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1:0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提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设置充满悬念的物理问题。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学习以求自己求知欲的满足。例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陌生感,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木块和细针上来挤压纸张,木块很难穿透纸张,而细针却轻易的刺破了纸张?这种现象学生较为熟悉,甚至可以随手拿出身边的材料做个临时小实验。这种悬念的设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于问题的背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得到合理的解释。经过思考,学生很容易想到悬念的出现与受力面积这一变量有关,教师进而引出“压强”的概念。这种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进行探究学习,加深了其对于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印象。
2.提出趣味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整节课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显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刚上课十几分钟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无疑会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对于学习物理缺乏兴趣是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主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多设置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趣味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类问题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结合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联系当前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例如,在做“纸锅烧开水”实验之前,先提出问题:纸锅可以用来烧开水吗?锅会不会破?这种违反生活常理的趣味性问题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3.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这种学科特性使得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探究问题、实施探究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交流和讨论等探究工程,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4.提出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理应设置相关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这类问题要综合物理学科的特性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传统的对与错、是与非类问题的桎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激发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在提出开放性问题后,鼓励学生与其余同学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问题的递进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的由旧知学习新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在学习新知时,我们要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通过富有递进性的问题由旧知引入新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旧知,同时可以让学生认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直接进入新知讲述的突兀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与陌生感,更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这一内容时,我将学生前面所学过的、与此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递进性的问题来导入新知的学习。(1)台灯亮度的调节与什么有关?(电流强度)(2)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电压或电阻)(3)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改变导体的材质、截面积、长度等)(4)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滑动变阻器)(5)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6)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时,这个电路中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这样通过一系列递进性问题,顺利地由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导入了新知的学习,起到了有效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同时激起了学生对新知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问题的生活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来进行教学。教师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可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熟悉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物理教学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与生活事例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问题的应用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准则。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自觉地用所学书本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参与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了热传递的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这样具有应用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用的热水瓶,当外层玻璃破碎后是否还保温?为什么不保温了?新买的热水瓶保温效果不好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生活现象极为常见,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四、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小,他们对直观有趣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趣味性。如果问题本身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问题产生疲倦与厌烦感,会应付了事。问题本身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学习的能动性。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考虑到本身的语言,教师以不变的语气语调来提问会使问题更枯燥更无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学会运用抑扬的语调、舒缓的语气、幽默的用语来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二是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除了用语言来提出问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多媒体图文并茂,可以逼真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与动态的效果来展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与趣味性,更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三是实验呈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问题我们可以实验来呈现,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惊人的实验现象,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展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
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初中生不是标准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他们在学习、认知、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物理学习中具体表现为知识基础、学习方式与接受水平的不同,而在学习成绩上有好中差之分。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对于差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对于中等生侧重于知识的理解,而对于优秀生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问题,才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使各层次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知识与能力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进而会鼓起更大的勇气、信心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相反,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忽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同一问题,往往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
一、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只提好学生,不提学困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你认为怎样”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提问的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二、课堂提问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1.采用设疑式提问
采用设疑式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通常引入新课时,可多使用这种提问方式.例如,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设疑,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又如学习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时提出液体压强与什么有关?这样可以直接提醒学生并引起学生注意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会听课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采用类比式提问
采用类比式提问,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电流,用水流作比;学习电压时比作水压.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水流是怎样流动的?什么导致了水的流动?这样,通过类比式提问,学生发挥想象,很容易理解电流和电压.对比较抽象的物理原理或物理现象采用类比式提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
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例如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4.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笔者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笔者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6.引起争论,激发思考式提问
