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2:05
序论:在您撰写数据通信市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波长介于850~900nm的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信息的载体,发送时采用脉时调制方式,将二进制信号调制为若干脉冲信号,并驱动红外发射管等红外发射器件将信号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出去。红外接收端接收到脉冲后,将光脉冲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最终以二进制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由于这种通信方式采用的波长与无线电的波长不同,不受无线电信号的影响,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红外通信的脉冲数据传输方式如图1所示。对于发送端来说,当发送二进制数据“1”时,没有红外脉冲发射;发送二进制数“0”时,则发送3/16带宽的红外脉冲信息。而对于接收端来说,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则认为是“1”;接收到则认为是“0”。
2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设计本设计主要由单片机、红外芯片、RS485通信口等组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利用单片机来控制红外芯片的工作,每个节点都是1个单独的设备,内部含有2个红外模块,可以实现红外的收发功能,同时还集成了RS485接口,可以实现多个设备的级联。每个设备相互分离,使放置时更加方便快捷,利用RS485进行模块之间的级联,实现长距数据通信。
2.2硬件电路设计红外电路选用芯片说明书中推荐的电路,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为使电路简单,供电方便,逻辑电压与供电电压选用同一电压供电。2个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串口1与串口2上,串口3经过双向开关来选择连接到RS485通信口还是RS232通信口,单片机与红外芯片及485通信口之间放置LED灯,用来显示当前此芯片的工作状态,方便实时检测,同时还起到了故障报警的作用。
2.3软件设计本设计中选用支持IrDA的STM8L单片机,省去了转换电路,只需要设置单片机中的相应参数就可以实现红外通信模块的驱动。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软件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是在串口初始化时要将红外所对应的串口设置为IrDA模式,并使能红外无线通信功能。
3实验数据测试
数据通信的主要关注点就是通信的误码率、角度、有效距离以及波特率等。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其公式为: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本设计的模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误码的产生主要与红外数据通信模块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有关,因此针对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距离所产生的误码率做出实验测试。测试过程中将通信波特率设置为红外数据通信可接受的最高波特率115200。总共测试10次,每次发送100Byte十六进制数据,对测试数据取平均值处理之后如表1、表2所示。由图5可知,当2红外模块距离小于120cm时,数据能够无误码地传输;模块距离在140~190cm范围时,接收模块能够接收到数据,但接收的是乱码或者数据接收不全;当距离大于200cm时,接收模块完全接收不到数据。由图6可知,当2模块间的角度小于35°时,模块之间数据能够无误码地传输;当2模块间角度在40°~60°范围内时,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为乱码或者数据接收不全;当角度大于60°,接收模块完全接收不到数据。由测试结果可知,本设计红外通信模块可以在35°、120cm的范围内无误码的有效传输。采用RS485级联时可以实现100m内红外信号的全覆盖,并且可以实现不同房间之间的数据通信。
4结论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统集成;市场开发
1、系统集成
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智能拼接集成、综合布线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操作性的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综合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2、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服务领域,目前尚无严格的界定,它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系统集成不过是在解决多厂商产品整合的基础上,为开放系统提供能够与专用系统全面抗衡的软件解决方案,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系统集成行业逐步分化,一些企业成为国外产品的进口商或分销商,技术附加值越来越低;另一些企业转化为系统工程承包商,更深入地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把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积累的软件产品化,向独立软件商发展。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发展的工具和载体是网络,而网络与其它常见的产品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全程全网。中国电信的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是覆盖全国的网络,为每个客户提供服务,需要网上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2)系列性。数据网包括CHINAPAC、CHINAFRN、CHINADDN、CHINANET等不同网络,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
(3)复杂性。专业性强,需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服务以接入不同的公用网。
(4)增值性。公用网络是一个公众平台,可以开发生成众多应用系统和增值业务。
由于数据网络具有的以上特点,因此在国外发达国家中,90%以上的用户是通过系统集成商的集成服务,应用了通信网络平台。系统集成商根据用户对软、硬件设备的需求和对通信网络的理解,给用户规划建设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先进网络系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国外,网络运营商一般认为用户都掌握在系统集成商手中,哪家运营公司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密切,则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用户,就掌握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3、我国系统集成市场特点
