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3 16:14:44

序论:在您撰写亲子沟通的必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亲子沟通的必要性

第1篇

【关键词】亲子阅读;家长;途径

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中,对人的智商和情商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在急速变化的社会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快速积累知识,养成不断学习的自我意识,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掌握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亲子阅读的开展可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意识和阅读能力,因此,应当对如何有效展开亲子阅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

一、亲子阅读的必要性

亲子阅读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者孩子其他抚养人与孩子共同参与到阅读中,以书为阅读材料,以父母和孩子为主要成员,并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阅读。阅读不仅仅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和概括内容,还是为一个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其是未来任何工作的基础,是让一个人明白做人和处事道理的工作,更有益于其一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作为其启蒙的重要导师,展开亲子阅读支持孩子阅读、帮助孩子阅读、带动孩子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孩子阅读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亲子阅读时,书中有趣的故事情景、绚烂多姿的图画、刺激好玩的游戏等,每次都会为孩子意识精神带来新奇的感受和多种的变化,从而促进幼儿欣赏、表达、判断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亲子阅读的紧迫性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便利极大的冲击了传统阅读教学,纸质阅读逐步被手机阅读、平板阅读和电脑阅读所取代。虽然,此种阅读方式提取信息较快、使用便利以及成本较低,但是电子阅读仍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电子阅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电磁波辐射较大,画面的跳动速度过快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劳,即便对成人而言,对视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何况正处对眼睛还未发展完善的孩子而言。此外,纸质阅读方式会配有较多丰富的插图和图案,方便在阅读时依据文字和图案进一步思考和联想,而电子阅读的方便以及丰富颜色的欠缺制约了幼儿的思维意识发展,限制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形成。此外,电视机和电脑的出现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到了看电视和打游戏中,减少了童年娱乐的乐趣和朋友亲人交流的时间,不利于幼儿的交际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但是开展亲子阅读,不仅仅提供给幼儿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养成沟通的习惯,还可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正能量的情感交流进而有助于幼儿的情感形成和思维意识培养。

三、展开亲子阅读的有效途径

1.家长以正确的理念,塑造亲子阅读的氛围

家长是参与亲子阅读的主体,亲子阅读的进展以及效果如何均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努力,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进而发挥自身能力塑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的氛围。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要帮助幼儿建立其对阅读的兴起,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价值,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后生活中的习惯。

2.依据孩子发展,选择优质的亲子阅读材料

(1)阅读内容是关于阅读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通过有意义、健康的阅读材料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价值观。因此应当依据每个孩子性格和思维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优质恰当的阅读材料。在挑选阅读材料时,首先要以及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读物,并且要对书籍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切忌盲目选取。例如特意针对两三岁幼儿阅读的玩具书,依据幼儿喜爱游戏活动的特点而进行开发的一类同时,有洗澡书、拉拉书等多种类型,可让幼儿在阅读中玩耍,在完善中阅读,添加了声音、玩具等多种有趣的元素。

3.学校展开亲子阅读活动,提升亲子阅读的效果

学校对有效展开亲子阅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发挥其作为家长和学生组织和指导中地位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开展家长培训课程,达到提升亲子阅读效果的目的。大多数家长在对如何开展亲子阅读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处于摸索的阶段,效率较低而效果又差,因此学校可针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进行系统的培训。首先教师可直接对家长展开教育,与家长直接沟通和接触传达有效的信息,可将家长集中到一起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也可以利用现代方便的交流工具,比如微信群、QQ群定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家长也可通过这些工具随时咨询教师信息从而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其次,家长之间可加强交流互助,每个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成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不同,意味着每个家庭的亲子阅读模式也各有所长。因此学校可组织活动,让各位家长进行分享和互助,既可以提升家长对亲子阅读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帮助每位家长取长补短的提升亲子阅读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阅读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替代的能力,而亲子阅读会为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应当从树立正确理念、选择优质阅读材料和学校指导家长行为方面,不断提升亲子阅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凤娇.小学家庭“亲子阅读”的实践与实施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1(12):21-23.

[2]郭学萍.亲子阅读现状、对策及反思福[J].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3):47-78.

