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9:16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治疗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俗称“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三次全国性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心里失衡也促进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不很明确,虽然高血压的有关研究很多,但进展较缓慢,新的抗高血压药也增多,但药物治疗较混乱,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用效果包括降压稳压和保护靶器官等;二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三是经济方面,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坚持治疗是必需的,患者在经济上要能受得起。本文就联合用药、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平稳降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为医生治疗高血压提供树立一定的理念和方法。
1 联合用药
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优化的降压药物组合能达到良好的理想血压目标进而减轻或避免患者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用药是单一药物无效时控制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1]
优点:①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有利于控制血压,在降压作用上发挥协同作用或叠加效应。②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互相减轻或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③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治疗更易耐受,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联合用药更安全,兼顾了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合并症。⑤剂量的减少,降低了药价。
原则:①尽量使用最低的剂量。②选用能增大降压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和能起协同作用的降压药物联合。不良反应最好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③尽量选用有长效作用的药物,尽量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和持久平稳降压的,这能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依从性。④推广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根据需要配比制剂。
2 有效治疗
确实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危险。根据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小于14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一般认为经不同的多次测压血压仍大于等于150/95mmHg即需治疗[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Na+的摄入量高)、肥胖、中度以上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细动脉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精神长期反复紧张,如有上述因素中的1-2条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要治疗。HOT研究带来的理念是理想血压应为小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应该更低。降压的幅度不能太低,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会增加导致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心率增加和引起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有效地治疗依据指南把循证医学作为借鉴,遵循个体化原则,把握好降压的幅度和速度。
3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为之可行的控制治疗高血压方法,能控制轻型高血压,辅助治疗高中度高血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是重要的隐性“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非药物治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作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措施,加强宣传工作。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险。从危险因素中我们可以知道:钠盐过多与我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肥胖也与饮食和缺少运动有关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消除人们的错误的传统的观念,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调整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生活上的调理,从而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健。大多医师常缺乏对患者生活质量问题的关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比预期的要重,这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此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有:①医师认为这个太麻烦,说的太多,怕病人烦恼。②认为患者的依从性低,不会按照医生嘱咐的去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③认识不是很深,认为有药物治疗就足够了。
4 终生治疗
高血压治疗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基本的是血压的长期控制,大多数高血压病需长期终生的降压治疗,一些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未能坚持治疗所致。有些患者不懂病因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血压趋于正常或偶尔几次在正常范围内,于是就私自停药。不久,血压又再次回升,加重用药。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受限也不得不停药。因此,医生在选药时应选用价格较低,病人收益最大的,不可盲目推举和使用新药,因为新药和贵药不一定是好药,价格与药效并不成正比,新也不一定适合一些病人。因此医生应结合考虑药效,安全,价格等,保证病人长期用药、终生治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5 平稳降压
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而控制高血压要求24小时内充满地使血压下降,因此要求抗高血压药物在一天内有稳定而持续降压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目前提出的一个降压药物能否有稳定降压效果的标准――谷,峰比值也叫T:P比值。它是指一次给药间隔末和第二次给药前的血压下降值(称为谷)与该药物达最大效应时血压下降幅度(峰值)的百分比值。药物T:P比值最小值为50%,如果此50%以下表明每日服药一次会使24小时内血压有很大的差异性,若稳定必须增加给药的次数[2]。选用平稳的长作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小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此处药物的剂量也不宜很大,否则会造成低血压。
6 个性化治疗
一个优化的药物降压治疗方案应强调“量体裁衣,因人施药”的个体化方案。综合个体多种获得性因素,预测药物疗效,排除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最终选定适合不同个体的降压药物。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情改变、合并症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所选用的药物因病人的不同而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首选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年轻一点的高血压患者选β受体阻断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并根据其他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进行一定的合理调整。由于高血压病因病理过程复杂性加上危险分层及靶器官损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降压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高血压伴冠心病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以及钙通道阻断剂和利尿剂,但ACEI的效果更佳。已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包括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和ARB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者控制高血压用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伴严重肾损害应用襻利尿剂。高血压伴冠心病和稳定型心绞痛病的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若有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严重外因血管疾病或严重的心动心缓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时应用二氢吡嘧类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的的人群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加强医患交流,使患者认识治疗的重要性和长久性。