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5:09
序论:在您撰写桥涵工程施工工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桥函检测技术作用意义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有限手段的试验检测工作自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以及降低工程造价,推动施工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效应。?
试验检测工作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分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公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因此,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1、抗压强度试验步骤
(1)检查所采用的压力试验机是否符合要求,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2)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立即进行试验。先将试块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然后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其接触均衡。
(3)在实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的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且小于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60时,取每秒钟0.8~1.0MPA?
(4)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然后纪录破坏荷载F。
2、混凝土徐变试验加荷时间
(1)对比或检测混凝土的徐变性能时,试件应在28天龄期时加荷。
(2)当研究某一混凝土的徐变特性时,应至少制备4组徐变试件,并分别在龄期7、14、28、90天时加荷。
3、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的变形称为徐变
钢材的主要力学性能:强度、塑性、冷弯性能、硬度、冲击韧性、耐疲劳性、良好的焊接性。
4、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一般由几种途径
(1)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结构物地基容许承载力。
(2)根据现场和载试验或触探实验资料
(3)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
(4)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
5、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质量为63.5千克的穿心锤,以76厘米的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厘米然后开始记录捶击数目,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厘米永此30厘米的锤击数作为标准贯入试验的指标。
二、作用
对于在施工中的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和连续刚构桥,为了结构达到或接近设计的几何线形和受力状态,施工各阶段需对结构的几何位置和受力状态进行监测,根据测试值对下一阶段控制变量进行预测和制订调整方案,实现对结构施工控制,而试验检测是施工控制的重要手段。
对于各类常规桥涵,试验检测则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对于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前首先要试验鉴定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构件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其做出接收或拒绝决定。从桥位放样到每一工序和结构部位的完成,均须通过试验检测判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否则,就需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桥涵施工完成后需全面检测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必要时还需进行荷载试验,以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做出评价。
对于新桥型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通过试验检测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同时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
试验检测又是评价桥涵工程质量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别质量缺陷和事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事故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桥涵试验检测技术是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新桥型结构性能研究和评定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桥涵试验检测工作,对推动我国大跨径桥梁建设水平,促进桥涵工程质量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桥涵工程 钢筋 施工 质量
1 概述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在公路施工中桥涵工程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桥涵工程混凝土是受压部分而钢筋主要是受拉部分。因此,为了确保桥涵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保证钢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如何确保钢筋施工质量提高效益,如何做到既节约成本又节约钢筋材料对于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桥涵整体质量是关键,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桥涵施工中钢筋加工、连接及安装等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
2 钢筋工程的配料
钢筋配料就是根据结构施工图,将各个构件的配筋图表编制成便于实际加工、具有准确下料长度和数量的表格。
2.1 钢筋下料长度:钢筋下料长度是指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为了便于施工,钢筋下料长度一般取整厘米数或5mm即可。
2.2 钢筋配料单:在施工时,根据施工图纸、库存材料及各钢筋的下料长度,按不同规格、形状的钢筋顺序填制配料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工程部位、构件名称、图号、钢筋编号、钢筋规格、钢筋形状尺寸简图、下料长度、根数、质量等。列入加工计划的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并在安装中作为区别各工程部位、构件和各种编号钢筋的标志。应严格对钢筋配料单和料牌进行校核,以免返工浪费。
3 钢筋工程的加工
3.1 钢筋除锈:钢筋加工前,应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钢筋除锈的目的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可靠的握裹力。
3.2 钢筋调直:钢筋重制前应先调直,钢筋调直的方法包括机械调直,冷拉调直和人工调直,钢筋宜优先适用机械方法调直,目前,常用的钢筋调直机具有钢筋除锈、调直和下料剪切三个功能,因此也称为钢筋调直切断机。钢筋调直时,应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恰当掌握调直模偏移量和压辊的压紧程度,并要求调直装置两端的调直模一定要与前后导轮在同一轴心线上,钢筋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积减少5%以上。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235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335、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3.3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应将相同规格钢筋长短搭配,合理统筹配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损耗。避免短尺量长料产生累积误差。切断后的钢筋断口不得有劈裂、缩头、马蹄形或起弯现象,否则应切除。
