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3 16:15:00

序论:在您撰写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抽样调查的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抽样调查

引言:小微企业[1]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兴力量,生产经营活跃,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越发关注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小微企业调查统计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小微企业单位众多等特点,决定了抽样调查成为其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

当前,国内针对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主要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主要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组织实施,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小微样本企业的调查主要以调查员面访和企业报送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小微企业的各项抽样调查项目主要有: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2],建筑业小微企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批零住餐行业的小微企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下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以及小微企业的采购经理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开展较早,该项抽样调查方案相对更为成熟。因此,本文主要介绍此项调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触类旁通,介绍其他几项抽样调查的主要框架。

一、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介绍

(一)调查目的。主要目的是推算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的主要指标,反映基本总量和生产经营的状况。

(二)调查范围。调查包括企业和个体工业经营单位两部分。具体来说,企业总体细分为目录企业和非目录企业两个总体。目录企业是指企业抽样框中所包含的企业;非目录企业是指抽样框以外的企业。

(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个体户的用工和经营状况,等等。

(四)调查方法。针对企业和个体工业经营单位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目录企业部分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即从抽样框中直接选取企业样本。利用选取的一套样本,可以分别以省或行业为总体,对总体目标量进行推算估计。非目录企业及个体户采用地域整群抽样方法,即在地域抽样框中直接抽取村(居委会)作为地域样本单位,并在地域样本内对非目录企业和个体户进行逐一统计调查。

(五)目录企业样本的抽取。(1)建立抽样框。在抽样调查中,抽样框的建立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调查中应建立两个抽样框:目录企业抽样框和地域抽样框。目录企业抽样框是企业的名录库,用来抽取目录企业的样本;地域抽样框是由国家和各地区共同建立的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基本记录单元的名录库,代表了全国地域,供抽取整群样本时使用。(2)目录企业的样本抽取主要包括目录企业样本量测算、样本分配、样本抽取及权数计算等步骤。1)目录企业样本量测算。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公式,单独计算各地区和各行业的样本量。根据分地区测算的总样本量与分行业测算的总样本量,依据就大原则,确定全国样本总量。2)样本分配主要包括:首先,利用迭代法把样本初步分配到各地各行业;接着,在地区行业的格子中再分层;最后一个步骤,在地区行业格子的各层之间分配样本量。3)在分层工作及各最终层样本数确定后,方可选取样本。在抽样的最终层中,利用永久随机数排序的技术选取该层的样本企业单位。4)权数计算包括基础权数和调整后权数两个步骤。

(六)地域样本的抽取。具体来说,包括整群地域样本量的确定分配、样本的抽取和权数的计算等各个步骤:1.以地区为总体,根据公式,初步测算整群地域样本量;再依据经验及实际计算的精度,调整样本量。2.对抽样框中的地域单位,根据规模大小确定分层的界限,再在各层分配地域样本量。3.地域样本的抽取与目录企业类似,同样利用永久随机数排序的技术在层内根选取本层的样本。4.权数计算包括基础权数和调整后权数两部分,地域样本内的个体工业经营单位和非目录企业的权数,等于其所在村(居委会)地域整群样本的权数。

(七)总体目录量的估计。利用权数放大相应的指标,即可得到总体目标量的估计。

二、建筑业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介绍

从方案的推进进度而言,调查仍在积极试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反映建筑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面临的难点问题,为党政领导进行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和建议。具体而言,调查的内容有:企业的基本名录状况,效益情况、实际生产和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等。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分层PPS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建筑业小微企业作为样本单位。

三、限额以下批零住餐行业的小微企业抽样调查

调查通过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限额以下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四类行业中的法人单位和个体户。本项抽样调查方案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以区县为总体的抽样方法和以省为总体的抽样方法。

(一)以区县为总体的抽样方法。以区县为总体,采用一阶段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依据不同的单位属性和行业属性分成不同且相互不交叉的调查层,然后各自在自身的调查层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样本。

(二)以省为总体的抽样方法。针对该总体,方案采用二阶段的分层抽样调查方法。第一阶段对全省各个区县进行分层,选取一定数量的区县作为样本;第二阶段在抽中的样本区县内开展以区县为总体的抽样方法。

四、规模以下小微服务业企业的抽样调查

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及时提供政策依据。调查范围包括各省级区域内的小微服务行业的法人单位,具体而言,包括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本调查采用目录抽样的方法。根据单位所在行业和自身规模分层,采用永久随机数排序的技术选取样本,对抽样调查的精度有所保障。

五、小微企业的采购经理抽样调查

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建立小微企业的采购经理抽样调查制度,及时追踪反映企业生产运行的具体状况,加强监测与预警,提供政策参考依据。调查范围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在内的的企业法人单位以及依据法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的产业活动单位,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体现经理人在企业采购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主观判断情况。该项抽样调查方案主要采用PPS抽样方法,依据行业的规模分层并分配样本量,在各自层内部采用与企业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进行样本的选取。

