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9:30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化发展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提要结合当前国家对《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分析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高速发展的战略国策,教育信息化是定、
达成该战略国策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率、
务水平。随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颁布和实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施,国家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2010年5月2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华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0高校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其目的是探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我们要制定高的理念与前沿技术。为此,
校有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利用信息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
(三)多方位联动,全面降低物流成本1、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合理化是指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考虑。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
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研究。
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一)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烦。同时,
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海尔公司提出“零运营资本”就是靠成本。
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运营成本。
3、通过优化流通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或仅仅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4、通过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成本。合并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运输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例如,体积大重量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载,就可以既满足载重方面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车辆的容积。共同配送是一种产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开伦.物流成本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2]常东亮.物流成本核算实证研究.经济[3]钱芝网,蒋朝晖.物流成本管理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2.
[4]余艳琴,冯华.物流成本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
[5]方红.物流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二)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目光短浅,功利氛围较厚,对不能在短时间见成效的就比较缓慢,如软件。而对短时间内有成效就快,这种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的软件业信息化建设表现非常明显。其实,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不少高校开始搞信息化时都是铺路、硬件环境建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之为集中配送。这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一切物流设施的配送方式,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动作,共同对某一个或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配送服务。
(作者单位:1.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文/王海翔
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
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科学出版社,2008.7.
2、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小的货物和体积小重量大的货物搭配装
32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月号上(总第410期)
管理/制度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软件真正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一致、
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经常会出现学生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和教务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人事部门统计的教职工人数和财务部门统计的人数等有较大的出入,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提高高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学校管理职能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的转变,形成高效的、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有重要意义。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需要经历需求计划、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系统应该说这四个过程缺一个应用四个过程。
都不能说已经成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信息化建设道路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规划要全校各部门与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统一方案。
(二)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机构的功能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一般的理解是一个技术部门,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高校,这些部门不仅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高校成功实施信息化,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要组织模式,还要了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
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并承担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知道如何让实施人员理解用户的意思。信息中心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三)要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校保系统稳定运行。
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故步自封,不资源;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单靠学校自己的技术力量很难成功地实现信息化建设,并很可能半途而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物力和资金。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建力、
设模式是与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实现一种互利互惠的、共赢的开发建设方式。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思想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科的信息技术去整合高校间现有的教学、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以实现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的用户管理、
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划,采取合理的手段,坚决突破制约高校
和作用。现在高校一般设有如信息中心、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可利用
全体人员,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每个教师、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的优全体人员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
潜力,对学校实现教育发展的深化改革,学生,而且特别强调学校各级领导的参
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一是要提升教职人员信息化素养。学校应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安排教职人员通过相关的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二是加紧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
(四)要走最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高校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学校自己原有的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探索方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办公自动化[2]徐笑宇,黄磊.虚拟化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蒋兴东.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高教职教),建设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8.
[4]金明,康慧华,胡国兵.资源共享的高校信息化导入模式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甘肃科技纵横,2010.2.
[5].浅析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形成一批素质过硬(综合月刊),2008.4.
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策.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4.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战略国策,教育信息化是达成该战略国策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随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2010年5月2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华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0高校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其目的是探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与前沿技术。为此,我们要制定高校有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利用信息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对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研究。
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二)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目光短浅,功利氛围较厚,对不能在短时间见成效的就比较缓慢,如软件。而对短时间内有成效就快,这种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的信息化建设表现非常明显。其实,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不少高校开始搞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软件真正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经常会出现学生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和教务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人事部门统计的教职工人数和财务部门统计的人数等有较大的出入,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对学校实现教育发展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形成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有重要意义。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需要经历需求计划、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系统应用四个过程。应该说这四个过程缺一个都不能说已经成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信息化建设道路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规划要全校各部门与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统一方案。
(二)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现在高校一般设有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一般的理解是一个技术部门,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高校,这些部门不仅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高校成功实施信息化,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还要了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并承担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知道如何让实施人员理解用户的意思。信息中心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三)要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校全体人员,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每个教师、学生,而且特别强调学校各级领导的参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一是要提升教职人员信息化素养。学校应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安排教职人员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形成一批素质过硬的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二是加紧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
(四)要走最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高校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学校自己原有的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探索方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故步自封,不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可利用资源;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单靠学校自己的技术力量很难成功地实现信息化建设,并很可能半途而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建设模式是与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实现一种互利互惠的、共赢的开发建设方式。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思想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高校间现有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以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划,采取合理的手段,坚决突破制约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08.4.
