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56
序论:在您撰写除法的计算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网络图 计算机算法 显示方法 探究
前言:
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计算机技术渗透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中都运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图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不管是在定性上还是在定量上都显示出优异的特性。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图的计算方法和显示方法成为最主要与核心的技术,并成为网络技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分。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本文主要是研究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网络图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隐藏在便利生活下,不管是在电力网、通信网还是电路网络,网络图甚至与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运输也密切相关。在网络图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要求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的形式,网络图中最关键的元件数量和参量等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拓扑成计算机从而进行语言识别的,像这种进行识别的语言理解为网络图。
对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为在屏幕上快速生成网络图技术提供有利的支持,然而反映现实生活则是应用于电路的规划和模拟中;另外,网络连通性计算可以为VLSI工程进行布线带来促进的作用,并且在电路工艺中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将其技术应用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运输的费用,不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还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也的工作效率。
二、关于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探究
2.1对点符号全控制算法的探究
点符号是在2005年J.E Dunbar定义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成为研究部占优问题中的主要理论。这种点符号全控制算法是点符号进行改进后的一种模式。符号全控制算法与符号控制算法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符号控制算法必须要满足点在其闭邻域上方可进行;而符号全控制算法对空间领域要求并不高,它是可以在开邻域中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其研究的领域能够得到很大的拓展。符号控制算法与符号全控制算法还有一点不同就是:相关的研究人员在其中作了极限度的应用,其最小和最大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定,与此同时,还为一般网络图做出符号全控制算法数的下限。因为其研究方法是需要通过符号全控制算法数图像而进行的,因此对下界问题提出更新的同时,也公布出满足下界的具体网络图。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有人对该理论提出新观点,我国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了更新的网络图符号控制的边界,改进后的边界比原先的边界更具有适应性。11年以后网络图的符号全控制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充实,使得符号全控制算法显得更完整,更为完善,唯独有反符号算法发展成为反符号控制算法,为有关研究者对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定的基础。改进后的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仍旧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者通过发现网络图拓展思路从而体会到其研究过程的快乐,也是对网络图符号全控制算法的再次完善。
2.2对网络图的边符号控制算法发展史以及相关研究
边符号控制算法的概念是由徐保提出的,通过对m边最小符号控制算法数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图控制算法理论的相关内容。在21世纪初,徐保根据树的界限从而了解了普通的网络图边符号控制算法的上界和下界,并掌握了边符号控制算法的准确值,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徐保进一步了解了边符号控制算法数的上界和下界。
边控制算法中的减控制算法与点控制算法中的减控制算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边符号控制算法变化后的形式,但比起点边控制算法来说,减边控制算法在研究中的难度会更大,因为研究时间也短,因此目前为止,仍旧没有太多研究成果。接下来对其进行更多的探讨。
2.3对网络图显示方法的探讨
如上对边符号和点符号做了相关的介绍,那么接下来就对网络图的显示方法做出介绍,该项内容的重点就是需要在屏幕上绘制出网络图,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相关数据的输入、添加边、添加点。
网络图的绘制要点:在绘制网络图的时候,要把新添加的边和顶点用不同颜色给标注出来,同时还要删除边,保证不能出现孤立的顶点;在删除相应顶点的时候,要把顶点相关联的边也删除掉;对于每一个删除的操作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从而方便以后的查询。
在输入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先让使用者在屏幕上依次输入网络图、指令,然后再输入相关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包括顶点的个数、边数目、顶点坐标、顶点和边的编号等,最后一步就是对邻接多重表的创建,把信息数据输入这个创建的邻接多重表中,这就是数据的输入过程。要强调的是,在顶点和对边的数据输入环节,一定要先输入顶点或添加边的指令才能输入新添加的数目,新添加的数目包括边的起点和终点,新添加的顶点数目数,新添加的顶点编号,紧接着再对创建的邻接多重表做出修改并进行命名。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添加顶点对应边,不然,就会造成新添加顶点的孤立性,也会使得网络呈现不连通、不完整。
三、对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改进研究以及后期的期待
3.1网络图相关理论的改进研究
网路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本文通过对边符号控制系统和点符号控制算法等方法的相关研究,对计算机的显示系统也做出分析,而且得出新的网络图显示和查询系统。
通过对相关结构和算法的应用,从而构建成新的查询和显示的系统,然而这个新的系统却是不稳定的,而且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说能对网络图做出多次修改,比如对边和顶点的多次删除和添加,这样一来,在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给数据的调出或者查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出的图像也会模糊、缺乏生动。
因此,在进行多次删除或者添加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数据库并在数据库里存储相关的操作记录,以便于对数据的查询,而且在查询和显示系统的构建中要考虑到最短路径和连通性的查询,这样做对整个系统来说也是起到了完善的作用。在对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要求对不同的对象做出 相应的改进,比如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对网络图计算机的算法和显示方法的要求就不同,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问题和一些特别的规则细节。
目前看来,对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的方法的相关研究仍旧需要对人力、理论知识、实践等加大投入力度,力争研究出更适合社会各行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网络图技术。
3.2对网络图理论研究的期待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因此为了满足时展和计算机中对于计算量的需求,需要将知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的联合起来。尽管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明显,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科技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在如今这个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被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并得到研究者的更多关注与支持,对相关研究的不断创新不仅需要及时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对其研究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定位,从而让该项研究创造出更大的现实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刘晓飞. 探究网络图的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 2016, 22(2):86-88.
