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4 16:31:49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科技与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筑科技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网络;建筑;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08-02

伴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网络。在我国建筑业是经济支柱产业,在网络渗透各个行业的过程中,建筑业同样也不能例外。

1网络和建筑企业

任何企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作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建筑企业,其管理实现现代化已是必然趋势。在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管理工具与方式的现代化。为了使得企业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应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就应当要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这就少不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成为了各行各业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工具。比如,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各个子部门、项目部、公司总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也使企业更具有弹性,比如小的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同时还能够和更多的专业人士组成专业的员工队伍,为公司承接大型的工程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条件。这样既保证了公司具备小公司的灵活性,又具有不逊色于大公司的智慧资源。结果在项目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尽管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工程都提供最佳的设计组合,但是通过网络却可以实现公司员工对设计中的先进部分以及施工方法的分享,同样实现了最佳组合所具有的效能。

建筑师是建筑企业中最重要的专家队伍。当建筑师利用智能软件建立了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数据模型之后,工程师可以利用网络对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而施工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将工地的图像下载下来,并根据这些图像帮助施工管理。而建筑商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进行有效的全程监督。与建筑直接相关的业主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建筑模型和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等。甚至有时还能通过网络将有利的信息传递给潜在买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竞争力。

在对一项工程进行设计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方案。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会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对暖通、空调、排水、电气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到考虑,不过由于信息量过大,现实中往往会因为缺乏考虑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改动。为了避免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建筑师与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而通过网络却能够有效的实现建筑师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从而有效改善因为各专业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设计弊病,进而提高企业的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协调性。

2网络与建筑科技

根据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情况,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热点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控制网络技术。

2.1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在建筑物或者企业内部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中能够极大的降低人们信息收集、、传播的成本。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网页上所有有关建筑物内部的相关建设管理信息,并且还可通过信息系统将有关的维修服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有效的降低建筑的维修成本。建筑物内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有效提升对建筑物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协同处理能力。对于建筑设计的监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对综合数据库的访问,还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对于建筑物实现自动化管理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是绝对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加强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从而实现了我国建筑物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2.2控制网络技术

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以及可移植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控制技术的发展,网络控制在结合了网络互联后,建筑的控制已经从现场监控走向了控制网络的道路。一般而言控制网络是指对生产过程作为控制对象和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具体可以从我国不断出现的各种智能化的建筑中看出:首先,控制网络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后,有效增强了建筑内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操作性和集成性能,比如极大改善了建筑中的综合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异构网络的控制;其次,利用控制网络通讯实现数据管理和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控制;第三,通过采用控制网络技术,有利于建筑与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在智能建筑中,所有设备与相关的安全信息都可以进入计算机的操作平台中,实现了智能建筑内监控与“群件环境”的共享以及综合数据的集成;第四,控制网络技术可以时时对建筑内安全系统和机电设备系统的管理进行远程监视和信息采集。

2.3网络住宅

如今的居民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铺设网络所需的相关设备,以保证业主入住之后能够上网。这已成目前住宅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不过,网络住宅并不仅仅只有该项功能,网络住宅含有许多的科技元素。世界上最有名的网络住宅或许要属美国富翁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了,里面许多功能对许多普通人来说依然具有科幻性。不过,网络住宅建设已经使得某些科幻色彩距离普通民众不再那般遥远了。通过铺设完善的光纤网路、配置需要的合适软件,网络住宅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和朋友交流,也可通过网络查询交通、还可以通过网络时时关注孩子的在外情况。而在住宅内部,也使得那些能够自动控温、高保真等高智能化的家具不再那般的遥不可及。网络住宅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生活,例如出行、购物等。而对建筑业来说,这更多的是带给人们更富有人文特性的理念,比如,人们现在就可以在住宅中享受随选网络影院的娱乐节目,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选择需要。同时,网络住宅还能够便利人们的工作,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比较时兴的在家里的远程办公,即使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相关工作。

网络时代,建筑在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水准和效率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也促进了建筑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而在建筑管理方面,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更加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说其正在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只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新需求,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1.1 满足国内生产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增加工程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成分,确保建筑企业拥有的技术设备可以在建筑行业中独当一面,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以逐步提高收益,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新需求。

