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预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2 16:09:27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预防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预防方法

第1篇

1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方法

根据当前高血压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血压病防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以往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主要在高血压的检出、评价与治疗上,这样做有一定的片面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专家相继开展了对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并认为一级预防是可行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提出以下教育方法

1.1承担教育的人员可以是医院、疗养院各临床科医生、药剂科药师以及各科护士。他们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高血压的检测和治疗,有关问题的咨询、宣传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1.2教育方法在疗养员疗养期间可以采用集中讲座形式,如知识宣讲、看录像。个体化教育针对个别疗养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开展门诊咨询和组织随访,药房开设药学服务窗口提供药学信息服务,以保证药物治疗取得预期效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教育对象包括高血压患者及其随员家属(含子女),因为有些老年患者及其老伴年老体弱,记忆力、智力、反应能力均减弱,所以子女参加受教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观察血压、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和处置。与此同时,还应视情况选择一些单位,对全体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血压病防治教育的内容

2.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着国内外专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1999年WHO/ISH再次统一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是考虑血压升高的水平,合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预后为着眼点。这些新观点尚未被高血压病人所掌握。所以应该用新观点、新标准强化人们的认识和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治知识。

2.2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高钠饮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过量饮酒和吸烟等),可以避免和积极去除易患因素,达到防治和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的目的。

2.3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因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加重了病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的复杂化,同时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所以应使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4定期查体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查体以便指导用药,发现并发症和新疾病时及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2.5改善生活方式了解有利于改善高血压病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量饮酒、控制高热量饮食、低钠饮食等,以便减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6合理用药了解高血压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的类型、药理作用和副作用,以便正确联合用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及高血压病要终身降压治疗,规律服药,用药种类不宜频繁更换等,使病人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2.7治疗目标控制血压的理想水平目前也已更新。因此让病人掌握何谓血压理想水平,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降至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8心理治疗高血压病人也应了解当前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和谐的家庭生活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密切相关。因此,要祛除一切心理压力,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

第2篇

【内容提要】高血压(primaryhypertension)指动脉血压异常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希望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高血压是一种渐进性、由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症状,高血压的防治,关键是要抓好预防措施,预防高血压很重要,事实上,高血压的防治要有严格的饮食、锻炼作为保证,注意饮食卫生以及饮食的搭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一些肥胖的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本文就高血压的防治谈谈一些有用的措施,期望对高血压病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加强高血压防治与措施研究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常常“潜伏”在自己或都亲朋身上,早期或者晚期,严重或者不严重,所以我们的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正确、严谨、科学,以实际行动远离病魔,拥抱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判定病情、如何预防、生病以后如何最早被发现和确诊等等,都是我们本文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高血压的一般症状

1、夜尿增多、腰痛、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据一项对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阶段,表现出来的症状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史,部分逐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因紧张疲劳,血压急剧上升。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使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困难,产生危机。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危险,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使一些器官缺血症状。

二、生活中防治高血压的一般措施

1、饮食方面:要合理膳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确保每日都能进食新鲜蔬菜,喝牛奶,补充钾和钙。注意减少脂肪摄入,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肥肉或肉类食品。控制体重减少食物中含热量多的成分如脂肪、精制糖、糕点等,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食量,多进食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不应该吃的过咸或者过于油腻,这些可能是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和内脏,以防止发胖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老年人,在烹调方面不宜采用油炸方式,因这类食品会增加脂肪含量。

2、坚持健康饮食的原则。根据调查发现每天摄入的食盐量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大家在平时还要少吃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肥猪肉,也要少吃猪内脏,动物油过多摄入不利于血液流通。也不要吃腌制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要尽量做到不抽烟,喝酒也要有量:白酒每天不能超过一二两,红酒每天不能超过三四两,啤酒每天不能超过五六两。

3、清淡饮食和控制进食总量。限盐早餐或无盐早餐,限盐和无盐可以使血液粘度变淡并有益于肾小球滤过大量排尿,又可以使钠排挤体外达到降压的目的。清淡饮食,食物中少吃煎、炒、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利尿降脂的食物如冬瓜、煮黄豆等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控制进食总量,不管什么食物你都得控制到半饱和八成饱的份上并不靠零食补充。

4、补充足够的水分。据观察,高血压患者每天上午的九点到十点是高峰时期,而早晨和一杯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健康人每天需补充水1.5至2公斤。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饮水过少,会促使血液粘度的增加,容易形成脑血栓。这种现象在上午9点至10点左右尤为常见。因为这类病人动脉多半已经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易使病人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甚至偏瘫。

三、加强适度运动保健

1、适度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常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增强体育运动及适量体力活动、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适合。

