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09:07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末在我国发展起来.能力本位教学是根据各项职业工作或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按照岗位群的需要,根据职业分析进行分解,确定从事该岗位应该具有的实际技能,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能力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认为教育的基础不应是学术知识体系或学历,而应该是学生的能力.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职业活动中各岗位工作者者的活动内容和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
2企业对财务会计能力需求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范围内部分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中小企业要求实用性一线会计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首先,在基本技能方面,需要有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其次,应具备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掌握部分互联网技术;第三,要有一定的沟通、人际能力,认识和分析能力等;第四,要求对会计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第五,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判断机会和风险的能力、筹划资源配置的能力等一系列决策能力;最后还要具备一般的经济、法律和工商知识.其中,各企业一致认为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3能力本位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为主,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在近年来高职教育整体改革中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添加了部分实践课程,但没有改变理论教学为主的局面.财务会计课程改革需要改变原有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改变知识传授中过于注重理论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3.1财务会计课程目标
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目标通常使用“掌握”、“了解”来表述学生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从理论知识教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够体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中对职业能力的清晰、直观的要求.而能力本位下,要求以市场为需求制定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构建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的目标与传统目标基本相同,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财务会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熟悉我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规章等,熟悉财务会计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框架,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专门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编制方法.能力目标应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按会计流程结合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把财务会计实践课程分为若干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确定每个岗位的操作教学目标.学生在努力达到操作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胜任财务会计各岗位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协调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素质目标是在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把知识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要求学生能独立系统地完成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全部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即能够掌握针对各种业务来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进行帐簿登记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处理特殊和较复杂的制造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程序,正确地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及时性.同时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职业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2财务会计课程结构
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大致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介绍财务会计的特征,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第二部分为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介绍各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账务处理;第三部分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介绍财务报表的概念和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以能力为本位的财务会计课程结构改革,应把上述传统课程体系内容进行重组,可以按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岗位把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结构调整为四部分.一是业务处理的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业务核算理论;二是企业财务状况核算岗位部分,主要包括筹资、投资、采购、销售等模块中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三是财务成果岗位部分,主要包括销售和利润分配模块中各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账务处理;四是会计主管岗位部分,主要包括各项报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等.
3.3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建构与优化,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课程结构确定的情况下,课程教学内容应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为了工作而学习的高职教育中,其选取由“知识”变为“工作”.但这不意味着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目前很多高职学校都把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到实训教学上来,似乎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但就财务会计这门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的课程来说,实践操作固然重要,如果过分强调操作而忽视为什么这样操作,将会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陷入误区.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可以分模块按项目进行任务确定,这样就可以明确每个模块的具体项目任务,通过向学生教授完成任务的技能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货币资金模块可以设置为出纳岗位,其任务可以设置为库存现金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核算、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等;应收账项模块可以设置为往来结算岗位的核算,其任务可以设置为应收票据的核算、应收账款的核算、预付账款的核算、其他应收账款的核算和坏账损失的核算等.其他模块均可如此进行设置.
3.4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在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教学方法以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岗位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以融合使用.在由“工作”决定教学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相结合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首先按实际工作设置财务会计教学岗位,再根据岗位不同确定每个岗位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每个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将其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设计,同时确定项目内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掌握岗位中各种项目业务处理的技能,学会各岗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沟通合作.为了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也可将案例分析法和角色体验教学法结合起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讨论、思考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以获得相应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3.5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财务会计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试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大体是平时成绩占一部分,期末试卷成绩占一部分.而现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必须对其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财务会计要求建立多元的考核与评价系统.考核重点是学生对他们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实训操作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将平时成绩分为出勤、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期末考试也不能仅限于试卷考核形式,可以利用题型较为灵活的综合性实训作业.财务会计实训的考核标准可以由校企共同制定,评价主体也应由校企双方共同评价.专业知识能力成绩和职业技能考核成绩所占百分比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分析制定;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的比重可由课程研究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职业技能考核成绩中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比重可由校企合作共同讨论分析确定.