根据系统集成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系统集成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区域市场不均衡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中,北京及沿海各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的系统集成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也围绕着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展开,因此这些区域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和行业应用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区域。
(2)市场行业化
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客户对于系统集成方案的行业特征越来越关注,希望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针对本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3)综合的专业化要求高
客户对系统集成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售前咨询、方案规划、软件开发、实施部署、售后维护和专业培训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某些行业中,如房地产、城市建设、军工、农产品流通等行业,对系统集成业务的要求更高。这些行业要求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要包含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集成,还要包括智能建筑,弱电和安防的系统集成。并且要通过系统集成使系统达到性能均匀、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扩展性强、可维护并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4)客户对集成商的要求提升
系统集成项目要求的企业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客户在选择系统集成商时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不仅包括企业的实力,企业规模、各方面相关资质认证、同类案例,还包括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团队素质、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综合能力。
(5)信息技术更新快
系统集成企业是一个技术更新飞快的行业,随着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4、数据系统集成市场开发
长期以来,集成渠道一直是一个与分销渠道平行发展的行业,集成项目更多的属“关系型直销”,但是集成市场的扩大和分销渠道利润的滑落,分销商们也开始介入系统集成领域。除了独立的集成公司之外,方案分销和增值分销的口号也成为他们分销业务的方向。甚至厂商也在试图通过系统集成业务直接做单。IBM集团下的IGS是全球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猛;在新HP四大业务集团中的支持与系统服务部门,集成服务也是重要的一块;联想更是一方面借助“IT one for one”覆盖中小企业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汉普涉足高端的咨询服务,系统集成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1行业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成为集成商的两种选择
一方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集成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集成商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行业,深入研究行业规律与现状。2002年初,亚信购并邦讯,从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电信市场占有率,就是其进一步专注电信系统集成市场的例证。
另一方面,许多集成商在优势行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行业,实现跨行业运作。凭借原有软件开发能力、市场推广经验、服务体系在其它行业市场共享,做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增值。
现在,大的集成商如神州数码、长天等基本上都有自己专注的行业,然后发展几个相关行业。这时候行业之间开发资源的共享、成熟方案的复制就成为可能。一旦能够成功复制到相关行业,就将实现在核心行业长期积累起来的软件开放能力、市场推广经验、服务体系的共享,做到公司资源、发展空间和利润的最大增值。
4.2行业市场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成为集成商今后发展的两个方向。
集成方式向多业务基于Internet的架构转变在网络化与信息化的今天,系统集成也改变了过去架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特征,转向了多业务的基于Internet架构的集成方式。
像金融行业,集成已不再是一个新技术或某些新产品的应用,而是如何很好地将金融行业的特征(业务特点、管理模式等)与IT行业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进行结合,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的能量去推动企业网络化的发展。未来几年,金融业更加专注于企业网络应用的新业务。而电信业,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从规模竞争转入服务和效益竞争,这样的竞争环境使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汇聚在决策管理体系、以市场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服务体系上,以及市场细分和差异服务、应变能力和新业务的开发能力上。显然,集成商为这两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是多样的和全面的。
结语
在数据通信系统集成市场中,中国电信一方面为公用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做好网络技术支持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国性的各行业网络接入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网络应用系统的产品化速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薛兴华.数据通信系统集成市场亟待开发[J].产品与市场,2000,1.
