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14:51
序论:在您撰写调查情况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 疾病负担的研究状况
疾病负担的主题词为Cost of Illness,1993年第一次收入IM(Index Medicos)。在此以前,检索使用主题词为“Cost and CostAnalysis”和“Specific Disease”。中文主题词为:疾病代价。疾病负担的研究扩大到全球即为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会同全球100多位学者在5年多的时间里用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进行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这是第一项对全球不同人群的许多疾病与伤害所造成早死和伤残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此次研究成功地估计了1990年全球疾病模式,并预测了2020年的疾病负担[1]。2001年WHO除用DALYs外,还以DALE(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为评价指标对WHO的191个成员国进行排序。在GBD研究的引导下,疾病负担在全球各地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采用封开县2006年12月对县内3个镇6个村908户3767名居民现场调查的数据,对居民调查户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确定。调查结果患流感样症状的时间(自调查之日起向前推)14天内流感样症状发病次数为0,14~30天内有20人有1次,其他都是0次,30~90天内有56人有2次,85人1次,其他都是0次。
2.2 “流感”诊断标准:根据国家诊断标准, 结合本次流感具体流行情况, 在下述11项症和体征中,同时具备“第(1)项+第(2)~(5)项中至少两项+第(6)~(11)项中至少一项”者方可判为“流感”。11项症状或体征分别为:(1)发热;(2)头痛;(3)头晕;(4) 畏寒;(5)全身酸痛;(6)全身乏力;(7)咽痛;(8)咳嗽;(9)打喷嚏;(10)流鼻涕;(11)流泪。
3 结果
封开县内3个镇6个村908户3767 人, 其中男女比例为 1∶1.01;按居住地划分的城乡人数之比为 1∶1.08。
3.1 流感的人群分布:分布3767人中有377人发生流感,流感发病率达10.01%。发病率在男性(9.63%)和女性(10.38%)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88,P>0.05) , 但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371.35,P
3.2 职业分布:学生、干部、农民、工人 4 种职业比较,前 3 种职业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 而工人的发病率却分别显著低于其余3种职业(P
3.3 时间分布:3个镇发病高峰时间一致。对全县发病数按月分布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本次流感流行突出表现在2006年12月,而12月中旬为发病高峰, 高峰期间发病率高达26.49%。
4 评价疾病负担的理论和方法
4.1 疾病的家庭负担评价和社会负担评价:首先,按系统论的原则,家庭是社会等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由各个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本身这一系统。疾病是一个家庭事件,不仅是病人的,而且也是家庭的疾病。其次,以往的疾病社会负担研究多着眼于疾病造成的病人群体的社会功能的下降,或者从疾病对整个社会造成的经济压力一个维度评价疾病的社会影响。但实践和经验说明,疾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是多维的,社会负担不只是经济负担,也不只是对病人群体社会功能的影响。但直接和间接的经验说明,疾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是多维的,社会负担不只是经济负担,也不只是对病人群体社会功能的影响。不同疾病在社会人群心理、社会经济、贸易和商业、政府形象、社会安定等方面会造成影响,尽管不同疾病在每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别,但都客观存在。以往对艾滋病、偏头痛、脑血管病等单病种的研究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疾病社会负担及其多维性[2]。
4.2 疾病经济负担评价:疾病经济负担是疾病负担的重要部分,分为直接经济负担(Direct Economic Bur-den)、间接经济负担(Indirect Economic Bur-den)与无形经济负担(Intangible EconomicBuredn)。目前,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在国内已成为疾病负担评价的主体,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病种作了详细的研究。其中关于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研究较多,而无形经济负担的研究几乎未见报道。
5 问题和建议
5.1 评价理论体系不完善:目前的研究侧重于病人个人负担, 个人负担更多注重的是健康寿命的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维度的分析。鉴于疾病负担是作为制定卫生政策的基本依据,需要整体考虑, 以如何全面衡量疾病负担是关键。以后要增加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的研究, 维度上要开拓心理负担的研究,形成个人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三方面, 寿命损失、经济损失、心理负担、社会负担四个维度整体评价生命数量和质量损失造成的疾病负担。
5.2 应用指标要因地制宜:从疾病负担评价指标的发展看,每一个指标都得到了相应的成功运用。因此,指标的确定应该根据当地或该病种的基础数据来确定, 要尽可能和国际接轨,使指标在保证公正性的前提下具有可比性。特别是像DALYs这样的指标测算很复杂,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在测量疾病负担时,最好先从单病种做起,在应用过程中逐步简化计算。
