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31:50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职业困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刘是上海某大学大三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却行动不起来。通过面谈,进一步了解刘同学寻求援助的关键问题,与其一同感受问题、梳理问题,并引导其对自己当前状态重新认知,使其明确自身目标实现和现实可能性的关联度,最终为她的选择提供适度的建议和帮助。
【客观信息】
依据小刘在学院职业测评中心的测评报告、个人相关信息的收集(外貌、言行、交谈反应、思维过程等)、自身对小刘的了解(性格、对自身和现实的定位等),加之来访者的自述得出以下信息:(1)小刘一家三口;(2)家庭水平中上,父母工作普通;(3)考入大学后,父母为之;(4)困惑:回家直接就业还是留在大城市打拼?
【主观信息】
(1)小刘对自己的去留问题很困惑,但隐约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职业意向;(2)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姐姐已经定居上海,且父亲已经帮他谋好差事,这些信息给小刘的直接作用就是将其困于现有信息的表面,即回家工作兼顾照看父母。
二、咨询对象
姓名:小刘 性别:女
学校:****学院 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
选择咨询途径:1、√主动;2、被动
三、主要方法
采用面谈方式,了解和掌握小刘基本情况,分析造成现状的影响因素。在会谈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注重以来访者小刘为中心,真诚倾听小刘的讲述,使用同感技巧,积极关注构建良好的、可信赖的资方关系,为之后问题咨询和解答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咨询过程中,更加关注对来访者小刘的支持,对其陈述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澄清与核对,并及时表示肯定和鼓励,以激发来访者透露更多信息资源,更好引导小刘进行理性、可行的思考和行动。
目标一:缓和情绪,建立咨访关系
目标二:确定来访者困惑的选择因素
目标三:帮助来访者明确职业兴趣、价值取向以及家长的期望
目标四:收集更多的职业信息,锁定抉择
目标五:列出实施的具体步骤,保障目标
四、咨询记录
咨询师:你好,请进。来,这边请坐。
小刘:老师好,谢谢
咨询师:我是今天当班的咨询师。(给对方一个眼神)你也介绍下自己吧。
小刘:我姓刘,就叫我小刘吧。
咨询师:(再给来访者一个眼神,微微笑,暗示,再多说点)
小刘:嗯,我是学汽车营销的,今年大二。
咨询师:今天来你想跟我谈些什么呢?
小刘:我今年大二,同学都积极实习找工作,但我却一点动力都没有,不知该怎么办?
咨询师:你现处大二,其他同学都在行动,但是你却不知所措。是吗?
小刘:是的
咨询师:这种现象的确让人困扰。但我很想具体了解当前最能让你感受到的压力是?
小刘:老师,我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毕业,一点状态都没有,急不起来。
咨询师:从刚才的表述中,体会到你现在处境确实遇到麻烦了。这样,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小刘:好
咨询师:你对我的信任,我很开心。再说说你的学习和专业情况?
小刘:学习成绩中上水平,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不擅长。
咨询师:刚才你说自己对专业不擅长,我没太听懂。因为我对汽车营销与服务相关知识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想请你帮忙解答一下。
小刘:就是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基本知识可以掌握,但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技能。
咨询师:那你对自己现在的成绩水平还满意吗?
小刘:还满意,不会因为学习成绩而让自己有压力。
咨询师:嗯,很好,看来你是一个比较客观、现实的女孩子。(及时肯定来访者)
小刘:呵呵,我只是比较喜欢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
咨询师:那我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你现在的压力来源基本可以排除你的专业学习,对吗?
小刘:对的
咨询师:关于你的学习成绩情况我现在基本了解,那现在我更想听听你寝室同学的情况,你愿意满足我此刻的想法吗?
小刘:当然愿意
咨询师:谢谢你,能满足我。那现在就说说看。
小刘:我们寝室4个人,关系还不错,其他三个人成绩都很好,各方面表现也比较突出。
咨询师:你们关系还不错,能再具体点吗?
小刘:就是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没有太多隔阂,他们三个性格都很开朗,家境也比较好。
咨询师:听起来,他们跟你的性格等有点不太一样的,你觉得是吗?