4结束语
一、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基础
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内容会让学生以取得毕业证书和技能相关证书为最终目的,特别是会计专业尤为重视证书。而教程的学生成绩大都以合格为标准,就算有手动实践课,也是根据证书会考的内容不断让学生练习,这样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教育模式和观念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单薄与分散。虽然很多学生成绩优秀并且得到了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但是却没有从事会计岗位当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应届实习生需要经过用人单位培训一段时间才可以正式工作,但这样浪费公司劳动力,精力和资金。因为真正在社会工作,会计这个职业繁复不稳定,不是学生在课上学的固定样板课程,因此为了合理规划学生的职位生涯以及符合公司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把现有的人才教导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能力为本位,着重教导学生自身的手动操作能力,以能力本位作为教学理念的课程模式,在教学课程中高效的让专业理论知识和手动操作联系连接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然后接轨现在社会的需求标准。
二、能力本位视角下的教学分析
一门技能课需要确定应学习什么,因为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这决定了这门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能力学多少,这就是能力需求。其标准是由工作能力,技能,素质要求等部分来规定。教师在讲解课程时,最关键的地方是需要全部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知识面,学习状态。如果不明白学生类型,就算课程上的再好,也无法在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课程是失败的。
目前,因为高职教育学校的大规模的扩建,招生,所以放低对学生质量的要求。大部分高职学生来源于中专,普通高中生,技校等地方,他们因为升学成绩不高,文化基础低下,多年学习成绩不理想,让学生对理论课程有了厌倦感,因为内心自卑对自己不抱有希望,和本科学生对比,高职学生的自我期望值很低,只有少部分人还有期望升本的积极心态,这都是因为很多人对高职理解模糊,而且社会也对高职存在严重的偏见。虽然高职学生理论课程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有手动操作的实践课却意外的积极感兴趣,操作能力较强,因为进校之前就了解过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上的发展,所以按照这个职业规划学习课程内容,这是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主动性。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为中心思想,按照高职学生的特性和本教程的教学目的,其课程主要是“知识”转变“工作”,本着“够用”为特色,“实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其课程从工作单位需求为始,研究社会单位的主要工作需求,然后变成“融学习过程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场景,按步骤解析每个学习场景所要学习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全来自于工作过程,表现出了高职教育的操作性和职业性,重点教导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工作和发展的需求。
四、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除了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还需要选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结合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比如在《财务会计》教程“短期借款业务”这一项内容中,选用任务驱动等多样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23-01
1 财务会计的职能及程序
1.1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营的真实情况,是可靠地记录并且报告企业的每一个经济活动(当然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早在30多年以前,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第41段中就说:“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下述范围内,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提供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的历史。”
1.2 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基本程序
美国SEC在1999年12月就发表了《在财务编表中的收入确认》。FASB在第5号概念报告中就对财务的收入确认概念只提出“已实现和可实现”以及“已赚得”这样两项比较抽象的指南做出了补充。而SABl则补充了以下四项具体的确认标准:
(1)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协议的存在;
(2)货物已发送或劳务已提供;
(3)销售方提供给购买方的价格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4)收现的能力有合理的保证。
1.3 财务信息的真实
现代财务会计所要提供的信息主要就是指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由财务报表来传递的,它的核心部分就是表内信息。那么表内信息要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三个最基本的程序。而在财务会计的理论上,这部分表内信息应当是最可靠也是最相关的。
2 财务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2.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财务会计提出了残酷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上的新型的经济生产活动。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增长则主要依赖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变化,而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传统的实物资本逐渐转向现代化的无形资本。这个变化,不仅为财务会计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对财务会计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 会计职能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资本不断融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会计职能的国际化也被重新提了出来,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要求财务会计的法规、准则、制度和管理体系等要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所以,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财务会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加强财务会计创新的措施
(1)目前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都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也要跟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也应当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样我们的财务会计才能紧紧把握时代的需求,做好财务会计的创新工作。
(2)对财务会计研究的改良,当前的财务报告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比如,确认计量就偏重于有形资产,而忽视了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关键词:会计;职能;信息条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63-01
1 会计的基本职能与分类
1.1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是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产生的。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对信息的需要,是会计的目标。按照传统会计的观点来看,会计的核算工作过程是从对经济业务的初次确认开始,经过计量、记录、形成凭证和帐簿,再经过再确认编制成财务报告。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记录和整理记录的过程,它已经说明了会计的记录功能和反映作用。记录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内在或者固有的功能,确认、计量是进行记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会计的基本功能是记录。经济活动的记录所发挥的作用是反映经济活动。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经济活动,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基本职能的派生职能。虽然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记录经济活动基本职能的发挥的作用,是一个派生职能,但是它是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生产活动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更需要的职能。记录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功能是反映和保存信息,产生和形成记录的过程包括收集、分类、整理和传递操作。如果简化或者忽略从记录到反映是由于会计记录所发挥的作用的因素,可以直接地认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这也是会计产生的原因。传统会计常常讲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活动,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1.2 会计的分类
