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5:01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互动功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目标导向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有正确的目标导向,如何科学地构建教学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以夯实基础、发展智力为目的,结合班级、教材内容的特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具体化,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的内容。目标的制定必须科学、简明、适度、具体,具有一定的可检测性。
譬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自然转化目标,促使师生互动。开课伊始,首先问学生:“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再见了,亲人’作为标题?这里说的是谁和谁说再见?为什么称为亲人?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弄懂这几个问题。”这样口述目标,就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有了读书的目的性,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指向性学习。
二、学习研讨
学习研讨这一环节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特定的学习方法,由于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达成目标的,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因而依据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要着眼于学法指导,体现为学而教。
学习研讨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目标的要求自学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进而准备在全班交流学习所得及疑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自学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自学,特别要着力辅导好学困生,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另外,教师还要调控好学生学习的进程,及时传递好学生讨论的信息,将学生学习状态调控到最佳位置,在学习探讨中注意了师生互动,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到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譬如,笔者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根据课文每一段的结构,层次相似这一特点,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读一读”的方式,每段按照“现实——幻象——现实”的层次教学,在教法和学法的协调统一上,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即教师着重指导讲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着眼学法,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小女孩产生了什么幻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这种幻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幻象等内容,进而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引导你学习这段内容的,以领悟上述学习方法和层次。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一方法自学其余的内容,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及时辅导,最后再让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所得,其他组员及时给予补充修改,教师给予必要的精讲点拨,这样的师生互动非常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三、巩固强化
巩固强化阶段就是提高目标达到一定程度的训练阶段,这一过程对于全班学生的整体达标,提高达标率至关重要,师生要共同担负起“及时矫正,查漏补缺”的任务。
在这个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向、多维的师生交往通道,教师应该认真剖析达成度,提出矫正意见,做好反馈、调控工作。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薄弱点的训练,突出练重点,强化练弱点,补充练缺点。在巩固强化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作用,共性的问题,由教师集体讲评矫正,个性的问题则通过学生之间互补解决。小组互学、互补推动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通过互补,不仅使学生通过自学,逐步完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提高了群体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师生互动在这一阶段得以更好升华。
譬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学本篇课文,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自学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不仅从字词句的掌握上给予回报,而且还从课文的内容得上进行小结。有的学生说,我了解到了桂林山的特点;有的说,我知道了漓江水的特点,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作者游览桂林山水时的心情等,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上从文章字面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了解写法,感悟其中的技巧,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交流体会、朗读等方式,达到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重点得以突破,难点也得以解决。
四、检测延伸
当堂检测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一般分为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相结合,口头检测与书面检测相结合等形式,让教师很快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得失,了解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度,但是,检测方式的选择教学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检测方式,最终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7-0004-0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2016年7月1-3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在山东省青岛文昌小学举办了“2016全国中小学身体运动功能教学指导”培训活动。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体育教学》杂志副主编王凯珍,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耿培新,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尹军,青岛市教研员卢众,青岛市李沧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文洁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另外,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教研员、一线教师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7月2日上午,“全国中小学身体运动功能教学指导”培训活动开幕式隆重召开。山东省青岛文昌小学张宏群校长致欢迎词,张校长表示,如此盛大活动的召开对推动文昌小学的快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耿培新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致辞,他在致辞中提到,发展学生的体能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可持续的进行,此次培训活动采用先进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科学理论和贴近中小学学生实际的身体功能发展方法,由专业团队进行培训,对掌握先进的发展学生体能的理论和方法,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将有极大的推进意义。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体育教学》杂志副主编王凯珍作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次培训将为广大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从而打开视野、开阔思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普通学生群体,进而推动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
