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55
序论:在您撰写通信网络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电力通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概念与特点
1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研究背景
国家在2012年年初结合中国国情,通过对世界电力通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密切的结合了中国电力系统电源供应的形式和公民的需求,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的新方案与口标。方案与口标要求,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作为网络管理的骨架,加上各级电网相互协调作为网络管理的基础,让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当今阶段的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主要是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等七个环节进行融合。当前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配电自动化和营销自动化,两者能够决定网络管理成功与否。因为配用电信运行设备具有数量多、种类多和分布广泛等特点,配用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在配用电通信设备厂家网管(EMS)或者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采集、综合监制和资源管理等功能进行整合,给配用店里通信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一体化状态监控、资源维护和互相分析等多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配用电通信网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好现代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促进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的进步。各级配用电通信资源的调配能力,能够提高通信业务的承载能力,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都有较强的抵御能力,真正建设出符合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体系。
2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的通信提升了对电力系统保障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国的电力通信设备新旧并存、通信种类数量复杂与繁多,使得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资源管理方式,管理效率不高,给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电信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因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处于不断变化与完善的状态,而城市建设对电力通信业务的需求量大而繁重,使得低下管线分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类型的电力通信设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因为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电力通信设备的更新也要赶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对电力通信设备和线路不断地进行更新。但是,就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管理中大部分的数据资料一都没有进行网上记录,而是采取纸上记录的方式,在查询资料一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加大了下作的难度与任务,想要准确的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更是难上加难。(2)因为我国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具有本地网的区域性,只能够精确的获得本地区的地理信息,不能够获得完整的地理信息,因而要想在本地网区域里面实现资源共享是不可能的,也无法从整体上对本地区域的电信设备进行监控。(3)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提高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管理运营的企业能够接受广大用户的投诉,真正解决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定位和抢修。运营企业要把电力通信业务和网络管理进行完美的结合,提高服务质量。(4)相关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整体上进行分析,对电力通信进行必要的投资。这样才能够科学的运用好电力资源,增强网络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
3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概述
3.1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电力通信事业,从原始单一的电缆和电力载波的通信方式,到现今的多种通信并存的方式,到口前为止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最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络采用的都是点线的方式,而现今采用的是电力十线、数字数据网和电力电话网等方式,这种全新的方式大大的扩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
3.2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构成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主要是把程控交换机和调度总机作为网络设备,通过采用光纤和卫星等介质作为传输的媒介,把电力载波和特种光缆作为通信的方式,从而构成了比较综合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模式。
3.3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特点
(1)可靠性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更是影响着我国电力通信发展。通过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可靠性,能够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2)灵活性电力通信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传送相关的电力信息和数据,采用正确的决策解决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变得更加灵活。(3)实时性电力通信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渠道,一此需要传统的复杂而繁多的数据,必须经过电力通信系统才能够安全而及时的送达,保证整体系统的实时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各部分进行合理的开发、完善和利用,才能够实现完整的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给我国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和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熊翱,邓广莉,李斌.传偷网综合网管建设的探讨[J].电信技术,2014(1);45一48.
[2]张聚明.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13,24(6);1一3.
