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科研训练范文

时间:2023-06-11 09:09:09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科研训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科研训练

第1篇

[关键词]科研训练 科研创新能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20-02

[收稿时间]2013-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5054)和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1FZ043)资助。

[作者简介]许志刚(1979-),男,湖北黄冈人,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研究和色谱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培养大学生扎实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不仅在科研训练过程中能得到系统的科研思维培训,更能提高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最早于196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设立了“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旨在激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随后,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都开展了类似的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的项目,并在本科生科研训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内,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国家层面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对于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导师制下的本科生科研

本科生导师制和辅导员专业化一样,是顺应时展和满足高等教育需要提出的。本科生专业导师不仅给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上的引导、未来职业的规划,同时还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个性化培养方面的指导。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学生都十分重视参与课外科研训练,而相应的科研团队和课题组也十分愿意吸纳这些优秀的学生,从相对较早的阶段即进行系统、专业的科研训练。因此,专业导师为本科生提供课外科研的有效信息,并将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引入适当的科研团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真正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本质,有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导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分阶段、系统而连续地进行,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二)大学生创新项目

大学生创新项目是激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举措,项目研究的性质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校级和院级研究项目,并有相应额度的经费支持,项目还经过申请、评选、立项、实施、答辩、结题等环节,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是理想的科研训练经历,对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课外科研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和责任更加清晰明确,学生也具有更大的压力和驱动力,也有利于项目实现预期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系统地参与一个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三)以毕业设计为驱动的课外科研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必修课,是大学学习过程中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综合体现,很多学生将毕业设计与课外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作者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现,很多大三学生已经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做铺垫,更有少数大二的学生也提早开始介入科研课题。在这些大学生科研活动中,他们不一定会选择读研究生,但他们想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或者“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目前,以毕业设计为目的而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已经不是少数了,他们也想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获得满意的学分,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得到系统的科研锻炼,还能取得一部分科研成果,这将为奖学金的评比、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在就业中脱颖而出、保送研究生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本科生参与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的积极性高、人数多、目的性也比较强,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解决好大学生课外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很重视课外科研课题的参与,但也存在动机不够端正的情况,难免出现带着功利性介入课题的情况,这对科研课题的开展具有负面的影响。一旦项目执行困难或者成果分配未能达到期望值时,便会出现分歧或偏见,这对整个课题的长线开展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均带来不利的结果。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加入项目课题的研究,但投入不够,不按照要求和计划执行,使得项目的后期开展和课题的管理出现问题。毕竟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不是必修的学分课程,中途停止或放弃并不会对本科生造成大的影响。时间的投入也是一个严重的制约问题,大一大二的学生基础薄弱,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重繁重,大三的学生时间稍多,但同时开始考虑考研或者就业之类的问题。因此,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求学生能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

(二)指导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项目对指导老师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求有在研项目、要求有足够的经费、要求提出合理的课题等,甚至还有要求细致的指导、管理和教育等。然而,有些指导老师一般同时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展科研工作,少有时间对本科生进行充分的指导,重视程度不够,本科生很难真正进入实验状态,也很难在创新课题中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这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三)考核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知识的转化。但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时,要求申请人对项目的目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同时还要对预期的成果进行定量说明。有时,项目的开展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成果的写作和发表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这种统一的要求有时会将创新项目变成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实验性工作,但缺少这种考核机制,又会让很多项目流于形式。因此,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考核管理机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更新。

四、结束语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举措。这一科研训练过程,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第二课堂、开阔思维,也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并做到学以致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弊端,管理和考核机制也需不断完善。但我们相信,在这个科技日益进步的社会,创新型人才是永远的主题。因此,我们还要为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不断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爱萍,王玉祥.探讨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 王瑾红,罗玮来,陈满娥.论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

[3] 王菊,周宗瑶,慕晓玲,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4).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情况;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金翠云(1978-),女,浙江江山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汪晓男(1971-),女,黑龙江五常人,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2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211-03

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在21世纪,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其目的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选题、组建实训装置,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调试,以培养大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培养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一、SRT发展概况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UROP鼓励和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UROP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运行体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本科生科研训练。目前,UCLA设有2个“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别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生命与物质科学两个领域组织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3]在90年代,随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两所大学开始对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4]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1995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并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1998年,浙江大学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5]随后一些高校也陆续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加入这一行列。