小刘:是的,大一刚开始相处的时候,是觉得不太合适,但是慢慢的就好起来了,我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很真诚。
咨询师:听到你们很融洽相处,我也很高兴
小刘:谢谢老师
咨询师:那老师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忙解答一下:刚开始相处觉得不太合适,是你的感受,还是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
小刘:呵呵,说实话,这种感受他们三个是没有的,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
咨询师:噢,相信你身上一定有很值得他们三个花心思感染你,与你相处地方,这是可喜的地方。听到现在,我内心有点小疑问,甚至猜测,不知你愿不愿意听我讲出来?
小刘:您讲讲吧。
咨询师:听下来呀,室友们的性格、家境、成绩等方面都优越于你,加之你内向的性格,你是怎么处理这种微妙的差距的?
小刘:老师,其实,我是一个内向且心思重的女孩,虽然刚才我再谈我们室友很开心的故事,但是在我的内心,室友们种种优秀,给自己无形中产生了压力,但我仅仅是给自己很沉重的感觉,绝对没有超越压力,变质为嫉妒等。
咨询师:你真的是一个很善良的女生。有没有发现在处理这个微妙的差距的同时,你在委屈自己,为难自己?
小刘:是的,我知道有很多客观条件是无法弥补的,比如:家境、父母、天赋等,但是还是从内心希望甚至要求自己能够达到,哪怕再苦再累都无所谓。
咨询师:嗯,首先对你积极要求上进的心劲儿值得肯定;也是其他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一起推理一下:凭借你自身的这种努力劲儿,你现在应该处于不停歇向前的奔跑状态才对,那你现在是什么处境?
小刘:动不起来
咨询师:透过这种反差,似乎我们可以想想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关系?我想听听你的分析,说说看。
小刘:目标犹如航行中的灯塔,指引方向,不可偏远亦不可偏近。太远没有现实指向性和可行性;太近就没有设定的长远性。
咨询师:分析的很有道理。那么,你对自己设定的要求和目标如何看待?
小刘:通过刚才跟老师的一番交谈,我觉得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目标过大,而且没有分享、交流,只是跟自己较劲。
咨询师:那之后你怎么办?
小刘:首先,我要重新梳理自己内心的事情;其次,找出自己最在意最想实现的关键点设为目标,制定操作性强的计划;最后,学会交流、分享。
咨询师:听到你的分析,我很欣慰,因为你就在刚才从一个咨询者,变为了解决自己问题的咨询师。那你的计划准备什么时候启动啊?
小刘:下周开始吧。
咨询师:清理内心,重新认知自己,树立目标是你当前最最关紧的事情。你觉得呢?
小刘:嗯,对的,那我就从今天下午回去就开始落实。
咨询师:看来我没有看错,你就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
小刘:谢谢老师
咨询师:不客气,好好落实,有新的进展和收获记得告诉我。
(咨询师起身送走来访者,站立,微微笑,送来访者出门。)
五、个案分析
田秀兰等学者(tien,lin&chen,200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包括了许多“对个人的不确定”与“对环境的不确定”。做决定让人坐立难安的另一个根源,是对选择项目的难舍。而难舍之所以复杂,涉及了选择时所考虑因素的“轻重”与选择项目的“几率”。(金树人,2007). 咨询过程中运用帕森斯职业辅导特质因素理论,了解来访者职业兴趣、价值取向及家长对其的期望,帮助并引导来访者作出合理的决定。在明确小刘就业兴趣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运用盖缇(gati,1986)规范的、理性的生涯决定模式――“因素删除法”帮助来访者逐一删除若干次要的选择属性。
六、评估结果
通过2-3次的咨访过程,在学院“职业系统测评”和“因素删除法”的双重作用下,小刘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意向和澄清了价值取向,做出了慎重的决定。
七、总结
通过面对面的交谈,逐步挖掘来访者小刘的隐性信息;并运用帕森斯职业辅导特质因素理论,在了解小刘职业兴趣、价值取向及家长期望程度的基础上,一同感受问题、梳理问题,采用因素删除法帮助小刘作出最合适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选择,困惑,生涯规划
1.来询者背景资料
张某,男,省属高校大学三年级学生,专业为高分子材料物理。从大二起修双学位,第二学位为工商管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材料物理专业0802班班长,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
2.第一次咨询:建立咨访关系,了解测试情况
2.1个人陈述
从小在都市环境中长大,高知家庭出身,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在本专业(高分子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方面比较优秀,协助老师承担过本专业省级课题。现今,在现代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对高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发成为热点生涯规划,因此本专业的前景可观。由于对管理学科有浓厚兴趣,在大学二年级开始选修双学位:工商管理。双学位是用周末时间授课,还有学生会的工作要做,因此大学三年生活过得相当忙碌。但在双学位的学习中获得了很多乐趣,懂得了许多纯工科类学生无法接触到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与材料物理专业的学习比较起来,完全是个两个不同的世界,虽然以前有朴素的“管理学”理念,但始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只是在从小到大做学生干部的经验中获得一些管理的方法和行为的方式。
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都觉得年龄还小,将来肯定要考研究生继续读书深造,一般而言,要决定考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最迟要在大学三年级确定下来,因为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尤其是专业课的复习。但目前困惑的是:有位材料物理方向的导师主动要自己去考其名下的研究生,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觉得自己的兴趣点好像不是呆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所以感觉两难,很迷茫。是应该继续研究自己的本专业高分子材料物理,还是往经济管理方向发展?
