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2:10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设计笔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抬笔、落笔
执教:
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其本身的特点符合信息技术课“操作与知识并重”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应用软件教学,能与信息技术学科很好的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本教学设计采用“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链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诱发、驱动学习者的观察、思考、探索,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你画我猜》是青少年编程猫课程第8课的教学,是继外观、重复执行、坐标、广播之后的教学内容,是重复执行、动作等积木的延伸,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编程猫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之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
2.学生情况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看卡通片,好奇心强;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图形化编程技能。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些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大胆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画板用途,绘制图形、旋转及改变中心位置;
2、学会用循环、如果、抬笔、落笔等知识技能结合画笔积木创作作品;
3、通过互动交流、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爱国爱党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画笔”工具的使用;
2、“移动到鼠标”模块的使用;
3、循环结构在编程猫软件中的使用。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对程序的控制
教学准备
任务的半成品源文件、毛笔、墨、操作素材、任务单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板 书
第8课你画我猜
一、抬笔、落笔:
二、课堂实践,程序实现:
侦测
移动到鼠标
重复执行……
作业布置
1、完成自己程序设计,调试程序;
2、保存文件并上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启动程序软件
动手操作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
2、演示毛笔字“强”,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3、看自己能不能编写这样一个程序;
观看理解
书法导入激发兴趣
任务一
绘制画笔,学会制作素材并使用
动手操作
明确任务
分析任务
知识点:绘制画笔
1、工具的选择;
2、图形的大小、旋转、复制与粘贴;
3、角色中心点位置的调整;
知识点:画笔绘画
落笔:当某个条件执行时,就像将笔放到纸上画画一样,可以在舞台上画画,这个积木是全部画笔积木的基本积木,如果没有这个积木,是画不出来痕迹的。
抬笔:当某个条件执行的时候,画笔不再出痕迹,就跟把画笔抬起来一样,停止作画。
设置画笔粗细:设置画笔粗细,这个值可以调整的,用来设置你的画笔粗细。
设置画笔颜色:绘画笔设置一种颜色,点击色块可以取色。
思考分析
动手操作
由任务出发,培养编程思路
拓展任务
利用半成品,按要求完成程序的设计及画图写字任务
思考分析
动手操作交流协作
拓展创作挑战自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展示
选取作品演示
1、注重展示作品时的针对性,解决出现的问题;
2、表扬多数,激励全部。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形成课堂的诊断及激励作用
总 结
拓展活动
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看的视频中,有哪些场景或画面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画笔功能相似?请用笔记录下来?
观看视频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生活,乐天奉献,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课后作业
查看实例或上网查找资料,自主创作一些更有趣的作品。
自主完成
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二、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牛、羊”2个生字。1 个偏旁“提土旁”。(二)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使用这些量词。(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在教学情境中快乐地朗读课文,体会农家小院的趣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图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识字学词。(二)教学难点: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他量词的用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纸箱子里面装一些实物
五、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学生带动作表演小袋鼠的儿歌:
(小袋鼠呀,小袋鼠,你真没出息。老是不敢走出来,躲在妈妈口袋里,丢 !丢! 丢! 小袋鼠呀,小袋鼠,我才不像你。我能自己走呀,自己跳,还能自己吃饭和穿衣,你敢不敢来,比一比?)