2、坚持锻炼增加能量消耗。人们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到老了的时候身体还是会不错的。每天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紧张度,使冠状动脉扩张,高血压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粘稠度下降。这些对预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都十分有利。

3、积极参加锻炼能使身体感觉轻松。此举,不仅可以提高体质和抗病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调节血压,可以跑步、旅游等。中老年人要适当运动,循序渐进,每天散散步,走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能使身体感觉轻松。

四、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休息。规律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于高血压病人是十分重要的,早睡不熬夜,每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2、正确起床。早晨醒来以后,不要立刻下床最好是躺一会再起床,起床宜缓慢,尽量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变化。排便时不要用力、屏气,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大便时蹲位易疲劳,坐便最适宜。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3、晨练要适可而止。轻度的活动,有利于缓解动脉的紧张。温水洗澡,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压。用40℃左右的温水洗澡、洗脸、漱口为最佳选择。中午小睡,午餐后稍活动,然后小睡一会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

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脑出血;治疗;CT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43-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致死因素。本文对我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预防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5岁。术前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1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其中,脑内出血20例,基底节区出血16例,出血破人脑室4例,脑干出血2例。意识清醒者10例,昏迷者32例。其中,32例出血量在30~90 ml;6例发生脑疝;血压180~240/100~150 mmHg 50例。同时选取对照组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42名,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即吸氧、降颅压、护脑、保护胃黏膜等处理。除2例脑干出血患者外,其余患者都行使以下治疗方法:患者于发病后3~24 h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YL-I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按照CT定位的靶点,刺入血肿中心,同时用5 ml无菌针管抽吸,一般首次抽吸血肿总量的30%~50%。然后注入尿激酶1万~2万U,关闭4 h后开放,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每日用生理盐水3 ml+尿激酶1万U注入脑室,夹管30 min后开放引流,引流时间不超过7 d为宜,个别达10~14 d或经复查CT血肿吸收,脑室梗阻缓解为止。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与术后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治疗组存活38例,存活率为90.1%,死亡4例,死亡患者均为出血量大于80 ml,其中2例是脑干出血患者。存活者病情稳定后,20例自由步行,18例术前下肢肌力0级恢复到Ⅲ~Ⅳ级。对照组存活32例,存活率为76.2%,死亡原因跟治疗组一样,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并发症

治疗组38例存活患者中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肺部感染5例,高血糖2例,肾功能衰竭1例,颅内再出血1例。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9例,肺部感染12例,高血糖4例,肾功能衰竭3例,颅内再出血4例。

3 讨论

近几年来,由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较高。该病术后并发症多,处理困难,加强治疗与术后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本院采用CT片定位后取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性进入脑内血肿部位,脑损伤较轻,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以迅速减轻血肿中心的压力,解除占位效应,使疝出的脑组织尽快回纳。结果显示,本组的存活率为90.1%,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不高,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证明此方法治疗比较安全有效。

在预防上,营养支持对于此类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应特别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可以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使脑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脑低氧加重,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大便通畅,保持正确。积极有效地控制术后发热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头部温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少脑耗氧量。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减少应激反应。注意气道湿化,可减少肺部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率的降低而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多,在此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预防:掌握脑水肿程度和及脑疝临床特征,做好开颅准备。防止肺部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另外,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所以,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复查CT或MRI,如有颅内再出血,需尽早再次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应加强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外指导,包括心理、用药、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指导,这一点对门诊医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汇民,刘国仗.高血压与糖尿病共患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分

子心脏病学杂志,2004,4(1):52-55.

[2]蒋延生,魏江波.高血压并发症的用药选择[J].哈尔滨医药,2005,25(6):48-49.

[3]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3(19):383-385.

[4]赵晓春,苏灵芝.脑水肿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82.

第4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

一般所说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简称,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在未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本病。高血压在我国社区有着庞大的发患者群,作为一种高发病,并且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正在逐渐地侵害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加强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现将我们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社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48~79岁,平均(59.9±3.2)岁;病程1~14年,平均(6.7±0.4)年;男38例,女32例。患者均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中的方案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药物等规范化治疗。