2.2自我探索
为引导张某探索和了解自身[1],咨询师依次给该生做了如下测试。
2.2.1 16PF人格测试
张某的测试结果如下表
因子名称
标准分数
等级分数
因子名称
标准分数
等级分数
A 乐群性
10
3
B 聪慧性
10
3
C 稳定性
8
3
E 恃强性
9
3
F 兴奋性
10
3
G 有恒性
8
3
H 敢为性
9
3
I 敏感性
4
2
L 怀疑性
2
1
M 幻想性
2
1
N 世故性
9
3
O 忧虑性
2
1
Q1 实验性
5
2
Q2 独立性
5
2
Q3 自律性
8
3
Q4 紧张性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67-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
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很多高校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学生认为,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任何职业 没有出过校门的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缺乏全面客观的分析,常常认为3~4年的专业学习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择业时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择业动机不明确 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得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很多大学生受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及生存压力所迫,择业时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追求社会地位,忽视个人的职业发展。对工作本身的价值和兴趣关注不够,不懂得外职业生涯要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机会前面犹豫不决 没有机会感到苦恼,有了机会,学生觉得烦恼更多,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忙碌于各种考试,如考公务员、考研、考选调生,考注册会计师证、司法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证和物流师证等各种上岗的资格证书等。太多的选择让他们迷失方向,结果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需要。
感觉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受实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很高,有的学生期望短期内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月薪在5000元以上,5年内就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甚至是别墅,较少的工资他们不会轻易动心,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从月薪1000多元做起,工资太低,失落感强,求职动力不足。
生涯规划太书生味 浏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会发现学生规划的大多数都是专业方面的学习,如什么时候参加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在多长时间内攻克自己薄弱的功课,涉及的都是与学习和考试有关的内容,虽然教师一再强调,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括核心职业素质的提升,但这些话好像很难让学生听进去,也就很难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里并落实到行动中。
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困惑的原因
对职业规划重视不够 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高校中,由于上课的人数、教学条件、师资情况的限制,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案例讨论、模拟面试等强调互动及鼓励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极少。以讲授的方式上课,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并不难理解,但没有经过体验的知识,不能触动内心,知识很难变成能力和职业品质,对学生的帮助不大。很多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反映,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看专业书籍。在学生看来,未来是变化的,当下重要的任务是功课,在学习任务的压力下,大学生活没有时间谈这些虚无缥缈的计划,觉得那简直是一种奢侈,是浪费时间的做法。
自我感觉不清晰 “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长大,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无需自己动手。在学校,我国的赏识教育曾经经历过这样一段误区,以为对学生只要夸他们很棒就行了,而不是对学生某一方面、某一细节的赞赏。抽象的夸奖让学生觉得莫名其妙,但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等6个长辈长时间的赞美下,学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形成了,似乎很有自信心,其实,学生的这种自信心是虚幻的,禁不起实践的考验,遇到困难时,他们感到心理落差很大,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所以,人云亦云,随大流,看到别人考证,自己就考证,就业无门就试图用考研缓解就业压力,对未来没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规划缺乏灵活性 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职业探索之后,指导教师常常要求学生确定一个规划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制定实践计划。一般而言,学生自身发展的理想化程度很高,实际情况却是令人沮丧的,理想与现实差距甚远。很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职业规划是一锤子买卖,是一步定终身的事,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职业目标定位很高,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职业规划可以分几步走,应先选择一个次理想的状态,并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工作,把目标分为手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手段目标为终极目标服务。在完成手段目标时,学生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更真实的认识,或者有新的机遇,这样也许会意识到原先的终极目标并非自己的需要,会在现实手段目标时逐步调整目标,并寻找终极目标实现的机会。
缺乏对职场的了解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显得幼稚,不像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书,更像一个学习计划,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职场,不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专业成绩可以代表一切,不知道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人合作相处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应该在大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优势
