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9:07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城市市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54个城市规划投入1.5万亿资金建设智慧城市。今年8月,国务院也明确提出,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目前智慧城市试点累计数量已达193个。但遗憾的是,有权威专家表示,迄今没有一个城市让智慧城市“名副其实”。不少城市把饼画得很大,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老百姓最渴望通过信息系统得到解决或者改善的看病难、办事难、交通拥堵等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在另一个层面,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道路规划等重要基础设置尚未完善,其决策者就已经被智慧城市的概念炒作冲昏了头脑,开始瞄准各种高新概念进行冲刺。笔者并不反对这些城市管理者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智慧城市也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其必须是在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之上的智能化升级,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是严重匮乏,对老百姓的影响肯定要比是否建成智慧城市严重得多。
我们不排斥一些城市在医疗、邮政、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因为这些本身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有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一哄而上,已经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本末倒置。如果说一个城市连最基础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那么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
有关专家表示,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计算和融合应用,从而满足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各种行为活动的需求,从而构建出的全新的信息化城市形态。信息技术只是智慧城市的载体和手段,其背后仍然是人的智慧和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体现在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其目的是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有序地集约起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准、运营效率。例如智慧交通,当城市面临交通污染、交通瘫痪时,可通过交通信号的合理调度、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最大程度改善交通拥堵或者空气污染状况;再如智慧医疗,当某个医院治不了某个病情,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其他医院帮忙治疗或者共同会诊,从而最高效地解决一些治疗难题。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既是创造性的,也是务实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智慧城市的内容几乎全是某城市宣布建设方案、某城市建设新区等,很多城管管理者将其像建设菜市场一样来考虑,认为只要搭个框架就成功了,对于实质上能做些什么,会有哪些实在的效果,似乎关心得不够。尽管一些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的具体做法,但在口号之后就不了了之,再无下文。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及《以智慧城市防止城市病》,分别从云计算和城市建设及管理的角度解读了这一话题。
经过过去五、六年的概念普及和应用探索,云计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其中,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云计算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并成为撬动云计算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强有力地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无锡市信电局局长张克平在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华云数据)日前举行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云计算应用与实践峰会”上表示。
张克平的这一观点得到业界很多人的认同。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参与和主持了多个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他看来,作为继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现代城市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需要借助无所不在的网络和众多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未来的城市发展环境,而云计算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城市涉及面广,其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进行各种应用的整合,而其前提是要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领域的整合。云计算为各种应用领域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不仅是成本上的考虑,更是因为云计算能灵活地动态调动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动态变化的需求,基于这些特点可以很好地支持智慧城市的大整合。”高新民表示。
实际上,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正在逐步清晰,对其背后的技术要求也逐渐明确,这些技术包括良好的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设施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采用一种在云平台上实现云应用的模式;有“智慧”产业的支撑。这其中云平台是重要技术基础和支撑之一。而另一方面,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商也日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智慧城市的这一旺盛需求。
“云计算对智慧城市起到了基础支撑性的作用,它为整个联动提供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只是形式上的互联不同,云计算是平台层面的互联互通,是模式上的互联互通。”华云数据首席运营官郁珉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这种互联互通不仅会为下一步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更能帮助解决不少建设智慧城市中面临的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智慧城市技术和设施投入巨大,对投入市场时机难把握;新兴IT发展迅猛,传统IT架构不能适应;应用受众范围扩大,用户体验要求提高;网络安全和互联网监管环境复杂;横向沟通和协调困难等。
“云化的IT基础设施和优化的IT架构使得云平台和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用户迅速部署和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运营保障。”郁珉表示。
新闻回放:
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已经开始启动。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表示,我国将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而为了支持智慧城市迅速发展,各地方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预计“十二五”期间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与此同时,国内已有22个大中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2012年12月1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通知,要求全国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每个试点项目经费总投入不少于3600万元。试点建设将主要围绕时空数据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开发、支撑环境完善和典型应用示范等。
在此之前,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则了《关于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
而据国家信心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12年年底公布的统计显示,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到154个,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1.1万亿元人民币。另外,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新闻点评: 国内服务商迎来发展良机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有几年时间,但一直不温不火。
不过,在2012年,政府相关部门所启动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则将这一市场完全的引爆。
智慧城市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其所带来的广阔的市场空间几乎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方方面面。
另外,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和民生的很多重要应用,在这些市场中,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大量的国内企业从中受益。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就曾表示,未来的五年国内IT建设的核心将转向与城市信息化为主的智慧城市的战场。“这个市场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依据这个判断,我们把未来五年的战略定义成围绕智慧城市、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一个战略。”
