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5:14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学习的好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方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模式习惯。学生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规律,对于其今后的学有裨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欲望,小学生的心智都还不成熟,总是热衷于所感兴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使其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听课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所讲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内容,但是学生要想在课下补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应想办法将枯燥的课程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数学公式转变成有趣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播放有着数学知识的小动画给学生观看。小学生喜欢这样有趣的形式,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听讲了。小学生还很乐于表现自己,他既没有初中生的羞涩,也没有幼儿园时的胆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讲解知识点,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在各种活动中也会积极参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数学问题,有任何见解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来提问,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由此一来,学生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也就专心听讲了。对于一些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使其慢慢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阅读相关书籍也是学生应该要养成的一个习惯。阅读不仅对学习数学学科有所帮助,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借助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方式,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因为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自己的想法,并且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留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较有难度的问题有很高的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引导,给他们留些基础的知识,使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夸赞学生,以给他们自信心和成功之后的满足感,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在解决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合作解决,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使其分工合作,有人做记录,有人发言,有人提出问题。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之后,学生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有的问题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从而养成合作交流的好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好习惯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生活,数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关注圆形图案的东西,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对圆形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跟着家长逛超市离不开找零的问题,可以借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数学对实际生活的意义。靠课本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互动,体验数学给生活所带来的意义,使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在面对挑战时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以优秀的教育方式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笔记作用大
每学科都有固定的笔记本。记笔记对提高学习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再一方面,记好笔记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到了大学仍然是同样的道理。一般的同学都只能回忆大概,对数学方面的知识尤其容易遗忘,作好笔记就非常必要。第三,记好笔记,可以充分协同各个感官的工作,使得各感官的功能得以和谐发挥。对数学学科,由于动脑的多,详细记录不太现实,就需要有科学的记录方法,记该记的,该听的;针对性听讲,重点、非重点区别对待。那么怎样记好数学笔记呢?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二、方法尤重要
1.预习笔记
预习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学新课之前,应该先把新内容看一遍;应该准备个小本什么的,将不会的、模糊的内容记下来;每学科都有固定的笔记本,预习笔记算是整个笔记的一部分吧。
2.课堂笔记
(1)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分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和补充,这同写文章之前要定提纲的道理一样,要学会由点到线,再及面。
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如果是新学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适当详细些,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解释。另外我们在整理笔记时,还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按图索骥,研究思路
“按图索骥”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当于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用在这,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学习有内在规律可循。数学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数学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过于详细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3)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首先要关注开头和结尾。这与写文章一样,开头和结尾是对正文的点缀和烘托,引入得当则学起来事半而功倍。善于前后照应,则可相得益彰。老师讲课的开头,有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言简意赅,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润物无声的引出重点。所以在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结尾虽话语不多,却是这节内容的精彩提炼和复习巩固的提示。总之开头与结尾有前呼后应、互相启迪的作用,密切关注,必有收益。
(4)疑点难点,反复求证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难表明新学的知识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们发现困难,并克服了困难,无疑是一次进步。
我们特别要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有时老师框出、划出,或者用彩色笔写出的东西,正是课程的重点或难点。明确了重点,克服了难点,我们的记录就能详略得当,有价值之体现,前不久清华大学学生的笔记就卖了高价,就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5)适当补充,强化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补充一个经典的例题或恰当的比喻来引入概念、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说明方法或优化思维。有的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有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记下补充的内容,使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这些补充内容的功能,把知识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总结要有系列。每节课有归纳,每章节内容要通过复习给出总结,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也应给出阶段性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在总结时,不仅能给出各个单元的总结,还应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失彼。
三、错题整理
摘 要: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61-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很多教学研究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让学生形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很多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比较关注,而对学生的听讲情况却关注较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问题时,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根本不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重视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随口应付一下。这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会获得学习上的收获,长此以往,也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不善于听讲的不良习惯,并且对教学的整个实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对应有的课堂纪律要加以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坐姿和发言习惯。同时还要适当提醒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通过教师的指点,来使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规范,进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让学生养成学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份好的学生作业,需要有整洁的卷面和工整的字迹。特别要讲究书写的规范。比如学生在计算时,要养成在草稿纸上验算的习惯。