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联合治疗、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和平稳降压为指导,减轻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纳催利缓释片)为基础,必要时加用培哚普利(雅施达)的降压方案,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分别达21%和39%,并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衰64%,降低心血管事件34%,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看过这则消息后,很多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种服药方案是否又适合自己?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与钠耗竭有关,也有人认为本药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刺激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类物质,降低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压。由于本药对血脂、血糖影响不大,利尿作用微弱,降压作用温和,故较适合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常规剂量缓释剂型为1.5毫克,每日1次;普通剂型为2.5毫克,每日1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低血钾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因此,要经常检查血钾、钠,一旦降低应及时补充。此外,本药也可能影响男性。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对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应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而本次研究就加用了培哚普利(雅施达)。
培哚普利(雅施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此外,还通过减少缓激肽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本药属于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口服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雅施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防治。常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视病情可增加到8毫克,每日1次。对本药过敏、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患者应禁用。另外,本药也尽量不与潴钾利尿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皋市回春堂药店 江苏省如皋市 226575
【摘 要】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根源,研究表明,大部分老年患者的心理衰竭、心肌梗塞等都是由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引发的,所以说老年人群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高血压;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就目前数据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这一居高临下的数字极大的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学会急救措施是有效防止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高血压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轻度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5/85mmHg 以下, 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 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以下,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 以下。在此我们将针对高血压常见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1 高血压常用药物
目前我国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六大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有眼花、头昏、头痛等,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所以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中二联的处方药较为常见,符合高血压治疗的小剂量原则,而两种药物的服用,需要依据相关医药理论和法律规范,医师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2 高血压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克服高血压、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因为高血压大多都是成年人或者老年人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各项器官在逐渐衰退,心血器官也不例外,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下一点原则:首先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督,密切关注血压的升降情况;其次是在开降压药时,要遵守小剂量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如患者在服药后的生理反应等,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服用量;再次就是在治疗中要重视并发症的解决,如患病率较高的糖尿病、脂肪肝、肠胃不适等,最后就是不同患者对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症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适当调整,必要时可以采取两种药剂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方法
上述文字中简单提到了高血压治疗中涉及到的药物名称,在医治患者时,主要采用单种药物和联合药物这两种方法。首先单种药物治疗中,钙通道阻滞剂是应用较多的,由于其效果平稳、价格优惠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利尿还具有改善肾微循环的作用和帮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很广、并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而受体阻滞剂位居其次,其优点是药性稳定、持久性强,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率和脑卒上有很大作用,在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它是唯一一个具有六种强适应症的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很多患者难以长期服用,所以其应用范围并不是很广。
由于单种药物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因此采用联合用药也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推荐的联合方案如下:
(1)尿剂+ACEI 或AT。
(2)利尿剂+β 受体阻断剂或α 受体阻断剂。
(3)钙拮抗剂+ACEI。
(4)拮抗剂+α 受体阻断剂。
(5)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6)氢吡啶类+β 受体阻断剂。
(7)拮抗剂+ACEI+ 利尿剂。
(8)ACEI+ 钙拮抗剂+ 利尿剂+α 受体阻断剂。
部分药物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将相对减少治疗费用,而且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出现率。联合用药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出现药物反应而产生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这要求我们要加快联合药物的研究步伐,得出最安全、最全面的高血压联合用药规范。
2.3 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除药物之外的其他手段辅助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种就是体重控制。
(2)第二种就是饮食控制。
(3)第三种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4)第四种就是心理辅助治疗。
3 结束语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会很容易收到病魔的侵害,而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疾病,时刻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老年人都是天天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这些药物作为患者的救命稻草,到底该如何正确服用,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效和作用已经成为医学界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对常见的治疗药物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针对高血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整体论述,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 席天阳.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4(05).