[关键词]非主流文化 职业价值观 职业困惑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42-03
大学生中的非主流现象是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或主流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给予极大否定的基础上的一种非常规的文化体验,也可以说是小众文化价值取向。有明显非主流文化认同倾向的大学生时常被称为非主流大学生。
非主流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刺激和怪诞,以反叛、颓废为荣;强调按自己的喜好生活,对个人之外的一切漠不关心;崇尚“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非主流大学生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他们对非工资工作者型的自由职业,如演员、设计师、作家、画家等,有特别的偏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一心一意想发挥个性,不希望受别人指使,不愿受人干涉,而希望通过充分施展自身的本领构筑自己的小城堡;为了追求自认为有意义的生活甚至不考虑收入、地位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特点导致非主流大学生普遍容易产生职业价值困惑。
一、非主流大学生职业价值困惑的典型表现
职业选择除了受个人价值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社会现实条件限制,非主流大学生这种带有极端个人主义色彩的职业价值追求,在突出强调了个人价值追求的同时忽视了其他社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将导致其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容易产生以下矛盾和困惑。
一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困惑。
知识经济时代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主要有道德品质、文化认同、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经验等,这些同时也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就业能力。这些职业素养要求中文化认同(即整体意识)、团队精神、服从意识等是我国当前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非主流大学生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尊重个性”正好与现实社会看重“文化认同(即整体意识)”、“团队精神”、“服从意识”等相反,非主流大学生普遍缺乏现实社会的职业基本素养。
突出强调自我实现是非主流大学生职业价值的一个主要倾向,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协作和个体的社会参与是排斥的,因而非主流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始终难以找到归宿感。实际上,职业选择是个人参与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非主流大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的缺乏和过度强调不切实际的自我实现,必将导致其求职过程中难以适应当前职业环境,深陷自我实现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矛盾中难以自拔。
二是美好的职业愿景总是远离职业现实的困惑。
职业选择既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社会条件和个人面对的具体就业环境。当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时,可能两者就难以兼顾,此时更多的人会迫于形势,牺牲个人兴趣、爱好。但非主流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非常强调个人兴趣和特长,一心一意想发挥个性,不会轻易改变,他们甚至不关心他人看法和社会现实压力,选择义无反顾地延续自己的执着追求。当其美好的职业愿景受现实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时,他们往往不顾结果的失败,过于追求过程中的刺激,以颓废者的姿态抗争社会,麻木自己。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精神追求遭遇现实压力时,必然产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冲突,而非主流大学生在这种冲突中往往选择的是逃避现实。
三是个人职业价值取向始终难以超越社会职业价值取向的困惑。
非主流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比较注重个性自由独立、追求新意、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等短期要求,而容易忽视收入与财富、人际关系、自我成长、工作稳定、社会需要等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需要,不能从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的角度,处理好职业价值因素的排序与取舍的问题,导致个人职业评价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个人难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所期待的自我价值。
一方面,求职中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主张,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看重求职者整体意识、团队精神和服从意识的要求相去甚远,导致其求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求职中固执、盲目,缺乏成熟思考,更看重工作机会是否能满足个性化的短视追求,而不关心职业前景及工作单位的发展,缺乏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即便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也难以融入工作单位集体文化,难以找到自身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使其深陷困惑和矛盾之中。因而,非主流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容易使部分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延缓其成熟周期,影响其正常社会化,使其在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认同上出现偏差,导致其在求职中难以实现满意就业,在将来的工作中也难以获得工作成就感。
二、非主流大学生职业价值困惑的原因解析
非主流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实际上是职业价值观核心层面的问题,对其原因的探析应重点从非主流文化本身的价值指向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困惑的产生根源于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的本质指向。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非主流现象本身是一种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出现偏差的行为表现,即没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协调统一的“病态”社会现象。具体来讲有两点。
