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精神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6-14 16:31:53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精神的价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精神的价值

第1篇

关键词:法律价值;体育精神; 正义; 公正;秩序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1-0061-04

Abstract:Law values and sport spirits share the same ideal objectives, including justice, freedom, rightness, order etc., which are all belonging to consciousness. hus law values and sport spirits have high coherence essentially.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realize sport spirits, we should use laws fully.Cultivation of law consciousness, comprehensive legislation, strict execution of law and fair judicature are needed absolutely in promoting and realizing sport spirits.

Key words:law value; sport spirit;justice;rightness;order

法律规范和体育规则本质上都是人的行为活动准则,不管是在实然层面的规则产生与实现过程上,还是在应然层面的价值判断与理想追求上,法律规范与体育规则有诸多共通之处。在这些暗合与共通之中,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价值与体育精神的契合,两者都坚持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对有秩序竞争的维护,对不正当竞争的排斥与反对。因此,本文从法的价值与体育精神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法律价值理论,演绎二者的共同的基本价值理念与追求,最后从实证的层面分析如何依靠法律的作用促进体育精神的实现。

1 法的价值与体育精神的本质属性

一般来说,法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法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即法律价值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法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1]在法学研究中,“法的价值”这一术语因使用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其一,用“法的价值”来指称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人们以此来评价一部法律的好坏。其二,用“法的价值”来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增加的价值。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公民自由、社会秩序稳定等。法律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社会价值目标予以保护并促进其增加。这种价值构成了法律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因此称为法的“目的价值”。其三,用“法的价值”来指称法律自身所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法律在形式上应当具备的某些值得肯定的或“好”的品质。在这三种意义的价值中,法的目的价值是核心内容,所谓“价值评价标准”和“形式价值”都应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一般认为,公平、正义、秩序、自由和效益应作为法的基本价值。[2]从性质上看,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法的价值则是法律这种社会规范的内在精神特质和人们对于法律的意识观念。

与法的价值相似,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精神意识层面的东西。没有哪个学者为体育精神严格地定义过,这并不是现代体育或体育精神的缺憾,精神属于伦理的范畴,现代体育精神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复杂的思想道德体系,无法以一种固定化的理论模式来断然地概括体育精神。所以,体育精神留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抽象,这种抽象的精神在现实体育活动中内化于具体的体育规则与规范中,或者演化成为人们观念中的超越现实的体育理想。用概念化的语言来说,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运动智慧与进取心理的意识总和,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它能造就和反映人的某种高贵品质,是人的精神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够为社会所接受的积极意识。[3]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和体育规则所蕴涵的基本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对体育属性的评价与追求。对于体育精神的具体内容,不同的研究者做过不同的界定,主要包括:拼搏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革故创新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开放观念和全球意识,等等。[4]

从基本属性上看,法律价值和体育精神二者都是精神意识层面的问题。法的价值反映了人们对法律自身属性和法律运作过程的评价与追求,反映了法律本身的特性,具有主观和客观统一的特点。体育精神同样反映了体育活动和体育规则中所蕴涵的基本价值追求,反映人们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规则的基本评价与理想追求。与法的价值一样,体育精神同样具有主客观统一性,从体育活动中产生并不断指引体育活动和体育规则的发展。因此,法的价值与体育精神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暗合和共通之处,两者在基本的理念内涵和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2 法的价值与体育精神的契合

2.1 法的效率价值与体育竞争精神

现代社会的法律基本上都有或应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和宗旨: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分配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最终促进社会和社会经济以比较高效的模式向前发展。这些要求在法律中就表现为法的效率价值。而从运动个体和具体运动项目的精神风貌要求来看,体育精神最集中地体现为竞争精神。对动员来说,最大心愿就是通过比赛在运动会上打破记录并获得奖牌,在体育运动史上写下自己的辉煌。“更快、高、更强” 的奥林匹克格言充分体现了顽强拼博、锐意进取的竞争精神。

法律通过产权关系维护和保障人们的物质利益,鼓励人们合法地创造和追求自己的利益,鼓励人们在社会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中进行商业竞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体育活动通过完整的竞技规则和现代化商业运作来鼓励运动员拼搏进取,既实现运动场上的奋斗目标,又实现合理的利益追求。在社会心理学中,满足既被人们当作需要的实现,又是新的需要的起点和契机。不管是法律促进的效率目标,还是体育活动弘扬的竞争精神,都是人们对自我存在和价值的一种追求和满足,二者必须为此目标而服务。追求效率和追求竞争二者的本质属性必然是一样的。

2.2 法的正义价值与体育公平意识

在法律思想史上,正义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范畴,它往往和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法律上的正义主要涉及形式的正义与实质的正义。形式正义保证社会主体对社会制度、社会自由的平等利用,忽略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的时候往往与社会竞争的起点公平相联系。而实质正义则在考虑社会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社会主体得到与自己优点、贡献、需要、身份等相对的待遇。[5]

而公平竞争精神是体育竞赛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奥林匹克运动的“更高、更快、更强”之所以成为一种高境界的倡导,就在于它是体现了公平的竞争精神。现代体育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而要实现竞技体育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实现竞技运动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一个基本前提是保证公平竞争。没有公平竞争,体育不仅失去魅力,而且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奥林匹克》规定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要宣誓遵守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有两条:一是靠公平竞争。奥林匹克运动的体制和它的一切规范和准则都必须确保公平竞争。否则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精神就无从谈起。二是靠体育的价值、社会的价值与个人价值三者之间高度的一致,在神圣的五环旗下,体育的光荣、国家的荣誉和运动员实现自我价值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6]

正义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法律的正义价值与体育的公平精神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法律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公平竞争的需要,体育通过体育规则实现运动员的公平竞争。法律在起点的公平下承认社会主体竞争结果的差异性,体育活动中,完整的体育规则、公正的执法裁判也保障竞争结果的公正。只要起点和规则的公正,对于结果的不公正,社会的一般观念是加以认可,而这一点在体育竞技则是被完全赞同。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相等的东西给予相等的人,不相等的东西给予不相等的人。[7]