[2]徐笑宇,黄磊.虚拟化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蒋兴东.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设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8.
关键词:医院;审计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知识的时代已经来临。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在医院的财务核算、经营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在医院审计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医院的经营业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已经完全由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无论从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来看,都对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因为审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的设施、理念等现实问题,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当前并不理想。因此,通过研究医院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所具有的问题提出完善的解决对策。
二.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医院审计信息化是医院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当期审计工作发展的主流。信息化不仅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审计继续发展的比如要求。医院审计信息化是区别于传统审计的审计方式,因为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审计工作更加完善、安全和高效。医院审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账目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经营管理活动的网络化、财务核算的自动化、内部控制机制的系统化等等都因为信息化而形成。而医院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化也使得其审计工作的环境、对象和内容等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审计工作性质的巨变也就导致传统的审计方法不适用于当前医院审计的现状,所以医院审计信息化是当前医院审计的必然趋势。
(二)医院审计信息化提升审计质量和独立性
医院审计信息化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办公、信息采集和数据传递等信息化流程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也促进了医院审计业务的进步。医院审计信息化确保了审计的质量,提升了审计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审计的独立性。所以说医院审计信息化提升了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
三.医院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进展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审计信息化的基础,没有计算机硬件的支持,审计信息化无法建立。目前,医院审计工作进程中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本的硬件资源,并且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各个环节之间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医院管理部门之间建成了内部信息网络,各部门之间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医院审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对财务资料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2.审计系统软件的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硬件不断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计算机软件的创新速度。医院审计工作除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资料处理外,还开始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审计进行管理。医院审计软件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登录软件对审计项目进行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审计软件不仅仅可以审查审计项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还可以对过去的审计项目进行查询。该软件的使用能够帮助医院审计部门提升审计效率,促进医院能够继续平稳发展。
(二)医院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在医院审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思想层面的阻碍,这些阻碍导致医院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医院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因为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其审计工作则并未被管理层所重视。医院管理者并未将审计工作作为当前需要迫切进行改进的问题。另外,不仅是管理者,医院内部财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未熟悉审计信息化手段。因此在管理层并不够重视审计信息化的条件下,财务人员不会深刻意识到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所以医院若想提升其审计信息化进程,首先要解决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观念问题。
2.医院审计部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审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和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医院队伍信息化的了解仅仅在于将手工做账改为了计算机进行记录,甚至有医院为了进行表面的信息化,而需要进行手工和计算机同时进行工作。这种方式就完全违背了审计信息化对于提升医院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
3.虽然目前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内部联网进行沟通,但是对于审计方面的网络建设依然不够成熟,无法实现审计数据的信息共享。目前医院审计工作的各个流程依然是比较分散,审计工作所搜集的信息也无法实现各个流程之间的传递。并且在医院目前的经营过程中,许多信息仍旧是以纸质的形式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这样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医院审计信息化进程缓慢。
4.医院审计人员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根本无法对所搜集的审计数据进行专业的审计分析。甚至有的审计人员根本没有对审计知识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根本无法进行审计工作。对于这些缺乏审计专业技能或者无法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的审计人员,他们对审计信息化的进程也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四.医院审计信息化对策
1.消除观念上的阻碍
首先医院的管理层需要对审计信息化引起重视,带来审计工作人员采取措施推进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审计信息化最先需要引起医院人员观念上的重视,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审计信息化,才能继续进行审计的下一步进程。其次医院管理层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化观念,引起审计人员对信息化足够的重视,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观念上的阻碍。
2.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水平低已经成为医院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阻碍之一。医院首先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知识方面的相关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因为审计信息化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医院也应当对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审计人员符合既具有专业审计知识又了解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才能够提升医院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整体提升医院审计信息化水平。
3.建立审计软件系统
审计软件系统是适合医院审计工作的软件。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用审计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两种审计系统。无论选择商用审计软件还是医院自行开发的审计软件,都会对医院的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所以审计软件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医院的财务现状和其所使用的财务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审计软件是否能够满足医院审计工作的数据搜集、汇总、整理、筛选及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医院都需要进行考查。选择与医院现有财务软件对接的审计软件是提高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关键。
五.结论
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对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因为审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的设施、人员素质等现实问题,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当前并不理想。通过研究医院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根据当前所具有的问题提出完善的解决对策。(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石玮,李龙.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2011(3):112-113.