飞思卡尔新推出的平台是一款具有创新性的多内核架构,提供突破性的效率、性能和规模,同时可解决多内核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飞思卡尔此次推出的新技术的特点在于节能,并融合了45nm工艺技术的优势。
e500内核翱Power Archttecture处理器
飞思卡尔多内核平台包括一个增强的Power Architecture e500-mc内核,它基于e500内核,提供1.5 GHz的顶级频率。该平台同时融合了经验证的基于需求的加速能力,例如处于芯片间信息传递和内存缓冲预留的新的数据通道资源管理技术。为了进行安全的自治操作,本平台使用了程序管理程序(hypervisor)环境,这样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共享系统资源,包括处理器内核,内存和其它片上功能。
e500内核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需要优化性能的应用需求,并能利用应用处理单元(APU)进行指令集扩展(这些指令集架构主要通过PowerPC指令集架构提供)。e500内核还具有极高的可配置性能,能够满足嵌入式市场特定的性能需求,这种灵活的系统芯片平台方式充分地平衡并优化了芯片的性能、先进功能和功耗。
作为嵌入式处理器领域中的领导技术,PowerArchitecture处理器架构以其易于定制、可升级且高效的特性被数以万计的开发者使用,并被应用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产品中。飞思卡尔在Power Architecture上拥有多年的经验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致力于通过提供广泛的Power Architecture处理器产品,使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产品从中获益。基于Power Architecture技术,飞思卡尔的e200、e300、e500和e600处理器内核被应用于多个系列的SoC及控制器产品,并在市场上赢得好评。飞思卡尔的这一系列内核所提供的宽泛的性能指标为用户提供了全面兼容的技术特性,用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应用处理需求。
新推出的多内核通信平台不是仅仅在芯片上增加更多的内核,而是基于缓存一致且高度可扩展的多内核设计方法的综合SoC架构。事实上,该平台及其支持生态系统将释放多内核运行的真正潜能,为整体网络性能设立新的行业基准,并极大地简化多内核的开发。
CoreNet技术s45nm I艺
为了消除其它多内核方式中常用的总线共享/内存共享所产生的总线冲突、瓶颈和延时等问题。核心的CoreNet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oreNet技术是一种支持片上连接的可扩展的结构,可以无缝地容纳超过32个内核,并且支持异类内核的实施。
Linley Group首席分析师Linley Gwennap表示:“飞思卡尔不是将一堆低性能的CPU放在一起,而是在单个设备上融合了多个功能强大的e500 CPU。根据飞思卡尔片上系统的经验,他们增加了一个高速构造,分流一些关键的功能和智能I/O,这样的一个组合将使CPU保持高效率的运行。”
2007年1月,飞思卡尔加入了IBM技术联盟,联合进行半导体的研究与开发。作为第一个与IBM技术联盟共同参与低功耗和高性能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开发合作伙伴,飞思卡尔此次的合作方向包括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技术和绝缘硅(sOI)技术以及45nm产品的高级半导体研究和设计支持转换。
45nm S01是一项迅速成熟的技术,其中包括一系列高性能晶体管和SRAM字节单元,并可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完美平衡。这款新的多内核平台正是采用了45 nm技术,才得以大大增强了性能、集成度和电源效率,超过了摩尔定律的预测,同时推动了嵌入式计算的发展。例如,在45 nm工艺上,飞思卡尔可以设计一个多级、缓存一致的分级架构,这样每个内核都有自己的L2缓存,同时还集成共享L3的多兆缓存。
高效的开发工具和完善的生态环境
飞思卡尔新的多内核通信平台用于帮助客户更方便地移植到多内核环境中,同时保留原有软件投资的价值。飞思卡尔拥有丰富的基于Power Architecture技术的可兼容处理器的开发经验,加上Power Architecture完善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改变
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形式,它集合声音、图像、文字、动画、智能AI等多种形式和功能,被誉为第四传媒形式。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编辑过程中的载体不同,因而其发展方向和细节差异化也比较明显,在网络发展日趋完备的背景下,网络新闻也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因此传统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对现有的新闻编辑工作进行调整和创新,注重于网络的融合深度,实现传统新闻媒体的时代性转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
一、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
(一)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在讯息的传递方面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尤其编辑行业需要与其他部门有着密切往来,依托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有效提升了编辑体系的高效运转性。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由于是线性工作方式,需要编辑本人对主题和目标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为了相关的详实报道必须要四处寻找有价值的问题、数据、图片、文件等等,然后再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一系列的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才能得到想要的新闻报道。而新媒体则是构架了一个编辑体系框架,编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完全颠覆了传统线性新闻媒体编辑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1]。
(二)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受到了技术的限制,观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就是说编辑的“作品”没能和观众形成互动,编辑并不知道观众的喜好,而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全盘接受新闻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则改变了现状,观众与编辑的距离更加紧密,传播方式变成了双向化,观众可以对于新闻进行个性化设置和选择,而编辑也可以得到有关于新闻方面的反馈数据,对于新闻的传播效果有了更加明确和可观的判断,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便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也开始不断改革,依托于互联网基础寻求双向交流的措施,力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
(三)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形式的改善传统新闻传媒大多数是在少数的传媒集团旗下,因此话语权也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群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观众们更加需要丰富化、多元化的新闻接受途径和传播形式,这就是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形式,重新构建多元化发展的媒体市场的原因。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PC、智能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同时也能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新闻内容,因此互联网也促生了诸多的自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建立了全新的媒体交流通道。但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还非常明显,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更强、威信力更高,同时也具备更加专业的突发事件、大事件的传播能力。
二、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编辑的不同处分析
