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

时间:2023-06-15 17:11:02

序论:在您撰写儿童语言训练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儿童语言训练法

第1篇

1. 音准矫正。开始,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口型,模仿声音。当他们发出声音时,让他们体会声音的变化,这些学生常常掌握不了发音的要领,教师对他们的口型、舌头动作要注意观察,并进行矫正,让他们学会张口、闭口,学会口型变化,学会转动舌头,使他们从不会发音到会发音,再到较准的发音。

2. 说做结合。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边做边说,把语言和实际联系起来。如,扫地时就教“扫地”,开门时就教“开门”,关窗时就教“关窗户”,天天坚持这样做,渐渐地就学会说了,并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

3. 图意相融。称呼在生活中是经常会用到的,我就出示一些照片,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时教称谓“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先让他们发准这些音,然后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词的意义,逐渐丰富他们的词汇。

4. 词性活用。教会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动词。如,教举、挑、扛、端、摔、摘、提、踢、吹、拍、打等词时,我先自己边做动作边说这些词,然后教给学生做这些动作和说这些词,训练后,再让个别学生模仿动作大家来猜,这样既理解了动词的含义又学会了说这些词。

正确使用数量词启发学生联想,说出物品名称。如教他们《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杯牛奶四碗茶;五双鞋,六顶帽,七条金鱼八只鸭;九棵树,十朵花,量词用对顶呱呱,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说的能力。

5. 图物强化。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强化,建立图片、实物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名、物、图对应,听名字对应实物,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办法。如,让儿童听“香蕉”一词,拿香蕉给他们看,再将“香蕉”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多次练习后,当他听到“香蕉”的发音时,就能指出图片和实物中的香蕉,再叫他看香蕉的实物或图片说出“香蕉”的音,能看图、实物说出名称,这样语言就上升了一个水平。

6. 词句搭配。开始教汉字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反复教,要说得慢,次数多,一个字念会了,让他连着读两个常见的字,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字。有的智力落后学生汉字组词困难,往往只能说一个字。如,“苹”、“苹”、“果”、“果”。然后教师突然将“苹果”连在一起,他也往往会跟着连说“苹果”了。这时教师要大大表扬。当学生能说一些字词后,就要学组句,但智力落后学生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记住一句话,要结合实物、图片,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并可将一句话分解成几部分说,再连起来说。也可在教词后,设计一些生活中问题,引导他们把句子扩展开来,说自己熟悉的事情。

7. 说讲并用。说儿歌、讲故事,说歌词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好办法啊。因为这些都是儿童愿意做的。但开始选择的儿歌、故事、歌词都必须非常简单,而且要结合图片事物或结合做游戏进行训练,才能更有效。如,带他们观看视频南湖公园,边欣赏景色边谈大自然中的植物、鸟、兽、鱼、虫、四季变化、彩云、夜晚星空等。然后,让他用自己的话讲述去新地方的经历,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第2篇

关键字: 孤独症儿童语言特点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往往开口说话较晚,有文献表明,25%―50%的孤独症儿童可能终生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有30%―50%的孤独症儿童无法以口语作为沟通的方式,他们只能以哭喊、手势或肢体动作等表达需求,而当意思得不到正确理解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问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声音问题

声音问题是指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量方面存在问题。孤独症儿童的声音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有些孤独症儿童无法发音。这些儿童有的可以模仿口型,但是他们的声带几乎不动。他们的上唇和脸颊部位的肌肉看上去显得僵硬,张口幅度小。

(2)有些孤独症儿童能发一些单音,或者说几个简单的句子,但他们的声音很小。可是这些儿童虽然说话声音很小,但在尖叫时声音却尖锐高亢,所以有些家长往往不认为孩子音量小。

(3)对于能说话的孤独症儿童,最经常出现的发音现象有:说话声调高,即“假声”或“洋腔洋调”现象;说整句话时,前几个字时声音大,越到后面声音越小;说话的时候似乎捏着鼻子,一字一字地从嗓子吐声;声音黯哑,等等。

2.语言内容和功用问题

在语言学上,尽管语言内容和语言功用是可以分开研究的领域,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将两者割裂开来并无十分的必要。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内容和功用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称代词混用。孤独症儿童不善于对话,在代词的使用方面也存在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不会正确使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例如,当别人对他说“你的衣服真好看”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就是“你”,以后就用“你”指称自己,想喝水了不说“我要喝水”,而说“你要喝水”。有的儿童知道这是错的,但又不知错在哪里,于是干脆不用代词,全用实名。

