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信贷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2 16:09:16

序论:在您撰写信贷档案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信贷档案管理

第1篇

一、落实专人,强化培训,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全行人员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化被动为主动,要求每个基层行处必须明确一名信贷专管员,专门负责信贷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维护等;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按实际信贷工作与客户分工,根据信贷业务与单位的不同确定相应的信贷档案责任人,加强贷后管理的同时,建立独立的信贷档案,随时监测信贷风险,确保信贷档案的完整,并且统一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信贷档案人员培训。

二、强化考核,奖罚分明,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

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管理内容、装订标准、调阅程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信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另一方面,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日常考核力度,奖罚分明,激励信贷人员对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信贷档案资料整理的,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信贷档案缺失的,严格执行惩罚制度,对相应的员工进行积分以及罚款;对违法的,并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更要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三是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建立信贷档案综合管理体系,集中统一管理,仍需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规范其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第2篇

【关键词】信贷档案;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信贷档案管理是一项相当基础的工作,它贯穿了借贷的整个过程,如果信贷档案管理进行得好,那么就能够有效地起到风险防控的作用,因此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有了健全的信贷档案之后,金融机构就能够通过信贷档案中所收集到的关于贷款客户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分析,掌握信贷风险的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如果根据贷款人的资料显示其信誉和资产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能够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做好风险防控。健全的信贷档案也有助于依法收贷,有助于帮助金融机构及时发现不良贷款,并且在依法进行诉讼的时候能提供具体而详尽的资料数据。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现状

信贷档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虽然说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也越来越好,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其中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不够或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认识不够。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贷款能够发得出去,收得回来,那就已经足够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更有些金融机构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十分看重,但是对于信贷档案管理就相对比较轻视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相关人员没有做到妥善管理,不讲究工作效率,造成工作拖沓甚至是错漏的现象,在面对检查工作的时候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由于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导致信贷档案的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不够严谨,同时在移交、归档等方面的手续不够齐全,大大地影响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资料搜集不够完整。信贷档案对于分析贷款人资料,进行风险防控预警相当重要,但是要让它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在信贷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文本资料严谨的基础上。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对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往往不够重视,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部分问题体现在材料的多收、漏收和重收上,有些工作人员由于自己业务不够精通,所以不知道哪些资料是必须要收集的,所以就导致了遗漏一些重要的资料,但是却将一些不必要的资料收集了起来。比如说在土地类贷款项目中,环保评测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料,有必要搜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认识,所以就导致这方面资料的缺收。又例如在房贷等贷款中,由于贷款时间很长,所以导致这方面的日常工作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缺少了诸如贷款催收通知书等内容,殊不知这些资料是相当重要的,当贷款发生问题需要进行诉讼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贷款催收通知书而在诉讼时效等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有一部分问题体现在资料搜集不够严谨上,有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或者是缺乏相关经验,所以虽然搜集了某些资料,但是却没有进行认真地检查,有的时候没有给资料进行编码,有的时候甚至连还没有签字盖章的资料都搜集了起来。由于缺乏信贷档案资料的严谨搜集,很容易导致信贷档案缺乏连续性,也会给日后的信贷档案调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发生贷款风险的时候,在诉讼的时候就会导致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三)管理移交不够规范。除了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信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若是信贷档案的移交不够及时,就会导致档案的目录和它实际的内容之间对不上号,以后需要查找信贷档案的时候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很有可能会因为信贷档案移交不够及时而造成重要的资料被非法篡改等现象,还可能会产生资产不良的情况,后果相当严重。除了移交方面外,信贷档案还有其他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需要不断规范化的,例如档案的保存,这就十分重要。信贷档案档案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在这个期限中要确保档案得到很好的保存。有些档案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差,出现潮湿,多虫患等情况,这就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信贷档案遭到破坏,当需要调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信贷档案的保管不当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二、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途径

要完善信贷档案管理,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要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必要的考评机制来帮助所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明确责任,同时还要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让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更加完整有效。