总结: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方案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调查效率较高,并且抽样调查的相关结果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开展的各项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方案,当前的调查有些部分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后,抽样调查方案的发展改进应逐渐弱化经济指标的调查,而在问卷设置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考虑如何有效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得调查对象对调查表式看得懂、能理解、易填报,进而通过抽样调查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大力加快推进小微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抽样调查;教学改革;人口与社会

作者简介:李春平(1982-),男,江苏昆山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JXGGB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29-03

抽样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或测量,然后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利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未知参数的过程和方法。相对于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应用面广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因此是经济社会领域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常用方法。

欧美国家抽样调查方法运用较早,经过在政府民意调查和各类商业调查中的大量实践,已经形成一系列实用的抽样方法和估计方法。我国的抽样调查教学和实践活动起步较晚,但随着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抽样调查”课程,以及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不断重视,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抽样调查人才,也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1]

从各大高校开设的“抽样调查”课程来看,课程名称上略有差异,选用教材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冯士雍等著)、《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施锡铨主编)、《应用抽样技术》(李金昌主编)、《抽样技术》(金勇进等编著)、《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杜子芳编著)、《抽样调查》(孙山泽编著)、《Sampling:Design and Analysis》(Sharon L.Lohr编著)等,但授课内容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概率抽样,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二重抽样、不等概抽样,估计方法通常包括简单估计、比估计、回归估计和不等概估计方法。[2-4]

从各高校专业建设和学分设置来看,由于抽样调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财经类高校的统计学专业均开设抽样调查课程,其他如数学类和社科类专业也有开设抽样调查课程。抽样调查课程多设置为3学分,也有2学分,总学时通常在36~54之间,教学层次主要涉及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有的高校包含实践课时,有的则没有实践课时。

一、目前“抽样调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推导过多

目前各高校抽样调查课程教学以理论推导为主,将大量时间花在公式推导、证明和记忆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况且很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是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理科生差,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对抽样调查课程或统计学专业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统计专业知识的信心。

2.理论脱离实际

教材和课程安排把理论解释与数理推导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案例和习题也主要强化计算的过程,然而实际运用中计算以外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如如何确定总体、根据怎样的条件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如何组织实施才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中都得不到体现,使得该课程的实用性大大下降。

3.教学安排较分散

目前抽样调查课程普遍都在10章以上,除去复习和习题讲解,每一种抽样方法讲授的时间非常有限,重点不突出,学生普遍感觉每一章都知道一点,但都不会具体使用,而且每一章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讲给学生听,教学节奏比较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抽样调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当前抽样调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离,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直接运用到实际调查中,抽样调查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课程设置和改革。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抽样调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增加实践课时,适当减少理论推导

抽样调查课程理论相对复杂,不易掌握,但不同抽样方法及估计所遵循的理论步骤基本一致(见图1左),抽样调查课程主要讲解整个过程的最后两步,即估计量均值和方差的计算机总体参数区间估计计算,不同的抽样方法估计量计算方法存在差异,不仅要理解不同抽样发放的差异,也要会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概率抽样方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详细介绍简单随机抽样及估计的理论及方法,重点讲解简单随机抽样均值估计量及方差估计的公式,即:

这两个公式是整个抽样调查理论的核心。而其余抽样方法,如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实际上是简单随机抽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层随机抽样实际上是若干简单随机抽样的加权和,权重为层权;在整群抽样中如果把群看成是规模较大的个体,则整群抽样的抽样过程与简单随机抽样没有差别,其估计也与简单随机抽样十分接近,只是这时的含义是平均群规模,而不是个体均值,除以群规模才是个体均值;多阶段抽样则是几个整群抽样的叠加,其单个抽样过程理论与前述抽样方法相似。

因此,抽样调查课程的理论教学重点在简单随机抽样,其余抽样方法只要讲解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或相互之间关系,而不需要每一章都详细展开论述。对于专科和本科层次应该重实践,适当讲解理论,减少数学推导过程,重点培养实践能力,设计12~18课时为实践课时;对于研究生层次,则可把重点放在理论和推导上,加强理论和方法的认识,重点培养理论分析和理论创新能力,可设计6~12课时为实践课时。增加的实践学时主要用于实践调查或者模拟调查,每讲完一种抽样方法后应让学生在实际总体或虚拟总体中完成该抽样过程,并选用合适方法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一来可以巩固理论知识,二来可增加对该种方法的感性认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课程的具体安排见图1(右)。