5.3 成本-效益分析中疾病转归影响不容忽视:疾病负担应包括疾病不同转归所带来的负担,而不能对每一种疾病的转归都仅以未愈、好转、治愈、死亡统而概之。如在研究注射乙肝疫苗所降低的疾病负担,不能仅仅考虑注射疫苗减少的肝炎病人的疾病负担,还应考虑由于肝炎病人的减少而导致了肝硬化、肝癌(患病或死亡)减少而降低的疾病负担。可喜的是,有些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作了相应的探索[3]。
5.4 疾病负担的具体应用不足:我国疾病负担方面的研究不多,并且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工作量大,计算繁复,所以国内研究疾病负担只局限于少数大城市。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将疾病负担作为常规疾病监测指标统计。因为疾病负担对政府未来的卫生决策很重要,所以建议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逐步将DALYs的测算纳入常规统计范畴。另外,注意疾病负担用途不同测算方法不一样。例如,成本效益分析和确定高危人群关于DALYs的测算就不一样, 所以要正确认识疾病负担的运用范围和条件[4]。
疾病对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即是人们的切身感受,以往为大多数家庭乃至医务工作者、卫生决策者所忽视。但随着家庭医学的发展以及医院等机构以外(家庭、社区照顾)的医疗照顾的兴起,病人照顾者逐渐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病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要逐渐增加,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倡导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的同时,也要把家庭作为照顾的对象,这一思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落实到医疗卫生服务和研究之中。病人患病造成家庭医疗保健需求以及相关压力的增加,一方面提示家庭是卫生服务的对象,另一方面,说明家庭在疾病负担评价时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Murray CJ,Lopez AD.Quantifying disability:data,methods and result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94,72(3):481.
[2] 吕 繁,曾 光.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59.
[3] 顾 媛,吕 繁.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5.35.
关键词: 城镇;居民;晨练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在将走完它20世纪历程的时候,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7年实施的全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推动了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晨练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的最大阵营,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晨是机体由较差的状态逐步向最佳状态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它具有在一天中将人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由低迷状态逐步动员进入工作状态的功能,对人的生理机能、心理形态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愉悦心情。晨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由于人们受工作、学习任务、家庭生活质量、医药费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健康的理念和健康投资意识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理想的身材,愿意以体育锻炼的方式来提高和改变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晨练的居民越来越多。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晨练,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同时,晨练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国民体质。
一、对晨练居民情况的基本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对随机抽取的387名晨练者中男性有196人,女性有191人,男性与女性仅差1.2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各晨练点中、青年组的人群成为晨练的主力军,有169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问卷发放的时间是在暑假期间发放的,增加了部分学生和教师晨练的数量。从晨练的项目上看出该群体选择晨练项目较为丰富多样,以跑步、太极拳、剑、交际舞、毽球等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该年龄群体承担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而晨练可以适度缓解精神紧张,放松心情,对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帮助,其次,就是老年组人数较多121人。其中有部分离退休人员,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工作上都比较自由,不受限制,可以随意的由自己进行支配。