(一)明确责任,统一认识。由于信贷档案的主要责任人是信贷员,所以要规范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统一认识,对所有的信贷员加强组织领导。信贷档案相关工作领导要注意敦促每一个工作人员及时移交重要的信贷档案,要加强他们对信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杜绝遗漏、拖延、泄密等违规行为的出现,只有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树立了风险防范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信贷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了工作的责任感还不够,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所以金融机构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信贷档案队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法》等相关法令法规,并必须熟悉信贷档案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工作人员树立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业务考核,并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些工作态度差,业务能力不强的员工要提出警示和教育,并采取“传帮带”等方式,让他们更快地提高业务水平。

(三)严格管理,规范步骤。各金融机构要规范每一个工作步骤,及时收集和登记相关数据,尤其是在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等方面,更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风险防控。由于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各种问题,所以金融机构可以逐步改变传统的信贷档案管理模式,采用信息联网等高科技的手段,建立更加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通过设置各种权限,建立多重保密措施等方法,让档案资料更具有安全性。

三、结论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树立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明确责任,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技能评测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信贷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采用电子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更好地进行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莉.谈信贷档案管理[J].陕西档案,2002(1):21~22.

[2]翁陆平.谈市场经济时期的信贷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0(4):24~25.

[3]殷惠国.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五项措施[J].上海档案,2009(4):14~16.

第3篇

关键词:信贷档案;管理;考核

信贷档案是指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产生的,用以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全过程及信贷客户关系,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的总称,是银行与客户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法律依据,是银行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客户基本资料、相关契约凭证和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资料等组成。随着农发行建设现代化银行工作的深入,对信贷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近年来金融案件时有发生,使得信贷档案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笔者仅对目前基层农发行信贷档案管理现状,提出一点浅见。

一、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是检验信贷员办理贷款的手续是否 合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逆向操作等现象,而造成人为 的信贷风险。通过归档前的检查,可以矫正信贷员在办理贷 款过程中的不认真,不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提高信贷员业务 和思想素质,踏实办理好信贷业务工作。 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信 贷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势必引发借款 2 户的道德风险。农发行的贷款发放通过依法办理,严格按照 《贷款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 及行业管理规定办理贷款,而借款合同是经济法的范畴,是 借、贷双方签订的合同,及在签订借款合同前、中、后形成 的所有文字材料,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加强信贷档 案管理,对于依法放贷,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 效益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贷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农发行自实行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从总行到基层支行都强化了档案管理工作,较好的使档案发挥了作用。但由于部分基层农发行对信贷档案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信贷档案资料不齐、手续不完善,给今后合规、有效的收回贷款带来了诸多隐患。

1、重要性认识不够。实际工作中,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客户经理往往对信贷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日常工作中重营销、轻档案的思想,忽略了对信贷档案的整理与管理,没有真正地将信贷管理工作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有的认为“只要业务发展,信贷档案的好坏意义不大”;有的因为责任心不强,认为档案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导致信贷档案资料未能及时归档。

2、人员培训力度不够。由于信贷人员的素质不一、责任心有强有弱,导致信贷档案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农发行近年来很少进行信贷档案的专门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自学成才”,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资料归集和管理,达不到信贷档案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早在2006年,总行专门下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农发银发[2006]308号文件,这一文件对信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但是许多信贷人员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文件,更不用说严格按照这个文件去操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许多基层行的信贷档案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

3、信贷档案资料的操作管理不规范。虽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对信贷档案管理提出了管理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信贷档案的管理缺少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不够规范,未能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漏洞。借款、合同的签订和书写等不够规范、详细、全面,容易造成法律上的无效。一旦贷款出现风险,提出借款纠纷的诉讼,在法律上缺少足够的支持;分类不清、编目不细、查询不便;归档移交手续不清,责任不明;由于有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录入操作员责任心不强,录入不及时,造成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不符,给企业和个人信用造成不良影响;信贷档案日常资料基本由信贷人员保管留存,由于银行信贷人员、信息录入操作员流动性比较大,不利于信贷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密性。