1.2 实现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

建筑企业应当认真学习科学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工程管理实践中,为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理论依据,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力。在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力求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要求积极创新科学管理模式,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3 优化配置施工资源的有效途径

建筑企业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制定施工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工程管理创新模式还可以明确员工在利益分配中的权责关系,确保工程管理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二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的内涵及管理目标

2.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绿色施工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理念,它起源于 20 世纪 80年代,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思想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开始探索实践绿色施工。进入 21 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建筑业对绿色施工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绿色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施工的实现不仅单纯依赖绿色施工技术,同时需要全面考虑施工现场场地环境、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因素,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施工被赋予了更丰富和深刻的内涵。绿色施工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2003 年 11 月,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印发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推动了奥运工程绿色施工。住建部于 2007 年9 月了《绿色施工导则》。

我国建筑业目前基本属于粗放型行业,在规模大、产值高、速度快的建设事业发展中,对资源的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与维护、拆除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的影响。但建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因此,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提倡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基本宗旨的绿色施工,对推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基于可持续的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

《绿色施工导则》强调了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绿色施工导则》指出绿色施工的原则之一是: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由此可见,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比精益建造的管理目标,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所增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的管理延伸至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以及拓展至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

因此,绿色施工的执行改变了传统项目管理的管理目标。精益建造的管理目标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项目的经济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施工,不仅仅关注项目的经济目标,同时还关注建设项目的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关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协调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外部性( 即表现为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损害,不由项目本身来承担后果) ,为了追求项目的目标,精益建造一定程度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追求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而绿色施工则是以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目标为项目的管理目标,通过三大目标来实现项目可持续性。其中经济目标主要是减少前期成本,节约资源,降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和获得一个高性能运行的项目; 环境目标主要是减少资源消耗,消灭浪费,防止污染和保护资源; 社会目标主要是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睦的社区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信任和提高对外的整体形象。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可持续的绿色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框架

三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管理手段之一就是创新。

3.1 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审时度势创新管理观念,处理好工程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并确立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包括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确保项目合同的各个条款得以切实落实,保证这四大管理目标能够在工程管理中予以实现。建筑企业要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和安全之间的关系,针对四个目标制定优化方案,在全面考虑和处理四个目标的基础上,使工程管理得到优化,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3.2 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

建筑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明确企业、工程项目、员工的责任,有效协调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全面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建筑企业要明确内部机构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来提高企业独立法人地位,增强企业控股的重要程度。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此规避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强施工合同的执行力度,提高工程管理能力。一是明确各方责任制,企业作为项目的主体投资方,应严格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以提高产权的明确性,树立新型产权关系。二是建立企业的法人财产制。项目部应该明确各方产权的界限,由对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以承担法人的责任,提高法人的独立地位。三是树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项目部主要由企业出资兴建,必须提高企业控股的重要性。

3.3 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应当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由于现代工程管理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需要大量、可靠的信息作为管理依据,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化的工程管理体系,冲破传统工程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同时,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对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高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切实发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3.4 创新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生命力。建筑企业在创新企业文化时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文化机制的创新。

四 总结

总之,为了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企业注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就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吴新宇.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2010(3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维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和建筑企业的成长,建筑机械设备必然以更好更完善的面目出现。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更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保证机械设备资源能够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所以,建筑企业都要积极思考,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找到适合自身的正确方法,提高企业效益。

一、对于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在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当中,由于对机械的保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就导致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有所降低。一般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的使用方面通常都会注重使用却忽略了保养的作用,在实行了定人、定机的制度同时,忽略了设备保养制度的制约性,并没有明确地落实到位。然而一般操作人员只会注重机械的使用,如果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却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当机械设备在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维修,因维修人员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出于应付的心里,而不是在基础上解决问题,同样会造成机械设备故障的发展和扩大。再者,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负责操作维修的工作人员之间会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重要的性质。因此,在施工中不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问题,同时也会增加了相应的费用,从而导致机械设备安全性的降低,也减少了使用的期限。

2、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因此也就影响了正常的施工。在施工当中,一般工程项目面比较广,并且人员的调动与机械设备也比较复杂,作为管理部门也存在没有目的性的精简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或者是合并相关的部门,从而也就会导致在具体操作与管理层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致使在施工机械设备方面的减弱。另一方面,在施工单位中并没有形成严格完整的管理制度,没有健立健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从而造成施工机械设备在管理上的混乱,也影响了正常的工程施工。