(二)出示课题,自由读韵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的《比一比》,同学们,比一比谁听讲最认真,回答问题最积极。2.老师带大家来到一个农家小院里,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3.自由读韵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说一说韵文里都有什么来参加今天的比赛?4.小燕子听说我们今天要比赛,特意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一年级二班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一直默默关注你们的小燕子,你们是一群活泼可爱,聪明好学的孩子。听说你们今天要进行比赛,我特地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会在你们闯过几关之后打开的,在此小燕子祝你们个个都能闯关成功。
你们最最可爱的朋友:小燕子
(三)词语大比拼
1.在情境图中出示词语,同学们能不能把参加比赛的这些词语读好呢? 2.这些词语摘掉拼音帽子,你还会不会读呢?3.齐读――抽读――开火车读。4.现在你记住了哪个生字宝宝,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记字的方法,师相机板书识字方法。5.现在和你的学习伙伴来比赛看看这一课“我会认”的字你都记住了吗?两个同学你指我认考考他,并说一说识字方法,如果对方不会认,你可以教教他。师巡视。6.出示裙、颗、堆。小兔子想过桥,谁能帮它建座汉字桥?指名学生读,并组词,师相继告诉学生这三个字都是量词,堆的偏旁是提土旁。7.同学们都读累了,老师请大家吃苹果。课件出示本课12个会认的字,分别在苹果树上的12个苹果上。指名学生读――后几个指名领读。这么多苹果都被大家吃掉了,只有“多” 和“少”再树上挂着,大家想不想一块吃掉它们?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关系反义词。8.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觉得自己第一关做得好的同学给自己鼓鼓掌。
(四)朗读大比拼
1.读读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师请来院子里的小动物们,你们想抱抱他、亲亲亲他吗?(让孩子们和卡通黄牛和小猫握手、拥抱等,唤起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①比较大小,体会发现大和小的乐趣。②自由试读第一句,把你的喜爱和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③指名读――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表情)――范读――再指名――齐读。(花猫发出“喵喵”的叫声,表扬读得好的小朋友。)
2.读读第二句。
过渡:鸭子和小鸟要是听到我们快乐地招呼它,一定也会开心地叫起来的!请你读读第二句。
①自由试读――齐读(传来了小鸟的叫声)。②出示鸭子和小鸟。(小鸭子问你:嘎嘎嘎,你从我们的数量上发现了什么?)③再齐读。
3.读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对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是那么的喜爱,那么我们喜欢甜蜜蜜的水果吗?自由试读三、四句,请你自己去发现,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②男女生比赛读(个别――集体)(鼓励大家读得好,一起假装咬一口:“啊呜。”)
4.拍手表演课文。
①和你的学习伙伴表演拍手读读韵文吧。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听见大家读得这么好,这些小动物和水果们都迫不及待的跑出来了。(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抽读,并给他们分分类,并贴在黑板上。)
6.教师“黄牛”,学生读“一头黄牛”。
(五)我是小作家
1.出示橡皮和尺子让学生创编儿歌。你还能用什么比一比来编儿歌?2.老师看大家表现得这么好,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小燕子带来的百宝箱打开了,现在谁想来摸一摸,看看百宝箱里装的什么?说一说你摸到什什么?(一辆小汽车、一条红领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课堂推向了,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百宝箱了装了一些物品,让学生说说你摸到了什么,并用上数量词,这是对本课教学的拓展。
(六)写字大比拼
关键词: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21202
作者简介:吴咏花(197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应用文体翻译 。
1笔译教学计算机机辅设备使用利弊分析
1.1机辅设备使用之利
1.1.1渲染气氛,加深理解
英语笔译课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双语语料、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及翻译技巧,大量信息集中在单位时间内呈现出来,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著名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实验证明,如果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交流、讨论表达出来,其保持知识的效果就会大大加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机辅设备的功能,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将语料呈现给学生,如电影翻译的讲授可以直接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电影翻译的时空限制、人物表情动作对译文遣词造句的影响等。
1.1.2提高语料呈现的质量
英语专业笔译课的特点在于:在呈现给学生的大量语料中,有些语料涉及到文字的读音、文字结构及文本格式特色等等,而这些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源文本的精妙之处是必不可缺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单靠教师手写,呈现语料的速度及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利用机辅设备,教师可以事先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同时英汉语文本的对比也更加方便快捷,便于学生领略译文的精妙之处或发现译文的缺陷所在。机辅设备可以极大地提高笔译课堂语料呈现的质量。
1.1.3加大课堂容量
笔译课教学需要将大量语料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如果单靠教师上课时间写板书,势必浪费大量的时间,课堂结构松散。使用机辅设备可以节省上课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将语料展示给学生们,每堂课所讲的内容也要比传统课堂多。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1.2机辅设备使用之弊
1.2.1催生教师的依赖性,束缚教学思路
机辅设备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使得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赖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误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是利用课件讲课,忽视对语言教和学规律的研究,忽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多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尤其是对于笔译课,不仅仅是信息的呈现和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如果仅仅按照课件内容,亦步亦趋,则极大地束缚了教师教学技巧的发挥,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进一步的关心和发掘,从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多媒体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在人,而不是电脑;教师的基本功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特尔公司克瑞特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依赖机辅设备,虽然可以轻松且毫不费心地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然而整个教学过程则可能如一潭死水,缺乏亮点和吸引人之处。
1.2.2培养学生的惰性,不利于思考