1.2护理方法

对本组社区高血压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2.1社区护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长期、普遍性、全面性、连续性和特殊性等特点。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其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创建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予以定期检测,对所用药物进行登记,调查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定期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将宣传材料发送给高血压患者和家庭,鼓励其参加护理和医疗培训,培训由医务人员集中讲座,将高血压保健和疾病预防服务电话公开张贴,为患者解答疑难问题,及时纠正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提倡社区内的居民定期参加户外运动,经常锻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少胆固醇的产生,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改善睡眠等。指导患者每天合理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还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2.2指导家庭护理高血压病程较长,家庭护理的重点主要是预防风险因素发生。在患病期间,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家庭护理中,饮食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若患者体形肥胖,就需控制食物摄入总热量,控制体重,并戒烟和限制饮酒。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使其在家中也能得到科学的照护。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对药物剂量、临床不良反应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具体说明。1.2.3实施心理护理研究表明,高血压风险与50岁以上老年人的孤独感有着紧密联系,高血压患者往往有紧张,烦躁,情绪波动,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上升。在社区健康指导的实施中,应该注重改变他们的行为,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应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变化,缓解情绪紧张、焦虑,遇事冷静,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用来抵御压力。可采取几个简便易行的方式来调节心情,如采取深呼吸,将身体放松,呼吸节奏要流畅,重复几次使情绪稳定;另外可以采取冥想方式,选择一个安静场所,端坐放松,消除干扰,静静地听自己的呼吸,或听轻音乐放松,让心情平静,有利于血压保持稳定。1.2.4定期随访体检定期体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血压,建立起患者的健康档案,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

1.3疗效评价

[2]显效: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舒张压降低≥10mmHg且达到正常值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降低小于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低10~19mmHg,或收缩压降低大于30mmHg;无效:疗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2结果

本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显效22例,有效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9%。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结果显示:遵医嘱服药率95.7%(67/70),疾病知识知晓率82.8%(58/70);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2.8%(9/70);护理满意度88.5%(62/70)。

3讨论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且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很容易带来心血管疾病,导致患者治疗的时间更长。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时,往往缺乏护理的指导和监督,导致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社区护理人员通过教育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和家庭成员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重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正逐渐推广,社区护理干预在我国社区高血压控制中取得了积极的和重要的贡献[3-4]。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护理,定期随访,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使个人和家庭疾病预防意识加强,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总之,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帮助高血压患者理解关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知识,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不良情绪,让高血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社区居民增强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控制社区高血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701-708.

[2]张连珍.浅谈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8):155-156.

[3]苏满坚.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98.

第5篇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21000373852部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居民健康的无形杀手,极大的影响了中老年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不仅患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向年轻化。同时,除高血压疾病本身对人健康的危害之外,高血压并发症引起身体健康的损坏更是严重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度某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有高血压的128人进行研究。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高血压相关疾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是 2005年11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冠心病诊断依据是以往体检有过心肌梗死史,或有典型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人员;脑卒中的诊断依据是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眼底改变Ⅲ期以上者;肾病诊断依据是血肌酐≥132 μmol/L,血尿素氮≥7.1 mmol/L,尿蛋白定量> 300 mg/24 h。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调查128名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资料,得到有效资料122份,有效率为95.31%。调查人群中男50人,占40.92%,女72人,占59.02%。

2.2 高血压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不同。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χ2=12.42,P0.05)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从发病情况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前两位为冠心病和视网膜疾病,其次为脑卒中和肾病。

3 讨论

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基本的特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久,可能受到影响的组织器官越多,因此要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加强预防和治疗,达到最终控制高血压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3.1 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

推行三级预防的策略,加强护理工作。对存在高危险性的人群要加强干预,排除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改变其可能存在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散步、体操等;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有效的休息;控制性格,不能过于急躁,否则会导致血压升高;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减少过多的脂肪的摄入,保持合理的体质量[2,3]。只有在控制好高血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控制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针对其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 瞳孔的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重要的神经系统特征,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看是否对称及光反应情况来判断病情,这对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术后24 h 内要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坚持对血压的监测,避免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加重脑水肿而使颅内压更趋增高。

3.2 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

从研究资料可以看出,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四大类,即有冠心病、视网膜相关疾病、脑卒中和肾病。针对不用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它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鉴别患者类型和症状,若为稳定性的冠心病需要及时给予门诊给氧、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来改变冠状动脉。为了更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若为不稳定通过以上措施处理后不能缓解,按心梗处理后转送患者到医院和专科医院进一步处理[4]。

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5],要加强血糖控制,同时进行止血剂、血管扩张剂的服用。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治疗是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可以用口服阿司匹林,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为了防止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生,需要保存血压的稳定和平衡,防止过大的变化,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者丹参片等。

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患者在早期可以用较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晚期用袢利尿剂。也可用钙拮抗剂、α1阻滞剂、β阻滞剂不禁忌,避免保钾利尿剂和ACEI。如果在临床上,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后,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加用其他降压药物。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总之,要加强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采取不同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危害,才能促进家庭的和谐,促进全民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徐月丽.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6) :8859-8860.

[2] 周红梅.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6) :6373.

[3] 邱丽芹.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 :1214.