2.理论教学的同时,选择软件进行实践教学

传统抽样调查课程的学多需要手工推导,过程较为繁琐且不易掌握,增加了实践运用的难度。采用软件辅助计算将大大减轻手工计算,增强实际运用的可能。目前财经类高校使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SAS、SPSS、STATA和R软件等,SAS和SPSS软件均包含复杂抽样模块,STATA也有相应程序,能完成基本抽样设计和推断。因此对于简单的抽样过程,如基本的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可采用SAS或SPSS中的复杂抽样模块进行抽样及估计的过程,具体使用方法参考相关教材或软件说明。

但复杂抽样设计功能仍不全面,如不放回不等概抽样、各群或各层抽样方法不同等情况较难在软件中直接实现。而R软件相对灵活,且R是开源软件,无需为软件或某个软件包支付任何费用,可自行设计抽样和估计程序,并且已有若干现成的抽样估计程序,可方便进行模拟及结果可视化,逐渐成为统计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的主要分析工具。因此本文认为对于简单的抽样过程或本专科层次的实践教学可选用SAS或SPSS软件作为辅助软件,而对于研究生层次的实践教学,可选用R软件作为辅助软件,对于一些复杂的抽样过程和估计过程可采用R软件编程完成。

3.修改练习及考核方式

抽样调查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此一般高校均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就使得学生花大量时间在公式推导和记忆上,忽视了实践运用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因此,本文建议将抽样调查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独自完成一份完整的抽样调查报告,训练学生确定总体和抽样框、选择抽样方法和估计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结果分析解释的全过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抽样调查理论的理解。

修改原来各章的练习题,改为结合实践课程,完成具体抽样实践或模拟抽样,在每种方法讲授完成后由教师拟定若干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确定调查的总体,设计抽样框,选择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然后进行实地抽样调查。为了节约时间,平时练习时调查样本量不需要很多,30~50份即可。将调查的数据输入软件,并进行相应计算,得出结果,加以解释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不足。教师作点评,并给出完善的建议。这样学生就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如何设计、组织并实施调查的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课程的适用性。

4.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

为了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需要修订现有教材的编写内容和顺序,并修订相应的教学大纲,减少数理推导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软件操作,使得每一章节内容都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根据课时的安排及实用性,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推导和证明需保留,因为这是该课程的核心理论,其余章节的理论及数学推导可简化,并增加实践课时。以人口与社会相关专业为例,实践课程应该围绕人口与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并选择各种抽样方法进行实地抽样,如在小区中进行多阶段抽样,估计该小区的平均年龄、平均生育子女数、老年人口比例等。教师不仅考查学生抽样方案的设计,还需对学生实际抽样时碰到的问题处理进行评价和考核。有了这些模拟练习经验和实践经验自然就明白了调查中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力。

三、抽样调查在人口与社会等相关领域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人口与社会领域研究的对象和主体主要为人,抽样对象也为人,而人具有复杂社会性和动态性,因此,人口与社会领域调查很难完全根据随机原则进行抽样,降低了样本的代表性,导致样本代表性差的常见问题有:

1.总体边界不清晰

人口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口中的部分群体,如老年人口,然而该总体蕴含在总人口群体中,在未进行调查前无法界定总体的范围。常见的处理方法为仍将总人口作为总体,然后划分层或群进行多阶段抽样,在抽中的小区、乡村或家庭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老年人口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由于没有完全按照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因此抽样误差无法准确估计。

2.调查的随机性得不到保证

人口与社会领域的抽样最小单位通常为小区(村委)、家庭或个体,即最后一阶抽样单元为群或者个体,然而在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时需要各群具有相同的规模,且有最后一阶段的完整抽样框,然而在实际调查中通常都无法事先获取完整的抽样框,因此最后一阶段抽样很难保证完全按照随机原则进行,虽然在全国或者省级层面看最后一阶段抽样误差对整体误差影响并不大,但在县市层面分析或者如果各地区误差存在相关性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估计误差。

3.非抽样误差问题

由于人的社会心理复杂性,在问到敏感性及隐私性问题时通常不会给出真实答案;调查对象对问卷相关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会对问卷答案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被调查者自身的目的不同也会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如老年人有希望被政府关注的愿望,则可能会把自己的情况说得比实际更严重;其他如记忆误差、无回答误差等都会对问卷调查质量产生影响。

要处理好实际抽样中碰到的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清楚每一个抽样步骤对结果的影响;其次,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针对老年人口的调查实际上采用二重抽样估计效果会更好;再次,调查员的培训对一次抽样调查也很重要,调查员必须遵守抽样规则,在碰到实际问题时需及时向设计组反映,应尽量避免调查员随意解决具体问题,防止误差扩散;最后,保证估计方法和抽样方法一致,抽样中如果是非概率抽样就不能用概率抽样方法进行估计,如果是不等概抽样就不能采用等概率方法估计。总之,抽样调查是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实用性方法,在人口与社会领域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准确使用抽样方法的关键在于严格遵循抽样调查设计过程以及质量监督和控制。

