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50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管理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对苏州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述美国和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特点
>> 江苏的又一个国家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五大愿景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实现路径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与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面临五大难点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引领“第二个率先” 转作风 树新风全力助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抢抓战略机遇 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看区域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做好基层一线思想政治工作服众服务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苏南现代化形势下无锡职教园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部《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南京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以经济国际化推进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天津葛沽现代农林科技生态园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研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苏州市科学技术局.2012年度苏州科技总览[Z].
[8]苏州日报.苏州“瞪羚计划”:中小科企成才要跨三道坎[N].2013.
[9]郭铁成.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宏观管理[Z].科技部创新圆桌会议,2013年第一次会议发言,2013.
关键词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191-01
电力企业是当今一个重要的行业。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是时代的要求。实行科技规划目的就是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个规划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个规划是在在现有的科技资源(科技人力、科研经费、科研器材等)(上,对未来(长期或短期)的科技活动进行一定的部置和安排。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地管理与规划。
1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和计划的特点
1)在目标上具有从属性。企业科技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它的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来完成这一目的。
2)相对独立的内容。 科技规划和计划是不同的,首先在内容上就存在独立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对企业相关领域科技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3)执行时能进行有效的操作。科技战略将科技规划与计划作为它发展的项目来确定、在科技活动开展中起到一个纽带作用,并且在科技政策、发展的目标、关键的任务、完成任务等等这些主要的步骤上是明确的、可运行的,能很好地对它进行操作。
2 电力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管理的作用
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电力企业中会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有事故发生对整个社会的用电都会带来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与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电力企业中要加强管理与规划。
1)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主营业务发展中的重大的技术问题。并且对企业的科技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样一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得到了提高,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科技战略给出反应和支持。企业的科技规划和计划是企业在科技领域内一个很好的反应,是它的经营战略在科技领域的反映,也是企业科技战略的延长的表现,因而要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科技战略给出反映和支持。
3)对企业科技工作进行全面指导。企业科技规划和计划在为企业的业务以及业务战略服务的同时也为其他方面的各项科技工作做出了科技战略指导。因而,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有效、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3 制约科技规划与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中的科技战略。企业的科技战略能够提供了目标和原则,因而对制定科技规划与计划有重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对科技工作的资源供给以及科技规划计划的方案落实上都有影响。一个想要在同行业有突出成就的企业就必须要有更大的科技元素,发展科技上既要运用一些成熟的技术,更要对新兴技术的技术加以关注,因为这些新技术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对科技工作中的新技术引起重视;对于一些通过运用技术来发展的企业要注重那些相对成熟的技术,而对于其他的企业则很大程度上跟不跟关注整合和应用新技术。。
2)企业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中面临的技术问题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个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发展有影响的技术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有影响的技术问题, 第二个可以通过分析企业业务战略以及相应的业务愿景得出。对于企业现在和长远的发展都有明显影响的技术问题,在科技规划与计划中就应对其做出重点的安排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制定科技规划计划的过程中,应将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相关科技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提出企业在技术上的需求,在最后形成一个科技项目或者是项目组合。采取这样的方式,一般都是先出现技术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对项目做出安排,科技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论是当前的还是长远发展的技术问题。与这个不同的是,当以项目本身为中心时,先存在项目、然后再寻找项目成果在生产中应用的工作方式。这是导致科技工作与实际不相符的重要
原因。
3)企业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企业若要也能用科技拥有科技资源是前提。企业的科技资源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科技实力,对一个企业的科技工作的范围有很大的影响。
4 小结
我国企业在科技规划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与国外先进大型企业相比的话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的。不论是科技的创新水平、还是科技规划计划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等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对企业科技规划与计划等科技管理理论做出更深一步的的研究和实践,让科技规划和计划不仅对企业的当前发展有帮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还能够推动企业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屹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让企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也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在科技规划和计划管理上我们要求不断的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发展做
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军.科技规划的方法论[J].浙大管理科学研究室(研究报告),2011.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为实现支撑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根据《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支撑计划的管理原则:
(一)需求牵引,突出重点。支撑计划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支撑计划中有明确产品目标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或有企业参与。
(三)统筹协调,联合推进。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企业、专家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实行整体协调、资源集成、平等协作、联合推进的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基地建设。
(四)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实行各方面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第五条关键技术是指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或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共性技术是指在产业领域、不同行业或不同区域能够广泛共享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普遍推动作用的技术。公益技术是指基本不具备明确的市场竞争属性,主要服务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改善等公共利益的技术。
第六条支撑计划管理包括需求征集、项目凝炼、综合咨询、立项决策、可行性论证、项目批复、实施与过程管理、验收与绩效考评等环节。
第七条支撑计划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由若干课题构成。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为三至五年。
第八条支撑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检查,计划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组织
第九条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包括科技部、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专家及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参与有关咨询或服务工作。
第十条科技部对支撑计划实施的总体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支撑计划发展纲要;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建立备选项目库,审定项目立项建议,择优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
(四)编制年度计划;
(五)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组织项目中期评估,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六)组织项目评估验收和绩效考评;
(七)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第十一条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招投标及评估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四)组织项目及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组织课题验收,对课题进行绩效考评,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并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六)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归档,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转化,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二条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写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配套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负责按课题任务书要求对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
(三)按规定管理课题经费;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
(五)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对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权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三条建立支撑计划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技术、经济、管理、财务、法律、企业等各方面战略专家的作用,对支撑计划宏观战略及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第十四条在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专家参与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监督验收、经费预算和绩效考评等有关评估咨询工作,专家对评估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回避、考评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课题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被咨询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被咨询单位有合作成果;
(四)与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课题承担单位或被咨询对象有其它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十五条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招投标、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服务质量及工作结果的公正性负责。从事评估、招投标等活动的科技服务机构,须按照《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进行资格认定。
第三章立项
第十六条支撑计划项目根据支持的方向和作用,分为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按项目、课题两个层次组织实施。
重大项目主要支持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重大战略产品、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以及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影响度高,需要在国家层面协调推动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项目。
重点项目主要支持着眼于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项目;支持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重大工程建设的项目。
第十七条科技部根据国家目标及战略重点,公开征集科技需求与项目建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行业性大型企业集团、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等单位,根据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持重点,汇总提出科技需求及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报。科技部对征集的需求及项目建议进行初审,列入支撑计划备选项目库。同时,科技部在支撑计划网站上开设固定的科技需求和项目建议征集渠道,向社会广泛征集科技需求。
第十八条提出的科技需求和项目建议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为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以及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所必需的重大关键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等;
(二)项目目标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三到五年能够完成,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企业提供的科技需求,在完成时本企业能够直接应用或进行成果转化;部门、地方提出的科技需求,部门、地方能够提供成果应用及转化的资金、政策等相关条件;
(四)项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组织保障到位,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实施机制合理,产学研结合;
(五)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提出项目概算建议。
第十九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以及行业协会在征集、汇总企业科技需求时,不得漏报、拒报符合支撑计划条件的企业科技需求。