学术报告环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尹军教授作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实践》的讲座,作为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家组组长,尹教授根据本次培训学员的特点与需求,将成熟的理论与内容体系进行体育教学化改造,为广大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与介绍了提高学生体质的最新理念与有效课堂教学法的经典案例设计。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卢众作了《实现中小学常态体育课堂实效与高效的路径》的讲座,他从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经验出发,结合鲜活的实例同与会老师们探讨了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网络技术;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直观互动
网络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网络资源。近期,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室――“未来教室”开始运用起来了。“未来教室”强调了网络技术的应用,这种网络技术有学生之间的无线互通,有与外界互联网的运用,有课堂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线互联。“未来教室”的布局和传统课堂完全不同:讲台前方原有的黑板变成了160英寸的智能电子屏幕,所有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室上方安装了3个高清摄像头和8个拾音话筒,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或直播。课桌也不是常规的长方形,而是六边形,方便学生成组讨论。在“未来教室”里,教师可以将各类学习课件发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中,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课件和习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学习,并且参与互动,实时点评。本文就来探讨物理课堂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室的运用。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未来教室”含义概述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按物理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而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未来教室”中,物理课堂教学呈现新的变革和运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未来教室”这一理念,不仅仅代表着未来教室中硬件的升华,更是教师和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也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大胆的创新。在未来教室中,有多样的答题方式,画板、文字、拍照、录音等方式预习。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统计分析、贯穿始终。教师能全过程监控,掌握学生学情,提升备课针对性、目的性。“未来教室”这一理念,不仅仅代表着未来教室中硬件的升华,更是教师整体和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体现,也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大胆的创新。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中的直观互动
1.物理实验作图的直观生动
在网络技术支持的未来教室中,物理教师安排学生:“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各自喜欢的颜色创作一幅实验电路图。”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便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平板电脑,没用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个实验电路。在互动展示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数据的传播。教师在平板上点击某个学生的头像,该学生画的电路图就显现在教室的屏幕上。根据这个电路图的结构,物理教师向学生讲解每个元器件的作用。随后,物理教师还通过点击教师手中平板电脑上的学生头像,就可轻松快捷地在教室大屏上展示出几个同学的不同作图,一目了然。
2.物理选择题的正答率直观生动
在网络技术支持的未来教室中,物理教师提出一道选择题,可以让学生按“抢答”,这样,只要“抢答”的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中实现提交,通过学生和老师的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数据的传播,立即在教室大电脑显示屏上出现该同学的图像。大家都知道是哪个同学在抢答。同时在教室大电脑显示屏上出现A、B、C、D四个选项的百分比柱形图。正答率一目了然。教师讲解时针对性就很强了。在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进度和正误情况。当提交后还可查看整体的正误率,这样使得讲解更加有针对性。讲解前,教师可以把学生练习的批改结果发回,学生做错的题可以自动进入错题本,课后可进行攻关,使练习更加有针对性。在课堂练习过程中,练习后实时看到学生的答题进度,结束练习后直接得到班级答题的正误率统计,迅速了解答题的详细分析。
3.物理实验现象的直观生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各个同学可以将自己小组的实验用学生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进行拍照或进行视频录像,然后提交出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数据的传播。这样,立即在教室大电脑显示屏上出现该同学小组的实验照片或视频录像,教师可以随机播放或有选择性地播放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便于发现实验操作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4.物理资源共享的直观生动
当物理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进行上网,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同学们积极快速地上网,查找相关资源,同时进行下载编辑,然后再进行提交。通过学生和老师的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数据的传播。这样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同学的资源,进行课堂资源共享了。在课前,教师通过平台利用资源中心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在线备课。教师还可以设计与预习任务,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为接下来的备授课做准备与铺垫。在课中,教师与学生可通过PAD、PC投影进行互动教学。实现教师移动主导课堂,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信息快传丰富课堂,互动反馈高效课堂。在课后,教师可获得课堂统计分析报表,学生可在PAD与空间同时完成作业,家长还可通过空间了解学生状况与学生进行沟通。
5.物理课堂中小组活动的直观互动
关键词:Flash软件 互动功能 Powerpoint软件 课件模板 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70-04
1 从Powerpoint课件的尴尬,思考中职语文对于课件制作的需求
PowerPoint是当前大多数教师制作课件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具备编辑方式简单、图文混排便捷等特点,但其主要功能偏重于“展示”,类似于“幻灯片”,只能按照原定的顺序,一页一页地展示编辑好的内容,机动性差、互动性差、内容不可改动。因此,PowerPoint课件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给课件使用者带来尴尬。