事实上,在2012年,已经有很多国内IT服务商将目光瞄准了智慧城市这一市场,其中包括神州数码、太极计算机、东软、浙大网新、数字政通等。
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市场的发展来看,国内IT企业的受益时间次序大致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通用软件硬件厂商、各系统实施建设服务商和IT运营维护服务商。其中,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的发展前景更为可观。
作为智慧城市的总体设计者,顶层设计服务商无疑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过,这对于服务商的整体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具备这种能力的IT企业并不是很多。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服务商,很有可能会借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成为未来国内IT产业的领导者。
对于国内大多数IT服务商而言,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后,运营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成功与否。因此,运营服务市场的空间和机会也是十分巨大的。而IT服务商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向切入,做智慧城市细分行业和业务的运营服务提供者。
其中,政策扶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意义重大:中国城市化“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演变”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随后,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词,随着智慧城市参考指标体系的构建完善,前瞻判断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化指导意见将会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光环”仍将延续。
2015年4月7日,我国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建的41个项目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专项试点。加上前两批公布的193个城市,截至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节能减排等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大力提倡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建设好智慧城市(区、镇)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改变发展模式和做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国民经济内需的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而且这已成为共识。
目前我国正建设跨部门的智慧城市协调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制定智慧城市的能力和成效评价体系,以加强智慧城市的指导和监督,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效须经国家认可。
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前,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规划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根据下面各个细分应用预测,总结智慧城市需求总体规模如下:
2008-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
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需求结构
中国智慧城市如此快速的增长,IT厂商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强大的信息手段。而且,IT厂商有责任深入了解和把握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阶段的需求,并以此为指导,提供因地制宜的帮助,这种帮助贯穿于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部署、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
6月20日,主题为“智能改变未来”的第11届大连软交会拉开帷幕,来自英特尔、IBM、国内三大运营商等806家参会企业,齐齐将目光聚焦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希望在这轮引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资本狂欢聚会上,分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
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表示,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智能IC卡方面已取得成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基本确立。据了解,在年初公布的首批9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第二批50个试点城市也将于6月底完成初审。
140个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将为IT市场带来超过1万亿元的收入。在这轮谁也不想缺席的盛宴中,谁能成为佼佼者?
挡不住的热潮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并提出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解决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
智慧城市概念一经推出后,立即形成一股挡不住的热流,将无数企业和地方政府裹胁其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中以往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被逐一攻克,并得以迅速发展。
但 “智慧城市”真正让人感兴趣,是从2012年12月5日住建部下发的一份文件开始。在这份题为 《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下发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中,让IT企业看出了个中隐藏的财富信息。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宗旨确定后,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名单于今年年初出炉。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对其给予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据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这仅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在既有政策扶持,又有资金配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地方政府的热情被一一点燃。
据了解,全国目前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遍及东中西部。除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浙江省日前还成立了“智慧城市”促进会,计划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预计投资28.68亿元。此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等省份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业内分析师认为,智慧城市的背后,实质是大数据的挖掘再利用。在政府的投入支撑下,智慧城市将持续高速增长,涉及大数据应用的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地理信息、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已成为行业和地方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据大连市沿海办主任、外经贸局局长刘德春介绍,本届软交会将重点聚焦在IT产业的智能应用,分享智慧城市的生活改变、探讨商业智能的发展方向,为业界提供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千载难逢
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最兴奋的是IT企业。
IDC预测,中国政府行业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总IT花费占到IT市场的60%-70%。中国城镇化未来10年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为IT市场带来的价值将超过1万亿元。
在IT产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智慧城市的上马,犹如给它们打了一针兴奋剂。特别是在大数据盛行的今天,智慧城市的开工建设,也为IT企业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舞台。
据了解,2013年大数据对全球IT开支的直接或间接推动将达96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2320亿美元。无论是硅谷新贵,还是老牌IT王者,显然都不愿意错过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宴。在PC增长速度放缓的“后PC时代”,英特尔、微软等传统巨头,更需要借此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再次风光。
对于芯片巨头英特尔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全新的也是最重要的战场。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它一度迷失方向。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它找到了翻身的资本。作为最早一批进军大数据市场的企业,英特尔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被视为其最重要的三大战略。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软件行业、IT产业,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告诉记者,“产业正在重构,英特尔愿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智慧城市建设中日益严峻的大数据挑战。”