第二十条科技部根据《纲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备选项目进行筛选、凝练、整合,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结合项目所属行业、实施地点、成果应用等特点,确定立项项目和项目组织单位。
第二十一条项目组织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分解及课题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等。任务分解及课题设立要避免重复、分散;对于具有产品目标和产业化前景的课题,应由企业牵头或必须有企业参与,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机制。
第二十二条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和课题的条件:
(一)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二)企业技术需求与项目和课题的目标一致;
(三)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四)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五)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项目或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六)通过项目或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项目或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第二十三条科技部通过评审、评估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二十四条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论证意见,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委托,或者按《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招投标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及集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任务的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项目组织单位组织课题论证,将根据论证意见完善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后的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计划报科技部。
第二十五条科技部审核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组织单位根据批复意见,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经科技部审定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定密保密工作;项目组织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七条支撑计划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性,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实行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支持方式和实施机制。
(一)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并能形成产业化规模,或者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和课题,根据项目和课题的不同特点,主要由企业和转制院所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实施。其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和课题,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资金投入不低于总预算的50%;财政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形成多主体联合投入及统一管理的机制。无偿资助限于支持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和课题,主要由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牵头承担,积极吸纳企业参与,财政资金予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并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实现多元化投入。
(三)公益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和课题,以无偿资助为主。
第二十八条建立支撑计划应急反应机制。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如果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科技需求,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应将专利查新作为重要内容,并提交相关知识产权现状、预期知识产权可行性和水平等分析报告,把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三十条支撑计划把形成技术标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优先支持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和保障作用的,对能够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公益性技术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标准等重要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撑的项目。含有技术标准研究的项目,在立项时要对相关技术标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并将形成技术标准研究成果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三十一条支撑计划把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优先支持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承担支撑计划任务;优先支持形成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的公共科技资源有效利用的机制;鼓励通过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十二条积极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课题的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十三条严禁同一项目、课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复申报立项。对于重复申报和课题申请单位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申请立项资格,申报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五年内不得承担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项目组织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项目批复要求和课题任务书,检查、督促并落实项目、课题的相关配套条件,确保项目、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三十五条支撑计划项目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上报有关信息报表,项目组织单位汇总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执行期在当年度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
第三十六条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中期评估。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项目组织单位负责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或课题执行情况、组织管理、配套条件落实、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评估意见作为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项目或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匹配的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或课题正常实施;
(三)项目或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实施;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五)项目或课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六)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第三十八条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或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部核准后执行。必要时,科技部可根据实施情况、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九条支撑计划撤销的项目、课题,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科技部核查备案。