3、在施工单位中没有注重机械设备所需的正常更新工作,从而出现施工效率降低等情况。当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的老化,存在的故障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对机械设备更新的比较缓慢。负责机械的管理人员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想到长远的发展,更有甚者会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而继续使用,同时也就导致了施工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有所增加,这样不仅在安全方面给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在施工效率方面也会有所降低,增加了整体的施工成本,减少了工程效益,而影响到整个施工单位的发展。

二、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1、在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也作为关键环节,应用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法有效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在延长机械零件使用期限的方法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快速修理法,通过应用这种方法除了在设计机械时所应用的维修性的设计以外,还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通过刷镀以及胶粘进行修复。在施工现场可以采用刷镀与胶粘的修复方法,它可以低成本并且快速的对失效零件进行有效的修复。(2)通过零件换位的方法进行修复。在施工机械设备中有很多的零件,比如在挖掘机、推土机和柴油朵缸套等零件,这些零件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一般会承受单向的负荷作用。因此就会受到不够均衡性的磨损,但是通过适宜地更换受到磨损负荷的位置零件,从而促使它们可以受到均衡的磨损,也可以延长使用的期限。

2、在施工机械设备中如果可以定期的对机械进行保养工作,对于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期限是非常必要的。在部分施工单位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是有明确规定的。然而,由于很多施工单位有明确规定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但是到施工期间如果工期比较紧张,任务比较重的时间,一般就会忽略了机械保养的规定,只要机械设备没有出现故障并且可以正常的运行就可以,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保养工作。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主要是可以消除机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进行保养,机械设备会出现故障问题,更有甚者会发生安全事故问题,所以,这样不但会增加相应的维修费用,并且还会延误工程进度。

三、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对策

1、改革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

建立设备租赁公司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实施项目成本考核的重要条件。形成设备租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能够增加产品产量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建筑施工具有生产条件多变、流动性大等特点,只有实施机械设备租赁才能够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才能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服务生产、安全使用,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为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机械设备管理的台账档案;(2)机械设备标识;(3)机械设备的组织;(4)机械设备租凭;(5)施工设备的保养、维修;(6)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7)机械设备的停用管理;(8)机械设备的报废批准。

3、强化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的运行机制;(2)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经营决策;(3)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计划与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管理;(4)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控制管理技术;(5)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使用管理技术;(6)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管理技术;(7)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保养管理技术;(8)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完好备件管理技术;(9)建筑施工现场设备更新改造完好管理技术;(10)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常用油料完好管理技术。

4、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是科学管理设备发展的需要,根据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业务构成、租赁市场模式的分析,针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机械设备租赁管理系统,能提高机械设备租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建议创立以下几个模块:电子商务、设备管理、租赁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建筑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完善设备的基础资料、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可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可以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总之,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切实地提高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科学合理指导方针,做到互相协调,积极的探索研究,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因此,在工程施工当中,需要加强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应用,准确及时的进行保养、维护,并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机械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一直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中,发挥出一定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海刚.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养护[J].山西建筑,2006,32(7)

第4篇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估量的时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且需要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出评估,估计出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等。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为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提供方向和角度的,而风险的估量主要是为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及途径

建筑工程方面的安全风险来自各方面,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方面的风险

1.1 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1.2 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2、 社会方面的风险

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3、 经济方面的风险

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4、 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5、 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

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三、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体系的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实施要通过各种途径强调提高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生产责任,要制定并实施责任到人的有效措施来建立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应要求项目负责单位评估安全风险,并制定事故紧急措施预案,提交相应管理单位,并实时更新。这些措施都是为完善和加强责任管理体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降低安全风险。

2、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提升

要设计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各项施工作业都有序的进行,同 时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 机械设备对于施工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必须要保证机械设备 的质量,定期 的对其进行维修和检耍以便于避免机械设备 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