案例:某语文教师在《项链》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在讨论小说情节的环节上,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答案是: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和假项链。在课堂提问时,有位同学将小说情节概括为:盼项链、用项链、丢项链和识项链。该学生的答案一出,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将第四部分的情节概括为“识项链”,词性和前面三个部分一致,比“假项链”更妥当。但是由于课件的内容在播放过程中无法改变,教师最终呈现出来的参考答案,依然是“假项链”。
反思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Power
point表现形式过于呆板、互动性差的缺陷,这种缺陷,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影响尤为明显。一方面,中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求课件的不能仅仅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于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否则,无法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更重视情景的营造、师生的互动,且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些学科特征,要求课件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可变性。
2 软件“合璧”,实现中职语文课件功能的突破和制作的简化
要满足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课件制作的需求,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丰富课件的功能,使其具备互动性、可变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中职学生的学情和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二是要简化课件的编辑方式和制作过程,使广大一线教师能够轻松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能够省时地完成课件的制作,从而使具备复杂功能的课件能够简单编辑,运用于日常教学。
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学习Flash软件的制作,在创新课件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制作的具备互动功能的课件及所研究课题,在市、省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但Flash制作比较复杂,不便于日常教学的课件制作,普通教师更是无法掌握,难以推广。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尝试,最终以软件“合璧”的方法,实现了课件制作环节的简化:用Flash软件制作出具备互动功能的课件,再将这种Flash课件作为组件,插入到Powerpoint软件中,最终形成一个Powerpoint的课件模板。该模板集Flash的功能多样性和Powerpoint的编辑便利性于一身,让掌握Powerpoint编辑方法的教师都能使用,能够将互动功能与广大教师分享。
2.1 依托Flash技术,丰富课件功能,增强互动性
Flash是交互式矢量图和动画的制作软件,设计者使用Flash创作出既漂亮又可改变尺寸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Flash的编辑方式更加复杂,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加专业,但是可以制作出更加多变更加符合个性需求的效果,笔者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需求,利用Flash软件,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些组件,大大丰富了课件的功能。
2.1.1 组件一:“小魔方”(图1)
该组件具备“课堂表情、计时器、背景音乐”和“数字点名器”四种功能笔者将其设计为魔方形状,所以称之为“小魔方”。
(1)“课堂表情”(图2)。
语文课堂,师生交流更频繁,学生参与发言的频率更高,而很多问题具有主观性,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更加个性化地点评学生的发言,有更多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方式,而“课堂表情”功能的设计,用一种更为感性、更为活泼的全新形式,丰富了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手段。
该功能的制作灵感来自“QQ表情”,人们在用QQ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时,有时用一些小动画做成的表情,来表达一些情绪,调节气氛,使得聊天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笔者将QQ表情引入课件中,制作成为“课堂表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课堂表情”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出色是,教师点击一个红色表情,课件中就会出现一段配乐动画,一个卡通猫会出现在画面中,对同学说:“你答得太棒了!”这种新颖地课堂评价形式,更容易被中职的学生接受,它的使用让课堂活跃起来,将学生的答题积极性调动起来。
(2)“计时器”(图3)。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于思考时间的估计并不准确,往往偏短,有的甚至不留思考时间,问完问题,直接提问。“计时器”的设计,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时间参考工具。教师利用计时器,可以设定1~5分钟的思考时间。该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养成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时间的习惯,同时伴随计时器启动时几秒钟的“滴答”声,学生会随之产生一种时间紧迫感,会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
(3)“背景音乐”(图4)。
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背景音乐,可以增强某些特定教学环节的氛围。为此,笔者设计“背景音乐”功能,将四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注入其中,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例如,在语文课的朗读环节中,播放抒情的音乐《雨的印记》或《安妮的仙境》,可以增强朗读效果,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优美情景中。在教师宣读测试成绩等表扬、鼓励的场合下,播放颁奖音乐,可以使表扬活动显得更加正式,让优秀的学生产生更强的自豪感。
(4)“数字点名器”(图5)。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点学生回答问题,是个让教师颇为头疼的环节。一方面,语文的学科特点,要求有更多与其他课堂的学生发言。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受学习基础的影响,往往发言积极性不高。因此,这么多的问题,点谁起来回答是个难题,点谁起来会积极的参与回答,更是个难题。“数字点名器”的设计,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该功能的制作灵感源自综艺节目现场抽取幸运观众的活动,笔者将其引入到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编号,点名器中的数字对应学生的编号,在数字快速滚动时,让数字停止,停在哪个数字上,就由该数字对应编号的学生回答问题。用“数字点名器”选定课堂提问的对象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被提问学生的心理压力,被选中的学生时以“幸运儿”的姿态回答问题,会显得更加轻松;二是可以均衡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避免教师习惯性地从少数答题积极性较高的同学里面反复提问。
2.1.2 组件二:“计分区”(图6)。
“计分区”包括“分组计分器”和“PK”计分器,是课堂竞赛环节的计分辅助工具。由于使用频率并不高,笔者将“计分区”的大小设计得与Powerpoint页面相近,将其放置在课件的第一页,播放属性设置为“隐藏”。在该页面上添加按钮,按钮超链接对象为“最近播放的页面”,同时在其他页面中添加按钮,按钮超链接对象为“第一页”。这样,当使用者播放Powerpoint课件时,我们不会看到被隐藏的第一页,即“计分区”组件,但是在其他页面中,需要计分时,点击按钮,课件就会播放“计分区”页面。计分功能使用完毕后,再点击下面的按钮,即可回到刚才的页面,继续播放刚才的教学内容。
(1)“分组计分器”(图6,左)。
小组讨论,是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小组讨论往往又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但是,以往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不具备计分功能,教师在组织小组竞赛时,经常是一边忙着点评学生的表现,一边忙着在黑板上给各小组划“正”字计分。“分组计分器”,具备为小组加分、减分的功能,同时可以在计分器中输入小组的名称,它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避免陷入忙乱,让小组竞赛活动变得井井有条,使教学活动的呈现更具备整体性,更规范,更上档次。
(2)“PK计分器”(图6,右)。