[2]顾晨,昂慧,林秀兰.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2013(17):185-187.
[3]沈相根.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审计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09(19):346.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这种体制是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推动高校对学生思想、观念、模式等创新的新型模式。这项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产物将教学的内容传播出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教学内容、课内外活动的管理服务进行统一的整理,构成协调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化,最终可以达到推进教育系统进入完整的信息化体制的目标,增加学生创新的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对于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的进入信息化教育,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于教学过程中可用的电子设施包括计算机的采购工作,改变传统校园内枯燥的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进行正式的推广使用。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网络信息化应用到办公系统内[1],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并且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初步的实现信息化教育。第三阶段,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已经步入了最后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应该从其整体的发展状况出发,更加全面地考虑学校进入信息化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9年,重庆曾召开过关于高校信息化的推广会议,教育部经研究指出,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几年来已经在逐步的完善中,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现在网络系统已经覆盖到了全国的各大高校,各大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经过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基本的网络设施已经达到了接近普及的状态。我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体系也相继地进入了全国100多所高校,在基础设施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对于各种优质的资源共享和属于公共服务项目的一些系统的使用,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趋于完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人们所认同,所以教育单位会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但是在不断的尝试中仍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阻碍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一)对信息化没有足够的认识
现代的信息化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学校对于网络的推广,主要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落实实施,所以要加快校园信息化的速度。加快速度的关键是需要相关的推广人员对这项制度有着正确的认识,信息化绝对不仅仅是对网络技术的一种提升,更是对现代化的整体意识的推广。
(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不全面
由于我国社会的网络科技发展较快,校园网络技术也随之进行更新,所以对于学校要达到信息化的目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技术的落后,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信息化进入了瓶颈阶段,所以我国高校实现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革新。作为管理信息的校园部门领导,对于信息的筹划、规定和目标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体现在学校行政和后勤的服务中,对于信息管理的这项定位也使其地位从根本上得到了提升,使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实现主动的权力,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使高校的信息化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2]。
(三)信息化的规划缺少整体性
现在高校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规划缺少整体性,由于高校中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分院和院系,所以在对这项制度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制度的分散现象,每个个体依靠自己的想法进行信息化的推广,造成了使用软件、数据标准的不统一性。
(四)标准化程度低
高校在信息化建筑设中会出现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每个部门对于信息的推广平台和推广方式有所不同,也造成了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极大浪费,进而出现了投资数量大且回报少的现象,对于高校的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利。
三、解决阻碍高校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师生对进行这项技术推广的认识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于全校师生们思想上的一次革新,使师生们摒弃掉传统的理念,以新时代的思想共同见证信息化教育的完成。
(二)建立完善的机制
统一的信息资源、统一的管理制度和一定信息技术的升级,是高校进入信息化必须要完成的基本体制。高校要制定出合理明确的各项体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整体的信息体制
将学校整体的建设思想和主要推广内容进行整合,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分工明确的管理层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高校的信息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
四、总结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的推广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这种新型的模式已经成为教育单位即将发展的一种必然方向,目前,仍然有许多新的观念和技术在高校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在革新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但是经过教育部门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教育事业会快速地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并且经过不断的创新使教育事业达到一个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蒋东兴,郭清顺等.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27-30.