[2] 潘巧波.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用药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4(05).
高血压知识系列讲座(5)
高血压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主任医师 寿松涛
治疗高血压并非易事,不同原因的高血压,治疗方法也不同。归纳起来,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非药物疗法、手术疗法、药物疗法、中医药疗法和基因疗法。
非药物疗法适合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在未查清楚原因前,都应采用非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包括低盐饮食、保持标准体重、戒除烟酒、稳定情绪和进行适当运动等。这是各种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基础。高血压患者,应记住非药物疗法的内容,并且严格遵守。否则,应用多么好的药物也不会收到理想的疗效。
手术疗法用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例如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切除原发肿瘤(如嗜铬细胞瘤)后,高血压就消退了。记得一位患有高血压的中年妇女,每天清晨5~6点钟排尿前出现头痛,测血压明显升高,排尿后血压即可恢复正常。有时,白天排尿前也出现上述类似情况。该患者的表现使我联想到,症状出现和血压升高大都是发生在憋尿的时候,有可能因膀胱内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憋尿后膀胱内压力升高对肿瘤是个刺激,引起肿瘤分泌儿茶酚胺释放入血。于是请泌尿外科医生给患者进行了膀胱镜检查,发现了一个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明是膀胱嗜铬细胞瘤。肿瘤切除了,血压就恢复正常了。因此,当患了高血压后,首先要弄清楚是原发或继发性原因,进行病因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不问青红皂白就乱用降压药,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药物疗法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应用有效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上世纪50年代初,第一种降压药用于临床。降压药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恶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心衰和脑出血的发病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了解降压药分哪几类,甚至每种类型降压药包括哪些药物等等。这样,才不会无目的地乱用药。
中医药疗法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到一些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高血压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阳上亢”或 “阴虚阳亢”等范畴。发病原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饮食失节或内伤虚损等。根据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如片剂、丸剂)或制成针剂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治疗。此外,尚有针灸、拔罐,或将中药制成膏状穴位处外敷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治疗高血压的民间偏方和验方,对一些高血压病人也可能收到一定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on)和糖尿病一样,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几年一些报道中发现本病发生年龄逐渐下降,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 mm Hg/90 mm Hg,便可初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除了可单一发病,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或由其他疾病诱发,研究指出本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必要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进行探究。现就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本病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诱发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有报道[4]指出,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并无明确统一定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动脉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如血液循环障碍后人体血管张力增高;(2)肾功能障碍所致肾小球肿胀,滤过率降低,继而诱发血容量升高、钠潴留及血压增高;(3)中枢神经紊乱促进血压升高后诱发本病。随着高血压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增多,人们逐渐发现随着年龄升高,血压也有升高趋势,其中以收缩压升高最为显着,但50岁后舒张压则有略微降低,脉压差则增加[5]。高血压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机制失衡,造成皮质血管舒张与收缩障碍,同时外周血管不断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增高。可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等都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2 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及方法探讨
高血压至今无根治疗法,其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坚持长期治疗,尽量改善症状,预防与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6]。治疗方针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治疗,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等,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且可选择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7]。高血压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及方法,现就常见的药物与治疗介绍如下:
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起来,该药物在机体作用时间久,疗效佳,且对脂肪与糖分解无干扰,但对血管、心脏及肾脏影响较大[8-10]。对于其他降压药物单一治疗无效时,可加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联合治疗时,只需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即可,还能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用量,避免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医疗负担,被推荐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中。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利尿剂哒帕胺,进一步提高了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11]。该药物作为轻型利尿药物,主要作用在血管,对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明显的作用,还可避免血管粥样硬化,降压作用可达到75%,同时,相比传统利尿剂而言,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临床一些研究中提出高醛固酮血症也是高血压病因之一,为此当其他药物与常规利尿剂联用效果不佳,可选择性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有报道[12]对卡托普利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高血压进行了对照,发现治疗组蛋白尿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其他药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延缓肾脏病变进程。