解决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如若除不了,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以2835除以27为例,本题中先用2除以27,除不了,然后再用28除以27,等于1写在上面,余数1写在下面,以此类推。最终结果算出是105。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学模式 方法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繁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可再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应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鼓励法
现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5-02
一、引言
Iphone的出现,android的普及,一些网游(唯美的画面以及高难度的动作画面等)游戏的出现、物联网的兴起,都代表着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物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日常生活与计算机愈来愈紧密,在金融、物流、通信、娱乐、监控、科研、视频会议、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改变了人的生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简化工作流程,节省大量工作时间,计算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完成大量的数据远程传输并能远程索取信息。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应用。
二、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计算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目前,《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两大突出问题如下。
1.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教课的对象都是大一的新生,都是刚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变,家庭原因,地区差异等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从头到尾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平时只是看着别人敲,自己没有亲身接触过,导致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而有部分学生以前用计算机上过网打过游戏,他们存在的误区是自己已经会使用计算机,懂计算机,至于对计算机基础课并不是特别地在意和感兴趣。
2.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中学有任课老师跟着,督促着学习,和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属于灌输式教学。大学强调的却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问题。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教材问题将成为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从调查统计,认为目前的教材水平为满足要求的占6%,不满足要求的占了24%,基本满足占70%。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改进教材的建设及使用。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教学,我们需要时不时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住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教材的更新关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上课课件内容的调整,让学生获得更新的知识,让学生觉得老师们也在和时间赛跑。当然,我们要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时间,不可能不定期地去更换教材,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教材的稳定性,可以在一些基础概念上多花功夫和时间,及时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或者是最前沿的技术,在课程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当前社会的最新、使用的比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并且在教材编写以及理论课、实验课,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层次问题以及专业的方向,在教学举例的同时可以偏向学生所在班级的方向及层次举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应用。
2.分配课时比例。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分配不是很均匀,存在课时压缩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加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际操作课时的比例。
3.理论与实践结合,分层次教学。为以后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熟练运用学校所学计算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论课与实验课进度要相统一,避免时间上的脱节,理论课上老师可以边讲述内容边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课上老师可以就上节理论课进行指导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实验的流程一般都遵循不断的调试、修改、再调试的过程。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能力: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通用素质与能力是指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努力开拓,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专业研究课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学到大学的转换,大学与中学的区别。教学内容其次,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最后,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入性。优化组织形式,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开展计算机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个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而要靠一个团队,靠组员的分工合作创造性的完成。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团体协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或布置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趣的任务、问题、或习题。用任务、案例、实例及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解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措施。适当加强作业的训练与交流,展示优秀的作用、示范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学生畅谈一些关于计算机当前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技术。创建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经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课进行实训(考察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明显可以看到2010级的学生比2011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了很多,并且在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观念,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更好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利,刘祖照.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4,(01).
[2]杨露,等.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4]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3,(12).