会计现在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它们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1.3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记录和反映的是经营组织业已形成的经济活动的价值量的创造、转移、变动和分布的信息,是对经营组织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描述。它是反映经营组织已经实现的经营状况的重要资料,是了解和掌握经营组织经营状况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提高经营组织的经营能力和水平。虽然已经完成的经营的信息是不能再变动的过去信息,但是研究过去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预测经营的发展和变动。
1.4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在研究经营组织经济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和反映经营组织未来经济活动可能的信息,例如对成本的分析、对投资的分析、对预算的分析与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的分析、对经营效益的分析、对利润的分析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信息基本来源。因为管理会计据以的进行分析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记录。但是在现实上,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反而很不理想。在实际上,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价值工程等理论的许多方法、内容与实务工作的界限不十分清晰。
2 信息时代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现今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包括基于企业内部的个体性需求,同时还包括社会性的需求,它要求经济个体向外部提供真实,公平,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信息需求的改变首先要在会计目标中体现,然后考虑现有财务报表基本要素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否能够适应新的需求,最后体现在会计对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时所依据的原则和假设前提。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个体的经济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一方面千方百计了解自身决策所需要的外部信息。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或者至少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利益的驱动下,提供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在所难免。因此,导致信息虚假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当今会计信息社会性公共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虽然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不能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经济信息,这与会计信息的社会性需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显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会计职能传统的观点已明显滞后于会计实践。因此,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内部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经济个体及社会整体的经济信息。
3 会计职能扩张的意义
会计职能的扩展以及新韵会计信息生产方式的提出将对会计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3.1 会计理论的突破
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被认为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社会公共性需求导致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即会计不但要具有记录和反映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各个个体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即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记录并反映各个经济个体及其联系的经济信息,从现时的研究来看至少需要反映供应链――企业战略联盟的信息,向社会经济活动决策者提供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享的财务会计信息。
3.2 会计实践的改革
在传统会计基本职能的指导下,会计局限于反映个体企业的信息,而忽略了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传统会计一再遭受社会的谴责。基于社会化需求的会计职能将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能防止信息的失真,为社会需求提供可靠的会计数据。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克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节约信息生产的成本。
3.3 宏观调控的完善
一、价值链会计的含义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把价值链看作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寻找竞争方法以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工具。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活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价值链的管理,是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以价值链为基本工具,把跨企业的业务运作联接在一起,以期判定企业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所进行的、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活动。价值链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效应,亦即企业内部协同、纵向整合,以及联盟。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概念为人们打开了管理的新思路。至此,以客户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横向一体化”为战略的一整套管理方式,正在改变着资源配置模式,从而也在改变着会计的结构。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理论和运行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价值链会计是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2003年提出的,他认为价值链会计就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它包括价值信息的收集、价值信息的加工、价值信息的存贮、价值信息的提供和价值信息的利用等。
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这里不再区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凡是进入企业价值链的价值信息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我们之所以强调价值信息的科学合理性,是因为“它是要求完整信息的唯一标准”。例如,消费者只需要知道价格信息就可以做出决策,环保部门只需要了解企业环境污染的价值损失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
价值链会计的目的大体上可归纳为: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也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经营”和“管理”,包括对价值链各环节的疏导、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合规、高效、有序地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二、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价值链会计并非会计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传统会计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在运行模式、会计目标、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首先,从会计运行模式来看,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遭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对财务会计批评的焦点在于财务会计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对前瞻性信息、无形资产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等披露不足。至于管理会计更是众矢之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已经消失,传统的管理会计忽视了创新环境和创新理念。可见,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价值链会计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一种选择。
其次,从会计目标来看,传统财务会计的目标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而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价值链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围绕价值增值,不断协调和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价值链会计既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价值链会计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第三,从会计基本职能来看,反映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首要的和基本的。但作为价值链会计的反映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实时性。它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流入、营造、流出等价值活动的信息。另外,“实时评价职能”也是价值链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也就是说,要以最快的速度揭示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对细分的价值链条各项价值活动做出评价。