在被调查对象中少年组(15~17岁)只有43人占11.1%,有48.8%的少年认为影响自己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一反馈应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如何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就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真正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对晨练居民选择晨练项目的调查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在进行晨练的时候选择跑步的最多,有193人占49.9%,尤其以中、青年人居多。跑步可以使人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在起到减肥作用的同时对跑步的环境要求并不高,形式简单。在羽毛球项目上,青年人所占比例最多,占8.5%,而老年组则相对较少,由于羽毛球的运动强度相对较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对抗性较强是青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的动作缓慢,强度小,是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老年人最多有31人,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较多,太极拳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改善和预防,所以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最佳选择;在交际舞和健身操项目上中青年人较多,由于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差异,农民和工人都相对较少。通过观察发现,在跳交际舞的时候,跳的人少,看的人多;由于健身操的动作要求较高,强度比较大,对减肥和塑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深受中青年人(尤其是女性)喜欢。晨练的居民中大多数农民还都局限于参加传统的锻炼项目(例如:跑步),像交际舞、健身操这类项目参加的人就相对较少,晨练居民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项目上,应该多参加一些接触较少的运动项目,从而达到全面的锻炼效果。
三、对晨练居民身体状况的调查
晨练居民的目的是为了防病治病,这一类型的人有86人占18.5%,人们更是把体育锻炼作为增进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以娱乐休闲为目的有63人占13.5%,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但是,不难发现居民在参加晨练的时候,锻炼的目的比较明确,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居多占71%,通过调查得知,尤其是年轻的老年组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最多,这就要求进行晨练的老年组要特别注意避免单独进行晨练。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3%,这就要求晨练的居民要了解什么样的天气才适宜晨练,什么样的天气要避免晨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晨练效果。在晨练中,有64.9%的居民说自己将会一直坚持晨练,有4.7%的人说自己不会坚持下去,有10.9%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4.1%的人不知道是否会坚持下去,有15.5%的人说会视情况而定。而在众多的晨练者中,有55.8%的人在参加晨练后身体没有出现过异常,有21.2%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仅有3.4%的人偶尔出现过异常,同时也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单独进行锻炼,根据调查显示,多数人都能和家人、同事、邻居、朋友一起进行锻炼,但是还有15%的人单独进行锻炼。结伴进行锻炼有很多好处,有17.1%的人认为结伴晨练不孤独,有47.8%的人认为结伴晨练可以增加晨练的积极性,有20.2%的人认为可以交流心得,有15%的人认为可以相互照应。因此,不提倡单独进行晨练。
四、晨练居民对晨练场所的满意程度
晨练居民有92%的人对活动场所都比较满意,农民、工人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只有8%的人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40.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小,21%的人认为人群拥挤、噪音大,17.8%的人认为活动设备不全。同时又对场地管理的情况提出了要求,因为49.9%的人都不清楚活动的场地由谁管理;有41.3%的人认为活动场地是由锻炼者自主管理的;仅有8.8%的人说活动场地是由体育协会管理。可见,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居民的晨练场地给予高度重视。而且,有62.8%的人说活动的场地都没有社会指导员;有1~2个社会指导员的占21.7%;有3~5个指导员的占13.2%;有5个人以上的仅有2.3%。通过调查得知,人们在学习新的项目时,有37.7%的居民是自学的;有37.5%的居民是通过相互学习习得的;有专门人指导的仅有10.3%。由此看来,人们在对晨练的认识上必然会存在一些错误,因此,必须加强社会指导员的培养。
本研究对城镇居民的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旨在通过对城镇居民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基层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锦棉之力。
参考文献
近日,江西省农业厅对全省29个粮食调查县的261个农户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存售粮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存粮数量同比增加,存粮结构仍以晚籼稻居多;售粮数量同比略减,售粮渠道仍以粮贩为主。