北京化工大学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2007年起实施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8年起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这些由国家、省部级、校级组织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经过约6年的运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二、SRT实施情况

1.组织管理

SRT计划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实施,设有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指导小组由校教务处聘请的相关学科、教学科研水平高、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教授组成,他们来自各个学院及教务处本科教学督导组。其具体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各学院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选优秀成果,并对SRT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院级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各系、中心主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委员组成管理指导小组。其职责是:全面规划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负责本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审核、监督、实施、评价和验收。

2.项目实施

(1)课题来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的新举措。为使学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能切实得到锻炼,我们在选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课题的意义、可行性、创新性、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选题要充分体现课题的基础性和合理性,又使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课题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课题。随着本科导师制的推进,我院每年有近2/3的本科生参与导师制。这使得很多学生可以较早进入导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训练的申报过程中,课题的立项可以源于导师课题。教师课题的优势在于它来自于教师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积累,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都有所保障。实施过程也较为严谨。对学生而言,不论从项目立项还是项目实施,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学生接受规范的科研训练,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分担具体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能够更好地予以指导,相互促进和提高。

二是学科竞赛相关课题。我院近几年对学科竞赛的投入比较大。对于各类竞赛由专人负责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将学科竞赛的成果转化也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的开展,结合SRT计划,由竞赛指导教师将学科竞赛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申报和实施。这类课题因操作性强,另外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还能参加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比较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是自选课题。自选课题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项目的研究内容。学生自选课题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立项,但自选课题必须是可行的、有价值的。根据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对这类课题兴趣浓厚,会投入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

四是外部课题。为了进一步拓宽项目来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SRT计划的项目还可以来自企业。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动下,我院与多家企业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在电工电子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院与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申请与合作企业相关的课题。学院也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和实施。

(2)项目申报。项目的申报每年一次。一般学校会在每年的10月组织申报工作。为了做好组织和宣传工作,我院在每年的9月会面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做科训计划启动和宣讲会。通过宣讲会,让学生较为系统了解SRT计划的目的、意义,如何选题、申报、实施、验收等,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通过适时地宣传和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避免部分学生盲目跟风的现象。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院组织答辩会,由院级SRT指导小组对项目的选题、研究意义、可行性、预期的研究成果等各方面进行审核,根据项目的总体情况,给出国家级资助、校级资助、不予资助三个级别,并将建议资助的项目上报校教务处。对于学院推荐的国家级资助项目,学校还会进一步组织校级评审专家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再次审核,最终确定是否资助。

我院对SRT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为人师表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SRT计划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学院并不会根据学生成绩限定申报资格,仅要求每位学生只能作为1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申报,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科研训练计划。

(3)中期检查。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学校将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由项目负责人撰写项目中期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初步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后期计划安排等进行总结,并由指导教师签字。学院组织科研训练计划中期检查评审会,各项目组以PPT及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向评审专家汇报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评审专家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根据中期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较好的项目,予以肯定。对于实施情况较好的校级项目,学院可以推荐其升级为国家级项目,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资助。对于进度偏慢的项目也加强监督和管理。而对于进度不符合中期要求的项目,学院会对此类项目进行“黄牌警告”,酌情降低经费资助,并在后续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此类项目的进展。通过奖惩分明的中期检查制度,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从而确保SRT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4)项目结题。科研训练项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进行结题验收。在项目结题时,各项目组需要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由我院统一组织答辩,各项目组向院SRT工作小组进行汇报。我院SRT工作小组在所有结题项目中按照完成情况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项目上报学校。校教务处对完成优秀的项目组成员给予奖学金奖励。学校在每年的11月举办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成果展,对完成优秀的项目展示其成果,并将项目成果汇编成册,以论文集的形式在校报上出版。在结题阶段,对优秀项目成果的展示,不仅对完成项目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奖励,同时也是宣传SRT计划很好的窗口。