4、只“重”业务发展而“轻”档案管理。信贷档案,它是信贷业务每个环节的真实反映,是维护银行权益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一环节的信贷档案信息资料出现丢失、差错、泄漏等,将会给银行的信誉、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实际工作中,因档案管理不善,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比比皆是。有些基层行对信贷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很不足,嘴里说得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也许这样的评价有点过头,但代表了目前基层行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以业务发展论英雄的时代,只重视信贷业务的发展, 而忽略了对信贷档案的管理,没有真正地将信贷管理工作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支行领导认为“只要业务发展了,指标完成了,干职工福利待遇保证了, 信贷档案能应付检查就行了”。由于领导本身认识的不足,导致一些信贷人员在对信贷档案的日常管理中,消极对待、敷衍了事,甚至认为档案管理是信贷后勤或者档案员的事, 在信贷资料的归集过程中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严重影响了信贷资料的及时归档。

三、信贷档案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加强信贷档案管理,保证农发行信贷档案的齐全完整,充分发挥信贷档案的作用,防范信贷风险,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健全与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1、抓培训,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对信贷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短期培训、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甚至可以到其它商业银行进行学习,以及不定期地进行辅导、检查、监督,使他们尽快地熟悉和熟练信贷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信贷操作人员的培养。收集信贷资料的大量基础性工作,须由信贷操作第一线的人员来完成,每当一笔信贷业务的发生,应当收集入档的信贷资料有哪些,他们必须一清二楚。因此,通过辅导和培训,使每一个信贷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我们的信贷档案管理才能真正得到完善和健全。最后要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度,按实际信贷工作分工,根据贷款类别、客户不同确定相应信贷档案责任人,加强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跟踪,建立独立的信贷档案,监测信贷风险,加大对信贷档案资料收集的力度,确保信贷档案的齐全完整。同时做好在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后和逾期贷款相关资料的及时立卷归档,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

第4篇

在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信息化不仅互利共赢,也是一对主要的矛盾,怎样让他们的关系更好的发挥,不仅是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档案管理部门服务社会的关键。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信息化和档案的关系,接着就怎样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一、信息化与档案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我们都知道,人类自身深深地关系到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这种进步和发展正是建立在对信息的记录、传输和利用之上。这是一种自从人类发明文字以来就被文明发展进程所验证的事实。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档案功能发挥的关键步骤是把开发利用档案转变成应用、使用档案。人类知识的结晶都存在于档案之上,它是对人类生活最真实的记录,也就意味着档案具有信息源的作用,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2.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

信息化主导的是知识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信息化手段是我们知识的来源,尤其是目前广泛利用的电子通信技术,在整个地球范围内人们都可以轻松的实现沟通,大大的扩展了人们的空间存在,全球性的信息共同体必将形成。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第一选择肯定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为这统一了工作的内在选择和外在需求。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服务于客观发展需求

一般说来,当我们对档案管理服务的功能进行探讨的时候,原始档案上所记载的信息资源是我们所依赖的。这种类型的信息化资源就其发展过程来讲,对业务处理和运行进行满足是其刚开始时候的着眼点,当然也对信息开发的内部一般规律相符合,总的来讲,数据、信息、知识的模型是信息开发的依据和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系统集成、数据集成是信息资源开发刚开始的组成部分,以数据库为背景,深入的挖掘信息资源,并对不同数据的应用进行满足。就流程上来讲,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没有多大差别,这样看来它应该在档案管理的范围之内。

4.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信息化提供相应的动力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对信息的需求多、信息的有效性不均衡这些都是信息化社会的特点。也是目前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显著特点,怎样让信息化的这种优势正确的发挥,让它在现代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整合化中发挥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是每个档案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为了更快地对信息化的需求进行适应,生产需要和生活需要是我们重视的两个点。首先我们要落实对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才是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

二、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这是正确处理好档案管理标与本合理关系的正确途径,现阶段应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实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发展要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下面我们着重从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两者的关系入手,探讨分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档案信的息化建设,然而这种不可避免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也是我们对两者关系进行把握的理论基础。但是,信息化建设如何推进现代管理呢,笔者建议从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开始,出台有效的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手段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从以前纸质办公发展纸质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就当前阶段而言,这是管理、开发、利用档案的有效方式。