首先,非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消极的。非主流文化突出个性,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和排斥任何权威,包括学校、家庭的干预和影响。主张凡是与社会、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对立的,就是值得崇尚的。时常以“颓废者”自居,且以之为荣,这些都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种价值取向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立的,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容易误导大学生对主流文化价值的排斥,导致其是非不分,道德观念模糊,影响其道德原则和人生信仰的确立。
其次,非主流文化的本质是极端个人主义的。非主流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与个人主义有类似之处,强调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并且把这种取向在个性发展进程中极端化,导致其崇尚群体出现极大的社会化偏差。一是自我中心意识强烈。非主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崇尚个性张扬,对现实往往持叛逆性态度,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二是情感丰富,好走极端。当其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景遭遇到了现实的碰撞时,其自制力和自控力通常较弱,情绪体验强烈,有时甚至因难以驾驭而失控。
另一方面,困惑的产生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非主流大学生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有调查表明,非主流大学生大多都有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长期处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父母已安排好了一切,无需自己去操劳和奋斗。他们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光环下普遍得到了家长的宠爱,很少经历艰苦的磨炼,难以像老一辈那样拼命工作,吃苦耐劳,相反,乐于满足现状,推崇自我,追求享受和刺激。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不仅缺乏社会传统美德赖以依存的实践体验,甚至不能理解和接受老一辈的克勤克俭精神,在其不成熟的价值评价中已有陷入误区的端倪。
此外,非主流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本身就充满矛盾的教育环境。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成长教育过度强调“尊重个性发展”,不适度引导。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残酷的竞争环境,迫使各方教育力量只能为青少年提供封闭式的高压生活环境,一统式的“家长”管束。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多元文化混杂的开放式的宽松生活环境又与日益加剧的巨大就业压力相伴而来,同样充满矛盾的环境迫使部分大学生选择类似非主流的“畸形”文化快餐以满足精神需要。
在“畸形”文化的熏陶下,非主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自然也呈现出极其矛盾的取向,一方面希望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类型,充分满足自身兴趣爱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又排斥社会公众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试图逃避社会公众游戏规则的束缚,在对立抗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对社会价值的“超越”。这种矛盾对抗的价值取向始终是难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因而,从长远来看,多数非主流大学生步入职场后,其非主流倾向很快会被现实环境、职业竞争、个人生活压力等因素所消减,逐步回归社会公众价值。不但没有实现自我价值对社会价值的“超越”,反而被社会价值所“融合”。
三、加强非主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一方面,应对非主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困惑现象有个正确的认识。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调整加剧,多元思潮和各种所谓亚文化层出不穷,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复杂变迁中,大学生有更多的认识盲区,面临更复杂多样的选择,这一切为非主流文化提供了合理生存的“土壤”,我们应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类正常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认识到这种小众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兴起和扩散的危害,从而对有非主流倾向的大学生加以合理引导,防止其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非主流大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彰显个性,在职业评价中突出个人主体价值,排斥社会主流职业价值评价。如果任由这种思潮扩散会对当前社会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产生巨大冲击。因而,我们要在价值观教育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尊重大学生多元选择的同时,对其个体社会化中出现的偏差加以关注,着力引导其社会参与,比如引导其关注和参与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其集体观念和公民价值观,引导其合理兼顾个人取向与集体取向,学会在对社会价值评价的认识中正确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在积极的社会参与中实现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非主流大学生企图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背离社会约束与限制实现自我价值,必然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深陷误区,走入人生的弯路。我们在对非主流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时,应对其敢闯、敢试、善于创新的方面给予充分鼓励,同时积极引导其加强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把个性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现实需要紧密结合,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的价值和意义,确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走出职业价值认识的迷茫和困境。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存库等.转型期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矛盾性及其背景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2] 范秋迎等.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J].广西社会科学,2009,(8).
[3] 彭斌等.论网络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4] 丁静.“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32).