(一)网络新闻的相关概述新时代下网络传播新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兼具速度快、形式多、互动强等诸多特点,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路径,同时也基于传统媒体进行的创新和突破,极大的丰富了原有的新闻形式,在感官上更具有冲击力,不仅可以让观众的眼前一亮,对于一些深度新闻报道还能提供更多的数据以及资料展示[3]。另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改变,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传播的发起人,网络新闻更像是一个平台,为人们的互动和讨论提供了一个环境,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亲自参与分析,而且当前的网络新闻正向着深度化、层次化、时效性、多元性等方面前进,可以说网络媒体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新闻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区别首先传统媒体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例如报纸需要考虑排版问题,每一天的新闻的数量不是对等的,但是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需要编辑根据新闻的不同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量的调整,因此有的时候就会造成在信息传递上不得不取舍或者放弃,但是网络媒体没有这个问题,所有新闻在理论上都可以进行无限延长,还可以根据检索进行内容扩充,方便观众们或读者进行深入阅读。其次,网络新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个性化定制,而传统新闻报道都是统一化的标准进行印刷,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量巨大,加上网络传播速度很快,需求者可以按照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定制,屏蔽部分没有兴趣的,防止信息量过大占用时间,仅挑选自己想看的新闻即可[4]。
三、新时代下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改变
不可否认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新闻行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客观,我们正处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需要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改变传统新闻传播渠道固有观念,不断摸索创新才是新闻编辑的重要出路。
(一)新闻传播区域限制的理念改变新闻的重点就是“新”,要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和传递消息,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和读者,这也是一直以来新闻行业中的铁律。传统新闻受到技术的限制,需要编辑整合资料、收集信息,继而排版第二天才能发表,但是依托于网络的新闻媒体传播不再受到传统形式的新闻传播区域限制,具有高效的信息传播效率,所有的新闻内容可以持续报道并进行不断更新,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另外,传统新闻编辑大部分都是针对当地区域进行新闻报道,因为本地群众更加注重当地的新闻消息,因此不同地区的新闻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价值化差异,采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报道异地新闻会让新闻的价值大打折扣,但是网络传播在同样的信息成本下可以将所有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不再受到区域化限制。
(二)新闻传播时间限制的理念改变新闻的时间是传播途径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播速度越快、发现时间越早,那么新闻的价值也就越高,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市场和观众,并能够有效的引导受众群体跟踪阅读,从而发挥新闻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但是如果没能将新闻的传播速度跟上,那么受众群体可能已经失去了耐心,或者失去新闻兴趣,从而导致了新闻价值的下跌,所以说时间限制是新闻的重要影响因素,编辑要争夺报道的第一时间才能提升新闻的内在“含金量”。网络传播恰好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并且可以根据新闻的发展动态不断进行推送跟踪报道,让新闻充分发挥除了潜在价值,也能够让受众群体不断的保持好奇心。另外,网络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编辑可以直接进行链接引用,让新闻的拓展信息外挂在新闻后方,并能够加入对应的图片、文档、视频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增加新闻深度[5]。
(三)新闻传播方式和总量的理念改变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新闻有着不同需求,而且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挑剔,传统新闻报道虽然已经尽力为人们提供更多样化的新闻形式,但是依然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形式更加丰富,集合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有的新闻软件还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人们不再需要每天等待新闻,而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着接收新闻,还能根据自身的时间调整接受新闻的时间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无论报纸还是电视,一般都在用固定时间进行播放,因此也就限制了新闻总量,无论信息量大还是小都对编辑是一种考验。网络传播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消息量小的时候可以进行信息的拓展阅读和深度报道,信息量大的时候,可以将信息整合分门别类进行标题传递,也给了人们更多选择、接收的权利。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该课程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阐述了在学校“三创”教育理念指导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三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我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是湖北省精品课程,现正在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其前身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从1985年起便在我校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最初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必修课,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指定选修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众多的技术中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学生们的重视,已成为包括信息安全专业在内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我校作为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教育部批准的8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在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将培养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别是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要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迫切要求我们将“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本文将对“三创”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2课程原有问题剖析
2004年7月初,计算机学院院领导、网络课程组所有老师和30多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讨论会。会上师生进行了坦诚且细致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并对该门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了共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一些授课教师只注重协议的原理、协议性能分析的讲解、没有从应用的角度讲解TCP/IP体系中的每层协议,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都希望老师能注重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的网络规划、协议实现、网络工程、网络测试等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网络知识,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 网络实验室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台数有限,当多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时,有些同学实际动手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硬件问题,建议老师们讲解一些网络仿真、网络模拟软件的用法,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利用业余时间做更多的网络实验。