2.3 法律的平等价值与体育的平等参与精神

这里的平等强调的是社会主体在法律地位和社会活动参与上的平等,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这一价值目标的根本体现。人天生具有平等感的需求,“平等是人们在实践领域中对自身的意识,也就是意识到别人和自己是平等的人,人把别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平等是法国用语,它表明人的本质的统一,也就是说,它表明人对人的同等对待的社会关系或人的关系。”[8]法律对平等的实现主要是努力保障社会主体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现代法治的制度基础是民主,民主要摆脱特权,必然要求社会主体地位平等,要求社会主体平等参与社会各项活动,这是实现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前提。

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要实现其社会功能与价值目标,也必须能够吸引社会主体的平等参与,在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支持的基础上培养和形成精英运动主体。“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格言。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奥林匹克运动在其活动中力求贯彻的原则之一是普遍性。它反对在体育活动中有任何的歧视,不管是民族、种族、宗教、政治派别或性别的。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称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欢乐的聚会,参加的成员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公平平等地参与竞争。[9]

法律的平等价值与体育的平等参与精神都体现了人们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法律运作中反对特权和徇私枉法,体育运动中反对种族歧视、兴奋剂等都是为了最广泛地实现起点与机会的平等。

2.4 法的秩序价值与体育运动的规则意识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秩序”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现象。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说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与社会进程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10]“秩序”在法的价值目标体系中,具有工具性价值的属性,它为其他价值目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没有秩序价值的存在,就没有法的其他价值。法所要实现的秩序包括国家政治统治秩序、社会经济运作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等。只有贯彻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在法律建立的稳定社会秩序中,个人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才能产生竞争与创新。

体育运动中同样要坚决贯彻遵纪守法精神与规则意识。体育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或令行禁止,这与规则的强制性是分不开的。体育规则是社会法规和人类共同规范的一种模拟和缩影,体育运动的规则意识是法律的秩序价值在体育活动中的彰显。奥运会上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最基本义务和职责就是遵守竞赛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公正,就没有比赛的存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竞技运动的规则性要求人们不仅要遵守比赛规则,而且要遵守社会公德,保持良好的道德规范。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也在无形中养成社会契约精神和文明的行为方式。教育专家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体育规则意识的培养会使犯罪率大大下降。

2.5 法律规范下的自由与体育规则下的自由

古往今来,自由是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字眼,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崇高目标,追求自由是人类固的本性。认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1]从法律的眼光看,自由体现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个人只能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由,社会也只是在这个范围内才承认和保护个人的自由。那么,社会用什么东西来确认和保护个人的这种自由呢?在政治社会中,显然是法律。“法律按其真正的含义而言,与其说是限制还不如说是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之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它并不在受这法律约束的人们的一般范围之外作出规定。” “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12]自由是法律的价值目标,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必然是法律规范之下的自由,没有超越法律的自由。

与之相应,竞技体育则是一种规则之下的自由竞争。如前所述,体育精神提倡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奇迹,它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激励人们为之不懈努力。这种理想是一种体育规则之下的自由理想,它期望在平等的条件下为获得荣誉而进行自由公平的竞争,每个运动员都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只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自由竞争是体育赛场的精神动力,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它激励人们不断超越和创新,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除了以上论述的五点内容之外,体育精神中还蕴涵着协作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等,这些都与法律价值中的分工合作理念、国家至上等价值追求不谋而合。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3 法律对体育精神的推进与实现

体育精神是从社会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不能脱离培养它的各种社会文化而孤立存在,否则体育精神将丧失现实性和真实性。社会文化是体育精神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纯粹意义上的体育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存在,它必须通过体育法规、体育规则、体育习惯和惯例等对体育生活和体育现象的规范和导向过程中体现出来。[13]因此,从法律价值的视角看待体育精神,并不是将法律价值与体育精神简单对应,还要把体育精神作为调整现代体育生活和体育现象的一种规范来认识,研究如何在法律的视角下,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法律价值目标的追求来推进体育精神的发展与实现。具体说,法律对体育精神的推进与实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法律意识的培养与体育精神的提升

根据一般的理解,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认识、知识与思想的总称。[14]法律意识在构成上是一个整体,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主要包括对法律的认识水平、守法意识、权利意识等。法律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和法治程度的标准之一。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增强社会主体的守法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体育运动中,运动主体的规则意识、观众的文明道德水准都将随社会总体的守法意识提升而提升,权利意识和权利追求能力也将随法律意识水平的加强而加强。从我国现在来看,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办,培养和提升全民奥运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普通公民和运动员的遵纪守法与规则意识。

3.2 立法对体育精神的推进

遵守规则的前提是制定规则,因此要提高公民以及专业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我国十多年前就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法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彰显和强化体育精神,尤其是体育法第四章关于竞技体育的规定,更是体育精神的具体落实,强调体育要公平竞争、服从管理、遵守体育道德等。该法最后一章还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成为维护体育精神的底线。此外,国务院及下属的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文化部等单位都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来保障体育运动的合法有序进行,这些规定里面同样贯彻了基本的体育精神。从法的作用看,法律的制定可以实现指引、评价、教育等法律作用,相关体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助于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全民体育精神水平。

当然,我国目前仍特别需要加强体育方面的立法。现有的《体育法》已经不能适用社会现实需要。首先是体育基本法过于粗疏,内容单薄,带有很强的政策纲领性。从体育法实施的实践来看,该法主要是起到纲领性引导作用,缺乏法律的具体规范作用,不利用执法和司法实践。其次,现有相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定存在混乱和冲突,不利于法律的执行,当然也就不利于推进体育精神。再次,从法律的效力等级看,现有的部门规章等级太低,明显不利于司法活动。

3.3 执法活动对体育精神的维护

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执行法律是直接、广泛、主动地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体育活动中的执法是国家体育行政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家执法对体育精神的维护主要体现在:(1)加强治安,维持体育秩序。这既是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体育运动得以自由公平进行的保障。治安执法活动既可以促进观众的文明守法意识,也促进运动员的规则意识,避免运动员之间的冲突,也避免与观众的冲突。(2)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促进公平竞争。现代竞争法的调整领域已经多余化,超越了商业流通领域,涉及体育、文化、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15]相关执法部门通过药检活动、行政处罚等行为,努力消除兴奋剂、假球、黑哨、商业贿赂等不公平不道德的体育现象,保障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体育的公正进行。