关键词:就业 困惑 解决方式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它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就目前的就业现状看,一方面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大学生内心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就业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困惑。所以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关注。
1 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与惑
围绕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以我院学生为对象,采用校内调查问卷、大学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专家座谈等四种形式对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①问卷调查结果:60%的人没有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对就业比较茫然,缺乏自信;40%的人认为“学习不学习、锻炼不锻炼”结果都一样,就业自然有学校和家长负责;30%的人没有考虑就业问题。②座谈结果:想就业,但心理紧张,不知能不能找到单位;想找好单位,又怕自己能力不够,怕干不好;不敢面对招聘单位,还是寄希望于家长和学校。③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认为,经过实践感觉到在学校没有学好,十分后悔;企业对员工要求很高,特别是在职业道德方面,开始不适应,学校应加强养成教育;就业竞争性很强,要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④企业专家意见:企业缺少的是人才而不是人材,新员工应先下基层锻炼,有些学生对住宿和工资待遇的要求过高,学生应先思考能做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学过什么,更重要的是做过什么。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面前还存在困惑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1 三年匆匆而过,就业资本空空荡荡 三年的职业院校生活飞逝而过,看眼前,就业资本空空荡荡,面对招聘,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囊中羞涩;忆往昔,碌碌无为,不知做过什么,学过什么,拿过什么。
1.2 步入职业生涯,而未做过职业规划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开始步入职业人生。但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许多学生即不重视,也很茫然,不知如何规划未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也未认真对待,有的只是应付老师,未做认真的分析,寥寥几笔,没有目标,应付了事。有的学生直到面试也未曾考虑规划,面对询问不置可否。
1.3 毕业离校在即,就业方向实难决断 搞好职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就业方向,是每个大学生离校前的一件事情,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大学生就业临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来一个单位应聘一个单位,毫无目标,毫无方向,毫无定位,也毫无任何结果。
1.4 就业能力欠缺,面对就业心中忐忑 就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和应聘能力。有些同学在校三年不仅专业知识没有学好,而且职业能力和应聘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心理调适不当,应聘技巧掌握不好,就业在即,面试来临,心中焦急而紧张,既想得到一个好的职位,又没有做好面试准备,心中惶恐。
1.5 自我感觉良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阶段,也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阶段,既要有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又要有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既要有个人的意识和思想,又要有适应用人单位要求的观念和行为。但某些学生自认为已经成熟,知识、技术、社会经验已很丰富,自我了得,目中无人,不受约束,在企业实习期间,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进门就要学技术,进设计室搞图纸,即没有责任心,又没有纪律观念,心中没有企业,更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企业很不赏识,甚至厌烦,企业无奈。其结果是,企业没有留人的打算,个人就业始终不能得到实现。
2 大学生存在困惑的原因
2.1 由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决定 职业院校大学生之间成绩差异较大,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在就业心理和观念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①依赖性强:依赖父母、学校,缺少自我意识。②自认为能力低:自卑,自暴自弃。③认识观念偏差,重技能、轻道德的培养。认为职业院校就是学技术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2.2 自感就业前景渺茫,平日努力不够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自认为前景渺茫,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作任何努力。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沉溺于游戏、聊天当中,成为名符其实的“手机控、游戏狂”,将学习、就业、家长、社会、责任抛于一边。
2.3 教育者与受育者之间存在不协调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岗敬业、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责任。有些院校在这一方面还有不到之处,如职业规划课程引导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做的不深、不透,未能引起对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教育教学过程,未能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学生想学的和能否学会的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有些学生感到没学到东西或学的东西没有意义;教书和育人未能得到充分的衔接,学生重技能、轻道德的观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3 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惑的有效方式
必须做好五个结合,解决五个问题。
3.1 人生经营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解决建立人生目标问题 人生阶段,包含少年、成年、老年,成年阶段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人生之路包括专业、职业、事业,最辉煌、最有意义的则是职业过程。人生职业辉煌,需要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出学习与成长目标和对职业和事业发展成就的期望。有了目标才有职业定位和方向。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对个人性格特征、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合现实环境和长远目标,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3.2 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解决积累就业资本问题 就业资本包括专业资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非专业资本:品格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积累就业资本的方式和途径:①上学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取学历证书,是积累就业资本的基本途径。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积累就业资本的新方式。③以专项培训的方式获取项目实战能力。④以展示才华的方式获取荣誉证书,用技能与实力说话,博求企业的关注与青睐。⑤通过实习或兼职获取就业资本,提高实践能力。⑥尝试微型创业或经营活动,积累实践经验。⑦组织、参与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或社会公益活动,学习团队精神。⑧扎实做人,获取荣誉证书,积累就业的政治资本。
3.3 就业指导与职场体验相结合,解决就业能力问
题 就业指导是学校的职责和义务,接受就业指导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从学校走向学校,从学知识转向学技能,始终缺少社会知识和职场经历,对如何就业、怎样开始自己的职业人生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将校内的就业指导和职场现实结合起来,则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应聘观摩——面试模拟——应聘实战的训练方法加以实现。
3.4 校内劳动与校外体验相结合,解决就业观念问