(3)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反映跟不上教学进度。特别是做实验时有些老师演示太快,学生节奏慢,实验做不出来。希望老师们能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资料,最好是将实验演示过程录制成视频文件,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
(4) 部分学生反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学完之后,实际动手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是不强,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能不能参加到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中进行锻炼,或者由老师们指导进行大学生业余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研究,以将我校的三创精神落到实处。
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2004年“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讨论会的主要问题,在“三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网络课程组近几年来对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课程改革探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1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等优越性。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中我们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讲解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帧的组成、动态路由协议、TCP/UDP和应用层协议等。
例如我们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如何协同构建整体企业安全网络时,通过实际项目中采用的锐捷GSN方案进行讲解,如图1所示。
通过该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Firewall和IDS的工作原理,还领会了如何在实际网络中部署这些设备。学生也清楚地理解这些网络安全产品间如何共同构筑防御体系。当用户使用网络前,首先由接入交换机和RG-SAM(身份认证系统)对其进行身份验证,从而拦截了非法用户使用网络。RG-SMP(安全管理平台)学习用户的身份、主机环境等信息,并将制定好的主机完整性策略下发到安全客户端。安全客户端对用户主机进行主机完整性对比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回RG-SMP服务器。在用户上网过程中,入侵检测系统RG-IDS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检测收集,将安全事件反馈回RG-SMP。RG-SMP对RG-IDS反馈的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将安全事件关联至用户。RG-SMP还可对每个用户的主机完整性检测结果和安全事件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策略,并下发至交换机执行。
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几乎用案例教学法贯穿了所有章节,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要取得好的实验效果,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新技术实验机会,当前网络实验室普遍是利用路由器、交换机、PC机组成实际的网络实验室。这种方法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提供有限数量和型号的实验设备,种类较少,设备更新慢,学生实验机会少,很难达到每人单独使用一套网络实验设备的标准,并无法掌握最新网络技术,实验效果无法保证,不利于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实验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模拟仿真软件NS2(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Cisco官方模拟器Packet Tracer、网络协议分析器Ethereal等软件,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PC机上练习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并可对新型网络技术(如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模拟。在熟练掌握上述虚拟实验方法后,再进行实际网络设备的实验。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还可先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下,设计和实现综合性网络实验,成功后再在实际设备上进行验证。对于硬件设备和NS2模拟器中都没有的新型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则可通过自己动手编程扩展NS2模拟器,来达到加深理解网络新技术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acket Tracer是一款思科路由器、交换机、无线AP和服务器模拟软件,软件中内置了一些定制的实验包,同时也支持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及连接。通过Packet Tracer的强大功能,学生可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Packet Tracer中支持跟踪数据包,并能实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这对学生理解数据包的封装非常有帮助。图2所示为利用Packet Tracer进行RIP实验的拓扑图。
我们采用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手段一方面充分发挥模拟软件强大的分析、模拟、仿真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在实际设备上做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架构、配置和管理真实网络,提高实战能力。实践证明,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
3.3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培养模式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互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校中的科研。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的教书育人环境。
要培养“三创”型人才,单凭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三创”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可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水平。另外,如果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不但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为学生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以科研支持本科教学,将部分科研溶入本科教学。
例如在讲授“TCP拥塞控制机制”和“网络安全”章节时,可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速率的拒绝服务攻击模型和防范研究”的研究内容,讲解目前黑客是如何利用TCP拥塞控制机制(慢启动、拥塞避免等)特点而进行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不但使这两方面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将对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吸引到项目研究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束语
根据“三创”教学理念,并结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课程特点,我们提出将基于“案例”的课堂教学方法、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培养模式应用于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很快的适应该领域的相关工作,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马慧麟.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5(4):23-26.