3、提升建筑风险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评价人员不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那么也将会使得建筑风险评价形同虚设,评价结果失真。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建筑风险评价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此来提升起综合素质。所以,施工部门应该根据评价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应该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风险的管理方面; 工人干部等人的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标准的学习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要重点培训期在施工现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4、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如果机械设备的性能一且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要提升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首先是建立完善 的装卸标准,保证使用 的 安全性,其次是在机械设备进场之前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最后是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检查工作。

5、制定合适的安全控制机制

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工程项目负责人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并在这种机制下,服从安排,使所有的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有序进行。保证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进行,涉及到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创造一种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要职责分明,但不失团结;要加强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从原料的准入安全、人员施工安全、机械操作安全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作出相应的评价,以作为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相应机制的依据。

6、对常见风险进行重点防控

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其风险有很多,而且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风险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生过相类似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建筑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时候,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风险因素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并从一开始就对这些风险进行重点防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常见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产生。

7、加强安全教育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和以往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项目技术的复杂性上,还是安全事故发生等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安全教育培训除了能增加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外,还能有效地让工程人员了解到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相应的教培实际案例,让工程人员提高对事故的深层认知,加上相应的现场紧急处理演练,也可以提高工程人员的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施工人员要重视安全风险问题,只有将这些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稳定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实践,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会娟,高继威.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工程管理,2015( 2) .

[2]张开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 建筑安全,2015( 3) .

第5篇

【关键词】可拓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物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大,建筑施工管理日益呈现动态复杂性与系统性,因建筑施工特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易出现各类工程事故,为确保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结果的合理评价,对可能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可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一、基于可拓论的模型分析

1.可拓理论

可拓学原称为物元分析,是由我国蔡文等学者所创的新学科,用形式模型,对事物的拓展可能性进行研究,并找出开拓创新的方法与规律,以处理问题矛盾,其可拓方法为可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如分合链、发散树与优度评价等均是可拓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检测控制、计算机、智能与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应用可拓理论,可对施工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警,以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可拓理论当中,需要对经典域、待评的物元矩阵与节域给予确定,以找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因素,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

2.经典域与节域确定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事物均有多个不同特征存在,每个特征所对应量值是不同的,因此,在事物评价等级N中,就会存在n个不同特征,即C1、C2…Cn等,其特征所对应量值可表示为ν1、ν2…νn等,有序组公式为:R=(N,C,ν),其中,N表示事物名称,C表示特征,ν表示量值,R表示事物基本元,也称为物元,而N、C、ν为基本元R的要素。物元模型需要确定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矩阵等,其中,经典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表达式中,Nj表示j个划分的效果等级,而Ci表示Nj效果等级特征,经典域为Xji表示效果等级有关特征量值的范围。其节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节域表达式中,P表示全体效果等级,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而Xpi表示全体效果等级P有关Ci的量值范围,也就是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表达式为:

在待评标的物中,所检测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应该用物元进行表示。表达式中的P0表示标的物,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Xi表示标的物有关效果等级特征的量值。在建筑施工当中,安全管理要以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施工安全标准为参考依据,由安全管理员对每个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项目进行随时检查并打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其评分表只是量化指标,基于可拓理论,从各指标间的安全等级与关系制定方面,让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标准更为明确清晰,运用可拓理论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再通过结果对施工安全作出预防分析,给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标准的参考依据。建筑施工中的效果等级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用电、塔吊、脚手架、起重吊装、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等,在建筑施工的某阶段中,这些特征并非同时存在,一旦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均随着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标准与经验,应该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应用可拓理论进行评价分析。

3.关联度与待评定等级的确立

当经典域与节域确立之后,具体安全施工评价方法需要确定,以判断物元等级,在物元评价时,基于可拓理论,适当引入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评价,不然不给予评价。在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先对初步安全进行评价,对于安全评分表里的所有内容,每项分数应达到总分的七成以上,不然该项目自动认为不安全,并停止后续评价,在这里,该条件成为待评物元所必须给予满足的条件。依据可拓理论,不同等级的关联函数可表示为:

而待评标的物等级关联度可表示为:

其中,Kj表示为评价标的物等级,其数值大小与相关性,能对评价单元等级进行定量反映,以供应用者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