3.4 钢筋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应在常温下进行,严禁将钢筋加热后弯曲,受力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
4 钢筋工程的连接
钢筋常用的连接方法有三种: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除施工或构造条件有困难可采用绑扎接头,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和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以保证钢筋的连接质量、提高连接效率和节约钢材。
4.1 钢筋绑扎连接:钢筋绑扎是利用混凝土的黏结锚固作用实现两根锚固钢筋的应力传递的。绑扎接头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钩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受拉区域内,HPB235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成弯钩,HRB335、HRB400钢筋可不做弯钩。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HPB235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4.2 钢筋焊接连接:钢筋焊接连接宜优先采用闪光对焊,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进行试焊,在试焊质量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边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3。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在同条件下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300个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也应按一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
4.3 钢筋机械连接:通过钢筋与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称为钢筋连接。其具有施工简便、工艺性能良好、接头质量可靠、不受钢筋焊接性的制约、可全天候施工、节约钢材和能源等优点。从事钢筋机械连接的操作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的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直径相差不得大于5mm。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不得腐蚀和沾污,同一结构内机械连接接头不得使用两个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在同条件下经外观检查合格的机械连接接头,应以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并作出评定。如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如再有1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5 钢筋工程的安装
5.1 钢筋骨架制作与组装: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焊接,组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骨架预拱度。如果跨度超过了20m,根据设计规定预留拱度,组装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控制焊接局部变形,骨架接长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钢筋网片电焊阻,如果采用HPB235钢筋作为焊接网片的受力钢筋,当焊接网片为两个方向受力时,一定要焊接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其余的交叉点可间隔焊接或绑、焊相间;当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时,一定要焊接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如果选择冷拔低碳钢丝焊接网片作为受力钢筋,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不大于100mm时,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mm,一定要焊接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
5.2 钢筋现场绑扎:首先用绑丝将钢筋的交叉点绑
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如果需要的话可辅以点焊,钢筋网的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扎牢。但双向受力的钢筋网,一定要全部扎牢钢筋交叉点,如果不是设计上的特殊要求,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矩形柱角部竖向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应为45°;错开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使其位于梁和柱角的受力钢筋处;圆形柱所有竖向钢筋弯钩平面应朝向圆心;多边形柱角部竖向钢筋弯钩平面应朝向断面中心;螺旋形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均应绑扎在纵向钢筋上,有抗扭要求的螺旋箍筋,钢筋应伸入核心混凝土中。小型截面柱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弯钩平面与模板面的夹角要大于15°。
5.3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6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6.1 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钢筋、焊条的品种、牌号、规格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当钢筋出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6.2 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钢筋的连接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钢筋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7 结束语
以上所述钢筋施工要点,是保证桥涵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在施工中加以重视按照工艺要求去做就能满足工程施工目标的要求,就可以提高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带来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建筑工程钢筋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2(20):395-396.
质量的关键点所在,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强化。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别分析了公路涵洞施
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对策与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对策。
关键词:公路桥涵;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一、桥涵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点原因分析
1、落实和执行力度差
落实和执行力度差是出现质量问的最主要的原因,技术规范及上级文件对标准化、精细
化施工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技术人员摆正位置,加强执行力度和落实力度。