【关键词】长距离传输 衰耗 色散 掺饵光纤放大器
最近几年,电力光通信系统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各地基本完成了地区网、省网、主干网三级网络的建设。基于变电站分布广的特点,部分省网、主干网光通信建设必须采取长距离传输方式来减少中继站的建设,以达到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利用光功率放大器实现长距离通信传输进行了论述。
一、长距离传输主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而言,长距离通信传输主要是指无中继距离超过100km的传输通信。对于普通的传输系统由于衰耗、色散等问题无法达到相关要求,所以对于长距离通信设计而言,必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线路的衰耗。线路的衰耗主要包括线路本身的损耗,活接头的损耗,系统的通道代价以及光缆损耗的富裕度。其中,线路本身的平均损耗依据不同光缆的质量,视具体项目情况,可能会从0.21dB/km到0.25dB/km,如果光缆的平均损耗本身就超过0.25dB/km的话,则说明此段光缆质量并不是很好,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建议不使用这样的光缆;活接头的损耗一般按0.5dB/个来计算;对于L1.2和L4.2的系统而言,其通道代价一般是ldB,而对于L16.2和L64.2的系统而言,其通道代价一般是2dB;对于光缆富裕度的选取,目前并无标准规定,目前一般可取5~8dB。(2)色散问题。随着脉冲在光纤中传输,脉冲的宽度会被逐渐展宽,当展宽超过一定的容限后就会导致接收端误判“0”和“1”,从而产生误码影响系统整体性能。一般而言,L16.2的系统的色散容限是1600ps/nm,按20ps/nm・km计算,折合是80km(G.652)。色散容限的劣化程度通常是与速率的平方成反比关系的。当超过色散容限后,就必须进行色散补偿。(3)非线性效应。对于长距离通信中,非线性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直观反映出来的就是对入纤功率有一定的要求,对于2.5G及以下速率的系统,可支持17dBm的入纤功率,而对于10G系统而言,则要求入纤功率不得超过12dBm。(4)光信噪比(OSNR)。对于长距离通信系统而言,OSNR也是个关键的指标,对于2.5G系统,一般要求OSNR不低于20dB(包含通道代价),而10G系统则要求不低于26dB(包含通道代价),622M系统一般要求不低于14dB(包含通道代价),155M系统一般要求不低于8dB(包含通道代价)。
二、实现方案
(1)对于衰耗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配置不同型号的放大器进行功率补偿。依据放大器的应用位置,可分为功率放大器(BA)和前置放大器(PA)。另外,目前国内部分厂家开发出了转发式EDFA(RT-EDFA),该设备同时采用了光信号转发和光放大技术,可将2.5G及以下速率系统的光端机发射出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和放大,然后通过高色散容限的发射机转发输出再经过EDFA进行功率放大,达到了功率提升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色散容限,且可以输出指定的工作波长(主要就是1550.12nm),方便后续配套使用PA。
(2)对于信噪比,除了有针对性地配置上述各种ED-FA设备进行功率提升外,对于一些跨距非常大的应用场合,还需要配置相应的FEC设备或喇曼放大器。其中,目前国内2.5G FEC设备编码增益可达到8dB。对于2.5G系统,若采用了FEC设备,则OSNR的容限可由20dB降低到12dB,10G FEC的编码增益可以达到6dB,若采用10GFEC设备,则OSNR的容限可由26dB降低到20dB。喇曼放大器配合PA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光功率,同时,由于其噪声指数是负值的特性,可有效改善信噪比。(3)对于色散问题,除了采用上述FEC及RT-EDFA等设备提升系统色散容限范围外,还可以考虑配置色散补偿模块(DCM)进行色散补偿。对于1550.12nm波长的系统可采用光栅型的DCM进行色散补偿,对于未知波长的可考虑采用光纤型的DCM进行色散补偿。(4)对于非线性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发射端入纤功率的限制问题,通过对信号光脉宽调整,可以使入纤功率阈值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目前部分厂商已集成到FEC中。
三、配置实例
以某地区10G系统实现为例,长距通信时要求采用接收灵敏度是-20dBm或更高灵敏度的设备,发光功率范围典型是-2~+2dBm。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无冕之王
单纯按照市场份额和混迹企业网的历史来说,华为似乎算不上企业网市场真正的“王者”,然而,它的出现曾经严重冲击了市场头号“种子选手”思科的长期垄断地位、大幅拉低了国内数据通信产品的市场价格,以至于思科在2003年向华为发起了知识产权诉讼;它的血脉曾经繁衍出国内数据通信市场最被看好的黑马――港湾网络,以及迄今占据国内企业网市场头把交椅的合资公司H3C;当它将合资公司H3C的股份卖给了3COM,因此受不竞争条款约束,18个月内不能涉足H3C业务而退出市场时,不只一家厂商在当年的渠道大会上额手称庆、积极布局如何利用“华为空窗期”抓紧抢占市场――这种对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足以使华为成为企业网市场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4年来,华为经过了出售H3C股权后的市场静默期,按部就班地开始重新组织团队、认证和招募渠道、调整组织架构、梳理产品线。直到2011年3月,一切准备就绪,华为高调签约神州数码作为数据通信产品的总代,正式打响了重返企业网市场的信号枪。
华为中国区行业市场部部长陆隽表示,目前华为公司主要有三大核心业务:企业网业务、运营商业务、消费电子类业务。也就是说,企业网业务将与运营商、消费者市场成三足鼎立之势,承担起华为未来业务增长的重任。
“2010年,华为企业网中国区行业业务收入达59.3亿元人民币,全球行业业务收入达20亿美元。2011年,我们中国区的业务收入目标为100亿元人民币,全球行业业务收入目标为40亿美元。”陆隽在签约仪式会上宣布。而在2010年5月的一次新闻会上陆隽曾表示,华为2010年的企业网销售目标是60亿元人民币,2011和2012两年的目标分别是80亿元和100亿元。100亿元目标的实现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年,显然华为对企业网市场的发展前景比以前更加乐观。