[2] 黄高飞. 关于计算机网络渐进式教学的探讨[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6,3(1):10-13.
[3] 沈德海,于忠党. 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4):88-89.
关键词: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构建
前言:虚拟仓储网络系统即向用户开放的集成、门户式信息资源平台,其通常由信息源、信息获取器、信息管理器、元数据库、客户端共同构成,对提升信息搜集效果,缩减信息查询时间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由分布于互联网各角落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主题资源构成,表现出虚拟且随着时间而变动的形式,但对系统终端用户体现出较强的整合性和稳定性的系统,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网络资源提供商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源集成形成的虚拟资源仓储系统,可结合用户需求提供专项的信息服务[1]。所以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具有可以为相关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将网络中处于分散状态的主题相关信息和数据库进行虚拟的集成、筛选特定网络信息等特征,其利用分类镜像站点组成处于静态的、具有整合、虚拟导向、时间相关、时效、共享、详实、结构化等特性的虚拟网络仓储,可见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有效的将网络中的科技主题信息有效的集成,方便用户查询,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户通过报纸、书籍等途径的相关信息查询成本支出,使传统媒体手段信息不足的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所以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另外,现阶段应用的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可分为虚拟型、集中型、部门分散型、分配型、双层型等不同的类型,使满足用户进行信息分类检索、打印要求,完成新的资讯收集、管理、分散或集中仓储等成为可能,这也为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提供了可能[2]。
二、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分析
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通常由网络信息获取元件、网络信息管理与案件、信息目录元件、虚拟网络信息仓储和仓储描述构成,使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抓取、清理,并在输送至信息仓储后得到选取、抄录,使仓储管理人员获取用户科技咨询相关的信息内容及内涵,并将其存放在信息元数据库中,对用户描述仓储科技信息,达到用户科技咨询的目的,使传统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影响咨询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3]。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即以虚拟为主的信息资源对网上或内部的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集中和有效的更新,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构架以满足用户科技咨询的需要平台,此平台不仅可以为科技咨询用户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查询等服务,而且可以将网络上分散的与科技查询相关的信息或数据库有效的虚拟集成,科技咨询服务人员凭借其专业性和经验对集成内容的有效筛选,使网络信息源的整体得到优化,然后以处于静止状态的学科分类信息源列表的形式向用户呈现。这种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将网络中的科技主题信息有效的集成,用户可结合实际需要迅速的查询相关信息,使过去用户通过报纸、书籍等途径查询信息在成本、时间等方面的消耗得到缩减,而且所获取的信息相比传统媒体手段更加全面;另外,在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中科技信息可以按照其在名称、育种、专业等方面的性质得到有效的分类,而且可以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科技咨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在提升资源共享程度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实质上是在有效资源的基础上,缩减查询的范围,使查询的响应时间更迅速。现阶段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在收集过程中要对各学科科技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在信息分类时通常按照学科或学科组合的形式分成综合性全文、综合性文摘、数学专业、理化专业等大量的数据库,然后以科图法学科二级分类作为标引,按照语言、资源类型、学科等实现科技信息的检索,可见此平台可以完全针对用户的咨询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某用户希望获取生物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其可以直接利用虚拟仓储中的生物导航页面检索大量中国生物相关期刊、信息数据等数据库,咨询的效率和质量等均得到保证。
目前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咨询服务平台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应用,例如萍乡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萍乡制造业信息化资讯平台,其基本原理与咨询过程等与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科技咨询服务平台高度一致,而且应用的效果较理想,可见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咨询服务平台在推广应用的同时具有优化和深化的巨大空间。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的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对相关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所以基于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的服务效果,应积极推广相关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茜,胡正银,邓勇.利用虚拟网络信息仓储系统概念构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J].情报科学,2013,07:761-763.