二、物元分析法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是必要的,与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方式大体相同,仅是在经典域、待评物元、等级与节域等规定有所不同,事故安全等级可分为无、轻微、中级与重度等四个等级,在建筑工程中,常出现的事故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坍塌等三类,影响这三类事故的因素较多,按事故原因来看,对每种事故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进行确定,以物体打击为例,等级效果特征包含设备器具、安全防护、挡脚板、安全教育与杂物清理,经过经典域与节域对物体打击情况进行表示,预警模型中的节域与经典域相比,预警模型与安全管理中的评价模型原因相似,依据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经验与打分状况,对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确定事故安全发生类别。在建筑施工中,基于可拓理论,其安全管理预警与评价模型思路可归纳为下列方面,首先,要对安全评价的等级进行确定,然后,确定其影响因素、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并对安全性进行初步判定,如果评价不合格,要求立即整改,若评价合格,应继续给予评价,对各特征的权重、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等进行确定,以评价其安全等级,若安全评价不合格,应立即整改,安全评价合格的话,应对其他易发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有效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物元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依据国家有关施工安全检查规范,制定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评分表与汇总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某阶段进行检查,基于可拓理论,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检查可知,物元基本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15.6、安全技术交底8.6、安全管理8.1、脚手架8.5、机具用电8.4、塔吊8.5与三宝四口防护8.3,在评分表中,每项指标发生问题,均会给项目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各物元特征权重是一致的,根据各指标量值信息以及节域、经典域信息的提供,对物元相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的计算可知,此项目安全管理的等级评价是较为安全,也就是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对常见事故给予安全评价,并加强预防。下一步是易发生事故的安全预警,在建筑施工当中,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机械伤害是常见事故,其发生概率较高,安全预警模型构建中,对这三种事故均给予安全评价,并对预警类型进行确定,通过待评物元、节域与经典域等分析,这三种常见事故均为轻微预警,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这三种事故,需要对项目当中,容易造成这三类事故的项目给予检查与整改,以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安全予以保障,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施工目的,为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对施工领域的各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并运用物元分析法给予评价与预警,编制可靠的量化安全管理程序,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过程控制,坚持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将施工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从而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增民,吴冲.可拓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2]赵冉,顾伟红,李建民.基于可拓理论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6)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创新

1杜绝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要消除其不安全状态,就要保证机械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1)对于新进场的机械设备,要建立进场检查制度,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安全性、合格性、合法性。即机械设备必须是合法的生产厂家生产,有出厂合格证,产品外观完好无缺、不变形,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凡不符合这四项要求的,坚决拒绝进场。

2)对大中型建筑机械设备,其安装与拆除一定要请有资质的专业安装、拆除队伍来进行施工并有详尽的施工方案和有关上级部门的审批。

3)安装好的机械设备要取得安检部门的检测合格证后方可运行工作。

4)对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要求操作工和维修工按规定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做好文字记录。特别是要重点检查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如物料提升机的安全停靠装置。工地上很多民工嫌其麻烦经常不用,甚至将其手柄绑住停用;层问安全门也是长期置于打开状态。这些要靠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经常去检查发现,以保证安全装置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另外,要坚持安检制度,安检到期的设备一定要重新检测,不要认为能正常运行就可以不检测了。因为机械设备的内部损伤、钢结构的疲劳损坏不是肉眼可以看得出来的,目前的正常运行不等于下次也能正常运行。

2机械设备的管理现状

1)缺乏管理的有效制度。自古便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语,所以,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一切措施的开端与关键。而我国目前对于机械设备这一块的安全操作没有一个正规的规范或是制度,在设备管理与维护上面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从人员角度来看,也同样的没有一个合理奖惩的责任分配制度。由此,就导致了相关人员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没有自主保护意识,缩短其使用寿命。

2)设备管理意识较差。如果真的从管理人员角度上来分析,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制度约束,就将本身的工作职责变成了自主自发的行为。因此肯定就会导致对工程机械设备做不到周到的保养与保护,减短其使用寿命。再有,也会因没有正规的操作规范导致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方法不了解,增加其损耗,也会出现因操作不当发生机械事故的情况。

3)机械设备过度使用。超负荷的使用机械设备,使其过快的老化,导致故障率增大。现在各地区经常会出现加时加工的紧急任务,那么,各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就会加大工程量,从而就导致了机械设备的过劳使用,加速了其老化速度。而也因此,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维检修与保护。