第四十条对不按时上报年度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和课题,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或课题,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参与支撑计划活动资格等处理。
第四十一条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一经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课题经费,并向社会公开,五年内不得承担或参与支撑计划。违反法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科技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课题的专利查新、招投标、评估、检查、绩效考评等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追回工作经费,取消其参与支撑计划的资格。
第四十三条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支撑计划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验收及绩效考评
第四十四条支撑计划项目应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组织验收,包括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课题验收由课题承担单位向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项目组织单位应在接到申请一个月内组织课题验收。项目验收由项目组织单位在课题验收完成90%以上后,向科技部提出申请,科技部组织验收。
第四十五条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课题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科技部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课题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六条验收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审查验收,网上(通信)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功能演示验收等。根据项目、课题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也可联合多种方式进行验收。
第四十七条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经科技部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般由9—13名专家组成,从科技计划专家库的相同及相关领域中随机选取。
第四十八条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核、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意见,经专家组详尽讨论或专家组长归纳汇总,形成验收结论意见,并在结论意见中提出成果或产品今后的应用推广建议。
第四十九条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课题计划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目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的,为不通过验收:
1.项目、课题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的;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或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五十条因提供文件资料不详、难以判断等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课题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为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课题,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若未再提出申请或未按要求进行改进或补充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五十一条课题验收结论由项目组织单位书面通知课题承担单位;项目验收结论由科技部书面通知项目组织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向社会公示。
第五十二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和课题,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的资格。
第五十三条支撑计划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重大项目要进行中期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可与验收、中期评估工作结合,同步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承担单位、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四条绩效考评分级组织实施,科技部负责项目的绩效考评,项目组织单位负责课题的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可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科技服务机构进行。
第五十五条探索建立对项目和课题成果的后评价机制。在项目和课题验收一年后,对其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知识产权与成果
第五十六条加强支撑计划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支撑计划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五十七条鼓励支撑计划成果的转让和转化。课题任务书中应包括成果转化和应用方案,明确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促进成果转化的责任和义务。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对具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成果,通过协调、利用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给予继续支持。
第五十八条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支撑计划。
关键词:高校;科研档案;规范化
1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及作用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技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它真实地记述了科研、生产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及有关科研人员的科技思想、方法和经验,具有原始记录的基本属性,同时具有法律凭证、促进交流、提供资源再开发利用物质基础等作用。
2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
对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必须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以利开发利用。目前,根据《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87)》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包括五个阶段,即科研准备、研究实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
2.1科研准备阶段
许多档案工作者会忽略此阶段的档案收集,往往此阶段的资料又存在一些重要信息。如:项目申报通知,项目申报书(含经费预算)、项目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书、合同等文件。
2.2研究实验阶段
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各类录音或录像资料、照片,电子或纸质笔记等),实验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设计文件、图纸,关键工艺文件,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等,同时,应注意收集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
2.3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工作总结,科研报告,科研成果(专利、论文、专著),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验收材料的整套文件。
2.4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
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获奖证书、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2.5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方案、总结,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生产定型鉴定材料,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等。根据教育部令第27号文件:《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归档。