2、部分施工队伍存在质量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均比较差,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是其的
最终目标。
3、桥涵混凝土工程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存在使用旧模板和变形模板的情况,对模板
检查不完全到位,存在漏浆、变形、表面裂纹、拉杆处漏浆(漏水)现象;预制梁板钢板底
模起鼓;钢筋绑扎定位精细化程度不高、个别钢筋焊接处弯起角度与规范不符,从而使部分
混凝土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不高。预制梁板绞缝筋、预埋筋达不到规范施工的程度。
对成品砼工程的保护不力,存在人为磕、碰的现象。砼工程涂抹现象未得到根治。对砼施工
的细节研究少,凭过时的经验施工的现象较普遍。
二、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
1、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质量措施
发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作用,从而达到发挥全员共同关心质量和安全的目的。提高
施工人员的素质,适时召开工地会议来加强沟通和相互交流,曝光工作或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强制返工部分工程实体的高压措施、制定制度性的验收程序、进行考核并奖罚等一系
列措施,来发挥和提高技术、质检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全员关心质
量和安全工作。
2、采用实施首件工程确认制度、推荐标准典型工程、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组织质检
工程师和试验室主任参加月度检查、工地例会、对进场材料实施展示柜管理办法(设置并放
到明亮处,液体样品材料用广口瓶或白色罐头瓶盛装展示)、走出去学习、聘请专家进行现
场指导和讲座、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和论证会。
3、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精心精细精致”已成为提高效益的必然
措施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由细节决定,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是否正确,任何一个方
法选择是否适当,任何一个安全环保措施是否到位,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采
取台背回填采用标尺法标注层次;明确桥涵工程的模板加工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了钢筋加
工管理、验收办法、砌体养护细则、梁板自动喷水养护细则、立柱自流式养护细则、现浇箱
梁施工细则、边坡爆破施工细则、梁板顶面拉毛细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认办法、提高混
凝土质量实施办法。
4、对混凝土、砌体质量通病实施专项治理。召开治理质量通病研讨会、聘请专家进行
现场指导和讲座,月度检查和工地例会时均组织现场观摩,用不同品牌的水泥、砂率、水灰
比做配合比设计,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设计不同的塌落度、掺加石灰岩或矿渣超细粉提高
外观质量,规范砼拌合、浇注和振捣工艺,实施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确认办法,施工试验柱
和试验墙来进行包括外观质量在内的比对。
5、对存有外观质量缺陷的砼工程坚决进行返工处理,同时分析出原因。对发现的不合
格砼工程及砌石工程采用返工到底的惩罚性手段使之不敢再发生第二次。
三、公路涵洞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对策
(1)涵洞施工准备工作的控制
就涵洞施工而言,其基本包含的风险管理、对策及紧急应变措施包括如下部分:可能的
工程灾害包括突发性的崩坍、路面下陷、支撑变形及地盘不稳定等4类。沉陷发生包括涵洞
施工阶段及开挖支撑阶段,按照数值分析及过往的施工经验,测定其总沉陷量。按照推进施
工方法的一般数值分析,以浅覆土情况下的推管模拟涵洞施工及背填所造成的地表沉陷。覆
土深度越小,则路面的沉陷量越大。通常而言,当覆土深度为0.75m时,涵洞施工造成的路
面沉陷量约2.0cm。应对对策主要包括:采用自动化监测,以即时反应路面沉陷情形;初期
可采用夜间施工,由于夜间的交通量较小,且夜间温度低,路面具有一定强度;遭遇障碍物
的排除,上排涵洞,采用夜间交维,直接由路面开挖排除;下排涵洞,可采用人员进入排除
障碍物;在路面沉陷量过大时,进行道路加铺。就精度控制而言,涵洞施工过程中,可利用
红外线经纬仪及标靶持续控制涵洞施工精度。按照52m长度涵洞推进施工完成的精度控制
而言,方向最大偏差量益控制在3cm以内,这相当于6/10000,应远小于规范值2/1000的要
求,从而体现出涵洞施工的良好品质。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质量和要求与一般公路不尽相同,因其车辆实际荷载的提升以及
重载车辆树木的居多,给施工条件的改善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使用中也比较容易受到损坏。
从这个视角上看,工程质量的持久性是整个公路施工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外观品质也是
不可或缺的因素,公路桥涵在施工中,其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方能实现内外规范的有
效统一。
近年来,高速公路桥涵施工中仍有个别棘手的难题,假若来不及解决,则会对通车安全
构成负面影响。掌握桥涵施工的技术要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已被提上了公路建设的议事日
程。
(2)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桥涵施工队伍
桥涵施工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建设团队。换句话说,队伍素质的高低,也同样
关乎到施工的质量能否达标。就目前而言,公路桥涵施工时,有为数不少的建设者并未接受
过专业地公路桥涵技术培训,他们仅凭个人的操作经验去执行作业任务,长此以往,其完成
的工程质量可想而知;不少施工承包商醉心于经济利益,往往急功近利而忽视了施工的质量
控制,甚至偷工减、以假充真,在施工中无论是器械、设备、材料,还是技术规范均不合乎
或者落后于现阶段桥涵施工的客观要求,这也给施工质量的维持增添了不少变数。
此外,过往的公路桥涵施工队伍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和老套,仍延续盲目化的管控理念,
也给工程质量的维持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施工正式开始前,需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实
现施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奖惩分明,健全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勇于创新桥涵施工模式、
提高质量的员工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最终为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奠定牢固地、坚实地人才
基础和智力支撑。
(3)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保障混凝土外形质量的顺利达标
在施工过程中,要想更好地维持质量,就离不开混凝土的搅拌,当然水泥自身的质量也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设想若原材料的品质低下、水分和石灰的比例调节不均匀或者
控制不得当、施工中未充分完成振捣任务、混凝土拌合物本身的性能低劣,所有这些因素一
叠加,就会直接致使混凝土欠充实,损害了桥涵的实用特性。为了有效地防范混凝土的折断
与脱落,可经振动流管设施或者串筒降下的方式,若倾斜下落高于10米时需立马安装减缓
速度的配置,这能杜绝模板的污染和混凝土起皮等诸多技术漏洞,维持了混凝土外表的质量。
(4)妥善安置预埋件的放置,推进施工环节的有序化与正规化
在施工作业时因负责振捣的职工需前往桥台内部振捣,在捆绑钢筋时,必须待混凝土浇
筑至桥台的上方位才可安装,进而消除了因振捣导致的位置错位,这也需要作业人员悉心配
合、以全局的眼光思考质量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廖辉.高速公路桥涵施工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年第1期.
[2]辛晓岩,程兆东,卜殿生.浅谈确保高填方加筋路堤施工质量的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
2002年增刊第2期.