3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为了迎合各地工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各地区的人民都能够拥有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所以,现在很多的建设地区都在环境非常恶劣的西部地区。那里天气寒冷,冰霜雨雪不断,道路坎坷,这一系列的自然因素都会对机械设备造成影响,即便是在不运作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损耗。而且,如此恶劣的环境势必会对其人工保养也造成阻碍。

2)其他因素。除了自然因素,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对机械设备的整体使用情况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机械设备也大量的智能化,机械化,各种新型设备的引进,相对的对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性,过硬的技术知识,不断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4建筑机械设备科学维护与安全管理

4.1深入持久地强化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奖优罚差

首先,要了解建筑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要把结合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和使用方法相结合,降低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要随时应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故障。因此,要做好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随时掌握其当前状态,要关注其实际生产,按照设备厂家所给出来的维护周期来进行维护。确立一个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从细节出发,制定出详细的检修计划,定时定期的进行各项维检修,针对不同的机器采取不同的方法,找到特定的应对措施,并且要记录在册,方便查询和学习。除了对新设备的保养和磨合,老旧设务也不能够掉以轻心,而且更应该作为重点排查对象,要时刻进行产注和修理,要保证其运行。对新老设备都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加强其专业技能,要告知其一些基本的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常见的搅拌的维护为例:1 主要承担机器负荷的是轴承,所以,在轴承的保养上就要多下功夫,而好的油是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的,而且也可以降低它的损耗率,加大它的运转率。所以,要注入干净的油于转动轴承和轧辊轴承上与各种齿轮活动轴的相互咬合的滑动面,而且要注意其的密封性。2 所有的轮箍都要定时定期的检查,避免发生松动,尤其是新安装上的。3 随时观察各个零部件是否在正常的情况下运作。4 随时更换已被磨损的零件,尤其要关注易损件。5 要及时停止油温过高的设备,查找原因并予以消除。7 要随时注意设备运转时的声音,发现异常要及时暂停查看。

其次,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也同时体现在了建筑企业装备的日益先进上,各类装备的技术水平越先进,其经济成本也会越高,其中的科技含量、专业性也会越高,那么,对其可以进行维护和检修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变得非常严格。如果仅仅是口头传授经验的方式已经很难对其进行修护理了。所以,除了有正规的操作规范之外,还必须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的做好维修工作。要在懂的基础上再着手工作,不能只凭感觉或是经验,如要结合工作环境,还有机器的磨损周期,设备的特性等等情况。以此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第三,要实行奖罚制度激励工作人员自主细致的工作。可以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奖惩制度,把检查和维修方法按学习册的形式放给各个班组,然后定期进行考试和检查,并可以按次,按月或是按年进行评比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奖罚挂勾,让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小心的工作。这样即可以督促与强制工作人员学习,又可以减少应操作不当产生的事故,还可以让工作人员有目标,有动力的学习。

4.2对老旧塔机及时更换的控制

安全是各类企业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塔机在建筑机械设备行业中是关系着整个安全生产的关键,所以,要注意塔机的使用时长,结合理论的寿命定期进行检查,要及时更换已经出现老化的和磨损严重的机器。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忽略其日常检修和保养,而且要按照标准及时报废不能修得的塔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4.3运行过程的控制