《IT时代周刊》在大连软交会采访期间,与会人员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它能解决当前一系列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中国一线城市为例,每年居民健康档案产生的数据量可达5PB(1PB=1000TB,相当于时长约13年的高清视频),每个季度智慧城市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高达200PB。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信息量,必然将成为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先锋。
IDC预计,2020年中国数据量将是2012年的23倍,它是中国最具潜力的IT市场。未来5年中,中国大数据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中,无数IT企业的积极性得到提升。除了英特尔、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关注外,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用友等软件厂商也纷纷摩拳擦掌,希望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壁垒待除
在诸多IT企业中,英特尔对智慧城市的布局是积极性最高的跨国公司之一。依仗英特尔自身X86平台的迅猛发展,它在大数据领域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硬件与软件优势。“英特尔在软件方面的发展早已经着手去做了。”英特尔的苗凯翔博士介绍,早在2012年第三季度,英特尔在中国公布了大数据解决方案——英特尔Hadoop的发行版软件。
英特尔在智慧城市建设能兵行先着的原因在于,它看到了国内医疗、教育、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都急需大数据解决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地的方案却很少。正是看到了这一机会,英特尔在2009年就开始着手研发Hadoop。现在,这一软件已开始为医疗、金融、电信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则早了许多。据了解,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启动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之一。早在2008年,它便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
在中移动的带动下,中国电信也于2011年2月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的工程。
而作为最晚进入“智慧城市”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则选择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以基于云计算的全国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为载体,构建“共建、汇聚、开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IT企业的蜂拥入局,能否顺利掘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何京翔告诉《IT时代周刊》,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与收获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英特尔的策略是在这一轮浪潮中提前布局,收获先行优势。
点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环保企业正在积极抢抓这一时代新机遇,促进企业的智慧化转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将为环保产业开启巨大市场空间。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中信建投认为,环境监测智能化、运营模式灵活综合的实现,是完成智慧环保构架中的感知层与传输层。智慧环保最终目的是水、土、气、辐射、噪音等各领域做到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整合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最终实现智慧环保运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相关上市公司有:聚光科技、盈峰环境、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聚光科技、蒙草生态、中原环保等。
【重大事项】
森源电气:签署3.1亿元EPC总承包合同
森源电气公告,公司与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4日签署了《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合同》,EPC总承包暂定总价为3.1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54%,将对公司2017年度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最简单的例子是一卡通,有些已经和手机的SIM卡合二为一,用这一张卡就可以进行乘坐各种公交工具、租用公共自行车、超市购物等消费。
电子政务也是个典型应用,让市民、企业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办理很多公共业务,或者大大简化办事流程,比如港澳通行证的签注由以往依靠人力耗费时间的模式简化成了一台自助机器---不得不说,这更像个反面案例,签注为什么不能在网上申请付费并且简化成机票那样的二维码传送到手机上呢?
有意思的是,城管也要智慧起来了。这个叫“智慧城管”的构想已经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比如北京城管在IOS和安卓系统上推出了“我爱北京 市民城管通”的应用软件,提供地图服务和违法违纪的举报服务。不过,对于如何文明有效地清除占道经营的无照小贩,还有待探索。
在某些城市,市民的所有信息已经被整合到一起---人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住址、银行的存款和交易信息、房产信息,等等,听上去似乎不新鲜,但细想一下,当这些分散的信息拼在一起---尤其是人与资产信息完整对位并保持更新,反腐监督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比如说,智能公交站牌可以告知乘客所有途经的车次和信息,以及下班车大概何时到站,智能停车系统可以为车主探测附近一公里内的停车位,免得他到处打转。
你可以听到和看到许多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环保、城市管理、灾难预警、资源集约利用、智能电网、繁忙却有序的交通、远程医疗,太多太多了。所有的这些,都在到处点燃城市智慧的火花。
如果拨开那些纷繁复杂的表象来看,智慧城市的内核是一个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高度有效运行的系统,这个系统实时在搜集这个城市每个个体的信息(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等等),传输到互联互通的各个数据库,再经过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从而产生判断甚至预测能力,并且根据规则形成一定的处理机制---这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这大概就是智慧城市的理想型了吧。
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是IBM。在IBM的构想中,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这就是“智慧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当然,最好是IBM提供的)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概念,有一个更宏大的原型---智慧地球。2008年底,那是个极为特殊的时间,当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蔓延至全球,而受到波及的中国将在2009年推出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IBM就在那时抛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每个人、公司、组织、城市、国家、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正在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在IBM的理念中,“洞察”是智慧的体现---不是被动地应对,而是主动去预测。
关于这种“预测”,谷歌曾有过预测美国冬季流感传播的案例,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可以预测到不仅是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其基础建立在对每天收到的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的庞大数据的分析。
这也正是“大数据”的要义。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个让人一头雾水的乌托邦式的概念。而对IBM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商业计划,不能让自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淖,同时巧妙利用各国政府的危机应对政策及后危机时代的转型战略,为自己开辟新的市场和增长点。而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IBM的商业机会了,神州数码、中科曙光、华为等本土企业亦参与到了这一轰轰烈烈的进程中。
“智慧城市”在中国广受地方政府欢迎---高科技、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改善民生,贴着这些和谐的标签启动投资是再合适不过的。因此,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各种城市智慧的碎片,除去开头所述的,还有太多太多。
这些碎片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表现。
中国的现实状况是,项目建设多头管理、多头推进。在国家层面,住建部推行的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已超过200个,科技部也在推行20个试点城市,同时,国家发改委正联合多部委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在地方,包括各地发改委、经信委或科技主管部门等,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项目。
中国的智慧城市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战略或者主题。关于这点,可对比新加坡2006年提出的智慧国2015计划(比IBM提出智慧地球要早,当然,含义也不尽相同)以及日本的i-Japan战略。以新加坡为例,由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全面统筹智慧城市战略(相当于整个国家的“首席信息官”),并且明确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因此新加坡的资讯通信行业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