3.训练时间和场所安排

科研训练计划的主体是本科生。本科生的课业相对比较繁忙,因此训练时间需要合理安排,才能保证科研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合理利用学习阶段性。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时间一般为1年。在10月立项之初,一方面学生在这个时期课业较轻松,而课题又刚立项,学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一阶段项目进展速度较为理想。而到了期末,由于很多课程都已结课,考试科目较多,学生忙于复习功课,在科研项目上投入的精力就少,课题进展在此时基本停滞。根据这种学习时间的阶段性,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将主要的研究训练工作安排在学期初,并合理控制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二是充分利用小学期和暑期。根据每年科研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学生课程安排的特点,可以将SRT计划和小学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相结合。学生利用小学期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小学期之后就是暑假,学生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加快课题进展进度。三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多数SRT项目,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项目已经结题。但我们建议对完成情况良好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内容进一步深化项目的研究,结合毕业设计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深化科训课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训练环境,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我院于2011年成立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基地与传统的专业或通用实验室有所不同,是专为大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预约实验方式,学生首先根据课题、项目研究和竞赛训练需要向创新基地提出使用申请,经批准后进入创新基地,而在结题后须退出实验室,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实验室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实行自我管理。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完成其课题、项目所需的设备与器件以及基础维护。

4.相关政策

校级科研训练项目,学校一般给予2000元的课题经费,国家级项目每项给予8000-10000元的课题经费。学校对科研训练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即如果在中期检查期间,项目的进度缓慢,未达到进度要求,中期检查不合格,学校可以对此类项目予以终止,不再资助。而对于中期进展优秀的项目,学校会加大资助力度。在结题期间,对结题验收合格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如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申请发明专利、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校会给予奖金奖励。对于结题验收合格的SRT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适量的教学工作量补贴。SRT项目的成果既可作为教师参评学校、学院教学、科研优秀奖的依据,也可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三、SRT训练计划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不断完善科研训练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形成了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协调管理的体制,使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使本科生及早接触科研,及早了解社会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项目,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近几年,国家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就以我院近5年实际获得的资助情况来看,我院获得立项资助项目97项(含国家级、校级立项项目),参与计划的本科生达345人次。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学院SRT立项基本情况

开展SRT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学生的小作品、硬件制作等15件,程序、软件设计12套,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在第35届大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铜奖的学生,在我校参加过相应的SRT项目训练;在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西门子杯自动化仿真挑战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获奖的许多学生前期也曾参与了SRT项目的基础训练。从反馈的信息来看,SRT训练计划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大学生提供了科研创新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更科学更系统的指导学生的方法和策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1。

[2]葛亚明,宁红梅,刘俊伟,等.对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14-16.

[3]刘碧强,叶勇.基于SRTP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3):48-53.

第3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 大学生 SRT计划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猛变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乃至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其中在校内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即SRT)被普遍认同为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一、国内外SRT开展情况

最早在大学生中开展科研训练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69年,MIT创设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创了先河。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UROP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运作机制。有数据表明,80%的MIT毕业生至少参加过一个UROP项目。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始系统支持本科生科研。目前,UCLA设有2个“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别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生命与物质科学范围内组织本科生科研。1990年以后,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两所大学分别于1994、1997年专门成立办公室,对本科生研究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尤其是伯克利大学由于其众多开创性的举措,在本科科研训练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著名的“伯克利模式”。

在我国,清华大学在考察了MIT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了SRT计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科研训练计划,SRT在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之后,浙江大学借鉴MIT和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于1998年试行了SRT。其他高校,如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也陆续设立了正式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本科科研训练的开展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这一行列。

200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把SRT作为一项重要教改措施,通过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以及调查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前沿,从而培养科研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以实现从单纯“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二、大学生开展SRT训练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大学生的培养已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SRT项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从基础实践做起,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研究。在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练。SRT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接触,在充满学术氛围的研究中,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工作的认真踏实作风、对事业的敬业精神、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国教育,过分强调严谨认真,按部就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RT训练让学生通过直接参加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SRT项目实施,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进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更为关注。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改变了以往教师上课时间讲课,下课就走师生间缺乏交流的状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常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和新见解,教师在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在沟通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SRT训练计划的实施

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的实施,已作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制定出了《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并写入《学生手册》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SRT训练计划由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实施,设有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SRT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校教务处聘请有一定学术声望、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其具体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对各院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验收,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举办系列讲座,对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给予一定的指导。院级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一名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全面规划本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安排指导教师,组织导师将科研项目及时转化为科研训练项目;负责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推荐、审核、监督、实施、评价和验收。