第2篇

关键词: 青春期家庭教育 亲子冲突 班主任 态度改变

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子女互动共振的教育工程,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家庭内部关系结构的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顺利推进。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成功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取决于亲子之间的和谐互动,而在这和谐互动之中,班主任的有效指导与协调则是必不可少的剂,尤其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家庭教育阶段,实现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适度参与和积极影响成为了家庭教育和谐施行的关键环节。

一、班主任对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

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是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全局的稳定。在这个子女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由认知、情感、行为与态度等不相容而导致的亲子冲突①常让家庭教育陷入无序的非实体化状态,据最新研究分析,青春期不仅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而且随着所处阶段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冲突程度,如王云峰等在其《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②中就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详实的阐述。

家庭教育的无序非实体化状态一方面会导致家庭结构的“异化”,降低家庭对个体的支撑程度,另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子女个体的人格完善、行为倾向、学习兴趣等,阻碍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还是对家庭、学校、社会都会造成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青少年自杀犯罪的案例中,有很大部分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或者缺失导致的。因此,作为学生个体在学校成长发展的主要责任者――班主任而言,科学施行青春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实现家庭教育的积极转化,努力促进亲子冲突管理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的必要举措。

二、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

作为班主任来说,客观分析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是有效指导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就目前学术研究而言,主要还是遵循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模式的趋势,即从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及其与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分析③,我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将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的“家长专制意志”和子女的独立价值选择。在青春期中,子女个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有不稳定性,但越来越突出自主性、独立性,而作为习惯为子女做主的家长,却仍然希望一如既往地以家长意志设计子女的发展路线。但由于受时代环境、教育水平和人生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意志与子女的观念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脱节,亲子之间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存在着分歧,甚至是南辕北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亲子间没有必要的有效沟通和相互尊重,就势必会引起父母家长意志和子女独立倾向的日益分离,而这种分离最后会形成亲子冲突,引起一系列其他亲子问题。

2.父母的严厉管教和子女的争锋相对。在许多家长的思想观念中,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的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氛围中,为了督促子女金榜提名,往往会从幼开始,就采取严格的教育方式,强加给子女许多他们所认为的必要训练与经历,长期的被动选择不但会使子女形成强烈的压迫感,更会从本能上产生各种形式的抵制。而当这种压迫与抵制随着父母期望与子女表现差距的增加愈演愈烈时,特别是在子女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度落差很大的青春期,必然会致使亲子间关系的恶化、沟通的失效和亲情的淡化。

3.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子女亲情的缺失。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而相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家庭结构不完善,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将会影响子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在家庭结构不完善的条件下,很多个体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性格相对孤僻,处事相对偏激,而到青春期时,面对急剧的生理与心理变化,面对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孤僻、偏激会更加强烈,所承受的社会化压力会更大,因此,对家长意志的抵触与反抗会更加剧烈,亲子冲突的程度也会超出一般家庭。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尤其是对离异、单亲家庭结构对子女个体的影响方面④。

三、班主任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态度改变策略

青春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态度是决定其中所有环节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来说,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⑤,对个体行为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冲突根源出发,科学利用态度改变理论,不失为青春期家庭教育指导中另一蹊径。

1.宣传说服是前提。宣传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即改变、巩固或加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⑥。而在宣传说服的要素中,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血浓于水的亲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积极进行宣传说服。对学生家长来说,班主任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他们积极地沟通,充分利用他们周围的成功教育典范和他们的爱子之情,通过家校信息通、父母网络学堂、家庭教育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其认识到亲子冲突的根源,学会尊重子女,学会无条件接受子女,让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一种强制的压迫和因受压迫而感到的恐惧。对学生来说,班主任也需要通过一系列宣传途径,如阅读书刊、班级陈设、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父母无私的爱,感受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和殷切期望,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和无条件接受父母。

2.实践参与是途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引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是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是在活动中让他发挥自己的主动性”⑦。这些都是个人态度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理论上的说服宣传外,班主任还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亲子实践活动,诸如素质拓展、团体辅导、换位表演、联欢活动等,培养他们的亲子协作关系,深化他们的认知、互信、互爱,增进他们之间的亲子感情,实现亲情的有效传递。

3.循序渐进是标尺。在态度改变理论中,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除了注重宣传说服、实践参与等方式之外,还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原先的态度立场与其后所要达到的态度改变之间的差距,在充分权衡这个差距的前提下,需要注重态度改变的循序渐进。在青春期的众多亲子冲突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问题的产生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积累过程的,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亲子稳定和坚固的态度防线,班主任应从长计议,制定阶段性的持续指导计划,一步步深入亲子的内心,逐渐改变两者之间的对抗状态,而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使亲子关系更加恶化。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首先通过感恩教育和促进父母家教方式的改变,缓和子女对父母的敌对情绪,其后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双方的心灵沟通,使双方都能感到对方的爱意,最后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对之前的指导进行巩固和反馈,及时引导双方消除在再沟通和再教育过程中的误区,进一步强化正在形成中的新态度。