题 有些学生好高骛远,追求环境好、压力小、薪酬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意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在校内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意志的活动,如集体劳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为实现从一个学生向企业职工的角色过渡奠定基础;二是组织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企业参观、实习、劳动与顶岗。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努力使学生的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对接,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
3.5 校内学习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解决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式的问题 在就业方式上,采用双轮驱动的方式,一是专项培训,即走出去与知名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学生意向进行深入的专项培训,提高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水平,通过对技能的全力打造、整合与包装,由合作机构安置到目标企业就业。二是展销推介,即坚持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围绕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合作开发培养方案,创建教育环节,共同举办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技能大赛和作品展示,搭建学生技能展示平台,以此为窗口完成学校的推介和学生的自我展销,从而实现学生的最佳就业。
参考文献:
[1]乐海霞.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价值工程,2010(18).
[2]乐海霞.大学生社会化视域下高校就业教育的着力点[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关键词:就业困惑;层次;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46-02
大学毕业生是否实现就业,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判指标之一,而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更是高校是否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高校对就业的高度重视使近几年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就业指导目标也从过去简单的以就业率为导向提升到提高就业质量的目标。要在实现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就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就业指导,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顺利就业、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一、就业指导定位及现状
就业指导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自觉、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构建自身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选择合适职业的过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面对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多于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针对就业技巧的教育多于就业观念教育;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类教育多于个性化就业指导;对就业的教育多于创业引导;就业心理调适的关注;就业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就业过程、就业结果的最终受众是学生,能否真正将正确的就业观念内化至学生内心将直接决定就业指导的效果。本文将从学生的就业困惑出发,构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
二、学生就业困惑调查
笔者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目前希望解决的就业困惑或问题进行调查,涉及117名学生。虽然学生的调查样本量较小,但调查结果页说明了一些问题。经统计,学生就业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定位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对自身还缺乏准确的定位,他们最常问的问题是“我能干什么”或者“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2.就业选择问题。在调查中除了少部分大一学生,其余学生对于就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创业等不同发展方向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和选择。
3.就业竞争力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就业竞争力的强弱与个人综合素质紧密相关,他们提出了“自己需要怎样提升”、“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工作”、“行业对自身有什么素质要求”等问题。
4.就业技巧问题。随着近几年社会大环境对就业的关注,学生普遍对就业技巧表示重视,提出了“怎样的简历能够吸引HR的注意”、“求职面试应怎样表现”、“怎样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怎样能有更多的途径去寻找好的就业机会”等问题。
5.心理调适问题。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直接面临到就业压力,提出了“怎样调适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等就业期间心理调适的问题。
6.发展前景问题。31%的大四学生和14%的大三学生对工作后自身的发展空间表示关注。他们提出了“如何判断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职业能给我带来什么”等问题。
三、分层次就业指导方案设计
通过调查可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点和担忧的问题有所不同,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针对本科各个年级的学生,需要设计侧重点不同、连贯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低年级侧重于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毕业班学生则应侧重择业观、就业环境分析、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1.就业探索期——职业观念树立。在学生入学初就结合入学教育,在认识专业的前提下通过就业方向介绍、优秀毕业生讲座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和渗透就业观念。专业教师可向学生强化专业学习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明确所在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关系。辅导员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大学入学初容易出现的“迷茫期”。同时可结合团体辅导开展认识自我、团队意识培养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中锻炼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能力,为未来的各项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后,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自己性格、兴趣、未来就业意向做主动思考和探索,指导学生制订可行的大学生活规划和学习目标。
2.就业定位期——职业生涯规划。进入大二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归属感已基本建立,也开始逐步感受到就业压力,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迫切地想了解未来就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将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立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促进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主动培养情商和逆境商,保持平常心,培养克服困难、阻力的恒心和毅力,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在形势政策课的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转变精英教育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择业期望进行合理定位,清楚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