机辅设备在笔译课堂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输出量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思考时间的减少。教师方便快捷地点击鼠标,学生则成为了一个自动接收器,但是输出的信息太多,学生无法接收,更谈不上消化、吸收。一节课下来,学生身心疲惫,脑子里一片混乱,长期下去会对英语课堂产生恐惧,形成课堂焦虑症。而且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太大,思考的时间相对会减少,这样就成了教师忙着放课件,学生忙着记笔记,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3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运用机辅设备的笔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绝大部分被屏幕与学生的交流所代替。师生的双边活动受制于课件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忙于阅读课件内容或者记笔记,忽视了教师声情并茂、充满活力和情感的讲解及个性化的语言;对教师而言,由于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电脑屏幕,因此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减少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忽视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译课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将源文本呈现出来,经过一定的提示和讲解之后,点击鼠标将译文呈现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规律,就会下意识地等待讲授内容被点击出现后再理解,并作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而不是通过自己动脑筋产生自己的译本。这种心理上的懈怠自然引起了行为上的慵懒,进而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和沉闷。
2机辅设备使用技巧
笔译教学机辅设备的使用利弊兼具,如何充分发挥设备的优点,克服由于设备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弊端,是现阶段高校笔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在笔译课教学中采取 “Blackboard when possible and screen when necessary” 的原则。具体到笔译课教学,可以采取如下3个步骤:
经过多年的实践,相比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目前的实践性研究所倡导的行动研究,为电大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问题提出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地发现一个可控或可操作的教学现象的能力,同时掌握了如何在经过观察、反思、参与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问题的能力。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或称之为选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过程注重初始调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具体体现在项目研究的第一阶段中,选题的提出是研究者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自己提出来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就一个教学现象进行有感而发的叙述或者辩论。这个选题一定是困扰教学实践者的一个难题,并且在实践者可解决能力之内,具有可控制性和合理性。在问题归因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并且使用实证的调查为最终的依据,以期找到导致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或指明方向,学生们运用到的学习策略有观察、实验、探究、分析、综合能力等。要求学生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ana-lyticmethod)、苏格拉底式对话法(Socraticdia-logue)、原因分析法(causeanalysis)、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观察法(observation)和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学生在做问卷调查过程当中,充分使用行动研究策略,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始终坚持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使用三种以上的方法,其中必须使用问卷调查法,每位学生至少要做两个问卷调查表,其中一个是在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前要求学生调查出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另一份则是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调查出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的反馈。在做两个问卷调查时,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走进他们的学生当中、教学任务当中和教室当中,针对他们在上一个阶段中所选定的课题,设计出问题以及若干个可能是问题答案的选项,那么,如何设计出切中问题要害的题干和尽可能覆盖面广的答案选项就成为行动研究的主要任务。比较成功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自身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积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设计答案选项时,真实地倾听学生的困惑是什么,还建议学生真实地去走访他们的同行,横向地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潜在原因。在方案设计及实施阶段,即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整个实践活动注重收集日常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和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的反响和变化,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堂笔记和学生日记。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们借助行动研究实现了为行动而研究的目的,完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实践工作,做到了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构建。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教学情境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与之相随的连带问题的产生和应对策略。通过实际地去实施他们自己所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亲身体验改革进程、观察改革中学生的变化以及记录改革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实践者们获得了第一手的教学数据、直接感受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愉悦、主动地践行了教学设计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并且最终感受到了行动研究带给他们的经验和启示。在评估反思及报告撰写阶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互动与交流环境、问题与解决环境、发现与反思环境、评估与提升环境中对自身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实证基础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思。实践活动进行到第五阶段时,要求学生对前面四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做一个总结和反思。有一种公认的说法是,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实践证明,借助行动研究,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面临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他们依靠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研究和实践,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动去思考和解决教学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感知力,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行动研究在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效果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学会转变角色,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反思型学习等学习策略。