关键词:EIP-CDIO;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改革
20世纪末,在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工程师,综合考虑当时工科毕业生的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特征,并开始强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四所大学,共同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体系,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1]。2005年,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将CDIO理念引入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工学院在CDIO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2],即将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与CDIO有机结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并已入选汕头大学精品课程,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该课程融网络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原理于一体,具有理论基础性和实践操作性,并与公共基础课及其他专业课紧密衔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网络通信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
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教材资料分散滞后,跟不上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少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引文[3]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法,但是改革的目的不明确,没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教改方法;引文[4]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的改革事项,但是没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描述。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把EIP-CDIO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调研和改革。
1CDIO与EIP-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汕头大学在引进CDIO理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提出了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
1.1CDIO教学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把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4个生命周期: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引入到工程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课程知识,并以团队的形式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CDIO教学大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分为4个层面,包括:1)技术知识和推理;2)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3)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4)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该模式符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5]。
1.2具有中国特色的EIP-CDIO培养模式
我国近年来的工程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各类高校在急功近利地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文科学、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致学生进入社会后缺乏全面的认知观、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导致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汕头大学工学院在CDIO理念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EIP即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EIP-CDIO将职业道德和诚信与CDIO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2]。
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EIP-CDIO理念将“工程师职业道德”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教导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始终以工程师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汕头大学工学院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项目设计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能力、系统调控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良好职业素质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创新、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而这些能力培养完全符合EIP-CDIO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引入EIP-CDIO的能力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融入EIP-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
2.1学生对CDIO理解的调查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地位的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工科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改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对CDIO的理解程度影响整个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学生对CDIO大纲和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本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发出65份,收回65份)。并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条目,学生对这三个具体点的理解程度如图1所示。
图1学生对CDIO典型条目的理解程度分布图
可见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理解“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这条大纲,而学生对“解决方法和建议”这点的理解就不是很充分,“带有不确定性的分析”这条大纲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含义,很多学生对于此条标准的理解很模糊。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学生对CDIO理解程度的调查统计,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和导向性。类似“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这种学生能够理解的大纲点,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发挥的条件,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自我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后面这两类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式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2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参考CDIO教学大纲,融合EIP-CDIO理念,综合制定了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目的在于加深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团队合作经验、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综合素质。EIP-CDIO模式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图2EIP-CDIO模式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图,课题组从4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网络课程知识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鉴于此,针对该门课程主要采用以下各种教学形式:
①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虽然是最传统的教学形式,但是对于新的、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来说,课堂讲授的确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并且这也是贯彻CDIO教学大纲,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授也不能只满足于灌输式的讲授,而应认真规划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穿插案例,设置问题,在老师的主导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 开放课堂讨论。开放课堂讨论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有效补充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参与的缺陷,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为大家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③ 网络教学平台。为了丰富课堂所学知识,扩展学生视野,我们建设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提供教学视频、授课课件、教学资料、实验资料的下载;介绍业界最新技术、前沿知识和优秀技术网站;解答学生的课后问题和疑难知识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方便了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2) 拓展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照课本上的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但课本上的知识一般比较陈旧,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CDIO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敏锐的职业触觉。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与此相关的学科前沿技术和热点应用穿插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和探索,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强化实验教学。