四、结论与讨论

抽样调查是较为抽象的一门统计学专业课程,单纯讲授抽样原理在本专科阶段的教学效果都不佳,加入实践课程能让学生直观了解抽样过程及结果,使抽样理论可直接运用于实践。因此本文对抽样调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从教材、教学大纲、学时安排、软件使用和考核方式多个方面设计了实践教学方案,并就人口与社会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改革进行了系统探讨。抽样调查课程须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设计具体学科的抽样调查方法,如针对理论研究的“抽样设计”,针对商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针对人口与社会领域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等等,并在教学中增强实践教学,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讲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只有系统掌握了抽样调查的原理与方法,才能在人口与社会研究领域准确使用抽样调查,有效避免在有较大偏差的样本上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得出不准确结果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庞智强.《抽样调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1,(6):148-149.

[2]马岚.对《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7,

(8):29-30.

[3]冯士雍,等.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 抽样调查;特点;问题;建议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对象进行调查,并用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适用于难以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现象。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能节省调查人力、物力、时间及经费。

一、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可靠性分析

其一,抽样调查的调查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出来,由于不受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总体中各个单位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能够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偏差的可能性极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很强。其二,抽样调查是以抽选出的全部调查样本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出来的个别单位来代表总体,使调查样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其三,抽样调查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要调查的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和调查推断总体允许的误差大小,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样本就会与总体实际十分接近。

由于抽样调查是用样本调查数据推断总体,而用任何一套抽中样本的调查数据推断总体都不可能得到确切的总体真值。抽样调查理论的基础在于用样本数据估计的总体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和对问题的对策。其实,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可能也没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确,只要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能满足需要就行了。在我国,一般要求当置信度为95%时,误差不超过2~3%就可以了。

二、我国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抽样调查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和统计人员对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实际调查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二是,统计人员不适应要求。抽样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统计技术和经验。我国现在统计人员存在人员少、专职、专业的少、素质低、培训少的问题,不能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

三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不牢。完善的抽样框是保证抽样调查质量的前提与重要基础。而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抽样框建立、维护、及时更新制度,影响了抽样调查的质量。

四是,抽样调查数据使用中存在的不适应。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抽样调查数据在我国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表现在抽样调查与普查、全面统计存在重复、交叉和数据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调查方法,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应该是一致的。从实际情况看,普查、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不仅存在着重复、交叉现象,取得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数据的混乱,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是,现行统计管理模式对抽样调查的实施存在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到人员的培训、现场调查以及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数据的质量。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大多数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仍沿袭全面统计的管理模式。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原则不能顺利贯彻,抗干扰能力差。

三、完善我国抽样调查工作的建议

1.加强抽样调查宣传,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统计及抽样调查的知识,加深人们对抽样调查的认识,使人们正确认识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要正确区分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的不同,逐步消除用全面统计的思想和意识来要求抽样调查的做法,使抽样调查与全面统计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为补充,更好地为统计工作服务。要完善抽样调查组织机构,培训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调查队伍,这是搞好抽样调查工作的首要环节。

2.建立完善的抽样框制度。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经验,不仅要使企业名录库充分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要使其本身成为一项重要的统计成果,为科学的统计估算和各种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资料。

3.抽样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抽样调查方法,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既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抽样调查方法是非常必要。

4.统筹抽样调查与其他统计调查方法,做好数据衔接。抽样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都是统计调查的有效方法,要认真研究、比较各种统计调查方法,使之能够相互补充、协调,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根据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特点和学生现状,讨论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设计实际调查案例探讨抽样调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通过,设计性实验训练和调研项目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抽样调查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原理,达到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83

1 研究背景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科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实践中又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方法,可以说,抽样调查是国际上通行的统计调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时效、廉价、准确的搜集资料,并经恰当分析提供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推断。

《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

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加之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影响下,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于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 教学内容的认识

2.1 课程的重要性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收集信息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抽样调查在我国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收集统计信息的活动中。《抽样调查》课程正是对抽样调查方法加以系统阐述的学科理论。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案例,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课程的特点

抽样调查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者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容体系.主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多重抽样、二相抽样等。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比较抽象,公式繁多复杂,不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混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讲,对本课程的理论方法难以掌握。

2.3 学生的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抽样方法,能够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原理和获得实施具体项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从事调查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本课程太多的内容在讲述理论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尽管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抽样调查课程的能力,但对于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等这些复杂的抽样,证明繁琐,加之公式繁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会感觉到听课比较吃力。总之,单纯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好。