学生们通过做教学设计,了解了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充分地实践了自己在电大学习期间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真实地体验到了如何做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对于学生的教学职业生涯产生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并且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科研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们给于教学设计中的行动研究更多正面的评价。对6个分校连续5届157名毕业生进行的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毕业作业或设计,将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设计这一模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肯定。问卷调查表数据显示63%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我学会了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8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记录教学过程”;7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从同行和学生中寻求思路以解决困难”;91%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做问卷调查表”;74%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活动”;88%的学生认为“我开始对教学研究感兴趣了”。
三、总结与反思
(一)存在问题
尽管行动研究增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决策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1.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不熟悉,容易和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写作混为一谈。2.有的学生选题太大,无法在规定时间和有限条件下完成;有的学生选题脱离课堂教学实际;还有些学生选题过分相似等等。3.部分学生未能就提出的问题做仔细分析和文献综述,因此也就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4.很多同学对于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监控不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对于项目研究的反思不够深入、全面。
(二)改进措施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大小各一张)、四川地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从蚂蚁和汽车赛跑的故事引入,行同一段路程蚂蚁所花的时间要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二、实践操作,感知比例尺
1.生画教室占地平面图。(出示例1)
2.出示学习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4.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明确:1∶46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比例尺还有哪些?
(3)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4600000,10∶1,1∶100和5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出示例2(2)主题图。
(1)同桌互议。这和上一题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区别。
4.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让生将此题转化成数字比例尺。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4)同桌互相列举生活中的比例尺有哪些。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mm.,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的图上,小红家到县城的距离是8cm,则小红家到县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事件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黄色、白色乒乓球若干,摸球袋子若干;摸球情况记录单。
2.每人准备1个硬币、8个红圆片、8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古代欧洲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大臣冒犯了国王,国王很生气,决定将大臣处死。但是他又不能马上把这位大臣处死,为什么呢?因为按照这个国家当时的法律,这位大臣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片,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让这位大臣来摸。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大臣会摸到什么呢?
生1:可能会摸到“生”,也可能会摸到“死”。
生2:两种可能都有。
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大臣究竟是生还是死。同学们,其实这个故事里面就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板书:可能性)。这个大臣的命运到底如何呢?学完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了。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在抛硬币中——感知“可能性”
1.师抛硬币。
教师示范抛硬币,让学生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揭示课题——抛硬币。
2.生抛硬币。
(1)出示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抛一人猜,每人轮流抛5次,在抛硬币前先让同桌猜一猜然后再抛。
(2)学生同桌抛硬币。
(3)全班交流:你在游戏中猜对了吗?想一想为什么有时猜对?有时猜错呢?
(4)师小结并板书。
(5)说一说:用“可能”这个词语说一说刚才抛硬币的情况。
活动二:在摸球中——体验“可能性”
1.体验“一定”和“不可能”。
(1)体验“一定”。
①师把6个白球装到空袋子,请同学猜一猜,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②把这个球放回去,再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③学生验证继续往下摸,会摸到什么球?
④为什么一定是白球呢?
⑤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①老师把6个黄球装到另一个空袋子,猜一猜,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②从这个袋子里面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③板书:不可能
④除了不可能摸出白球,还有什么不可能?
2.体验“可能”。
(1)小组活动。
老师往这个袋子里装3个白色的球和3个黄色的球,如果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呢?
学生体验摸球。
先出示比赛规则:①四人一小组,轮流摸球,每人摸2次后,第二个同学接着摸。②组长记录摸球结果。(是什么颜色就在什么颜色那里打“√”)③观察记录表,小组每个成员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规则摸球,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3)小结。
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的摸球活动。
活动三:在摆圆片中——运用“可能性”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色、白色两种圆片。
1.怎样摆一定能摸到红圆片?
2.怎样摆不可能摸到红圆片?