2.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又被称作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的面积,避免细胞外周钙离子内流作用。通过对钙通道阻滞剂分子结构与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L型与T型钙通道阻滞剂,前者又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分别为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后者是21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药物,可选择新作用于T型钙通道并发生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减缓心率,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反射性心率过速,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13]。L型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对更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约有2/3高血压患者只选择该药物,这可能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地区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长期坚持治疗。目前我国常用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和β肾上腺素直接结合发生作用,然后发挥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外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在心率偏快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哺乳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适用[14]。目前临床上出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拉贝洛尔与卡维地洛等,可同时作用在β与α受体,适合长时间应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失眠、幻觉等中枢神经异常,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为此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降压效果持久,无刺激性干咳,连续服用56 d可达到最佳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物均可联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轻中度高血压中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甚至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对器官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5]。这类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之下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最好,且小剂量也能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药效持久,对逆转左室肥厚也有良好的价值。对118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更显着,说明硝苯地平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更好地改善降压作用[16]。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的机制在于阻止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且对激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目标。这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能有效降压后,开辟了降压治疗的新途径[17]。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这类药物治疗12周,总有效率高达90%,且收缩压与舒张压比治疗前显着降低,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18]。此外,该药物在治疗期间对人体代谢影响轻微,不会影响胆固醇、血脂等指标,若能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可增强药物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增多,有学者发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且对神经分泌、心率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2.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近几年被临床重视起来,可分为基因转移疗法与基因抑制疗法,因为高血压也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所致,为此予以基因治疗除了可稳定降压,还可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发生与发展,从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倾向。不过,就目前已有的基因治疗报道来看,基因治疗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如何选择靶基因,因为目前大部分基因治疗为单基因靶点治疗,而高血压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单基因靶点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选择多靶点基因治疗,缺乏这方面的长期研究,也无法广泛开展。
3 结语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使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用药以单一药物治疗有效为佳,而联合用药需谨慎,提高疗效同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对药物作用靶点不清,缺少联合用药后药代动力学与量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说,高血压治疗药物及其方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2]柳婉婉,吴振卿.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112-113.
[3]李艳.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893-897.
[4]殷琪,何扬利,孙翠芳,等.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7.
[5]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等.4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1):77-79.
[6]任凌雁,靳倩,廖喆,等.贵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23):4017-4019.
[7]彭科娟,刘伟,朱慧君.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2):52-56.
[8]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6):32-37.
[9]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33-38.
[10]李丹,宫建,孙晓辉,等.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0):1470-1472.
[11]李志,杨向阳.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83-86.
[12]朴永军,付素云,王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0-52.
[13]沈志娟,王冉冉.3种药物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10-3611,3614.
[14]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等.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2):4517-4520.
[15]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35-2341.
[16]巢世红,巢世兰.降压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5):776-780.