3.4 司法活动对体育精神的保障

司法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从法律的实现来看,司法是法律实现的最后保障,也是维护法律精神的最后屏障。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16]体育精神在通过体育执法活动仍然得不到维护的情况下,必须诉诸最后的司法来加以解决。司法对体育精神的保障主要表现:(1)解决纠纷。在对体育活动和体育商业运作中的各种违约与侵权行为进行审判,维护和弥补相关主体的权益,主要途径包括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2)惩罚犯罪。对与严重体育违法行为进行审判,追求相关责任主体的刑事责任,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解决行政执法机关与相对人的体育管理纠纷,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从司法实践统计来看,我国的体育纠纷以及体育腐败现象通过司法途径加以解决的比例仍比较低,这与我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国家体育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更进一步将体育纠纷纳入司法领域。

综上,法律价值与体育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共通的,因此法律对体育精神的实现也必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奥运会的即将在我国举办,国家不妨以此为契机,完善体育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的作用,通过法律反对体育腐败,为奥运会的举办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用法律建设推动奥运精神必将是我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著. 法哲学范畴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92.

[2] 张中秋,杨春福,陈金钊编著. 法理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8-241.

[3] 张新. 略论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 (5).

[4] 参见:张新. 略论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 (5);徐丽丽. 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九种意识[J]. 宿周学院学报,2005, (2); 何振梁. 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本质[J]. 体育文史,1996, (5).

[5] 张文显著.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6,536.

[6] 孟建伟. 科学与奥林匹克精神. 载哲学研究, 1994, (11).

[7] 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2),48.

[9] 何振梁. 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本质. 体育文史,1996, (5).

10[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 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J].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1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206.

12[英]洛克著:政府论(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35.

13姚亚中,周宁. 现代体育精神的构建[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 (6).

14张中秋,杨春福,陈金钊编著. 法理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2.

第2篇

关键词: 竞技体育精神 主体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1.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内在价值

1.1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教育价值

1.1.1建立哲学的世界观,引导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多处于零散、自发状态,需要提炼和升华,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最后上升为哲学。运动员必须具备哲学的思维,以哲学的世界观为基础,这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发展等重大关系,才能在艰难的道路上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人生轨迹定位在崇高的理性追求之上。

理想和信念基于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理想和信念等作为世界观的体现和具体化内容,对运动员的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起着一定作用。

运动员要想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有所成就,就要把建立理想作为成才和成就事业的开端和基础,通过立志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内在的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增强自身行动的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1.1.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绝大多数人都以一种普遍性价值统率自己的爱好和行为,并使自己对生活的追求从属于这些普遍价值。价值观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们思想行为的“软约束”和诱导信号。它既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又潜移默化地诱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运动员的价值取向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大环境。

1.2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竞技价值

竞技体育运动寄托了人类追求自身极限能力甚至超越极限能力的美好梦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运动员创造了竞技体育精神,同时这种精神又激励运动员去追求更高的梦想。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其主体的竞技价值主要为:

1.2.1运动员的竞技激情。

运动员比的是技术,但竞技赛场更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竞技体育也就没有魅力可言。激情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并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在竞技场上,拥有激情的运动员会自始自终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会用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勇气去战斗,从而拥有更多如愿以偿的机会。激情使运动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挑战,以最佳的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激情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成就事业的精神武器。

1.2.2运动员的竞技勇气。

勇气是运动员在竞技中表现出的一种气质。运动员在竞技中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自然会丧失很多机会。凡是优秀的运动员,必定是果断刚毅,关键时刻不犹豫,将勇气贯穿于整个比赛之中。在高水平比赛中,彼此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基本很小,实力并不是绝对的,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双方比的就是勇气和对胜利的信心。在竞技场上优秀的运动员凭借着无畏的勇气,能够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创造理论上人类无法完成的目标,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力挽狂澜。

1.2.3运动员的竞技斗志。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人们常常被运动员旺盛的斗志所折服。竞技赛场上,两队相逢,总有落后失败的一方,但失败并不是丧失斗志,如果斗志不灭,转败为胜并不为奇。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虽先输两局,但她们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丧失斗志,而是一局局拼,一分分拿,最后反败为胜,获取了胜利。旺盛的斗志会使人在坎坷困境中勇往直前,并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但如果丧失斗志,失望颓丧,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往往是人的整个精神系统。运动员对待失败的态度比失败本身更重要。“胜败乃兵家常事”,竞技体育更是如此。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的运动生涯是不存在的,关键是你被失败打倒,还是失败被你打倒。斗志是运动员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精神支撑,它能不断激发人的潜能,帮助运动员顽强地走出困境。

1.2.4运动员的竞技毅力。

“毅力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矢志不移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态度和决心”。竞技体育的本质决定了运动员职业的残酷,在竞技赛场运动员会遇到一系列的打击,没有坚韧的毅力就无法坚持比赛。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面对困难时不仅有追求目标的毅力,更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爱因斯坦说出了成功的真谛:“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

2.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外在价值

竞技体育精神主体的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激励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

运动员不断地战胜对手和超越自我,体现着人类的崇高追求。竞技体育运动从思想体系到活动体系都激励着人类努力奋斗,永无止境地追求。无论是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还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是、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都号召人们努力拼搏,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竞技体育直接挑战的是人类的生理极限,而其精神激励着人们向更多的极限挑战。

2.2推动国家间的交流

竞技体育是全人类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并已成为跨越各种文化、民族、国家的人类重要活动之一。体育交流被人们视作政治、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纽带,如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使东西方两个巨人的手终于握在一起,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曙光。竞技体育在促进国际交往和传播民间友谊方面,发挥了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2.3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竞技体育己成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活动形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运动员彼此间技术和智慧的较量,但它实质上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奥运会上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使得现场观看和收看电视的国人心潮起伏,甚至热泪盈眶。海外华人的心更加紧紧地贴在一起,为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2.4引导人类社会的公平竞争

竞争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公平与平等是人类对竞争的共同要求。竞技体育为人类公平竞争的有序行为起到了示范的效用。竞技体育是在社会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的道德约束,竞技者必须用公正竞赛的体育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成功与失败、竞争与退缩、个人与祖国、家庭与事业乃至生与死之间进行选择。这种将体质、意志和道德教育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手段,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催化剂。

结语

竞技体育精神在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特有的竞争性、超越性、公平性和功利性。良好的竞技体育精神是高水平运动员不可缺少的文化品格和灵魂,它不仅能引导运动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而且是在激烈竞争的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竞技激情、竞技斗志和竞争勇气的展现。在充满竞争创新和发展意识的年代,竞技体育精神正在成为整个社会重要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5.