4.群体规范是辅助。在著名心理学家海德的“平衡理论”中,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而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则进一步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因此,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班级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通过群体指导的方式,逐渐引导子女的心理倾向,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互助的形式,促进子女对父母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心理咨询会等形式,实现父母之间的群体讨论和经验分享,从而改变其原先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从内心中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5.有效沟通是关键。“沟通又叫通讯和联络,指的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它意味着沟通双方分享经验、思想、感知和情感”⑧,因此,有效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一环,而在所有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根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双方的无效沟通,父母对子女的猜忌,对子女行为解读的歪曲,逐渐形成了子女对父母的误解和恐惧,加剧了子女对父母的不信任态度,进而导致双方的信任危机,并引发了诸多亲子问题,因此,首先实现双方的有效沟通,是和谐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所谓的有效就是通过沟通我们要达到互知、互信,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积极搭建亲子间的沟通平台,让父母理解子女的内心,让子女体会父母的望子成龙,只有这样,亲子之间才能找到和谐的共同点,也才能在这个共同点的基础上,实现家庭教育的和谐与共赢。

家庭之爱,需要亲子共同编制,和谐之爱,需要亲子共同支撑,班主任必须立足于这一点,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最终落脚点,努力搭建家庭教育的有效平台,恰当运用宣传说服、实践参与、循序渐进、群体规范、有效沟通等态度改变策略,实现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干预,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赢。

注释:

①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②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③俞国良,周雪梅.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④关于具体研究的成果和动态,可参见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⑤⑥⑦吴晓义,杜金锋.管理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47-148,171,171.

⑧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224.

参考文献:

[1]吴晓义,杜金锋.管理心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4]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第3篇

关键词:家园共育 会所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37-02

1 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而是在幼儿、幼师以及幼儿父母之间形成的一个幼儿教学的统一体,由于三者的社会属性不同,在家园教育中相互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目的,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家园共育幼教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自理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际案例的对比中获得的。

案例一:就“中秋节”教育为例,我园会组织有特长的家长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配合我园开展一些特色的幼教活动,例如:中班年级开展“与美食妈妈共度中秋”活动,请来会制作月饼的家长,向幼儿教授做月饼的方法,在互动中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有助于孩子德育发展。小班年级的“故事庆中秋”的家园共育活动中,让家长在家中向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的知识得到丰富,更合自己的家长亲密接触,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二:对于幼儿的传统教育,有个别幼儿园只是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安排一些三字经、弟子规、游戏等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体也只是幼儿教师。经过调查了解,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幼儿家庭都会因为家长工作的忙碌,长时间不和孩子接触,使孩子产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上的接收能力较慢,只是机械的会背诵一些唐诗,在语言的表达和创造力,自理能力上和家园共育教育下的幼儿有着很大区别。

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的帮助不言而喻,只有家长积极参与的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充分发展的童年。

3 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放眼我国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地区都能将家园共育幼教理念开展起来,但是开展的不够深入,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相关研究,只有23%的幼儿教育机构能真正的将家园共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所以在此我再重申一下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1家园共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父母,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不论有没有能力,都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经对孩子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孩子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之后,父母如果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转嫁给幼师,幼儿会产生不适应心理,出现教育的断档。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既接受者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接受着幼儿园的正规教育,只有两方面携手,幼儿的教育才是健康和完整的,所以家园共育是保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

3.2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然趋势

诚然,传统幼儿教育只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少考虑到家长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幼儿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步就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展符合我国的家园教育形式,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发展。

4 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4.1会所模式

家园共育中最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应该是“会所模式”。所谓的会所模式就是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建立的,具体由幼儿园作为引导,特定家庭成员这一群体作为家园共育的参与主体,以某一个主体或者形式来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家庭成员和幼儿的亲子互动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关键性,更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技能,是家园互动的一种突破性模式。