关键词: MOOC 微课 视频 计算机基础
一、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普及的地区差异等,学生入学时计算机能力相差很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面临很多问题。目前快速发展的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教学方法多样,不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既可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MOOC、微课、翻转课堂虽然是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需要有教学视频资源,教学视频资源虽然可以借鉴网络上“名师+名课”的一些资源,但是如果需要一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资源,教师自己录制是更好的选择。笔者就录制视频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二、教学视频的形式
1.拍摄式
使用摄影机进行教学视频的拍摄是很常见的视频录制形式。可多用于课堂实录,也可用于实地拍摄、情景剧拍摄、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通常此种方式需要专业摄像团队完成录制,后期剪辑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前期准备
研究发现,短于6至9分钟的视频学生更容易看完。根据时长,明确教学的主题,针对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制作课件,最好制作出一份脚本,在脚本中标出每一段讲解的内容、实现形式等。
(2)拍摄过程。
视频制作环境的不同,拍摄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视频制作环境有随堂录像、演播厅、录播室、办公桌旁几种,以随堂录像为例,通常教室里需要三台摄像机,第一台在教室后面正对着教师,高度与老师相同,拍摄到整个黑板的场景,第二台稍微靠前些相对第一台侧出一定机位,用来拍摄老师的中近镜,第三台在教室前面老师的侧后方,用来拍摄学生。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表现要自然、大方,语速要比平时课堂讲课稍快(185单词/分钟~254单词/分钟)。
(3)后期剪辑。
视频的剪辑包括素材的导入、素材的拼接、裁剪、加入其他多媒体素材和导出等。使用摄影机进行教学视频的拍摄,要先将拍摄素材导入电脑及剪辑软件中,常用的软件有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在导入素材的过程中,如果素材无法导入成功的话,很可能是素材格式不匹配,可以使用“视频编辑专家8.6”转化格式。当将所有素材导入剪辑软件后,如果视频是分开几段进行拍摄的,先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拼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授课过程,再将视频中的错误等剪切掉,需要背景音乐、字幕等再依次加入,最后导出视频,常见格式有MP4和flv文件。
2.录屏式
录屏式能够将操作过程的屏幕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比较适合于操作性强的课程的视频录制。录屏时需要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如果需要教师出镜还需要一个摄像头。研究表明,教师是否出镜对学习者的记忆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更长。录屏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教师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缺点是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自己讲,容易枯燥和缺少激情。具体的步骤也与使用摄影机进行视频录制相类似,包括:准备阶段、录制阶段和后期的编辑阶段三大部分。
(1)准备阶段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哪些内容适合于录屏,其次确定教学主题,针对主题,进行6至9分钟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确定是否需要课件,比如计算机基础中讲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PPT课件,OFFICE操作部分就不需要课件,因为这部分都是操作,教师通常边操作边讲解,只需要列个提纲(如下图),将知识点罗列出来,教师将操作的过程和讲解声音录制下来即可。笔者认为OFFICE部分特别适合于采用录屏方式,因为教师要通过大量的鼠标操作演示操作方法,随堂等拍摄形式无法更清楚地展现。另外,为了避免教师讲解时说错或口头语太多,最好准备一份脚本,在脚本中标出每一段讲解的内容、实现形式等。
(2)录制阶段
当准备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录屏。录屏要确保环境安静,应关闭风扇、空调等一切能够引起噪音的声源。录制屏幕的专用工具有很多,笔者使用的是超级录屏8.6,这款软件使用简单,而且免费,录制屏幕范围可以选择全屏或自定义区域,可以选择录制电脑声音、麦克声音,可以选择是否录制鼠标,文件类型有avi和flv两种,但是这款软件不能录制摄像头。另一款使用最广泛的教学视频制作工具是CamtasiaStudio,它除了录制屏幕外,还可以录制摄像头,还提供如视频的剪辑、添加形状、添加字幕等多种功能,文件类型为mp4。
(3)剪辑阶段
因为超级录屏8.6软件录屏导出的视频文件格式是flv,此类型Camtasia Studio不支持,所以如果用Camtasia Studio剪辑,还需要先进行格式转换,格式转换之后的缺点是图像变得不清楚,如果剪辑仅仅是视频的合并、截取,建议使用“视频编辑专家8.6”。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录制了教学视频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边观看视频边进行操作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观看视频,虽然视频拍摄需智力与体力同时投入,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准备充分,提前设计好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教学环节、拍摄形式等,就会为后期的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与技能。但要了解学生喜欢的是非正式的、更亲民的录制风格,教师讲课时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形式,使摄制的课程在讲述知识点的同时尽量生动活泼,制作出一个优质的教学视频,才能更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1]Philip J.Guo,Juho Kim,Rob Rubin,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C],ACM 2014 Article Bibliometrics Data Bibliometrics.