3科研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大多数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要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保证科研档案的系统、准确、完整,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属于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办法》。办法应该明确科研档案管理的总则、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材料细节整理要求、各部门职能分工、归档责任人、归档时间截点、归档后管理及保管期限。
3.2实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也已成为趋势,对于该些档案的处理,需要高校科研部门与时俱进,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学校科研处应有功能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维护落实到人。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首先需要管理机制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日新月异,在旧有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是必要的,新建的系统也必须要有“先行一步”的预知感,能够彰显人性化并做到短期内不落后。科研信息系统应实现每个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都拥有自己的账号,随时登陆以便能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实现科研档案多渠道、多方式的管理轨道。一个合格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应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数据化,各项指标有据可查;科研资料管理标签化,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出详细目录;资料信息整理标准化,一是对每一个项目做统一顺序整理,二是按照综合利用信息化要求,实现项目数据标签的录入建库;科研档案交接、查阅记录的信息化,规范完整的交接、移交记录,建立必要的查阅审批授权制度,做好科研档案保密管理和查阅记录。[1]
3.3提高科研人员归档意识
在很多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只对项目申报、项目验收、项目成果评定等环节非常重视,对科研项目数量和到账经费特别看重,而忽略了科研档案的收集和归档。目前,科研档案归档工作已经慢慢得到重视,但仍有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管理的意识薄弱。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他更多的精力在于项目的研究与结题,而忽视了项目由申报到结题的资料整理,待项目结题时该项目的前期资料已经遗失。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多、人员杂,仅仅依靠科研处的少数工作人员,根本无从掌握项目现实的研究阶段,更无法完成每个项目的资料归档。还有部分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许多具有归档价值的资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均不愿上交或移交档案时拖拖拉拉,有所保留。档案工作的“三参加”(即档案工作纳入到企业计划,纳入到领导议事日程,纳入到企业职工的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中)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科研档案工作就应该纳入高校工作计划、纳入校领导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明确知识产权为判定高校科研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科研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2]强化科研人员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高校应该实现资料归档的各级责任人,以实现科研项目归档的系统、准确、完整。项目立项之时,应要项目负责人提交《科研项目责任书》,该文件中应明确项目组成员及个人分工(含档案管理人)。各二级学院应有专职科研秘书,对各学院科研教师全面掌握,督促各项目负责人在时间截点内交材料,并统一项目尽量做到有一式两份的档案,一份交校科研处,一份留在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应该小型科研资料档案室。校科研处在全校科研材料归档方面责无旁贷,应配专职人员对全校科研档案进行管理,对项目全过程材料进行整理,保护材料完整性,注意材料装订细节,在科研系统对归档材料作登记,并定期交校档案室。科研档案管理人员是科研档案工作的主体,能否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所承担的重任,能否及时督促科研人员归档,是确保档案整体质量、提高科研档案内在价值和利用率的关键一环,也是为经济建设和科技服务的一个必要前提。[3]
3.4提高科研档案利用率,保证科研档案完整性
针对目前情况而言,使用率和完整性都较好的是纵向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省级项目,这些材料在科研教师职称评定、再次申请项目、奖项申报等时候,尤为重要,科研教师对纵向项目的档案收集也相对认真,相比之下,横向项目的档案管理就较为欠缺。横向项目没有固定的申报书、合同等,这就需要科研处对横向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规范,提倡教师使用格式合同,填报格式一致的责任书,监督教师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应敦促其尽快结题。对于经常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而言,对于该些步骤较为熟悉,并不需要科研秘书的再三叮嘱就可完成档案收集,但是,对于一些项目不是太多,忙于教学,并对科研档案整理缺乏耐心的教师而言,往往对以上步骤产生误会、厌倦、反感,觉得职能部门“多此一举”,往往因此不断找借口,基层秘书及工作人员不好再三“得罪”该些教师,最终将导致科研项目的不完整。由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分散资料到一个完整的科研档案的出现,并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它需要一个团队付出精力,需要制度来规范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行为,为此,科研处应制定相关条例,对不能按时提交材料的项目进行处理,例如,未能交《责任书》就不能立项,未能交《验收表》就不能办结题手续,未能办结题手续就要预留响应百分比的项目经费等。古语云,温故而知新,科研档案的整理和再次利用,将迸发出更多创作的火花。
作者:欧建韶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处
参考文献:
[1]李俊霖.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11(32).
(一)科学协调统筹发展。继续推进西门客运站扩建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客运站12个。合理布局公路运输枢纽和市、县(区)客货运输站(场)推动以国家、省级运输枢纽项目为重点,以市、县(区)运输枢纽项目为基础,以乡村公交和农村运输站点建设为补充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客运班线的清理和调整,完善市内客运市场,巩固省内客运市场,调整超长客运市场,推进省际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市政府2011年第62次常务会议精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公交场站建设,新建公交港湾站17个,推进公共交通智能指挥调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步伐落实新增100辆乡村公交车工作。着实推动中心城区乡村客运发展建设项目。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新增出租车运力和出租车外观标识整治及营运标志灯更换工作。继续落实维护出租车行业稳定的政策措施。
以存量车改造调整为主要方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道路客运班线改造为公交化运营班线,逐步推行至赵场、至凉姜、至李庄的城乡公交,各县均要在条件幼稚的1-2条农村客运线路进行城乡公交试点。积极发展黄金周旅游运输、假日旅游运输、乡村特色农家游,以应对道路客运淡旺季客流不均衡带来的影响。主动对接全市物流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道路货运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规范货运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对货运站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运输企业平安生产、质量信誉考核的管理。推进货运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外挂货运车辆回流,力争外挂货运车辆回宜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新增货运车辆在市入户率达到100%翠屏区中心城区积极引导成立乡村货物配送、快运的专业货物运输企业。积极引导农村货运物流快速起步,每个县(区)均要选择1个商业较发达的乡镇作为农村物流的试点。继续强化危险品运输管理。举办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推动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网络,加快维修品牌建设,引导维修行业发展,鼓励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打造机动车服务品牌,大力建议国内外品牌汽车建立售后服务维修站,发展和完善农村机动车维修网点。