(2)语言重复。孤独症儿童最大的语言特点是鹦鹉学舌式语言,如模仿别人说过的话,重复别人的问题,呆板地回答问题。模仿语言分两种,一种是即刻模仿,例如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也说:“你叫什么名字?”另一种是延时模仿,就是把过去听过的句子背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莫名其妙地转移话题。例如当别人都在谈论有关体育的话题时,孤独症儿童会忽然说起列车时刻表。其实他们不是转移话题,也不是莫名其妙,而是触景生情,此时此刻可能有某种刺激或生理状态激活了他们的某种记忆,这个话题与这个记忆是有联系的。

(3)词汇迁移困难。孤独症儿童尽管掌握的词汇不少,但由于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词汇的迁移很困难。例如他们知道了杯子里无色透明的东西叫水,但他们往往弄不清水管子里流出的也叫水,河里淌的也叫水。

(4)语言逻辑问题。孤独症儿童说话时往往还会颠倒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例如他们会把“我把手机弄坏了”说成“手机弄坏了我”。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我国已经使用过的、经检验治疗效果较好的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常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进行治疗主要采用语言训练的方法,包括注意力训练、模仿能力训练、理解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能力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和结构化教学等训练方法。经检验,这种综合疗法长时间使用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按摩

(1)口唇按摩。第一步,按摩上唇肌群。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水沟、地仓穴,每穴揉按约100次,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分钟。第二步,按摩下唇肌群。用双中指或食指按上述方法揉按下关、翳风、颊车、承浆穴,并以食指、中指腹缓慢揉按面颊部和下唇肌2―3分钟。第三步,按摩喉部。按揉喉部廉泉穴,并以中、食指腹按揉颈部喉结旁及下颌部舌底肌肉,然后对捏上下唇肌肉,让两唇相碰。

(2)头部按摩法。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治疗者坐于患儿后方,双手拇指桡侧沿印堂至太阳(或前额部),各推30―40次;取太阳穴(以左侧为主),双手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按揉30次,逆时针按揉30次,同法按揉风池、翳风各50次,用拇指或食指螺纹面按压头维至风池一线(尤其左侧)往返10次,而后用拇指按压百会约30秒,力度要求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但均应以患儿能忍受为限。

(3)躯体按摩法。患儿取俯卧位(注意患儿呼吸不受压迫),治疗者双手中指和食指夹住双侧耳根,轻轻做来回擦搓,约30次;而后按压和敲打背部督脉至骶尾部,从上至下,约30次。

对孤独症儿童做按摩治疗时需要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起到明显的效果。

3.针刺

“增智开窍针刺法”选取具有益肾增智及开窍醒神功能的穴位:第一组穴位为项丛针(哑门、风池、翳风、完骨),手智三针(内关、神门、内劳宫),颞三针(率谷、率谷前后各1寸处),头智三针(神庭、本神),百会;第二组穴位为舌三针(金津、玉液、廉泉),足智三针(涌泉、涌泉左一、涌泉右一),脑三针(脑户、脑户左右各旁1.3寸),四神针(四神聪)。两组穴位交替选用。复试孤独症儿童经过9个月的治疗后,语言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计算机软件辅助治疗――“启智博士”

“启智博士”训练仪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言语病理和听力学博士、美国西雅图嗓音言语和听力基金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特教系兼职教授黄昭鸣研制开发的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鼓励孤独症儿童开展富有表现力的交流活动,培养较强的交流技巧,并提供多种方式以增强对词汇的理解,培养正确的句子语法结构,提供视觉辨别能力,以及加强会话技巧。它根据儿童语言发育规律,科学地选择参数设置,运用独特的兴趣调动模式,对训练效果进行自动评估、打印。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启智博士”训练仪相结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启智博士”训练仪对语言发育迟滞儿童、智力发育迟滞儿童、语言障碍及脑瘫儿童的康复都有良好的效果。