一、存粮数量同比增加,存粮结构仍以晚籼稻居多。
截至今年3月31日,调查户户均存粮1118.6公斤,同比增加16.75%,其中早、中、晚籼稻分别结存162.93公斤、44.83公斤、798.57公斤,分别占15.92%、4.38%、78.01%,同比变化-4.58、1.72、2个百分点。
影响农户存粮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江西省天气条件相对2010年的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和严重洪涝灾害来说,总体有利于粮食生产,再加上各地超级稻、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良种良法的推广使用,调查户2011年早晚籼稻单产同比上升12%左右;二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粮价持续下挫,国内CPI进入下行通道,国内粮价涨幅明显收窄,调查户早籼稻销售均价同比上涨16%,晚籼稻销售均价同比上涨12%。前高后低的粮价行情,使得调查户后期售粮较为谨慎。因此存粮中晚籼稻居多且比例有所上升。
从余粮率(存粮中待售部分的比重)来看,较去年上升18.11个百分点,为43.29%。这主要是受去年粮食增产和农户售粮谨慎影响。此外,外出务工劳力增加,自食自用数量下降影响,也使得待售粮食数量增加。
二、售粮数量同比略减,售粮渠道仍以粮贩为主。
调查期内户均售粮4656.89公斤,同比略减0.69%;售粮均价每公斤2.46元,同比上涨15.73%;售粮收入11474.21元,同比增加14.93%。尽管调查户售粮数量同比略减,但由于粮价大幅上涨,因此其售粮收入同比仍增加不少。
从售粮结构来看,早、中、晚籼稻出售量分别占出售总量的46.98%、3.94%、47.39%,同比分别变化1.1、1.21、-3.17个百分点。近年来,粮食种植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并呈快速攀升态势,这使得农户对粮价预期较高,但去年下半年国内粮价上涨乏力,调查户大多选择观望,择机售粮,导致上半年的早中籼稻出售进度加快,下半年的晚籼稻出售进度趋缓。
切实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全县粮食产销存情况调研报告
(20__年3月20日)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粮食安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去年以来,受国际粮价持续攀升影响,全县原粮和成品粮市场购销价格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玉米市场购销价格和面粉、大米市场供应价格持续攀升。针对这些市场动态变化,为了全面真实掌握我县粮食产销存情况,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2月初,我局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全县6乡镇16个社749户,对农户和20__年的粮食生产、销售及储存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村社主要农作物产、销、存情况
(一)主要社农作物产销存情况
,16个村社农作物播种面积6642.1亩(含复种小杂粮),户均8.87亩,人均1.97亩;粮油总产量1223.2吨,户均1633公斤,人均362公斤;粮油商品销售量272.9吨,户均364公斤;粮油储存量873.3吨,户均1166公斤,人均258公斤。其中:
①小麦播种3953.6亩,户均5.28亩,人均1.17亩;总产量752540公斤,亩产190公斤,户均1005公斤,人均223公斤;商品销售量97180公斤,户均130公斤;储存量724280公斤,户均967公斤,人均214公斤。
②玉米播种1186亩,户均1.58亩,人均0.35亩;总产量382215公斤,亩产322公斤,户均510公斤,人均113公斤;商品量159430公斤,户均213公斤;储存量128830公斤,户均172公斤,人均38公斤。
③糜谷、荞麦、黄豆等小杂粮复种492.1亩,总产量33351公斤,亩产68公斤,户均45公斤,人均10公斤;商品销售量9930公斤,户均13公斤;储存量4490公斤,户均6公斤,人均1.3公斤。
④油料播种925.7亩,户均1.24亩,人均0.27亩;总产量55536.5公斤,亩产60公斤,户均产74公斤,人均产16.4公斤;商品销售量6315公斤,户均8.4公斤;储存量15730公斤,户均21公斤,人均4.7公斤。
(二)20__年预计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
20__年,16个社农作物播种面积6373亩,较上年减少269.1亩,下降了4.1%,户均8.5亩,人均1.88亩;预计粮油总产量1421.3吨,较上年增产198.1吨,增长16.2%,户均产粮1897公斤,人均产粮420公斤;预计粮油总储存量725吨,户均968公斤,人均215公斤,分别比上年降低148.3吨、198公斤和43公斤,下降了17%、16.9%和16.7%。
二、当前影响全县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从全县涉及抽样调查的16个社粮食产销存情况和20__年粮食预计产销存情况分析,全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势头,粮油商品化程度不断减弱,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国家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由于实行普惠制,“撒胡椒面”,在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够明显,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的诸多因素。一是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去年小麦每亩直接成本280.00元左右(主要含:种子、化肥成本,耕、播、收机械费),以亩产240公斤,每公斤2.10元计算,亩产值为504.00元,每亩毛利224.00元,计入每亩的粮食直补、良种、农资等补贴收入24元左右,共计248.00元,如果把种植一亩小麦从耕地深翻、下种、除草、施肥到最后的收割凉晒按8个人工和每个工费30.00元计算,人工费240.00元,种田亩均纯收益不足10元,仅不足当前一个农民工1天务工收入的五分之一。