2.4 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现实践教学是《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结合目前学生实践的硬件条件,首先,实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得实验教学的环节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而理论又是指导实验的最好依据。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抽样调查原理,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开设实验课。抽样调查实验是将理论的抽样方法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Excel电子表格、SPSS软件、SAS软件的抽样操作。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旨在探索设计紧扣抽样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引导每位同学亲自实践的抽样实验案例。设计的实验源于《抽样调查技术》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局限于抽样调查基本方法,需要涉猎到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市场调查方法和抽样调查技术的理论,并能灵活利用这些方法,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撰写抽样调查报告,并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结合实际,运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对具体项目的抽样调查和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3.1 实验设计

本课程倡导规范设计型导向实验。教师搜集原始数据并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同时要求学生也针对教师布置的一些实际问题,自主设计抽样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实现抽样及分析。这样,学生一方面熟悉了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的实际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统计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坚持实践的科学性与实证分析的严谨性,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案例,以不等概抽样的实现为例,介绍案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不等概抽样原理及其在区域抽样调查中的应用,并且运用软件实现不等概抽样。本次试验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采用易于理解,并且应用背景比较强的实际数据,编制二级抽样框;其次,分析规模测度变量与目标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取简单随抽样,判断估计的误差;最后,利用Excel与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与参数估计,最终进行结果分析。

3.2 实验过程及分析

实验过程既注重已学知识的应用,又强调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实际应用,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名录编制二级抽样框;

第二步,第一阶段利用代码法抽取一级单元,第二阶段利用拉西里法抽取二级单元;

第三步,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群规模相同,等概率抽样;等概率整群抽样(群规模不等时的估计);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两阶段抽样利用样本实现对目标变量的估计及方差估计;

第四步,直接采用SPSS实现不等概抽样及变量估计。

4 结语

在课程学习中,设计学生熟悉的或者和学生相关的调查对象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理论教授,设计性实验训练和调研项目实施,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抽样调查的整个流程和基本原理,达到全面提升统计专业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的能力。通过抽样调查课程创新型教学改革的实施,对于抽样调查课程在自身建设方面和统计专业创新型教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使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课程变得实际而有用。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实质性的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勇进,杜子芳,蒋研.抽样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

【关键词】 抽样调查法 企业产品质量控制 应用

1.抽样调查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方法,已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而抽样调查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世纪的事。但不论是其理论方法还是实践应用,抽样调查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并已成了现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抽样调查是一种用来了解全面情况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除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之外,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1.1 抽样调查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所无法解决的现象的调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些现象常常可能一方面需要了解其全面情况,另一方面又由于现象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无法通过全面调查获取资料。此时,只有使用抽样调查。该类现象主要有:(1))产品质量的破坏性检验。如轮胎的里程寿命试验,青砖的抗折耐压试验,炮弹的杀伤力试验,弹簧的抗拉强度试验等等。(2)无限总体的调查:无限总体因其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目是无限多个,故无法一一计量。如宇宙空间的星球数目、人体的细胞数目等等。(3))包括未来时序的总体,如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等。

1.2 抽样调查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同时又可以不作全面调查的现象的调查有着特殊的作用。如前所述,抽样调查具有费用低、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这使得它比其它非全面调查能更有效地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

1.3 抽样调查的结果可被用来检验和修正全面调查结果。任何调查都可能存在误差,全面调查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参加人员多、汇总传递环节多、调查结果容易出现差错。但是,其差错到底有多大,全面调查自身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可在全面调查之后再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对全面调查结果进行检查和修正,从而提高全面调查的质量。

1.4 抽样调查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从而实现质量控制。在企业产品成批或大量连续生产过程中,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变事后监督为事中控制,并通过编制质量控制图开展监控,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系统。这一应用不仅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意义重大,而且也为进一步推广抽样调查,乃至于整个统计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第十三章讨论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2. 抽样调查法在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 确定抽样总体

在企业抽样调查中要对单位所包含的需要检查的内容范围做好规划,要确定企业抽样调查的的总体过程,要把抽样调查法运用到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中去,例如:牛奶加工企业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牛奶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众多的奶制品检验中,多从奶源进行检验或是对已投入市场的商品进行质检。将投入市场的奶制品,进行质量调查。

2.2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

2.2.1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作用在于不单单可以估计精度较高、总体指标进行推算、各层指标进行推算,还可以便于抽样工作的组织。奶制品种类众多,不同种类的奶制品的合格要求自然不同,而且质量检验的范围不同,指标不同。因此很显然的对不同种类的奶制品,或是同种类但不同档次不同配方的奶制品应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2.2.2简单随机抽样:也就是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此次实验采用不放回抽样,因此每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同,都为1/C Nn。在此试中样本量n的确定是抽样调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又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调查精度的要求以及调查费用的限制。通常,精度由误差来表现,如果不考虑非抽样误差,则精度的具体体现就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的精度越高。抽样误差与样本量有关,样本量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抽样误差就越小,抽样调查的精度就越高。但是,同是,样本量也与调查费用有关,样本量越大,调查费用就越高,样本量与调查费用大致中呈线性关系,但样本量与精度却是非线性关系。一个具体的抽样设计,在核定的费用内达到最高的精度,或在达到精度要求的条件下使调查的费用最小,才是一个最优的设计。