【关键词】桥涵顶进;施工;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桥涵顶进施工的基本方法是在路基外侧开挖工作坑,在坑内修建后背、砌筑滑板、铺设隔离层、浇注箱体,待箱体养护达到设计强度时,用千斤顶、顶铁(柱)等设备借助后背反力推进箱体前进,当箱体与既有路基接触后,开始挖运箱体断面以内的路基土,千斤顶完成一个顶程后,收回顶杆,接长顶铁,再继续顶进、挖土、顶进,如此反复作业,直致驱使箱身逐步移位到设计位置为止。
2 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2.1 铁路行车事故
因为在顶进施工过程中要把铁路轨道下面的路基土体挖运出去,轨道所承受的力量传递线路要发生变化,所以,若在施工作业中线路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后就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类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事故。
(1)因施工损坏铁路通讯、信号电缆或在作业中使铁路轨道连电而导致铁路行车信号失灵或错乱,干扰了列车的正常运行。
(2)在进行线路加固作业及顶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移动轨道及带动既有路基土体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线路的轨距、高程、水平等参数超过技术要求或轨枕下道碴不密实。这些缺陷的存在给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埋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在国内外曾多次出现过因顶涵作业影响行车线路,引发列车脱轨甚至颠覆的典型案例。这一类型的事故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3)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及其施工材料堆放不慎,侵入列车运行限界,或在列车通过时被风卷入轨道内,引发刮碰列车、伤害人员、列车颠覆等惯性事故。
(4)线路下沉、出现涌水、砂等异常情况,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2.2 人身伤害事故
(1)坍塌。在顶进施工中由于地质不良,挖土方法不当,列车通过时对线路土体反复振动等原因使开挖中路基土体失稳,发生坍塌事故,将坑底作业者掩埋伤害,或将在土体上作业(参观)人员坠落致伤。据统计,凡使用“明挖空顶”施工发生土体坍塌险情的高达90%,导致人员伤害的已达15%,影响行车或封锁线路的概率为10%左右;可见坍塌的危害性。
(2)物体打击。在顶进施工中有很多立体交叉作业面,上下作业层的干扰多,由于工具的传递失误或违规操作、顶铁的失稳飞出以及架空轨枕的脱扣坠落等,极有可能将下层作业人员砸伤(亡)。
(3)车辆与起重伤害。在加固线路、运土作业与拆除加固线路设备器材时,需要运用多种起重器具和运行机械。所以,凡是在起重作业和车辆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在顶进施工中也会发生。
(4)高处坠落。地面与桥涵基坑、线路轨面与顶进开挖面之间的高差多在3-5m,有的甚至高达十几米,高空临边作业与围观群众的防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3顶进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综上所述,在顶进桥涵施工作业中必须制定和切实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中列车运行和人身安全。
3.1 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措施
为保证施工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一致,共同配合控制在施工作业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施工单位要在顶进作业前一个月时间向铁路局(分局)提交顶进施工方案、防护措施、封锁要点及限速条件(一般为25-35km/h)待批准后方可在铁路运输部门的指导下,做顶进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线路情况(如直线、曲线、无缝线路、普通线路,木枕、钢筋混凝土轨枕,单线、复线或
多线,高程等),运输、土质、地下水情况以及顶进桥涵的尺寸、刃脚构造、覆土厚度、施工季节等情况作综合考虑,对线路进行加固(利用钢便梁或铺设吊轨、纵横梁、锁定无缝线路),布设防止线路横移的装置。在进行线路加固和横向稳定作业时,必须采取轨道与加固设备之间的绝缘措施,采用单边作业的方式,杜绝在作业时工具同时与轨道连接导电而影响行车,以保证轨道电路的正常化。
在施工作业前,要先探明地下电缆的位置和走向,对凡在施工作业区域内的电缆和电器设备要先用人工挖掘并用钢管、角铁或圆竹等进行防护迁移到安全位置,以防止出现挖断$碰损#电缆或损坏电器设备而导致行车信号中断等事故。清除轨道附近悬挂的红、黄、绿色衣服等物,以防止司机误认为是防护信号,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每通过一次列车要派专人检查轨道与加固设备的绝缘和扣件紧固情况。
施工所用的材料堆码稳固,离钢轨外侧不少于1.5m,且坡度不得大于1:1,加固线路的扣件、螺栓(帽)等不得高于钢轨顶面。列车通过前必须将轨道限界范围内的机具全部拆除,大型机械在紧邻线路边作业时要设置限界桩(绳)等设施。
施工人员要及时与车站值班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列车的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行车间隙进行顶进作业、维修保养线路,并备足足够数量的道碴、枕木、草袋及抢修器具,一旦发生不良情况,立即进行抢修加固,必要时将箱涵刃脚处用木板封闭。在列车通过时停止顶进和调整线路方向的作业;对穿越线路地段的道岔尖轨要求与基本轨密贴,滑动灵敏,在尖轨顶面宽50mm以下的断面处,其高度应不低于2mm,在顶进中要作重点加固,勤检查、勤调整。
顶进完成后要及时将涵身两侧的空隙用碎石砂等回填,浇水使其下沉密实;在拆除加固设备前,应按需要备足道碴和上碴工具,安排好抽出横梁的施工顺序(一般为对称交叉拆除),每拆除一根横梁或枕木,换一根钢筋混凝土轨枕并随即补充道碴捣固。全部拆除完毕后,按线路维修要求方可恢复正常运行速度,移交线路。