纯种粮经济效益盈亏倒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二是种粮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近年,自然气候变化无常,我县常常春季缺雨,影响农作物长势;秋季涝雨,影响大秋及复种秋粮收获,造成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加之,我县粮食生产主要以山塬区为主,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很难与自然条件抗衡,不能“旱涝保收”。三是粮食涨价农民得惠甚微。每次粮食涨价,都会伴随化肥、农药、农机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常常被抵消,农民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种粮劳力素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当前,依靠土地产出的经济收入已难以保障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支出,种粮不如外出务工,导致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把粮油耕种留给了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妇女”农业现象严重,这些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把种粮当作“副业”,导致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体粮食生产。
(二)粮食储存量严重不足,农村储粮技术落后。在粮食全面市场化后,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制,掌握在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手中的存粮大幅度减少,商品周转库存比重急剧下降,一旦市场出现波动,现有的库存将难以为继。这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县农户储粮规模较以前大大降低,整体情况是,存粮相对较多的农户已非常稀少,山塬区农户储存略有结余,川区农户储粮严重不足,有些农户已无存粮。由于农户储粮观念和储粮技术落后,防范措施少,鼠、雀、虫、霉害多,农户的产后及储粮损失率在8%-10%之间,大大降低了粮食储存品质,也在储存环节形成了较大浪费。
(三)粮油商品化程度不高,难以引导粮食生产和适应粮食大流通的需要。由于缺乏粮油市场经营人才和有效的营销组织,粮油市场化运作层次低,只是简单的以收定卖,没有形成强大的营销网络,缺乏规模化、集约化营销策略,难以引导农户粮食生产,使粮油商品化程度减弱,无法适应现代粮食物流需要。尽管目前全县已发展形成了23户粮油经营户,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市场供应、解决部分农民卖粮难等作用,但这些粮油经营户大部分规模不大,库房较小,库存粮少,甚至是即收即卖,不留库存,而且有利则进,无利则退,无法分担区域粮食安全的压力。
(四)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由于土地的分块承包,多年来形成分户分散耕作种植的现状,日益呈现出弊端,粮食种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新格局,不利于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规模,导致粮食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应对当前粮食安全形势的建议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机制体制。粮食是事关经济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新的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变以地定补为以种定补,实行多种多补、多奖,少种少补,并对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作出积极贡献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给予特别奖励,引导粮食生产进入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从全县耕地分散种植等实际情况出发,鼓励手中耕地有限、家中劳力有限的农户将耕地整合流转,通过外出务工、返聘打工等其他形式开拓增收途径,切实增加收入;鼓励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实力雄厚的致富带头人和种粮能手集中流转其他农户手中多余的耕地,整合耕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规模经营,集约发展,促进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粮食种植大户和现代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粮食生产的总量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严格落实基本粮田保护制度。合理把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尺度,配套调整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导向,宜粮则粮,宜果则果,确保全县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面积不突破一定的底线,确保粮食生产在全县粮食安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切实加大粮食储备力度,提高粮食安全程度。一是加大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做到“储粮于库”。充分认识地方储备粮在稳定市场供给、解决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的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全县储备粮建设工作,强化仓储管理,做到数量真实、质量完好,确保政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关键时期能够调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二是大力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做到“储粮于农”。