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体制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1:04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管理体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技管理体制

第1篇

1.1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

受传统科技管理体制和体系的影响,科技管理体制中僵化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的格局还没有被完全打破。科技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直接造成科技管理体制难于适应市场和竞争的实际要求,难于形成科技管理的良好空间与氛围,造成科技资源、管理重点的分配不公,出现科技管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下降,影响科技管理体制的建设,制约着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

1.2科技管理体制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平台与方向,与其他事业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系发展的状态出现了明显落后和不足的问题。在科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市场机制需要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目前实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并没有将市场发展规律的指导性作用发挥出来,使得项目研发与成果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离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科技管理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产学研究联系不紧密。

1.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受科技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问题将会使科研工作的发展进入逐步下降的“死循环”,既形不成科研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也不能形成科技成果与商品的有效转化,使科技活动和管理工作失去社会的认可和市场的肯定,难于发挥市场资源的优势,形不成对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力支持。

2构建创新体系为背景的科技管理新体制

2.1转变科技管理工作的观念

新时期科技管理工作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创新,特别是在科技管理体制的建设中,要将转变观念和创新理念列为头等大事。要从科技管理体制和意识两个重要层面入手,将科技管理工作的职能做到分解,实行决策权与执行权的有效分类,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真正将精力放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中。此外,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科技管理工作要主动利用社会上专业组织的优势,大胆将监督和评估职能让渡给第三方,这样可以有效集中科技管理人员的精力,落实科技管理的责任,在创新科技管理工作观念的同时,做到对科技管理工作质量和体系上的保证。

2.2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实际问题,应加速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进程,要将市场资源引入到科技工作和管理工作之中,建立科技管理与市场结合的新体制,以科技人才、学术成果作为资产,加深科研单位与市场的进一步合作和联系,使传统的、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和商业化,在发挥科技成果经济和市场优势的同时,发展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系。

2.3建立和健全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技人才的评估评价体系是当前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要针对当前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问题展开评价机制的创新,使科技人员的本职工作与日常其他工作相分离,将科技人员更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科学技术研究之中,真正实现对科技人才的约束、控制和激励,在正确评价人才、完善评价机制的同时,做到对科技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保证,提升科技人员的原创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更高科技成果的诞生铺平体系性和机制性道路。此外,要通过评价机制形成科技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使科技人才能够通过自身价值的体现来坚定科技事业的从业信心,取得外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的双方面认可,做到对科技人员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达到创新和改革科技管理工作的深层次目标。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策

国内外科技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在科技创造力和科技创新研究的基础上,科技管理体制是规范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是能够对科技创新内容和创新能力起到主体作用的有效机制。因此,科技体制的管理改革对科技创造力是起到一个解放的作用,这其中包含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做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科技发展,进一步起到强国强民的科技效应。本文根据我国整体科技管理水平情况,阐述了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科技管理部门忽略管理过程,只注重立项

我国传统的科技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只是注重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各个科技管理部门中,工作重点一直都放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研团队的管理上,在管理范围上较为宽泛,工作虽然细致但是过于墨守成规,死板老套,对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在细节管理方面不能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受到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科研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信息对接上经常出现不对等,导致双方成为了一种科研传递关系和关系。同时,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上仍然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经常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这些不良方式争取的科研基金对科研工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隐患,而且科研结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1.2科研管理体制不符合市场需求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在整体改革上慢于市场进步的步伐。在科技资源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在发挥其有效的指导作用时没能充分的释放出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在整体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这导致很多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出现分离,同时也使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很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现象汇总可以看出,在国内的很多科研成果都不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微乎其微,这也使科技部门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作用效果不大,在各个科研机构和部门研发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转化率极低的现象,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同时在各种科技含量上表现为含金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3科技管理体制层次不合理

在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运行中,受到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影响,层次划分不合理,并且行政色彩浓厚。这就造成了科技发展的“瓶颈”,条块的分隔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普遍存在,科技管理部门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研技术开发机制,在各位研发人员中,目标定位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2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1明确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能够促进社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结合,因此,科技管理体制应朝着改革科技运作模式的方向发展,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在科技管理体制上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分层管理上,通过整体的商业运作模式来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应明确主题和个体的关系,在政府、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链接,在各个主题科技管理中明确定位,最后整合科技资源,明确方向和价值。通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紧密联系的科技管理体系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将政府和市场在科技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智能划分,建立合理的秩序,科学的科技发展手段进行有效配置。