2.执行程序。SRT训练计划执行过程分为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几部分。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一次,由各学院进行宣传、组织、发动。项目的申报以课题组为单位,设项目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填写项目申请书,经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推荐,通过学院SRT工作小组审核后,提交校SRT工作组审批立项。对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教务处发文并要求项目主持人签订项目执行合同。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学校将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考核,由项目主持人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并由指导教师签字。同时主持人向学院SRT项目工作组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研究进展情况,工作组对主持人的科研进展情况要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在课题项目研究结束后,学校将对SRT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结题验收,课题小组填写结题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由学院统一组织向院SRT工作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对按时完成项目研究验收合格的同学,学校颁发合格证书。

3.项目要求。SRT计划资助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项目研究类型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调查研究。研究题目可以是针对某一学术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由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的子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SRT计划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因此选题不宜过大过深。

4.相关政策。学校对于批准立项的SRT项目,每项给予800―2000元的课题经费,用于支持计划的实施。对结题验收合格项目的参加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如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发明专利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等,可再另行申请奖励学分。对于精心指导、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四、大学生SRT训练的成效与思考

南京农业大学实施SRT计划到目前已近四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受SRT资助,我校有30多篇在核心刊物上。2005年我校立项资助项目383项,参与学生达1500多人。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该计划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SRT计划实施以来,校园里学术氛围显得比以前浓厚了,计划的实施是以项目组形式合作完成,有些项目组成员是跨班级、跨专业的,在开展研究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了使这项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认为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以使这项工作更加完善:

1.拓宽SRT项目的覆盖范围。以我校为例,虽然SRT项目参与的学生人数在逐渐扩大,但相对于本科生的人数来说仍显不足,目前只有1/3左右的同学在大学四年中接受了SRT训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科研训练。另外从项目的内涵上来讲,也应该提倡开展交叉性跨学科的研究。

2.加大重点项目资助的力度。目前学校对立项的SRT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但由于资助的金额有限,会对学生深入的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带来限制。建议学校对每年立项的课题中,有研究或应用价值的某些项目,可给予重点资助。除了争取学校的支持力度外,还应大力争取教师科研经费和企业的委托项目经费的支持。

3.建立更加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我校目前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学生必须获得160个左右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获取这些学分已占用大学四年大部分的时间。在美国,同类院校的学生只需120个左右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建议学校建立更加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科研训练。如可将SRT计划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结合、毕业班的学生将SRT计划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等。

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SRT计划的实施是这种能力培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这些年发展很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借鉴国外大学几十年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做进一步探索,从而丰富我们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建中.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第5期.

[2]杨慧.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第5期.

[3]张晓光.科研训练计划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煤炭高等教育,2004第5期.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管理

SRTP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既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各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即SRTP)。

组织机构。学院设立SRTP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学生工作部、教学工作部、各系系主任组成,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修改和审核项目可行性,负责对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设立学院SRTP办公室,指派专人对SRTP实施过程进行管理,负责协调各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来源。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学院设立了3类项目:学院科研项目。学院根据其发展过程中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要设立的学院科研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寻找解决学院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的途径,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规律、模式和特点。这类项目由相关部门申请立项,学生可通过申请参与具体的项目研究。教师项目。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学生自立项目。学院学生也可根据其占有的资料材料、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自立项目,向学院申请立项。

过程管理。第一,项目申请立项。通过广泛宣传,充分动员,严格审核,确保立项项目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第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否按原方案进行,进度状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存在的问题等。根据中期检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追踪;对进展较好的项目,给予肯定;对进展不好的项目,给予修改意见。第三,项目结题。按照学科类别组织答辩,答辩过程参照毕业论文答辩方式,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供15分钟左右的PPT讲解,然后回答专家的问题。专家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打分。

成果奖励。学院设立SRTP专项经费,对科研计划立项的项目进行经费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元。只要结题的项目,学院将兑现项目经费和指导老师费用。经评审获得优秀等级的项目,学院在兑现项目经费和指导费用的基础上,还将对项目成员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期间发表相关论文、出版图书或专著、获得发明专利的,学院予以资助,并对项目成员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对于获得优秀等级的科研成果、发表的科研论文等,学院择机结集出版。指导老师项目成员在省级刊物或在CSSCI、SCI刊物、核心期刊期刊的将另行奖励。

SRTP的收获及体会

在组织与实施SRTP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独立学院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是其他学生活动不可替代的。