[2]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3]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初探[J].体育科学,1992,(6).

[4]刘翔著.我是刘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34.

[5]申相星.论体育文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1.

[6]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5.

[7]中国体育报.不能忘记的大松博.2004.6.7.

[8]吴航.叶乔波――中国精神[J].现代人,1994.6.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方法,对体育精神中的竞争精神从人文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从而揭示了竞争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前言

公平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的魄力与价值所在。运动中,运动员既是比赛的合作者,又是参与者,大家不仅要尊重队友的人格和存在,也要尊重对手的人格和存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纳入公平范畴。亚里士多德首先把公平原则从形式上系统地表述为对同样的情况同样对待。

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守的共同的“游戏规则”,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身体能力,任何欺诈和不诚实都将受到谴责和惩罚,运动中体现出公正。这种比赛的公正,是鼓励平等竞争的公正,是带来民主与法制的公正。人人平等、公平竞争,是体育精神在西方社会发展中的体现,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精神品质。现代体育的竞争正是因为是基于公平基础之上的,才更具魅力。可见公平起源于体育,进而成为体育运动的精神理念。

一竞争精神的人文表现

1竞争的含义

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人类赖以进步的客观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无法逃避这个客观规律

竞争的发生需具备以下条件:

(1)对于同一个目标的争夺,争夺的目标不同不会形成竞争。

(2)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稀少和难得的,一个人或一些人夺取或达到了这一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3)竞争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但不是敌对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达到目标而不是消灭对方。

(4)竞争是有理性的,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的。

2体育竞争的原因

现代体育中的竞争精神提倡一种公平竞争精神,试图把人的竞争控制在理性之下,以此来归整工业社会那无处不在的竞争。这种精神对无规则竞争带来的灾难显然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从它所产生的历史根源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古希腊奥林匹克思想

体育运动对古希腊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竞争奋进的精神,成为一种鼓舞人奋勇向上、不断探索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正如威尔杜兰在其著作“世界文明史”中所阐述的那样“宗教虽未能统一希腊,但运动却办到了这一点,人们前往奥林匹亚并非为了去拜神——因为拜神任何地方都行,而是去看各地选手之英雄式的竞赛和各色希腊人的全体大集会。”

(2)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神权专制的牢笼,给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带来了人性的回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公平竞争”、“拼搏意识”、“身心和谐发展”等思想倍感尊崇,从而推动了公平竞争在欧洲的兴起。

(3)欧洲的骑士精神

欧洲的骑士主张“公平分配、公平交易”的原则,而且在品德上还具有勇敢、文雅、大胆和为了“坚持真理不惜以生命捍卫”的种种特征。这种美德大部分被人文主义者继承下来,并且很自然地溶入到欧洲人的社会生活和体育运动之中,它与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诞生“公平竞争”的两个必要条件,即社会广泛自由平等和人本身对自由、尊严、正义的追求。

这三个条件经过了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日趋成熟,促进了近代西方“公平竞争”精神的兴起。以“奥林匹克理想”为主题的《顾拜旦文选》中有这样的论述,“奥林匹克理想是一个很强的体育文化概念,它一部分建立在你如此向往称之为‘费厄泼赖’的骑士精神;另一部分建立于对优美和温雅狂热崇拜的美学理想。”

3体育竞争的特征

(1)体育的竞争属于文化中的竞争

体育中的竞争不同于以灭绝对方为目的的战争方式的竞争,也不同于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方式的竞争。体育的竞争属于文化中的竞争,以合作为前提,提倡一种公平竞争精神。与其他领域的竞争相比,体育竞争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体育竞争的结果往往只产生一个优胜者,即:最终的冠军只有一个,产生多个优胜者的竞赛是不成功的。

(2)体育竞争属于有规则的竞争

体育精神中的竞争精神,必须在统一规则的约束下得以实现,它要求竞争者必须遵守规范,并且违犯规则将会受到惩罚。这一竞赛规则是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构筑而成,以平等为核心,从而使每一个人都乐意接受,使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保障了竞争参与者的同等资格、共同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它不承认除身体、心理技术以外的任何不平等,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种规则的制定为公平竞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竞争使体育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意味

竞争精神是体育比赛基本的核心精神,竞争使体育蕴含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学意味,更加充满魅力和活力。在胜负的较量中,胜利者通过艰苦的拼争战胜对手,表明出自己的强大,辉煌的瞬间可以凝结为永恒。同时,荣誉和尊敬并不仅仅属于胜者,失败者在搏击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浓缩的人生旅程,深刻地体味到人生的复杂感受,从而完善了自己的体能和人格。每一场惊心动魄比赛的参与使每一个人自身价值在竞赛中获得高度的尊重和完满体现。

(4)体育竞争可以增进友谊

当比赛是根据规则公平进行,并且竞赛者实力相当时,运动员会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胜利,参与者会在比赛中感觉到体育带来的欢乐。作为一个合作的挑战,他们不仅重视比赛的结果,而且重视通过与对方抗衡的过程来检验自己。共享的结果使运动更加有意义并且提供了产生友谊的基础,这样,体育竞争成为友谊的完美载体。