根据实际幼教经验,我园在“会所模式”启发下开展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家园共育活动,将有厨艺特长的母亲请到幼儿园中,和母亲会所的其他成员及其孩子一起制作美食,让幼儿在充分锻炼自身自立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母子情感的加深。将会表达能力强,愿意分享优秀故事的妈妈请到幼儿园中与孩子一起分享动听的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结束以后,我们会在家园活动中分享这两个活动的经验和活动掠影,使“会所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除了以上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活动,我园为了发挥“会所模式”的实效,在家园活动中还选取了一些有特长的家长,他们有的擅长幼儿的健康教育,有的专研幼儿的智力教育,有的特别擅长和孩子的沟通,根据他们的特长组织家长助教活动,总分发挥特长家长的主导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参与进来,是所有的幼儿共同进步,使所有的幼儿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将家园共育做到实处。

4.2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是香港地区应用广泛的幼教模式,值得

众多幼儿教育机构借鉴和学习,亲子平行小组是在父母以及幼儿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幼儿园作为指引者,将幼儿和家长氛围品行的两个组,通过一些活动的形式,使两个小组相互配合或者相互竞争,将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的体验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既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弥补了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常常借鉴亲子平行小组的模式。在美食妈妈活动中,就将妈妈们和小朋友们分别组队,有擅长美食的妈妈做评委,两队竞争看谁的水果拼盘做的最漂亮;在故事妈妈活动中,我园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幼儿的反应很积极,都和自己的队友认真准备要表演的故事,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参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获得了家长的赞许。

但是客观上讲,就亲子平行模式来说,大多数的幼儿园应用的不深入,我园在实际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借鉴了亲子平行小组的一些组织形式,在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下香港地区在亲子平行小组上的实践经验。

第4篇

【关键词】亲子旅游;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

1.亲子旅游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1.1 含义

亲子旅游产品是指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的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性和活动性为核心内容,使婴幼儿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潜能得到早期的适度开发和个性的适切培养,并达到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亲子旅游产品与一般家庭旅游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亲子旅游产品更强调通过旅游促进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1.2 特征

1.2.1 参与主体的双重性

亲子旅游产品的主体是家长和婴幼儿。在其他家庭旅游产品如修学旅游中,家长更重要的是作为普通参与者被动地跟随主体—孩子一起游览参观,但在亲子旅游产品中,家长既是旅游产品的承载者同时也是旅游产品的传递者。因此,亲子旅游产品不仅要强调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同样也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要尽量体现家长的参与,让家长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1.2.2 亲子旅游产品突出互动性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0—6岁是婴幼儿的社会交往的发生发展期。现代交往理论认为:交往具有互动性,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存的基础,[1]也是亲子教育的核心因素,亲子旅游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互动也应成为亲子旅游产品的核心因素。参与亲子旅游活动的人员的互动是多向的,不仅有亲子间的积极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应有幼儿之间的互动即同伴的互动。让儿童在互动作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正如安·兰思顿(Ann Langston)所说:“通过玩,儿童学会认知自我,探索周围的人或事物,学会交际,坚强而健康的成长。”[2]

1.2.3 亲子旅游一般是中、短途旅游

0—6岁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抵抗力弱,携带这个群体旅游的父母追求的是方便和轻松,因此,亲子旅游一般是中短途旅游。

2.开发亲子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拓宽旅行社的竞争空间

2000年全国旅行社共8993家,比1999年增加1667家;2001年全国旅行社达到10716家,2002年底,我国旅行社的总数已达到11552家,而近两年来,外资旅行社、合资旅行社也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旅行社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它们对市场空间的竞争与争夺。但是,旅行社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共享性强,差异化不大,所以,恶性的价格竞争成为了我国旅行社竞争的“法宝”;同时,这个“法宝”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因此,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婴幼儿开发亲子旅游产品将有利于拓宽旅行社的竞争空间,为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2.2 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临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人类四种基本学习技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重新设计与组织,而旅游正能使儿童的这四种技能得到培育和提高。通过旅游,引导婴幼儿观察大自然,不仅会使婴幼儿的观察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聆听导游姐姐的讲解可培养孩子的倾听与理解能力;在旅游中遇到新鲜的事物不仅可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借此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乡村旅游还可让应婴幼儿从小就体验 “粒粒皆辛苦”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总之,旅游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诠释。

2.3 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我国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婴幼儿没有兄弟姐妹的交流与陪伴,更何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将照顾孩子的责任转交给了(外)祖父母,平时与孩子缺乏沟通与了解,使部分婴幼儿甚至出现“亲情饥渴”,患“自闭症”的婴幼儿数目也在增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孩子体验某种情感,这是教育工作中最困难的事情。”而通过亲子旅游,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亲密接触与沟通,消除婴幼儿的紧张与孤独感,而且还可以使婴幼儿的积极性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并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奠定基础。