第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每个SRTP项目要通过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学院都跟踪报道。项目结题后学院将召开表彰大会总结成果、表彰优秀,在研究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办法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工作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一方面促进了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①

第二,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以聘用为主,流动性较大,师生间沟通交流的时间比较少。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乐于与老师交流。SRTP为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

第三,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不够刻苦、自我意识强的问题。在主观上,他们有好好学习,将来成就大事业的愿望,但是控制力不够强、随意性大的毛病常常导致他们做事半途而废,有头无尾。SRTP是以项目组形式合作完成的,每个项目组由3~7名同学组成,每个成员都承担一部分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学院的定期检查、老师的监督和团队成员的鼓励,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努力完成项目,无形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②

SRT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确实能够以高度的热情、充足的时间投入到项目研究中, 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标不明确,认识不到位,项目流失率高。实施SRTP的目的是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的主动创新研究意识还是比较差,经常出现延期结题或不结题等现象。学院2008年立项的33个课题,到结题时只有11个课题参加了答辩,项目流失率高达66.7%。部分学生凭一时的兴趣申请课题,立项后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做研究, 就随意地退出或干脆不去做;部分学生在对SRTP研究工作认识错误,有的没有认真选题导致课题无法顺利进行,有的抱着侥幸心理随意地编造数据企图蒙混过关,这都影响着实施SRTP的效果。③

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影响研究的质量。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程度偏低,在学习外文文献上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提升研究质量;部分学生中文功底较差,撰写的中文论文语句不通、词不达意;不少学生不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方式存在差异。在指导过程中,有的老师过分包办学生的事情,帮助学生拟定研究方向和提纲,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使学生无法发挥创造力。有些老师表面上同意指导,但对研究过程不闻不问。学生总吃闭门羹,得不到有效地指导和帮助。④

进一步完善SRTP计划的思考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SRTP。经研究发现,我院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参与SRTP的热情较高,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参与的热情较低,SRTP出现了学科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与学科特点、教师的宣传力度有一定的关系。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使更多的学生了解SRTP,参与SRTP。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同学们大力宣传SRTP的意义和特点,同时让参与过SRTP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讲感受,力争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SRTP。

加强对 SRTP各环节的管理,改进管理方式。第一,立项审查需要全面检查,综合考虑,确保质量。项目审核时要考察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还应该考察申请人的立项动机、学习成绩、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不能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就降低要求。第二,中期检查必须落到实处。通过填写中期检查表、召开中期检查报告会、抽样重点检查等方式 ,组织专家全面审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同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三,结题答辩是 SRTP实施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宣传SRTP窗口。在独立学院开展SRTP应该重过程,轻成果。在结题答辩时,应该重点考察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而不是关注项目成果。同时,对于项目中有待改进之处予以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懂得项目的结题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起点。第四,项目推广对于SRTP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表彰大会、优秀成果展示会、印发成果汇编或者论文集都是项目推广的重要手段。对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学院可以帮助予以发表;对于管理建议方面的成果,学院可以帮助送达有关部门;对于专利发明等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学院可以联系企业进行孵化,帮助其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⑤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大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取决于指导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因此抓好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的管理至关重要。应制定完善的SRTP指导教师的岗位管理职责,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指导时间、次数、内容做详细的规定,以保证SRTP不流于形式。对参与SRTP指导的教师学院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措施,对科研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对于不负责任、没有按要求完成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受到相应的处理。(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注释

①②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第3期。

③景桂英,吉东风,陈兆夏等:“实施SRT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管理》,2004年第6期。

第5篇

【关键词】科研训练;实践;创新

0 引言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具有创新知识、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宗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早在1969年,美国MIT就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在其数学建模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8年浙江大学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试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该计划吸引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十多个研究项目。近年来,SRTP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本科生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1-3]。本文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我院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 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开展SRTP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吸引一部分优秀而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为深入研究做准备;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合因材施教,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SRTP是科研和学习的结合体,开展SRTP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听讲中学习,在课堂中学习。而在SRTP的过程中,各种训练不但没有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成为组成教学的有机部分。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结合各种条件和设备开展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最终内化为一种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一种研究能力和品质[4-5]。

2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效、顺利地开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来保证实施过程的有序性。

(1)通知工作。学校学院下发相关文件至各个班级和相关教师,做好申请申报书的通知工作,鼓励学有余力或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