二对竞争精神人文价值的辩证认识

有的人认为尽管体育比赛可以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但竞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竞争的反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些人认为竞争的本质是非道德的。竞争是利己和自私的,把对手当成要打倒的敌人,当作阻挡成功的障碍,因而竞争者会用任何可行的方法将其移开。第二,竞争的结果是有害的。为了成功,竞争者把对手视为敌人,用任何可能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胜利上,包括欺骗、使用违禁药物以及伤害对手。其必然对身体的和对心灵造成伤害。但这并非体育运动所独有,它同样以极端或非极端的形式出现在工业、商业和教育等其它社会领域之中。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竞争的社会,我们关心的应该是如果竞争的结果将竞争者引导到偏离本来目标的轨道上,这样的竞争就将失去它应有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在体育运动情境下,竞争的本质并非不道德。体育中的竞争一是为了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判断、获取胜利,它无需不公正地对待对手。其次,当竞争产生了有害的影响,这或者是出于意外,或者是偏离了竞争的理想。再次,竞争是各领域中树立榜样和追求卓越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当把追求卓越作为同他人一起的共同挑战,竞争将更多地带来友谊而非敌对,带来相互尊重而非互相攻击。这样,体育运动所要求的竞争可以被描述成为获得成功而进行的相互挑战,就可以被视为协作的努力。有些人胜利和有些人失败的表象并不表示竞争活动是非合作或非道德的,努力获得成功并非不道德。

体育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夸张性和戏剧性的缩影,社会的各种问题也会在体育领域中蔓延。体育竞争中存在的一些不美好的东西(如滥用兴奋剂、欺骗等),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现象是容易被夸大的,明显的原因是由于体育运动是公开的、所有人能看到的。现代传媒业的发达扩大了这一点。不幸的是,那些排斥体育竞争的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不美好的东西上面,而忽略了真正的体育精神能提倡和彰显社会美德,批评旧的社会价值、呈现新的社会价值。

三结语

体育作为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或改造活动,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对人自身的“人化”,它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实践活动。“竞争”作为体育精神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体育的诠释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以人作为主体来看,这种竞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人对自然的驾驭;另一方面,是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多种多样,有在理性控制下的合理竞争而带来的体育运动的进步,也有在非理性的作用下而导致的与体育精神相背离的现象(如兴奋剂、贿赂裁判员等)。

参考文献

[1] 于涛:《体育哲学双语教材》,北京出版社,2004年。

[2]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1998年。

[3] 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初创宗旨》,《体育与科学》,1990年第2期。

第4篇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 人文价值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一、培养人的人文精神

中华体育精神的人文价值首要是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中华体育精神的思想来源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西方人文思想的精髓,在其思想来源上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气息,尊重生命、关怀自我。儒家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以及“民贵君轻”,承认个人的独立和尊严,关心人的生存和发展,重视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塑造。体育是人类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表达人类旺盛生命力的一种运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超越与极限,追求人生的自由和幸福,表现人的活力与自信,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宁是奥运会的宗旨,也是体育人文精神的灵魂。中华体育精神要健全人的人格,完善人的人格,全方位、多维度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使人充满人文气息。

二、提升人的人文素养

中华体育精神在提升人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文素养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现代社会,人文素养缺失是一大趋势,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在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双重冲击下,社会上渐渐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不良风气。究其原因,人文素养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精神世界的空虚,物质欲望的膨胀,必然导致人文素养的退化。而中华体育精神是治疗人文素养缺失的良药,中华体育精神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先进的文化。中华体育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了厚实的人文气息,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粮食。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自觉接受中华体育精神的洗礼,从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体育精神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要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每个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民族所有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华体育精神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人格,形成健康、快乐和幸福的价值取向,养成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人本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诚实友爱、公平正义的道德品质和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以及法律规范意识。体育作为一种美的艺术,体育精神具有崇高之美,中华体育精神更是美的化身。把体育作为美的对象去欣赏会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体育已从群体的政治需求转向人类的根本需求,从社会的强制性功利需要转向个体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健康长寿的生命追求。中华体育精神彰显着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现出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出遵纪守法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流露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这些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提高人的价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

中华体育精神的人文价值还表现在提高人的价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运动员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设使奥运会参与者满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人文奥运充分肯定的人的价值,为人的价值提高创造条件。在体育实践中,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无论从速度、力量、耐力的体能角度,从表现难度、运动协调、熟练程度的运动力学角度,或从思想、情感及行为等人格完善的角度,还是从竞争力、生存力、创造力、想象力等智力角度,体育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深入持久地关注人类自身,使人的各方面能力获得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升,从而全面提升人的价值。人的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体育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在人的社会化方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其功效:第一,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第二,习得体育规范向社会行为规范的转化;第三,学习指点生活进取目标;第四,培养运动角色以适当未来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结果就是成为一名成功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形成健全和发展的社会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精神;价值审视

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1—0103—04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not only to promote health, but also strongen body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body。 Facing the current students’ mental stat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which present course from sports to the health is “savage” body of course logic, lost the spirit of sports education effect。 Lacking physic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afety greatly bound course content and the abundance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Spirit i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dimensions at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important dimensions beyond course。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pirit;value thoughts;transcendence

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育人。近些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所呈现的有关体育课程生活化、个性化、俱乐部化等做法,在本质上降低了体育课程对学生精神教育的功效。健康问题不仅是体育课程的自然学科研究范畴,更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范畴,学者毛振明对学生体质状况的“软、笨、硬”描述不仅意味着体育课程对身体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对精神教育的伦理与社会诉求。

1体育课程精神价值的缺失

1。1课程逻辑中精神的缺失

近年来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快乐化、个性化、生活化一时成为体育课程领域的热词,尊重学生的兴趣、研究学生的体育动机成为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目标领域推出的重要依据,符合社会伦理对人权、人性和人文性的诉求。但是现行体育课程所呈现出“太极式”的养护身体、维护身体的课程图式,却遗忘了只有适当的“痛”才能快乐的前提性认识,把健康作为课程“第一理念”,或把“快乐”作为体育课程理念都无疑忽视了体育课程的精神教育功效,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误读。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体系一员,体育也要为教育整体功能服务。“体育运动不仅充分表达了人的肉体的直观感觉,体现了人对宇宙力的向往,而且把肉体的感性充分融于灵感、生命意志、欲望和情感之中,强调强健的肉体是坚强精神的载体,体育是精神的化身和载体,在运动中毫不隐讳,甚至是野蛮地表达肉体所寄寓的速度和力量”[1]。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势必将误导体育课程研究问题视域,影响体育课程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思想根源、话语权和资源配置。