5.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是孤独症儿童在密闭的高压舱内接受治疗。在就诊过程中,治疗者尽量与患儿进行眼光及语言交流,并向家长详细介绍高压氧治疗的基本原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患儿一般在第一次治疗时较烦躁、哭闹不安,在患儿进舱治疗前一天治疗者应让其用常压面罩吸氧一小时(不在高压氧治疗疗程内),并教会家长正确带面罩方法,多使用亲切鼓励性语言与孤独症儿童沟通,以取得其好感和配合,消除家长及孤独症儿童的紧张情绪。在患儿进舱前治疗者应用1%麻黄素滴鼻液对其滴鼻,并教会家长咽鼓管开启动作(如吞咽、捏鼻鼓气等)。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尽量让相互熟悉的患儿坐在一起,消除陌生感;还可准备一些患儿喜欢吃的零食进舱,播放一些患儿喜爱的儿歌及轻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治疗氛围。在患儿治疗结束出舱后治疗者应主动用轻柔的声音呼唤患儿,刺激其语言交流,使其无抗拒心理,并有再来治疗的欲望。虽然高压氧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机制还不明确,但是它的临床治疗效果是令人鼓舞的,它对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改善乃至于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高压氧治疗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结语

不同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表现是不同的,尽早治疗效果好,最佳治疗时期为2―3岁。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短时间显示不出明显的效果,家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积极配合治疗者,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研究表明,按摩、针刺、高压氧治疗,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治疗配合常规训练,治疗持续不少于9个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都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希洁.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及其教育训练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8.9:40-43.

[2]张荣花,周萍.综合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9.5:683-684.

[3]周惠嫦,张盘德.穴位按摩结合语言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8:24-26.

[4]奚玉凤,刘媛媛,艾宙等.增智开窍针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干预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7.5:7-8.

[5]琚玮,封玉.针刺、推拿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13例[J].中医研究,2009.4:54-55.

第3篇

言语发生晚,口头表达能力差智障儿童无论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要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且言语的发展速度也缓慢得多。这类儿童何时开始说话,这要取决于他们智力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的好坏有关。根据研究材料,正常儿童约从两三个月起就开始“牙牙学语”,但是智障儿童往往要到三五岁或十几岁才开始说话。如某学生,中度智力障碍,家里2个孩子,父母生活在农村,年纪都比较大。他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刚入学时只能用单字表达简单需要。通过这2年的学习,他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用词语表达需要。

词汇贫乏,语法简单智障儿童智力低下,接触外界比较少,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他们表面上学会的词,却经常不能很好使用。如某学生,IQ<40,属于中度智障。笔者在课堂上第一次教词语“大”与“小”,感觉她已掌握,但在日常运用中却用错。这也许是词汇贫乏而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智障儿童通过9年的学习只要求掌握1 500个字词。智障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得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他们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读得“四不像”。如某学生由于剖腹产而导致颅内出血,以至小脑发育缓慢而成尖头。该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比较早,故发音、身体的伤残相对好些,但发音还是不准,吐字也不够清楚,有时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因为发音、身体的伤残也会影响智障儿童发音吐字的准确性:如想说话,必须能够控制发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舌、唇和声带等。

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早对智障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智障儿童的言语训练有4个方面。

注意保护智障儿童的言语器官由于智障儿童的某些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他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智障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教师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并也应像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

1)嗓子的训练。训练目的: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训练内容:模仿发音感觉操――如把“花”说成“瓜”时,就告诉学生“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以便发准这2个音。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

2)呼吸练习。训练目的:针对聋儿声门以下部分进行训练,帮助幼儿产生气流,提供说话的动力,并加强对音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训练内容:呼吸操、吹蜡烛、吹气球。训练方法:根据技能分解法,训练时所吹物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注意用气量的差异以及运气集中、均匀和气流的速度,反复进行。

3)舌位操训练。训练目的:加强聋儿舌的灵敏性和运转能力。训练方法内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顶腮帮等。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并借助于镜子等道具以及各种游戏进行。

通过练习,智障儿童对言语器官的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会有所掌握,使其语言康复得到保障。

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智障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在学校,为了更好地让其掌握语言,更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智障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地锻炼和发展。

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如某学由于脑瘫的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并能说完整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声。笔者为他制定一份个人计划: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10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歌曲、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2)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笔者每天多做2次舌位操,使其舌头灵活。经过训练产生一定的效果,他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好转。

第4篇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训练;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6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55-01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所致,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能够象正常同龄儿童一样表达和理解语言,以及用语言进行交流。它不仅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还将影响儿童与他人、与社会间的交往,阻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本文对4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制订系统的训练计划并给予实施,达到显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1月-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40例,女22例;男18例。年龄1-3岁。行中国版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经s-s法语迟检查结果,交流态度不良28例;交流态度良好12例。水平为2 3阶段8例;3-1阶段10例;3-2阶段12例;4-1阶段6例;4-2阶段4例。并结合盖塞尔评测中的发育商(DQ)测评,智力轻度低下26例(DQ56-75分),中度智力发育14例(DQ41-55分)。