1,激疑好奇式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也富有探索精神,但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2,探究式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又具有多层次,如果过分追求原理性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学科本位的一种表现,例如,对于物理概念,不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应用概念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新课改的教材一出来就提出“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听到过那些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就可引导学生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通过议一议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他们各自敞开思路,大胆地说出想法和发现,这时再把演示实验推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让学生自己逐渐地去探究学习,
3,发散式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讲完一个例题后,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地提问,或引伸性提问,或逆着题意进行分析,这样的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4,层递式提问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例如,“声音的产生”提问就可以一层层地深入,例如,讲授《远距离输电》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因而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层递式设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明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怎样才能减少电阻?”“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减少电流应怎样做?”“应怎样升高电压呢?”“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可见,层递式提问具有稳扎稳打的效果,有步步逼进的气势,在讲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5,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小问题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小问题既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6,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尤其新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许多知识来源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科技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扩展式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去完成第二课堂的实验,例如:在上完课后,教师可以把小型发电机和小型电动机的实验问题提出,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来完成,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7,直问和曲问式提问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误区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物理教师的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课堂提问的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1.只讲不问。有的初中物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整堂课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满堂灌”的课堂效率不高。
2.不顾大局。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有的物理教师眼中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问问题时也主要提问这部分学生,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有的初中物理教师的提问没有层次性,让学生难以回答;有的教师甚至对物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使学生难堪。
3.不理不睬。有的初中物理教师为了赶进度,怕影响到既定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的突然提问不理不睬,或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提问要精心准备,有目的性。优秀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精心准备与考量的。备课时,教师就要明确提问的问题是什么,估计学生的答案会有哪些,对于每一种答案的出发点又是什么,最后怎样回归到提问的重点等,每个问题都需要物理教师的精心准备。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2.提问要有新颖性与趣味性。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玩”心还比较重,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将趣味性的东西与物理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与新颖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打造一个生疑、解疑的问题环境,从而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亲身体会到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感、优越感、满足感。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如果拿一个金属片和小羽毛,问学生“哪个物体下落得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往往会认为金属片下落得快,接着教师可以做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在实验面前,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生活经验产生怀疑,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了。
3.提问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初中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因此,物理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感,从简单问题开始,逐渐引入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具体来说,物理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要区分难易程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留给那些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并考虑到基础较差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讲解完了摩擦力的相关物理知识后,可以以自行车为例,层层递进地提问,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走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脚蹬了自行车。”教师可以接着问:“如果把自行车支起来再蹬还能走吗?”学生会回答:“不能。”教师再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支起来后自行车不再与地面接触。”这样就能得到“自行车向前走的力是地面给的向前的摩擦力”的结论。
4.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答案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出一个适当的评价,回答的好,好在哪里;回答的不够准确,缺少了哪几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不做过多的评价,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这实际上忽视了问题的意义。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教师尤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因为这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直接关系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提问技巧,让枯燥的纯知识学习变成快乐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52-01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与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课堂提问就像一种催化剂,不断推动着教学活动的起承转合,其意义不言自明。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令学生入情入境,其中他们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巧问”进行细致阐述。
一、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注重层次
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而要突显这种主体地位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成为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的一个重要背景。为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进行提问时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然而,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如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问题,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四节《力》时,可以设置这样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有什么影响?与此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如案例中的前两项,以及对力的一些基本形态的描述,可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诸如力的构成分析以及力对物体的影响等,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面向了全体又保留了层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要难易有度、把握节奏
物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多元过程,知识的传递也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节奏。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把握问题的难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问题的设置要在教学状态的掌控下依托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其难易程度。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变阻器》的教学时,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把握教学节奏,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风速可调节的风扇的速度和什么有直接关系?那么改变电流的手段有哪些呢?如何改变电阻大小?如何使用仪器测量电阻的大小呢?滑动电阻器是怎么连接的?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难易知识的调和,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有节奏的课堂提问。
三、课堂提问要充满情趣、新颖别致
初中物理是青少年以专注认知的视角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奥妙的起点,他们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与想象,而传统教学简单、呆板、枯燥的提问,只能使其丧失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学气氛和营造教学环境,教师需要精心设置一些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要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热传递》时,为了引发大家的兴趣,笔者在多媒体上设计了一个动画:“同样是包着纸张的小木棍、铁棒,放在火上烤,谁会先燃烧起来呢?”这个问题虽看似普通却以其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平静如水的课堂氛围是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学生去思考、抢答甚至争论,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状态,有效的提问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内能》时,笔者突然提了一个问题:“水烧开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气体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