2.档案管理现代化反哺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现代也要反过来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促进,如今有关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硬件和软件设备已经使用到具体的操作之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被极大的促进,所以我们要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统筹协调,更好的利用这种得之不易的发展形势,以发达国家为鉴,避免在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重大错误,这也是我国和国际化档案管理行列的标志。

3.正确处理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1)前瞻性:数字化档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对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信息系统的处理并通过通过网络传输,让档案信息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得以实现,让社会对信息资源尽可能的共享。这个过程非常的繁杂,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利用。

(2)实用性:对社会需求进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让我们的信息具有鲜明的特色,让信息需求人员从数量众多的信息资源中选用我们的;我们要以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为出发点,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让信息的形成更加的紫铜、有序,让它们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使用者着想,不断地拓展信息资源的实用性,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3)协作性:对于这一项矛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很好的解决,我们只有对其的深刻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才能在具体的操作之中对程序、分类、步骤按照预先的环节有机的结合和进行。

第5篇

关键词:信贷档案;管理风险;规范;建议

银行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强化管理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信贷档案只是一些合同、文件、凭证、法律文书等,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不大,只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凭据支持。其实,信贷档案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管理和材料无法替代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控制信贷风险源。通过对借款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信用状况等资料的科学整理归档与分析,掌握客户综合信贷风险与单笔信贷风险程度,为确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堵住信贷风险源头。

2.有效预警信贷风险。一是科学规范的借贷资料,可掌握贷款到期、逾期情况,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二是健全的信贷管理资料,可对企业经营业务量、资金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进行分析与预测 ,测评企业贷款额度警戒线,合理掌握信贷投量,降低信贷风险概率三是翔实的借款企业经营资料,可掌握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占用情况,分析产品的销售动态、市场行情和销售货款的回笼及应收账款情况,从而及时发现信贷资金运行中潜在风险。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一是完善采购环节管理档案,加强对企业采购原材料或商品质、价、量 “三控制” ,促进企业“以销定购、以效定购”,减少盲目采购引起的经营风险二是健全库存管理档案,随时检查商品库存数量、成本情况,保证账实、账账、账表相符并可掌握库存商品质量情况,促进库存勤进快销,减少库存潜在风险三是健全销售资料档案,及时掌握企业销售实绩与市场态势,寻找诚实守信的客户,促进顺价销售及时掌握销售货款的回笼归行情况,保证及时贷款本息足额收回,特别是对形成的销售结算资金,通过及时、详细记载发生的时间、金额、付款单位、形成原因等,及时采取催收措施,有效防范销售环节的信贷风险。

4.规避企业改制风险。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可保证基层金融单位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坚持“债随资产走、资产与负债相统一”的原则,及时有效落实贷款债务可对企业改革成本来源进行甄别,掌握企业实施人员分流的具体方案,制止企业人员带钱、带物分流,严防悬空、挤占挪用信贷资金也可以翔实的资料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解决改革中遗留的政策性与有关经济问题,落实拖欠的各类补贴与债权债务,减少企业改制风险。

5.提供依法管贷依据。一是利于贷款实行依法管理。健全的信贷政策制度办法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法规和政策制度办事健全的借贷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地规和政策制度办事健全的借贷资料,有利于贷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依法加强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管、二是有利于保证诉讼时效。对到期贷款及时通知,对不良贷款及时催收,并收回回执,有利于保证诉讼时效三是依法收贷依据。通过对信贷资料的分析,并以借贷资料为依据,实施对不良贷款及时实行依法诉讼对资不抵债、丧失发展空间、通过普通诉讼程序无法收回的,及时提出破产申请对依法破产的,及时申报债权,积极参与和监督企业资产的清算、评估 、变现和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资产的损失四是翔实的信贷资料也是呆账认定及核销申报的依据与条件。

可见信贷档案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基层机构必须提高认识 ,采取措施,健全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信贷档案不断完善。不完善的档案无法充分发挥其管理与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信贷资料收集力度,确保信贷档案齐全完整。一是借贷资料。主要是信贷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贷款资料文本。二是信贷管理资料。主要是银行对企业信贷监管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三是企业经营资料。主要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资产负债表等资料。四是信贷政策制度办法类资料。五是其他资料。同时要制定系统的、可行的信贷档案管理办法,并落实信贷档案专兼职人员,实行信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切实解决以往信贷资料由经办信贷人员分散保管,容易造成资料遗失,确保信贷资料齐全完整。