1.2 方法40例患者均采用语言训练结合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患儿坐位,先把两个电极中红色电极(正极)放在七颈椎处,兰色电极(负极)放在颌下与环状软骨之间,对放置极片的部位脱脂处理,用带子固定好极片。根据儿童特点选择T/R低频刺激,刺激时间T为1,s休息时间R为3,电流强度因人而异,一般在(10-30)之间,嘱患儿做吞咽动作,发声练习,治疗时间20min次/R,2周为一个疗程。

语言训练:听理解训练。用声音、音乐等刺激患儿思维,提高理解能力。也可用患儿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刷牙、吃饭等动作,让患儿模仿。还可用实物刺激,让患儿看实物,训练师提示患儿命名,反复练习。指认训练:治疗师取两张图片,摆放在患儿面前,让患儿根据指令进行指认,能够完成后可增加4张或6张,进行4选1、6选1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命名训练将实物或图片逐一放在患儿面前,让患儿命名,也可给予视觉刺激,口形提示。复述训练:根据患儿水平选择单词、短句等,注意让患儿观察训练师的口形,注意听训练师的音准。实用交流训练:以日常交流的内容为训练课题,选择训练材料接近现实生活,训练师多采用提问式,引发患儿的交流欲望,采取综合训练,如手势、画图、游戏的方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30min/次,1次/日,连续训练6个月。

1.3 疗效评估标准患儿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6个月后,各进行一次s-s语言发育迟缓评估,疗效标准:显效为水平提高>1个阶段,有效为水平改善在1个阶段内,无效为无明显改善。并由专业人员在治疗3个月、6个月进行DQ值测评。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t检验。

2、结果

40例患者3个月、6个月治疗时,S-S法检测、DQ评分与初诊时较显著提高,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①P

3、讨论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症状有:(1)对事物或口语理解障碍,(2)言语表达障碍,(3)交流障碍。儿童脑损伤后,极易出现语言发育障碍,而脑损伤后的语言康复治疗主要是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恢复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而语言功能需多数的条件反射,它们形成了自动的并组合成了动态模式。说和听都是通过大脑和神经支配下的语言肌肉的协调运动来完成,脑损伤后参与言语神经、肌肉出现麻痹,影响了言语反射的完成,电刺激可使神经和肌肉、神经细胞再生、重组,提高语言器官的协调性,激发传感功能,帮助建立完整言语条件反射,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海生:实习语言治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0

第5篇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小组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59-02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rouptherapy on the children with language retardation

Hu Jihong Zhang Huijia Wang Paoqiu Zhou Pingqiu Guo Chungua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rouptherapy on the children with language delay. Methods: 75 children with language retard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2 in observational group trained by the form of group therapy,43 in control group trained by the form of one by one. Effect evaluation was made with Gesell after 6 months. Results:12 cases were significant effective,14 effective, 6 inva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1.3%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13 cases were significant,17 effective, 13inva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9.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language retardation;child; group therapy

语言发育迟缓(language retardation,简称语迟)是指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所致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能够象正常同龄儿童一样表达和理解语言以及用语言进行交流[1]。它不仅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还将影响儿童与他人、社会间的交往, 与亲人或他人的交流往往消极被动,加之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一些负面影响,限制了患儿的主动交流欲望,从而阻碍了患儿的交流能力的发展,阻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并使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常规语言训练形式以一对一训练为主,患儿的主动参与性往往欠佳。为了充分调动患儿训练治疗的积极性,改善患儿的社交能力,我们特选择性地对语迟患儿进行语言小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2008年1月-6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就诊的语言落后儿童75例, 行中国版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同时需符合以下要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排除听力障碍;经盖泽尔量表进行智力测定为轻度(DQ 56-75分)和中度智力发育迟缓(DQ 41-55分),儿童孤独症ABC量表检测排除孤独症;年龄2-6岁间。

1.2 一般资料:将75例患儿按智力水平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2.1±1.6岁, 智力发育迟缓轻度27例,中度5例,s-s法语迟检查结果:交流态度不良22例,交流态度良好10例,水平为2-3阶段4例,3-1阶段12例,3-2阶段12例,4-1阶段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2.0±1.6岁, 智力发育迟缓轻度34例,中度9例,语迟检查结果:交流态度不良29例,交流态度良好14例,水平为2-3阶段5例,3-1阶段16例,3-2阶段16例,4-1阶段6例。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训练方法参照卫冬洁[2]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语言治疗,辅以感觉统合、针灸、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