1。2身体力量所蕴含的精神缺失

力量含在具有生命活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自信的性格的健康概念之中。“人类的根本性特征是铭刻于身体之上的”[2],其中凝结肌肉和骨骼的最突出特征就是身体的力量性,而力量性往往集中表现在跳、投、攀登、爬跃等身体活动之中。然而现实的体育课程实施却把“健康”概念等同于增强心肺功能,把体育课程价值做以狭义化的生物学理解。体育课演变成为有氧课、跑步课、健身课,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无疑只剩下了走和跑,具有“野蛮”特征的“跳、投、攀登、爬跃”运动项目消失殆尽,课程逻辑缺少必要的精神超越,造成体育课程缺乏必要的精神内涵。从学科逻辑角度,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发展学生体能,即发展学生走、跑、跳、投、攀登、爬跃、支撑、平衡、悬垂等基本人体运动能力。当代体育课程设计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更要关注以体现身体力量性的“跳、投、攀登、爬跃”等运动能力的提高,亟待解决学生体质“软”和“弱”现象。因此体育课程应该把力量型项目作为当前首选内容加以对待,来铸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1。3课程实施缺乏精神教育成分

《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孙云晓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和光明日报刊登的李振忠的文章《大学生“三哭”折射心理缺钙》[3]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精神状态和社会品质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当代中国教育对精神教育的一种社会愿望。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正义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在不断滑坡,学生的正义之心、勇敢之心和拼搏之心日渐衰弱,学生不同程度地缺乏坚定意志和信念。体育是赋予极强精神价值的文化体系,然而当前体育课程设计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攀登、爬越、跳跃、投掷、平衡和支撑等力量性、技巧性、灵敏性的体能类身体练习,而且广大教师对运动规格、运动负荷、运动规范也缺少必要的严格要求,教师的语言“柔”了、要求“柔”了,学生身体与精神又怎能不“弱”?

第6篇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育人;真善美与自由;尊重和张扬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

1917年4月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2012年6月19日,主席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示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厚重”的人才。“厚重”的内涵就包含体育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党的十提出了“建党百年,全面小康”,“建国百年,现代化中国”的“中国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是国家的需要,当今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担负起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担。因为年轻一代的体魄、意志和品质就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当今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提出,体育的主要任务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主要体现为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相互了解、友谊快乐的特征。体育精神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指体育运动中存在的人类所共有的兴趣、偏爱和倾向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完整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人的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是一切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特别关注人类自身。人不仅是体育项目的发明者,体育规则的制定者,而且也是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和体育发展的指挥着。体育活动中,人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重点。不论从速度、力量、耐力的体能角度,从表现难度,优美程度的技能角度,或从情绪、情感、意志等人格完善的角度,多层面,深入持久的关注人类自身,希望借助体育使人的各方面能力获得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持续不断的全面提升人的价值。

顾拜旦指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是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可见,顾拜旦在创办现代奥运会时,不是以体育为目的,而是借体育这种手段,是人类在体格和品质上变得给健壮勇敢、谨慎大方。国际奥委会最终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这种价值取向源于“人是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也是“人类中心论”在体育中的反映。

2、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统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育追求真善美。知识价值的真、道德价值的善、审美价值的美在体育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真”反映人同世界的认知关系,同“假”相对。外部世界、体育运动规律、人的自身自然,乃是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真”是人对客观事物、人的自身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体育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荟萃之地。与体育相关的各门学科都是人类把握“真”的一把把钥匙。真是把握世界的基础。

“善”反映人同世界的价值关系,同“恶’相对。善以真为基础和前提。“善”通常被当作伦理学的概念,主要用于评价人的行为。体育既追求人的活力、健康、快乐、勇敢、高尚、团结、友谊的价值,也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竞争合作、和平进步的价值。体育在谋求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永远憧憬着人类的更快、更高、更强,追求永无止境的善。

“美”反映人同世界的情感关系,同“丑”相对。当人的身体活动及其成果直观显示出人类战胜自然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时候,体育就是美的,能引起人的美感。顾美的本质在于即合规律又合目的,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

人类追求真善美。实质上是追求自由。自由是真善美的统一和升华,真善美是自由在不同领域内的表现。自由是真善美的结晶,自由高于真善美。

3、尊重和张扬生命力的乐观态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奥运会;竞技体育;拼搏精神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42-03

Abstract:Whether do our country athletes obtain the result in 2,008 OlympicGames athletic field, arranges the technique tactic utilizationbesides the trainer, the very great degree also is decided to theathlete strives for success the spirit. Through strives for successthe spirit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trives for success the spiritual display factor to carry on the valueidea the discussion, 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ideal faithaspect to the athlete the help, causes them to obtain a moreoutstanding result in the competition, brings honor for oneself,brings honor for the motherland.

Key words: Olympic games; sports; strives forsuccess the spirit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一天天临近,中国运动员将迎来一个繁忙的赛季:各项奥运会测试赛、选拔赛先后举行,正确地理解拼搏精神,了解拼搏精神的作用,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顽强拼搏精神,这对运动员备战以及在2008奥运会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有积极的意义。[KH*2D]

1 竞技体育拼搏精神的含义

体育为现代人的精神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简易而崇高的方式,即“就是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方式将人们汇集起来,通过人们之间肩并肩的表演和比赛,使友谊得以建立和导致相互的尊敬、信任和真诚相待”[1]。竞技体育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于奥林匹克运动所宣传的宗旨、理念、口号等内容中。拼搏是奥运永远的主题,奥运精神就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输、永不放弃的精神。

拼搏是一种竭尽所能,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是竞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竞技运动场上的灵魂。它既是指在竞技运动中面对强手时要充满斗志、敢于竞争、敢于胜利;又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要超越自我,要努力进取,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拼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由运动员的信念、情感、意志、胆量等心理因素融合并生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运动员行为夺取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