2.2转变观念,重点定位政府职能

科技发展要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开始。在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中,政府的科技管理体制往往占有重要位置,在繁琐的科技任务中会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当和科技项目在市场中的脱节。在这种管理思路的转变中,应重点定位政府职能。应将政府作为科技管理的重要决策者,对科技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执行和有效的监督。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从科技管理部门繁重的管理实务中进行剥离,让科技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3优化科技成果,有效进行体制转化

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带来了较多的外来思想,在人们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受影响的人更会急功近利,特别是在科研工作上,很多科研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项目上拼命争取,疏于研究。科研项目在申报的过程中具有价值的放在首位,更多的精力在于如何拿到项目,而不是如何更好地完成项目,这样的结果就脱离了社会需求。因此,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从科技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设计好合理的奖金和科研奖励来进行评比,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科技成果,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化。

3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来做支撑。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会对我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在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仍需要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出发,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步伐,与国外发达国家拉近距离。

作者:章力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智慧.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系统思想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2):183.

[2]黄涛,张瑞.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12,(23):36-38.

[3]徐立.王选与科技体制中的马太效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08):86-87.

[4]钱斌.科技体制的形成与类型分析[J].科技风.,2011,(11):130-131.

[5]黄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J].科技导报,2010,(02):145-146.

第3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

1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

1.1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现状

科技管理体制的建设对我国科技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科技管理体制的好坏也决定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过去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科研活动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科技管理体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1.1.1 科研活动行政化管理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以行政化管理为主体,行政色彩过浓,缺少适应科研活动审批、评价和监管机制,对科技管理的鼓励不够,不同科研部门的壁垒较深,科技资源分散。各种科研项目通过项目汇报、经费审批等方式来组织,各种会议、文件的需要通过政府管理机构才得到允许,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没有与企业经济紧密联系。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使得科研项目经费流向被行政机构所决定,这种外行管理的方式降低了科研活动效率,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学术腐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只有得到进一步改革才能保证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

1.1.2 科技人才分配不均

由于我对专业技术人员户籍、编制等因素管理严格,对人才调配不够灵活,致使人才分配不均,一些单位人才匮乏,另外的科研机构却人才过多,使得人才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大,也加剧了人才过多向发达地区涌入,导致部分地址科研人才稀缺,这些都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在对科技人才的任用中,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过于繁琐,科技管理体制中过多的行政事务浪费了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时间,降低了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

1.1.3 对科技创新缺乏保护

科技创新在如今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对科技创新保护仍有待提高,学术造假、剽窃专利的情形屡见不鲜,在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行为无法得到根本的抑制,一些山寨产品更是大行其道,降低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与热情。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对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国外发达国家对知识产品和创新的保护投入巨大,而且有着完善的科技评估与保护体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些都是发达国家先进和成熟的经验,值得我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重视与借鉴。

1.1.4 缺乏核心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核心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缺乏核心科技创新是我国长期的问题,众多企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凤毛麟角,很多研发成果都是二次开发和加工,薄弱的创新能力这使得我国企业进一步研发和抢占市场时受制于人;而我国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仅为10%左右,远低于国外,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贡献过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不足,没有发挥指导性的作用,科研项目与市场项目脱节,科技管理部门没有做好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降低了科技工作者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浪费了科研成果与资源。

1.2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2.1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提高科技创新能必须改革落后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得科研活动更好的为全社会贡献力量,使得科技管理体制在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起到科技资源配置作用,因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2 科技管理体制亟待提高效率

我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过多,对于相似的科研项目重复立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家没有协同合作机制,投入不足和浪费的现象严重,造成了整个科研体系的低效。不同部门对科研的投入分散,缺乏整合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效率较低。

2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2.1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科研主体谁高校与科研机构,担负着我国科研重大项目的责任,而企业在这个体制中作用较小,也就导致账了企业和科研院所之家的隔膜,成为了两个独立的研究体系,也造成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分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也在于此,一个健康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要求科技与经济发展不能分离,在科技创新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再科技创新中扮演更为关键的一员,科技管理体制中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促进企业在科研方面与科研院所相互合作,让科研院所中的专家去接触生产实践,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努力改变目前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情况。对企业科研项目加大重视,提高投入,并且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验收标准,促使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