工作坑的顶进边缘距铁路外侧钢轨不少于2.5m,靠路基一侧的边坡不得小于1:1.5,桥涵顶入路基前,如需挖去部分路基边坡时,应在工务部门的配合下,先做好架空线路工作。在施工时机的安排上宜在旱季进行,顶进期间要保证降水面在基底0.5m以上,顶进到位后应尽快做好两端的挡土设施,以保持线路的稳定。
3.2 保证人身安全的措施
所有人员不得在轨道上行走,施工人员在路肩行走时,要特别注意所携带工具不要侵入铁路建筑限界,横跨铁路应止步了望,确认两端均无列车通过时方可前行。不应让围观群众进入轨道,在基坑边缘0.5m处设置防护桩(栏杆、绳等),悬挂提示、警告标志。
投入施工的起重和运输设备应按规定进行维护,保持正常的技术状况;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捆绑、起吊用的纲丝绳要满足《起重安全规程》要求。
3.3 建立施工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三级安全防护网络(驻站联络员、施工两端设防护员、工地安全员跟班监督检查)进行控制,项目部和施工队领导与技术人员值班指导作业。执行逐级技术安全交底和编写《作业指导书》制度,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实行“五不挖土”、“六不顶进”制度,即“列车通过,交接班人员不到齐,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较长时间不顶进,未搞清方向与标高时不得挖土”;“列车通过,顶铁、顶镐、后背及油泵等发生故障,发现线路发生横向变形,顶镐或后背上有人没有离开,顶进偏移轴向而未采取措施纠偏,发现‘扎头’、‘抬头’现象而未采取措施时不得顶进”。
参考文献
[1]耿会云.顶进施工技术在既有铁路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8(13)
关键词:公路工程 路基 工程量 先张法 预应力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带来公路工程建设也日益突飞发展,路基桥涵工程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工程概要
根据该工程的施工条件及工程量设一座预制场,本工程的主梁工程量及模板数量如下表:
2、施工准备
根据该工程沿线地形、地势及合理运距及交通等因素,整个标段设预制场一座,设置在k60+136分离立交桥附近,架设高压线路150m,配置320KV的变压器;建蒸汽养生地窖10座,架设行走门吊二套;建蒸气养生锅炉室1座,内设5T锅炉;铺设铁轨600m;建立HZS40A型拌和站一座;搭设必要的适量的宿舍、办公室及库房等。
钢铰线采用直径Φj15.24、Φj12.70,每批钢铰线进场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生产厂家、性能、尺寸、熔炉炉次和日期的钢铰线质量证书,及进场后施工单位复核试验单,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主梁预制全部均采用钢模板。加工主梁模板15套,侧模事先编号、按号入座,便于拼装。建预制或张拉台座17座,底模制作时,在浇注好的砼底座上按设计预埋固定铰链螺丝,底模与铰链连结,用螺丝拧紧;中线标高应符合设计;底模与侧模间用橡胶条,防止漏浆;为了吊装方便,吊点处的底板采用木质活动的,吊梁时可活动抽出;由于是预应力,张拉力出现拱度,在支底模时,预设反拱2cm。
3、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施工
3.1夹具制作
夹具采用圆套筒三片式夹具,锚环用45号钢制作,退楔片用20铬钢制造,夹片用20铬钢制造。锚环、退楔片、夹片经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时,要保证夹片平齐地夹持住钢铰线,并用手锤适当击紧。初次使用的或生过锈而又打光的夹具,宜在套筒内壁稍涂黄甘油,以保证夹具的楔紧作用和便于用毕后退出夹片。
3.2张拉机具
预施应力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标定,千斤顶张拉使用100次检校一次,三个月校验一次。油泵的检验,按检验程序办理,油表应与千斤顶配套使用,应事先编好号,与千斤顶对应,在油表上标出超张拉的吨位、锚固张拉吨位、初应力吨位,按此划好线,便于读数。
3.3底模
在浇注好的砼底座上按设计预埋固定铰链螺丝,底模与铰链连结,用螺丝拧紧;中线标高应符合设计;底模与侧模间用橡胶条,防漏浆;为了吊装方便,吊点处的底板采用木质活动的,吊梁时可活动抽出。
3.4钢铰线安放及钢筋骨架绑扎
在底模上安放预应力钢铰线及绑扎钢筋骨架。在安放钢铰线过程中,严禁被底模脱模剂污染、沾污,影响钢铰线与混凝土的结合。钢筋制作绑扎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图进行。要注意主梁铰缝筋的绑扎,以防止预制完毕后该号箍筋抠不出来,影响主梁横向联结,另外注意预埋件的绑扎及位置准确,在浇注过程中要及时调整,以免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
3.5支立侧模及端模
侧模事先编号,按号入座,便于组装与支立,侧模与底模用螺丝联结,橡胶条加垫以防漏浆,检查合格后涂隔离剂。端模底部预留钢铰线孔。
3.6砼浇注
浇注底板砼:由于底板砼较薄,要充分保证砼埋住上层钢筋3-4cm。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严禁碰到预应力钢铰线,往复振捣,直到砼不再下沉,表面呈平坦,泛浆为止。浇注侧、顶板砼:由一端向另一端对称平衡,分层浇注,同时插入引气插钎,保证侧振表面不出气泡、过振现象,在浇注期间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稳固和变形、移位时,要及时处理。在浇注中抽取3组试块,供放松钢铰线之用。浇注完成后,对砼面及时修理、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拉毛。
3.7抽拔胶囊
拔胶囊前,先缓慢放气,同时观察顶面砼有无裂纹,无裂纹即可拔出胶囊,有裂纹出现,应停滞1-2小时后再拔。拔出的胶囊,用水将表面水泥浆清洗干净,置于阴凉处,以利下次再用。
3.8预应力钢铰线放松与切割
养生终止后立即在试块达到设计强度100%以上,龄期10天后即可放松预应力钢铰线,放松按顺序分阶段、对称地放松,防止防止放松不当使梁发生弯曲、裂纹和钢铰线断裂。放松用无齿锯切割钢铰线,然后用防锈漆封闭外露端头,同时在端部写明构件编号、张拉日期、砼浇注日期、及台座编号。
4、安装