3.怎样摆可能摸到白圆片?也可能摸到红圆片?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最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话提升
1.连一连。
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反馈,课件展示结果。
2.选一选。
请选择“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填一填。
(1)太阳( )从东边升起。(2)公鸡( )下蛋。(3)老师( )是女老师。(4)爸爸( )比我大。(5)明天( )会下雨。
3.说一说。
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哪些一定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4.揭示故事结尾,渗透思想教育。
刚才故事中那个大臣的命运到底怎样呢?如果是一生一死让他摸,结果可能是生也可能是死。可是,狠毒的国王偏偏想让这个大臣死,于是派人悄悄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换成“死”字。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下大臣是生还是死呢?
生:这个大臣不管摸到哪张纸片都是“死”字,所以这位大臣一定得死。
有个好心人悄悄地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臣,这个大臣想了一夜,终于想了一个好办法。
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大臣选择生死时,这个大臣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片,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子里。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张纸,只见另一张纸上写着“死”字。大法官便说:“大臣吞下的一定是‘生’字,他不该死。”于是便把大臣给放了。这个大臣用他的智慧把不可能活下来变成了一定可以活下来,从而赢得了生命。
(出示幻灯片)大家看,这几幅图是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的图片。同学们,几百年前,人们认为人是不可能飞到太空的,我们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和创造,把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我希望同学们也要敢想敢做敢创造,把一些现在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将来变为现实好吗?
合作市第一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借助转化思想正确解比例的过程,培养转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用比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
行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把解比例转化为解方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认识解比例
1.复习旧知
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
生1: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是比例。
生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那就请同学们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教师课件出示:
6:10和9:153:0.9=1.8:0.6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指导
3.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4:6=( ):12
师提问: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外项是4和12,一个内项是5,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继续提问: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小组交流一下方法,然后在全班汇报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但我们要先把未知项设出来,可以设为x,那么比例就成了4:6=x:12,再把比例写成乘法的形式,为6x=4×12,解得x=8
师小结: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解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准备。在引入新课中,教师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解比例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问题感知
多媒体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师谈话: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世界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例题,认真读题,找到题中的信息,再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读题,收集题中的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生1:通过读题,我知道了模型的高度:实际的高度=1:10。
生2:题中还告诉我们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米。
生3:题中要求的是这座模型的高度,我们可以用字母来代替它的高度。
师小结: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比例中不知道的项就是未知项,我们可以把这一项设为x,然后再列出比例式,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理清题中的信息,为学生找到未知项列比例式作好准备。]
(2)解决问题.
师:根据我们的分析,试着解决问题吧!完成后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完成后小组互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并板书。
学生汇报预设:
生1:原塔高度是模型高度的10倍,我们可以列式320÷10=32(米)。
生2:我是这样想的,模型的高度与原塔的高度比为1:10,可以想成模型的高度是原塔高度的1/10,所以列式计算为320×1/10=32(米).
生3:我先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然后写成一个比例为x:320=1: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比例的外项x与10相乘,内项320与1相乘,得出方程10x=320×1,最后解得x=32,那么这座模型高32米.
师小结: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正确的,但有时候应用解比例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一些,那谁来总结一下用解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回答预设;先读题找到未知项,并设出未知项,然后根据题意写出比例,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进行计算及检验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限制,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原则。]
2.教学例3。
教师板书例3,2.4/1.5=6/x。师谈话;这道题与例2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解决方案。
学生回答预设:
生1;这道题是把比例式以分数的形式呈现的。
生2;解比例时也要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只不过相乘时要交叉相乘,再用等号连起来。
生3:2.4和x做外项,它们相乘,1.5和6做内项,它们相乘,然后再解方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两名同学板演。
学生完成后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解:2.4x=1.5×6x=3.75
师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含未知数的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例3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解比例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巩固方法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在教师的总结中让学生对解比例的认识有一个理性的升华。]
三、巩固练习
1、课内练习
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1、2小题,完成后再同桌交流方法及思路。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全班订正答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练习,使学得的方法很好地与习题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拓展延伸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堂小结
师:学完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
师小结:解比例是比例与方程的连接线,也是学习比例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求出比例中未知项的值,希望同学们课下做好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