1.3.2 观察组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治疗,其语言训练采用小组训练形式。根据s-s语迟检查结果进行编组,水平同一阶段者每两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语言训练,两个孩子均坐在矫正椅内,在安静、宽敞、安全、充满儿童所喜爱的气氛的房间内进行,具体训练方法包括:

1.3.2.1 交流训练:患儿入室后治疗师即给予热情的大声喊其名字,与其打招呼,并可伴随有拥抱,握手等肢体语言,并引导孩子也与老师和同组的小伙伴打招呼,强调孩子与他人的视线交流,利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或食物进行交换游戏,并把患儿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吃、喝导入游戏中,如给可以吃的食物来诱发患儿学会要及与人交换到主动给予。进行交换游戏时,采用患儿容易理解的幼儿语、拟声语,并可伴随手势加强治疗师的表达,并在此过程中强调患儿的主动发音。创造条件让患儿参与需要两人才能玩的游戏,如互动抛球,可治疗师自己先玩,逗引患儿关注至其主动参与与同组的小朋友同玩,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参与性。一旦患儿完成行为项目,马上鼓励和表扬,与其同乐。训练过程中注意诱发患儿的主动交流欲望,如展示患儿感兴趣的玩具时,不要急于给与,要引导其发音,并促使患儿向治疗师主动索要。通过扩大交流对象,进一步使患儿体会到交流的乐趣。

1.3.2.2 操作能力训练:采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进行其能力范围的操作训练, 给两孩子同时给予一样的训练用品。根据患儿的现有水平给予相应的训练项目如放置镶嵌板、分类捡小球、穿珠子、套杯、摆积木、捏橡皮泥等训练,主要训练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性,训练过程中注意互相比较,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孩子积极学习的态度。

1.3.2.3 游戏疗法:游戏是儿童的通用语言, 它能让儿童快速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 并建立联系的机会。不同的发育阶段加入不同的游戏内容。语言未掌握阶段的患儿,通过游戏养成、提高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如进行变脸(变换脸谱)、过家家、切菜等;语言符号获得期的患儿,要通过游戏使其应用已学过的词汇和词句,增加新词汇和词句,促进交往行为的发展,如治疗师利用实物演示一些简单的情节并予叙述,然后由两患儿分别进行演示和叙述:如买东西,先给孩子特定的实物作为货币,治疗师用孩子喜爱的玩具作为货物激发孩子的购物热情,指导孩子完成货币实物的交换,并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3.2.4 手势符号的训练及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阶段的训练和文字训练方法参照卫冬洁[2]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语言治疗。

1.3.2.5 小组训练的注意事项:配备两套相同的训练用物,训练进行中注意激发两个孩子的好胜心,注意互动交流,及时给予物资或精神上的奖励。每个训练项目持续约5-10分钟,实物与卡片训练交替, 30分钟/次,1次/日,5次/周,连续训练6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患儿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后各进行一次Gesell评诂。疗效标准:显效 个人-社交发育商提高>15分;有效 个人-社交发育商提高11-14分;无效 个人-社交发育商提高

1.5 统计方法:利用SPSS10.0软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个人-社交DQ值(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个人-社交DQ值66.5±12.8,训练后74.3±15.2,总有效率69.6%;观察组治疗前个人-社交DQ值67.9±13.6,训练后82.7±16.9,总有效率81.3%,见表1,语言小组训练与非小组训练均能提高患儿的个人-社交能力,小组训练能更显著的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

3 讨论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症状有:(1)言语表达障碍;(2)交流障碍;(3)对事物或口语理解障碍。儿童脑损伤后极易出现语言发育障碍,而脑损伤后的语言康复治疗,主要是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恢复患儿的言语交流能力,在维持定期连续的治疗中获得疗效[3]。

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除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外,普遍还伴有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自卑、孤僻、依赖性强、退缩、恐惧、敌意等,有些患儿还会出现破坏、自残或攻击行为。常规的一对一训练模式虽有针对性强、受干扰少的优点,但对于适应行为不良的孩子,独立面对治疗师往往让他们感到恐慌,他们常哭闹不安,使训练无法进行。小组集体训练为幼儿提供相互了解、学习、合作的机会,能够使患儿相互模仿、修正与强化自己的行为,逐渐增强能力,建立交往能力[4]。本组病例采用小组训练形式,将语言水平相同者编入同一组,我们体会到因为有同龄儿作伴,患儿的适应性能得到较快的改善;治疗师适时对其二者进行比较,向患儿灌输竟争意识,激发其好胜心,患儿的学习积极性更高;适当地加入些游戏能使训练更容易进行,治疗师从游戏中能了解到患儿在游戏时借助游戏所表达的愿望、困惑和隐含意义,便于及时进行辅导,患儿在游戏中获得乐趣,从而对训练本身产生兴趣,患儿在训练课题中的参与性更好。