4.1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前,检查产品的技术指标、规格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不相符,不使用。桥墩和桥台上放置支座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要平整清洁,以保证整个面积上的均匀压力。认真检查所有表面、底座及垫石标高,对处于纵坡及曲线上的桥梁,在其支座施工时作相应调整和处理。支座安装在温度为5℃~20℃的气温允许范围内进行。
4.2主梁安装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安装程序:在预制场采用吊车吊装主梁至平板拖车上,平板拖车把主梁运至施工现场,再用吊车吊装主梁就位于准确位置,其他预制件的安装均采用吊车配合运输车进行安装。
5、结语
综上所述,主梁预制与安装施工中还有一些细节性问题亟待完善。随着施工实践的发展,新的技术问题也将会不断出现,工作之中亦当时刻保持进取的精神。基于作者能力有限,文中不足之处望行业同仁多多指正,今后会不断加强学习,争取为我国在工程主梁预制及安装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字: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武汉国博新城・翘楚居项目位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以西的住宅开发地块内,总建筑面积229891 地下室(2层)建筑面积75329,地上由1#、2#、3#、5#、6#、7#、8#楼及商业组成。其中1#楼45层建筑总高度为138m,2#、3#、5#、8#楼为31层建筑总高度为95.5m,6#、7#楼为38层建筑总高度为116.8m,地下室每层层高3.7m,正负零以上首层层高5.2m,标准层层高3m,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底板混凝土强度为C35P8抗渗商混凝土。主楼筏板厚度均为2000mm,地下室独立承台厚度为1400mm,底板厚度为600mm。C3地块效果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C3地块效果图
2现场施工条件及浇筑方法的确定
2.1施工条件
在浇筑混凝土前需确保大底板及承台模板内足够清洁干燥,没有积水、木屑及其他碎片;筏板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已通过质量验收合格。依据图纸设计标高,用全站仪进行抄平,并在钢筋上500mm处标记,以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测温导线埋设须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布置,将导线绑扎牢固且保护好导线上端。现场道路保持通畅,施工用电从配电箱出线通畅的连接至各用电地点,合理布置漏电保护器等用电设施。
2.2浇筑顺序的确定
混凝土浇筑的成熟工艺为“分段定点、薄层浇筑、一个坡度、循环推进、一次到顶”,本工程按照此成熟工艺进行施工再加上插入式振捣器机械振捣。
本工程主楼筏板厚度为2.0m,其自然流淌长度大约为20m,现场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根据现场情况及其混凝土性质,采取分段定点和薄层浇筑的施工工艺。“分段定点”工艺是指按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其和易性自然流淌的长度进行分段定点;“薄层浇筑”指的是混凝土在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的自重是混凝土形成坡面后,其以后每次下料厚度均不得超过500mm,且每次下料都必须对坡脚进行覆盖,通过覆盖能有效的保证大底板不形成冷缝。
在浇筑的过程当中,始终保持按照一个坡度,即按一开始浇筑形成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样向前浇筑,再没有任何改变,控制进料路线避免冷缝。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防止管道堵塞,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只存在拆管,不存在接管,根据浇筑流向顺次向前浇筑,形成循环推进。
“一次到顶”即是指混凝土浇筑一开始下料就必须达到筏板顶标高,尔后依次向前推进,确保达到标高才向前推进。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点
3.1混凝土的浇筑
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用于泵送工艺。混凝土泵送时,按1:6~1:10的坡度浇筑,每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且在本层混凝土初凝之前立刻浇筑其上面一层,同时安排专人随时查验,防止冷缝的产生。
混凝土的下料过程应移动进行,不得任其自然流淌,下料厚度具体根据柱筋上的标高点拉线测量而定,以保证其厚度和外表平整,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即刻用2m刮尺刮平,部分底洼处以混凝土找平拍实并整体以滚筒滚压密实,滚压次数应不少于两次,继而用木抹子再次拍实搓平,同样不得少于两次,二次收平时应掌握好时间,以手压正好能压出指痕为准,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无法控制裂纹,收平作用不大;过晚则会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既影响强度又为收平增加了难度,以至无法收平,二次收平结束需立刻进行表面扫毛处理。
3.2混凝土的振捣
本项目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需在3处关键部位设置振捣棒,其一是在下料口的坡顶处,其二是在混凝土流淌端头的坡脚处,其三则是在中间位置,以三人为一组负责每台泵责任区域内混凝土的振捣。振捣棒的振点必须均匀分布,间距控制在500mm左右,同时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之内,振点呈梅花形或行列式形排布,逐层下料逐层振捣,振捣棒在振捣时,振捣棒与模板之间的间隔应小于振动器工作半径的0.5倍,既不能紧靠模板,又要防止硬振钢筋、预埋件等。混凝土的振捣应做到 “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之中,宜将振捣棒上下小幅度抽动,以便使混凝土均匀振实。