随着人类迈向信息化时代的脚步逐渐加快,使得信息元素无处不在,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教育管理作为整个教育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文中主要涉及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对策。
一、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1.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影响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标准,导致各级教育部门在建设信息系统的时候,忽略了使用性,各级系统不能够有效衔接,既影响了办公效率,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只有完善了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才能够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化的整体程度不高。虽然在许多管理工作中都实现了电子化,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能够实现智能化。在许多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人工,例如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管理人员仍然要从事大量的机械性的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
3.教育管理数据不够科学
教育管理信息化中管理数据并不仅仅是采集数据,而是要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决策,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当前,许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数据库建设都不够完善,对于管理数据也主要以采集为主,缺少专业的统计和分析,没有重视数据中包含的重要知识。这样就不能够帮助教育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
另外,教育管理数据还存有数学信息分享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信息闭塞,无法实现共享,会影响育系统的建立。不同教育系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就无法建立权威性强的教育决策。要研究教学策略,需要浏览多个结构不同的数据,进入不同的教育系统,这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二、有效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学校都积累了较多的学生信息数据。教育技术的列新,使智能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信息数据去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管理学生,并且得到更多数据,做好数据管理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或者云计算技术,加强各类数据的整合。
利用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教育规范,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决策的制定中去。做好数据管理工作,明确数据信息的重点,发现信息数据中的潜在关联,给教育决策者提供教育规划制定的依据。只有做好信息数据管理,才能让教育决策者打破经验主义的束缚,更好地规划教育发展的未来。
2.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迈进。在过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计划与管理学生的信息,而今天,则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数据管理软件收集与整理数据。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类教育数据会在计算机软件中得到自动处理,从而有效保证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能够有效节约管理的成本。同时还能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管理漏洞,使人能够从机械性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在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创造作用,有效保证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
3.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对于教育的监控管理,能够保证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保障其运行通畅。这就需要建立包含各级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体系,检测教育基础设施的准备情况,检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还能够有效保证教育危机的出现,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热点问题,实现高效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教育的监控管理,可以把教育设备与网络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的帮助,对于各种教学管理活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教学管理效率最大化的目标,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各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作用,使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结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会逐渐提高,为教育教学更好地保驾护航。
一、发展现状
目前,许昌市按照“政府引导,需求拉动,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的原则,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农业数据库和许昌农业信息网建设以及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数据库
许昌市以许昌农业信息网为平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数据库。截至目前,许昌农业信息网开通20个主栏目,99个二级子栏目,数据库5万条,浏览量60万人次。实现了国家、省、市及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以及30个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2016年全市共各类农业信息(包括自采自编信息)1904条。
(二)积极拓展传播农业技术和涉农政策信息的渠道
一是开通了12316“三农”公益热线。据统计,该热线每月的电话咨询量达1000个,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及回答有关涉农政策1500个。2016年,该热线共接到咨询电话13500个,解决技术等问题27000个。二是整合了“农信通”短信系统。该系统每月发送农业类短信20条,2016年共发送信息256条,有近5万人得到了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及实时信息服务。三是和许昌广播电台合办《金色田园》栏目,专家通过广播直接回答农民提问的有关问题。2016年,专家通过该栏目共回答技术类问题600个,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四是积极组织许昌市农业专家与河南省农业厅及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搞好互动合作,解答各类技术咨询,不断提升专家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农民群众的满意率达100%。五是组织人员收集编报《农业信息简报》,介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以及专家解读、农业动态等,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六是农业专家在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随时接受农民、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上门咨询。
(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示范作用
一是长葛众品被认定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我们的积极争取和河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40家“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之一。二是支持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蔬菜安全生产与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升许昌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帮助天和公司建成了“蔬菜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在蔬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市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2017年该系统正在进行“追溯系统”的升级,线路和软件以及总控室和电视墙信息显示屏正在规划准备建设中。建成后,通过安装的“温室娃娃”信息化系统,可以随时测出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露点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便于温室作物管理,及时掌握蔬菜管理和生长情况;同时,实现了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通过质量追溯系统生成的二维码,销售者、消费者、质量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方便快捷地查阅该批蔬菜生产的地块、品种、种植日期、生产管理人员、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质量检测结果等相关信息,让广大消费者吃到管理标准、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的蔬菜。三是在部分农技推广区域站建成了作物长势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许昌市农业信息中心在长葛市石象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了作物长势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在该区域河南豫粮集团流转土地的万亩方内设5个监控基站点,在有网络的情况下,能实时监测基站点所覆盖的区域内的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各个类型的传感器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等农业参数信息,获取农作物实时的生长环境信息,所有基站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通过网络终端机显示给用户,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作物远程诊断和农业调度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在河南省处于前列,但由于受农村基层设施、农民综合素质及农业产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出现了农业信息网络设施不健全,缺少专业化的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等问题。017年第4期(上)