严格车辆技术审查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划分,继续强化车辆技术管理。加强二级维护核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修车洗车(含配件销售)集中市场建设,清理整顿主城区修洗车网点。全面贯彻《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方法》把好驾校准入关,积极引导驾校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完成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现有驾校上档升级,扩大经营规模和培训能力。进一步规范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工作,规范培训监管。完成道路运输许可证换发工作。开展教练员评比活动,评选优秀教练员。加快道路运输营运驾驶员诚信考核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完善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档案和营运驾驶员动态考核及退出机制。
(二)开创思维健全机制。注重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梳理市场管理政策法规,完善行业管理方法及配套管理措施。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道路运输改革、发展新特点,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大力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服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顺序,积极研究探索运用招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等新方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监管执法架构,探索建立运输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督察指导、联合执法、统计和定期通报、属地管理等机制。完善“96515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功能,促进市场监管社会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推进行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完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考核机制,加强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健全从业人员、车辆年审、客运班线等基础台帐,完善道路运输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道路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建立完善道路运输统计制度,加强行业统计分析。做好燃油消耗申报和燃油补贴发放。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引导市道协、维协、公交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起好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抓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实现科学监管。
关键词:功能科室;资料管理;规范化
作为科室日常行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资料管理也是积累科室无形资产的基础性工作。如何让资料管理上升为知识资源管理,并使一个科室的人才和设备都发挥最佳效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得整个科室处于良性运行状态[1]。既往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混乱,甚至记录不完整。通过此次评三甲、创百优,我们心功能室按照评审要求,注重了科室资料的管理、分析,使科室运作更为规范化、制度化,对医疗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现总结如下:
1心功能室各项资料储存方法及相关工作要求
1.1加强资料管理意识培养 ①树立全员意识。加强宣传,让每一位科室职工认识到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取得科室每一位职工的理解与支持。②提高管理意识。科室资料秘书是科室资料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强化资料秘书的管理意识很是关键。资料秘书除做好职能工作外,要加强档案知识的学习,接受相关职能科室的监督与建议。③加强利用意识。科室资料管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即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手段。资料管理秘书一定要熟悉自己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2]。
1.2资料管理的总体要求 专人负责,对所有科室资料常整顿,做到双重标识,严格定位。同类的文件要求整理成册,分别固定于文件夹,相同或相似主题的文件夹又归档于同一个文件架并进行相应标记,将位置输入计算机中,便于查询。进行双重标记,按照"创三甲及百优"对资料的要求,设有组织领导、创优方案、规章制度、绩效考核等资料;竖标则表明对应文件夹内资料的主要内容,如会议记录、规章制度、工作方案等,使文件定位起到了双重保障的作用。当资料数量或位置变动时,用计算机对所输入的资料进行检查、修改、删除、重排等,使资料规范无误。
1.3各种规章制度 为方便学习,要求将每个制度建一张卡片,整理成册,科室进行定期按计划学习,做到每个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了熟于心。
1.4各种仪器操作规程、保养制度 按本科室工作人员掌握情况,定期进行演练,按标准带教科室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要求人人均能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保养。
1.5人员的规范化培育计划,考核措施 记录每位工作人员入职时间及个人基本信息,分析人才发展趋势,有助于科室人才培育计划的制定。定期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
1.6心功能室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对各种应急预案的学习和考核,使人人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医院安全,将突发事件产生的损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1.7各种管理档案 工作计划及总结包括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每月重点讲评、分析,并讨论执行情况,每年进行年终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教学实习记录 记录带教计划、进修学习安排、教学成效评估及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科室管理学习记录 记录主持人、与会人员、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果;质控记录本科室出现的问题点,定时进行汇总,科室负责人进行品评,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差错事故登记本由当事人如实填写,情节严重的上报医院,以备查阅;对于科室或科员获得的奖励及受到的批评应如实记录在案。对奖励要给以当众表扬宣导,对于批评则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可单独进行分析评论,以便于评先树优;对于上级及相关科室的各类文件资料要按部门、内容分别进行存放管理,以便于确保执行及查阅。
2对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后的效果分析
2.1各项资料分类合理,材料充分、齐全,使科室的日常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提高了迎检能力,得到了医院及评审专家的好评。
2.2提高了科室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科内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能力明提高,形成一支工作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队伍,效果满意。
2.3通过资料的分类管理,使科室工作秩序更加有序,并通过资料的有效保存能使对科室工作质量的评价有据可查,比如说通过查阅带教记录,参考进修及实习同学的反馈意见,使我们更加清楚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带教方式,从而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带教计划;通过查阅质控记录能使我们克服以前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2.4通过各种资料的记录,可以对科室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使其意识到科室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对知识及人才的尊重,并会根据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增强了科室的竞争氛围,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助于科室工作的开展,也便于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讨论