混凝土浇筑一层捣实一层,为了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上层混凝土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所以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每一个振动点的振捣时间不是固定值,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状,不再出现沉降和气泡,且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确保振动均匀密实。
为防止过振或漏振,对振捣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且交接班时一定要对每个工序交待清楚。
3.3标高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柱或墙体钢筋上用胶布标明500mm标高控制线,下料时,以此控制线为基础进行测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厚度、表面平整度以及标高等,混凝土的厚度应为20 mm,故应虚铺稍高一点,振实后恰好达到标高,对于个别不平整处或未达标高处可局部加料再次振实,并人工用刮尺刮平,再用滚筒滚压2~3遍,然后用木抹子再次拍实搓平,收平次数最少为两次,且应把控好时间,二次收平完毕后即刻用塑料条把扫出细纹。墙柱侧面200mm的范围内需要格外注意一下,查验是否按照标高将板面找平,以确保墙板支设大模板时下口接缝处的严密性。
3.4泌水处理
大体积商品混凝土在浇筑振捣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有游离水和浮浆析出并沿着混凝土坡面下淌至坑底,是故,要在基坑外侧临近混凝土浇筑收尾处设置一个集水坑,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和浆液流至集水坑内,再利用小型潜水泵将过滤出的泌水抽出坑外。如果无法设置集水坑,可用海棉吸出或用自吸泵抽出泌水。在混凝土浇筑的最后下料阶段,应控制好下料的路线,需有意识地将泌水引至基坑一角,以便将泌水及时排出。
3.5表面处理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由于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面层灰浆比较厚,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振实后需及时进行对面层灰浆处理。面层处理需注意几个技术工艺,即滚压、收平、二次收平、养护等。采用滚筒滚压与二次收平的作用:提高混凝土面层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对混凝土面层裂缝的控制,减少混凝土面层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消除或减少因混凝土下沉而出现顺沿钢筋方向的面层裂纹,促进混凝土养护。具体工艺如下: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振实后,随即以刮尺(2m)刮平,部分底洼处补浇混凝土找平并振实后整体用滚筒滚压,反复滚压两遍,然后再用木抹子拍实搓平,至少得两次;二次收平时需进行搓压一至两遍,且应掌握好时间,直至混凝土终凝前为准,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确定,一般以能压出指痕为准。二次收平太早容易出现裂纹,收平作用不大,太晚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不仅影响强度又增加了收平难度,甚至无法收平。二次收平结束后立即进行表面扫毛处理。表面搓平扫毛后随即覆盖塑料薄膜及草袋进行养护,预防因水份蒸发或脱水过快而产生裂缝。
3.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方法有很多种,本工程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及二次抹面压实后需立即覆盖保温,塑料薄膜覆盖两层,其上再覆盖二层麻袋。由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热比较大,覆盖塑料薄膜后即可进行保温保养,以防止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的裂缝。
3.7测温点的布置及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相应采取温控措施,并按规范要求分别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规范设计要求的范围内。
为了有效的消除因温度因素引起的混凝土有害裂缝,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混凝土内部与表面自然温度的实际差异控制在25℃以内。温差的变化及控制通过测温仪器进行监测,一般情况下,设置22时预报警,此时需采取加盖保温覆盖物的办法降低温差。
(一)测温点布置
每栋一般设置6个测温孔,位置在主楼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主楼筏板测温孔平面布置图,详见下图)。测温孔分三种,分别为底部测温孔、中部测温孔和上部测温孔,采用直径为Φ50的钢管。这三种测温孔待混凝土的水化热基本消失后需用水泥浆液灌注,且需密实。
(二)测温阶段的要求
自混凝土开始浇筑时直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需保证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四天过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一般10~14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小于20度时,即可停止测温。
每次测温,需详细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当混凝土中心温度差超过22度时,必须及时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报警。当温度超过25度时,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加盖麻袋及塑料薄膜,并采用温水等相应措施进行降温养护。
测温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坚守岗位,认真操作,并仔细作好记录。