三进二出为哪般?
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大约仅仅占到华为整体业务的1/20左右(华为2010年未经审计的销售收入达1850亿元),然而它代表的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方向。
在企业网市场,从1998年开始数通产品销售、到2003年成立合资公司H3C,从2006年6月收购港湾、到同年年底出售H3C股权,再到如今的再度回归,华为已经经历了三进二出。为何此刻重返?
“全球电信业已经步入成熟期,电信市场不可能再现过去的飞速增长;此外,华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的电信设备商,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对有限。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大发展却开启了企业网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这对华为来说无疑意味着新的、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一位电信行业分析师这样认为。
“2010年思科拓展了服务器产品线、HP收购了3COM,未来IT市场的竞争格局就是拥有主网络所有产品线(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的大厂商之间的比拼。华为同样拥有这些产品线,目前虽然没有HP和思科大,但绝对是不可小视的厂商。”一位曾经的华为金牌认为。
目前,华为正在加速企业网建设。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和ICT的融合,华为的组织和战略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企业业务成为华为战略调整后面向未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在企业网业务方面,华为共有企业基础网络、企业通信、数据中心、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五大类解决方案。其中,基于云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企业应用将是华为企业网业务的重中之重。”陆隽表示。
据了解,目前华为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的产品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等传统数据通信产品以及网络管理、统一通信等解决方案,陆隽表示,华为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针对数据中心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
2010年年底,行事一贯神秘低调的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在“华为云计算会”上亮相讲话,足见华为对云计算这一IT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重视。此次重返企业网的华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腾“云”而来。华为能否在企业网市场刷新历史的成绩、复制电信市场的辉煌?或许正如任老板所说的:“怎么适应未来的新世界?华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链接
华为企业网发展历程
1994年8月,华为北京研究所成立,专门从事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1996年5月,华为推出第一款面向企业级市场的数通产品Quidway 2501路由器;
1998年7月,华为成立数据通信行销部,专门负责数据产品销售;
1998年10月,华为公司渠道拓展部成立;
2000年3月,华为企业网事业部成立;
2003年11月,华为与3COM成立合资公司H3C,开拓企业级数据通信市场;
2006年6月,华为成功收编企业网市场黑马港湾网络;
2006年11月,华为同意向3COM出售H3C 49%的股权;
2008年9月,华为摆脱不竞争条款约束,重新进入企业级数据通信市场;
2009年年初,华为重新开始企业网渠道认证和招募工作;
2010年年初,华为成立全球企业网市场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通信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我们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解析了我国通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市场通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通信市场走过了从完全外购到自主创新是曲折发展过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通信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通信市场投资达1.5万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市场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通信市场的一块重要的市场。
一、我国通信市场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通信行业在移动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集群通信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是我国通信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数据通信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通信逐渐成为通信市场的又一个新增长点。从全球来看,通信产品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空间依然旺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速,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