如前所述,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同样的问题,观点可以不同,因此辩论时常会出现在课堂上。“PK计分器”是为一对一的辩论活动量身打造的课件功能,该功能的设计灵感源自一些影视喜剧,如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和吕秀才互相出脑筋急转题,比拼智商。导演将该场景设计成街机打斗游戏的动画,两个卡通人物分别代表答题的两方,一方答对,其对应的人物就会出招,打击对手,最终获胜的一方会将对方“KO”,打倒在地。笔者将这种形式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营造辩论的紧张氛围,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1.3 组件三:“文本输入框”
Powerpoint课件缺乏互动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其在播放过程中,无法进行文本输入。在教学过程中,Powerpoint通常只能按原定设计播放,而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输入新的内容,这一缺陷的存在,让课件有时候还不如一块黑板。为此,笔者设计“文本输入框”,将其放置在可能要展示学生个性答案的页面中,可以将学生的表达、意见输入其中,和课件原有内容同时展现,进行比对。
2.2 植入Powerpoint软件,分享互动功能,简化课件制作
利用Flash软件,为课件设计出了全新的功能,但是Flash的编辑方式比较复杂,要让广大教师都掌握,并不现实。因此,笔者将制作完成的Flash组件,植入编辑较为简单的,当前使用率最高的Powerpoint软件中,形成课件模板,从而实现复杂功能的简单分享,让Flash互动功能,能为广大教师所用。教师只要掌握Powerpoint的文字输入、图片插入以及编辑状态下的对目标内容的“复制”和“粘贴”即可。下面介绍一下Powerpoint课件模板的使用方法。
(1)打开名为“课件模板.pot”的文件(图7),进入Powerpoint的编辑页面,里面包含两个编辑过的页面。
(2)第一页(图8)植入了“计分区”和“文字输入框”两个Flash组件,其中“计分区”组件可以在播放时直接使用,而“文本输入框”在需要使用时,根据所需输入内容多少的预设,选择不同大小的“文本输入框”,对其进行复制,并将其粘贴到需要的页面上,用拖动的方式调整其位置到合适处即可。右下角的超链接按钮,在播放时点击它,可以回到最近播放过的页面。
(3)第二页(图9)植入了“小魔方”组件。“小魔方”组件在播放时,可以直接使用。需要在新的页面中使用时,则新建页面,直接将其“复制”并“粘贴”到新页面中即可。
(4)其余内容的编辑方式,与Powerpoint软件的编辑方式完全一样。
(5)编辑完成后,对文件进行保存,Powerpoint会弹出保存对话框,将文件以教学内容为名,保存Powerpoint演示文稿格式(*.ppt)即可。
3 效果与反思
3.1 效果
3.1.1 制作简单功能多,互动模板成教师授课“新法宝”
基于Flash技术的PowerPoint互动课件模板设计制作完成后,笔者在自己所属的语文教研组内,对该课件模板的使用,进行了测试。推广过程中,所有教师均能30分钟之内掌握该课件模板的编辑方法,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试用,试用教师给予了该课件模板一致的好评。
(1)功能丰富,形式活泼。
该课件模板中的功能较为多样,利用该模板制作出的Powerpoint课件,不再只是展示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工具,而是集评价、控制、完善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课件。该课件模板中的内容,比较感性,形式活泼,能够较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2)针对实际,实用性强。
课件模板中的功能设计,直接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答题时间控制、课件内容及时变动、小组竞赛计分等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传统课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虽然不大,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率。该模板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3)使用简单,便于掌握。
Flash课件的制作比较复杂,该模板将Flash制作出的效果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方便了广大教师分享Flash的功能,而在制作课件时,方法和平常制作Powerpoint课件并没有差别,因此很方便,很值得推广。
3.1.2 形式活泼趣味强,互动课件成学生学习“新宠儿”
在模板的推广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更为强烈,新颖而实用的功能,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活泼轻松的课件,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饶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听课更为专注。
课件中的“课堂表情”等功能非常有趣,教师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同学的课堂表现,比起以往口头的几句“不错、很好”等话语而言,更加生动。即使是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用“课堂表情”来进行批评,效果也很好,老师以一种诙谐的方式指出学生听课不专心等问题,让受到批评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轻松一笑过后,及时改正,绝对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同学,会因为希望得到一个“课堂表情”的评价,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有“数字点名器”的使用,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以前的课堂上,老师习惯叫哪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大家心里都有数,有些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心里知道喊到自己的概率很小,索性不认真思考。但是用“数字点名器”来点名,大家机会均等,即使你刚刚回答过问题,也还是有机会在选中你,所以会比较专心的思考问题。而且被“数字点名器”点钟,有种“中奖”的感觉,每次有同学“中奖”,无论是这个同学,还是没“中奖”的同学,都会开心一笑,答题的氛围比较轻松。
(2)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件中的不同功能,可以帮助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更够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表情”和“数字点名器”能够营造比较轻松地课堂氛围,让以往同学们比较害怕的课堂问答变得自如、有趣。“计时器”和“小组计分器、PK计分器”则营造出比较紧张的氛围,督促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专注的思考问题。“背景音乐”的播放,美化了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语文课的朗读,在抒情音乐的衬托下,同学的朗读变得异常优美,在配乐朗读的熏陶下,似乎更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美妙之处。“文本输入框”让同学们的观点有了和老师的“参考答案”一较高下的机会,以前老师的课件就是展示固定的答案,如果同学们的表述和老师的不一样,也只能按照既定的答案来。而有了“文本输入框”之后,老师可以将同学们的较为优秀的答案当场输入到课件当中,让答题的同学,特别有成就感。
3.2 反思
3.2.1 必须正确看待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谨防“喧宾夺主”
笔者在研究课件制作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课件的创新,对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每一次新的功能出现在课件中,都能看到学生强烈的反应――课堂气氛活跃,欢笑不断。但是,学生喜欢课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喜欢教学内容,更不意味着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成败,也绝对不是以气氛活跃程度和是否有欢笑声作为评价标准的。课件的过度使用,也可能适得其反,讲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中吸引出来,让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无法专心地思考,静心地倾听。因此,必须始终牢记,课件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对课件的使用,唯一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对于笔者研究的互动课件而言,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较为强烈的,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对它的使用频率,把握使用的最佳时机,在使用课件互动功能完成激发兴趣的任务之后,必须及时将课堂的主角还给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发挥课件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2.2 不断丰富模板的互动功能,更新模板内容,才能长久地发挥其作用