2.2 优化科技管理体制中各方的职能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管理方式的创新,目前我国的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的规划、审批、执行一条龙似的管理,这种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造成了科研体系整体的低效和不透明。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体制中,科研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各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个环节简洁高效,相互制约。科研基金由专门的科研基金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项目预算、审批和管理。科技管理部门可以专门对投入的项目进行评价和项目跟踪管理,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更加透明,管理更加客观独立。同时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加大重视,完善监督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项目成果加大考核,由科技管理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自身共同监督,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2.3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人才是科技创新中的动力之源,也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基层上,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有限解决科技人才的户籍、编制问题,建立创新人才专项资金,对青年科研人才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增加资金投入,保证他们的科研活动顺利进行,重点培养杰出的创新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发展事业储备人才。对于科研团队同样加强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需要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设立科研团队基金,保证科研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发展。

3 结语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决定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应该加快对就体制的改革,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激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发展,使得科技创新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涛,张瑞.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

[2]赖志杰.创新体系下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第4篇

论文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举措。 

引言 

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作,整合并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办法,旨在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培育土壤,构建创新型国家。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制约,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1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现有机制下,政府要为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体制性的障碍仍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对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等探索不够。结果造成科技资源分散、组织动员能力与协调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深化。 

2.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走进全球化浪潮之中,但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显滞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的设置并未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导致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有“脱节”现象。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存在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个比值较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距离,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而且,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 

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3.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3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对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上的科研活动分层管理,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具体来说,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厘清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多方关系,例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念转变、科学引导、激励机制等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 

3.2具体措施 

3.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科技要创新,科技管理必须创新;科技管理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主要思路仍是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政府科技部门一方面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使用方向,一方面安排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策,甚至肩负科技投入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能,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转变这种管理思路,才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首先,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建议参考国外科研体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经费预算与分配,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组织实施。这样,科技管理部门从日常的繁重的项目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施一线调研,深入思考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让来自政府、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地方创新资源与宏观发展趋势,更科学地设置项目计划,成功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应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并评价与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再由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部门共同监督、考核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促使基金委提高项目的筛选、管理和转化水平。 

3.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科研单位对科研人才的评估、考核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也是导致科研工作脱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正日益重视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因此一些部门如果没有考虑人才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的差异性,“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只有关注细节服务、加强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完善制度,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遗留问题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但是,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克服体制、理念上的束缚,在新的环境下改革和创新,从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激励机制、人才体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形成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 

第5篇

关键词 科技;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08-02

0引言

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作,整合并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办法,旨在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培育土壤,构建创新型国家。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制约,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1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现有机制下,政府要为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体制性的障碍仍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对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等探索不够。结果造成科技资源分散、组织动员能力与协调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深化。

2.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走进全球化浪潮之中,但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显滞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的设置并未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导致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有“脱节”现象。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存在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个比值较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距离,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而且,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

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3.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3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对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上的科研活动分层管理,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具体来说,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厘清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多方关系,例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念转变、科学引导、激励机制等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

3.2具体措施

3.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科技要创新,科技管理必须创新;科技管理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主要思路仍是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政府科技部门一方面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使用方向,一方面安排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策,甚至肩负科技投入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能,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转变这种管理思路,才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首先,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建议参考国外科研体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经费预算与分配,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组织实施。这样,科技管理部门从日常的繁重的项目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施一线调研,深入思考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让来自政府、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地方创新资源与宏观发展趋势,更科学地设置项目计划,成功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应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并评价与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再由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部门共同监督、考核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促使基金委提高项目的筛选、管理和转化水平。

3.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科研单位对科研人才的评估、考核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也是导致科研工作脱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正日益重视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因此一些部门如果没有考虑人才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的差异性,“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只有关注细节服务、加强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完善制度,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遗留问题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但是,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克服体制、理念上的束缚,在新的环境下改革和创新,从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激励机制、人才体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形成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