[2]René F.Kizilcec,Kathryn Papadopoulos,Lalida Sritanyaratana,Showing Face in Video Instruction-Effects on Information Retention,Visual Attention,and Affect[C],ACM 2014 Article Bibliometrics Data Bibliometrics.
[3]张生,王丽丽,苏梅,等.微课程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2-7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驱动;自主性学习
在当前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应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今后信息时展的重要人才。学习计算机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满足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专业化的学习,真正的将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自己的一项才能,下面笔者就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点主要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差异化影响,教师掌握不好整体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或者上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相对熟悉,他们认为自己对计算机已经很了解了,太基础的内容不愿意再去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因为农村教学条件限制,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直接讲的太难,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所以操作性较强,实际上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的,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角度出发的,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根本就不会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重视起从广度的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指导,要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了解更多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自主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与相关的等级考试相互结合起来,让计算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互一致,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了论述。
2.1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驱动的方式主要是从实际的案例作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演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且将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将抽象化的概念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入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对计算机的内容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要精选,将趣味性与综合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例如在教学Word一章时,我通过展示教材中“学生电脑简报比赛”作品,使学生对Word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面对着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然后我再展开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教他们如何设计电脑简报来实现各个知识点的传授。
2.2采用“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
上机实验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Windows”后,我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例如:“我想让Window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呀?”。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感到这门课程讲授了许多他们过去不了解或没有正确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而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因为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较快、较好地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3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采用考试的方式,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需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以引进无纸化考试系统建立试题库,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练习或形成性评价。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传统的考试形式很难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考试形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学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对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因为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抽象化的内容较多,所以一旦教学方法掌握不好,那么就无法拥有专业化的技能,在今后步入社会以后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说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佟国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计算机技术应用版),2012(6).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中,笔者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枯燥、难以掌握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全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学生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准备环节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棒,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必须围绕其进行。教师在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应将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要分析出大纲中的基本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要考虑如何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为原则,将全部教学内容的各章节按关联程度划分为数个教学单元,并编写出教学计划和导学提纲(习题),注意与实验教学内容相衔接,确定教学目标和实验的具体内容。
2.教案及教学场地
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准备好教案(或讲义),教案中要明确每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实践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便于理解,用确切的词语使学生清楚的知道该次实验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大纲,做到简洁,便于理解和操作,能让学生清晰知道该次课程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教师还应在教学之前,按照教案的要求对每个实验项目预做一遍,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找到基极问题的办法。另外,还需对机房的计算机试运行,对有故障的计算机及时进行维护或更换,以免因机器故障而浪费学生上机时间。
3.课前预习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师努力地教的同时,学生也应该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模式要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先复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然后按照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完成导学习题,并列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对此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和内容就有了了解,这样教师的讲解就会轻松很多,学生也能更快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时,为加深学生的印象,首先要对理论知识做一简要的回顾,因为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前提,然后请学生提出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普遍和难点问题教师应在教授过程中进行重点分析和解答。在实验课上,如果先把教学内容及实验步骤从头到尾讲述一遍,虽然学生听懂了整个操作,但一到实际操作,还是存在不能完成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老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分离,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学同步很重要,运用同步的示范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示教要精、要准,要抓住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自学过程中提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重点、难点,作简要陈述和重点讲解,每次讲解的时间不要太长,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着重强调操作要点,阐明容易模糊不清的概念及步骤,同时布置此次实验课需要同学自己去操作的实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大屏幕投影仪播放教师机器的操作过程及其实验内容,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及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教学效果较好。
三、实践环节
学生上机学生了解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后,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以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比较普遍的问题集中起来,分析其原因,然后对于共性问题在适当时间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和,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万一遇到自己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切不可敷衍学生,应告诉学生待查证后再解答。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再实践去解决问题。在上机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淳民.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大学物理》2000(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