三、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农村地区每百户的电脑拥有量仅为2.7台。这说明许昌市广大农村地区信息通信设施严重匮乏,互联网通信条件较差。同时,农村地区线路设施的缺乏以及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给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带来了困难。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不懂计算机,更不会操作计算机,信息化意识相当淡薄。此外,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较差,农村地区通信线路、设施质量存在问题,信息传输稳定性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争取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同时,要鼓励引导电信运营商、IT企业、工商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人才培训
许昌市农业系统中人员总量少,能够专门从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更少。同时,全市农业人才的分布呈现出“头重脚轻”的情况,基层农业信息化人才更为匮乏。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分级分批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素质,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一是加大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培养力度,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对全市12316农业专家队伍,要登记造册,加强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的技术带动作用,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加强财政补贴,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正常的信息需求
目前,许昌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应用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者来说,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因此,政府要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激发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宣传平台,宣传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信息意识,大力宣传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助农惠农的新成果,推广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市形成学习信息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并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成立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
成立许昌市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部门联席协商制度,健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建立“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公益+市场”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四、展望
在未来的几年里,许昌市将建立起以物联网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传输服务网络为载体,以精准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应急指挥为重点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上下畅通、反应敏捷、服务全面的农业信息化服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一)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及开发利用,完善农业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12316“三农”热线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信通短信平台建设,为全市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高效率、高质量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完善许昌农业信息网建设,不断调整网站结构及栏目以适应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其发展成集农业新闻、农技推广、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农业数据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力争将许昌农业信息网打造成为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平台。
(二)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引导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生产操作进行智能监控,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重点支持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健全升级“天和蔬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鼓励、扶持长葛瑞之源农业有限公司、襄城县众生源农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卡特有限公司等开展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逐步在全市建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基地。
(三)加强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为了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与进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但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着手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对于具体如何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其发展所必需的支撑体系还是缺乏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甚至有的地方的领导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用用电脑、做个网页等基本层面,还有的领导认为虽然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很重要,但是现在实施还为时尚早,作用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在政策的支持,还是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都明显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1.2网站的集中度不均衡现象显著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站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尚且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的第一线,这样就严重制约着其积极效用的发挥,难以真正实现促进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1.3网络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不强
目前,网站建设情况较为良好的基本都是较为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而一些地方性的、基层性的网站的建设水平尚且不高,甚至存在网站不同,而内容却颇为相似的现象,这样就无法真正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也很难服务于当地的农民,指导农民的生产,实用性不强。
1.4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
当前,农业的信息化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尚且没有完整、健全的采集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所以采集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采集点没有代表性,覆盖性不足,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导致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不足。与此同时,对于信息的处理手段也较为落后,由于很多地方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依然在延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这样不仅仅影响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无法保证信息的使用价值。
2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为广泛,内容也很多。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2.2尽快完成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
要想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尽快完成各相关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近些年来,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县级政府,不少部分都相继建立了与农业或农村相关的服务网站或者是信息服务平台,虽然做法是可取的,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要尽快完成资源的整合,切实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实用性较强的服务,有效避免对方的不合理干预和影响摊牌,为充分发挥地方已有网络系统和网络资源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3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农民都感慨,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地了解种什么品种,如何实现高产栽培,如何销售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是目前所发挥的作用还颇为有限而已。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各项支农资金中,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增加投入,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初期,可先在农业大省或某些主产区试行。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