作为行业主管的粮食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深入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技术,增强科学储粮、节粮、惜粮的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时举办农村储粮技术培训,改变农民传统储粮观念,深入农户家中积极开展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式储粮法,引导农户多储粮、储好粮。县级财政设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基金,对储粮农户进行储粮设施补助,并对多储粮、储好粮的农户开展储粮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户科学储粮的积极性。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治疗; 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99-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9例患者,门诊病人63例(占63.3%),住院病人36例(占36.7%),男性33例,女性66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1型糖尿病(DM1)6例,2型糖尿病(DM2)l14例。BMI:平均24,>23.9者占44.6%。患病情况:病程数月~29年,同时患其他疾病者占48.2%。饮食消费:个人饮食消费额平均230元/月。居住地:城市占82.7%,农村占17.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12.8%,初中占13.5%,高中及中专占46%,大学及以上占27.7%。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经常参加占30%,偶尔参加占31.2%,不参加占38.8%。
1.2 方法
1.2.1采用简易的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近期的食物摄入频率、摄入量,常见水果的摄入情况。零食情况:面包、饼干、花生、瓜子等。
1.2.2 每个患者均告知饮食治疗要求 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的食物;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多饮水,限制饮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勿挑食,勿偏食。学会食品交换份的应用。
1.3 相关标准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采用2004"WHO"标准。血糖控制分级(分优、良、差3级)按照亚太地区血糖控制标准。3大产能营养素产能比例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标准:蛋白质10%~20%;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
2 结果
2.1 各种影响因素与食物摄入量的关系 各种影响因素与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从表1可见,调查对象的食物选择与其年龄、性别、居住地、病程、文化程度以及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的情况有关。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和普及糖尿病营养教育。特别关注对象:年龄较低的、病程短或者新增病人、农村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这些患者或因年纪轻,病程短,并发症少不在意饮食的合理性;或因在外用餐时间多,控制饮食有一定的难度;或因文化程度低对糖尿病知识理解困难;也有少数偏听偏信游医、虚假广告者不接受饮食治疗的。这些患者中饮食治疗不规则的比例较大,要注意加强管理和监督。
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人群饮食治疗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如:尽量少吃,采取饥饿疗法;单纯控制主食的摄人就等于饮食治疗;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就不需要再控制饮食了。植物油中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好,故不需要限制植物油摄人;水果、饼干含糖高,零食选用花生、瓜籽更好等等。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血糖的控制,需要积极给予纠正。
从表3可以看到:饮食治疗实施的好坏与血糖控制达标密切相关。近年来,多个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延迟DM1和DM2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强调饮食治疗的地位,切实抓好饮食治疗这一环节。
饮食治疗被誉为“驾辕之马”,膳食营养教育已被公认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体会到:要始终如一地重视控制患者的总热能。将饮食治疗与个人文化背景、饮食习惯、个人爱好相结合,让患者自觉遵守饮食治疗的要求并让他们尽其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切实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l] Gaofangkun.Advancein senile diseasepreventionandtreatmentinChinadsuring“Nine Five”phase[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Rehabilitation,2OO2,4(6):7.
