在科研设计和统计方法上存在着以下需求。(1)高级统计方法。一半以上的学员表示对高级统计学方法不熟悉,同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对高级统计方法的要求在不断增加,特别如多元线性回归、多因素试验设计和分析、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临床上常用的高级统计学方法,需求比较大。(2)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在平常的临床科研中,RCT研究只是占了少数,大量的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如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这类研究设计在临床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部分内容的潜在需求会非常大,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考虑增加观察性研究设计和分析的内容。(3)统计结果报告格式。将统计软件产生的结果转换成符合期刊要求的结果表达形式是统计分析的关键一步,如何撰写统计学方法部分,如何制作统计图表等内容看似简单,但是不少临床医务人员经常犯错,比如不报告统计量只报告P值、不报告精确的P值等。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对该部分的需求较大。(4)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统计学过程。系统综述能够通过对多个有争议的或者相互矛盾的小型临床研究采用严格、系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和合成,解决纷争或提出建议,为临床实践、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系统综述中用到的统计学方法、使用条件以及软件实现等都是临床医务人员急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在职临床医务人员的统计学教学应与学历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有明显的区别,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针对性强为原则,注重统计思维的培养和软件的使用。结合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经验和调查,笔者认为今后针对临床医生的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以下两个方面设置。

1. 授课内容。(1)授课内容模块化。授课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学方法和若干专题。基本统计学方法授课以结果的报告和论文写作为主;高级统计学方法模块需要适当增加课时,突出多因素试验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临床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专题模块突出当今临床研究热点和难点、新的观点,紧贴临床应用实际,比如可以开设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统计学方法专题培训班、观察性研究设计和分析专题培训班等进行深入讲解。(2)增加软件教学。淡化公式的推导和大量的计算过程,突出软件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务人员利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软件在学员中应用非常广泛,65.96%的学员使用SPSS作为首选的统计软件,可以针对SPSS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开展学习班。

2. 授课方式。继续教育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PBL教学模式强调基本概念和统计思维,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淡化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以学员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继续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需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将临床实例、软件实现、结果呈现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让学员自己动手,增加实际应用能力。

笔者对于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本次学习班中得到几点启示:(1)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必要和有需求的;(2)对继续教育内容和培训方式做更多的探索和改革,使临床医务人员更容易接受;(3)医学统计学专业人员应紧跟国际医学科研方法、统计学方法、循证医学方法的最新情况,时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临床医务人员。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今后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如何突出成人特点[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 8:169

2、Jin Z, Yu D, Zhang L, Meng H et al. (2010)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in Selecte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in 1998 and 2008 [J]. PLoS ONE 5(5): e10822. doi:10.1371/journal.pone.0010822

3、王家良,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M]. 第二版, 2006. 10

4、方玉桂、吴艳妮、简若姗、陈伶俐、江霞,护理人员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及继续教育对策[J]. 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8(5): 559-561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0-01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掌握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一)文献法。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

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

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

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二、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 其基本组成包括:

(一)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二)绪论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三)本论。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四)结论。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五)参考文献。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化学教育科研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玄虚过程。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育科研作为一项迫切的、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不断掌握、探索化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教育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