2 正确理解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

2.1 要体现人文精神

百年奥运,以其“更快、更高、更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的人生理念,为它赢得了无数的赞美和掌声[2]。其中的“重在参与”的理念,更体现体育对人性化的关注。“拼尽全力”这样的话似乎没什么错,然而体育彰显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能和最公平的竞技精神,如果金牌的获得需要运动员们牺牲生命来换得,如此金牌不要也罢。“三从一大”原则的地位没有变化,拼搏精神依然需要,但时代的变化也为“三从一大”和“拼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要尊重科学,加强人文色彩,具体应该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运动员伤病基本痊愈或者得到控制,并且不加重其损伤,对运动员未来生命没有潜在危害。

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可遇不可求,他们不但先天条件好,还要后天的训练方式、方法好,医疗保障也要跟上。拼搏精神非常重要,可违背科学规律的拼搏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过分强调意志品质的作用,一味要求运动员“轻伤不下火线”、“带伤拼搏”,那么,被忽视的小伤小病,极有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的灾难性的意外。健康比金牌重要,这是常识。只有时刻铭记这一常识,运动员的健康与体育精神的健康才能两全。女排主力赵蕊蕊放弃大赛为疗伤、刘翔因脚部有小伤就放弃了一系列比赛并足足养了70天等等,这些都表明,在运动成绩和选手健康两者间,体育管理者开始变得理性,开始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本”。“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拼搏的“本钱”,才可能在比赛中发挥拼搏精神。

2.2 要有勇有谋

有句话叫勇者无惧。所谓勇者,谋略之士。勇者不是只凭借一己的蛮力,有勇无谋,而是擅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无所畏惧,冷静沉稳地接受每一次挑战。只要有必胜的信念,终会逆境变顺境即使输了,也因曾尽力拼搏而无遗憾,虽败犹荣!

因为体育比赛是重在参与,是友谊与健康。体育当然需要一定的精神,但它必须是理性的。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真正的拼搏精神并不是提倡蛮干,而是寓于科学之中。要把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艺高人胆大”、“熟能生巧”是有道理的。拼搏讲究战略战术,犹如冲锋的号角什么时间吹起,吹早了不行吹迟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如果拼搏精神没有实力做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审时度势的智慧,就是拼得头破血流也是枉然。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里的句子:“啊,体育,你就是勇气!肌肉用力的全部含意是敢于搏击。若不为此,敏捷强健有何用?肌肉发达有何意?我们所说的勇气,不是冒险家押上全部赌注似的蛮干,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深思熟虑。”道出了拼搏的内涵。

2.3 要“拼搏”不要“拼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东西都变得商业化。体育也不例外,功利主义、锦标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已经大规模地涌入体育界的各个方面。运动场变得像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各级体育官员们豪博的场所。在金钱、政绩等利益的驱动下,于是出现了对公正裁判的蔑视以及假球与黑哨、兴奋剂等丑恶现象。“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虽然还在喊,但是,拼搏的“搏”已经换成了赌博的“博”。丁俊辉在斯诺克台球上的成功,其实更像是场人生赌博的成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前国家足球队就有队员因为参与而把自己的前途而搭进去了。博和搏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搏”是在展现力量;而,“博”则是对利益的追逐。体育中的拼搏精神一旦变成了个人利益的赌博,那么道德、情操、体育精神,就会统统远去,剩下的就只有赌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搏与博,一笔之差,却体现了人们对拼搏精神的理解是否正确。

2.4 超越自己也是拼搏精神的表现

整个社会对体育运动成败的认识与评价存在偏颇,很多人相信,体育比赛中只有成绩是最重要的[3]。运动员即使不能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只要全力以赴,只要能够竭尽全力,就应该也能够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以自己良好的技能、体能优势去超越竞争对手,这并不是体育运动本身的目的;超越竞争对手而夺取胜利只是体育运动的形式,而并非是体育的全部。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今年2月17日在都灵的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中,虽然膝盖严重受伤,但她依然坚持完成比赛。她勇敢的表现不但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裁判给出了125.01分,这个成绩也刷新了个人自由滑历史最好成绩!最终以189.73分拼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还记得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拼尽全身的力气打出比赛的最后一枪后晕倒,虽然他以0.1环之差屈居亚军,但他的这枚银牌胜过金牌。赛场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运动员们以他们的坚毅和勇敢向我们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真正拼搏的体育精神!运动之外,竞争中我们不但要超越对手,还要勇于超越自己。

3 竞技体育拼搏精神的作用

3.1 是制胜的法宝

赛场如同战场,拼搏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赛场上决定胜败的是运动员的实力加精神,精神比技术、体能、体力更加重要。奥运会是高手林立、竞争激烈的体育赛场。过硬的竞技实力,是夺金的必备条件;而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竞赛中为胜利而战的心态,则是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004年奥运会上,各个赛场上冷门迭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和女子重剑队都先后把世界冠亚军拉下了马,特别是女子重剑队是在开局落后的形势下反败为胜,赛场上再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们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实力而是靠一种拼搏精神。或许拼搏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拼搏肯定会失败。

在竞技场上,因为具有顽强拼搏精神而战胜强大对手的例子有很多。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铜牌,2006年亚运会上拿到亚军,到2007年亚洲杯冠军,伊拉克告知世人,实力和精神因素是决定足球比赛胜利的两大关键。2007亚洲杯在印尼雅加达落下帷幕,伊拉克队最终战到了最后一刻。面对西亚强队沙特队,他们毫无畏惧,毫不逊色,尽情拼搏。终场前二十秒沙特球员最后一记头球攻门稍稍偏出横梁而出,而此时的伊拉克球员却已精疲力尽,但还是跑到球门前,希望用手阻止球的破门。那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是一场精彩的意志和拼搏的体现赛,让世界球迷被伊拉克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其实并不能说伊拉克人的技术有多么的好,他们比不过日本沙特;体力也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拖垮了曾经跑死意大利的韩国人;身体也不是最结实的,因为德黑兰高原上的伊朗人算得上是最强悍的。伊拉克国足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靠的是一种纯正的热爱足球的理念和一种无畏的拼搏精神。