CDIO大纲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会更加主动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验证方案正确性、创造性地提出新想法。因此,课题组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实验课程,根据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结合CDIO理念,规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体系,其中包括网络原理、路由协议、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网络新技术等。学校配置了设备齐全的网络实验室,本课程开设了20个课时的上机实验,学生在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做中学”[6]的乐趣。
4) 引入项目教学。
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内的实验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形式了,这使学生难以体验到工程中“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符合CDIO大纲的要求。为此,课题组引入了针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Ⅲ级项目,并将学生在此项目中的表现作为该门课程考核的重点。
① Ⅲ级团队项目。三级项目(Ⅰ级、Ⅱ级和Ⅲ级项目)是汕头大学工学院结合CDIO理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Ⅲ级项目是以单门专业课程为基础展开的小规模团队项目,内容涵盖课程基础知识和拓展技术,并使用多元评分体系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和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希望通过Ⅲ级项目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实践项目的开发经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培养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② 创新型评价体系。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这与社会要求的人才标准不符合,也有悖于CDIO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建立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核心的终极性评价模式,同时引入多项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课堂表现等,而学生在Ⅲ级项目中的综合表现将会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直观地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学科教学更健康、更科学的良性发展。
3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3.1教学改革案例
课堂内容拓展案例:教师在讲解网络体系结构理论知识的时候,联系实际介绍了本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教育网的结构和组成,并要求学生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交自己提炼总结的知识内容。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比如了解从以前的中国教育网的网络设计方案到新时期的网络设计方案的发展历程,并能从中掌握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一个层次。网络知识的延伸、前沿技术的介绍和实际应用的拓展,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课程Ⅲ级项目实例:学生通过参与网络游戏和即时聊天,借助抓包工具分析底层数据包的内容、协议和服务类型,从而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网络交互通信的方案。项目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以及安排整个项目的进度,最后全组同学共同进行答辩,项目成绩由教师评分、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共同决定。此项目的完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构思阶段。学生在分析完数据包,了解网络通信原理之后,构思出一个能充分体现网络通信原理的项目,例如,一个小型的网络游戏或是一个简单的即时聊天工具。2)设计阶段。在项目构思确定之后,明确项目设计的内容和思路,把握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题。3)实施阶段。项目设计完成后,各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共同协作完成此项目。4)运行阶段。在项目实施后,要做好项目的展示准备工作。各个小组推选主讲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项目的课堂演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创新工作、关键问题及不足等进行汇报。Ⅲ级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系统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实践项目的开发经验,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2教学改革效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融入EIP-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对学生有效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进行项目实践有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强迫学”变成了“愿意学”,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2)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融入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传输式授课已不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资源、动手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积累了项目实践经验。
改革后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在工程规模条件下进行项目实践的机会,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中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体验了公司实际开发的基本流程,对于以后走向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以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团队交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来集体面对问题、克服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责任感。
5) 学生课堂教学评估。
在学校的期末课堂教学评估中,本课程均达到94分以上,高于本课程往年分数;在期末的教学调
查问卷中,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高达95%。结果表明,本次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基本利益,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结语
EIP-CDIO教学理念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综合了专业基础知识、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融入了人文科学、道德修养、责任心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工程师的标准和社会对工科毕业生的要求。
将EIP-CDIO理念引入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课程改革中来,既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需求。成功地实施教学改革,不仅能够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John Malmqvist. The Application of CDIO Standards in the Evaluation of Swedish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rs[J]. 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06,5(2):361-364.
[2]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 从CDIO到EIPC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2-20.
[3] 纪威. 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7-280.
[4] 王永会,王守金,许景科.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4-269.
[5] E.F. Crawley. Creating the CDIO Syllabus,a Universal Templat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32nd Annual Frontiers in Education,2002,3(5):8-13.
[6] 查建中. 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The Course Teaching Revalu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Bleed into EIP-CDIO
CAI Weihong, LI Shanshan, LIU Li, LIN Zeming, XIONG Zh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51506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introduces EIP-CDIO educational ideas, through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we present and build a complete set of course teaching revaluation system. Aimed at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 this system design the EIP-CDIO mode of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 ability and so on. This practice of teaching revaluation proves that this course teaching system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studying on students own and innovation, set up an elaborate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students.