3.1对科室资料分类管理是资料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资料管理工作是为了管理好科室资料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工作制度。科室资料数量较大,品类繁复,内容多元化,必须采用科学化的管理。而分类正是科学管理科室资料的基础。只有进行分门别类,才可以使得资料整齐有序、条理清晰,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学习管理、统筹等工作。
3.2对科室资料执行分类管理也是强化科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客观要求 资料管理工作是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科学发展、优化科室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无论是规划长远的工作目标,还是安排管理科室日常活动,优化质量管理,都必须靠精准、全面的资料管理为依据。而唯有整理过、条理清晰的科室资料,才可以加以迅速、准确的利用,满足科室资料在各方面的需求。
3.3对科室资料采取分类管理是创建专业化科室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快捷便利地利用科室资料, 医院各科室、各部门已经开始建立或筹备专业的资料管理系统。收集和存档本单位产生的、对科室发展有参考和研究价值的重要档案。这就更要求科室对资料进行分类,根据资料的内容、特性以及重要程度进行收集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以利于按一定的规定, 将需要永久保存的重要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地保存。
3.4对科室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是实现科室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科室日常工作和科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需要科室资料管理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科室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科室资料应该按照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要求进行分类编目、系统整理,否则,进行信息储存和快速查找都是不可能的[3]。
参考文献:
[1]易利华.医院科室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关键词 病历档案 重要性 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病历档案是患者入院到出院时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过程中的全部记录,是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档案。病历档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维护医患权益的法律依据。因此,要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强化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监督和利用,提高病历档案整理的质量。
1 医院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病历档案是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的病历可以记载一个病人病情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的全过程。完整的病历档案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治疗具有正确的指导性,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水平评估的依据。病历书写是锻炼和培养医生思维能力和诊治能力最好的方法,写好病历是做好一名医生的必由之路。病历中还记录着各种疑难病症,使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①通过对临床病历回顾,对病历进行分析,借鉴正确治疗方法,挑选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来总结,提高业务水平。
(2)病历档案是教学和科研最宝贵的资料。病历是一份很好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素材。通过病例分析、病案讨论可以强化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毕业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中,通过对临床病历分析,寻求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规律。研究临床治疗、预防措施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开发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推动医学不断发展。医师可根据既往某类疾病的病历档案回顾性总结,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来提高临床工作,更可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从而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②
(3)病历档案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信息库: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病历档案是医院最珍贵、最有收藏价值的档案财富。大量的病历资料是医疗业务信息的载体,可以反映出整个医院工作状况、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质量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通过病历档案信息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完善不足之处,监督全院工作,指导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切实管好、用好医院病历档案,努力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历档案是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病历档案的形成以及记录内容,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在某(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36页)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 如何对医院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2.1 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应该把病历档案纳入医院档案的管理体系, 成立专门档案室,档案必须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保管,真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保存、统一利用。管理员应该熟炼掌握病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等,做好监督和检查档案工作,把好病历档案的形成和归档关,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做到病历书写要求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整洁,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③
2.2 规范病历档案的整理要求,及时进行归档
整理档案时,应检查病历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病历首页的病人姓名、年龄、籍贯、婚姻状况、职业、住址等是否信息完整;住院天数、诊断、转归及手术愈合等项是否依次填写。要求用蓝黑色墨水书写,如血型、过敏药物,化验异常者用红墨水笔或红园珠笔标记;书写文字要求通顺简练、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英文缩写。病历中任何内容不允许有涂改。凡是要归档的病历,经专业人员经过认真审核,符合要求后,按顺序排列好,装订成册,放置在各科病历架上,待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根据病历编号顺序统一编制档案登记号,依次排放。
2.3 加强对病历档案的现代技术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已逐渐被各大医院所接受。保管病历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方便快捷的途径,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将各种病案以光盘的形式存储起来,减少库存。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各种病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规范医院电子病案档案。作为病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对信息的收集、电子建档、日常维护和数据库管理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只有做到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科学、归档完整,才能更好的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才能把病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 李启旭.浅析病历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J].管理观察,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