3.亲子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3.1 产品策略

受婴幼儿生理特点的限制,婴幼儿不适宜进行长途跋涉的中、长途旅行,同时,对于携带婴幼儿外出旅游的父母来说,他们因为要随身携带较多的婴幼儿用品、衣服,所以他们最重要的也是将轻松、方便放在首位,因而亲子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控制在距客源地1-2小时的车程内;从旅游设施而言,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家庭化的设施和服务如在餐饮方面,针对婴幼儿的需要,推出家庭套餐;在住宿方面,可采取“大床加小床”的方式供全家居住;亲子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促进父母与婴幼儿的情感沟通并借此锻炼婴幼儿,因此,可根据婴幼儿成长中的典型问题来设计亲子旅游活动,如针对婴幼儿抗挫能力差可以组织亲子远足活动,在远足的过程中让父母尽可能鼓励幼儿自己走完路程;针对婴幼儿厌食状况,可组织亲子农庄游,让婴幼儿从小感受农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3.2 渠道策略

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由于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较差,所以产生消费愿望或购买商品的时候,主要参考别人的消费行为,模仿他人的消费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消费主要受到父母、同伴同学、教师和广告、商家等的影响。[3]同时,旅行社一般很难与婴幼儿接触,幼儿园是联系婴幼儿与旅游企业的纽带。旅游企业可以与幼儿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幼儿园的老师宣传容易赢得幼儿与家长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更好的了解婴幼儿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开发与组织亲子旅游产品。同时,让幼儿园教师参与亲子旅游活动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教师一方面可指导家长开展活动,及时纠正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不断总结经验,有助于家庭亲子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

与当地政府的“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联盟。政府的组织与支持是促进亲子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与“催生剂”。 “关工委”进一步认识到开发亲子旅游产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事业,旅游企业要争取将组织亲子旅游纳入“关工委”的议事与工作日程,从而带动亲子旅游事业的发展。

3.3 情感促销策略

在亲子旅游产品的促销中,要抓住家长和社会关心、爱护婴幼儿的心理,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使营销活动更具人情味。旅游企业以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主题进行营销活动,能很好的满足家长与和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心理,使年轻的父母亲感到旅游企业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从而容易被市场所接受。此外,一年一度的儿童生日和“六·一”儿童节也是进行爱心促销活动的好时机。[4]

参考文献:

[1]胡育.试论亲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J].教育科学,2002,18(30:47-50.

[2]Moyles.J. The Excellence of Play[M].Maid- enn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5,27.

[3]杜鹏.中国儿童消费行为分析及营销策略[J].经济与管理,2005,7:38-40.

[4]周斌.儿童消费心理特点与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9,9:131-132.

第5篇

【关键词】亲子教育 家长参与互动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孩子凝聚了家人对未来最深切的全部期盼,因此培养好孩子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合理引导小孩在解决具体事务过程中的思路和对策,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0到6岁,小孩基本上所面对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庭的作用和地位远远大于幼儿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意义重大。幼儿教育是通过对具体事项的探究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之间、事物之间之间的联系。亲子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理念较为新颖、形式较为独特、使用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

二、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入家长参与互动教育策略的意义分析

儿童最初成长阶段主要集中在家庭之中,尤其是0岁至6岁期间,对幼儿开展有质量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幼儿园等教学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早期成长阶段,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对其自身性格和终身习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引入全方位因素,能够有效提升亲子教育活动质量。

儿童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感,0岁至6岁期间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入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当然0岁至6岁期间,小孩的成长和教育大多时间在家里完成,因此父母等开户者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状况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背景能够有效提升0岁至6岁幼儿早期潜力和智力的开发水平。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存在着极大问题和不足,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极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幼儿的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断加深,而培养更高素质、更全技能的孩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家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将丰富大量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推动孩子在未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实施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互动的策略,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三、0~6岁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导家长参与互动的策略内容分析

3.1 营造良好氛围,活动开始前充分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想要有效构建这一体系,就需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环境,通过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助推构建亲子教育体系。而想要做到这一系列要求,首先,要做好亲子家长会召开工作。亲子家长会意义重大,通过召开亲子家长会,全面、系统、体系化向广大家长介绍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所在目的和特殊意义。在家长会召开期间,应该明确在亲子教育过程中家长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注意事项。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做好自身推介和宣传教学理念工作,通过对自身教学风格和特点的充分展示,最终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助推亲子教育工作顺利实现。同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宣传资料发放和免费咨询活动,一方面帮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提升亲子教育活动的内容。