4安全注意事项
经总结,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一、在基坑底部设置几个集水井,基坑上部建立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基坑边坡而造成塌方。
二、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或大型机械,以免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引起塌方。
三、基坑周边应安装防护栏杆,并用红白漆等醒目的颜色涂刷,在入口及转角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警示灯,并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牌。
四、考虑人员进出基坑施工作业的安全,在基坑东北侧搭设钢管跑道供施工人员进出。
五、泵车支设时,选择平坦坚实的地面,并在支脚下铺设木板,以防地基沉降引起泵车倾斜,引发安全事故。
六、机械操作工人应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禁其他非机械操作工作操作。
七、临时用电应设有专人负责,尤其是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的电缆线要派专人拉直理顺,严禁硬拉而拽断,同时禁止非专业人员私拉乱接。
八、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待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九、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上岗作业。
十、由于基坑北侧宽度较窄且经常有车辆通行,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浇筑混凝土期间,混凝土罐车往返次数较多,每2小时进行一次位移观测,避免边坡位移发生意外。
5总结
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取决于施工技术与措施,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类型,控制骨料级配以及粉煤灰和外加剂,合理组织施工工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数据的监测等等均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防止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出现裂缝,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5]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作者:俞美红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6]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传刊科技资讯
一、工程概况
汉中市汉江城市桥闸工程拦河闸基础防渗设计为高压定喷防渗板墙。高压定喷防渗墙轴线位于桥纵K0+008.7~K0+012.2,设计墙厚30cm,底部伸入冲洪半胶结圆砾加砂砾石层1m,起止桩号分别为横下游方向K0+014.0~K0+775.75和顺水流方向0-12.95~0+11.14段。孔位顺轴线单排布置。孔距1.2m(与桥梁衔接处略有变化)喷射方向与轴线夹角为20°,连接角度为140°。
二、开工日期及完成工程量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汉中市汉江城市桥闸工程基础防渗墙施工分两期施工。一期施工内容包括:一期基坑基础防渗工程(K0+014.0~K0+484.4)、一期纵向围堰基础防渗工程、二期纵向围堰基础防渗、二期施工内容为二期基坑基础防渗工程(K0+484.4~K0+775.75),其中一期施工自2005年1月18日二期纵向围堰上游段进行生产性试验开始至2005年4月28日完成二期纵向围堰基础防渗,历时101天,共完成629孔,围井检查3项,二期施工在2005年11月11日开始至2006年1月24日结束,历时75天,共完成289孔,围井试验1。
三、定喷灌浆技术参数
1、技术指标
定喷板墙各项性能设计指标四、围井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规划要求定喷灌浆结束后,在定喷轴线下游侧利用完成已完成定喷防渗墙作为一部分布置成六边形围井平面布置形成见下图,围井面积3.07m2,周长6.6m,施工方法及施工参数与闸基防渗墙一致,待凝固7天后,人工开挖,平均开挖深度深入地下水位以下.
1、孔位放样
项目部测量队负责按设计图纸测放轴线控制制桩,现场技术员及施工队技术员依据围井平面布置图及控制桩进行孔位放样和孔口高程的测绘。
2、钻孔
钻孔采用与其它施工孔相同的钻机及钻进施工方法,在开钻前钻头对准孔位,开孔位置与设计孔位偏差小于5cm。在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及孔斜,将孔斜率控制在1.5%内,钻孔的有效深度超过设计板墙深度0.3m。
3、定喷
①、定喷灌浆分两序进行先施工DPW5、DPW7再施工DPW6、DPW8
②、下喷射管前,在地面进行试喷,调试高压泵及空压机冲出浆管和泵管中杂物,并调整喷射方向。
③、当喷头下压深度后,按规定施工参数进行原位喷射待浆液迈出泵口,情况正常后开定喷灌浆
④、定喷灌浆结束后,利用孔口返浆或水泥浆液及时回灌,直至浆面不下降为止。
4、人工开挖
定喷灌浆结束后待凝7天后人工开挖,开挖深入地下水位以下,然后再进行注水试验。
五、注水试验观测及计算
人工开挖深度达到要求后,以井口某高程面作为工作面进行注水,保持该水准面高程不变,以分钟为单位观察在高程面不变得情况下每5分钟内需注入的水量连续观测,直至每5分钟注入水量趋于稳定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小值得5%时,可结束注水试验,注水试验如图:
X――井内开挖部分
Y――井内残余部分
采用注水试验检查高喷板墙质量时,采用的达量定喷计算围井及渗透系数
2Qt
K= ―――――――
L×(H + h0)S
Q――稳定注水量(m3/d)
L――围井板墙中心线处周长(m)
H――围井内注水面至井底的高程(m)
h0――地下水面至井底的高度(m)
s――围井内水水头差(m)
t――高喷板墙厚度(m)
k――渗透系数(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