[4] 那开宪.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用药.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5,33(7) :121.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5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均入院治疗,其中初产妇213例,经产妇25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42例,双胎妊娠8例,肥胖279例。根据第七版《妇产科学》[1]对其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妊娠期高血压74例,子痫前期轻度178例,子痫前期重度208例,子痫5例。

1.2治疗方法将465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季节和月份统计发病人数,观察四季气候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

2结果

春季发病130例(28.0%),夏季发病57例(12.3%),秋季发病110例(23.7%),冬季发病168例(36.1%)。显而易见,冬季发病率最高,且病情较其他季节偏重。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的季节气候特点,采用中医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见表1。3预防措施冬季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多发季节,中医认为与以下有关:一是寒邪侵入血分,血寒而凝,形成血瘀,脉道受阻而血压升高;二是寒主收引,受寒以后,血脉拘挛,脉道阻力增大,而出现血压升高。三是某些孕妇体衰,阳气虚损,鼓动无力,因而致瘀,导致血压升高。针对寒邪致病特点,中医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病包括以下几点:①指导孕妇顺应自然,防止外邪侵害,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黄帝内经》也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认识指导预防疾病,认为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趋利避害[2]。据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怀孕前妇女应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寒能力。指导孕妇在天气骤寒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暖。②饮食调养:忌食肥甘厚味,避免高盐、高脂及高糖饮食,以免伤人正气。明代养生专书《寿世保元》曰:“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外者咨口腹之欲……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③注意调摄精神,避免和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通过调摄精神提高正气,避免使寒邪乘虚伤人[3]。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④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加强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尽早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早给予防治。也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48例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年龄20~40岁,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家族史,孕早期血常规检查无贫血。将孕中期开始补钙、补铁的300例孕妇作为A组,孕中期开始补钙而未补铁的118例孕妇作为B组,孕期末服用钙剂及铁剂130例孕妇作为C组,所有孕妇孕期正常饮食,无偏食现象。三组年龄、孕周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孕中期开始口服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3(碳酸钙D3)片1片/天(相当于钙600mg/天)、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德国许瓦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mg/粒)150mg/天,连续口服至分娩的病例作为A组,孕中期开始口服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尔奇D3(碳酸钙D3)片1片/天(相当于钙600mg/天),连续口服至分娩,而未补铁的病例作为B组。整个孕期未补钙补铁的病例作为C组。

1.3 分析三组病例分娩前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贫血发生情况: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以及贫血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A组有1例于妊娠晚期发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0.33%,无一例发生妊娠期贫血及妊娠期水肿。B组有4例于妊娠晚期发生轻度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3.39%,有2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发生率为22.9%,20例(16.9%)发生妊娠期水肿。C组有12例发生子痫前期,3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其中2例发生在妊娠28周前,且合并中度贫血,1例发生于30周后,6例为轻度子痫前期,发生于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9.23%,32例有不同程度贫血,贫血发生率为24.6%,28例(21.5%)发生妊娠期水肿。B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但明显低于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国内研究显示妊高症患者的血清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孕妇[2]。孕期补钙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3]。钙在人体元素中排列第5位,是生理反应中最后通路部分,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低钙使细胞膜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跨膜内流,甲状旁腺分泌增加,激活腺甘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致线粒体释放钙离子到胞浆内。平滑肌细胞胞浆钙离子增加,启动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而发生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因此缺钙是妊高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孕期补钙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未补钙孕妇。因此,孕期补钙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国内有研究还表明[4-6],孕晚期贫血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高于非贫血组。说明妊娠期贫血与妊娠高血压有关,其原因可能与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有关。妊娠期贫血绝大多数属于缺铁性贫血,孕期补铁可以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7]。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妊中期开始补钙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期未补钙的孕妇,但是仍明显高于妊中期开始同时补钙补铁的孕妇。说明孕中期开始同时补钙补铁较单一补钙更能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本研究还显示:妊娠期未补铁的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及妊娠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妊娠期补铁的孕妇无一例发生妊娠晚期贫血及妊娠水肿。妊娠水肿的发生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引起的低蛋白血症有关。妊娠期补铁能预防贫血的发生。

总之,妊高症发生的病因、机理目前尚不十分确定,发病诱因多种多样,与孕妇营养关系十分密切,妊娠期缺钙以及贫血患者,妊高症发生明显增高,需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必须从妊娠早中期预防入手,经过合理膳食及适当补充钙剂、铁剂等以达到预防妊高症的发生的目的,降低对母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5-648.

[2] 高峻,董青,鱼溪.妊高症患者血清钙、镁、铜、锌和铁含量的测定.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6,17(1):121-122.

[3] 刘晓梅,妊娠期补钙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症160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l5(4):125-126.

[4] 李诗兰,武淑英,王凯燕,等.妊娠期贫血原因分析及贫血时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7(2):54-56.

[5] 姚立岩,柏学民,张毓洪,等.妊高症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ll6-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