[关键词] 高血压;常见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85-03
高血压能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或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同时也能引起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目前人类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但是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 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关于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3],例如血液循环自身调节失衡,导致小动脉和小静脉张力增高;同时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并且任何原因导致肾脏排泌升压物质增多或降压物质减少,以及两者比例失调,均可影响血压水平。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精神紧张可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引起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血管持续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进而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4]。
2 抗高血压药物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上对高血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抗高血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以及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利尿剂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尿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在联合用药中,当其他降压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后疗效显著,并且由于小剂量利尿剂降压温和、价格低廉,仍被推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基本药物[5]。例如金智敏等[6]分析了利尿剂对于治疗高血压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研究了利尿剂对高血压患者体内尿酸以及血钾的影响,对于利尿剂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乔楠等[7]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配合西药卡托普利及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20例(用药同治疗组西药部分),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0%。近年来,随着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的上市,使利尿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又有新的进展,其特点是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8]。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病的治疗中[9]。王峰等[10]指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需氧量、心肌收缩力,抑制外周肾上腺能受体,减少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向外周发放冲动,能降低卧位和立位血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同时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推出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β受体的选择性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被认为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11]。例如多年专门从事β受体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国外非常知名的教授柯鲁克斯汉克对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及应用于心内科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代表着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最新进展[12]。但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噩梦、失眠、幻觉等,也可引起男性障碍如阳痿,因此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警惕[13]。
2.3 钙离子拮抗药物
钙离子拮抗药物也被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它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因而干扰细胞内Ca2+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14]。并且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钙离子拮抗药物的降压应用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治疗高血压病第二代和第三代钙离子拮抗药[15]。张美素等[16]认为西尼地平是一种兼有L型和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面赤、心悸等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是20世纪70年现的能有效降低血压的一类药物,它的出现为降压药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17]。肖志华[18]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物特征、作用机制、药物选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参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代谢,不会改变患者体内的血胆固醇及血脂,同时单用疗效不佳时可以和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与钙离子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联用增加效应[19],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断剂联用时增加降压作用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其发生率为1%~30%,少数有皮疹,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20]。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它的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平稳,一般在第8周可达到最大作用[21]。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显著,还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有效保护患者体内遭受损害的靶器官[22]。目前,常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比较显著,使用剂量比较小,但是降压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是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中效果比较显著的药物[23]。李建新[24]就曾专门分析了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左室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
2.6 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已被认为系一类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降压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前景,其主要针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联合应用都有效。例如段自田等[25]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优势,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肾素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实肾素抑制剂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肾素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高血压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多数临床试验均研究单药治疗对高血压的影响,对于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目前对于中药降压机制研究还欠深入,中药研究多着眼于降压本身,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同时多数作用靶点不清,缺乏药代动力学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影响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医学界应该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析研究,促进中医治疗本病的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作用靶点广等优点,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方法。而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物,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目前有关研究还不成熟,但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伟虹.中药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3, 25(2):34-38.
[2] 张永莉.高血压药物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1-15.
[3]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Evaluatio,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9,289(19):2560-2572.
[4] Williams B.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0,287(25):1251-1253.
[5] Thomas G.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J].Chin Med J(Engl),2006,679(1):1121-1124.
[6] 金智敏,赵晓薇.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7):593-596.
[7] 乔楠,姚祖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35-38.
[8] 吴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5-48.
[9] Park JY,Choi HW,Choi DL,et al.Evaluation of T-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gainst human pancreatic MIA PaCa-2 carcinoma xenografts[J].Bull Korean Chem Soc,2013,2(12):3432-3440.
[10] 王峰,木胡牙提.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Z1):32-35.
[11] Rinker B,Fink BF,Stoker AR,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peripheral nerv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nn Plast Surg,2013,70(2):222-226.
[12] 柯鲁克斯汉克(美)著,王吉云译.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现代作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5.
[13] Toroghinejad MR,Ashrafizadeh F,Jamaati R,et al.Textural evolution of nanostructured AA5083 produced by ARB[J].Mat Sci Eng A Struct,2012,37(6):3556-3559.
[14] Doherty GA,Bhatia P,Vortherms TA,et al.Discovery of diphenyl lactam derivatives as N-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Bioorg Med Chem Lett,2012,4(9):3352-3360.
[15] H T Ong,张海燕.重新审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J].中国处方药,2007,6(63): 67-69.
[16] 张美素,郑慧萍,吴利云.西尼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 12(6):23-25.
[17] Futrakul N,Futrakul P.Therapeutic resistance to ACEI and ARB combination in macro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Nephrol,2012,78(3):250.
[18] 肖志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13-16.
[19] Yang Y,Cui Y,Peng DQ.ARB may be superior to ACEI on treatment of Marfan′s syndrome by blocking TGF-β mediated activation of ERK[J].Int J Cardiol,2012,155(3):482-483.
[20] Borhani E,Jafarian H,Shibata A,et al.Texture evolution in Al-0.2 mass% Sc Alloy during ARB proces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J].Mater Trans,2012,425(11):3225-3229.