3.2 丰富活动形式,利用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

家长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合理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了解家长思想动态,通过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认识和沟通,去寻找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积极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家长制定正确合理的指导策略,通过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家长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通过开展有质量的问题互动沟通,寻找到亲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一系列沟通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帮助大多数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当中,积极鼓励家长,大胆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的目标。

3.3 积极拓宽教育资源内涵、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推动资源整合

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沟通与学习。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交流会,丰富学习各种互动理念,通过对教育资源内涵的积极拓宽,实现多角度、多维度,扎实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而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要及时做好互动沟通工作,通过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积极反馈和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家长提升反思能力,增强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四、结语

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亲子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而这一体系就需要积极引入家长这一元素,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想要有效开展O岁至6岁儿童亲子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科学高效和切合实际的支撑动力,通过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教育流程,确保整个亲子活动全面科学开展。亲子教育不仅要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重要的是将一系列能够有效调动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内容,正是通过引入家长元素,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参与亲子教育互动的策略,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形成积极健康、茁壮成长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体育活动;亲子感情;家园沟通;早教观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14-1

我园是一所乡镇园,结合乡镇幼儿园天时地利的独特条件,全园开展“快乐体育”的课题研究,课题以“快乐体育”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乡镇幼儿园的环境优势,利用本土文化开展游戏,开发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快乐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幼儿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与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是增进亲子感情、培养良好性格的有效手段

我们组织的双休日公园亲子活动就是有效利用了周边的环境资源,为家长和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除幼儿园之外的活动平台,让家长和孩子们过了一个个健康、快乐、又有意义的双休日。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双休日是和孩子增进感情、培养其良好习惯和性格的最好时机,但是很多家长却不能很好的安排,很多时间是和孩子一起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也有家长有这样的意识,利用双休要带孩子多到外面去开阔视野,于是带着孩子逛商场,逛公园,一天下来很累,却感觉并没有玩得很有意义。同样作为孩子家长的老师们对此也深有同感,通过听取家长意见,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的亲子体育游戏,自发地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我们的公园亲子游戏活动,只要提前一周把活动安排向家长公布,收集好报名家庭名单,约定好时间和公园地点,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如期而至,从近一点的自己镇上的金浦公园,到稍远一点的沙湖生态园、白塘植物园,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老鹰捉小鸡”、“两人三组”,“揪尾巴”这些都需要合作才能开展的游戏,家长和孩子们玩得是那么的尽兴。家长们都说,虽然这些公园平时带着孩子也经常来,但是由教师组织这样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快乐。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集体中,孩子们不但身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愉悦,更让他们体验到了亲子间的快乐和同伴间的合作与关爱,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性格!

二、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是加强家园沟通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途径有很多,如家校路路通、班级博客、家校联系册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家长比较及时,也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但是有了这些平台后,家长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少了,缺少了更正面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通过组织了几次的亲子体育活动后,我们发现,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比如,为了使双休日亲子活动的开展具有常态性,形式内容更为丰富。我们把幼儿园也作为亲子活动的场所之一。在双休日,利用半天的时间,把家长和孩子一起请到幼儿园来,除了组织开展一些亲子体育游戏之外,我们还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体育玩教具,大家一起事先收集好各种废旧材料,有的家长还带来了在网上搜集到的各种制作方法和图片,集思广益,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让家长了解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还有了坐下来一起探讨育儿经的机会。

我们还结合各类民俗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民间亲子体育游戏。如重阳节,我们把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滚铜板”、“滚铁环”、“踢毽子”、“丢沙包”,这些游戏,爷爷奶奶都会玩,很多孩子却是第一次看到,忍不住都要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一玩。在户外活动的安排中,我们每周都要和孩子们玩两次以上的民间游戏,在制定民间游戏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发动家长,帮我们一起收集适合本年龄段孩子的民间游戏,将收集好的民间游戏再和家长资源共享,鼓励家长在家也和孩子玩一玩这些有趣的亲子游戏。

通过如此多的家园互动,联络了家长、幼儿、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合作意识,得到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是宣传健康早教观念的有效方式