我国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网络、终端、以及配套设备、测试环境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信息、科研、教育、金融、工商、财税等领域纷纷利用现有的通信条件,建成了各类通信网络。但是我国通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明显,在通信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通信市场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二、我国通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解析
1.宽带业务将保持持续增长
发达国家的宽带发展经验表明宽带业务增长的周期效应明显,我国目前处在宽带业务的成长期,未来我国宽带将实现增速发展。目前,中国宽带市场正在经历窄带向宽带的演变,宽带接入走向宽带应用,以及宽带应用内容的变化。互联网运营商在合作机制方面的积极探索,带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开始形成,通信市场的网络增值服务已经取得了有效进展。另一方面,我国宽带业务的资费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宽带支撑大量的数据业务,解决介入的问题、汇聚层、传输和交换层的瓶颈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全IP和光网络会成为重点。2011年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或投资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愈发明显。长城宽带、中电飞华、铁通等等宽带接入商近年也获得了大幅扩张的机会,促使宽带用户规模激增,并带来设备市场规模的上升。
2.通信市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未来中国通信业务仍将会保持快速增长,我国通信市场现有的网络容量将难以支持多种形态的用户总量。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及市场规模均有比较良性的增长,预计到2011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4.3亿,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851亿。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11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费占比低于50%,已经从2009的58%减少至42%。但是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的巨大市场,移动通信用户增长仍是拉动我国电信运营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用户在娱乐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对商务、教育类应用的需求,娱乐、内容需求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要需求。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发展仍具备规模增长空间,并继续拉动电信运营市场发展。
3.通信系统成本降低
从当前通信市场的通信系统成本角度看,今后的设备和终端的成本会继续降下去,同时通过革新运营模式也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传统通信运营商SP的模式围绕基地业务建立合作的模式,2012年这类相关厂商也会借助运营商数据业务的发展短期内快速发展。成本的另外一个含义是节能,节能更多的是指电源转化为实际业务需要的能量的效率。就是不影响网络功能性能的前提下,终端的体积和功耗的减少。
4.3G终端市场将迅速扩大
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未来几年内,全球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是CDMA市场增长速度放缓;WCDMA市场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北美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欧洲等地增长较快;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通信设备的增长速度十分明显。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牌照已于2009年1月发放,标志着中国3G手机市场正式启动。3G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业务的多样性。随着计算机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移动通信终端的融合表现在业务的融合与产品的融合两个方面。从2011年6月份开始,中国3G驶入了快车道,3G用户迅速增加。3G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企业,3G将改变现有的运营市场布局,促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它是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参考文献:
[1]钟嘉强.亚洲电信市场何处去.通讯世界.2001(06).
[2]尤肖虎.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研究发展展望.2002海峡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2002.