第四,从会计对象来看,传统会计管理的对象是单个企业的价值运动,而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运动。“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将一个企业的价值活动过程分为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五种基本活动分别是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服务。四种辅助活动分别为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基于这些价值活动,波特组建了企业内部价值链。因此,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战略联盟,通过价值链的创建,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
(一)从性质来看。它们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相对来讲侧重于信息系统,但从根本上讲仍是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实施控制管理。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渐从传统会计分离出来的一个会计学分支。相对财务会计来讲,它更侧重于管理,主要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的财务信息。而价值链会计,一方面它是一个提供价值创造动态信息,以利于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它又是以控制为特征的价值管理活动。2003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专题研讨会上,代表们认为价值链会计应偏向管理会计的范畴,应被视为一种管理活动,而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信息系统,单纯提供信息,它更贴近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方面。
(二)从核算对象来看。他们研究和反映的归根到底都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活动,只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对象范围较价值链会计要窄。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价值管理对象的数据化和具体化,即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其表现形式是价值链。具体来说,价值链会计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构成价值链的各种价值活动,而这些价值活动说到底都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早已被会计界确定――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毫无疑问,这些经济活动都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而开展的。
(三)从内容来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价值链会计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点,但实际上是有机相连的。管理会计需要的原始信息要依靠财务会计报表提供;而作为传统管理会计控制的主要方法――标准成本制度,长期以来就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价值链会计,在内容上更是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首先,价值链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价值信息是围绕价值链条进行收集、加工和报告的,所涉及的内容仍然是以财务会计的内容为基础,只不过它的空间范围常常超过财务会计所假设的特定会计实体,需要涵盖整个价值链联盟,包括供应商、核心企业以及客户的价值信息,甚至包括竞争者――同行企业的价值信息。此外,当前财务会计对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本等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多层次彩色财务报告模式等问题的讨论,为价值链会计提供了研究示范。其次,价值链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它更多的内容体系是与管理会计密切结合的,如业绩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资本预算体系,等等。且现代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等方法很大程度上被价值链会计吸收。以上足以说明它们之间内容体系的可融合性。今后,价值链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研究将更多的表现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决策中对价值链会计的考虑,企业并购与价值链会计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结合的研究,等等。
关键词:公允价值 基本职能 股权结构 使用模式 公允价值审计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的冲突与调和
(一)公允价值与现值公允价值概念是对现值概念的体现,是价值概念的会计表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现值最能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其只是为运用现值计量属性而需动用的众多替代性计量属性的总称而已(谢诗芬,2004)。由此可见,现值计量是公允价的本质,或者说公允价值计量不断追求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上的不断完善可以看作是向现值计量的不断逼近。然而现值计量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有冲突的,认识和解决这一冲突是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解决的问题。FASB第七辑概念公告指出,现值计量应该能捕捉到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是对一系列在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例如变现困难。在计算现值时上述五个要素通过两个数据来反映:即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合理的折现率。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以现值作为追求的目标,那肯定要面对估计的不确定性和折现率的选择,而这两点与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冲突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葛家澍,2003)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财务报告可能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外部主体获取财务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首先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外部主体利用财务做出正确的决策。即可靠性是所有会计信息特征的保证,相关性也必须是可靠基础上的相关。财务会计的这一基本职能已经被财务会计的目标所决定,也被美国会计学会、会计原则委员会等许多专业机构所支持。美国会计学会(AAA)《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SOBAT)特别强调:会计报告本身不具有预测的能力,而是靠使用者自己在决策模型中利用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来进行预测。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中论述: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下述范围内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提供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的历史。特布莱德委员会在《财务报表的目标》中为财务会计定义了12个目标,其中数个目标都在强调为预测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预测信息”。并且该报告在第六个目标特别强调“事实性”和“解释性”两个关键词,从而肯定了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的性质。除此之外,主导美国会计准则决定权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鼓励――但不是要求公众会计公司做出预测(SEC1979年颁布175规则)。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其产生时就具有下列特性: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引起的企业资源及其义务的变化为具体的记录和报告的对象,即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是财务报表要素的基础;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应当是最可靠、最真实,而且可以稽核;只有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才能辨明确认的时间,从而有根据地正式记录并计人财务报表。这三个固有特性在当前及其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足以证明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当然这里强调财务会计应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和真实历史只是在强调真实性应当是财务会计及其报表质量的主流。在保持相对可靠的基础上,对一些特殊项目采取可行的方法作某些估计和判断是必要的,使其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对统一。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四号公告也认识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问题,但也认识到“有限统一性需求”的存在。