(2)立项阶段。由学生自由组队并自主联系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兴趣取向,对选题进行初步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项目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并确立项目的负责人。

(3)评审阶段。由学工办组织专家对上报的所有项目进行公开、公平地评审,并公示入围资助的项目,进入到科研训练的实施阶段。

(4)实施条件。除了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外,学院需向学生提供必备的研究条件,包括理论书籍、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5)信息反馈。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潜能、对项目展开研究,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讨论、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做好总结工作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6)项目结题。学生根据研究开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的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包括实物、论文、研究报告等,由学工办组织老师对项目进行统一答辩,做出成绩的评定。学校学院在此基础上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进一步资助扶持,为省级、国家各种技能、竞赛做准备。

经过上述流程,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在信息反馈和汇报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其中不乏优秀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从某种程度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基于上述科研训练,我院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三年来,获得省级科研资助项目18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40项,校级实验室开放资助项目36项,学生先后公开35篇,申请授权专利12项。

3 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独立研究科研项目,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锻炼了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科学研究的氛围,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训练的顺利开展,阻碍计划的进一步推行。以下是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学生是SRTP受训的主体,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一出现问题就寻找教师解决,没有经过自己充足的思考,失去了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背离了科研训练的初衷。

(2)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些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研究工作没有实际的联系,因而不能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科研条件受限。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比较有限,而且有些实验室的条件也相对简陋,使得很多具体的试验不能够在有限时间段内顺利开展,个别学生还会因实验仪器的精密度不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结题。

(4)研究互动性不足。团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和信息的反馈,使得研究工作的进度不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地发展,影响了项目的结题验收。

(5)管理、奖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少数学生得到资助后发现自己没能力或没时间去开展工作,于是申请退出或直接放弃项目,加重了团队中其他组员的工作量,也打乱了科研的进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打上了折扣。

4 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建议

针对科研训练过程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好总结反思工作,以下是提出的几点建议来改善出现的问题。

(1)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考试方式,增设综合性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创造优良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在学模式下,探索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宽松氛围,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

(2)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学生总是认为课堂所学的并不能应用于实践中,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错过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时光,而让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可使得他们认识到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离不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学生选研究项目总是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而老师提供的项目有时不是很适合学生。难度过大,容易打击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难度过小,达不到科研训练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对立项进行充分了解。鼓励学生自主立项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4)加大经费资助,扩大学生受益面。较为充足的经费既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开展,又可以吸收更多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扩充整个科研团队的队伍,提升科研团队的素质。

(5)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相结合。本科生在高年级的时候比较适合参加科研训练,而此阶段的学生又忙于做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使得学生精力易分散,影响了科研训练的完成进度。如果适合的科研训练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的同时,既提高了科研能力又可以有成果作为毕业论文材料,一举两得。

5 结束语

培养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目的之一,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了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经过后续努力可逐渐成为民族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耿新,陈心浩.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0-51.

[2]白文苑.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社科纵横,2011,26(2):161-162.

[3]彭安,向本琼,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2010(2):75-79.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管理机制

教育部计划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希望通过此计划转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这种计划项目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坚持中期考核、经费变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中期验收项目的管理模式,给予科研成果有显著成效的团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也适当终止不合格项目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做出了合理化分析,并对新的政策下对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项目训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爱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

(一)基层组织的严格评审管理

学院单位关于团队申报的科研项目评选标准应该做到统一化、公平、公正、公开,它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研究态度,并且对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单位教师评选的良好环境下,申报项目的团队会更加认真严谨的进行项目设计和论证。

公正合理的评选制度和认真的学术环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了学生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二)应对挫折的教育和心态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充满兴趣和激情。但是,科研计划的进行过程中充满失败的风险 ,因此大学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研创业的起点很低,同时受到政策支持能力、社会认同度、大学生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对风险信息的预判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相当困难。在高校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耐住寂寞、不求功利、受得了失败、能重新科研训练的思想。

(三)创建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奖励。在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作,学校应该适当在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方面对于参加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的团队给予相应的倾斜,以此激发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的热情。

对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大学生的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因此指导教师对项目付出的精力多少、是否与学生团队进行负责任的沟通都关系到项目的完成水平。因此学校在教学劳酬分配过程中对指导重点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