[21] 宗智慧,冯亭亭.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6-19.
[22] 林由文.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3):13-16.
[23] 吴黄辉.新型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7):45-49.
[24] 李建新.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34-37.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经济学;成本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098-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常引起脑、心、肾等功能器官的损害,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等病症的主要致病原因[1-2]。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因此对其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由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治疗费用也居高不下,从而给该病症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本研究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探讨了三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性,旨在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用药提供借鉴和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在就诊前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并且排除了急性脑血管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以及高血脂等其他相似症状病症。120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51~78岁,平均60.8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2周岁;B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5周岁;C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3周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每天固定时间对A、B、C三组患者分别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给药。A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41938)35 mg和吲达帕胺(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23307)2.0 mg联合口服治疗,1次/d;B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H44020751)25 mg和依那普利(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31021937)10 mg联合口服治疗,1次/d;C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河北巨龙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13022445)10 mg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32025169)25 mg联合口服治疗,1次/d。疗程为56 d,治疗结束后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服药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需立即向临床医师进行报告并进行诊治。
1.3 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成本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某一治疗方案时消耗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医用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精神损害等,一般用货币表示[5]。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门诊和检查费用相同,间接成本在本文中忽略不计,因此成本主要集中于药品成本上,只需计算药品费即可,本文用总有效率表示临床效果,用成本/效果比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每一个治疗方案都会因为有很多的变量而呈现多变化,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比较,例如成本/效果分析就会受到药品价格的波动影响[6],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三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特性,需对其进行敏感度分析,本研究基于所有药品涨价10%的基础上进行敏感度分析。
1.4 临床评价标准
依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高血压疗效进行评定[7]。其中,舒张压正常或者下降≥20 mm Hg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以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
经过56 d治疗,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56 d的治疗期间,共有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A组3例(占7.5%),包括恶心1例,头昏1例,皮肤瘙痒1例;B组3例(占7.5%),包括头昏2例,心悸1例;C组4例(占10.0%),包括头昏1例,血压偏低1例,心悸2例。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三种治疗方案药物经济学分析的比较
A、B、C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果/效果比分别为1.03、1.26和1.56,A组治疗方案成本明显低于B、C两组(P
2.4 三种治疗方案敏感度的比较
敏感度分析结果提示,A、B、C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3、1.39和1.71(表3)。
3 讨论
本研究对本院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使用替米沙坦联用吲达帕胺、氢氯噻嗪联用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联用硝苯地平三种方案治疗,并对该三种治疗方案进行了药物经济学探讨,目的是探索合适的用药方案,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同时又能提高药物的利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8]。本研究结果提示,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反应以头昏和心悸为主。但是替米沙坦联用吲达帕胺的A方案所用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方案,并且治疗有效率为92.5%,为三组中最高,并且成本/效果比最低,为1.03。另外本研究还利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治疗方案中药品价格变化对成本/效果比变化,结果提示,A、B、C三组治疗方案的在药品价格上浮10%后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3、1.39、1.71,即A组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仍然最低,说明替米沙坦联用吲达帕胺的A组治疗方案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药物经济学在解决临床用药中患者的经济负担问题以及政府对我国公民医疗补偿机制的展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患者存在较大的个性化差异,因此临床中研究药物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9]。
[参考文献]
[1] 宁洁,李东生.4种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天津药学,2007,19(3):48-50.
[2] 徐敏,许正新,陈灿明,等.药物经济学在医院临床用药及控制费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1-12.
[3] 邵志伟,徐伟.高血压3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4):444-446.
[4] 杨冬.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费用控制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096-1097.
[5] 赵晓辉,李中华.3种高血压治疗方案的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0,19(21):55-57.
[6] 黄晨.原发性高血压3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海峡药学,2008,20(7):119-120.
[7] 牛恒立,李平.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4):308-310.
[8] 罗畅然,黄有胜.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3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26(4):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