三大运营商在不遗余力地建设3G网络,研发3G新业务的同时,都面临同一个命题,即什么样的用户是3G目标用户?中国的3G用户在哪儿?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结构。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渗透率近40%,农村市场的渗透率不足10%。在城镇市场,尽管渗透率较高,但用户构成仍是以中低端用户为主(ARPU值
从用户角度看3G的卖点,主要有两个:上网速度快和视频通话,由此可衍生出种类繁多的多媒体应用。从运营商角度看3G用户的特征,也主要有两点:一是高端用户(有能力支付价格明显高于2G的3G业务收费),二是时尚人群(有热情尝试内容明显丰富于2G的各类3G业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用户消费行为分析,传统意义上的高端用户,其ARPU值贡献主要在语音通信,相当一部分是漫游语音通信(即商务人士),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数据通信需求。准确地说,他们还没有培养起数据通信的消费习惯。因此,3G用户不是简单的2G高端用户迁移,还需要甄别、引导和培养。
那么,具有上述3G特征的用户在哪儿呢?毋庸置疑,在城镇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个市场的移动用户渗透率已经很高了,用户增量市场很小,发掘的目标自然是用户存量市场。3G不是从天而降,可以自由地拓展用户疆图,它必须依赖于现有的2G用户市场。这就意味着,在2G上相对弱势的运营商,必然要从2G强势运营商那里争夺用户资源。
【关键词】 电子数据通信 网络资源管理 应用分析
随着数据通信企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远远的不能满足现有模式的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从我国现今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实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
一、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理论分析
1、相关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理论。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就是在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以自身实际的发展条件为依据,从而对整个社会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处理,使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能够正常的传输,并安全可靠。而在我国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对数据通信中存在的基础信息数据处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数据通信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而有利于数据通信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为,目前数据通信技术的网络资源管理还没有明确的系统管理要求,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这也就成为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阻碍。
2、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其中,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主体框架就包括:网络文件服务器,主机终端模式,网络客户服务端等。这些不同的应用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使用中都与企业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进行系统数据信息整合,并与系统中正常运行的数据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使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其使用性能,并合理选择ASP、NET技术与MS、SQL、SERVER技术。
二、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1、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析。目前,我国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包括三大类数据通信专网:固定语音通信、宽带互联网通信技术、数据专线等,而网络资源的拓扑结构也为星形拓扑结构。它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负责企业设备的数据信息交换,汇聚层设备转发及管理接入层设备数据信息,路由器,接入层设备与传输资源系统为客户端设备与汇聚机房设备中的数据进行通信控制。而从整体数据的信息网络中分析,通信网资源管理的系统结构就包括:数据通信设备和相关的信息传输设备,而通信设备中的光电缆类资源则包括:电信号的传输设备,连接光电缆的系统设备。并且,数据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也可分为三个模块,包括:传输数据资源管理模块、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和客户端资源管理模块,并且,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它的使用可在现实工作中实现网络机房数据设备资源与设备连接情况的管理,从而有效的降低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难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
2、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结构设计的理念。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设计结构有一独立的形式为概念理论结构设计。它是数据库中DBMS的独立支持系统,它可以认为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发展的媒介,它可以充分的反应现实世界的环境,包括:信息实体与信息实体之间的联系性。同时,这种联系性也有利于数据信息向网络资源信息的模型转变,如:其中的网状、层次、关系等。这种概念性的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用户理解,方便与不熟悉电脑网络应用的客户进行意见的交换,从而使更多的数据通信网络用户参与到资源管理系统当中,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效率。
3、数据通信资源的逻辑管理设计。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的设备主要包括:ERP编码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地、软硬件的编码、设备的配置信息、入网时间、机房的编码号等。数据通信网络设备的端口信息包括:端口的编码、名称、ERP的编码及类型。还有传输设备的端口信息包括:传输端口的名称、编码、所属设备的ERP编码及类型等。
结语:总之,我国目前的数据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发展中势头良好,有利于企业对其数据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对数据通信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从而达到数据通信网络资源信息共享的效果。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对其不断完善,从而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创新能力更强。
参 考 文 献
[1]张伟斌,姜宏伟.建设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探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