2.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防范风险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改革信贷档案利用传统的“坐等查阅”服务方式,建立新型的“快速服务、跟踪服务、系列服务、全程服务”模式。二是积极做好信贷档案的编研工作。利用现有借贷资料、信贷管理资料、企业经营资料、政策导向资料等,进行科学整理、归类与分析,编研系统性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为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供信息依据。三是开发挖掘市场信息资源。利用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强系统内外的联系,建立市场行情、价格等市场信息网络,帮助企业联系诚实可信的客户,扩大购销业务,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

3.完善考核制度,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要将信贷档案管理纳人业务考核内容,制订信贷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与信贷人员的奖罚挂钩,激励信贷人员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提高信贷风险防范与化解水平。

第6篇

关键词:信用档案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部门将现代信用档案的科学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加以研究,积极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并协助有关部门在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起信用信息远程利用平台。

一 、综合管理信用档案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信用档案的远程利用

档案部门通过综合管理信用档案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信用档案的远程利用,这是档案部门综合管理的优势。一般法人单位的客户信用记录 ,是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由于同一信用主体的信用档案往往形成并保存在不同的单位与部门,如银行、税务、保险、海关、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从这些单位采集与远程利用信用信息十分困难,一方面有了解他人信用状况的需求,另一方面却无从获取本单位以外的这些信息,一份调查表明,将本单位信用记录对社会提供查询利用的仅占百分之二十,因各类信息最终均得保存在档案部门,要实现信用档案信息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单位、跨地区的远程利用,档案部门较之有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平时已建立的工作网来收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用档案”信息,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开发、利用,通过公开网、公共网为社会需求提供服务。档案部门要发挥信用档案管理优势,一方面应充分开发馆藏有关信用档案信息资源,对已有馆藏档案信息的挖掘,将日积月累的大量材料,经过筛选使其精华保存,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档案 ”,为做好信用档案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是对尚未入馆的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当然,这还需要各级政府的适度干涉打破和消除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壁垒,促进信用档案信息远程利用。信用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档案,有着自身的规律,对其产生与形成的规律、产生范围、保管及真实状况的鉴定,信用共享的研究,探索这类档案运行的内在规律,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和归纳出一整套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可以丰富我国档案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强力作用。

二、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扩大职责范围,明确具体管理内容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档案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的工作对象,信用档案在内容构成、收集渠道、管理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档案有所不同,但也有许多共性,目前部分国家商业银行建立的客户档案、信贷档案等已涉及到信用档案范畴,档案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信用档案工作纳入自身的工作视野,对这些档案进一步加强研究,界定收集范围,规范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明确利用途径,积极探索信用档案管理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最终使每个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从无形走向有形,从难把握到有“记录在案”的质的飞跃,这是档案部门实施职责的体现,优势的体现。

信用档案主要指相关机构根据业务需要,搜集、整理和保管的反映个人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材料,由于内容涉及一些非公开信息,一般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形式上类似人事档案,故泛称为信用档案,其形成比较广,涵盖诸多行业领域、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的登记注册、法人执照、产品质量认证、评估材料、经营销售行为、纳税、合同履约、部门规则、行业的主管部门对行为规范诚实守信者认定的文件、证书、牌匾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对有违规违法行为者,监督部门执法部门形成处罚的文件材料等,还有与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诚信操守相关的大量档案材料。

按照国际惯例,个人信用档案资料分为良性记录和不良性记录,前者将保留十年,后者保留三年,其信用档案按照档案法规均得在一定时期内上交档案部门,因而综合管理信用档案的职责终归落在档案部门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及时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采集和整理信用档案信息,建立一种信用档案体系,进行综合管理,保存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使企业或个人便捷的查找利用信息档案,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出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承担此项功能,应是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紧跟新形势,抓好建档基础,实行实体和信息分别管理

第7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应该说,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与档案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同体。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服务于客观发展需求。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一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也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1.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2.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3.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4.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性: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