2.2.3整群抽样,即将总体中若干基本单元合并成组,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全部实施调查的一种抽样方法。可见整群抽样具有样本比较集中的特点,因此它可以节省调查费用,而且便于组织实施,回答率通常也较高,但是由于群内单元通常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当群比较大时,因此考虑到所有必要对群内所有单元都进行调查。这里,提议将本次对奶制品质量的抽样调查设计成分层后再进行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2.2.4二次抽样:

可以不直接用多阶段抽样对产品质量进行估计,而只是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定检验样本。

对产品质量的估计利用二次抽样方案。即是从初级单元中最多抽查两个样本之后,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的抽样验收方案。

2.3设计抽样调查方案:

2.3.1确定调研问题:由于奶制品是人民生活中主要的营养品,所以保证奶制品的良好质量是奶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调查针对即将投入市场的众多奶制品进行质量检验。以避免那些已将劣质品投放市场再来挽救的局面。

2.3.2抽样方案设计

在各种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奶制品之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争对同一种奶制品时采用多阶段抽样。确定样本量,再利用二次抽样进行质量查验。

2.3.3数据处理分析:

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对所要检验的指标进行验证后,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售向市场。对合格的产品还应作以下处理。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抽样调查在我国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潜力很大。一方面,为满足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各方面情况,需要经常进行有关资料的抽样调查和有关问题的专题抽样调查,以便为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市场信息,因而也需要开展各种市场抽样调查,以使企业预测决策有据可循,减少盲目性。所以继续开展此项工作不仅可提供政府监督,企业市场的竞争,更能保证顾客的满意,放心度。

参考文献:

[1]抽样调查方法与实践之在思考 沈春梅 《统计研究》2002.

[2]如何进一步推广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任英华 《统计与预测》2002.

第6篇

关键词:政府统计;抽样调查;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01

在现代社会当中,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进步,“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统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提高政府统计工作准确性、可靠性势在必行。抽样调查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统计工作手段,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并纠正,提高抽样调查工作水平,对我国政府统计工作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技术方面问题

抽样调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环节,比如设计、数据处理等,这些环节都属于技术层面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给整个抽样调查结果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抽样调查技术方面问题具体有:

首先,抽样设计环节问题。一是抽样框编制存在不足,存在重复覆盖或者覆盖不全等问题,设计的抽样框并不具有代表性,造成样本老化,极大地降低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是样本随机性无法实现,在抽样过程中,受现实各种因素影响,样本的随机性会受到干扰,进而对调查结果可靠性带来一定影响。

其次,数据处理环节问题。数据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权数确定和缺失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权数问题重视不足,缺乏合理的权数设计方法;对缺失数据的技术处理没有形成有效规范和程序,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1]。

第三,报告表达环节问题。在抽样报告的表达当中,各项说明并不详细,经常忽略一些内容,比如回答率情况、统计推断精度、设计效应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调查报告的质量。

(二)体制方面问题

就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体制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既有国家实行的,也有地方政府实行的,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调查的项目无法满足多层次推断需求,在执行过程中,抽样调查异化为全面调查,失去了其调查意义。

二是抽样调查容易受到政府干扰,在基层统计部门执行抽样调查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保证自身政绩,会通过行政措施干预统计部门工作,迫使其弄虚作假,导致抽样调查的数据真实性受到影响,降低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二、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的改进措施分析

(一)完善抽样调查的体制

首先,建立独立自主的抽样调查工作机制。在抽样调查工作中,要保证基层统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其地位,改善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制度来预防地方政府对基层统计部门的干预,保证抽样调查的客观、实际,从而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有效,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其次,做好统计系统与其它部门间的协调。在抽样调查工作中,要良好协调统计系统、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保证统计口径、方法等的统一,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避免发生口径或数据不一致问题,提高抽样调查的效率。

第三,协调统计系统内部上下级间的关系。在抽样调查执行过程中,要做好统计系统内部上下级关系的协调,提高抽样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减少基层统计部门的重复性工作,确保抽样调查的本质不会变为全面调查[2]。