【关键词】通信;网络;系统;集成;趋势;智能;无线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形势变化。但目前的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依然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为了提高通信服务质量,需要建立高效的通信网络集成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有利于通信领域的规划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实现最大收益。
2.通信网络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不断广泛,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开始提出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集中控制器对多种相关设施进行控制,快捷方便。[1]这些都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产生背景。传统的通信网络系统运行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经常会发生故障,维修与维护将会大大降低用户的满意度,甚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或个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希望通过集成系统来确保信息安全;通过较低的投入获得良好可靠的系统与设备,方便后续的升级与扩容。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不断丰富,人们希望系统集成的用户与系统界面更加友好便捷。总结为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标准化与易管理性原则。
对于企业而言,希望建设成为一个通畅、高效、安全的集团网,来对集团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共享资源,提高办公效率,所以网络系统必须稳定,同时要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维护支出成本,适应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地利用信息系统与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2]
3.通信和网络基本知识
目前数据通信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与宽带传输。基带传输主要是不对信息进行处理,把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信号原封不动地送入线路;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处理后,变成模拟信号,可以在公用电话线上进行传输,这种在信道内传输频带信号称为频带传输;[3]目前应用广泛的宽带传输则是借助频带传输,把链路容量分解成多个信道,可以带不同的信号。数据传输介质则是指网络内部不同的信息站点间的信息传输途径与通道,目前主要分为有线介质与无线介质。
目前多个信息通过分别进行,互相独立但又有干扰,集成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以标准化与专业化的角度把这些彼此不相关的不相关的部分有机连接并协调起来,最终达到整体优化。[4]系统集成因为应用领域不同,实际的概念有所不同。首先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开放环境下利用标准的元素对用户系统进行整合,进行一体化的设计。系统集成内容主要包括硬件集成、功能集成与人、组织集成。集成内容要素间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把交换系统、传输系统、接入系统与指令、网管系统结合起来,最后与终端进行连接,发挥整体资源优势,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并不是把各个部分硬件或软件简单组合,而是强调综合效能与网络优化,是一种追求整体效益的思想与策略。在进行系统集成时,首先要对需求进行总结,通过总体方案与技术体制建立,进行功能实现评估,通过在关键技术中的有效使用达到集成系统建设,最后对所有的环节进行测试验收,以达到相关的规范与要求规定。[5]
4.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集成趋势
目前多个建筑楼宇都提出了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概念,希望通过集成化思路实现更多功能实现。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网络基础主要是指信息网络、控制网络。目前典型的建筑是基于TCP/IP的一级局域网对操作员工作站与网络控制单元间提供数据通信,每一个系统集成的子系统都是通过不同的供应商来完成的,每个系列产品都有独立的协议与标准商品,兼容性较差。
目前用户更愿意把楼宇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与因特网上连接起来,通过浏览器来对楼宇进行实时监控与故障检测。[6]未来基于IP协议的以太网将成为智能建筑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采用相同的协议,将会直接连接控制,而不用再投入过多的资金对控制总线进行设置。同时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物联网概念不断深入,多个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都可以综合成为集中控制,通过移动终端对家居控制信号进行接收与指令发出,从而实现更加便捷的服务。
5.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集成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不断广泛。无线网络主要是通过无源设备对信号进行发出,通过某设备或终端进行检测接收,实现信息的传输。目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已经应用于某地铁线项目,取得良好的成果。无线通信网络以没有电缆、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日常家居与企业的公办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尤其是在一此电缆设置困难的地下、高空或隧道内以及位置不固定的接收设备等,无线通信以其可靠性、抗干扰性与易于管理的特点,得到了众多运营商的认可与运用。[7]在环境复杂的温福线,采用无线通信系统集成,集合信号传输、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结语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通信设备也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网络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未来将会向着更加快捷、智能方向发展。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是把多个交换系统、传输系统与接入系统进行统一集中控制管理,通过单端控制器实现对多个通信子系统进行综合控制,从而不断提高整体的效率,更加优化。目前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已经在智能建筑、铁路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未来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将向着无线通信、智能控制、远程指令方面发展,促进通信系统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龙.通信网络系统集成[A].OFweek光电新闻网.OFweek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OFweek光电新闻网,2013:1.
[2]史勇军,陈述新.新疆防震减灾中心通讯网络系统集成与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10,04:399-404.
[3]张军.电力系统保护电器网络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4]刘铭.列车通信网络系统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李同涛.无线异构网络脉冲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D].上海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