第6篇

1.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机制并未完全打破以往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有着十分浓厚的行政色彩,体制性的障碍依然成为约束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譬如:各自为政的局面依然复存;一直以来并未创建与科研技术开发客观规律相吻合的研发、评价与监督体制;在科研工作人员良好工作环境、培养鼓励创新环境的探索上远远不足,久而久之,造成科技资源长期处于散乱、协调能力欠缺的局面。为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是亟待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1.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早不断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走入全球化潮流当中,固有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一种状态。科技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要充分性的发挥自身固有的指导性作用,可是,当前科技项目的设置上并没有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这就造成项目研究在开发与成果的应用完全分离的一种状态,科技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互相脱节的现象存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市场中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第二,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实业界和科研机构间缺乏密切的联系。我国当前科技成果的转换率在10%以下的水平。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速度跟国外发达国家对比低出很多,许多科技成果根本达不到市场、企业的基本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许多有限科技资源得到了巨大的浪费,造成科技进步贡献率急剧下滑,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的正常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从2008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中了解到: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一比值与国外发达国家对比来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大部分发达国家R&D经费强度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此外,我国科技投入管理欠缺行之有效的整合机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等现象非常多见,这就会导致重复立项与支持力度不足的同时存在。

2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具体建议

2.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方向

伴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需遵循公共管理的客观规律,在行政体系、社会资源、市政体系三个维度上做好明确的定位,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中的科研活动实施分层管理,同时按照不同地区资源突出的地方特色,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与中国国情科技管理体制相吻合。详细来讲: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处理好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科学合理性配置,譬如:企业、政府、高效、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间的互相作用,通过理念的创新、科学化的引导及有效地激励制度等措施,进行创新资源的有效性整合,从而促使创新价值链,创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结构合理、联系紧密的新型创新系统。

2.2具体措施

2.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我国可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体制,建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管理进行专门性的负责,其中包含:经费预算和分配问题,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实施项目审批、管理及组织实施。以此,能够促使科技管理部门由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脱离出来,从而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其他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实施一线调研,对各领域的科技规划、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进行综合性的探究,与此同时,创建完善化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体制,精准性地掌握好地方创新资源和宏观发展走向,做好项目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设置,对未来科研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地引导。第二,创建多层次监督问责机制。应当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同时对项目承担方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出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再安排国家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等对于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使用后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共同监督与考核,从而提升基委会对项目的筛查、管理及转化水平。

2.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从当前科研单位的情况来看,其对科研人员的评估、考核有简单量化的一种倾向,这是造成科研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完全脱离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科技管理部门需在创建科学合理化薪酬制度的基本前提下,建立完善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性的人才评估,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能动性,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和科研成果实施严格的奖励与褒贬,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广大科研工作人员的行为,促使其积极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挥,使得现有的科研管理水准得到显著性的提升。

2.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方位规范化的制度体系,这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关键所在。我们可学习国外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然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充分做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制度化内容当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唯有注意做好细节服务、强化细节的管理,才能够促使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实现,促使现有的科技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结语

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前期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制度的变迁所造成的。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管理体制作为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一定要将传统的理念和体制完全克服,进行实时改革与创新,从政府职能、管理理念、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科研项目和科技人才的未来成长创造良好地氛围,把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激励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推动我国科技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石有圣 单位:聊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

第7篇

论文关键词: 科技;管理;机制改革

论文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举措。

引言

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作,整合并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办法,旨在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培育土壤,构建创新型国家。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制约,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1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现有机制下,政府要为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体制性的障碍仍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对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等探索不够。结果造成科技资源分散、组织动员能力与协调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深化。

2.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走进全球化浪潮之中,但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显滞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的设置并未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导致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有“脱节”现象。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存在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个比值较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距离,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而且,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

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3.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3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对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上的科研活动分层管理,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具体来说,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厘清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多方关系,例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念转变、科学引导、激励机制等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

3.2具体措施

3.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科技要创新,科技管理必须创新;科技管理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主要思路仍是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政府科技部门一方面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使用方向,一方面安排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策,甚至肩负科技投入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能,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转变这种管理思路,才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首先,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建议参考国外科研体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经费预算与分配,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组织实施。这样,科技管理部门从日常的繁重的项目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施一线调研,深入思考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让来自政府、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地方创新资源与宏观发展趋势,更科学地设置项目计划,成功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应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并评价与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再由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部门共同监督、考核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促使基金委提高项目的筛选、管理和转化水平。

3.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科研单位对科研人才的评估、考核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也是导致科研工作脱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正日益重视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因此一些部门如果没有考虑人才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的差异性,“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只有关注细节服务、加强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完善制度,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遗留问题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但是,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克服体制、理念上的束缚,在新的环境下改革和创新,从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激励机制、人才体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形成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