互动课件对于学生来说,像一颗很甜的糖。刚开始吃,很有味道,但是如果经常吃,可能就会甜而无味。要使互动模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发挥作用,除了要控制其使用频率外,另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继续研究课件模板的制作,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新的功能,同时将模板的样式多样化,制作出不同风格、不同具体内容的模板,这样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可以从多个模板中进行选择,通过变换模板风格和内容,保持互动课件在学生中的新鲜感,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计划制作出版面风格不同、组件内部动画和音乐等元素也有所不同的多个模板,同时努力改进模板中互动组件的功能,并且及时将新的模板通过网络进行,供教师下载,实现模板的分享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客观上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互动式教学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
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以及学校和社会之间系统融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涉及了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的课外,灵活的实现人机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使教学更加符合社会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式教育现代化要求[2]。
1 理论基础
网络互动教学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多向交流;从统一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多样化的个性化学习行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相互补充,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3]。除此之外,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并将大大改善现在传统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学模式,传播途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当代教育的一场革命,包含五个内容要素。如图1所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赋予了新的意义。首先,它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其次,它认为知识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即知识不再是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2 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是解决现在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将网络的互动功能运用于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课堂延伸到网络教学的第二课堂,形成以课堂为主,以网络个别化教育为辅的教学模式。
(1)互动式网络教学关系
传统的课堂实施互动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不能充分发挥互动的功能,主要通过师生问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实现。是依托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其关系如图2所示: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互动式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实现同步学习功能,又可以实现异步学习的功能;满足了学习的动态需求过程,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图3所示:
(2)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学习主体依据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学习需求,自主利用网络平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形式。网络互动式教学具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很好的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意义的构建者,资料和素材是学生用以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认知工具。
(3)设置讨论区,实现网络互动功能
通过网上讨论区,实现网络实时与非实时的互动[4]。一方面将讨论区用来作为学生相互交流的园地,学生可以在此弥补课堂上的内容,讨论来不及互动的话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网上讨论区,一些时事内容,供学生学习与讨论,学生在讨论区内,可以比较自由的发表想法看法。针对学生有兴趣、有想法的话题,教师可以设置成新的题目,供后续教学使用。此外,网上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 将它作为疑难问题解决区,实现你问我答,有问必答。
3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可以为学习主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点播、试题测试、网站链接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网站上获取相关的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2)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成为第二课堂,实现了异步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3)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网络教学通过设置网上讨论区,供学生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学习,既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又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实现你问我答,有问必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在网络环境中很好的实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
4 结语
关键词 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40-02
1 前言
将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和现代技术的联系更为紧密,也发挥了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对实际教学的促进作用,实现了教学改革和创新,也为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创造了有利条件。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几何知识,积累几何学习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几何思维,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几何图形控件,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水平。
2 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突破教学重难点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几何图形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演示和学生的亲手操作,让学生形成对抽象问题的具体化想象,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知识和教学难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提高了空间想象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小学生必须具备灵活的思维,尤其是在解决发散性的数学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分析,从而获得多样性的结论,逐步形成创新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在呈现知识和生成几何图形方面的灵活特性,逐步引导学生用灵活的思维思考问题,注重提高自身的思维创新水平,为学生严密思维的形成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