(三)公允价值计量本质(现值计量)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的冲突首先,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是冲突的。未来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现金流和企业未来经营能力、市场、政治、法律等密切相关,即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其现金流量可实现。有人认为不确定性在传统法下可以通过折现率来调整,在期望现金流量法下可以通过确定系数来调整,并且认为调整后的现金流量是可信的。可关键问题是,折现率和确定系数本身就是估计值,这种调整根本没有把不确定性降低。其次,不恰当的折现率歪曲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不论在何种现值计算方法下,如果货币的时间因素用企业资本成本率来代替,该现值将是企业的现时价值,即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和预测。这样的后果是拥有相同资产的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不同。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上述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把预测和评估的职能强加给了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关的信息是非常有用,非常必要的,但它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任务”,为何一定要把对企业未来的财务预测强加给财务会计(葛家澍,2003)。
(四)公允价值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冲突的协调要协调上述冲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财务会计反映经济现实的“客观性”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基础和现值又有什么关系;现值如何靠近这个基础。下面来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可靠性”涵义基本一致。Ijiri和JaediCke(1966)把客观性定义为某一组给定的计量者使用相似的工具在相似的约束下,对某一给定事物的同一属性进行计量时的一致程度。显然,市场价格(确切的讲应该是活跃市场价格)将获得最高的一致性。在活跃市场下,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博弈的结果,考虑了所有可能因素,是最公平、公正的。更为重要的是,相同的资产在市场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价格,不会因为会计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增强了其可验证性,因为市场是公开的、透明的。在会计计量中,市场价格是最基本的计量属性(计量概念),其他货币的计量属性戒衍生于市场价格。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市场输出变量是基本的参照物。这是市场经济作用于财务会计的结果(葛家澍等,2006)。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之所以取得计量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其严格遵守了市场价格,而且是会计主体“真实发生”的市场价格。其次,市场价格和现值的关系。某项资产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利用该资产获取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平均值,这里的现金流量包含利用该资产创造的增值额。假设甲、乙二人同时出卖相同机器设备,甲报价12万,乙报价13万。有A、B、C三家企业想购买(假设这三家企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都相同,只有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同)。这三家企业肯定会各自估计自己利用该资产获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然后才能决策。假设A企业利用该资产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9万,B企业为12万,C企业为15万。A肯定不会买该资产,因为得不偿失。B、C肯定选择甲购买,因为其报价低,乙因为销售不出去肯定要把
价格降至12万。如果B企业折现值为15万,C企业为18万,那么甲肯定要把报价抬高,B和C也仍然会购买。市场价格就是这样形成的,随着行业内所有生产者创造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应该明白:企业利用资产生产是创造增值额的活动;市场价格中包含了利用该资产能获得的增值额现值的平均额。最后,如何协调现值计量和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矛盾的方法问题。思路很清晰,就是让公允价值尽量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可行的做法是找到综合计量属性,因时因地采用最接近现值的计量属性替代。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短期的可变现净值都是现值的良好替代,仅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上的市价时才用现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替代计量属性都是以现时市场价格为基础,而不是未来市场价格。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未来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些可替代现值的计量属性及现值本身就统称为“公允价值”(谢诗芬,2004)。这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使冲突减小到最小。在必须使用现值的情况下,不得不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折现率应该尽量保证现值反映价格的本质――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利用该资产获取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平均值。这里笔者以预期现金流量法为例来说明如何以选择贴现率计算现值。第一步,以企业(假设为从事单一行业企业)利润率作为折现率,把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这样能够把现金流量还原成不含增值额的价值。第二步,把得到的现值乘以(1+该行业平均利润率)的N(未来现金流量的年数)次方得到一个终值,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行业平均的增值代入。进而得到包含行业平均增值额的值,而且不同的企业利用相似或相同资产折现得到的值应该是相似的,这个值符合市场价格的内涵,是市场价格的理想替代。
二、公允价值属性在我国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的特征和西方国家不吻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会计信息要与决策相关。人们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理论基础是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而推动这种理论转变的并不是理论本身,是客观环境的需要,即股权结构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股份公司股票集中掌握在一些显赫的家族手中,股权集中度高。如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和梅隆家族分别在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公司中拥有20%和90%的股权。在这种情况下,一两家大股东就能绝对控制公司,并且决定公司的实际经营者,这时可以把企业看成是某几个大股东。因此,经营者编制的会计报告主要是向少数几个大股东报告业绩,为了防止经营者随意操纵业绩,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靠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应以历史成本为的计量属性。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公司股票逐步分散,公司股东的控制权高度分散(表1)。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控制股份公司不是少数股东所能轻易做到的,加之小股东不可能有判断公司资产的运营情况的能力和查阅账簿的特权,只有靠财务报告信息来决定出卖或持有公司股票。这时公司的经营者编制的会计报告应满足多数股东的要求,主要反映现时信息,即通过增加对计量的关注(不仅是增加披露),或把更多的计量导向方法引入财务报告,以此来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这就是“决策有用观”。顺应美国股权结构的变化,会计学者们为了提高决策相关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相对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是为绝大部分股东提供的价值相关。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因为其经营者不被大股东控制,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中立的,不偏向任何股东。但如果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能控制经营者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无疑给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便捷。而我国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于少数大股东,且多为企业法人。目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但是股权的集中度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很高,非流通股占有率仍然已过半,见(表2)。这样的结果是大股东容易操作经营者为自己的利益编制报表,如果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幅度降低,相关性也很难得到保证。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模式尚不清晰公司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外部报表,主要面对的是那些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税务机关、供应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股东和债权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资产价值,要求后续对资产的原始交易数据进行调整并报告,可是这些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尚不清晰。