第7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经济与管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86-02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全国近1200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中,至少有一半的高校将向应用技术类或职业教育类转型。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管理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安装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课程,也是总结研究安装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特别是在建筑环境类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对本专业人才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了《传热学》、《空调用制冷技术》、《工程热力学》等专业课程后,开设诸如《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这样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准毕业生们今后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尽早成为本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失衡。与专业基础课相比,无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施工技术课程都或多或少存在压缩实践教学课时量的现象。而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将施工技术实施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本课程分为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施工技术主要以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指导,以基本施工技术为基础,突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的安装技术,具体包括安装工程的常用材料和附件、空调管道的加工安装及相关设备的安装。施工管理主要以我国最新的基本建设法规为基础,结合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的现状,主要介绍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工程造价和概预算、工程招投标和施工合同管理等。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学习了施工技术的有关知识,则对施工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有帮助。而施工技术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施工管理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原已显得抽象繁杂,若再加上教师“赶课”的节奏,“满堂灌”的风格,学生难免产生厌学的情绪。因而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更不用说达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施工技术类课程本就是实践性极强,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施工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施工课程设计。但相比之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基本独立,与课堂教学相脱节,课时量也十分有限,学生在施工现场也很难看完一个完整的施工工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不能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转化,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2.教与学的主体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从教师方面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储备,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理念的差异等能否和谐统一,都属于教的主体的知识结构的体现。本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枯燥的教条式的传授多于施工现场的指导观摩式教学。如果讲授这门课的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施工基础做支撑,“纸上谈兵”式的灌输只会令学生产生疲劳效应,更不用谈知识的吸收效果如何;再者,有些学校专门聘请从事施工的技术人员教授本课程,这些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往往浅尝辄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只停留在对施工过程、施工设备的肤浅理解上。从学生方面讲,由于这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首次接触工程技术类课程,学生所具备的与施工相关的知识相对薄弱,于是在学习施工程序、施工设备的安装方面就对一些概念和施工程序难以理解。例如,在讲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学生们往往不清楚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而这些基础性内容在课本里往往不作阐述。特别是本课程的“施工经济与管理”这部分内容,像“施工图预算”、“施工概算”、“竣工结算”、“施工定额”等抽象概念,由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更没有做概预算的经历,因此学习起来不免感到枯燥和费解。

3.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的时代滞后性。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然而施工课程教学理念和教材的内容却相对滞后。综合性大学对技术性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基础课,施工类课程往往只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因此,这类课程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在学习中也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施工类教材的更新周期比较长,往往前一版教材上介绍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一些新兴的技术和设备却不能及时得到传播,这也是掣肘本课程教学的一大弊端。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对这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1.认清形势,加强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随着高校转型计划的不断实施,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认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这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校中,所强调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高于本科类学校。只有学校足够地重视这类课程,才会投入足够的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材教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样,教学理念的更新更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认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成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的专业人才。

2.由传统教学法向新型教学法转变。新的教学理念配合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量的文献显示,对于施工技术类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增加实践、实习的教学课时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参与能力。但是,大部分高等学校开设的建筑施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全实现实践教学法都是非常困难的,采取一般的实践教学法也仅仅能让学生参观或接触整个施工工序中的一个环节,甚至只能接触其中的一个设备的安装,而本门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安装工程的全部,这对现场或实践教学法而言是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的,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笔者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打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硬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先进的教学硬件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这些教学硬件在大多数院校中都是教学必备设备。一些施工工序存在一定的技术性和危险性,学生实习的时候也未必恰好遇到相同的施工过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可通过录制操作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达到同样直观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到金属管道的焊接时,其中热力焊接是焊接施工中常用的焊接技术之一,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无法带学生参观实践学习,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录制的视频并现场讲解的方式,达到了与现场参观同样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均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直观向学生展现;一些暖通设备的复杂的安装过程,亦可通过电脑模拟安装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来。实践教学与模型教学相结合。在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肯定是必要的,然而频繁地往返工地与课堂往往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对于体积小且重量轻的工具管件、阀门等设备,可带实物或模型到课堂,向学生实际演示或让学生拆卸、组装。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快速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提高教师素质,传授最新知识。由于教材知识的“折旧率”较快,单纯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肯定满足不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经常关注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新技术,力求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笔者在讲授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时,除了介绍传统的供暖方式外,还对本领域其他新型的供暖技术做了研究,像电地暖系统中的电热膜供暖技术、碳晶地暖技术、碳纤维地暖与暖芯地板等。这些新技术在教材上是学不到的,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了解到了本专业的新动向。

3.施工与工程经济与管理有机结合。《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宗旨是要培养暖通专业的实践型技术性人才,施工技术与施工经济与管理是有机的整体,因此,除了施工技术的讲授,对于施工经济与管理的内容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管理的内容贯穿于施工招标、投标到竣工验收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因此,作为完整施工过程之一的工程经济与管理,与施工技术知识同等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会真正理解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才能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这对发展安装技术和提高安装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这门课程的目标之一。随着本专业毕业生陆续奔赴建筑施工、设备安装等单位,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生将成为未来暖通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应当加强暖通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研究和探索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更多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暖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云飞.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冯兴国,熊宝莲,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