养成这些习惯后,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会时常对一些作业整洁而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表示赞扬,其实这也是一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它是教师平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地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结果。所以,让一个学生写出一本好的作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养成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学会听清老师的问题。课堂上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老师还没将问题说完时,有些热衷于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若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若问题稍有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扰乱了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浅层次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我们对教学加以调整。(3)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和取舍信息,能够认真思考问题。新课程教材和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数学学习的信息,更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具备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立足于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不但能够展示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相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奇。
四、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上好课的前提就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学校要求学生在听到预备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在桌子上指定的位置;端坐身体,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等候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坚持加强训练,让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五、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传授和接受来实现。实现新知识的真正接受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边听边想并做好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且声音洪亮;仔细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六、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初始环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记下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这样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记忆,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复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
七、让学生养成检查和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作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非不布置作业。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应让学生做到: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不拖拉不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前看清题目要求,复习相关知识,作业后认真检查;作业本发下后自觉及时订正答错题目。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习课 复习方案 回顾整理 重难点 练习 引导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如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梳理所学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记忆、总结,以达到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目的。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一、复习前要拟好复习方案、设计好例题
1.结合学情制订复习计划。对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摸清底数,根据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制订复习计划,合理安排相应的复习时间。
2.复习要做到两清:知识“清”、思路“清”。可使用的方法:一是查漏补缺,二是重点指导,三是巧设不同层次的练习,四是练习形式多样化和趣味化。要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和外延,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针对薄弱环节设计练习。确定了学生的数学弱项之后,科学地设计练习、提问,可以目标明确又十分高效地做好复习。
针对“圆的半径”的掌握,教师可以提问:“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一般学生都会错误地回答:“对!”其实这句话缺少一个前提: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类似地,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这时学生会思考一会儿再回答:“错!”
二、运用回顾旧知和整理归纳的方法复习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所学内容进行归类整理,要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具体整理时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表格、图画等。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回顾整理要理清知识结构,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次,形成整体结构和网络。复习时要从整体人手,将看似孤立的知识串连在一起,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三、复习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哪些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完全掌握,哪些还有疑点,哪些还需要补充。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集中力量重点复习漏缺部分。
在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时,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直径与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半径与周长和面积的关系,难点就是教会学生根据直径或半径,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或者根据圆的周长和面积求出直径或半径。复习时教师应该注重强调周长和面积的运算公式,反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问,并要求学生熟记运算公式。
四、复习时“练”字当头
1.针对性练习题。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练习,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这是复习课中最基本的练习,所以练习题课前应有所准备,练习时可针对学情作取舍。
2.综合性练习题。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用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复习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做到学生看到问题就能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思维的练习题。
给出两个条件:学校的果园里有梨树15棵、苹果树20棵。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提出些问题。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梨树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梨树占两树和的几分之几?”等。
3.开放性练习题。这类题形式较多,如练习题缺少条件或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问题不完整;解决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练习: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0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要求学生用倍比、按比例分配、方程和假设法等方法解答)?
五、复习时练习与引导相结合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差异。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关系进行说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还有些一题多解的题。所以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适应,对此,学生们不要心急,这是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今后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积累和做题来调整。初一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公式及定理,这些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应该按照老师指点的方法,或是自己寻找的方法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这样不但记得牢而且用得活。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会觉得很难。因为应用题中有许多文字表述,学生可能会读不懂,继而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解出答案。扩大阅读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开阔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完后检查一下,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恐惧心理也是初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因为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见到数学就害怕,不喜欢数学。刘老师认为,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愿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可以试着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兴趣方面,还可以有选择的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比如《三星智力快车》、《科学与探索》以及中央十套的一些节目,都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同时,还应该养成好的学习规律和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学生在上课时要“多说,敢说”,说白了,就是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要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朋友而不是敌人,对于回答错的问题课后要自己总结。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借签前人的研究,结合同仁们的工作经验,我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归纳:
一、提前预习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能够复习巩固或补习有关的旧知识、旧概念,找出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和疑难点。在听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易集中,听讲效果会更好。那么预习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同时预习一定要注意自己心中有数,什么是懂了的,什么是不懂的,什么是是似而非的,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效果要更好。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专心听讲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优秀教师能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中一方面学习知识,一方面学习思维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仔细听讲,又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务必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当堂内容当堂理解。在听课中,还要将自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将老师讲的重难点,独特的思维方法,听课的心得体会等恰当记录,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
三、及时复习
完整的看一遍教材,理清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大脑中接受的是相对单一的知识点,一学期下来,许多同学会感到头脑里装了很多东西,很多很乱。所以在考前我们应该将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理清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教材看一遍。这样我们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知识的提取。
讲究方法,适当做题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常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当然复习时适当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可心选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还要调整心态,考前虚心考时自信。要有虚心的心态,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明确的知识点,还有没完全掌握的技能方法,这样才能在复习时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而在考试时同学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放松自己,以必胜的信心,坦然面对考试。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将一些期末的练习题当作正式的期末考试,利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从而使自己在走进正式考场时能进入一个最佳状态。
四、仔细审题
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子的基础。
一、倾听可变心不在焉地听为专心理解地听。
心不在焉听课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又是不一的。有的学生几乎没有注意老师和同学所说的话,心里考虑
着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者是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学生则只注意教师讲的话,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和课
本的内容是不是一模一样。只注意老师话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说
话。他们的表现欲极强,根本就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他们只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
中交流的目标是老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表现得与已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老师进
行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课堂倾听的习惯。原因主要有:学生对课文
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还有就是学生的表现欲太强。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用了
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课堂上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翻书或做小动作等,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从创
设情境,提高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入手,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准确
判断的思维品质,营造乐于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养成勇于倾听、注意倾听、深入思考的
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听他人发言要专心,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要求学生明确,课堂是大家倾听的场所。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边听边想他们在说什么
,发言对不对,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跟你的想法一样吗?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在倾听同学
发言时,最好眼睛盯着说话的人,这样能静心、专心、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
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二、倾听能变被动消极地听为主动积极地听。
被动消极地听的学生能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但不会把眼睛盯住说话的人,常常错过了讲
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误解、错误的理解,又加上
不爱动脑,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被迫倾听的结果,他们会失去真正的学习机会。他们常常被老师误
认为他们"很认真"。
面对这种学生,我先强调听的意义,尤其是同学的发言,让他们明白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是共同研究、讨
论,相互交流、学习,在倾听中实现你启我发、取长补短,实现思想上的对接、思维上的碰撞、认识上
的完善,通过激活思维因子,激发起思维的灵感,催生出认识上的顿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获得
正确、透彻地理解课文知识。我采用听后复述,听记训练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反映,对你听
到的,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与积极的目光接触相配合等,表明你在认真倾听。
三、倾听能变主动积极地听为用心感受地听。
主动积极地听的学生,能够专心地注意说话的人,能够聆听说的话语内容。但由于没有用心去听,所以
很难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他们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倾听的方法。这类学生,他们缺少的是如何处理听
到的信息能力。我采用听后思辩、听后提问的方法。我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一课
时,我说:孩子们,看来平平常常的事物也会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们愿意做怎
样的人?学生齐答: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我正要肯定,发现坐在第三排的女生和同桌争执起来,我说
争执得好,我们现在就来听听他(她)们的意见:生1说:"花生也有好的和坏的,有时从外表上看没有
什么区别。"生2说:"有一次我吃花生就遇到过。"我说:"说得好!"学生在听中判断,在听中思辩,生3
说:"看,生2面红耳赤,十分认真。"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我说:"是啊,生活
中的确有些情况很特别,好我们该怎么看呢?"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同桌争执
,有的一起大声讨论。我静观了一会儿,请同学谈讨论的结果。生3说:"好与坏,真的不能只看外表"。
生4说:"外表美不美不重要,关键是做一个诚实的人。"生5说:"花生深埋地下,它的好处不是轻易能体
会得到的,或许就因为这样,它可能就失去了别人选择它的机会。人也一样,本质要好,外表也要好,
就像苹果一样,经艳艳的看来就想吃。"我说:"你的观点很新颖,也有现实意义"。生6说:"好与坏不能
只看外表,关键还是要看本质好不好,本质不好,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人。"(全班鼓掌)我说:"是啊,
生6说得太好了,做人最核心的是本质!人的外表不能说明内在本质,就像刚才那位女同学说的,花生也
有好的和坏的,有时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全班再一次鼓掌)就这样,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得到提
高和发展。
大家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与他人的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发散思维,
从中发现新知,乃至创新。
积极主动地倾听,这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是一个优秀倾听者的典型特征,这种学生能
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信息中主动寻找感兴趣的部份,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这种学生不急
于作判断,而是感同身受说话者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想,总结已经传递的信息,质疑或是权衡所
听到的话,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询问而不是辩解质疑讲话者。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
主动地倾听。这样的学生,无须老师多指导,只需要在关键处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倾听是把金钥匙,是激活思维因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