丰富数学教学资源 电子白板具有极强的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查阅到的文字资料、图片、音频、动画以及预设的几何图形等多种资源存储在电脑中,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随时地将这些资源调动出来,用丰富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和进行复杂知识的讲解。运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数学资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应用互动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互动功能是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的主要功能,也是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魂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将互动作为激活课堂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只是单一地采用师生问答、实物展示和黑板板书等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很多学生感觉到被孤立,从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电子白板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运用类似于黑板的触摸屏,借助几何图形控件,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师生同步和灵活的师生互动,用直观清晰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如在讲解“空间图形”课程时,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将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该怎么划分?分成5份呢?对于这样的题目,由于操作较为困难,教师往往事先准备好结果再将结果展示给学生,造成学生不能对具体的操作环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缺乏的情况。而借助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演示,则能发挥其互动功能,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动态演示,之后让学生用电子白板亲自操作一下。这样的方式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大增强,也使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为深入,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一步增强[1]。
应用动态功能,激活数学课堂 几何图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那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降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难度显得尤为重要。在讲解这类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大量的几何教具,或者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为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点,但是由于知识呈现的动态化和立体性不强,取得的收效不是特别显著。在应用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之后,以上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件和教具,只需要运用电子白板的结合功能,就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静止的几何图形动态化,从而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灵活生动地数学课堂。
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动态功能,利用几何图形控件可以进行动态和直接的操作,避免了制作教具演示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极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几何图形控件生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并直接在白板上拖动、平移和旋转图形,从而获得直观的感知,深入地理解平移的特点和旋转特征。利用这样的动态和直观的操作和演示,教师可以将原本静止抽象的事物变得动态可感,并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并获取准确的概念,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起来[2]。
应用画板功能,突破知识点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尽如人意,甚至逐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不能直面数学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中的几何画板功能,轻松简单地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再利用画板功能进行几何图形的拆分和组合,从而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规律,了解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灵活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几何图形画板功能,能变抽象为具体,促使学生积极调动各个感官参与数学重难点的突破,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求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用几何画板功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之后再用画板功能中的剪切、平移、旋转等功能让学生认识到借助以上方法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进行动态转化,平行四边形的求积公式同样也是底和高的乘积。学生通过运用画板功能,不仅得到了知识,还掌握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了数学重难点[3]。
应用库存功能,拓展课堂容量 和传统的黑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比,电子白板具有极强的存储功能,能够将多样化的知识存储其中,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背景库、链接库等。通过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能够将存储的大量几何图形调出来供实际教学时使用,能够极大地拓展数学课堂,增加课堂容量,让有限的上课时间发挥更大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个例题导入数学教学:“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12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三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并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这时,学生可以利用库存功能在电子白板的资料库中调出一个个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计算其面积和寻找规律。这样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操作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数学课堂的容量也能够得到扩展。
4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逐步实现现代化,要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优化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掌握电子白板几何图形控件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有效地运用其互动功能、动态功能、画板功能、库存功能等,不断完善和创新数学教学,有效激活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电子白板的应用价值,促进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茗.谈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几何形体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23(5):65-67.