第7篇

1.亲子景观的概念

亲子景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类型景观里的一种景观亚类。只要提供父母和子女参与的可能,都可以称为亲子景观。亲子景观以家长和孩子双方的需求为核心,应满足他们双方的共同需求,而非任何一方的需求,因而亲子景观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2.观察与访谈———问题的提出

经过在邓迪市为期3个多月的观察以及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发现当地生活节奏较缓,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亲子同乐的场景。但在走访了市区几个适合儿童游玩的公园,如洛奇(Lochee)公园、维多利亚(Victoria)公园和巴克斯特(Baxter)公园等,发现大多设施陈旧落后,且数量少,已无法满足游人的日常需求。其中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的巴克斯特公园,据官方统计数字,周末平均每小时大约有40个家庭游览,人流量是其他公园的2倍。经过观察和与游人的交谈,主要的问题是现存的游戏设施只能孩子玩耍,家长无法参与活动,并及时照顾孩子。游人期望完善公园设施的意愿较高。此外还单独访谈了公园管理主席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ter),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游戏设施数量不足、缺少遮风挡雨的设施以及没有适合家庭娱乐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并希望利用政府部门的资金,使巴克斯特公园得到切实的改善。因而,作者选取了巴克斯特公园作为改造设计的对象,为其融入亲子景观。

3.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基于观察与访谈的结果,本设计中采用分镜头脚本设计(storyboards)的方法为游人介绍公园未来的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以英国当地一普通家庭为背景,描述了周末的家庭生活,比起室内有限的玩具,孩子更渴望外出玩耍,呼吸空气、享受阳光与接触大自然,引出亲子景观建设的必要性。而当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后,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亲子设施让他们共同游戏、分享彼此的快乐,这无论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还是对父母依赖的孩子来说,亲子景观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

二、设定目标与初步解决方案

设计目标设定为“缩小代沟”(bridgingthegaps),旨在改造巴克斯特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父母与孩子交流和互动的户外亲子乐园,和提供一种新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并通过相关利益者图、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方法,得到目标群和相关的解决方案信息点———初步解决方案的提出。

1.相关利益者的分级

运用服务设计中的相关利益者关系图(stakeholdermaps),选出本设计重点访谈和交流的对象。图中按照影响力和吸引力两个维度构成二维坐标系,于4个等级中,选取最高指标的群体作为目标群(targetgroup),分别是父母、小孩和专家,其中专家分别为:斯瑞色•林(TheresaLynn)———邓迪市参议会艺术发展主任;艾琳•谢尔特(IreneShearer)———巴克斯特公园管理者;杰瑞•布瑞(GerryO′Brien)———邓迪市参议会景观建筑师;菲翁娜•凯伦•伍德(FionaKarenWood)博士———罗伯特高登大学健康和福利研究所的研究员,儿童行为研究专家。

2.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发挥创造性的方法,通过集中专家共同思考同一问题,进行充分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反馈,引起思维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意见的产生。而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文并重的思维工具,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公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后,采取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的方法对亲子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学校、邻居、朋友、老师等人或事进行联想,并对头脑风暴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思维导图(mindmap)的归类和总结。通过归类的思维导图,清晰了然地看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设计更周全。

三、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

确定基本的亲子项目主要采用访谈法,并进一步筛选和利用辅助工具辅助设计思考。

1.实地访谈

为了尽可能多地得到关于公园中的亲子景观设计的意见采用了实地访谈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卡片(prototypecard)和交流板(talkboard)2种形式。4.1.1访谈卡片设计出访谈卡片包括问答和绘画两部分,其中问答部分的题目针对成年人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分别设计,访谈了31个大人和17个小孩。4.1.2交流板为了长期收集游人对公园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游客间的交流与互动,针对大人和小孩设计了不同版式、大小的交流板,摆放在公园入口处和儿童游戏设施旁。

2.研讨会

在访谈结束后,源于生活和与家长、孩子交流后总结的信息,初步设计出25个基本的亲子项目。为了进一步筛选亲子项目,在复活节当天邀请了51位家长和50位小孩参加了研讨会,让家长和小孩分别对所设计的25个亲子项目进行投票。每位参与者各5张选票选出5个喜欢的项目,其中小孩的选票为橙色,家长的选票为蓝色。统计结果(表3),经过与公园管理者艾琳•谢尔特的讨论,决定:排除票数较少的7个亲子项目,并选取平衡度在0至0.3的11个亲子项目。平衡度越接近于0,表示受到家长与孩子双方喜欢的程度越大。