3.2 增加体育竞赛的精彩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有多少人忘记了疲劳和困倦,深更半夜爬起来,聚精会神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只是为了看一场发生在千万里以外的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有多少人曾心甘情愿地排长队、出高价、走后门,使出浑身的解数去谋求一张体育比赛的入场券,并在现场情不自禁地随着赛事的起落,或手舞足蹈,或凝神屏气,或欢呼喝彩,或高声诅咒?在奥运会或其他重大赛事期间,有多少人为中国队的命运而魂牵梦绕、揪心焦灼、坐立不安,当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时一跃而起,振臂狂呼;当功亏一篑遭致失败时伤心懊恼,悲愤莫名?这就是体育竞赛的魅力。体育比赛因为有运动员的尽力拼搏而精彩,观众因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被体育比赛吸引,被感染。只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为了胜利而进行公平公正地拼搏,观众就会被运动员不退缩,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争取成功那种拼搏精神而牵引着。体育作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人民心目中拥有远超一般的地位;那些能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们,无不是勇于拼搏、超越极限的勇士,那种竞争中人类迸发出的拼搏精神,感动着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

2006年的男篮世界锦标赛的八强赛中,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的那场比赛,就因为有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大放异彩。当时中国队落后两分,眼看就要被拒于八强之外了,在最后三秒钟,王仕鹏进了个三分球,使中国队的比分比对方多一分而结束整场比赛。如果王仕鹏没有一拼到底的精神,在最后关键时刻没能好好把握,只要犹豫那么一下,那男篮历史上这辉煌的一刻也就没有了。

3.3 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爱国主义情感主宰着人们的情绪,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对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容国团、女排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几代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身报国。所有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女排是有着辉煌战绩的球队,2003年8月4日,中国女排在时隔17年后再次夺取了世界冠军,2004年又登上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宝座。但是,她们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夺几次冠军其实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她们的拼搏精神成为国人的精神楷模,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起着的重要作用。中国的李宁、高敏等,一个个在奥运史册上留下了自己闪闪发光的名字。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巨大精神力量。

拼搏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无处不在。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特别是竞技体育,永远崇尚竞争、拼搏,以冲突、对抗、不和谐为其基本特征,在竞技的过程中显现出强烈的对抗。通过对抗显示出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崇拜,对优胜者的赞叹,对人类征服欲的满足。同时它也活跃着观赏者的感官,震撼着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竞争欲望,舒张着被文明束缚已久的肉体,亢奋自我压抑多时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一种身心良性发展的目的[4]。

4 影响拼搏精神发挥的因素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弘扬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全面备战2008年奥运会,不仅要抓好运动员的技战术、身体素质的备战,更要抓好理想信念、拼搏精神的备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拼搏精神呢?

4.1 体育体制的完善

我们有着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体育健儿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人民的支持。因此运动员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赛场上为祖国荣誉而战是他们的神圣使命。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是激励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思想动力,促使奥运健儿在冲击自己极限的生命之颠爆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能量。“举国体制”是在特定目的下,在特殊时期的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它使我国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特别是竞技体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举国体制”本应该是在体育社会化、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体育部门和其它行业、各级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利用社会有效的体育资源,使其成为奥运战略中积极的力量。但现在有些体育部门,有些地方各怀利益,把体育文化政治化,而这些都是不利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发挥的。举国体制在新的时期应有所改进,如训练竞赛体制更开放些,全国一盘棋、一切为国家队让路的作法能加入更多的竞争内容;如少一些平衡地方利益的考虑,出台一些更为公平的竞争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4.2 激励机制的合理

除了民族尊严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夺取胜利。物质的刺激,特别是金钱也是激发运动员拼搏精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运动员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以透支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来实现对于祖国荣誉的维护,他们理当受到极高的荣誉和极大的奖励。拼搏只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还需要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日益强化,利益的追求也比以往更加突出。在这种状况下正确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会对运动员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从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看出:刺激――需求――动机――行为――满足,所以许多国家都先后出台了重奖获奖运动员的政策,,就连一些非常穷困的非洲不发达国家,也考虑到奥运奖牌之于国家荣誉和对国人精神的激励,不惜大举破费,重奖功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获奖运动员本人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对其它运动员施加影响,使他们从思想上受到较大的刺激,从而产生也要获得这些的需求,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发挥就更有动力。但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金钱”如同载舟之水,利弊共存。运动员对“金钱”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在某一个点上,“找到平衡”。奖金是激励的一部分,但肯定不应该是全部。精神只有远离功利才能是纯粹的。因此,该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使运动员发挥拼搏精神,是一个值得体育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4.3 观众与媒体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了解我们的窗口,奥运会赛场更应该表现出这一点,不能因为我们的运动员没有夺得奖牌,就不再鼓励他们了,应该从拼搏精神的层面去理解运动员。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体育竞赛也一样。我们不应该以一次比赛的失利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能力,而是看比赛怎样失利、为什么失利。同样是失利,有的比赛输得窝囊,败得丢人;而有的比赛输得壮烈,虽败犹荣,境界大相径庭。这里的分界线,就在于是否经过了拼搏,是否用尽了全力,是否打出了气势。观众的反应与舆论的报道,能产生压力,也能产生激励。观众的掌声不该只给冠军,还应该为尽力拼搏的运动员响起。而媒体也应该以一种更为客观、超脱的立场,去看待和报道中国选手夺取金牌的结果和过程。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而言,打进奥运会,本身就是运动生涯的巨大成功,就是一种荣耀,输掉比赛不可怕,输掉精神才丢人。如果能够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失败未尝不可以成为孕育胜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金牌也不是唯一的标准,金牌不是体育的全部,更不是奥林匹克的全部。我们要关注金牌,也要关注银牌、铜牌甚至没有获得名次的选手,更要关注金牌奋斗中体现出的人类共有的乐观、参与、拼搏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把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5 结束语

奥运精神主要是顽强拼搏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将会给我们展现一个个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故事,人们期望在赛场上看到各国体育健儿精彩的表现,看到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相信我国的体育健儿能以自己的拼搏精神为祖国赢得荣誉,为民族赢得尊严,也为自己赢得掌声和尊敬,在赛场上展示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并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美]L・贝内特,等. 张争鸣等译. 比较体育与运动[M]. 北京: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3):270.

[2] 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