(二)改进抽样调查的技术

首先,加强抽样设计的完善。抽样设计是抽样调查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在抽样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调查对象、目标的差异,制定可行、全面的抽样方案,同时,还要从可移植性方面来对抽样方案进行改进设计。如果抽样调查规模较大,需要注意样本老化问题,及时调整轮换调查样本,提高样本可靠性,并在实施前进行全面、充分论证,为抽样调查结果可靠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做好调查方法的改进。在抽样调查方法上,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方法进行有效改进,保证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并借鉴国外面访、电话调查的相关经验,综合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点,有效避免单一调查方法的弊端,提高调查效率,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提高抽样推断的水平。推断是抽样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得到总体估计的过程,推断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总体估计结果的真实度。在抽样推断当中,需要充分做好缺失数据处理、样本权数计算和目标量方差估计,最大程度的提高调查结果精度,并运用模型推断的方法,结合调查设计效应经验,得到最佳推断结果,才能有效发挥抽样调查的作用,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效果。

第四,加强数据质量的评估。调查数据的质量是政府统计可靠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加强数据质量的评估,提高数据质量水平,是保障政府统计的有效途径。在数据质量评估当中,需要推进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手段的改革,提高数据管理书评,建立完善、科学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相应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为政府统计的准确可靠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语

综述所述,政府统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保证统计的可靠、准确有着重要意义。在政府统计工作当中,抽样调查是一种主要的统计手段,提高抽样调查水平是保障政府统计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抽样调查工作中,还存在种种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是政府统计工作应当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金勇进,戴明锋.我国政府统计抽样调查的回顾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2,08:27-32.

第7篇

关键词:抽样方法;现状;定性比较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我国典型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现状

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抽样调查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抽样调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范围涵盖了社会、经济、科技等各领域和人口、工业、农业、市场、交通运输、医疗等各个方面,成为世界各国统计调查的基本手段之一。

我国目前关于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许碧娟[5]曾阐述了抽样调查要想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例如地位的确立、政府方面的制度建设等。吴远芬[12]发表文章阐述我国目前抽样调查中的一些局限,例如,认识上的不重视、行政干预、数据衡量尺度上的多维化等等。任英华[4]总结了我国在推广抽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胡健颖[1]曾系统的讲述了抽样调查的相关理论及其六种主要的抽样方法的相关概念,同时给出了这些理论应用的条件和方法。

现在抽样调查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而且抽样调查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国统计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在我国,过去由于适应计划经济的要求,一直强调全面统计报表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作用,对抽样调查研究的不多,应用也局限于国家统计系统的农村农产量、城市居民住户、物价调查等少数领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份复杂了,不确定因素增多了,统计数字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的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市场经济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大大提高了,全面统计报表取得的信息远不能适应各级领导和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因而机动灵活的抽样调查方法就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我国全面实施推广抽样调查提供了客观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调查方法体系的建立,为推广抽样调查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组建了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和企业调查队,不少省、市、县根据需要建立了地方调查队,在不少领域开展了抽样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为在我国全面推广抽样调查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我国抽样调查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先后成立农村抽样调查队、城市抽样调查队和企业调查队,分别承担了经常性的有关城市、农村及企业的各种社会经济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联合国统计司的帮助下,又先后进行了第一期和第二期深入的妇女生育力调查。此外我国还在学生体质、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进行抽样调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查结果。

然而,目前我国抽样调查技术的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宏观统计和官方统计的范围,几支专业调查队也仅仅涉及农产量调查、住户调查、物价调查、企业调查等有限领域,远未发挥专业调查队的潜力;另外,在市场统计体系、社会保障统计体系等众多领域的抽样调查还未开始进行;批发、贸易、零售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的试点工作刚刚开展,工业、商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等领域的抽样调查刚开始进行,仍需进一步努力。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统计技术的实际应用已经开始重视,尤其是对于典型的抽样技术的应用,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质量控制体系、审计、社会研究等众多的课题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计模式,扩大总体的统计范围,就必然要求扩大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推广典型抽样方法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抽样调查的在整个调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二、典型抽样调查方法介绍

抽样方法原则上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非概率抽样尽管在某些场合下是有用的,但它却经不起抽样理论的发展的检验,是因为这类方法不包含任何随机抽选的因素。因此本论文只介绍理论完善、应用广泛的概率抽样,并把其等同于一般的抽样或抽样调查。

典型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简单随机抽样(或纯随机抽样)。从N个单位的总体中抽取n个单位组成样本,若N个单元每一个被抽中的机会或概率都相等,则这种方法就是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完全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抽样单位的抽样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单随机样本的抽选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等,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控制随机数的抽选方法来保证按随机原则取样。

2.系统抽样。它是事先将总体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先随机抽取一个单元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元,即起始单元,然后按某种确定的规则抽取其他样本的单元的一种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有两种基本的取样方法,直线等距抽样和循环等距抽样。直线等距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假设总体单位数为N,样本容量为n,记K=N÷n,称为抽样间隔,将总体单位从1到N编号,从1到K中取一个随机数字,记为R,则与R对应的单位为第一个被抽中的样本单元,以后每隔K个单元取一个,直到抽出n个单元为止。而循环等距抽样是将总体的N个单元排成首尾相接的圆形,从1到N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字记为R,与R对应的单元为第一个入样单元,之后每隔K个单元抽取一个,直到抽出n个样本单元为止。