四、深入设计与服务成果

通过辅助工具(prototypes)中的三维思维板(ideasboard)和场景模型(scenariomodel)、合作设计(co-design)、研讨会(workshop)和访谈法进行深入设计,并产生最后的服务成果。

1.辅助工具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直观表达设计想法的三维思维板和手工模型等辅助工具,供用户体验其功能,以期获得改善或功能优化的意见。

1.1辅助工具一:三维思维板

三维思维板,将之前的25个亲子项目做成可移动方块贴在板上,按照研讨会的结果,分为4个等级:第一级可以纳入最终设计中,第二级需要进行改善设计,第三级需要斟酌实用性,第四级则为不受欢迎、可删除的项目。同时,在右下方放入所收集的改善意见和想法;在右上方的公园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用比较简洁快速的可视化方式贴着一些作者的新想法,以清晰直观地辅助作者思考和传达给他人作者的设计方案。

1.2辅助工具二:场景模型

为了使往后的设计更具有空间感,将排在前5的亲子项目做成了场景模型。其中,音乐舞台位于中心大草坪上,以渲染传播快乐的氛围;烧烤区以防烟雾影响其他游人,放置在有植物阻隔的区域;绘画区放置在一个风景较好、安静的区域;跑步道和双人自行车道巧妙地分开,保证游人的安全又保持行车路线的畅通。场景模型的制作,可以帮助设计更贴合实际,是从梦想到现实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桥梁。

2.合作设计

合作设计是对相关利益者的统筹考虑的系统的设计思路。为了使25个亲子项目更具创意和更符合当地文化,召集了工业、建筑、平面和景观设计背景的6位当地设计师进行合作设计,本次合作设计由角色扮演(roleplay)和融合设计(rip&mix)组成。

2.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设计者体验真实场景,让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以提供给设计师新视角和新想法。作者将6个人分为2组,每组3人分别扮演家长、小孩和设计师的角色。根据作者提供的表格开始制定自己的虚幻角色(姓名、年龄、性别、爱好、家庭成员等)并想象自己的生活。家长和孩子需要想象当带着孩子或者跟父母去公园玩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对公园的需求是什么;设计师需要不断地倾听和记录他们的问题和需求,然后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并分析所带来的价值。结果显示,所考虑的主要为安全问题,如打架、车辆和自行车的安全,动物的安全(如流浪狗咬人),游戏设施的安全(建议增设负责安全的专员和各种急救措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以及卫生设施等。

2.2融合设计

在这一环节的融合设计中,每个人需要从上一环节的设计成果中选出一样,然后再另选一样与之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分析提炼两种事物的某些特征、功能或使用者的反应等,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最后所设计的服务或产品有:儿童自救系统、饮料交流桌、教育设施和小型图书馆、树屋、游戏屋、海盗城堡、蘑菇避雨亭等。

3.青少年中心的研讨会

设计在青少年中心举行了研讨会,目标是了解孩子梦想中的公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测试现有的亲子项目,让孩子对现有的亲子设计提出看法。

3.1从孩子的角度设计

巴克斯特公园组织9位6~11岁对巴克斯特公园比较熟悉的孩子,让他们以绘画、手工、捏橡皮泥的方式来描绘在巴克斯特公园游玩时梦想中的游乐方式。然后组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出最受欢迎的5个设计,分别为多功能游泳池、瞭望塔、披萨城堡、机器人、机器人垃圾桶。在此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有声物体和电子类游戏更能吸引小孩子的兴趣。

3.2对亲子项目的检验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这些项目可能并不受西方孩子的欢迎。因此,作者让这9位孩子在亲子项目中选择他们不喜欢的,并列出理由。

4.访谈

家长与专家设计了1份调查表格,对巴克斯特公园的27位家长们进行了访谈,主要是让他们对不喜欢的亲子项目提出意见。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家长对活动项目的担心更多的是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允许亲子同乐,以及安全问题。因此,亲子项目的设计应更多地侧重于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给家长提供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而专家的访谈,是为了使设计更完善、更好地加强亲子沟通,并融入其他领域知识。专家的建议,开阔了设计思路,使设计成果更具有包容性和专业性。

5.服务成果

通过以上的研究,最终决定以方案文本、效果视频,以及服务卡片(servicecard)来告知家长能够通过怎样的户外活动来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方案最终以上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现状布置亲子项目,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其中一带指的是自行车景观道,四分区分别指的是游戏设施区、DIY区、家庭花园区和运动设施区。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