语言发育迟缓在儿童语言障碍中发病率较高,由于患儿的大脑功能不全,理解分析、接受、记忆能力极度低下,治疗是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但目前语言治疗师相对匮乏,很多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小组训练形式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康复训练的机会,节约了医疗资源,而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故可作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训练治疗的一个有效的治疗形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海生,主编.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40~166

[2] 卫冬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语言治疗, 现代康复[J].2001.5(8):24~25

第6篇

【关键词】书法训练;个案分析;结论;作用

弱智,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障碍。患有此病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就是运动、语言方面较差,坐、立、行及语言方面发育都比较迟缓,并伴有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动作协调性、自控能力、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能力及人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弱智儿童是因为先天性脑发育不全或脑损伤造成的智力水平低下,目前在医学上尚无有效的医疗康复手段的时候,教育训练尤为重要,医疗的尽头即为教育的开始。书法训练治疗是一种结合调心、调息、调身三类方式对身心(形体与精神)进行锻炼,利用书法或书法相关的活动作为治疗的媒介,以增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心理治疗措施。希望能通过书法训练作为治疗手段,一方面提高弱智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其心身状态得以改善,增强其各种心理能力,使其各种心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机构都在对弱智儿童进行多种康复训练:音乐治疗、运动康复、观察力试验……并配以文化知识教学。在此期间,我到一所特教学校实习,接触到了不同方面的特殊儿童。在校方的指导下开设了兴趣小组,开始对智障儿童进行书法运作训练。以下是我实习期间对一个案例进行简单的总结分析。

一、研究对象

姓名:小明(化名)性别:男年龄:12岁

入学时间:2007年9月 类别:唐氏综合症

二、特殊表现

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很难注意到老师或者同学与他讲话。注意力差,目光呆滞。2.语言能力薄弱。语言问题比较大,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3.动作发育迟缓。很少离开座位参与到同学们的集体活动中去。4.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5.对周围的任何环境都缺乏兴趣。老师在上课时自顾自在的发呆,不能跟着老师融入到课堂上去。6.喜欢音乐。一听到歌曲,就情不自禁的靠近甚至手舞足蹈。7.无目的活动多。经常一个人游走,使老师或家长很难理解。

三、情况分析

该生属于典型的唐氏综合症,先天智力障碍、学习障碍,程度为中等,除了对数字不敏感外,对文字的认识还能慢慢接受。由于家长的不理不睬和缺少同伴的生活,使得他十分任性和自卑,不懂的如何与人交往以及融入群体,对新环境恐惧。

四、措施

以书法训练(软笔书法)为切入点,在每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加以关注、引导,提高他注意力的持久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恒心与毅力,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治疗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接触毛笔时被研究对象对这种笔感到很好奇,于是我趁热打铁将文房四宝的名称、功用和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介绍了一遍。他对此产生了兴趣,这对接下来的治疗有着里程碑式的进步。

这个阶段主要是引导孩子入门,了解书法的大概,想办法使其对书法产生兴趣。

第二阶段:学习书法已有一段时间,经过对握笔、用墨和楷书横画的训练后,小明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懈怠情绪。在写横画的过程中,运笔不到位、匆匆了事,写的“横”完全没有笔法可言。对此,我将训练方法和内容及时做了调整。示范用毛笔画画,画了一个人形,小明却嫌麻烦又将其简化。我顺势把他的“画”修改成一个篆书的“人”字,开始引导他学习篆书。

此阶段孩子已经略微进入状态,并且出现了常有的懈怠期,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方案,使之更加符合被治疗者的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当我空余时间在教室练习书法时,他会主动靠近并在一旁默默的观看着,等我写完时会对我露出一个天真的笑容,表达他的想法说“老师写的真好”。

到了这个阶段,被治疗者已经能时常对教他书法的老师微笑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说明他已经不再完全封闭自己的内心,而是试着与外界进行沟通。

第四阶段:接近最后阶段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书画展,一幅幅装裱过的书法作品无疑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孩子们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小明表现出来的则是非崇拜和钦佩,并在回学校时告诉老师希望长大能当一名书法家。与此同时,回家后的小明也让父母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对他的态度大有改观,这更让他的内心逐渐阳光起来。