3.分层抽样(或类型抽样)。它是先将全部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再在每一层中随机或机械等距地抽取被调查单位。分层抽样中,各层的样本可以采用同一种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例如,某市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可先按(学生所隶属的)学校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再在每个组(即学校)中随机或等距抽取调查单位;对某校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时,可先将该校部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年龄段,然后再对每个年龄段中的学生进行抽样。

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元,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群,对选中的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进行调查的一种抽样技术。从方法上看,整群抽样是由一阶抽样向多阶抽样过度的桥梁。在第一阶段抽样中,如果抽出群后即对其中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就是单阶段整群抽样。如果抽出群单元后,进一步从中按低一级的单元抽取子样本,即两阶段抽样。依次,也可以进一步三阶段抽样等。最后一个阶段抽取的单元可以是最终基本单元,也可以仍然是群体。

然而,在进行实际的抽样调查时,上述的各种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使用,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又可以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和费用。

三、典型抽样调查方法的定性比较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它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在抽样框完整时,可以直接从中抽取样本。由于各单元的入样概率相同,用样本统计量对目标量进行估计及计算抽样误差都可以直接简单算术平均,比较方便。但简单随机抽样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它要求编制一个包含所有总体单元的抽样框,当N很大时,构造这样的抽样框并不容易;其次,根据这种方法抽出的单元很分散,给实施抽样调查增加了难度;最后,这种方法没有利用其他辅助信息以提高估计的效率。所以在规模较大的调查中,很少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抽样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它研究问题的思路和基本结论都成为其他抽样方法的研究前题。

2.分层抽样以分组法为基础,把具有相似特征或标志的单位归为一组,自然就缩小了组内被调查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再通过加权平均可以缩小全部调查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因而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此外,分组往往是以客观存在或某些明显的标志为依据,因而也容易实施。这些显著的优点使得分层抽样在实践中被广泛地采用,特别是当总体的单位数目很大、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必须使用它。如果层内样本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即分层随机抽样),则对于每一个层内样本来说,具有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同的性质。

3.系统抽样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简化抽样手续,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被抽中的每一单元在总体中的分配比较均匀,缩小各单元之间的差异程度,提高抽样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容易实施,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但它也有突出的局限性:首先,如果总体单元的排列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而抽样者对此缺乏了解或者缺乏处理的经验,抽取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就会很差。其次,系统抽样的方差估计比较麻烦,一般系统抽样都没有设计意义下的无偏估计量,并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所采用的系统抽样都不是严格的概率抽样,这就给方差估计带来很大的困难。系统抽样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整群抽样,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的特点在于每次抽取的不是一个单位或个体,而是一群单位。例如,对某市的教育质量进行调查时,以自然形成或客观存在的班、年级或学校作为抽样对象,在被抽中的班、年级或学校中对全部学生即单位或个体加以调查。这种方法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抽样框编制简单,只需编制群的抽样框;其次是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实施便利,也可以节省费用。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抽样误差较大有时并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它主要适用于具有某种特殊结构的总体,这种特殊结构就是,总体中各个群的结构相似,例如一般家庭成员中都有男性、女性,如果估计男女性别比例,以家庭为群,采取整群抽样,估计的精度要比直接抽取个人进行估计的精度高。

整群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的差别仅在于抽样单位的不同,如果把研究标志的群总值或群内均值看成基本单位的标志值,那么整群样本就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具有相同的性质,可以把整群抽样看成是以群为抽样单位的简单随机抽样;在系统抽样中,如果抽样单位是基本单位,而且总体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即各个抽样单位的标志值与抽样单位的排列序号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则等距抽样可以看作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如果按等距抽样的方法构造“群”,并且从总体的N群中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群作为样本,这样的整群抽样实际上就是等距抽样,因此,等距抽样也可以看成是样本容量为1的特殊的整群抽样。

然而,抽样方法除了以上的四种,经常用到的还有多阶段抽样、二重抽样以及复杂抽样等多种形式。在实际的抽样调查的处理中,经常会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因为实际的数据是复杂的,并不是能够满足某个具体方法的使用条件,只有将两种或者以上的方法混合起来,才能在抽取样本量一定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提高估计精度,例如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结合,分层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的结合等。

参考文献:

[1]胡健颖.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2]杜子芳.抽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金昌.应用抽样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许碧娟.抽样调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7(04):62-62.

[5]王亚雄,张鸿武,王芳.我国抽样调查方法改革刍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03):32-35.

[6]李金昌.确立抽样调查主体地位 建立现代抽样调查制度[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03):8-13.

[7]俞纯权.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的哲学诠释[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2):15-18.

[8]李俊霞,孙凯.提高抽样调查工作质量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