3.就业实践期——就业技巧、就业选择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主动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职业特点、未来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不同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和讲授。同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发展方向及该行业所需的素质、技能,使学生对职业现状和行业发展职业有较为客观、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需求变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影响,并促使他们发现不足与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各学院可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拥抱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就业素质,锤炼成才品质。
4.就业分化期——就业服务、职业适应指导。进入大四以后,就业指导教育首先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即及时宣传各种就业政策、介绍学校就业工作流程,提供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展开协调与沟通。学生工作队伍应随时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做好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安全教育,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进取、务实的就业心态。在大四后期,要做好学生的就业角色转变工作,通过邀请不同行业的精英来校做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合作精神、事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除了对按照学生年级进行普遍的分层次教育以外,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邀请留学回国人员(特别是归国教师)做留学讲座,为愿意投身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政策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举办创业讲座、提供创业实践机会等。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中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学科,每一位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参与者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思考、探索的状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将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构建出合理、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高适应性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爱如,崔静.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和层次问题[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1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并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就业政策下,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因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新旧择业观的冲击和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使其自身的择业观更加复杂。所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学校、家庭、政府必须面对一个迫切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困惑
当前应届生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那么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生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毕业之前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真正临近毕业,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有些同学则感叹:世界之大,却无我容身之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
曾几何,大学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着较高知识层次道德素养高的群体,但如今,大学生随意毁约、任意跳槽的现象经常发生,不少大学生签一家谈一家,更有甚者,在履历上作假,使得很多用人单位不敢受用。
(三)优生不一定有好岗位
在大学里面老师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总是说品学兼优的学生将优先推荐好的岗位,但是在实际推荐过程中,企业也不是按好坏优先来的,但是学校在推荐学生时,则通常将优秀的学生先推出去,导致“好”学生不一定有“好”岗位,“差”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岗位,这样就容易导致教育和实际结果的差异化,自然使得课程的说服力降低。
(四)工作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目前大学生在面试时,经常会听到招聘人员问:“你有工作经验么?”相信这个经历,很多大学生都面临过,而且每年还在上演着,在目前就业严峻的情况下,想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经验这一要求放宽是很难的,毕竟没有多少企业愿意拿自身的效益让你作试验的,那么关于经验这块唯有从自身找办法了,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寒暑假的实践中选择了做家教、去商场搞促销,这些虽说有点“花拳绣腿”的感觉,但是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毕竟是社会经验的积累。
(五)大学生期望值较高
我们应该承认,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充满着抱负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做,整天怨天尤人,一副不得志的样子,平时“纸上谈兵”“口若悬河”,但是一旦做起实事,则一筹莫展了。
(六)社会歧视严重
以下一幅图为近期网上流行的一幅图,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女大学生的比例远远低于男生,部分公司还存在歧视乙肝携带者,这些现象都严重伤害了求职者的感情,这些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一)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服务手段
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首先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建立适应就业的指导机构,指导形式上要以指导课程为主,并经常邀请招聘专员介绍用人政策,请往届毕业生介绍他们工作创业的历程,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挫败教育,培养坚强意志
目前大学生都是90年代的,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一旦处于挫折中可能会出现堕落的现象,则需要各个高校加强学生的挫败教育,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这就要在进行就业指导中明确学生的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确定具体可行的近期目标,教会学生能够直面挫折并学会自我调适。
(三)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他们职业人生的第一步,在我们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设立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掌握规划自己职业的方向和技巧,建立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桥梁,使大学生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帮助自己就业,走进企业,走向社会。
(四)加强就业指导网站建设,给学生适时提供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重要服务,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时加强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广大的毕业生、应届生建立与国家指导网的链接,与各地区人力资源、企业进行信息交互来缩短用单单位与毕业生(应届生)的时空距离感,从而无形之中激活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三、总结
“就业为民生之本”,只有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确保我们社会不断蓬勃的发展,作为当代社会的领军群里的大学生更该做好就业指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选勇.大开放的就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