治疗进入到了尾声,小明的情况也让人十分惊喜。他已经能主动用简单的话语与老师同学或者父母进行沟通,并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注意力也能较好的掌握,而父母的肯定也让他信心十足。

六、阶段效果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教育,小明对书法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习习惯也慢慢养成,开始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锻炼,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的持续性也有所提高。书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刻苦、反复的训练。

七、讨论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书法行为干预对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包括注意的稳定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等)的提高都有明显的康复作用。而对他们的心理康复也有了显著的治疗功能。书法行为干预就是书法艺术和书法相关的行为活动的成效来实现干预的目标,使书者能恢复、维持和促进个体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

八、结论

书法运作训练对弱智儿童的康复确实存在着治疗作用,并分为以下几点:

1.书法训练能帮助弱智儿童改善心理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明显改善了弱智儿童的阴性症状,减轻其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对唐氏综合症也有一定的康复效果。香港大学的高尚任教授指出:书法除具有文字、艺术的功能以外,也同时具有心理治疗的高附加值。它结合运用调心、调息、调身三类方式对身心进行锻炼,实不可以轻视。

2.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弱智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知识范围狭窄。而让他们练习书法运作,通过手的触觉、眼的观察、直接书写,手眼并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既容易做到,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书法运作可减少多动儿童的分心行为,在注意力、对自己的能力、成就及对外界接纳的态度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书法训练能有效的培养弱智儿童的良好性情和道德情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书法给人情感上的冲击力更加直观与明显。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有的描绘各种情景,有的表达不同情感。通过欣赏这些书法作品,可以帮助弱智儿童明白,他们自己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内心的情感。实践证明,经历一定书法训练的弱智学生,往往性情温和,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4.书法训练有利于提高审美意识,培养一技之长。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和训练,弱智儿童完全可以用自身特有的书写工具,运用自身特有的艺术手段,通过笔法、结构、布白等进行审美理想的追求,创造出一个变幻无穷的艺术境界。

总的来说,在书法教学中,我们通过组织弱智儿童观看有关录相、参观书法展,欣赏拙朴浑厚的隶书、遒丽趣味的篆书、精致的欧体、秀媚的赵体、刚劲的柳体,可以使弱智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条件下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欣赏美、评价美、塑造美,领悟到书法作为文化艺术瑰宝的魅力。同时,弱智儿童直接参与书法练习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意识,对于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将来自立于社会都至关重要。

但是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书法教育也是这样,对于弱智儿童而言,教育者需要更多的是耐心和爱心,并且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书法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辅相乘,又相互促进),要合理选择,有所侧重。我们深信,通过书法运作训练治疗,弱智儿童的注意力、动作、情绪及心理健康定会有所改善,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7篇

一、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改善功能,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脑瘫运动康复训练很重要,是脑瘫康复的核心,而运动康复训练的核心是将身体的活动方式教给患儿,使其掌握正常运动功能,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以及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是脑瘫患儿促进身体机能和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0~6岁是治疗的最佳阶段,我们说这段时间康复叫入学前康复或者家庭康复,患儿的生活姿势一般都是在这个阶段获得,如,进食、睡觉、走路、坐姿等姿势。另外,有些训练,如放松肌肉、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是每日必须做的,需要长期坚持,通常要坚持到他们较大年龄,如果过早地认为孩子已经会走了,可以上学了,就不训练了,那么到了青春期,孩子迅速生长,导致二次损害,肌肉挛缩就会加重,关节就会出现畸形。脑瘫儿童入学后,家庭康复时间减少,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展脑瘫运动康复训练就非常有必要,运动康复训练的主要对象也应该是进入青春期前的脑瘫患儿。

2.增强体质,培养终生体育目标

脑瘫儿童参加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减少肥胖,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预防疾病。如果脑瘫儿童学会了一项运动,如踢足球,那么踢足球很有可能将成为他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持久的体育运动爱好和能力不仅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对其身体机能的提升和特长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3.愉悦身心,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脑瘫儿童参加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儿童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运动还能培养脑瘫儿童的毅力。在一些韧带拉伸练习时脑瘫儿童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很大的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当脑瘫儿童在水池里玩水,在运动场上跑着、笑着去追逐滚着的皮球,在阳光下接触大自然的时候,他们会十分快乐。