值得关注的是,债权人偏向使用原始会计信息(历史成本下的会计信息)还是加工过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股东有大股东和小股东,在股权份额相差很大的情况下使用会计报表数据方式是否一致,大股东在公司往往有很大的发言权,即使在股权高度分散的美国也是如此。这样在选择董事时就有直接的影响力,董事对企业的经营、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十分清晰的,所以大股东很有可能直接获得企业资产的状况。同时,中小投资者不可能拥有像大股东那样多的信息,只能依靠财务报告。但中小投资者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也很难利用会计报表,只能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在我国上述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一方面大股东占据绝大部份股份,一般都能获得详细可靠的财务信息,并且有能力对其进行处理,只占据小部份的中小股东却得不到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国外专业理财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众多,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多,小投资者能充分利用这些机构解读财务报告,获得咨询。而我国理财机构和人员匮乏,机构投资者也还不成规模,小投资者几乎无法使用会计信息。从股东的角度讲,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到底为股东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大股东不需要,小股东不会运用,而且运用公允价值还增加一系列成本。从债权人角度看,在给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有足够的谈判力量迫使企业允许自己查阅公司账簿、原始信息,允许债权人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样财务报表对债权人的作用就值得怀疑。即使债权人的权限没有足够大,也有能力处理原始的会计数据,按照市场情况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现时公允价格,比公司呈报的数据更为可靠。这样,债权人希望获得的将是原始会计数据,而不是经过公司加工过的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需要审计的配合公司编制财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进行审计。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要保证审计准则的完善,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审计准则,对其中1322号审计准则是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准则。该准则体现了对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公允价值在实务中得到正确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会计准则缺乏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缺乏明确的会计准则的支撑;新审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几乎同时制定,并且比较严格的遵循会计准则,许多国际上有益的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和实践得不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多种计量属性的多重应用,尤其是涉及到现值计量时的未来不确定性和折现率等复杂问题,这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和成本,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应对公允价值审计这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广泛运用而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在某些方面与财务会计有一些相通之处,但与财务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
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外部关系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则是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应内部管理者的要求,对取得的财务会计资料、内部统计资料等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帮助他们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由此可见,两者的服务对象是不相同的,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服务的,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的。
2.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很强
财务会计必须按照复式记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进行原始凭证审核、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程序,定期地编制财务报告。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核算依据以及提供会计资料的样式和时间等都是固定的,不能因为内部管理者的要求而发生改变。但管理会计在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时,可以使用多种计量单位,如实物、金额、比率、图示等;可以使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边际分析等;并且它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需要。
3.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是对过去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记录和总结,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状况,不能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而管理会计它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都是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预算的编制、决策的制定,为企业管理者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提供解决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案。可见,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着眼点不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他们会更加青睐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资料。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都具有控制与考核的职能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的监督其实质就是对企业实践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考核、检查,主要是考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所制定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否相符,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要找出原因,并想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而管理会计主要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预算的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以及对企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在这一点上,其与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本质上是一致的。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一致
管理会计之所以能为企业内部管理者谋划企业未来提供有效帮助,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取得很多相关资料,但其中最重要的资料还是会计核算资料,也就是财务会计通过固定的方法和程序记录的账簿和编制的报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分支,但它们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可能也脱离不了那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也就是说它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管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看,两者的相互整合将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比较注重对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与总结;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会计是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以及分类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调节控制职能自始至终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因此,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向外界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而新型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扩展,其更加注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这两者之间的服务始终是围绕着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实际角度而言,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