关键词:药物分析;课程标准;教学效果;调查
高职《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并能胜任医药行业的药物质量控制工作。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因目前我国尚无国家统一的、系统的药学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学校层面的课程标准建设尚不完善。我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经过多次调研与岗位能力分析,将编制的高职《药物分析》校本课程标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试行的课程标准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校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本课程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和企业对教学的评价、建议与要求,并将编制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我校2007、2008级药品质量检测(简称药检)专业学生和药物制剂(简称药剂)专业学生,作为本课标试行和教学改革的试验班级,在教学结束后,以2007级56名实习生、2008级91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7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8%。
(二)调查内容
1.对在校生的调查内容:(1)药物分析课程的学时、课程性质的认识;(2)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兴趣的调查;(3))对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表现的反馈;(4)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5)对选用教材的建议;(6)对个人目前学习效果的调查;(7)其他对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2.对已走上工作岗位实习生的调查内容,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了:(1)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如所在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工作岗位等;(2)工作岗位对本课程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情况的调查;(3)职业岗位对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情况的调查。
(三)研究方法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并进行论证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药物分析课程的学时、课程性质的认识
对于课程性质的认识,91%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很重要,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高职药检专业的学生,95%的学生赞同将高检专业本课程学习时间改为一学年,每周4课时。这样课程学习的时间较为充分,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专业深度。
(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调查
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有80%的学生选择熟悉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62%的学生认为能理解老师每次课所讲授的内容,25%的学生选择能够做到基本理解,8%的学生选择理解不多和兴趣不大,5%的学生认为听不懂。在调查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时,发现“基础不好,学习吃力”是导致对本门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其次的原因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和认为内容枯燥。其实这两个原因也是相辅相成的,基础不好,学习吃力就会觉得内容难懂,出现厌学情绪,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大大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待教师在今后授课中做更多的探究和尝试。80%学生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或课堂练习,认为这是增进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课程学习内容调查中,78%的学生选择了对“常见制剂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仪器的校正与使用”、“QA与QC岗位”这三项感兴趣的内容,说明学生对与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知识较重视和感兴趣。
(三)对教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表现的反馈
80%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讲解透彻,条理清晰。74%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为边讲边练和实际操作,26%的学生喜欢课堂讲授并重点突出。在任课教师是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面,比如2010版药典修订要点,药品质量管理网络等方面,85%的学生认为老师做得较好,有补充资料发放,拓展了课本内容,也有15%的学生认为介绍拓展内容的课时太少,还应再增加一些。说明学生认识到了知识更新与拓展的重要性。
(四)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
75%的学生选择“笔试+技能考核”,12%的学生选择技能考核,7%的学生选择“笔试+口试”,5%的学生选择“口试+技能考核”,1%的学生选择口试。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目前所采用的“笔试+技能”的考核方式较认可,多数学生还是较注重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水平的共同提升。
(五)对选用教材的建议
70%的学生选择内容丰富并知识更新的教材,30%的学生选择容量少、知识点少、容易的教材。说明多数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专业领域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的重要性。近年来药物分析同其它学科一样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产生了不少新技术如共振光散射技术、均相萃取技术等。[2]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可注意选用兼顾内容更新并实用的教材。
(六)职业岗位对课程需求的调查
83%的实习学生认为,溶液或试剂的配制、常见分析仪器设备操作、常见药物制剂的检验这些技能对所在检验工作岗位最有帮助。68%的学生认为,药品质量标准体系、数据处理、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这些理论知识对工作最有帮助。
在其它合理化建议方面,有超过82%的学生希望学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多增添企业常用的仪器设备,使学生所学技能与就业的职业岗位实践紧密衔接。还有67%的学生认为应加大技能训练课时比例并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部分学生建议增加师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另外,基于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应放慢节奏,采取多种授课形式,内容要精简,放慢讲透,让学生充分消化和理解。
三、讨 论
本次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我校药学专业高职生对《药物分析》试行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学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获得了一些有规律性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标的修改完善和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化、实用化
对总论中通用检验方法放慢节奏讲透,而对各论内容可再进一步精简。典型药物引导学生依据由结构特点到理化性质再到质量控制方法这样一条主线来学习。注重联系职业岗位实际,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将实用的药检行业企业知识和实践内容补充到校本讲义中,与教材配套使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边讲边练,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从制药企业、医药公司、药品检验所等部门广泛搜集药品质量案例,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讲解分析,使学生产生学了就能用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今后还要加大改革力度,更大幅度地提高技能考核所占比例。多参观、见习药检所和药厂质检部,提高感性认识。技能考核选择具体的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提供待检药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从试剂选用、溶液配制、仪器选用与校正、结果判断到检验记录与报告的书写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技能考核比例的提高,加上技能鉴定考证的动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