二、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1.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在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中尤为重要,如果热身不充分,不仅会影响训练效果,还很有可能使儿童受伤,严重时会使有癫痫史的儿童在刺激下引发癫痫,所以脑瘫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的热身时间应持续在15分钟以上。热身活动也要做到循序渐进,如先活动上肢再活动下肢,坐轮椅的学生可以按着这个顺序:胸前拍手―头上拍手―伸展运动―下肢抬腿―弯腰―蹲起―爬行。

2.大肌肉力量练习

脑瘫儿童的大肌肉练习主要包括股四头肌和臂力的练习。股四头肌力量练习较多地使用蹲起练习,根据脑瘫儿童的自身情况,可以克服自身体重蹲起,负重蹲起;蹲起练习需要脑瘫儿童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扶手。有剪刀脚的儿童需要将两脚固定,两腿间可以夹一个小枕头将双膝分开。蹲起练习比较枯燥,几个儿童在一起可以利用比赛、跟音乐节奏做动作、轮流数数、背古诗儿歌等方式进行。股四头肌力量练习还可以采用拉小车游戏,在助行器上绑上沙袋或重物,让脑瘫儿童拉重物走或跑等形式。形式可以变化多样,例如,走的路线(曲线、绕物、直线快冲等);变化小车上的货物;连接起来助行器可以变成的火车等。臂力练习的器材可以利用哑铃、墙壁拉力、砂磨台。哑铃要为脑瘫儿童选择安全性高的,适合肌力的哑铃,老师双手拿哑铃面对脑瘫儿童,跟随音乐带领脑瘫儿童做各种动作。墙壁拉力器是一种固定于墙壁上的具有重力负荷的装置,通过拉动重锤,可以进行肌力训练,使用时要为脑瘫儿童选择适合的肌力的重力装置,采用面对装置向下拉、背对装置向前拉、侧对装置横向拉着等几种练习方法。砂磨台是供脑瘫儿童模仿木工砂磨作业、进行上肢功能训练的台子,供臂力肌肉较小的儿童使用。

3.灵敏性练习

脑瘫儿童的灵敏性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儿童改变身体方向的能力,要求动作快速,有控制的运动。为此我们选择适合脑瘫儿童的发展灵敏性的练习。主要包括在爬、走、跑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躲闪、突然起步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等;做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体操动作、前滚翻、前后侧交叉走;做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用蛇形跑、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几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游戏可以是发展脑瘫儿童灵敏素质的游戏,可以选择一些应答游戏、追逐游戏和集体游戏等。这些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能引起脑瘫儿童的极大兴趣,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活动,既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付复杂多变的活动场面,又能锻炼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反映过程,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4.韧带牵拉练习

脑瘫儿童的韧带牵拉练习一定要放到训练结束之前,因为此时全身的肌肉韧带温度较高、弹性较大,较容易拉伸。大部分脑瘫儿童主要需要拉伸的韧带有膝关节韧带、韧带,练习时不要用力得过快、过猛,防止拉伤或扭伤,此时要尽量保持儿童的体温,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老师帮助儿童完成,此时需要一对一练习。

5.放松练习

肌肉放松一般都在运动最后,可以采取抖动双臂和双腿的方法,揉搓肌肉也可以放松。很多脑瘫儿童肌张力大,放松对他们至关重要,我们采用按摩的方法来降低脑瘫儿童的肌张力,以一对一的形式来完成。

三、脑瘫儿童运动康复注意事项

特殊学校要做好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学校有效组织、协调、管理、指导以及提高康复教师的专业化素质。首先,学校需组织康复老师对脑瘫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脑瘫学生的运动康复目标、计划、课程、方法等;其次,学校需沟通、协调各方的分工与合作,在时间、人员、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使得脑瘫学生运动康复工作有效系统的进行;再次,学校需组织、协调各方专业人员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以便充分发挥家庭在脑瘫学生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学校还需开拓各种培训途径,提高康复教师的专业素质,真正为脑瘫学生提供切实的运动康复,充分开发其潜能,补偿其缺陷,使其尽早适应社会生活。

教育与康复相辅相成,只有将教育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依据科学、可行的康复模式,对脑瘫学生进行有效的康复,才能在减轻其障碍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各种潜能,补偿其缺陷,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要做好脑瘫学生在校的医教结合,特殊学校要做到,依据脑瘫学生的特殊需要,制订康复的目标、计划、内容、方法等,合力完成脑瘫学生的康复任务,提高其智力、运动、言语与沟通、自理、社交能力以及学业成就等,培养其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为其进一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要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并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普及,就必须在师资配比、功能室配套、培训转型、职称评定等方面寻求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