奖励机制的创建能够对学生和教师对科研项目的研究激情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教师为指导学生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并且能够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增强专业素质和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四)大学生实践与科研的促进作用

理论文献、实物对专业的学生来说很熟悉,通过直接接触学术资料,结合实践内容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促进与结合。

参与计划高校的大学科技园要积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

(五)宣传科研申报的流程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意识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学院教学组织的公平评审,另一方面需学院管理人员关于申报的组织和获批项目的良好管理。学院副书记和教学院长领导下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严谨、及时、有新意。教学秘书应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侧重宣传,使新生入校的时侯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清新、全面的了解,然后介绍培养科研能力对大学生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锻炼的价值。

(六)创设科研资金,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用来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能高效的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学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需采取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进行过程管理、宣传、评审等,然后不断探究创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方面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本文将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方式方法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严格评审

各教学单位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评选是否公正以及能否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有重要影响。在各学院教师认真评审的良好学术环境下,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各项目组会更加踏实、认真细致地进行前期资料整理及项目调查论证。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每年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期间,历史学院都组织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近代史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及考古教研室四个教研室负责人、院督导团教师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对学院本科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公开、细心、科学的审核和公平、客观的排序,为各项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并推荐申报国家级训练项目的项目组。逐年进行之下,这项制度逐渐完善、担任评审的教师公正认真,使得历史学院近五年来每年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级项目答辩会的过关率都很高,获批项目数更是连年居武汉大学人文学部中最高。

公正合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过程使得师生都受益颇深,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使得学院连续多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获奖率居全校前列,多年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中获奖率居学校前茅,近五年来在两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中,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2012年学院本科生还在权威期刊《历史地理论丛》上发表文章,彰显了历史学院本科生优秀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二)宣传、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研项目参与意识不仅需要依靠学院教师的指导、院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真评审,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良好组织和对获批项目的有序管理。本科教学院长和副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认真、及时、有创意。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每年一度的新生入校见面会上,教学秘书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重点宣传,使新生入校时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全面、耳目一新的了解,继而介绍培养个人科研能力对其自身专业素养和全方位能力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学院还定期组织新老生交流见面会,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沟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就业、考研等信息搭建平台,使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为保障高、低年级学生间的顺畅交流,历史学院还建设了一项特色制度——“学长制”:优秀学长不定期给予低年级学生有关大学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大获裨益的高年级学生会在交流中介绍并建议低年级学生进行申报。由于宣传和组织的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历来对科研项目申报极为踊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更是较2012年申报数翻了一番,且历年申报项目中从来不乏优秀者。

除了申报组织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本科教学秘书,需组织各项目组按时提交申报书、安排好项目评审会;在项目申报阶段保持与学校教务部门的联系,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提交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进行中期,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组织学生提交科研日志、中期报告和中期报告表,项目完成阶段组织各项目组提交项目完成报告表、项目完成报告和科研总结,并把关项目完成报告的格式;结项后期,安排学生经费报账。整个过程周期长、联系事务多,事务琐碎,如何做好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秘书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进程、给予项目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份报告的学术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所有细小的问题。

(三)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投入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学院自2008年起设置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并颁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努力创新的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氛围,全面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进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研究所科研基金的评审采用的是校外专家盲评制度,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匿名发给校外专家,综合校外专家评审结果,给予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奖励。此举对学生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项目评审的公正度增加了砝码,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史学生欢迎,切实资助和鼓励一批向往从事历史学科研工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加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优秀的培养制度下,历史学院每年都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一半以上走向了海外著名大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为历史学科研究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新鲜血液。可见,院级和所级科研项目的创设为本科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奖励机制的创设

1.对学生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在每年一度的保送研究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项目的成员各自相应的加分,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水平,所以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所投放的精力多少、是否与项目成员间定期沟通等作法关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所以学院很重视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每年度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中都对指导并完成结项的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分配倾斜。

奖励机制的创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激情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为指导学生科研学习付出大把精力后能得到更多来自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收获科研水平进步的基础上,增强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兴趣。

(五)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间相互促进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大三年级学生都会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各专业基地实习3~4星期,考古专业实习期为一个学期。

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陌生,通过接触第一手资料,紧密结合实习内容与平时专业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内容,使得学生增强了以后从事史学研究积累处理档案资料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从宣传、评审到过程管理都采取认真、公正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角度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