(四)大力开发现代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今后要大力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和精品课程网站等。药品检验的标准操作视频,学生常见错误操作录像的对比播放既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又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操作。另外一些实训项目,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由于场地、设备数量的局限,无法做到一人一机,借助开发或购置仿真教学软件,让每个学生借助仿真软件模拟练习和熟悉操作流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校的《药物分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但是如何进一步使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与要求系统化、实用化,评价方法科学化,有效实现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融合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摘要:初中生时代是孩子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面对非常大的学习压力,整天埋在书堆里学习究竟能不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就此,笔者利用实习之便对祥华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祥华中学;初中部学生;减负
学校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升学率,更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外活动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活动的生动的、形象的、实践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新鲜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发展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祥云县祥华中学初中部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利用实习之便,对祥华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身上获得了他们对课外体育获得认识和感受;及他们的态度和想法。
1.2.2访谈法
就实习之际,主动有目的地从祥华中学教师口中获得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对体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仔细地询问祥华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场地配套设施等。
1.2.3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运用百分比进行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1.2.4资料收集法
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强大的网络力量,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
1.2.5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课外活动参加的情况,及所玩的项目,和对设施的运用进行观察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1祥华中学领导对学生课外体育的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祥华中学的实地考察及对同学们的访谈中发现,祥华中学的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这一领域不甚重视,一星期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但实施程度很差,老师直接借用侵占者两节课,学校领导也不过问,且对体育活动的实施不能持有坚决的肯定态度,认为一想起有两三节体育课已经达到锻炼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否实施的起来已不再重要,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可用来学习文化知识也没什么不妥。
2.1.2体育教师及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初中部学生和通过当班主任与原班主任的交流得知一般情况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是不过问的,除非班主任要求否则一般情况下都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都有班主任来做主。但学生反映一般课外活动课都是不出去的都会上称班会课或自习课,即使出去也是自由活动没有了积极性,时间久了自己也觉得没必要活动了[2]。不过在班主任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自发组织一些比赛,或一起去打篮球,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吃饭时间或星期六星期天一起打球也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1.3祥华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调查研究
据了解祥华中学拥有4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和一块300米的塑胶田径场,据所看到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可发现,场地资源缺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篮球场将常会出现非常拥挤的现象,或者会有学生提前去占场的行为出现。相比场地而言奇才基本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但也仅限于篮球,据了解祥华中学有6位体育老师每位老师有15个篮球可是却只有6个排球,所以排球的需求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要,就出现了在排球课上很多学生处于休息状态的现象[3]。
2.2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调查研究
2.2.1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调查
在14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4位同学即386%的学生认为没影响,而有344%的学生认为有无影响要看实际花费的时间来定,有286%的学生觉得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学习有益。
2.2.2对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能否达到减负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学生表示在学习压力比较大时出去运动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调节情绪,防止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思维使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达到劳逸结合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这方面的研究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这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栋梁。特别是提出“减负”这个话题以后,对课外活动的研究也就更加热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4]。
2.2.3对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有514%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的影响的有164%的学生觉得没有影响,而有293%的学生认为有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时间过短是不可能看到效果的。在心理方面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5],体育精神对青少年有着更良好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充斥着奋斗与拼搏。
3.存在问题
体育课外活动虽然是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甚至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祥华中学的领导层对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由此造成学校老师对体育课外活动的忽视,因此在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上也存在严重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校场地匮乏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造成学生与心无力的情况出现。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祥华中学情况及学生自身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结论当代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都不是很理想,除了学校的以文化为主的观念没有改变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它的发展:场地器材、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师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体育消费水平、师资力量等。
4.2建议
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体育锻炼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国家要想培养出栋梁,更应当在学校体育上加大力度。这些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但是针对存在的不足,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不管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都应该去努力改进。(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参考文献:
[1] 查大胜.浅谈体育对智育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5.(05).
[2] 范运芳.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吉林教育.2009.(16).
[3] 袁雅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4] 董文,宓思蒙.中日两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比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