[2]包玲玲.电子白板:让小学数学几何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23(3):87-89.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目前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我院在2014年就启动了网络课程的建设,所承担的《国际货代实务》有幸成为建设课程之一。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遇到了很多疑问和困难,在团队的帮助下,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主要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优点进行探讨,并对建设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 国际货代实务;网络课程;信息化;项目化
1 “网络课程”概念探讨
何谓“网络课程”,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统一概念,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程并非是电子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教学内容和结构需要重新设计以更好地体现互动性、开放性。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推进,认识不断加深,团队对网络课程定义如下: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活动,三是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课程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学习的可选择性强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自学,也更有助于课堂教学后的复习。传统教学在教学进度上是固定化、统一化的,很难顾及个体学生的学习资质和潜能,而网络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自主权,灵活安排学习的进度和内容。
1.2 优秀资源互享
通过设置,可以在网络课程的主页进行大量的优秀资源的链接,包括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网络课程、各种行业网站、政府相关网站、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网站等,方便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强化学了生的技能培养。
1.3 师生互动性强
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互动功能及时和老师沟通,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交流的信息量比传统课堂教学要大,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启发。学生的作业、甚至考试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互动过程中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在学习情绪、态度、人文精神等方面也得以培养。
2 网络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2.1 课程项目化设计
网络课程建设,如果仅仅是把传统教学的资料传上网,而不加任何的加工改造,则效果不佳,因为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讲授法,强调老师讲、学生听。所以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之前,要顺应目前的高职教学项目化的要求,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而且项目化也更能发挥出网络课程的互动性优点。
2.2 网站模块设计
课程项目化设计之后,就是网站模块的设计了,这涉及到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布局的全面性。由于大部分老师并不是网站建设的高手,所以就需要在学院提供的网站建设模块里面挑选适合自己课程风格的模板,并进行改造,增加和删除模块。
2.3 网站互动功能设计
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设计是最关键的,因为网络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师生互动。要思考的问题有:哪些教学内容、哪些教学环节需要进行互动设计,可以设计哪些互动功能渠道。
3 解决方法
3.1 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
课程项目化改革是高职院校的流行趋势,而网络教学更适合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化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学一体化。《国际货代实务》这门课程目前很多高职还没有进行项目化的改革,教材及教学多为传统的章节式,而经过项目化之后可以直接与实践接轨,让学生在货代流程中体会真实工作情景,项目化中需要大量资料的查阅、各种单证的阅读与制作,刚好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环境得以完美地实施。
3.2 网络模块要体现课程特色
导航系统是网络课程的“纲”,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学习者引到想去的地方,因此导航系统要清晰、合理、全面。同时要体现课程特色,增加吸引力,因此可设置一些链接,如行业论坛、外贸网站、真实案例分析等。
3.3 增加师生互动渠道
互动的多样性是网络课程的最大的特色,网络课程交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涵盖到学生之间、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交互。因此互动渠道要丰富,主要包括电子邮件、在线测试、提交作业、论坛、聊天室等,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加强对论坛和聊天室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陈燕,等.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05.
[2]葛京凤,梁彦庆,等.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